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寺院宣傳語

寺院宣傳語

發布時間:2022-06-06 14:28:30

❶ 誰知道龍門石窟廣告詞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並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

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岩石相比,有著宜於保存的有利條件。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鍾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岩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庄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大量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大量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

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葯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在潛溪寺)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

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窟檐等建築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在賓陽洞)我們通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

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後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並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岩寺,明清以後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歷時達24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可以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並未結束。

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後手中,由於宮廷發生內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於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對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

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只昂首挺胸、姿態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後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徵。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後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我們稱供養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前壁的南北王側,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

以前遊人可以進去看。現在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桿。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後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願文(貞觀15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於宮廷發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唇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

在洞內的四壁上,布滿大小150餘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賓陽北洞,此洞完工於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前往萬佛洞)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雲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

」洞口過道北側上有「沙門智運,奉天皇太後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願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後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生動、富於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

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弦,彷佛會奏出優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在蓮花洞)這里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

此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8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僕僕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厘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後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往奉先寺)在登幾十步台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間,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後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完工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1年左右。請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

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凈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布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里,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

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可見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範例之一。(在古陽洞)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於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致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造型藝術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體。《龍門二十品》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於時間關系,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現在給各位留一點時間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謝謝各位!

❷ 五台山旅遊宣傳

五台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台」,為文殊菩薩版的道場。五台山並非一座山權,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綉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❸ 佛教普法宣傳標語

1、行善果,積善元,紅塵路上,佛常伴!。

2、真信佛法,萬事意達。

3、一花一回世界,一葉一菩提。

4、萬法歸答義,法緣如一。

5、一心同向善,四海共佛緣。

6、莫說佛迷信,知佛先知心。

7、莫說佛無知,你知他更知。

8、有心,有佛,隨佛緣。

9、度化眾生經傳後人,弘揚佛法覺悟人生。

❹ 四川旅遊廣告詞大全

游翡翠廊、觀海樓、忘憂谷,一步一個景點,令人心曠神怡。

❺ 北京求姻緣最靈的寺院在哪裡真的有那麼神嗎

位於北京懷柔區雁棲鎮紅螺山下的紅螺寺,信則有不信則無,都是宣傳的,具體是不是真的誰也不好說

❻ 西樵山寺廟名字是什麼

西樵山寺廟名字是南海觀音寺。
西樵山位於廣東省南海市的西南部,地處廣州、佛山、順德、江門、高明之間,北距廣州市區僅45公里,汽車1內小時即可抵達。西樵山自然風光清幽秀麗,旅遊文化底蘊厚重,民俗風情古樸自然。自然清以來,文人雅士,趨之若鶩,旅人遊子,紛至沓來,使秀麗的西樵山成為名噪南粵的旅遊熱點。
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座落在著名的桃花之鄉--廣東省南海市松崗鎮,方圓八平方公里,距廣州、佛山十二公里,距花都三十公里,這里四季氣候宜人,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環境自然清新。
中山影視城位於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故居旁,東瀕珠江水,西傍五桂山,環境優雅,景色秀麗。京珠高速公路、廣珠公路主幹道從旁經過,交通十分便捷。是新世紀集旅遊觀光、愛國主義教育和影視拍攝等於一體的新主題文化旅遊景點。
南海大濕地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部的金沙鎮,周邊與小塘、南庄、西樵、丹灶和三水西南等鎮相鄰,佔地面積達2000多畝,周圍多是農田水域,經過多年的水浸之後,形成的天然濕地
佛山祖廟在廣東省佛山市城區,據傳建於北宋元豐年(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廟,名為「北帝廟」。原建築於元代末年被焚毀,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之所以稱之為「祖廟」,據載是因為「歷歲久遠,且為佛山諸廟首」的緣故。
皂幕山東起鶴山四堡林場,西止高明楊梅鎮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場,南達羅漢尖,自北向南綿延11公里,縱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潑墨。位於高明境內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佛山新八景之一。位於楊梅鎮南部18公里處,海拔805米,是佛山地區最高峰。皂幕山自北往南綿延11公里,山脈接連起伏,形似古時讀書人放置毛筆的筆架,故又得名筆架山。
陳村花卉世界整個布局和設施都以花卉為主題,以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為中心構想,使之成為消閑、旅遊的好去處。來到花卉世界,首先看到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抽象造型主門樓——歡樂蝴蝶和景色怡人的主人口廣場。然後,您將進入萬紫千紅、花團錦簇的花海之中,每個花卉公司都是一個亮麗的景點,有一座座造型各具特色的精緻庭園,既有中式的小橋流水,又有西式的園林景觀,藍天、碧水、風車、青草和美麗的鮮花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優美畫卷。步入這里,即可以驚嘆於花卉超市之宏大規模,目不暇接於奇花異卉之琳琅滿目,也可以倘祥在萬紫千紅當中,細心欣賞之餘,挑選心愛的花卉;亦可安坐於咖啡茶座,在鳥語花香中稍事休息。現在,這里己是世界名花異卉的集散地和花卉文化交流中心,免費對外開放。
位於順德市大良鎮清暉路,與佛山樑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園,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海影視城始建於1996年7月。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分為三大景區和一個表演區,每一部分又包括多個景點。這里坡緩巒低,層林疊翠,湖光漣漪,山色清新,格調雅緻,情趣盎然。這里王宮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水鄉古樸典雅、風景如畫。各個時期的建築濃縮了歷史年輪的軌跡,體現了中國建築的輝煌。
九道谷自然生態旅遊有限公司,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距三水區車程約40分鍾。九道谷以至尊、至激、至爽的勇士漂流為主,還有依山而建的山泉泳池、農家餐廳、觀光小路、探險等項目。
順德市陳村鎮位於珠江三角洲的黃金腹地,有著悠久的種花歷史,是聞名中外的嶺南花鄉。陳村鎮政府為了推動花卉業走產業化的道路,於1998年3月動工興建了集花卉銷售、生產、科研、信息和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順德市陳村花卉世界。
位於禪城區福賢路,是佛山市現存最完整的具有典型嶺南民居建築風格的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居民街道建築群組。原名「楊伍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後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清乾隆年間改為今名。東華里全長112米,街首閘門樓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石刻街額,街道寬闊暢順,花崗石鋪砌的路面潔凈平整。街內兩旁的宅第儼然清代舊貌,因歷來是官家富戶所居,故無論建築形式或裝修,均極為講究,門房高大,石砌台階,門牆多為水磨青磚結砌;室內的廳堂裝飾亦不俗,多有木雕屏風、花架及隔扇等高檔設置。街之前段為互相毗連的屋宇,其中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招氏「敬賢堂」等建築物;街後段兩旁各有小巷四條,巷內為宅第後三進的住宅,排列整齊,格式統一,均鍋耳式封火山牆,「三間兩廊」式平面布局,室內設置除個別略有改動外基本為舊貌。東華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築史以及居住習俗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1989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仁壽寺,建於1935年,位於現佛山市區祖廟路。它始創於密後歸於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1938年由虛雲大和尚親自主持開光儀式之如意寶塔頗有特色,塔身為七層八角漢式塔,卻鑲有藏文碑匾,塔內所供奉的陶制紅綠度母佛像為石灣冠華窯作品,由名家潘玉書手塑。1993年1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准修復仁壽寺為開放的佛山教活動場所。
三水樂平鎮大旗頭村建築群建於清光緒年間,是清代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整個村佔地約52000平方米,古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該村梳式村落布局,前面開闊,背面封閉,村前老榕樹、文塔、硯形石、過去稱為「風水塘」的池塘等環境風貌,構成了珠三角典型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該村民居、祠堂、家廟、第府、文塔、曬坪、廣場、池塘兼備,布局協調,風格統一。同時,大旗頭村與建築群還體現了科學先進的建築理念。內部小巷縱橫貫通,有凈化生態環境作用的池塘,有一條用石頭鋪砌、泉眼式的排水系統,村屋石腳高,有小鐵窗,住宅之間以天橋相通,有方便的通道和良好的防火、防盜作用。
南海觀音寺 觀音寺背靠山群,為仿北京故宮式建築風格,分三層建設,面積約20000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六祖殿、伽藍殿、觀音殿、三聖殿、功德堂等殿堂。寺前放生池佔地30餘畝,遍植蓮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聞鶯,使人流連忘返。重建的南海觀音寺氣勢恢宏,乃華南地區著名佛教場所,南海最大的佛門聖地。
多寶珍稀寵物旅遊景園位於美麗的珠江三角洲---中山市民眾鎮,建園面積200多餘畝,是一個以寄養、美容、醫療、培訓、銷售珍稀寵物的新景園,另提供寵物用品及配套售後服務,園內設有警犬表演、寵物時裝秀、孔雀樂園、鱷魚寨、龜一族、駝鳥園、西部牧場、戲魚池、寵物天地、打砣騾、滾鐵環、大腳板、農家田園、旅遊休閑觀賞區,園內還設有大型旅遊餐廳可同時容納800人用餐,景園內寵物品種多、質量優,是你快樂的選擇!我園內經過多年的建設經營,景觀越來越完善美麗,受到了遊客們眾口一致的贊美,不少遊客因此聞訊遠道而來,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深圳、廣州等。究其原因,一是這里的各種景觀趣味性強,二是和天真可愛的寵物們相處,樂而忘憂——兒童們找到了他們的樂園,大人們拾回了當年的童心,怡情養性,現代都市人缺少的就是這種心境。
中山公園 位於佛山市區東北部的汾江河畔,是一個集休閑、娛樂、宣傳、展覽、科普、飲食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該園始建於1928年,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紀念性公園,建園初期僅0.5公頃。後經不斷擴建和改建,現該園佔地28.07公頃,形成了以廣闊水景和豐富綠化為特色的園林景觀。
黃岐龍母廟 關於黃岐古跡名勝盛會,享譽最隆又能吸引遊客的,就有龍母古廟、龍舟競賽。可惜經過二百年來的歷史滄桑,廟址已經盪然不存。因而海內外鄉親倡議根據祖國開放信仰的德政,決定在港澳組成黃岐龍母古跡研究委員會,實施重建此項名勝古跡,兩旁並建有同具歷史的觀音殿及三娘殿,同時籌設與名勝古跡融於一體的公園,沿河岸擴建築長堤,培植樹蔭,配合天然環境。為人們在工作繁忙之餘提供了一個空氣清新,河堤景色優美的休息游樂去處
孔廟 孔廟在市區祖廟路祖廟大院內,舊稱尊孔會。建築包括孔聖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園等設置.「佛山碑廊」,「佛山鍾廊」,「古洛芝蘭」牌坊以及明代石刻麒麟照壁等.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故居)南粵名山----西樵山,人傑地靈,在西樵山下的祿舟村,曾孕育出一代武術宗師黃飛鴻。此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別致,具有清末古建築的風格。館內分設有黃飛鴻練功休息室;黃飛鴻史跡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針灸推拿;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其配套設施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名師像亭;黃飛鴻公園;功夫、舞龍、舞獅等傳統項目,定時有精彩表演。
觀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觀音文化苑,又名雲海蓮台景區,座落於南海區西樵山大仙峰頂,海拔290米,佔地200萬平方米,是以南海觀音法像為重點,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景區。
西樵山寶峰寺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南粵四大名寺之一,是一個旅遊、祈福的好地方。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寶峰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頗有名氣。該寺建於明永樂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剎風華正茂之際,歷盡滄桑,現僅存斷牆殘壁。

❼ 法制寺院宣傳標語

心靈社會的安樂凈土

閱讀全文

與寺院宣傳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