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地球日活動策劃書

地球日活動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2-06-07 01:32:49

1. 國際: 地球系列主題活動

(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濕地日……)

·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每年 4 月 22 日)

1969 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哈佛大學學生丹尼斯·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設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設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舉辦 「地球日」的主意就這樣形成了。並選定 1970 年 4 月 22 日為第一個 「地球日」。這一天全美有 2000 多萬人、1 萬所中小學、2000 所高等院校和2000 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 「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遊行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環境。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環保運動的崛起,並促使美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組織者丹尼斯·海斯由此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1990 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范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共同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 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 1990 年 4 月22 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響應,最終於 1990 年 4 月 22 日全球 141 個國家的 2 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從 1990 年開始,我國每年都進行 「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2000 年 2 月,海斯接受中國的邀請,來中國參加了 「中國2000 年 『地球日』 中國行動」 啟動儀式。

·世界環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每年 6 月 5 日)

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 《人類環境宣言》,並提出將每年的 6 月5 日定為 「世界環境日」。同年 10 月,第 27 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追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 6 月 5 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 「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 《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 「全球 500 佳」,並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 「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並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中國從1985 年6 月5 日開始舉辦紀念世界環境日的活動,以「青年,人口,環境」為主題 。自此之後,每年的 6 月 5 日全國各地都要舉辦紀念活動。1993 年北京被選為舉辦慶祝活動的城市,其主題是 「打破貧窮與環境的怪圈」。

1972 年 6 月 5 ~ 16 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 113 個,共 1300 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託58 個國家的152 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 只有一個地球! 會議經過 12 天的討論交流後,形成並公布了著名的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簡稱 《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 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 「行動計劃」,呼籲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後代而共同努力。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每年 3 月 22 日)

1977 年召開的 「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

1992 年 12 月 22 日,聯合國大會的 47 /193 號決議設立了世界水日。在 2003 年 12 月 23 日的 58/217 號決議中,大會宣布從2005 年 3 月 22 日的世界水日開始,2005 年至 2015 年為 「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

2006 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 「水與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公布 《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面對全球水資源開發問題,敲響九聲警鍾。

第一聲警鍾: 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由於管理不善、資源匱乏、環境變化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全球人口約有 1/5 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

第二聲警鍾: 水質差導致生活貧困。

2002 年,全球約有 310 萬人死於腹瀉和瘧疾,其中近 90% 是不滿 5 歲的兒童。

第三聲警鍾: 大部分地區水質下降。

淡水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迅速衰退,退化速度快於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

第四聲警鍾: 90%災害與水有關。

許多自然災害都是土地使用不當造成的惡果。日益嚴重的東非旱災就是一個沉痛的實例。

第五聲警鍾: 農業用水供需緊張。

農業用水已經佔到全球人類淡水消耗的近 70%。

第六聲警鍾: 城市用水緊張。

2030 年,城鎮人口比例會增加到近 2 /3,從而造成城市用水需求激增。

第七聲警鍾: 水力資源開發不足。

發展中國家有 20 多億人得不到可靠能源,而水是創造能源的重要資源,而目前水資源開發不足,影響了其他能源的創造。

第八聲警鍾: 水資源浪費嚴重。

世界許多地方有多達 30% ~ 40% 甚至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費掉了。

第九聲警鍾: 對水資源的投入滯後。

·世界氣象日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每年 3 月 23 日)

「世界氣象日」又稱 「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 月23 日,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 《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日 (1950 年 3 月 23 日) 而設立的。每年的 「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 年3 月23 日,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 ,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

1960 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 3 月 23 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我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72 年恢復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

2007 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 「極地氣象: 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

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通過對兩極地區冰蓋上大氣沉積物的詳細觀測,可以了解兩極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 《2006 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分地區氣候持續偏暖,極地冰層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 2 月 1 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預測,從現在開始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 1. 8 ~ 4℃,海平面可能升高 18 ~59 厘米。

科學界已經記錄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並發現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麼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 7米,這對於一些沿海國家和地區來說將意味著 「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 1882 年至 1883 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 「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 12 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志著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

開展 「世界氣象日」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各國廣大群眾更好地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情況以及氣象部門在經濟和國防建設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推動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世界森林日 (World Forest Day 每年 3 月 21 日)

「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 「世界林業節」。

這個紀念日於 1971 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並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 11 月,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正式予以確認。

1972 年 3 月 21 日為首次 「世界森林日」。有的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植樹節; 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中國的植樹節是 3 月 12 日。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注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森林是人類的搖籃。古代,人們出於對森林和樹木樸素的敬畏之情,舉行一些紀念活動。美洲印第安視森林為圖騰: 「樹木撐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頂的天空就會塌落,自然和人類就一起死亡。」

隨著人類的發展,從早期的農業耕種到近現代對木材及林產品的消耗猛增,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森林品質不斷下降,生態環境逐漸惡化。 「世界森林日」的誕生,標志著人們對森林問題的警醒。

目前,人們普遍達成共識: 「森林可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它在環境安全、消除貧困、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等許多方面蘊藏著巨大潛力。」為了人類與森林長久共存,全球當務之急: 「維護和增加森林覆蓋面積; 恢復並提高森林功能; 加強種植業以彌補對森林的開發使用; 重視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權利等。」

·世界濕地日 (World Wetlands Day 每年 2 月 2 日)

濕地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不同的國家和專家對濕地有不同的定義。我國科學家對濕地定義是: 陸地上常年或季節性積水(水深 2 米以內,積水達 4 個月以上) 和過濕的土地,並與其生長、棲息的生物種群,構成的生態系統。常見的自然濕地有: 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塗和鹽沼等。

濕地具有較強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 它能夠凈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 濕地還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生物的多樣性,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 「地球之腎」。

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利用,1971 年 2 月 2 日,來自 18 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 《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這個公約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全球各國政府間的共同合作,以保護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水禽和它賴以生存的環境。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濕地保護的意識,濕地國際聯盟組織於 1996 年 3 月在 《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 19 次會議中決定: 從 1997 年起,將每年的 2月 2 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從 1997 年開始,世界各國在這一天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濕地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環境署 2002 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1 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 1. 4 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 7 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 160 倍。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每年 6 月 17 日)

1994 年 12 月 19 日第 49 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次委員會的建議,通過了 49/115 號決議,從 1995 年起把每年的 6 月 17日定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1977 年,聯合國荒漠化會議正式提出了 「土地荒漠化」 這個世界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1992 年 6 月,100 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的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荒漠化被列為國際社會優先採取行動的領域。之後,聯合國通過了 47/188 號決議,成立了 《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公約談判從1993年5 月開始,歷經5 次,於1994 年6 月17 日完成。「6·17」即為「國際社會對防治荒漠化公約」達成共識的日子。在 1994 年 10 月14 日至 15 日於巴黎舉行的公約簽字儀式上,我國林業部副部長祝光耀代表我國政府簽署了公約。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ation 每年 10 月第二個星期三)

「國際減災十年」是由原美國科學院院長弗蘭克·普雷斯博士於1984 年7 月在第八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上提出的。此後這一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聯合國分別在 1987年 12 月 11 日通過的第 42 屆聯合國代表大會 (簡稱 「聯大」)169 號決議、1988 年 12 月 20 日通過的第 43 屆聯大 203 號決議,以及經濟和社會理事會 1989 年的 99 號決議中,都對開展國際減災十年的活動作了具體安排。1989 年 12 月,第 44 屆聯大通過了經濟和社會理事會關於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報告,決定從1990 年至 1999 年開展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 活動,規定每年 10 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1990 年 10月 10 日是第一個 「國際減災十年」日,聯大還確認了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國際行動綱領。2001 年聯大決定繼續在每年10 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紀念國際減災日,並藉此在全球倡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活動,包括災害的防止、減輕和備戰。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首先確定了行動的目的和目標。行動的目的是: 通過一致的國際行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減輕由地震、風災、海嘯、水災、土崩、火山爆發、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蟲、旱災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社會經濟的蕭條。其目標是: 增進每一國家迅速有效地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能力,特別注意幫助有此需要的發展中國家設立預警系統和抗災結構; 考慮到各國文化和經濟情況不同,制訂利用現有科技知識的適當方針和策略; 鼓勵各種科學和工藝技術致力於填補知識方面的重點空白; 傳播、評價、預測與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有關的現有技術資料和新技術資料; 透過技術援助與技術轉讓、示範項目、教育和培訓等方案來發展評價、預測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並評價這些方案和效力。

國際行動綱領要求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要做到: 擬訂國家減輕自然災害方案,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之納入本國發展方案內;在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期間參與一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行動,同有關的科技界合作,設立國家委員會; 鼓勵本國地方行政當局採取適當步驟為實現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貢獻; 採取適當措施使公眾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訓練和其他辦法,加強社區的備災能力; 注意自然災害對保健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注意減輕醫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損失的活動,以及注意自然災害對糧食儲存設施、避難所和其他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影響; 鼓勵科學和技術機構、金融機構、工業界、基金會和其他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支持和充分參與國際社會,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擬訂和執行的各種減災方案和減災活動。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每年 5月 22 日)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 年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 個國家簽署了 《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 年 12 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 12 月 29 日定為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並從 2001 年開始,將每年 12月 29 日改為 5 月 22 日。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 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中醫葯絕大部分來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間接用於醫葯的生物已超過 3 萬種。可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每年 9 月 16 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為每年的 9 月 16 日。1995 年 1 月 23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從 1995 年開始,每年的9 月16 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聯合國大會確立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目的是紀念 1987 年 9 月 16 日簽署的 《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所有締約的國家根據 「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一特殊日子。

2. 2011世界地球日主題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世界地球日演講稿,手抄報,資料 世界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哈哈,專門搜集的,復朋友們有福了制,不用到處找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e03a50100piyi.html
《2011世界地球日主題》
《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
《 世界地球日演講稿,手抄報,資料 》
《 世界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總結 》

3. 世界地球日的歷年活動

2014年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通知指出,按照「十二五」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要求,結合當前國土資源工作重點和社會關注熱點,確定2014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
通知指出,地球日是宣傳中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台。第4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20日開始,至4月26日結束。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開通國土資源部官方微信,發布《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推介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圖書,舉辦世界地球日主題課堂暨科普展覽、守護遠古的生命主題展覽、世界地球日專家主題論壇、第二屆在京高校大學生地球日主題演講比賽等示範活動。
通知要求,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國土資源部其他直屬單位,相關學會、協會、基金會,均應按照活動周主題,結合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建設綠色礦山、保護地質(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等內容,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推廣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結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中國行動等資源環境相關工作,統籌開展紀念活動。
通知提出,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並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系列科普活動。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國土資源部各重點實驗室要在活動周期間舉辦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宣傳最新科技成果。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刊、手機、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渠道,採取製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簡訊、實時交流互動、微宣傳等多種宣傳形式,做好宣傳工作。 2013年4月22日是第44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確定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 共建美麗中國」。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於4月16日~4月22日組織開展第4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
通知要求,各單位要圍繞主題,向公眾宣傳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國土資源科學知識、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引導全社會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周期間,國土資源部將組織開展世界地球日大講堂、綠色生態礦山建設現場觀摩、專題展覽、大學生演講比賽等活動,開展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作品推薦工作。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策劃開展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系列科普活動;要加強與教育、科技等部門合作,充分發揮各級地質學會、土地學會等作用,聯合學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等,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博等渠道和平台,做好宣傳工作。 第43屆世界地球日
2012年4月22日,以「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找礦突破,保障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第43個世界地球日主會場宣傳活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活動旨在宣傳中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增強全民資源憂患,積極支持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讓轉變發展方式落實在行動上,保障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圖為主會場宣傳活動現場。

4. 世界地球日,學校志願者協會可以搞哪些活動

出一期宣傳專欄(有關地球環境現狀、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現有做法等);
招募志願者,在一周內清理校園衛生死角;
寫一份有關身邊的環境污染源的調查報告並徵集解決方案提交給相關單位···

5. 2011年世界地球日主題是什麼

2011世界地球日主題班會---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策劃方案
班會想像背景及思路:伴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在持續惡化中,溫室氣體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最緊要的問題,「低碳生活」也逐漸為全球所關注。所以召開「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
班會目的:通過這次開展主題班會,將低碳、環保等理念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結,旨在倡導學生懂得節約,提高環保意識。同學們通過討論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等「熱門」話題,呼籲環保意識應貫穿於每個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從點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
班會准備:
(一)教師准備
1. 深化學生,詳細了解班級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認識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詳細情況,為班會教育作好充分准備工作。
2. 召開班幹部會,圍繞主題教育活動張開討論,做好詳細分工。並輔導班幹部根據班級情況寫出「低碳生活倡議書」。
3. 製作幻燈片。
(二)學生准備
1. 查找關於低碳生活的資料。
2. 查找自身不足之處,准備承諾卡。
(三)教室布置
教室前面黑板中間位置寫班會主題,旁邊配以圖案。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主題班會
一、 引入班會主題
教師:同學們,伴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活動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在持續惡化中,溫室氣體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最緊要的問題。
【出示幻燈片】我們明白,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旱災,5000多萬人受災:雲南大部地區乾旱等級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貴州出現80年一遇的嚴重乾旱;廣西部分地區的旱情已達到特大乾旱等級——旱魔,正在西南大(本文來自範文家http://www.fwjia.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地上肆虐。在電視畫面上,在報刊雜志上,我們看到了驚心動魄乾涸龜裂的河床湖底,看到了枯死干焦的苗木,看到了翻山越嶺長長的取水隊伍,看到了孩子們面對送水車渴求的大眼睛……
伴著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低碳」已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在4月22日即第41個世界地球日即將來臨之際,國土資源部確定我國今年的地球日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什麼是「低碳」呢?請中隊委為同學們進行介紹一下。
二、介紹「低碳」及在「低碳生活」中的做法
1、班委介紹什麼是「低碳」?
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伴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慾望的無限上升和消費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害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活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
去年,中國政府對全世界公開承諾量化減排指標,決定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溫順能源危機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時期已如約而至,正在深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2、班委介紹「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當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

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為准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簡朴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如果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
3、教師: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習慣?(指名說)
4、教師:盡管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已經召開,但很多人還是對「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實,「低碳」就在我們身邊。下面,我簡朴介紹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竅門。
在生活中,做到低碳並不很難,很多時分只要自己動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說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廢棄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實稍加裁剪,就可以輕松將它們(本文來自範文家http://www.fwjia.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廢物利用,比如製作成儲物盒,可以在裡面放茶葉包、化妝品之類的物品;還可以利用方便麵盒、罐頭瓶、酸奶瓶製作一盞幸福的台燈;喝過的茶葉渣,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恬靜還能改善睡眠……
5、同學介紹自己的低碳生活(2人)
三、班委發出倡議: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四、同學填寫低碳生活的承諾卡
五、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了什麼是低碳生活,我們也懂得了應當怎樣做才能夠節水、節電、回收和利用。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希望我們每個人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為保護我們的地球做出自己的貢獻。

6. 關於2011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活動策劃。要新穎點的

這個主題就不對了還活動策劃
你還是看一看,國土資部的活動通知吧

國土資廳發〔2011〕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部機關各司局:

今年4月22日是第42個世界地球日(以下簡稱地球日)。地球日是宣傳我國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提高公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平台。為做好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圍繞我部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確定「十二五」期間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各地舉辦具體活動時,可以使用統一主題,也可根據內容增加副標題。

二、活動時間

為進一步提升地球日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延長宣傳周期,從今年起,地球日活動從1天延長至1周,今年「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從4月16日(星期六)開始,至4月22日(星期五,地球日當天)結束。

三、具體要求

(一)積極參與支持部的活動。

活動周期間,部將圍繞地熱開發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服務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珍惜地質遺跡發展地質文化、參與全球「億萬綠色行動大募集」行動、少年兒童科普等方面組織開展系列活動,各承辦單位要按照部的統一要求,做好具體策劃和籌備工作,必要時請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給予配合和支持。

(二)組織開展各地紀念活動。

探索開展創意新、形式活、時間長、影響大的主題宣傳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根據各自條件,策劃開展一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並要組織本地區地學類博物館科研機構等科普場所開展開放日、主題宣傳、互動實踐、展覽展示等系列活動。面向地勘局、地調院及一線找礦技術人員,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邀請專家組織開展一場地質找礦理論、技術方法的培訓會或講座。

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在活動周期間要免費或優惠向全社會公眾或青少年開放,要圍繞地球日主題做好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宣傳活動,繼續做好「三個一」活動,即一場專題展覽,一場科普報告會,一個青少年互動活動。

(三)加強組織協調和媒體宣傳。

加強與教育、科技、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各級地質學會、土地學會、寶玉石協會等作用,聯合有關高校、中小學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保護地球小主人」活動組委會以及企業,以通俗易懂、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宣傳活動。

要認真細致做好地球日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加強安全保衛措施,制訂預案,嚴防在活動期間發生安全事故及群體性事件。地球日前後免費開放的單位,要做好充分准備,做好組織工作,根據需要適當控制、疏導人流。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刊、手機等多種媒體渠道,採取製作專題節目、開展活動專欄、發送手機簡訊、實時交流互動等多種宣傳形式,廣泛宣傳國土資源國情國策、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引導社會各界加深對國土資源工作的了解,發動全社會進一步關注、支持和參與國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部將統一製作系列宣傳海報和公益廣告片,可通過部門戶網站地球日專欄下載印發或聯系當地媒體播放,宣傳海報也可委託部宣教中心統一印製。

(四)加強信息反饋和總結。

請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部直屬有關單位,在3月31日前將活動備案表報至部科技合作司,以便通過部門戶網站統一宣傳。

活動周結束後,請各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部直屬有關單位要及時總結本地區或單位的活動情況,5月10日前將組織開展活動情況(含圖片)、產生的影響和效果總結(紙件和光碟各一份),反饋給部宣教中心,以便及時匯編成冊,相互學習交流。

各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按照上述時間要求,就地球日活動備案表、活動開展情況以及有關多媒體成果(紙件和光碟各一份),報科普基地管理辦公室。

7. 2010年世界地球日大學生活動方案策劃

建築並非具體的建築學、而是一種抽象的形容。只有出眾的樣本才會在眾多同類企業中將你的品牌襯托得更加鮮艷。上海維卡廣告有限公司是專業的廣告公司。先曝光,找一群媒體瘋吵,最好針對你的秘方找個模糊的論點,正反方好好的吵。動靜大了自然關注的人就多了。比如是否是你的祖傳秘方領先歐洲醫學界。更具鮮明形象性、藝術性和共識性。符號美是標志策劃中最重要的藝術規律。或者由於品牌的吸引所表現出的一些特殊情感,有時,出色的創意是種因緣契合,靈光一閃,意念便成。反之,就算日思夜想,抓破頭顱,也未可得,

閱讀全文

與地球日活動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