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血防宣傳圖片

血防宣傳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02 18:12:59

1. 血吸蟲病的防禦知識

一、什麼叫血吸蟲?

凡是寄生在脊椎動物血管內的吸蟲稱為血吸蟲。脊椎動物指哺乳類如人類及哺乳動物(牛、羊、馬、豬、犬、貓及鼠等)。血吸蟲種類繁多,在已為人類認識的86種中,有19種與人類致病有關。其中有5種血吸蟲,即日本、埃及、湄公、間插、曼氏血吸蟲,致使人畜患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

二、血吸蟲病在哪裡流行?

日本血吸蟲致病嚴重,分布很廣,包括日本、中國、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根據發掘出土的西漢古屍解剖分析證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我國就有日本血吸蟲病(以下簡稱血吸蟲病)。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和雲南省,但在上述范圍內並非普遍流行血吸蟲病,各省有一定的縣為血吸蟲病流行區。

三、血吸蟲病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主要寄生蟲病。從西漢古屍發現的血吸蟲感染者來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解放前,許多人慘遭血吸蟲病的危害而喪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蟲病而被毀滅。患了血吸蟲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現症狀,或者可以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帶血和乏力等症狀,但是,一般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檢查和治療,天長日久,重復感染,逐漸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蟲病;小孩患了血吸蟲病則影響生長發育,長不高,智力低下,看起來就象小老頭一樣;婦女患了血吸蟲病則月經不調,影響生育,並缺乏生活樂趣;如果發展成晚期血吸蟲病,則腹腔里就會長腹水,肝脾腫大,表現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還會大嘔血,真是吃得做不得,嚴重影響勞動生產和生活,靠勞動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蟲病的危害性就是影響生命、生產、生活、生長、生育之「五生」。

四、血吸蟲生活史

血吸蟲的發育和繁殖包括成蟲、蟲卵、毛蚴、尾蚴和童蟲五個階段。血吸蟲成蟲寄生於人或哺乳動物的腸系膜靜脈中,部分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後鑽入螺體,發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動物,侵入其皮膚後形成童蟲,再移至腸系膜靜脈寄生,發育為成蟲。

五、什麼是疫水?

疫水是指在血吸蟲病疫區溝渠、田、塘水中有血吸蟲的尾蚴。人畜若接觸了疫水會被尾蚴侵入,導致感染血吸蟲病。

六、血吸蟲病是怎樣傳播的?

人、畜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尾蚴就會很快鑽進人、畜體內,經過37天左右發育成血吸蟲成蟲,寄生在腸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維持生命。

雌蟲在腸系膜靜脈的血管里產卵。卵內含有毛蚴,每條雌蟲每天產卵1000個左右,卵很小,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卵會放出毒素,影響健康;卵隨血流到腸壁,能使腸壁破潰而進入腸腔內,隨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蟲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溫大約25℃情況下,經4小時左右蟲卵內毛蚴破殼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動,遇到釘螺,很快就會鑽入釘螺內,在釘螺體內不斷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釘螺遇水,尾蚴就不斷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觸到尾蚴而受感染,這樣就得了血吸蟲病。

血吸蟲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循環生存,不斷地危害著人民生命與健康。

七、人感染血吸蟲病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感染途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生產性感染。如在田間從事農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澇、捕魚、捉蝦、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蟲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腳等。

八、什麼是釘螺?

釘螺是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它是雌雄異體,水陸兩棲的螺螄。形狀呈圓錐形,長度一般不超過1cm,寬度不超過4mm,螺殼表面有縱肋,螺旋一般為6~9個,主要分布在洲灘、溝渠(農毛小溝渠為主)水線上下1m的范圍內。稻田中釘螺主要分布在進水口和田埂附近。

九、怎樣防治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辦法預防血吸蟲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蟲病;治,就是治療已經患血吸蟲病的人或畜。

避免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在血吸蟲病流行季節,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溝渠,池,塘等處洗衣物,中、小學生特別要注意不要到這些地方戲水、洗澡。如非得要到這些有螺環境去勞動生產,應採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如穿膠靴、戴手套或在身上塗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膚與水接觸。

積極消滅釘螺。消滅釘螺是預防血吸蟲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沒有釘螺,就不會引起血吸蟲病傳播。消滅釘螺,一是葯物殺滅;二是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開新溝,填有螺舊溝。

積極檢查治療血吸蟲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蟲病,應積極接受血吸蟲病檢查。中、小學生在學校接受檢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員上門檢查。目前,檢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糞便沉孵檢查、皮內試驗、間接凝集試驗、環卵試驗等。經過檢查確診有血吸蟲病後,無論自己有無症狀或體征,均要及時進行治療。目前治療用的葯物叫吡喹酮,此葯毒性低,療效好,服用方便。

十、什麼是急性血吸蟲病?

急性血吸蟲病常發生於對血吸蟲感染無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但少數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蟲病病人在感染大量尾蚴後亦可發生。從理論上講,任何初次感染者均應表現為急性感染,但在臨床僅一部分感染者表現為急性血吸蟲病,這可能與感染度和機體對疾病的個體反應性差異有關。

急性血吸蟲病病人均有明確的疫水接觸史。一般發生於春、夏、夏秋之交,發病多人夏秋季。以6-10月為高峰。感染方式以游泳、嬉水、捕魚蝦。打湖草、搶收夏熟作物、防汛等為主。特別調詳細詢問病史,在血吸蟲病流行區至今仍有極少數偏僻的山區農村尚未查清有無血吸蟲病流行。

尾蚴性皮炎: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接觸疫水後數小時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癢、無痛,數小時至2~3天內消失,此即尾蚴性皮炎,可由兩種尾蚴引起,一是日本血吸蟲尾蚴,另一是非人類血吸蟲尾蚴。在臨床病史記錄的尾蚴性皮炎,兩者無法區別。

潛伏期:從接觸疫水到出現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熱)的時間,平均約40天。潛伏期長短與感染嚴重程度有關,潛伏期最短者14天,最長者84天,平均41.5天。大多數病例出現在35天以後,此時血吸蟲已交配產卵,蟲卵內毛蚴成熟,血液內出現大量蟲卵抗原物質。少數病例潛伏期短於25天,此時糞便中尚無蟲卵,其急性期症狀可能由童蟲發育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引起。

發熱:發熱為急性血吸蟲病的主要臨床症狀,也是判斷病情的一個重要依據。發熱的高低、持續期限與感染度、機體免疫狀態有關,其他全身症狀大致與發熱平行,典型者午後體溫驟升,午夜大汗熱退,體溫相差可高達4℃發熱大致可分為3個類型:①低熱型,約佔1/4病例,亦稱為輕型。一般體溫很少超過38 ℃,全身症狀輕微。常可自行退熱。在慢性血吸蟲病重復感染時,常出現此種類型發熱。②間歇型與馳張型,在占病人多數,尤以間歇型為多見,亦稱為中型。典型者午後體溫上升,臨晚高熱可達40℃,午夜後體溫降至正常或38℃以內,常伴畏寒、多汗、頭昏、頭痛,很少見有寒顫,也少見煩躁不安,熱退後自我感覺良好。③ 稽留熱型,約佔5%,屬重型。體溫持續在40℃上下,波動幅度較小,可伴有神志遲鈍、昏睡、譫妄、相對緩脈等毒血症症狀。

急性血吸蟲病發熱期限從數星期至數月不等,急性血吸蟲病發熱期間毒血症症狀常不明顯,不發熱期間自我感覺尚好。有部分輕型和中型病人,即使不經特效治療,亦可自行退熱,轉入慢性期。重型病人一般不能自行退熱,如不予治療,可迅速出現消瘦、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腹水而導致病死。

胃腸道症狀:急性血吸蟲病病人食慾可有不同程度減退,少數有惡心、嘔吐。腹瀉較為常見,大便3~5次/日,嚴重者可達每日20~30次,常帶粘液和血液。重症病例糞便呈果醬狀,多伴有腹痛,偶有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部分病人可有便秘,少數病人可出現腹水,其成因不同於晚期血吸蟲病腹水,可能由於肝、腸急性蟲卵肉芽腫的廣泛形成,導致肝內竇前門脈高壓和腸淋巴滲液增多而漏入腹腔所致。

呼吸系統症狀:咳嗽為急性血吸蟲病又一個重要症狀,見於50%左右病例,多表現為乾咳、痰少,偶可痰中帶血,聽診肺部偶可聞及少許乾性羅音或濕性羅音。

肝脾腫大:急性血吸蟲病病人絕大多數見肝臟腫大,左葉較右葉顯著,可有肝區疼痛。檢查見肝質地較軟,表面平滑,有明顯壓痛。肝腫大一般在劍突下50cm內。半數病人有脾腫大,質軟,無壓病。

其他徵象:常見有面色蒼白、消瘦、乏力、頭昏、肌肉關節酸痛、蕁麻疹等。個別病例出現偏癱、昏迷、癲癇等胸型血吸蟲病症狀。

血液檢查:急性血吸蟲病絕大多數病人有白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增多,白細胞一般在(10~30)×10 9 / L,,亦有超過50×10 9 / L者。嗜酸粒細胞一般在15%~50%間,偶爾可達90%。常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紅細胞沉降率加速,部分病人尿檢可見少量蛋白質,但管型及紅細胞罕見。肝功能試驗以丙種球蛋白升高較為常見,部分病人ALT輕度升高。免疫學檢查可見血清IgM、IgG與IgE升高,淋巴細胞轉化率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多呈陽性。血清循環抗原檢測陽性率達90%~100 %,環卵反應在感染後l個月以上幾乎I00%陽性、血清間接血凝試驗與酶聯免疫試驗檢測抗體陽性率亦接近I00%。感染5星期後,連續3次糞便沉澱孵化檢查蟲卵和毛蚴陽性率可接近100%。部分病人血清 異嗜凝集反應和肥達反應可呈陽性,診斷時需加註意。

X線檢查:急性血吸蟲病病人肺部X線檢查,視急性期不同階段而異,可有絮狀、絨毛斑點陰影,粟粒陰影較少見,常對稱地分布於兩側,以中下肺野為主,肺門邊緣模糊,肺紋理增多,粗糙紊亂,伸展至肺外側。這種病變持續3~6個月多消失,殺蟲治療可使消失過程加快。

乙狀結腸鏡檢查:乙狀結腸鏡檢可見急性血吸蟲病病人直腸與乙狀結腸病變以充血、水腫為主,粘膜活儉蟲卵檢出率為50%,較慢性血吸蟲病力低。腺體增生可致息肉。

B超檢查:急性血吸蟲病病人腹部肝B超檢查所見主要為肝、脾腫大,偶有門靜脈內徑與脾靜脈增寬,肝回聲增強,增粗,即熒光屏上見光點增加、增粗。

十一、急性血吸蟲病如何治療?

急性血吸蟲病確診後,應立即住院治療。對體溫在39℃以上,中毒症狀明顯或有嚴重毒血症、腦膜腦炎症狀的病情重的病人,在病原治療前應予以支持和對症治療。

支持和對症治療:

1、加強護理:早期卧床休息,記錄24 h出入液量,2~4h測血壓1次。有休克者,按醫囑測量血壓並稍抬高下肢,對高熱者物理降溫。

2、支持治療:補充維生素與液體,口服維生素B、C等,有明顯腹瀉及消化系症狀的病人,可考慮補充水、鹽或能量物質。成人輸液量每日2 000 ~ 3000 ml,輸液的種類應視病情而異。若無明顯失水,可用5 %或 I0 %葡萄糖溶液 I000~2000 ml,每I000 ml中加入 I0%氯化鉀 I0 ml及維生素 C1~2 g;對高熱多汗者,每日加生理鹽水 500~I000 ml,葡萄糖與鹽溶液量之比為1:1;對有大量水分並伴有離子丟失者,必須注意補鉀,每500 ml的5 %或10 %的葡萄糖或復方氯化鈉液體中可加入I0%氯化鉀10 ml。應盡量動員病人口服,口服不足的部分由靜脈補充。病情危重青,時考慮小量輸血。

3、退熱:急性血吸蟲病發熱是由於機體受到大量蟲卵抗原的強烈刺激所表現出的毒性過敏反應。所以對一般輕型、中型病人,直接使用殺蟲葯物殺滅蟲體,控制抗原物質產生,即可逐漸退熱。吡喹酮治療急性血吸蟲病具有很好的特異性退熱作用。

非特異性退熱葯物一般採用皮質激素。對高熱或中毒症狀嚴重者可於病原治療前或同時合並應用,可增進退熱效果和改善病情。輕型病人一般不需使用激素治療;中型病人可短期應用並以口服為主;重型病人宜將激素加在輸液中靜脈滴注。常用的皮質激素有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及潑尼松等。氫化可的松 100~300mg/d,加入 5%或 I0%葡萄糖溶液 I000ml中,緩慢靜脈滴注;潑尼松 30~40mg/d,分 3~4次口服;地塞米松 4.5~6.0 mg/d,分3次口服,或 I0~20mg/d加入5%~I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對重症高熱者,開始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在輸液中靜脈滴注,待遇熱後改為口服。使用激素時間不宜太長。在體溫降低、症狀改善後,即可逐漸減量並維持l星期左右。使用皮質激素時,宜同時口服I0%氯化鉀,每次 10 ml,每日3次。合並有糞類圓線蟲感染的病人,在有效驅蟲之前不可使用激素,以免產生免疫缺陷,而造成幼蟲播散型超度感染,嚴重者可致病人死亡。

4、抗休克:對出現休克者,應先補充血容量和電解質。嘔吐、腹瀉病人,。可採用 I0%葡萄糖溶液 500 ml ,復方氯化鈉500 ml,11.2%乳酸鈉100 ml,靜脈滴注。有酸中毒時,可用5 % 碳酸氫鈉100 ml 緩慢靜注或滴入。有中毒性休克時.則應用氫化可的松 200~400 ml/d或地塞米松 30~40mg/d,加入I0%葡萄糖溶液500一1000 ml中,靜脈滴注。激素一般使用2~3天,待休克控制後即可停用。有微循環衰竭時,需加用膠體溶液,可用血漿100-200 ml或500 ml右旋糖酐40。對有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者,可用美芬丁胺(恢壓敏)20~40 mg或多巴胺 20~60 mg或異丙基腎上腺素0.5~1ml,加入 5 %或10 %葡萄糖溶液 500 ml中,靜脈滴注。對有四肢溫暖、面部潮紅者.則應用去甲腎上腺素2 ~5 mg(從低濃度開始)或間羥胺(阿拉明)20~40 mg.加入10 %葡萄糖溶液200 ml中,緩慢靜脈滴注。

5、補充能量與抗感染:對不能進食的重症病人,每日從靜脈內補充行葡萄糖不宜低於200g。或用能量合劑,如並發感染,應及時使用抗生素。

6、合並疾病的治療:農村急性血吸蟲病病人常合並腸道寄生蟲感染,在病原治療前,宜先行驅蟲治療,可減少病原治療葯物的胃腸道後應;加大合並傷寒、痢疾、鉤端螺旋體感染,均應用特效抗生素先予治癒;如合並肺結核.可在抗結核治療中,適時用吡喹酮予以病原治療。

7、病原治療:

對輕型及體溫在39℃以下、一般情況較好的中型病人,可盡早進行病原治療;對病情較重的重型病人,先予支持治療,治療合並疾病,改善機體狀況,再擇機作病原治療。病原治療葯物當以吡喹酮為首選。治療急性血吸蟲病的吡喹酮用量,成人總量一般採用 120 mg/kg體重(兒童140 mg/kg),6日療法,每日總劑量分3次服,其中二分之一劑量在第1天及第2天分服完,其餘二分之一劑量在第3~6天分服完。吡喹酮見效快。輕型病人在服葯1個療程後2 - 4天內,體溫即可降至正常;中型或重型病人需治畢1星期或更長時間體溫才降至正常,約50 %的病人於服葯後當天可發生伴有寒顫、高熱等類赫克斯海默反應,最高體溫比治前可升高1℃左右,出現體溫「反跳」現象。對服葯前體溫已降至正常的急性血吸蟲病病人,吡喹酮用量可按慢性血吸蟲病療法進行治療。對經1個療程治療後發熱不退者,如無其他病情,可在停葯兩星期後重復1個療程。

十二、什麼是慢性血吸蟲病?

急性血吸蟲病經治療未愈,或未治自行退熱,演變為慢性血吸蟲病。非疫區人群進入疫區,偶爾接觸疫水,輕度感染,未表現急性臨床症狀,或僅有輕度臨床症狀,未引起注意,可誤診他病。經半年至l年左右有可出現隱匿型間質性肝炎或慢性血吸蟲性結腸炎病變,或B超檢查肝臟有回聲增強、增粗改變。更為多見的是流行區居民,由於常與疫水接觸,經少量、多次感染後獲得一定免疫力,居民對血吸蟲各期抗原,特別是可溶性蟲卵抗原產生耐受性,表現為慢性血吸蟲病。慢性血吸蟲病臨床可分為以下數型。

1、無症狀(隱匿型)

主要為隱匿型間質性肝炎,病人健康與勞動力未受影響,無明顯症狀,少數有輕度的肝臟或脾臟腫大,肝功能正常。這類病人在流行區頗為多見,尤其是輕流行地區。此外,在城市居民、工人和部隊戰士中的無症狀病人,由於已離開疫區,且接觸疫水少,體內蟲數少,病理改變輕微,糞便蟲卵量少,診斷困難,常需血清免疫反應、直腸粘膜活檢或B超協助診斷。無症狀型病人終身無顯著臨床表現,但亦可因重復感染、飲酒、營養失調、感染肝炎病毒 而出現明顯症狀與體征。

2、有症狀

主要為慢性血吸蟲性肉芽腫肝炎和結腸炎,最常見症狀為慢性腹瀉或慢性痢疾。症狀是間歇性出現。腹痛、腹瀉或粘液血便常於勞累或受涼後較為明顯。休息時減輕或消失。輕度者腹瀉,每日2~3次,糞內偶帶少量血液和粘液;重者可有腹痛,里急後重,痢疾樣糞便等。病人一般情況尚好,能從事體力勞動。肝腫大較為常見,表面平滑,質稍硬或充實感,無壓痛,已多有脾輕度腫大。有時在下腹部 可摸及質硬且固定的大小不同的包塊,此系蟲卵沉積在大網膜、腸系膜及腹膜後淋巴結所形成的纖維性肉芽腫,此情況在全國解放初較為常見,主要是反復感染,又未獲及時、有效的殺蟲治療,目前已不多見,需與結核、腫瘤進行鑒別。血象可見嗜酸粒細胞增高及輕度貧血。肝功能試驗,除血清球蛋白與丙種球蛋白可增高外,丙氨酸轉氨酶等均在正常范圍。反復糞便檢查蟲卵或毛蚴可獲陽性結果。直腸粘膜活檢90 %以上病例可找到蟲卵,多為變性蟲卵。血清環卵反應、間接血凝試驗與酶聯免疫試驗(ELISA)檢測抗體可獲 90 %以上陽性結果,而病人的循環抗原可有70%~80%檢測到陽性結果。B超可顯示肝脾腫大,肝實質回聲改變。門脈分支血管壁增厚有助於診斷。

十三、慢性血吸蟲病的治療?

慢性血吸蟲病大多無明顯症狀,治療目的在於殺滅機體內血吸蟲成蟲,以消除病原,防止病變發展,保護個體健康,在流行病學上起控制和消滅傳染源作用。

吡喹酮是抗血吸蟲的首選葯物,一般以糞便檢查、直腸粘膜活檢等病理檢查標准確診的病人為治療對象。血清免疫反應如 COPT、IHA、ELISA陽性者亦可考慮給予治療。吡喹酮片劑每片200 mg。常用療法有兩種;①常現的治療方法為成人總劑量 60 mg/kg體重(兒童體重不足 30 kg者總劑量可加全 70 mg/kg),2日療法,每日量分 2~3次在餐間服,體重超過 60 kg者不再增加劑量,仍按 60 mg/kg服葯。②在疫區大規模治療中多採用成人總劑量 40 mg/kg體重 1日療法,總劑量I次頓服或分2次服。服葯期間及服葯結束後3~5天內,應注意休息,減輕體力勞動,避免高空和水上作業。治療方法可在當地醫療機構住院服葯;在大規模治療中經詢檢,如無吡喹酮禁忌證,也可由醫務人員送葯上門監服,服葯後加強隨訪,及時處理副作用。

十四、疫區住地居民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疫區住地居民生產、生活活動接觸疫水頻繁 ,一定要加強管理,切實搞好預防。一是在居民活動頻繁的有螺地帶設立血防警示牌和血防宣傳崗哨 ,教育、勸阻群眾不要接觸疫水,不要到疫區地帶采粽葉、拔蘆蒿、打湖草、放牧、捕魚蝦等 ;二是確因生產、生活需要到有螺地帶從事種植、捕撈活動,應盡量減少涉水次數 ,並在下水前塗擦防護葯品 ,穿防護服等 ,做好個人防護;三是教育婦女、兒童不要到有螺疫水中洗衣、洗澡等 ,盡量使用井水或自來水 ;四是每年應主動接受一次血吸蟲病的專項檢查。

十五、為什麼要特別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教育管理 ?

盛夏和早秋季節少年兒童喜歡到湖水和溝渠中游泳、戲水、洗澡、捕魚撈蝦,如果是在疫水地帶就有可能染上血吸蟲病。兒童得了血吸蟲病不僅消瘦虛弱 ,發育不良 ,個頭矮小 ,有的甚至成為「侏儒」,而且嚴重影響讀書上學 ,荒廢學業。為了保護少年兒童的健康 ,疫區學校要開設血防常識課,使兒童學習和掌握一些血防知識和防護方法 ,不到疫水中玩耍。學校和孩子家長要加強學校校外活動管理,特別是在暑假期間,一定要禁止學生到疫區放牧和游泳、捕魚撈蝦。並以班級為單位制訂學生防護公約 ,組織夏令營、血防知識競賽等活動,強化血防意識。

2. 跪求10篇時評

名人代言門折射誠信喪失和道德滑坡
【事件回放】
名人代言虛假廣告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新出台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有一個規定,即「葯品、醫療器械、醫療和健康資訊類」廣播電視廣告,禁止「宣傳治癒率、有效率,或者以醫生、專家、患者、公眾人物等形象做療效證明」。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侯耀文、侯耀華兄弟倆的代言廣告被民眾炮轟最多,甚至成龍大哥的烏發廣告、本山大叔的酒廣告也不能倖免。
【短評】

葯品、醫療和醫療器械,與人們性命攸關,而名人是大眾偶像,影響頗大,他們的話在公眾心目中有很高的可信度。名人依照商家炮製的腳本,在廣告中做虛假證明或虛假宣傳,危害會加倍放大。很多老百姓相信「名人的話就是名言」——不是經常有受害者事後找名人打官司,說信了某某名人的話,買了某種假葯,結果越吃越糟嗎?如果沒有名人的聲音和形象,沒有名人的表演和煽情,這些假葯就不會那麼風靡,觀眾也許就不會心動,不會買這個葯、上這個當。
有論者說,所謂的名人「代言門」,罪不在名人,元兇是發布虛假廣告的商家,幫凶是監管部門和媒體。這話有其合理性,因為商家、監管部門和媒體確實各有其責,違法了就要追究。但是虛假代言的名人也應該深刻反省,不能拍廣告的時候大把撈錢,出了問題就推個一干二凈。名人在違法廣告中的作用,就像足球運動員的臨門一腳——場外指導和戰術再好,別人傳球傳得再棒,沒有他這一腳,還是得不了分。
再看某些名人,代言之時,興致勃勃,熱情高漲,不問青紅皂白,什麼話都說,言之鑿鑿,信誓旦旦,並不慮及後果;被揭出問題,卻首先解脫自身,辯說自己無辜,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先不論法律責任,僅從道德良心說,虛假代言就是欺騙,能說無辜嗎?最可笑的是,有的名人因此惹上官司,居然譏諷狀告他的消費者想借他這個名人來「炒作」和「出名」。
名人「代言門」,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某些名人的誠信喪失和道德滑坡。對那些明顯荒謬的廣告詞,名人在代言之時,自己真的一點懷疑都沒有嗎?一個挺胖的名人代言一種減肥葯,稱幾天減多少斤體重,說得有鼻子有眼,決不心虛臉紅。「忽悠」別人花大錢買這種沒有效果的「減肥葯」,自己坐收代言費,這就叫見利忘義。正如魯迅諷刺的那樣,「這些名人在賣著他們的『名』」。虛假代言也是在「消費」著公眾的信任。
社會道德風尚的建設,人人有責。名人作為公眾人物,往往擁有較一般人更大的社會影響,也往往因此而擁有較一般人更多的「權」和「利」。正因如此,他們更應該成為社會道德的標桿,為維護公共利益作出更多貢獻。假如認識不到這一點,這是很可悲的。
做人可以冷漠,但絕不可以無恥!
——關於對「大學生救人溺水身亡"
【事件回放】
在寒江救人的英雄趙傳宇的母校長江大學,又涌現出一個英雄群體。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該校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英勇獻身。
【短評】
三個風華正茂的生命就這樣走了,走得悄無聲息又驚天動地,走得大義凜然卻又令人痛惜;兩名落水少年獲得了新生,他們卻獻出了生命。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用感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對「90後是崩潰的一代」進行了無比有力的反諷。該事件被有關媒體報道後,迅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震動和無限敬意。但網路中卻總有那麼有一些人,似乎總也看不到人性閃爍的光芒,總要基於所謂的理性視野和「實事求是」精神,進行了一番「值與不值」的探究和思考。於是,「不會游泳該不該救人」、「「救起兩個人犧牲三個人值不值」以及「該見義勇為還是該該見義智為」等等話題便由此而展開。針對這些所謂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筆者不由得想起了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評價「范跑跑」時的一句話:「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卻不能無恥!」
曾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第四軍醫大學的一位名叫張華的大學生為了救一名掏糞老農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社會上就曾引發過一場激烈的「一名大學生犧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糞農民值不值得」的大辯論。而後來,某大型網站發起的一項「大街上聽到有人喊救命,你會怎麼樣?」的調查,結果卻顯示出了六成不會出手相助的尷尬與幽默。更為荒唐的是,以個人生命至上、棄學生生命於不顧而率先「逃跑」的范美忠先生居然還得到了這些「理性者」的熱捧。——怪哉,我們的社會已經冷漠到了如此殘酷的地步了么?
見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會見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會游泳。幾年前,同是長江大學的「80後」學生趙傳宇寒江救人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時年87歲高齡的作家魏巍在給他的信中寫道:「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動中,並使我透過歷史,重新看到雷鋒的身影,雷鋒高尚的靈魂!」幾年後的今天,長江大學的10名男女大學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同樣為救他人而捨生忘死,但卻因為陳及時、何東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隕落而遭受了如此這般的質疑與冷嘲熱諷。——難道,「理性」網評人就是這樣擔當社會責任的么?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要的「與時俱進」與「和諧」么?
誠然,「生命至上」是人之根本,「科學施救」也應當值得提倡。但長江大學這10多名大學生搭救落水少年就不是「生命至上」的體現嗎?在自己與他人面前,「生命至上」指向誰才算是一種更大的美德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一直為社會長期冷漠的死水、人們冷淡漠然的消極心態兒而悲憤,也曾為「90後」的張狂與無知而囿心。但今天筆者卻從陳及時、何東旭、方招三人以及由長江大學的10名男女大學生的「猴子撈月」當中看到了當代大學生的「無畏」和國家的希望!——這個「知者無畏,捨身救人」的英雄集體,不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學習楷模,而且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可靠力量,理應得到社會的信賴和尊重,更應得到我們網評人的敬畏與推崇!
三位大學生走了,走得悄無聲息卻又驚天動地,走得大義凜然卻又令人痛惜!在舉國上下都為之默哀、膜拜之時,我們作為網評人士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冷漠心態、是否在不經意間關閉了心靈閘門、是否一直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念、是否一貫的幸災樂禍甚至冷嘲熱諷呢?!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做人可以冷漠,但絕不可以無恥!請不要辱沒「捨身救人」的英雄壯舉,更不要對逝去的英靈進行褻瀆!!!

3. 2021年是第幾個血防月

之前是用2010年開始血防月宣傳的,現在2021年,所以是第11個血防月。

4. 如何去除釘螺

你盆里的不是釘螺吧!釘螺在水中生活..且,傳播血吸蟲病.....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消滅釘螺的夾竹桃強心總甙滅螺劑及其制備工藝和應用方法。將夾竹桃新鮮葉加適量水攪碎,用70-80%乙醇溫浸提取3次後去除殘渣,減壓回收乙醇,沉澱過濾除雜;接著用乙醚處理濃縮濾液,棄醚層;再用在水溶液中加飽和鹼式醋酸鉛水溶液,過濾去沉澱;然後將濾液通入H2S氣體之後再次過濾去沉澱;濃縮濾液靜置沉澱便可析出結晶,或乾燥粉粹,即成無定形粉末狀的夾竹桃強心總甙滅螺劑(粉劑);或濃縮H2S氣體處理後的濾液,加糖粉、麵粉、阿拉伯樹膠細粉,攪拌均勻,壓製成顆粒,乾燥即得顆粒劑。本發明可配製成濃度為濃度>5ppm以上的水溶液對釘螺具有明顯的驅逐作用,濃度>20ppm的水溶液滅螺效果2-4天可達100%。可用浸殺法、噴灑法、撒播法消滅淺水區域、洲灘、及溝渠兩旁孳生的釘螺。本發明驅逐與毒殺釘螺效果很好,製作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對環境無污染,對人畜和魚類無毒害。
【主權項】
1、一種夾竹桃強心總甙滅螺劑,其特徵是從夾竹桃新鮮葉中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出來的夾竹桃強心總甙為單一成分的植物滅螺劑。

我市現有14個鄉(鎮),2個農場,307個行政村,總人口78.3萬人。東與廈門交界,西與南靖平和接壤,南與漳浦毗鄰,北至長泰龍文,東西相距100多公里,總面積1545平方公里。歷史上曾有5個鄉鎮1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流行過血吸蟲病,釘螺區總面積367,980平方米。上世紀60~70年代,普查發現血吸蟲病人380人,其中晚期病人7人,另有91頭牛相繼發病。經過三十多年努力,我市致力防治、監測,及時杜絕傳染病源,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我市一類螺區只有1個行政村(港尾鎮上午村);三類螺區有14個行政村,涉及人口21.4萬人;四類螺區有7個行政村,分別為大林、流會、白坑、洋奎、郊邊、東坑和湯頭。螺區以山坑、濕草地為主,生態環境非常復雜,且以點狀零星分布居多。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血吸蟲防治工作,我市被列入全省重點螺區之一。長期以來,我市各級黨政領導關心支持血防工作,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等長效措施。在近半個世紀的血防工作實踐中,歷經了4個階段的綜合治理。一是在1956~1958年的宣傳發動階段中,通過宣傳、調查、摸底,基本掌握本市(縣)的血吸蟲病的分布情況;二是在1958年至1971年消滅釘螺治療病人的攻堅階段,主要釘螺孳生環境得到改造,血吸蟲病人接受全程督導與治療;三是在1971年至1984年的綜合治理鞏固階段,繼續對釘螺區進行全方位監控,加緊對釘螺的滅殺,同時,全面地對血吸蟲病人及病牛進行徹底的治療,釘螺基本得到扼制,病人徹底治癒,1986年實現消滅血吸蟲病達標。1987年起進入鞏固監測階段。

釘螺圖片

http://chzx.mhe.sh.cn/chweb/-27-80-113-27-80-113-28-72-127-24-98-70-27-115-79-27-82-77-27-92-890000000%2Fdingluo/pic/it(8).jpg

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05-08/02/xin_390802021008590225868.jpg

5. 宿松縣的社會民生

建國前,宿松民間有零星工具、技術改革活動,並未形成科研隊伍。建國初,1955年建立了縣科普協會,開始了科技隊伍的組建與擴展工作。1959年6月建立了縣科學工作委員會。此後,工業、農業、林業、水利、衛生等各條戰線先後建立了科研小組,初步形成了縣科技隊伍。「文化大革命」時期,科研機構癱瘓,科研組織解散,科技人員受到排斥、打擊。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縣政府為知識分子平反冤假錯案,解決了因牽連下放農村和被錯誤處理的知識分子家屬子女的城鎮戶口和商品糧油等問題。1984年開始,全縣接收了620名知識分子入黨,選拔了一批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充實各級領導班子。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宿鬆鬆滋學堂,更名為宿松高等小學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美以美」教會福音堂附設初等小學3所,許嶺分堂設初等小學1所,抗戰前停辦。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聖公會於縣城東門賃房開堂,附設初等小學1所。光緒三十三年,二郎庄在二郎廟設立公立小學堂1所;北鄉(趾鳳鄉)水月庵,設初等小學堂1所;二郎庄眾姓集資在關帝廟設私立公益高等小學堂1所,該校連送四屆畢業生後停辦。同年,團林庄(今涼亭區)和喬木尹家田鋪分別設立了私立培英二等小學堂和私立高等小學堂。光緒三十四年,陳漢區朱氏就祠堂設1所私立日新二等小學堂(民國四年停辦)。民國元年(1912年),改宿松官立高等小學堂為宿松高等小學校,民國二年(1913年),鄧家莊(今二郎區)周氏家塾設私立高等小學,縣城儒學明倫堂設縣立國民學校,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內附設女子國民學校。至民國七年,縣共增設公立高等小學5所。以後,小學逐年有所增加。
民國二年(1913年)年底,北山段斌(字熙之)兄弟籌建宿松私立北山中學。民國八年,第一屆9名學生畢業。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學校兩個年級僅有學生19人。次年,宿松遭遇特大旱災,學校被迫停辦。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共產黨人孫益堅為首在宿松組織抗日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以小學為基地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公私立小學發展很快,促進了中學的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秋,張柱中、祝祖光、吳耀南等籌建七邑聯中(太、宿、望、懷、桐、潛、岳),校址在陳漢區入山居;葉海初、葉符初、項卓民等在縣城創立宿松縣初級中學。熊材炎、項克理、段松椿等恢復停辦了6年的私立北山中學。這一時期,中學在校學生達700人。民國二十九年春(1940年),七邑聯中分校並入宿松縣立初級中學。次年,北山中學亦因「赤化」被省府勒令停辦,一度作為宿松縣中分部,保存建制。40年代,縣立宿松初級中學和私立北山初級中學,共培養了1284名畢業生。
建國後,人民政府根據中央關於「在新區應堅持執行維持原有學校,逐步作可能與必要的改善」的方針,對接收過來的宿松縣立初級中學和私立北山中學,進行初步改造,如取消訓導制,停授「公民」和「童訓」課,廢除體罰,宣講時事政治,安排生產勞動等。是年夏,兩校畢業生144人。秋季,私立北山初級中學從許嶺遷縣城,與宿松縣立初級中學合並。並利用其校產為辦學經費,暫用宿松私立北山初級中學校名。1950年春,改私立中學為公辦,更名皖北區宿松初級中學。夏季,建國後的第一屆35名初中生畢業。秋季招收47名建國後第一屆初中一年級新生。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期間,我縣中學班級由3班增加為8班,學校由149人增到353人。1957年,在二郎區鵝頸灣新建宿松第二中學(花涼亭初級中學),初中一年級3個班共招收177名新生。
1958年全縣增設九姑、復興、涼亭、程集、陳漢5所初級中學,宿松中學改為完全中學,高中一年級招收43名新生。全縣初中在校學生1516人。9月底,民辦中學發展到41所,後調整為26所,學生742人。1960年,初中在校學生數2501人,是1957年的3倍。1961年6月,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縣委決定九姑、程集、涼亭3所全日制初中改為業余初中,全年農忙假8個月,業余時間學習4個月,次年改學習時間為8個月。1963年,全縣初中在校學生1245人,1966年達1930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各中學停課鬧革命,學校、校舍、桌凳、教學設備損失慘重。農業中學全部停辦。1968年,中學招生,根據毛澤東關於「小學附設初中班,這種辦法還是好辦法,先進經驗」的指示,陳漢、許嶺、佐壩3所中心小學及隘口、北浴、長溪、下倉、東洪、程營、匯口、占巒、朗嶺、程嶺等小學附設初中班。此時,全縣完中1所,初中5所,小學附設初中班13所,共有58個初中班,在校學生2732人。1969年普通中學迅猛擴展,1970年繼續增長,初中校數達71所,146班,學生增到7948人。1972年,初中校數基本穩定,部分初中向完中發展,有宿松中學(原有的)、許嶺、花涼、涼亭、程集、復興、九姑、陳漢、工農、東風等10所完中,28個班,高中學生1533人。1976年,完中增到15所,其中有高嶺、河塌、新安、程嶺等地自發辦起的高中、初中63所,另有小學附設的附中班77所,初高中在校學生總數達2.23萬人,是「文革」前的15倍。此時學生上小學不出大隊,上初中不出公社,上高中不出區。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1978年秋,縣委遵照省委「關於加強教育工作的決定」,首先對各中學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加強。13所完全中學的校長由科局級幹部擔任。58所初級中學校長配備了公社級幹部擔任。此外,抓緊教師歸隊工作。把「文化大革命」中調離教師隊伍仍適合做教學工作的人員選調歸隊。粉碎「四人幫」以後的兩年中,各中學通過撥亂反正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1977年普通初中由1975年的40所增到64所,招收新生1.17萬人。在校學生達2.88萬人,均為建國後的最高數。另外小學附設初中班招收新生549人。1977年,增加匯口、隘口兩所高中。1978年,增設城關高中,並籌建宿松第二中學。全縣完中達13所(不含二中),連同地方自辦的高中有18所,在校學生達4507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79年,縣政府首先對高中採取調整壓縮的辦法,撤銷陳漢中學高中建制,改為初中。1980年撤銷匯口中學高中建制,改為初中。1982年,撤銷城關中學高中建制,改為初中。全縣完中總數由13所減為10所,落實了「一區一所完中」的規劃。1979年對初中也作相應的整頓,由1978年的58所減到41所。此後校數雖稍有增減,其布局基本上穩定在一社一所初中的規模上,小學附設初中班,從1979年,逐年減少。至1982年全部撤銷。
1980年佐壩區工農中學普通高中班停止招生。1983年與王嶺初中合並招收農業班1個,學生50名,學制3年,改名宿松縣王嶺高級職業中學。1983年在復興區的曹湖,程集區的向陽兩所初中的基礎上試辦曹湖和向陽兩所四年制農業初級中學,兩校各招收學生50名,1984年,改許嶺中學為宿松縣許嶺高級職業中學,學制3年,招收學生100名,設多經專業,改宿松第二中學為宿松縣職業高中,招收學生100名,學制3年,設財會專業,程集中學、宿松中學1978年分別被定為地區和縣的重點中學。1983年,東洪、紅星(廣福)、木梓、王嶺(佐壩)、光榮、破涼、長鋪、復鎮、城關、東風(五里)10所初中分別為地區規劃的各區、鄉、鎮首批要辦好的學校。王嶺農業中學。為地區同類中學中的重點。1984年,匯口鄉楊林私立中學招收初一新生66名。1985年河塌張畈私立中學有學生68人。經過調整改革,1985年,全縣普通完中有宿中、程集、涼亭、復興、九姑、花涼、隘口等7所。在校學生2075人,普通初中42所,在校學生1.89萬人,有縣職業高中3所,曹湖、向陽農業初中2所,農、職業學校在校學生600多人。
2013年末,全縣職業高中5所,在校生8005人,專任教師475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17697人,專任教師1134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2.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普通初中42所,在校生27445人,專任教師2161人。小學213所,在校生53817人,專任教師2986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1人。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應屆本科達線率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 民國八年(1919年),縣設通俗教育館,開始接待閱報讀者和開展小型球藝活動。民國二十年(1931年),利用萬和、致和、占興發3家商號的違章罰款,興建民眾教育館,添置少量圖書、報刊和部分體育器材。抗日戰爭初期,民教館開展了抗日救亡宣傳和文體活動,組織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小戲,教唱《工農兵學商,一齊來救亡》等歌曲。日軍攻陷縣城時,民教館被迫停辦。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民教館恢復活動,對外開放,館內藏書兩櫃,其中較為珍貴的有《四庫全書備要》和《中學生文庫》,並訂有部分報紙和刊物。1949年3月停辦。
1950年9月,建立縣文化館。1959年,在民東街通德路口新建文化館小樓一幢,平房6間,內設圖書、閱覽、游藝等室。1985年,再遷館址,在新街人民路東新建4層樓房。工作人員增加到12人,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切實抓好陣地宣傳和文藝、音樂、美術輔導,定期舉辦文藝會演和各種藝術展覽。
自1951年,九姑、許嶺、二郎、陳漢、涼亭、壩頭等區文化站建立後,不久程集、佐壩、張畈等文化站又相繼建立。至1953年,全縣有區站9個,工作人員11人,共配幻燈機9部,幻燈片59套,展覽圖片210張,圖書9500冊。負責做好所屬區域內的群眾文化工作。
1957年5月,二郎文化館成立,轄二郎、陳漢、涼亭3區,其它除復興、許嶺保留區文化站外,其餘各站均被撤銷,其活動由縣館輔導。
1960年春,重新設立涼亭文化站。1964年,復興文化站改為分館。1965年7月,二郎、復興又改為文化站。同年冬,恢復九姑、程集、佐壩、陳漢等區文化站。
1969年2月,各區文化站同廣播站、書店合並,改為毛澤東思想宣傳站。至1970年底,撤銷宣傳站,恢復文化站,並增城關,五里兩個文化站。此時各區文化站工作人員22名,各區站先後興建了活動場所和辦公住宿用房,少則100平方米,多達200平方米以上,站內設有宣傳櫥窗、報刊閱覽室、圖書借閱處和游藝室,部分站添置了收錄機、照相機、油印機、樂器、自行車等設備。
1957年8月,洲頭、隘口、新興試辦了社辦公助鄉級文化站。1976年冬至1977年秋,又有復興、壩頭、匯口、程營、套口、佐壩、洪嶺、許嶺、朱灣、釣魚台、韭山、長湖等地相繼建立了社辦公助鄉級文化站,此後又分批發展木梓、河塌、長鋪、趾鳳、二郎、柳坪等社辦公助文化站。並將復興、套口、壩頭、程營、匯口、長湖、佐壩、韭山轉為大集體文化站。至1983年底,全縣共有大集體文化站8個,社辦公助文化站13個。 縣城最早的「和濟醫院」於民國七年(1918年)冬開業,系徽州人楊厚安創辦,雖有醫院之名,卻設備簡陋,技術力量極為薄弱。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同善社出資辦起了紅十字會中、西兩醫院。中醫院設在石家畈,石叔寅任院長,何天錫任醫務主任,有醫生四人,分內、外、婦、兒四科。僅診斷處方不備葯。西醫院從九江聘請廖子良任醫務長,設有簡易病床34張。雖設備簡陋,葯品器械不全,然而,創以西醫診治疾病,確也給群眾帶來一些好處。尤其是外科較為突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縣診療所成立(1941年改稱衛生院)院址由花涼亭遷縣城「楊家祠堂」,分內、外、婦產、五官四科。1949年解放後,由縣民主政府接收。
1949年8月,建立縣人民醫院。1965年,有床位100張。1976年,床位增至154張。1985年,縣醫院有床位240張。門診部有內、外、婦、兒、五官、口腔、中醫、新醫、中骨、皮膚、中醫外科、腸道專科、急診等13個科室,另有檢驗、放射、B超、心電圖10個輔助科室。住院部分內科病區(含兒科、中醫科)、婦五科病區(含婦產科、五官科)、外科病區(內分普外、骨外、泌尿)、傳染科病區、老幹部病房六個病區。另有手術室、供應室。
1950年6月,在城關首建民辦公助衛生所。1952年,區級衛生所12所。1985年,有區級衛生院10個(其中全民4個,集體6個)病床402張。1951年8月,壩頭個體中醫組織聯診所,1958年,全縣33個聯診所轉為鄉醫院。1985年,全縣有鄉衛生院34個,床位359張。
1985年,有建築面積13459平方米,其中門診1366平方米,病房2940平方米,醫技1920平方米,行政用房403平方米。
民國時期,縣紅十字會西醫院及縣衛生院僅有聽診器、血壓計及少量普通手術器械等簡易器械。1952年,縣醫院有顯微鏡1台。1960年省撥給縣100毫安X光機1台。
1985年,縣醫院有200毫安X光機2台、400毫安X光機1台、721光分度光計1台、電冰箱3台、B型超聲波1台、胃鏡1台、綜合手術床2台、裂隙燈角膜顯微鏡1台、牙科綜合治療機2台、救護車1輛。農村區,鄉衛生院有各種手術刀包55個、X光機10~30毫安15台、50~100毫安12台、高倍顯微鏡30台。
截止2013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302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2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個,村衛生室19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77個,縣級婦幼保健站、血防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衛生技術人員179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61人,注冊護士589人。醫院、衛生院床位1650張。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業人口71.93萬人,參合率為98.3%,比上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農村合作醫療住院病人實際補償比例達56.2%。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4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2.6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 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總量2207.1萬人次,貨運總量1220萬噸。
鐵路合九線過鏡,境內長25千米,為單線鐵路,設宿松、涼亭車站,宿松站辦理客運,涼亭站辦理列車會讓,日均有8列快車停靠,通往太湖站、黃梅站,日客運量480人,2011年客運總量20.4萬人次。
滬渝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31.2千米,雙向4車道,出口位於孚玉鎮孚玉路,通往九江、合肥。105國道過鏡,境內長3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太湖縣、黃梅縣。S203省道過境,境內長51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望江縣、太湖縣。境內縣鄉(鎮)級公路27條,總長372.8千米;公路橋梁347座,總長7125.6延米。共有客運班線87條,其中省級線路16條、市級線路5條、縣鄉線路66條,城區客運站場4個,其中宿松長途汽車站為二級長途客運站,日均發車110班,日客運量2400人次,年客運量27萬人次;客運東站、南站、北站均為三級農村客運站場,三站日發車1500班次,日客運量2.1萬人次,年客運總量830萬人次。2011年全縣擁有道路運輸經營性車輛5340輛,其中貨運車輛4430輛,8660噸位;客運車輛910輛,13510座位;貨運量1160萬噸,貨運周轉量78880萬噸·千米,客運量119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0516萬人·千米。
境內通航河道總里程203.5千米,客運渡口16道,公路渡口3道,貨運碼頭7個,運輸企業擁有貨運船舶9艘,5220噸位;客運船舶21艘,963座位;車渡船舶3艘,22車位。2011年客運量31.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77.6萬人·千米;貨運量60萬噸,貨運周轉量90萬噸·千米。

6. 血防站的日常工作

血防站的日常工作職責是:

(一)組織查螺、滅螺,報告螺情;

(二)監測、報告疫情;

(三)參與制定本地區的血吸蟲病防治規劃;

(四)宣傳血防知識,進行防治工作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

(五)查治血吸蟲病和對有釘螺地帶的農田水利工程規劃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六)組織、實施血吸蟲病防治的科學研究工作;

(七)承擔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6)血防宣傳圖片擴展閱讀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方法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管理條例》規定:

第九條 流行地區的中、小學校,應當向學生講授血吸蟲病的基本知識,進行有關血吸蟲病防治和個人防護的教育。

第十條 流行地區的滅螺任務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按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每年春、秋季節統一組織查螺專業隊伍,發動群眾查螺滅螺。對查明的有螺地帶,應當限[1]期完成滅螺任務。

江河、湖泊、水庫、河道、排灌道等有螺地帶的滅螺工作,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單位和群眾進行。

村民的自留地、宅基等的滅螺任務,由戶主負責。

滅螺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確保質量和安全。在江河、湖泊的灘地滅螺,要防止對水資源的損害。

第十一條 在不同行政區域接壤地帶的滅螺工作,由相關的當地人民政府協同進行,或者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按防治規劃統一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血吸蟲病防治專業機構應當在血吸蟲病易感地帶設立標志,禁止在該地區放牧,禁止人員進入;對必須進入的人員,應當在當地血防專業機構指導下做好個人防護後方可進入。

第十三條 流行地區血防和獸醫機構必須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防治規劃,定期對當地人、畜進行血吸蟲病檢查。

流行地區的人、畜必須接受撿查和治療。

流行地區必須做好水源保護和糞便無害化處理。

第十四條 流行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流動人口和牲畜的管理。對從省內外流行地區來的人員和引進的牲畜,血防、獸醫機構有權進行檢查。

7.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進一步發展生產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血吸蟲病防治必須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依靠群眾,落實以查滅釘螺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第三條 做好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是血吸蟲病流行地區(以下簡稱流行地區)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責。
流行地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規劃,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實施,並列入政府的政績考核內容。第二章 機構第四條 流行地區的縣級以上(含縣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本地區的血防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是防治血吸蟲病的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本條例。
農牧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家畜的血防工作。水利、環保、化工、輕工、醫葯、農墾、物資等有關部門,承擔與各自有關的血防任務。第五條 血防(防疫)站、所,是防治血吸蟲病的專業機構,承擔本行政區內血吸蟲病防治的監測管理工作。
血吸蟲病流行較重的沿江和山區的市、縣(市、區)應當恢復或者建立血吸蟲病防治站、所,其他流行地區的市、縣(市、區)可以在衛生防疫站內設血防科,鄉(鎮、場)衛生院應當配備血防人員,村衛生室要有鄉村醫生負責血防工作。第六條 縣(市、區)以上(含縣)衛生行政部門和血防專業機構設立血防監督員,由省衛生行政部門聘任並發給證書。鄉(鎮、場)衛生院設立血防檢查員,由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血防監督員有權對轄區內各單位開展血防工作的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監督,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不得拒絕或者隱瞞。血防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當佩戴證章,出示證件。血防檢查員協助血防監督員的工作。第七條 各級血防(防疫)專業機構應當根據工作需要,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業務上接受上一級血防專業機構的指導。
各級血防(防疫)專業機構的職責是:
(一)組織查螺、滅螺,報告螺情;
(二)監測、報告疫情;
(三)參與制定本地區的血吸蟲病防治規劃;
(四)宣傳血防知識,進行防治工作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
(五)查治血吸蟲病和對有釘螺地帶的農田水利工程規劃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六)組織、實施血吸蟲病防治的科學研究工作;
(七)承擔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第三章 防治第八條 流行地區各級人民政府要運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開展防治血吸蟲病的宣傳教育,使流行地區的單位和個人都了解血吸蟲病防治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第九條 流行地區的中、小學校,應當向學生講授血吸蟲病的基本知識,進行有關血吸蟲病防治和個人防護的教育。第十條 流行地區的滅螺任務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按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每年春、秋季節統一組織查螺專業隊伍,發動群眾查螺滅螺。對查明的有螺地帶,應當限期完成滅螺任務。
江河、湖泊、水庫、河道、排灌道等有螺地帶的滅螺工作,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單位和群眾進行。
村民的自留地、宅基等的滅螺任務,由戶主負責。
滅螺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確保質量和安全。在江河、湖泊的灘地滅螺,要防止對水資源的損害。第十一條 在不同行政區域接壤地帶的滅螺工作,由相關的當地人民政府協同進行,或者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按防治規劃統一組織實施。第十二條 血吸蟲病防治專業機構應當在血吸蟲病易感地帶設立標志,禁止在該地區放牧,禁止人員進入;對必須進入的人員,應當在當地血防專業機構指導下做好個人防護後方可進入。第十三條 流行地區血防和獸醫機構必須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防治規劃,定期對當地人、畜進行血吸蟲病檢查。
流行地區的人、畜必須接受檢查和治療。
流行地區必須做好水源保護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第十四條 流行地區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對流動人口和牲畜的管理。對從省內外流行地區來的人員和引進的牲畜,血防、獸醫機構有權進行檢查。第十五條 在有螺區興建、修建農田水利設施等工程,其主管部門必須與當地血防機構研究,採取滅螺措施。第十六條 凡達到消滅血吸蟲病考核指標的鄉(鎮、場)以上地區,必須向上一級血防領導小組申請考核驗收;並應當定期進行檢查,做好監測鞏固工作。

8. 血防所是幹嘛的

從事血吸蟲病防治。血吸蟲病病情監測、病人治療、晚血病人救治、查螺滅螺、血防知識宣傳、健康教育等。

9. 送瘟神紀念館的回顧歷史

余江雖小,但很有名。這里有48年前在全國第一個消滅血吸蟲病奪得的「血防紅旗」,這里有著名的「血防樣板渠」白塔渠。
余江送瘟神紀念館,因為和毛澤東一首詩詞連在一起,以毛澤東詩詞題目命名的紀念館,在全國只有這一座;因為記載著血吸蟲肆虐、消滅和鞏固血防成果歷史的建築,除上海青浦血防陳列館外,也只有這一座;因為在鷹潭,凝聚著一種精神和力量,承載著一種歷史厚重感的建築,也非它莫屬。
從1978年為紀念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發表20周年而興建紀念館至今,送瘟神紀念館已經28歲了。
28年歷經3次改造
又是春風楊柳萬千條的好時節,送瘟神紀念館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館外環境優美,館內布置科學合理,內容豐富。經過28年的呵護和建設,紀念館已成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正積極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級紀念館,而且,它已成為余江最具紀念意義和體現血防精神的歷史性建築。
不過在眾多參觀者中,卻很少有人知道紀念館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和余江人的「血防」情節連在一起。
20年後的1978年10月3日,余江縣送瘟神紀念館建成開館。
2006年4月4日,記者走進了原余江縣委書記桂長貴的家。這位75歲的老人談起當年開館的情景時,仍然激動萬分:「這個館是1977年開建的,很多省聽說我們要建送瘟神紀念館,有石頭的送石頭,有水泥的裝水泥。10月3日建成開館那天,還開了個萬人大會慶祝!」他告訴記者,紀念館前的八根十幾米高的方柱子,全是石頭柱子,都是外省支持的。當年建館的35萬元和建館前廣場、紀念碑的15萬元,基本由國家和省里投資。
余江縣血防辦主任寧靜遠告訴記者,紀念館的整體設計起點非常高,外形端莊,氣勢宏偉,前廳和左右展廳牆高地廣,寬敞明亮。這樣的起點為後面的修繕和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1978年後幾年,是紀念館名氣最大、人氣最旺的時期。全國各地都派人到余江送瘟神紀念館來參觀學習,美國、英國、德國等14個國家的代表團也慕名而來。
但再而後幾年,紀念館沉寂了。1987年,進入「休養期」的紀念館進行開館以來的第一次改造,改造重點是館內布局和展出內容。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掀起「萬眾齊動員,再次送瘟神」高潮,「血防紅旗不倒」的余江血防經驗和精神再次受到關注,紀念館參觀人員日漸增多。1993年,紀念館進行了第二次改造,對展出內容再次進行充實、調整和完善。
但從此以後到2003年第3次「大修」的10年間,紀念館幾乎處於「休眠期」。
10年中,不少人看中了紀念館這塊寶地的商業價值,有的想買下做房地產,有的鑽空子在館內開起了歌舞廳,有的開起了錄像廳,有的開起了傢具店。
2002年,當余江縣委書記林軍走進蛛網架梁、塵垢滿地的紀念館時,他的心一下子緊了起來。
這就有了2003年的紀念館第3次「大修」。
50萬元撬動新館
20年前,余江人用50萬元建成了紀念館。20年後,余江人用50萬元撬動了一座新館。
余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蔡江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50多萬元,就沒有後來的300多萬元的改造,就沒有紀念館的新貌。
這50多萬元,是余江幹部群眾自願捐贈的。
當2002年啟動第三次大修時,縣里只籌集了十幾萬元。當時首先考慮的是為紀念館「穿衣戴帽」,即在基本不改變紀念館外形的基礎上,給紀念館增加時代氣息。縣委主要領導請來了省內一流的設計師,將紀念館外觀改造一新。就是這次小小的「手術」,也花去了37萬元。工程結賬,還欠工程隊10多萬工程款。
外表好看了,「現代」了,但走進館內還很陳舊,給人陰森的感覺。為做到「表裡如一」,余江縣委、縣政府決定對紀念館的內裝修和內容布局進行一次徹底改造。簡單說,就是除框架不動以外,一切都要動:牆體樓頂滲漏要補,牆面地面要裝潢,展出內容要進一步豐富。
縣里請來設計人員估算,整個投資需要300多萬元。對一個財力只有幾千萬元的余江縣來說,財政無力承擔這項工程。這邊欠工程隊的錢,那邊需要改造,工程隊紛紛退避三舍,不敢簽這份紀念館改造合同。怎麼辦?縣委、縣政府想到了紮根在余江群眾中的「血防精神」——依靠群眾,眾志成城。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每人帶頭捐款1000元,機關幹部紛紛傾囊相助。學生有的捐幾角,有的捐1元。余江縣企業家也不甘落後,盡其所能。縣委、縣政府在未修繕的紀念館前舉行了一次捐贈儀式,許多市民和務工回鄉農民也加入到捐贈行列。半個月時間,捐款就達到了50多萬元!
余江縣領導說,這次捐款之快之多,在余江是第一次,在捐款活動中,體現了余江人的「血防精神」。
此後,紀念館的修繕又得到了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修繕紀念館資金的缺口部分很快也落實了。
原余江縣委書記桂長貴對記者說:「余江歷任縣委書記比其他縣的書記多交一本賬,就是鞏固血防成果這本政治賬。」而讓送瘟神紀念館重放異彩,是這本賬里重要的一筆。
深情滿懷「詩」與「三」
這是紀念館第三次大修以後的幾件小事。
2003年9月27日晚,第三次大修完工,余江舉辦紀念毛澤東七律詩發表45周年活動的前夕,當工作人員把一塊南昌某廣告公司製作的大型橫幅豎立在紀念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時,幾位市民幾乎不約而同地走上前來,指著橫幅上的「詞二首」說:「毛主席的送瘟神二首是詩,不是詞。」
這下可急壞了工作人員,他們馬上跟有關領導匯報。縣領導認為,群眾這種熱情是熱愛血防事業、塑造余江形象的一種體現,必須認真對待。經過查詢,證實市民的意見是對的。工作人員連夜和廣告公司聯系,並派人到南昌將修改後的橫幅取回。為了改這一個字,忙到凌晨3點鍾,多花了2000元。修繕一新的紀念館開館後,對群眾免費開放3天。在這期間,館里收集了許多老同志對新館的意見。有一名群眾指著《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地動三河鐵臂搖」中的「三」字說:「應該是『山』字。」對這兩首詩爛熟於胸的工作人員沒有任何馬虎,更沒露出不屑的神情,而是找來有關資料,向提意見者解釋「三河」的詞義。
小事足見余江人對紀念館的感情。許多餘江人雖然多次參觀紀念館,但只要走進紀念館,都會認真觀看每幅圖片、每段文字或者每件實物。在眾多新展出的圖片中,有一幅原中央血防辦主任魯光坐在書房裡的照片。蔡江告訴記者,魯光曾7次到余江檢查和指導血防工作。2003年,縣里派人到魯光老人家中拜訪時,拍了這張照片。當時老人已近90歲高齡。他把第8次來余江參加紀念毛澤東七律詩發表45周年活動當作「圓夢」。紀念館工作人員把這張圖片放大後掛在了館內。有一天,一位參觀者指著照片左上方說:「你們看,魯光先生書架上掛著一幅字,是他自己作的詩。」只見那首詩描寫的正是余江的新貌!工作人員大喜過望,說:「照片掛了這么久,連我們都沒發現,真是意外的收獲!」

10. 南京在哪查艾滋病最有權威

不建議你做檢查。在沒有又創傷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感染傳染病的。如果確實擔心,建議一個月之後再檢查,因為基本已經過了潛伏期。

閱讀全文

與血防宣傳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