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普宣傳包括哪些內容
科普宣傳包括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普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長點」。科學普及的生長點就在自然與人、科學與社會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科技與社會又作為科學普及的「土壤」,哺育著它的生長。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則為科學普及不斷提供新的生長點,使科普工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濃厚的社會性、時代性。
㈡ 科普宣傳內容怎麼寫
1、提出正確的問題
通過問自己以下問題來開始整理想法:什麼?哪裡?什麼時候?怎麼樣?為什麼?和誰?知道要交流的內容以及原因之後,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核心想法。首先,對文檔的其餘部分進行擴展。始終確保你問自己所寫內容的目的。有明確的意圖時,就可以開始寫。
2、文章結構合理
整篇文章應該有始有終,並且有一條主線索。研究表明,當關注焦點時,人們會應該記住開始和某物的結尾,中間還有一個高點。
3、引人注意的標題
一個好標題將激發讀者並引起他們的注意。科普標題應該吸引非專業讀者,保持簡短。避免使用技術術語。盡可能通俗易懂(但是也可以專業和簡單結合),會使讀者感到好奇。
4、簡化內容
撰寫科普文章時,假設你的讀者沒有其他高中科學知識,但始終尊重自己的智力。概述研究。僅提供最重要的信息。簡化結果。准確無誤,但避免提供太多細節。避免冗長的花語短語,並堅持每句話一個想法的原則。
5、避免專業術語
可能會有詞彙,首字母縮寫詞和縮寫詞表示專業領域之外的人不知道。注意讀者的知識,並選擇你所要使用的詞彙和短語確定他們會理解。
6、盡量使用主動
盡可能使用主動語態而不是被動語態。這個想法是吸引讀者積極的個人語言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與其說是「金屬已經過測試」,寫著「我們測試了各種金屬的反應」。加上「我們」一詞該文檔更加個人化。
一些結論性建議:
1、確保熱門文章的內容和語言適合更廣泛的讀者。
2、使標題簡短而醒目。
3、文章結構合理。
4、僅簡要描述方法和技術。
5、在描述結果時,請重點關注它們的含義以及如何應用它們。
6、使用盡可能少的技術術語,並避免過長的句子。
㈢ 社區可以開展哪些科普宣傳活動
1.內容包括科普知識宣傳資料分發、免費咨詢和電腦維修服務、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等。 社會實踐的隊員們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帶著所需的科普宣傳用品設立了科普宣傳站,投入到當天的宣傳活動中來。
2.其中科普問答知識有獎競猜吸引了社區居民尤其是小朋友們的踴躍參與,一些題目難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過互相幫助、求助家長等方式學到了新知識、答對了題目,為自己贏得了綠色植物、滑鼠墊、耳機等小禮品。
3.活動還准備了多本科普書籍免費贈送給社區居民,並在社區醒目位置擺設安全小知識展板,分發安全知識宣傳手冊,進一步幫助社區居民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推進社區科普工作社區充分利用科普條幅、科普展板、發放宣傳材料,宣傳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識,極大地豐富了轄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生活。
㈣ 科普知識宣傳的內容有哪些
㈤ 100字左右的憲法科普小常識,可供宣傳的。結合即將到來得憲法日來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是最重要的。我國自解放以來共頒布四部憲法,分別於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1982年12月頒布,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通過的,先後分別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改。現行憲法由四部分構成:序言和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首都國歌。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㈥ 科普宣傳包括哪些內容
科普知識宣傳的內容有物理、化學、生物、日常生活科學常識等,涵蓋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如少吃肉類有助於身體健康,戒煙戒酒、少開車多步行、節約電能等能減少碳排量,通過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等。科普包括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中國的科普特色教育有: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㈦ 科普教育的普及有什麼好處
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學素質,已成為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
(1) 有利於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提高廣大公民的科學素質。
(2)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的氛圍,調動公民學科學的積極性。
(3)有利於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弘揚科學精神。
(4) 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促進經濟發展。
(5)有利於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科普普及的時間軸
2002年6月29日,我國第一部關於科普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的科普事業進入了法制化建設和發展的軌道。
2003年6月29日,在《科普法》頒布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
㈧ 求科普知識宣傳語
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科普進萬家,和諧滿天下
科普進萬家,惠及你我他
科普華夏,和諧中國
科普進萬家,幸福你我他
普及科學知識,構建和諧社會
生活處處有科學,用心處處皆可學
用科學開拓創新,讓社會和諧發展
科技人人出力,國家無限動力
科學,社會進步的動力
科普——因你而精彩
科普進萬家,幸福遍中華
科普——邀你同行
探求奧秘,科普無限
崇尚科學,普及真理
普及科學知識,共享科學人生
同浴科普
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生活
牽手科學,精彩中國
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素質
科學普及,人人參與
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未來
科學在你身邊,普及從我做起
科普文化,重在宣傳和教育
宣傳科普,消除愚昧,社會和諧,國家昌盛
參加科普,永不落伍
享受科普教育,共建和諧社會
構築大從科學時代,共創中國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