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冪介紹!!!!!!!!!
楊冪出生於1986年9月12日。1990年年僅4歲的楊冪就在陳家林導演的《唐明皇》里露臉,小楊冪走上了演藝生涯的第一步;
後來《唐明皇》成了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而它正是楊冪初上熒屏的處女作。在她還在演藝特長班裡半玩半學的時候,就被《唐明皇》劇組的導演陳家林一眼看中,於是成了「唐明皇」劉威膝上那個可愛機靈的咸寧公主。此後楊冪更是在周星馳的名作《武狀元蘇乞兒》中飾演蘇燦的女兒,與星爺、張敏兩顆閃耀的巨星「同場競技」。1992年,她與六小齡童合作,主演的《猴娃》獲得了第14屆「飛天獎」和第12屆「金鷹獎」最佳兒童連續劇獎,而這時候的楊冪,還是個對得獎沒什麼概念的6歲孩子;
隨後,楊冪專注於學業,同時在《瑞麗》兼職模特。直到18歲時,還是高中生的楊冪試鏡張紀中版《神鵰俠侶》。原本是沖著郭芙去的,但被大鬍子一眼相中出演金庸經典人物「小東邪」郭襄,並一舉成名。2006年《神鵰》熱播,在港台,對新版郭襄的關注度甚至一度超過「小龍女」,2006年的楊冪綠苑一半流量都來自港台地區;
2005年,楊冪在央視大戲《王昭君》的選角中,擊敗范冰冰、李冰冰等國內一線演員,出演女主角王昭君。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導演又是陳家林,除此之外還有劉曉慶、巍子、斯琴高娃等老江湖的加盟,可謂眾星捧月;也是這一年,楊冪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2005年,楊冪與胡歌合作主演由李國立導演的《聊齋-聶小倩》同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接著,楊冪出演了由李少紅導演的電影巨作《門》,再次獲得了事業上的新突破;
2007年,楊冪在青春勵志劇《笑著活下去》中飾演堅強的程小諾,這一次楊冪又成了中老年的偶像;
由全國百家媒體聯合發起的「80後新生代娛樂大明星」票選活動結果揭曉,接替「四小花旦」之名者,正是近幾年來星途坦盪的楊冪、黃聖依、王珞丹和劉亦菲,楊冪在評選中高票當選「四小花旦」之首。在此四人中,楊冪不僅是票數最高,也是戲齡最長的一個。楊冪的成名路並不激烈,一步一個腳印,不急躁,也不驕傲,走得完美而踏實。她接下的每一部戲都帶著一絲隨緣的成分,而隨緣的選擇總是分外成功。這是她的幸運,但幸運正源於她的天分和努力。年過二十便名列「四小花旦」之首,這是對她過去的肯定,也將是她未來的動力;
一直以來楊冪都給人清新自然、調皮可愛的風格,並受到演藝圈人士的好評。在由她主演的多部影視劇作,包括《神鵰俠侶》、《門》、《笑著活下去》等熱播後,都讓人深刻的記住了這位漂亮時尚中帶有一絲自然的美女,也讓楊冪的人氣大漲;
2008年,楊冪出演《仙劍奇俠傳三》女主角「唐雪見」,這部戲堪稱楊冪人生的轉折點。戲中楊冪分別飾演「夕遙」「雪見」兩個性格有著天壤之別的經典女子,大獲成功,這一次連挑剔的游戲玩家也被征服。2009年暑假楊冪博客、楊冪貼吧、楊冪綠苑也隨著《仙三》的熱播而火爆,博客訪問突破2000萬,關注度新浪第一並且遙遙領先於第二名,楊冪的官方網楊冪綠苑單日最高注冊一度接近3000,單帖發帖也險些突破30000,短短一個暑假,從不到4萬會員發展成為12萬多。仙劍搬上熒屏歷來都是爭議不段,而這一次的好評率似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09年,在出演《美人心計》時,楊冪得到劇組的熱烈好評。編劇於正更是在其博客中驚呼「她的好,不是博一篇就能說完」、「小妮子有大將之風」
2009年9月,楊冪出演網易《天下貳》游戲宣傳片女主角,這一次執導的是由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之稱的陸川,拍攝期間陸川導演還留下了對冪冪的生日祝福;其後楊冪和《天下貳》展開了網游史上最精彩的合作,一人飾演多個角色、上線與玩家互動、親自玩游戲、幫游戲設計時裝等,楊冪官網的蜜蜂更是組織多個蜜蜂公會為冪冪喝彩,期間種種感動非親歷不能體會……
楊冪和劉亦菲一樣是拍攝張紀中的戲而被人熟知,因此不少網民經常用她們兩人進行攀比,也會製造所謂的網路盤點,而楊冪似乎對這些看得並不是很重,稱劉亦菲是個大美女又是個好演員,很難得,自己從沒想過要和她攀比,自己只想努力走好每一步路,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就很知足了。楊冪就是這樣簡單和執著讓年紀輕輕的她能夠一直堅持著自己的風格,雖無大起大落,但她身上散發的平凡美,一直都在被人欣賞著……
⑵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2015新版宣傳片To My Light
子不嫌母醜。倘若母親偷雞摸狗,父親投機倒把,子不語乎?套用柴小姐的話說,此文不是我與復旦的私人恩怨,而是要對我所認識及經歷的高校教育,來一次隔靴搔癢。A. 先從影片本身說;畫面質感上我覺得做的沒有東大 Explorer好,不管你號稱用幾 K 的機器拍,現實就是調色調得未免有點漫不經心,一會兒單反質感,一會兒又加紅加得誇張,廉價的蒼茫感,有點讓人無所適從。當然這個見仁見智。個人風格問題。不予多評。片子結構上,還行吧。不過我想,做過片子的人都知道,此類視頻,口白詞差不多到那意思,虛一點,概念一點,傲嬌一點,理想格局大一點;畫面音樂稍微貼合一些,要大氣,畫面就茫一些;光暈走一走,鏡頭朝著太陽、樹叢(更多情況下,是大燈)動一動,畫面搖一搖,多用軌道繞著女主角轉一轉,特寫恨不得推進老教授的皺紋里;對光的運用好些,構圖不要太離譜,後期能力強一點,真的不會差到哪兒去。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有《小時代》《何以笙簫默》之類PPT的攝影技術,卻不多有《迷牆》《恰克與飛鳥》之類的 MV 宣傳片呢?我想歸根結底,這不僅僅是文案本身,而是一個片子的內核,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是否與其文化契合。別人想要飛翔,別人想要蒼茫,是言之有物,是真真嚮往天空,或直射內心的。但是 To my Light,請問你除了有一個復旦大學校慶宣傳片的抬頭,還禿了誰的萊特?製作你的人,寫你的人,演你的人,除了其中幾位我極為敬重的老教授,甚至是你所想要涵蓋的那些人,發朋友圈贊揚你的人,復旦的孩子們,真的有你所想要言說的這些,aim with higher 嗎? 哪怕就是從和東大的比較來看,他們為什麼提出這句「most of our students reach high places, very high.」有一些 @陳小樹 的答案下的評論已經提出了,有些我覺得過度解讀,但也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確實符合我所認識的東大學生,以及淺薄的對日本的了解。「東大最後那句雙關語,其實是對刻板印象做了一個巧妙的反擊。因為東京大學一向被認為是培養政商傳統名流精英的,高高在上,這個宣傳片故意反其道以科學、工程、探險、人文、女性來做主題,以宇宙的「高」替代社會的「高」,這句話是一個非常棒的畫龍點睛。」「東大出的首相能湊好幾桌麻將,政府的高級官僚裡面滿滿的東大畢業生。東大的社會地位之高已經無需廢話,所以才會拿我們有學生可以去真正高的地方當賣點。復旦並沒有學這句話的資本。」「在東大的宣傳片里,厚厚包裹在身上的不僅是先進技術,更是日本人與他人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感,以及精英對自身的期許和孤高。說得簡單點,穿一身衣服是為自己的格格不入而自豪,為走冷清路不被打擾,不是為了和人一起打太極,不是為了和教授眼神交流的。所以最後東大驕傲地說Most of our students reach high places.VERY HIGH .(while some stupid foreigners follow us all the way and still feel good about it)」一種精神特質為什麼可以被言說,可以被推廣,其實也源自一種文化語境。就像我認識的 Yale 朋友們都會說Lux et Veritas,追求光和真相。曾去哈佛JFK 肯尼迪政治學院玩,教授都提到,他們要的人是懂得,ask what you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and change the world,改變世界,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有些地方,建造出來就是為了教會他們如何行動。你起碼要基於這些 Motto,再去想想,是不是一些隨隨便便的軟廣告語就能輕易消解、重構或者創新?復旦,higher than clouds,是在說啥?你的校訓,你的定位是啥?原來的 clouds 是什麼?你有多少 over the rainbow的驕傲?是你的小資,還是你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具體的後文再說,先回到片子。刻意不加字幕的方式值得商榷,畢竟這旁白的英文聽起來並不優秀,錄音質量及合成也不好,至少給我的感覺是,VO和畫面、內涵都割裂開來了,十分影響觀感。在這個維度上,我覺得字幕,尤其是雙語字幕,用那種小的一丟丟的白色字體,會對其有明顯的增進作用,裝逼效果妥妥的,將有種從 youtube 拖到 youku 的既視感。當然復旦的這條片尾比東大好,深刻地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不忘記那些曾幫助過我們的人,及領導,及單位。崇敬之情,溢於言表。綜上所述,我覺得是條挺正常的、走范兒型的,但是在高校營銷宣傳中,比較不同的片子。看得下去,片頭的勾引什麼都挺好,起承轉合不奢求,但一定會讓一些利益相關的莘莘學子、畢業生欣喜若狂,朋友圈拚命轉發:「你看,我在光華樓泡過妞。」「你看,商業夥伴們,微信游戲好友們,老子是復旦的。」以上,一切,在不涉嫌抄襲的情況下。B. 正文說實話,我看到片尾的時候,有些心疼,因為有認識的留校校友在主創團隊里。既然掛上主名了,你就很難去推脫責任。而且擺明了,有些事,就得你們背了。至於官方這么愚蠢的回應,我也實在找不到理由不嘲笑。復旦新版宣傳片被指抄襲,校方:是獨立創作我想我們可以找到千百種理由來洗地, 答案里也有不少人洗過了,諸如什麼廣告公司外包,復旦方面不知,其實要想理由太多了,來自上層的壓力,創意、決議草案遲遲無法確認,要趕時間,只能倉促開拍。可是有意義嗎?我想這個果實,不是爛在最後的成片,而是爛在開始播種的根里。而這個根,不是一個拍視頻有沒有抄襲的根,而是一個泛文化意義下的,中國語境下的爛根。今早起來,看到三個熱點問題的邀請,一個是夢想婊,一個是許知遠,一個是復旦抄,連起來就是,夢許復,想知旦,婊遠抄。(參考:如何評價「「偉大的安妮」說「我終於有資格配得上夢想婊這個詞」」這條微博? - 動漫如何看待許知遠在青年領袖頒獎典禮上憤怒「砸場」? - 心理)C. 夢許復:可能就像提到的,有沒有哪個瞬間讓大家覺得浮生若夢,彈指百年? - 陳兔蟲的回答浮生若夢,境界有大有小。現在回頭看來,撲滿好笑。我還記得高考時只填了兩個志願,一個北大,一個復旦,畢竟有了數學競賽的加分,後者是沒問題的。之所以只想進這兩個學校,也是在不出國的前提下,下定決心要學哲學或社會學心理學之類的緣故,那時還是抱持一種幻想,什麼「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承載著對優秀大學是治國重器的渴望。那時候的高中博客里還幼稚得寫過諸如此類的話,「在大學里我的第一個理想就是可以盡情地寫自己的文字,無拘無束;理想之二就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飽覽賢哲之精華,與人討論,改變世界;什麼可以促進一個人的才情?多想多看多讀多走。我的大學生活一定要積累豐富的經驗,我仍然會義無反顧地延續我過去的足跡,為成為通才而努力。通才不是淺嘗輒止的三腳貓,它是建立在一定深度上的廣度的拓展……」夢許復,回頭看,在那個沒有微博,微信,校內的世界裡,再到現在,是我太單純理想,還是世界太快,有多少和我一樣的孩子,對著大學宣傳片,做著一樣的夢。若是沒法做到,但請不要承諾。D. 想知旦:每年朋友圈被復旦校慶刷屏,都算的上我最惡心的時候。參加「知乎鹽 Club 2014」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陳兔蟲的回答差不多的感覺,是一種邊界性。我不太喜歡這種狂歡,哪怕他們都是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前輩,或者我的老婆。或許的確,復旦給到了他們想要的生活、地位、財富和可以被言說的價值。但我始終懷有一種「敵意」,尤其是當哲學院校慶時請來的傑出校友是上海首富,並和教授們暢談,當時如何逃課,如何在課上睡覺,炒股的時候。可能就像 @姬軒亦 在許知遠問題的回答下所描述的那樣,一種古典的憤怒。我認為很大程度上,他的言說是徹底正確的,可是我還是有點無法接受那種消解。他舉例摩羅筆下骯臟困苦的底層世界,余傑書里混沌無奈的城市,許知遠眼裡暴躁無知的庸眾,孔慶東博客上篡逆無道的走資派。並認為「這些東西,註定只是這個時代的拼圖碎片。足夠引發憤怒,不足讓人思考。」但僅就我的淺薄理解而言,社會大眾不需要精英化,娛樂至死,信息蒸發什麼的都沒問題,可是總得留那麼幾座理想主義的高塔。美國夠現實,夠功利,消費主義了吧?可是當史景遷(Jonathan Spence)老先生坐在我面前,我在太平洋上,和一尊古希臘的雕像共進早餐,討論當代中國。並且知道在耶魯,在美國,還有那麼多尊重並堅守著古典理想主義的學者大師,那可不是什麼「思念著秦漢帝國榮耀和責任,皮膚白皙的可愛少年」,不是那種理所當然就應該被「發展是硬道理」碾碎的嵇康。我們少有,可不代表就不該有吧。我們沒有墜入雲晨,不代表我們不應該回憶在雲上的日子。這才是復旦宣傳片里,可以說的,「higher than clouds」的意義吧?我始終沒覺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是一個國之重器該有的氣度,復旦是一所上海的大學,這大抵是一所太上海的大學。不過恐怕中國的大學也差不多都這樣,所以沒啥好說的,或許自由而無用至少還比局促而功利要好那麼一些。精緻的無用者、沒立場的新聞工作者,起碼比起別人,還稍微無害一些。想知旦,我真的一直挺想知道復旦,究竟是幹嘛的。人們可以自由做著想做的事,少有爭論,也沒太多權貴勢力的爭斗,分分秒秒遠離政治和國家大義,想著怎麼去更好的學校,怎麼定居美國,怎麼進大公司。有些學校培養技工,有些學校培養白領。E. 婊遠抄當然我從這所學校里拿到不少獎學金、榮譽,得了個周遊世界的機會,還拿到一個初戀,一個老婆,改變了一生。我認識不少優秀的老師,有的一生書痴,已經去世,有的依然有著哲學王子的名號。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在卷子上畫了兩幅畫,交了白卷,王子給了我一個A。大部分課的論文,都是別人的五六倍,過得愜意。復旦自然是挺愜意的。我們當然可以看到,更多情況下,更多孩子,在做什麼。作弊無害,高分王道,論文抄抄抄,反正老師也不會好好看。 就連某院的院長、副院長,都分別跟我聊起黑暗的學界內幕,教授都沒法好好做學術,卻要互相撕逼,拼職稱,就是這么個道理。人們也都知道。一個學校的強盛是老師的,是學生的,是社會的。而不是收購幾個醫學院,買幾塊地,做個房地產,造個新大樓,做個視頻,沖上榜單的事。婊遠抄。火箭是往天上飛的,越高箭越少。樹根是往地里長的,越深樹越高。所以根要是爛了,還圍了一群人說「不準進來修葺」,真是沒啥法子的感覺。F. 扯遠了,總之,To my light,禿的究竟是誰的萊特? 禿的是什麼樣的萊特?話說回來,以後如果真有膽量做些怪異囂張的片子,不如找我?我的英文可是更難聽的喲~如何一個人背著背包,周遊世界? - 陳兔蟲的回答————————————————————————————————————————————————————5.29 補充評論:我一般不就社會問題、熱點話題寫公眾性的文字,一來我沒這能力,二來說不清楚,三者很多時候說了也白說。大家寫的好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我十分審慎,甚至希望每一句話里都能透露出「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和觀感,不要給我大帽子」的態度。之所以挑了這個回答,實在是因為昨天剪片子的時候,一條音樂始終契合不好,被朋友圈炸煩了,看知乎上有人邀請,順大便精蟲上腦,說了幾句。1. 關於質疑看到評論里有些質疑的聲音,我很理解,畢竟我的枕邊人也說了類似的事。她知道我朋友圈那段根本沒有指涉、更談不上噴任何具體的個人行為,只是為了後面的批評,學術腐敗抄襲成風。至多冷酷,不算狹隘。但大度如她,依然覺得自己被下面這段刺傷。「我始終沒覺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是一個國之重器該有的氣度,復旦是一所上海的大學,這大抵是一所太上海的大學。不過恐怕中國的大學也差不多都這樣,所以沒啥好說的,或許自由而無用至少還比局促而功利要好那麼一些。精緻的無用者、沒立場的新聞工作者,起碼比起別人,還稍微無害一些。有些學校培養技工,有些學校培養白領。」她說即使她看過太多同學如此,哪怕她自己曾經也經歷過,但在一起久了,確實會發生改變,不再想做技工,不想做白領,不想做美國人,只想做自己。我很感念她的理解,我也不知道我骨子裡是否如評論中某句話說的,「答主字里行間對母校的冷淡和不屑蘊含著劇烈的愛,低劣的抄襲只是枯黃的樹葉,腐爛的樹根才是症結所在。」我不知道自己對母校有沒有愛,我只知道我多麼希望所有中國的、世界的大學都能變得更好、更純凈,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遇到更有趣、有看法的人,討論更有意義的事。繼而往下去,就是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棒,這或許才是我對世界的愛本身。我不管別人、好朋友、前輩會不會經常去會所去嫖妓,我只在乎眼前三畝地,至少可以乾乾凈凈純純凈凈。2.至於平白無故加了些鏈接,因為是忙裡偷閑,寫的躁了些。寫的時候就覺著不該加鏈接,但後來想想便於之後回溯資料,所以還是放上去了。誠然影響了讀者的觀感,十分抱歉。前兩個鏈接是關於許知遠和夢想婊的兩個問題,別人的回答有不少在我喜歡的點上。浮生若夢的鏈接,是想表明高中時考大學的態度,以及對大學的嚮往,當然也包括復旦給我的東西,不洗地,但感恩,和董建華、獎學金等無關,可刪。 知乎鹽的鏈接,是對當段的「現實與古典便捷性」的補充,我生怕有人看不明白,以為我瞧不起復旦、校友,把我當成一隻偏激狗,所以加上了,可刪。也確實有人按照我預感到的方式解讀了。最後一個視頻鏈接是賣萌,畢竟那麼差的幼稚的處女作,也就是告訴大家,拍片子很難的,他們抄成這樣的片子也不容易呢,不可刪。3. 火箭是往天上飛的,越高箭越少,你再快也沒用。樹根是往地里長的,越深樹越高,你再慢也無妨。所以根要是爛了,還圍了一群人說「不準進來修葺」,真是沒啥法子的感覺。本來「自由無用」只是老教授們私底下說的東西,頗有點自嘲和風骨;結果被拿到了官方層面,大力宣揚,真是讓人覺得情商值得商榷。就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要把「大隱隱於市」五個大字,刻在門上一樣。
⑶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 2015 新版宣傳片《To My Light》
子不嫌母醜。
倘若母親偷雞摸狗,父親投機倒把,子不語乎?
套用柴小姐的話說,此文不是我與復旦的私人恩怨,而是要對我所認識及經歷的高校教育,來一次隔靴搔癢。
A.
先從影片本身說;
畫面質感上我覺得做的沒有東大 Explorer好,不管你號稱用幾 K 的機器拍,現實就是調色調得未免有點漫不經心,一會兒單反質感,一會兒又加紅加得誇張,廉價的蒼茫感,有點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這個見仁見智。個人風格問題。不予多評。
片子結構上,還行吧。
不過我想,做過片子的人都知道,此類視頻,口白詞差不多到那意思,虛一點,概念一點,傲嬌一點,理想格局大一點;
畫面音樂稍微貼合一些,要大氣,畫面就茫一些;
光暈走一走,鏡頭朝著太陽、樹叢(更多情況下,是大燈)動一動,畫面搖一搖,多用軌道繞著女主角轉一轉,特寫恨不得推進老教授的皺紋里;
對光的運用好些,構圖不要太離譜,後期能力強一點,
真的不會差到哪兒去。
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有《小時代》《何以笙簫默》之類PPT的攝影技術,
卻不多有《迷牆》《恰克與飛鳥》之類的 MV 宣傳片呢?
我想歸根結底,這不僅僅是文案本身,而是一個片子的內核,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是否與其文化契合。
別人想要飛翔,別人想要蒼茫,是言之有物,是真真嚮往天空,或直射內心的。
但是 To my Light,
請問你除了有一個復旦大學校慶宣傳片的抬頭,還禿了誰的萊特?
製作你的人,寫你的人,演你的人,除了其中幾位我極為敬重的老教授,甚至是你所想要涵蓋的那些人,發朋友圈贊揚你的人,復旦的孩子們,真的有你所想要言說的這些,aim with higher 嗎?
哪怕就是從和東大的比較來看,他們為什麼提出這句「most of our students reach high places, very high.」有一些 @陳小樹 的答案下的評論已經提出了,有些我覺得過度解讀,但也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確實符合我所認識的東大學生,以及淺薄的對日本的了解。
「東大最後那句雙關語,其實是對刻板印象做了一個巧妙的反擊。因為東京大學一向被認為是培養政商傳統名流精英的,高高在上,這個宣傳片故意反其道以科學、工程、探險、人文、女性來做主題,以宇宙的「高」替代社會的「高」,這句話是一個非常棒的畫龍點睛。」
「東大出的首相能湊好幾桌麻將,政府的高級官僚裡面滿滿的東大畢業生。東大的社會地位之高已經無需廢話,所以才會拿我們有學生可以去真正高的地方當賣點。復旦並沒有學這句話的資本。」
「在東大的宣傳片里,厚厚包裹在身上的不僅是先進技術,更是日本人與他人交往時保持的距離感,以及精英對自身的期許和孤高。說得簡單點,穿一身衣服是為自己的格格不入而自豪,為走冷清路不被打擾,不是為了和人一起打太極,不是為了和教授眼神交流的。所以最後東大驕傲地說Most of our students reach high places.VERY HIGH .(while some stupid foreigners follow us all the way and still feel good about it)」
一種精神特質為什麼可以被言說,可以被推廣,其實也源自一種文化語境。
就像我認識的 Yale 朋友們都會說Lux et Veritas,追求光和真相。
曾去哈佛JFK 肯尼迪政治學院玩,教授都提到,他們要的人是懂得,ask what you can do to make a difference and change the world,改變世界,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有些地方,建造出來就是為了教會他們如何行動。
你起碼要基於這些 Motto,再去想想,是不是一些隨隨便便的軟廣告語就能輕易消解、重構或者創新?
復旦,higher than clouds,是在說啥?你的校訓,你的定位是啥?原來的 clouds 是什麼?你有多少 over the rainbow的驕傲?是你的小資,還是你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具體的後文再說,先回到片子。
刻意不加字幕的方式值得商榷,畢竟這旁白的英文聽起來並不優秀,錄音質量及合成也不好,至少給我的感覺是,VO和畫面、內涵都割裂開來了,十分影響觀感。
在這個維度上,我覺得字幕,尤其是雙語字幕,用那種小的一丟丟的白色字體,會對其有明顯的增進作用,裝逼效果妥妥的,將有種從 youtube 拖到 youku 的既視感。
當然復旦的這條片尾比東大好,深刻地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不忘記那些曾幫助過我們的人,及領導,及單位。崇敬之情,溢於言表。
綜上所述,我覺得是條挺正常的、走范兒型的,但是在高校營銷宣傳中,比較不同的片子。看得下去,片頭的勾引什麼都挺好,起承轉合不奢求,
但一定會讓一些利益相關的莘莘學子、畢業生欣喜若狂,朋友圈拚命轉發:
「你看,我在光華樓泡過妞。」「你看,商業夥伴們,微信游戲好友們,老子是復旦的。」
以上,一切,在不涉嫌抄襲的情況下。
B. 正文
說實話,我看到片尾的時候,有些心疼,因為有認識的留校校友在主創團隊里。
既然掛上主名了,你就很難去推脫責任。而且擺明了,有些事,就得你們背了。
至於官方這么愚蠢的回應,我也實在找不到理由不嘲笑。
復旦新版宣傳片被指抄襲,校方:是獨立創作
我想我們可以找到千百種理由來洗地, 答案里也有不少人洗過了,
諸如什麼廣告公司外包,復旦方面不知,
其實要想理由太多了,
來自上層的壓力,創意、決議草案遲遲無法確認,要趕時間,只能倉促開拍。
可是有意義嗎?
我想這個果實,不是爛在最後的成片,而是爛在開始播種的根里。
而這個根,不是一個拍視頻有沒有抄襲的根,而是一個泛文化意義下的,中國語境下的爛根。
今早起來,看到三個熱點問題的邀請,
一個是夢想婊,
一個是許知遠,
一個是復旦抄,
連起來就是,夢許復,想知旦,婊遠抄。
(參考:
如何評價「「偉大的安妮」說「我終於有資格配得上夢想婊這個詞」」這條微博? - 動漫
如何看待許知遠在青年領袖頒獎典禮上憤怒「砸場」? - 心理)
C. 夢許復:
可能就像提到的,有沒有哪個瞬間讓大家覺得浮生若夢,彈指百年? - 陳兔蟲的回答
浮生若夢,境界有大有小。
現在回頭看來,撲滿好笑。
我還記得高考時只填了兩個志願,一個北大,一個復旦,畢竟有了數學競賽的加分,後者是沒問題的。之所以只想進這兩個學校,也是在不出國的前提下,下定決心要學哲學或社會學心理學之類的緣故,那時還是抱持一種幻想,什麼「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承載著對優秀大學是治國重器的渴望。
那時候的高中博客里還幼稚得寫過諸如此類的話,
「在大學里我的第一個理想就是可以盡情地寫自己的文字,無拘無束;理想之二就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飽覽賢哲之精華,與人討論,改變世界;什麼可以促進一個人的才情?多想多看多讀多走。我的大學生活一定要積累豐富的經驗,我仍然會義無反顧地延續我過去的足跡,為成為通才而努力。通才不是淺嘗輒止的三腳貓,它是建立在一定深度上的廣度的拓展……」
夢許復,回頭看,在那個沒有微博,微信,校內的世界裡,再到現在,是我太單純理想,還是世界太快,有多少和我一樣的孩子,對著大學宣傳片,做著一樣的夢。
若是沒法做到,但請不要承諾。
D. 想知旦:
每年朋友圈被復旦校慶刷屏,都算的上我最惡心的時候。
參加「知乎鹽 Club 2014」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陳兔蟲的回答
差不多的感覺,是一種邊界性。
我不太喜歡這種狂歡,哪怕他們都是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前輩,或者我的老婆。
或許的確,復旦給到了他們想要的生活、地位、財富和可以被言說的價值。
但我始終懷有一種「敵意」,尤其是當哲學院校慶時請來的傑出校友是上海首富,並和教授們暢談,當時如何逃課,如何在課上睡覺,炒股的時候。
可能就像 @姬軒亦 在許知遠問題的回答下所描述的那樣,一種古典的憤怒。
我認為很大程度上,他的言說是徹底正確的,可是我還是有點無法接受那種消解。他舉例摩羅筆下骯臟困苦的底層世界,余傑書里混沌無奈的城市,許知遠眼裡暴躁無知的庸眾,孔慶東博客上篡逆無道的走資派。並認為「這些東西,註定只是這個時代的拼圖碎片。足夠引發憤怒,不足讓人思考。」
但僅就我的淺薄理解而言,社會大眾不需要精英化,娛樂至死,信息蒸發什麼的都沒問題,可是總得留那麼幾座理想主義的高塔。
美國夠現實,夠功利,消費主義了吧?可是當史景遷(Jonathan Spence)老先生坐在我面前,我在太平洋上,和一尊古希臘的雕像共進早餐,討論當代中國。並且知道在耶魯,在美國,還有那麼多尊重並堅守著古典理想主義的學者大師,那可不是什麼「思念著秦漢帝國榮耀和責任,皮膚白皙的可愛少年」,不是那種理所當然就應該被「發展是硬道理」碾碎的嵇康。
我們少有,可不代表就不該有吧。
我們沒有墜入雲晨,不代表我們不應該回憶在雲上的日子。這才是復旦宣傳片里,可以說的,「higher than clouds」的意義吧?
我始終沒覺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是一個國之重器該有的氣度,
復旦是一所上海的大學,這大抵是一所太上海的大學。
不過恐怕中國的大學也差不多都這樣,所以沒啥好說的,或許自由而無用至少還比局促而功利要好那麼一些。
精緻的無用者、沒立場的新聞工作者,起碼比起別人,還稍微無害一些。
想知旦,我真的一直挺想知道復旦,究竟是幹嘛的。
人們可以自由做著想做的事,少有爭論,也沒太多權貴勢力的爭斗,分分秒秒遠離政治和國家大義,想著怎麼去更好的學校,怎麼定居美國,怎麼進大公司。
有些學校培養技工,有些學校培養白領。
E. 婊遠抄
當然我從這所學校里拿到不少獎學金、榮譽,得了個周遊世界的機會,還拿到一個初戀,一個老婆,改變了一生。
我認識不少優秀的老師,有的一生書痴,已經去世,有的依然有著哲學王子的名號。
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在卷子上畫了兩幅畫,交了白卷,王子給了我一個A。
大部分課的論文,都是別人的五六倍,過得愜意。
復旦自然是挺愜意的。
我們當然可以看到,更多情況下,更多孩子,在做什麼。
作弊無害,高分王道,論文抄抄抄,反正老師也不會好好看。
就連某院的院長、副院長,都分別跟我聊起黑暗的學界內幕,教授都沒法好好做學術,卻要互相撕逼,拼職稱,就是這么個道理。人們也都知道。
一個學校的強盛是老師的,是學生的,是社會的。而不是收購幾個醫學院,買幾塊地,做個房地產,造個新大樓,做個視頻,沖上榜單的事。
婊遠抄。
火箭是往天上飛的,越高箭越少。
樹根是往地里長的,越深樹越高。
所以根要是爛了,還圍了一群人說「不準進來修葺」,真是沒啥法子的感覺。
F.
扯遠了,
總之,
To my light,禿的究竟是誰的萊特? 禿的是什麼樣的萊特?
話說回來,以後如果真有膽量做些怪異囂張的片子,不如找我?
我的英文可是更難聽的喲~如何一個人背著背包,周遊世界? - 陳兔蟲的回答
————————————————————————
————————————————————————————
5.29 補充評論:
我一般不就社會問題、熱點話題寫公眾性的文字,一來我沒這能力,二來說不清楚,三者很多時候說了也白說。
大家寫的好的人多了去了。所以我十分審慎,甚至希望每一句話里都能透露出「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和觀感,不要給我大帽子」的態度。
之所以挑了這個回答,實在是因為昨天剪片子的時候,一條音樂始終契合不好,被朋友圈炸煩了,看知乎上有人邀請,順大便精蟲上腦,說了幾句。
1. 關於質疑
看到評論里有些質疑的聲音,我很理解,畢竟我的枕邊人也說了類似的事。
她知道我朋友圈那段根本沒有指涉、更談不上噴任何具體的個人行為,只是為了後面的批評,學術腐敗抄襲成風。至多冷酷,不算狹隘。
但大度如她,依然覺得自己被下面這段刺傷。
「我始終沒覺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是一個國之重器該有的氣度,
復旦是一所上海的大學,這大抵是一所太上海的大學。
不過恐怕中國的大學也差不多都這樣,所以沒啥好說的,或許自由而無用至少還比局促而功利要好那麼一些。
精緻的無用者、沒立場的新聞工作者,起碼比起別人,還稍微無害一些。
有些學校培養技工,有些學校培養白領。」
她說即使她看過太多同學如此,哪怕她自己曾經也經歷過,但在一起久了,確實會發生改變,不再想做技工,不想做白領,不想做美國人,只想做自己。
我很感念她的理解,我也不知道我骨子裡是否如評論中某句話說的,「答主字里行間對母校的冷淡和不屑蘊含著劇烈的愛,低劣的抄襲只是枯黃的樹葉,腐爛的樹根才是症結所在。」
我不知道自己對母校有沒有愛,我只知道我多麼希望所有中國的、世界的大學都能變得更好、更純凈,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遇到更有趣、有看法的人,討論更有意義的事。繼而往下去,就是希望這個世界變得更棒,這或許才是我對世界的愛本身。
我不管別人、好朋友、前輩會不會經常去會所去嫖妓,我只在乎眼前三畝地,至少可以乾乾凈凈純純凈凈。
2.
至於平白無故加了些鏈接,
因為是忙裡偷閑,寫的躁了些。寫的時候就覺著不該加鏈接,但後來想想便於之後回溯資料,所以還是放上去了。誠然影響了讀者的觀感,十分抱歉。
前兩個鏈接是關於許知遠和夢想婊的兩個問題,別人的回答有不少在我喜歡的點上。
浮生若夢的鏈接,是想表明高中時考大學的態度,以及對大學的嚮往,當然也包括復旦給我的東西,不洗地,但感恩,和董建華、獎學金等無關,可刪。
知乎鹽的鏈接,是對當段的「現實與古典便捷性」的補充,我生怕有人看不明白,以為我瞧不起復旦、校友,把我當成一隻偏激狗,所以加上了,可刪。也確實有人按照我預感到的方式解讀了。
最後一個視頻鏈接是賣萌,畢竟那麼差的幼稚的處女作,也就是告訴大家,拍片子很難的,他們抄成這樣的片子也不容易呢,不可刪。
3.
火箭是往天上飛的,越高箭越少,你再快也沒用。
樹根是往地里長的,越深樹越高,你再慢也無妨。
所以根要是爛了,還圍了一群人說「不準進來修葺」,真是沒啥法子的感覺。
本來「自由無用」只是老教授們私底下說的東西,頗有點自嘲和風骨;
結果被拿到了官方層面,大力宣揚,真是讓人覺得情商值得商榷。就好像生怕別人不知道,要把「大隱隱於市」五個大字,刻在門上一樣。
⑷ abcd媽家什麼背景
ABCD媽畢業於哈佛大學,家境優越是韓國社長。
ABCD媽簡稱金媽,今年40歲左右,曾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哈佛大學畢,目前打理家族生意,名下多家公司,金爸也是哈佛大學畢業,韓國人,是韓國社長。
她在哈佛大學認識了金爸,金爸是一位韓國人,夫妻兩人各有自己的事業,金爸是一位韓企社長,兩人定居上海,並在中國生下了4個可愛的孩子,並根據四個孩子英文名首字母,分別取昵稱A哥,B姐,C少,D爺,A哥和B姐是龍鳳胎兄妹。
上海ABCD
A哥今年11歲,目前讀初一,喜歡編程和籃球,做出的設計還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導師的高度評價,A哥高智商,擅長數學,善於機器人和編程,A哥所在的機器人編程團隊在國內奪取過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金牌,即將代表國家出戰全球比賽。
要知道,A哥所在團隊只有他一個初中生,其他隊友都是高中生,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的智商和領導力,難怪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點贊。
B姐她和A哥是龍鳳胎,也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同時她又是明星童模,網路可以搜到,在抖音上更是四個孩子中人氣最高的,B姐身高159cm,熱愛拉丁舞,鋼琴和素描,B姐在小學6年級時參與設計的APP便獲過獎,在時尚娛樂路上,B姐更是有天賦。
B姐擅長國標,曾獲上海市國標舞大賽金獎、游泳比賽獲得的金牌在家裡擺了一面牆,B姐還是時尚界的寵兒,參加過上海時裝周走秀、奧博會開幕式在故宮參加走秀、迪奧童裝秀、還作為唯一的亞洲人參與了紐約時裝周的宣傳片拍攝,拍過nike和adidas的廣告,拍過教育類APP廣告。
C少金遙瀚C少擅長游泳,經常在學校游泳比賽,游泳邀請賽中打破紀錄,所以目前正向著專業游泳運動員方向培養,即便肩傷,腰傷拔罐到哭,也堅持訓練,像極了奧運冠軍小時候的樣子,不少人剛刷到C少視頻時都會以為眼前這個長發的孩子是女孩。
但其實C少純爺們一枚,C少留長頭發3年,只為了把頭發捐贈給患癌症化療沒有頭發的小朋友。小小年紀便懂得做慈善獻愛心,不僅如此,C少也憑借高顏值,成為時尚界,廣告界寵兒,參加過中國國際時裝周、Fendi品牌童裝秀,還拍攝了別克廣告。
D爺金遙源三歲時就已經上過時裝周的T台了,和劉昊然拍過公益宣傳片,D爺的名聲大噪還屬今年和張子楓合作的電影我的姐姐,劇中的弟弟古靈精怪調皮可愛,演技自然,據悉,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劇本找到D爺。
不僅如此,四姐弟還擅長跑步,游泳,越野自行車,馬術,高爾夫,經常參加馬拉松,體育賽事,鐵人三項賽等。
ABCD的優秀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培養,一方面,四姐弟家庭不一般,能居住在上海閔行區獨棟別墅,擁有比普通人家客廳都大的瑜伽室,擁有室外私人超大游泳池,外出分別有專車接送,就和至少百分之99的普通人拉開了距離,贏在了起跑線。
但拋開富二代的家境不說,ABCD媽可以說兼顧了工作與生活,每天日程排得滿滿的,即便有錢,能花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栽培孩子,也是值得寶爸寶媽們學習的,正是ABCD媽說的哪知道以後會怎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態度更重要。
⑸ 青蛙變王子的演員表
明道--單均昊
本名:林明章
生日:1980.02.26
血型:O型
星座:雙魚座
身高:180CM
體重:70KG
興趣:玩車、吉他
專長:表演、主持
語言:國、英、台
演藝經歷:
唱片:
2004_天國的嫁衣電視原聲帶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2001_歐蕾洗面乳
2001_舒跑運動飲料
2002_光陽機車
2002_茉莉綠茶
2004_JABRA BT100及SP100產品代言人
2004_甜蜜約定2SWEET
2005_DHC在7-ELEVEN魅力豋場代言人
2005_第五屆友善城市-身障體驗巡迴列車 代言人
2005_波蜜果菜汁
2005_豪門內衣代言人
2005_美國棉代言人
戲劇:
2004_天國的嫁衣
2005_王子變青蛙
主持:
2002_三立都會台 冒險王
書籍:
2004_明道的冒險世界
2005_傑報
MTV:
2002_費翔[SHE]
2003_R&B[愛的Bubble]
2003_周傳雄[我在身邊]
陳喬恩--葉天瑜
英文姓名 : Joe Chan
生日 : 04.04.1979
血型 : O型
星座 : 牡羊座
身高 : 165公分
體重 : 44公斤
出生地 : 台灣新竹
排行 :老二(一兄一弟)
語言 :中, 台, 英,客
學歷 :新竹光復高中畢(專科)
個性 :活潑開朗、直率
特長 : 唱歌、演戲、主持 、搞笑、POP、吧台
興趣 : 唱歌、演戲
美白保養:綠豆粉加牛奶敷全身
最喜歡的顏色:紅、黃
最喜歡的食物:雞屁股、雞睾丸、甜食、巧克力、冰淇淋
最喜愛的運動:游泳
最滿意的部位:肩膀
最喜歡的電影:刺激1995、男孩別哭、美國心玫瑰情
最滿意的作品:中國那麼大
最討厭的事:睡不飽、運動
最悲傷的事:離家出國拍外景
出道:2001年9月
團體 七朵花7F
☆喬恩是『7朵花』的」副隊長〃,花名:向日葵(喬恩自稱:豬籠草)。
外號:小紅恩(中國那麼大)、睾丸天後(超愛吃睾丸)、怪怪美少女、喬喬、艾莉、BB美少女(愛打BBS)、冰淇淋小公主(愛吃冰淇淋)、客家美臀妹妹、愛情小天使(愛情萬萬歲) 、破壞女王、男人婆
演藝大事記記
廣告 :2002 統一面Fun時間
青箭口香糖(躲雨篇)
玉泉葡萄酒
台監牙膏(手術篇)
遠傳通信(溜冰篇)
唱歌 : 2004 和5566合唱 《C』est Si Bon》
2005 專輯《誰最漂亮》
戲劇 :2005 台視,三立都會台《王子變青蛙》
2004 台視,三立都會台《愛上千金美眉》
2003 華視,三立都會台《千金百分百》
2003 客家電視台《老嫩大細》
2002 華視,三立都會台《MVP情人》
2001 台視,三立都會台《薰衣草》
2000 公共電視台公視母雞帶小雞
主持 :2004 中視【愛情萬萬歲╱綜藝最前線】
2004 華視【斗陣俱樂部╱少年特警隊】
2003 台視【綜藝旗艦】
2002 三立都會台【電子情人】【中國那麼大╱外景主持人】
2002 台視【娛樂短波新聞】
2002 緯來綜合台【全民快打╱跟孫協志搭擋】
2001 三立都會台【薰衣草日記】
2000 三立都會台【完全娛樂╱外景主持人】
2000 中視【歡喜玉玲瓏】
雜志: Play雜志(2004/6月 VOL.74 、2004/7月 VOL.75、2004/8月 VOL.76)
7-WATCHU(2004-8月份 特刊30)
薇薇雜志
茉莉雜志
COCO雜志
Beauty雜志
Taipei Walker雜志
Mania游戲玩瘋志(2002/11封面)
時報周刊(No.1343 2003年11月18日、NO.13502004/1封面,多次出現在時報內頁)
壹周刊(92/1壹周刊專訪)
call流行通訊(2004/1月份封面)
王紹偉--徐子騫
英文名:Sam
生日 1976年12月18日
血型 O
星座 射手座
身高 180公分
體重 72公斤
語言 國 、台 、英
興趣 跳舞 、運動
專長 舞蹈 、足球
團體:5566 183club
錄音時醞釀感情的方法 燈光調暗
History
專輯 《MVP情人》電視原聲帶 《天國的嫁衣》電視原聲帶
《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廣告 2001-旅遊推廣宣傳片、澳門航空形像廣告
2000-TOYOTA汽車、白蘭氏雞精、各大平面雜志
1999-蜜妮沐浴乳
戲劇 《MVP情人》 《紫禁之顛》 《王子變青蛙》
主持 2002-三立都會台在中國的故事
2001-三立都會台辣姥旅行團(外景主持)
高三那年,紹偉踢足球、參加舞團、准備聯考、還要走秀當模特兒,當然也要玩。這五件事情,不只是虛晃一招,他踢足球出去比賽;跳舞得到可口可樂杯全國舞蹈大賽第一名;聯考考上了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系;當模特兒成為台灣名模拍遍所有時尚雜志;就連玩,他都讓朋友驚訝哪來那麼多的精力,在一起玩到天亮之後還可以換個衣服就出去練球。 這就是王紹偉,別人只看到他是台灣首席名模,沒看到他每件事都做得這么精彩。
『如果有行腳類的節目可以去做,我就和你簽!』這是當時紹偉給孫德榮的條件,相當符合射手座愛自由愛旅行的性格,紹偉希望自己踏入演藝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一個介紹奇風異俗的行腳類旅遊節目。如果還是要他進演藝圈賣臉當模特兒,他寧願出國學跳舞。結果孫德榮真的幫他談到了三立的『在中國的故事』,從此讓他成為半個大陸人
趙虹喬--范雲熙
英文姓名:Joyce
出生日期:11.5
星 座:天蠍
身 高:170
體 重:48
語 言:國語、台語、英語
嗜 好:聽音樂、撞球、 看書、幻想
團體:七朵花
最喜愛音樂:al
最喜愛歌星:才畿信
擅長樂器:鋼琴、古箏
最喜愛舞蹈:hip hop
最喜愛電影:紅磨坊
最喜愛食物:麵食、爆辣的東西皆可
最喜愛顏色:紫
最喜愛飾物:粗的、圖騰特別的東西皆愛
最喜愛運動:撞球
最喜愛動物:貓
最喜愛刊物:言情散文
最喜愛的國家:德國、瑞士 (連空氣都不一樣喔)
最難忘的事情:一個人搭飛機去 Les Vegas
最討厭的事:被誤會卻無法反駁
最喜愛的事:睡覺睡到自然醒 (這算是奢求吧)
最大的願望:簡單的愛一個人,也被其所愛,並過著悠閑不受拘束的生活
座右銘:認真努力是一切,驕者必敗
入行經過:在求學階段因朋友介紹加入模特兒經紀公司,畢業後也因此間接接觸喬傑立
MV:5566 神話 MV 周傳雄 我在身邊
戲劇:、《王子變青蛙》
專輯:《心花怒放》
Gino --張明寒
原名:蔡尚甫
職務:K1 團長
生日:1980/01/30
身高:179cm
體重:71kg
星座:水瓶座
血型:B型
出生地:台北
家庭成員:父 母 弟
語言能力:國 台 英
嗜好:跳舞 打籃球
最喜歡的食物:洋芋片 火鍋 生魚片
最喜歡的動物:狗 貓
最喜歡的顏色:黑 白 寶藍
最喜歡的運動:打籃球 跳舞
最喜歡的打扮:Hip Hop Style
最喜歡的科目:數學
最討厭的科目:物理
最喜歡的藝人:木村拓哉 周星馳
最喜歡的電影:周星馳系列
座右銘:自然就好
口頭禪:走哇...一句話啊
經歷:
CF: 輕松小品
HANG TEN
康寶濃湯
TV: 心動列車 紫禁之顛 王子變青蛙
日本東京街舞季—台灣受邀表演團2001 全國街舞大賽冠軍
黃玉榮--大偉
出生地:花蓮
生日:1977/4/1
血型:A型
星座:牧羊座
身高:178cm
體重:67kg
興趣:運動、籃球、游泳
專長:吉他、舞蹈,中文、英文、台語。
曾經是1999年第三屆MAN'S UNO超級男模大賽季軍
唱片
2002 《半成年主張》 《東海小王子》
2004 《天國的嫁衣》電視原聲帶
2005 《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戲劇
2002_搞個自由式 音樂電視劇
2003_李心潔音樂愛情故事 沒完沒了的夏天
2003_熟女慾望日記(單元5集)
2003_牽手向明天
2004_愛上千金美眉 Justin
2004_天國的嫁衣 阿KEN
2005_王子變青蛙 李大偉
客串2003中視 原味的夏天 04年八大 我是男子漢
電影
2002 台北晚九朝五 Ben
廣告代言
2002 萊爾福便利商店 就是愛不爽涼面 代言
2003 金庸群俠傳喬峰傳奇 電玩代言
2005_豪門內衣代言人
2005_美國棉代言人
MV
2003 張惠妹 勇敢
2004 FIR 把愛放開
顏行書--謝全
英文名: Johnny
生日:09.08
血型:A型
星座:處女座
身高:183CM
體重:76KG
國籍:台灣
興趣:音樂、電影
專長:籃球、表演
語言:國、英、台
演藝經歷:
唱片:
2004_雪天使電視原聲帶
2004_天國的嫁衣電視原聲帶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2002_中華網龍笑傲江湖之葵花寶典電玩軟體
2003_蜜妮Biore沐浴乳
2005_豪門內衣代言人
2005_美國棉代言人
戲劇:
2002_MVP情人
2004_雪天使
2004_任我遨遊(新加坡)
2005_王子變青蛙
主持:
2004_嘻哈披頭四
2004_斗陣俱樂部
2005_台灣全記錄
書籍:
2003_顏行一志
2004_行書的上下左右
2005_傑報
團體:
中華男籃代表隊
中廣職籃隊
2004_183CLUB
籃球公開賽:
2000_第6屆總統杯助攻王、男子最佳5人
2001_大阪第3屆東亞運第2名、第24屆瓊斯杯第1名、甲組聯賽男子最佳5人
2002_甲組聯賽助攻王、人氣王
祝釩剛--麥克王子
生日:08.22
星座:獅子座
身高:184CM
體重:73KG
國籍:台灣
興趣:唱歌
專長:籃球、唱歌、賽車
語言:中、英、粵、台
演藝經歷:
唱片:
2002_告解
2004_天國的嫁衣電視原聲帶
2005_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精選
2005_王子變青蛙電視原聲帶
VCD&DVD:
2005_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
演唱會:
2004_8月_龍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灣)
2004_12月 喬傑立家族—愛在新光演唱會(新加坡)
2005_4月 大甲鎮瀾宮演唱會
2005_5月 南投花卉嘉年華
廣告:
Acer Notebook
NOKIA 6210
東森寬頻網路—射箭篇
AlcateOT221
Mini Oligo Water
2002_坎妮洗發精
2002_MOTOROLA 銀天使
2005_PROMAN豪門內衣
2005_美國純棉
戲劇:
2004_升空高飛
2004_天國的嫁衣
2005_王子變青蛙
主持:
溫哥華新時代電視—螢幕八爪娛
書籍:
2005_傑報
團體:
2004_183CLUB
隋棠--戴安芬
趙舜--唐順明
王娟--陳金枝
安東尼--葉正哲
⑹ 數學建模練習題,求快速解答。
缺少附表,不過可以根據題中要求進行解答
設甲那個宣傳片播放x次,乙的為y次
所以 得 0.5*x+y<=3.5 (廣告時間)
3.5*x+y<=16 (宣傳時間)
解得最優次數為x=4,y=1
但是沒有附表,所以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
謝謝
⑺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優化數學教學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興趣使數學教學趣味化
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如在復習整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 以一個秋遊的見聞貫穿整節課。教師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秋天風景,並聲情並茂地說:「現在是秋天,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發現很多美景。今天,在這里進行一個特殊的秋遊活動。」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歡悅的笑容在他們的臉上綻開,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境界。然後在不同的畫面中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1)畫面上原來有13隻黃蝴蝶,又飛來的4隻花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蝴蝶?(2)小明跑過來捉蝴蝶,嚇跑了9隻蝴蝶,還剩下多少只蝴蝶?(3)坐車時,班上42個同學上車後,還有8個空位,這輛車有多少個座位?(4)原來岸上有18隻鴨子,後來有4隻到水裡游泳,現在岸上還有多少只鴨子?……讓學生融情入景,在不同的情景中,發現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並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這些問題。
二、恰當借用多媒體技術,拓展課程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
應用多媒體手段,適當拓展課程內容,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能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最優化,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地發展。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人民幣的認識》時,在完成教學目標後,設計了這樣一個「了解人民幣的歷史」環節,讓學生跨越時空的界限,知道中國貨幣歷史久遠,夏商時代以海貝為幣;金屬幣始於商代晚期的青銅貝,距今已有3000餘年。春秋戰國時代,貨幣文化有很大發展,金屬鑄幣後先後有布幣、刀幣、有文銅幣、金版及有孔圓錢等等,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貨幣文化。以及發展到現在的第五套人民幣,通過圖片與文字的再現,真實演繹人民幣的發展歷史,讓低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的歷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科整合滲透數學美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課時,正逢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發行。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利用這一熱點新聞通過視頻轉播「福娃」宣傳片導入,畫面最後定格在五個「福娃」身上,同學們一下子就喊出了「貝貝、京京、歡歡、迎迎、呢呢」五個「福娃」的名字,教師相機引導交談,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然後又讓學生欣賞判斷世界各國的國旗,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知識面,又通過設計的懸念,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練習的設計中老師有意識地進行開放性的訓練,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來學習新知,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在學生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後,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想更加體現數學生活化,讓學生真實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都藏著數學知識,只要善於觀察,積極思考,就會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老師又精心設計了一組圖畫讓學生欣賞,通過欣賞中國的建築、中國的民間藝術品如剪紙、京劇臉譜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對稱的美,同時也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驕傲。這節數學課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受到了美的教育。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感受過程,使數學教學體驗化
(一)化「單一」為「豐富」
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課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圖:楓葉、蜻蜓和天平,素材單調,索然無味,難以與學生已有經驗產生聯系。小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感興趣,於是老師創編教材,把高年級學生親手製作的作品製成多媒體課件,在課件呈現前設問:「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然後結合音樂、旁白呈現畫面,在優美的音樂中,旁白富有激情地介紹:「自由自在的魚群,展翅飛翔的小鳥,翩翩起舞的蝴蝶!」優美音樂、動聽介紹、精美畫面烘托的氛圍把學生帶入了聲、光、色三位一體的美的境界,他們陶醉了,神情專注,完全被融入到了情境中。學生邊欣賞、邊思考,感覺不是在學數學,而是在享受數學中的美,思維很容易就激活了,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二)化「呆板」為「生動」
教材只是一個文本,怎樣讓文本活起來呢?除了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設計,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年級《10的分與合》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熟練掌握10的分與合,為後面10以內的加減法作鋪墊。如何讓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10的分與合練習呢?課件解決了這一問題。老師把10的分與合設計成下面火車形狀:課件首先呈現兩個小朋友高高興興地開著火車出來了,火車「嗚嗚」地叫著,火車頭上方冒著蒸汽,學生的情緒馬上被調動起來:「書上的火車活了!」老師趁機問:「小朋友給貧困地區的孩子送糧食,每節車廂裝10噸,第二節車廂下面裝7噸,上面應該裝幾噸呢?其他的車廂呢?」學生早就按耐不住了,紛紛舉手發言,學生答完後,只要用滑鼠點擊答案,如果答案正確,電腦中的掌聲也隨即響起,學生得到電腦的肯定,學習熱情更高了,隨即又精神飽滿地投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中去。多媒體技術化「呆板」為「生動」的魅力,讓學生樂學,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潛能。
(三)化「靜」位「動」
在教學一年級《加法的初步認識》的時候,通過學生來校園里澆花和小鳥兩幅動畫來體現:畫面上有三個小朋友在澆花,又跑來兩個小朋友;樹上有一隻小鳥,飛來兩只,使學生知道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義。對於減法,通過動畫顯示小朋友澆完花走了,一隻小鳥飛走了,還可利用將減法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後逐漸消失等形象的展示,從而很好地說明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減法計算。
新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天空。堅信,只要大家共同為之努力,去開發、研究,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⑻ 如何把微課運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之中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系.
如何設計微課的自學報告單
在製作微課時,我們希望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能針對非概念性的知識點動腦思考,而不是靠教師完全講解出來,學生被動接受.結合我校數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我們目前在設計微課的同時,也配套設計出與微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自學報告單.期望通過這份自學報告單,教師能了解到學生在學完微課後的學習效果或者遇到的問題,自學報告單有時候可以在課堂上以「前測」的形式呈現.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學報告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微課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自學報告單主要用於反饋學生是否看了微課,對微課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只有教師在看到「自學報告單」或「前測」的反饋時,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做到「以學定教」.反饋結果可以通過師生共用網路平台或者「電子書包」技術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學報告單」的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與微課內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針對微課1,自學報告單中設計了4個作圖題,4幅圖中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針對微課2,自學報告單中也設計了4個作圖題,除了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外,還有需要延長已知直線才能作圖的情況.針對微課3,自學報告中設計了一個運用垂直線段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自學報告單中題目的設計既有能直接運用微課中所講授的知識的練習,又有讓學生動腦思考,變式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運用.
賴老師《認識鍾表》這節課的自學報告單就是為學生在學習微課後的檢測和自學嘗試而准備的.所以,如果教師想好了自學報告單的內容,那麼微課的大致內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課的內容已經確定好,自學報告單就自然衍生了.
2.
課堂教學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內互查自學報告單完成情況,修正錯誤——小組交流兩個辨析問題——小組匯報——鞏固練習——挑戰題——小結.其自學報告單包含了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
賴老師的《認識鍾表》這一課上了兩次,第一次把知識的復習和鍾表中既定的知識藉助動態的演示講解給學生,並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交給孩子在家裡嘗試完成,回學校進行重點的匯報和難點的辨析.但在自學報告單中發現,學生大都關注難點的題,卻忽略了對重點題的分析和交流,導致一部分學生並沒有領悟透徹認讀時間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調整微課中自學報告單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重點上加了引導操作:讓學生從整點(9時)開始,順時針撥動分針,一邊撥,一邊說是幾時幾分,而把教學難點(8時55分)留在了課堂上,在學生充分掌握認讀的方法之後,出示難點,現場生成學生的思維過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答案的選擇確定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說理由、說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認讀時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堂課的學習從微課開始,落實在自學報告單上,學習重點的展現以及難點的突破則留在課堂.
實現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1.
技術保障
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平台或「電子書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長支持.
2.「先學」機制的建立
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其目的除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先學」就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翻轉課堂模式也應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即使沒有完整的「微課+自學報告單」,也應該有微課或「自學報告單」(即「先學」的形式可以多樣).
3.
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體
翻轉課堂需要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退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若要有效創建學習共同體,則需制定合理小組活動規則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
4.
練習的設計
翻轉課堂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練習」,其練習時間比一般新授課中練習時間設置得長.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期望的是在學生練習時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這樣能夠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能夠做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延長了練習的時間.練習包括前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後測,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5.
教師的作用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但微課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能力.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再突破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態的調節能力以及教師把握契機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疑、動手操作等,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甚至拓展,都將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
總之,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網路更方便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會出現的問題.但正如汪曉東博士所言:如果你現有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將教學目標實施得很好,還有必要製作微課去翻轉課堂嗎?我們不是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製作微課時要把這一點擺在首位.
⑼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有效運用,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教學中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復雜為形象簡單。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鞏固。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同時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由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可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播放師生游「三星堆博物館」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20元,學生票每張8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5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