① 器官捐獻的事例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器官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人體腦組織是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的,腦干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它控制著人體呼吸、心跳、血壓等重要功能。人體一些部位的細胞在受到傷害後可以通過再生來恢復功能,腦細胞則不同: 器官捐獻用於醫療救助
一旦壞死就無法再生。所以,當一個人的腦干遭受無法復原的傷害時,腦干就會永久性完全喪失功能,以致呼吸、心跳停止。隨後,身體的其他器官和組織也會因為沒有呼吸和心跳而逐漸喪失功能。臨床上所指的腦死亡,就是指腦乾死亡。近十年來,由於醫學技術的進步,當一個人發生腦死亡時,醫生可以藉助呼吸機和葯物來維持他的呼吸、心跳和血壓等生理功能長達兩個星期。但一旦撤除這些輔助設施,他/她就無法自行呼吸,心跳也會隨著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疾病,除了腦細胞發生死亡之外,身體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組織依舊是健康的。
80 9
② 支付寶愛心捐贈怎麼取消
步驟如下:
1.打開支付寶,點擊首頁的更多
(2)捐獻宣傳圖擴展閱讀:
慈善捐贈
出於人道主義動機,捐贈或資助慈善事業的社會活動。公共關系的慈善捐贈工作除了捐贈現款與實物外,還常常藉助傳播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慈善事業,引起社會公眾對慈善事業的關心與支持,普及人道主義及社會公益思想、從而改善慈善機構的物質條件,創造
③ 多家企業捐款馳援河南,具體涉及哪些企業他們都做了什麼
2021年7月20號,我國河南省遭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降水,河南省鄭州市以及周邊其他城市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次日凌晨,河南省防指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提升為Ⅰ級。
天災無情,天災可以摧毀家園,但是中華人民一直以來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河南災情發生的時候,社會各界就已經自發響應、積極抗災。多家企業紛紛捐款馳援河南災情。
在7月21號,美團公益基金會捐贈1億元,並且利用美團平台幫助受災群眾額生活安置、衛生防疫等方面,如果需要避難場所,還可以在美團的APP上面尋找跟美團合作的避難酒店商戶。
在7月21日,拼多多宣布首期捐款一億元,用於幫助河南受災地區。在河南受災地區盤點食品、葯品,免費發放給周邊居民,還開發上線了一個「應急救災物資反饋入口」,有需要的群眾可以通過這一個平台求助。
④ 給學校小朋友捐贈書包怎麼發朋友圈
愛心需要得到宣傳,促使其接力。感染更多人來參與其中。我很贊成這樣的做法,但是當下也有太多人利用慈善作秀,也使得真正的愛心不敢宣傳,害怕被打上沽名釣譽的標簽。我從來對於那些所謂單純愛心,何必宣傳的說法不贊同,我們這個社會缺乏愛心,難能可貴的愛心出現了,我們就應該廣而告之。感謝愛心人的無私,激勵別人效仿。
⑤ 關於捐獻器官的故事 百度知道
特別心願 □接到德州樂陵周長宇的信是在12月16日,這天是他女兒周越去世三周年紀念日,周長宇選擇在這一天向我們表達心願:向13歲的女兒學習,死後捐獻自己身體的所有器官。 □3年前,13歲的周越不幸患了白血病,小姑娘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遺體捐獻給醫療研究機構,她想通過研究自己讓更多的人不再受白血病的折磨。後來她的願望實現了,就在遺體被接走的那一刻,父親周長宇下定決心,死後他將把全身器官捐獻出去。 □但周長宇的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他為找不到專門的機構來受理這件事情而苦惱,周長宇說,如果這個心願實現不了,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活得安心 心願故事 女兒的三次懇求 周越,一個非常聰明上進的小姑娘,是班裡的班長和團支部書記,2001年2月13日發現病情,2月16日確診為白血病,12月16日去世,12月17日遺體被山東醫學院遺體捐獻接受中心接走…… 重提這段往事,無異於用刀子割周長宇的心,但周長宇堅持要說下去,他說忘不了女兒三次懇求他同意捐獻遺體的情景,他說他做出這個決定,就是因為不能給女兒臉上抹黑。 周越第一次提出捐獻遺體的要求是在2001年8月,那時候她在天津血液病醫院住院治療,在樂陵市工商銀行工作的周長宇周末趕過去看女兒,女兒趁媽媽出去買東西的機會,一本正經地對父親說:「爸爸,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周長宇以為女兒想要吃的或者穿的,就滿口答應下來,想不到周越竟然說:「爸爸,你看看我寫的日記,我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關心我,我想捐獻遺體,報答這個社會。」周長宇一聽這話,眼淚直在眼眶裡轉悠,他說:「孩子,這事咱慢慢談,別著急。」周越一聽急了:「到我不行的時候,那就晚了。」 「行行行。」周長宇哽咽著說完三個字,扭頭沖到陽台外邊大哭起來。 周長宇說他第一次聽到女兒的懇求時,當時壓根就不同意女兒的想法,當爹媽的怎麼能捨得呢! 2001年10月,周長宇到醫院看女兒時,正碰上天津電視台記者來醫院采訪別的事情,周越蹦蹦跳跳地跑了過去,她很認真地對記者說:「阿姨,我得的是血癌,我要真有不幸,我想捐獻自己的遺體,我不想白白地燒掉,一點作用都沒有。」電視台的記者驚呆了,而躲在一邊的周長宇只能把眼淚往肚子里咽。 周長宇第三次聽到女兒提出這個要求是在2001年11月,當時周越病情已經惡化,甚至醫院都放棄治療,讓她回家過完最後幾天。在家裡,每當周越疼得受不了時,她就會喊:「爸爸媽媽,我提這個要求你們都滿足不了嗎?我死了燒成灰,你們抱著我的骨灰哭有什麼用?你們真要想我,心裡有我就行了……」 在女兒三番五次勸說下,周長宇和妻子抱頭痛哭一場,最終決定滿足女兒的願望。 父親的兩個誓言 2001年12月16日晚上,13歲的周越走完了她短暫的人生歷程,直到她臨死前,她還念念不忘地說:「把我捐出來,就可以做研究,別的孩子就不用受這個罪了……」 12月17日,周越的遺體被山東醫學院遺體捐獻接受中心接走,望著女兒漸漸遠去的身體,周越立下誓言:女兒這么小就有這么高的境界,做父母的不能給女兒臉上抹黑,我要捐獻骨髓、捐獻身體所有器官。 女兒死後一個月,周長宇就來到山東省紅十字會做了骨髓配型,他隨時等待著和他配型成功的白血病人來找他。 女兒的遺願讓周長宇徹夜難眠,他乾脆辭去工作去了北京,在那裡,他和中國紅十字會、中央電視台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動,宣傳白血病及其他疾病的防治工作,這一干就是一年半。 去年6月份,周長宇從北京回到樂陵。去世一年多的周越仍然像活在這個家裡一樣,她所有的東西都擺在原處,一塵不染,回到家的周長宇越來越感覺對不起女兒:當初答應她的誓言只實現了一個,女兒在地下會不會以為爸爸爽約了? 心願註解 女兒時刻鞭策著我 在周長宇的信里,他是這樣寫的:「女兒這么小就有這么高的境界,我一個成年人,為什麼不能拋棄世俗的想法呢?人死了,白白燒掉太可惜了,還不如把眼角膜、腎臟、肝臟這些有用的東西留下,也許會給別人帶來光明,帶來幸福。人活在社會上,不能老想著自己,這個社會是個整體。」 「將來不管誰用了我的器官,不要告訴他們姓名,不要讓他們知道我是誰,只要他們能看見光明、能活下去就好,女兒能做到的事,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呢?」 周長宇說,如果他的願望實現了,他希望將來他的墓碑旁能植一棵樹,樹是常青的,是有生命的,那比冰涼的骨灰要有意義。 說完這些,周長宇又打開了電腦,女兒沒有給他們留下抱著骨灰哭的機會,每當他想女兒時,就會打開電腦看看當初媒體報道女兒的文章,聽聽采訪女兒的錄音,聽著女兒稚嫩的聲音,周長宇在心裡對女兒說:孩子,爸爸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到! 心願之旅 丈夫的執著 回到樂陵,周長宇一邊做生意,一邊聯系捐獻器官的事情,但他沒想到,他的心願實現起來那麼難。 周長宇往當地醫院打電話,醫院的人說:「周越的事現在還難受著呢,你還要捐!你看樂陵有一個捐的嗎?你就別瞎想了。」 周長宇不死心,他往樂陵、德州的紅十字會、衛生局打電話,有的表示不理解,有的則告訴他不知道這事該由哪個單位辦理。 周長宇又去跟朋友打聽哪裡能辦理遺體捐獻,只要他一提這事,朋友眼神就變得怪怪的:「你沒病吧?」 更讓周長宇難受的是,社會不僅不認同他捐獻器官的想法,甚至對周越捐獻遺體的做法也認為是別有所圖,曾經有親戚當面質問他夫婦倆:「你們兩口子是不是太狠心了?孩子死了還把孩子給賣了,人家給了你三萬兩萬,還是十萬八萬?」 周長宇已經不願意再跟別人解釋他的心願,別說周越捐獻遺體一分錢沒有,就連公證費原本也是要自己掏的,只不過公證處的人看他們情況特殊特意給免了。 妻子的理解 周長宇做這些事時,一直是瞞著妻子的,他曾經和妻子談過一次,但妻子當場哭了起來,她說:「周越剛走了,你又這樣,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直到兩個月前,他的一個好朋友在車禍中喪生,看著朋友被碾爛的屍體,周長宇心裡特別難受:人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走了,萬一出點意外,這個心願可能就永遠實現不了了。最終,他選定12月16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給我們「特別心願」寫來一封求助信。 寫完信後,周長宇跟妻子一起吃晚飯,他莊重地告訴妻子:「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死後捐獻器官,希望你能答應我。」 在磨了整整一個晚上之後,妻子終於答應了,她說:「看他這么執著,我就知道攔不住,這樣也好,將來讓兒子學父親、學姐姐,也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⑥ 鴻星爾克悄悄給山西捐物資,直到網友曬圖公司才承認捐贈,為何這么低調
因為上一次鴻星爾克給河南捐物資引起了網友的強烈關注,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都受寵若驚,這一次他們不想引起關注。
⑦ 虞書欣給上海獨居老人捐物資,還有哪些明星捐贈物品馳援上海
黃曉明,袁冰妍,歐陽娜娜,陳赫,肖戰這些明星都向上海捐贈了物資,也讓大家看到了他們有大愛的一面。
⑧ 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和事例
眼角膜移植是目前器官移植手術中,成功率最高,也是施行最多的手術。主要的原因在於眼角膜來源管道較多,而人體對角膜移植片排斥率較低之關系。
目前角膜捐贈來源以國外善心捐贈為大宗。輸入國主要是美國與斯里蘭卡。至於國內臨終捐贈仍屬鳳毛鱗角,獲得不易。由於國內、國外來源數量上的差異,使得目前角膜移植成功的案例,大部份仍是屬國外捐贈的。但從異邦一路迢迢運至國內,其「新鮮度」總不及國內捐贈的,故若有國內捐贈眼角膜的機會,不管是受捐贈病人及家屬或眼科醫師,都會覺得寶貝的不得了,並對捐贈者及其家屬的愛心、犧牲和奉獻,表達最高敬佩之意。 另外由於目前角膜來源不虞匱乏,所以捐贈來源仍排除活體捐贈(即非臨終捐贈)。我們常會遇到家屬以大愛和令人敬佩的親情,願意提供自己的角膜給予摯愛的親人。雖然家屬很捨不得病人視力不良,願給予最好的,但醫師還是會勸退,並希望仍能保有此無私奉獻的心,簽定器官捐贈意願卡,以後若有萬一,才把機會給予最適合的人。
角膜捐贈可分為兩種方式:(1)捐出整個眼球、(2)單獨捐出眼角膜。如捐贈整個眼角膜,則除了眼角膜可供移植外,眼白的部分也有許多醫療用途,可造福更多的病患,而其他部分也可提供醫療研究用途。至於什麼人適合捐贈?一般而言,年齡並無特別限制,但嬰幼兒則較不建議;其他如死因不明或有全身性病毒或細菌感染者(如肝炎、愛滋病或菌血症者)或角膜情況不佳(如暴露性角膜炎或曾動過眼內手術等),則不適合捐贈。器官摘取之時效,原則上希望能於捐贈者死亡後六小時內完成。
⑨ 為什麼微信捐贈的步數可以變成捐款,這是什麼原理
你捐的只是步數,由合作企業去實現捐款,根據捐步總數多少對應捐款多少。並不是你走的步數變成了錢變成了捐款。微信鼓勵使用者運動,企業完成自身社會價值,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