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江漢區宣傳片

江漢區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5-30 16:17:40

Ⅰ 江漢大學的藝術專業怎麼樣

江漢大學的藝術專業不錯。

1、院系專業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8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

2、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209人,其中正高188人,副高482人,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比例達到45.2%;

擁有全職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以柔性引進的方式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另有國家級人才計劃人選2人、省級人才計劃人選34人,形成了以國家級人才為領軍、省部級人才為中堅、中青年博士教師為骨乾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1)江漢區宣傳片擴展閱讀

藝術學院座落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三面環湖,風景秀麗。現有建築面積一萬余平方米。學院樓群設計新穎別致,區域劃分合理,擁有現代化的美術館、陶藝館、藝術陳列館、音樂表演綜合廳、多媒體教室、語音室;

藝術綜合實驗室及實習車間,還有一流的天窗畫室、階梯教室、專業工作室、MIDI工作室、舞蹈表演廳和專業琴房及其他先進的硬體設備。其中,藝術綜合實驗室是市級重點實驗室。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富有活力和創新精神。擁有一批素質高、業務強、高水準的教職工隊伍,其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教授、享受武漢市政府專項津貼的專家、湖北省優秀教師、全國知名藝術家以及武漢市學科帶頭人。

Ⅱ flash動畫設計那有的下載,要些企業和產品的宣傳說明片子

電子雜志製作、企業產品電子雜志、flash宣傳片製作這些可以找我。 紅鷹影視於武漢江漢區商業圈,是一支擁有50多人的完整製作團隊,包括策略定位、企劃腳本、

Ⅲ 江漢大學藝術專業怎麼樣

我是江大的,去年我考的時候專業260多,文化281(理科)。我覺得可以吧!江大在湖北省屬於二本一類學校,是武漢市政府辦的(這個學校是武漢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對象。在武漢台的武漢形象宣傳片上面,江漢大學和武漢大學、漢口江灘一起出現 :-) 所以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呵呵)
華科還可以的!

Ⅳ 求書籍 論文 城鎮社區的養老模式 老年人養老模式

一、我國城鎮社區互助養老實踐探索
(一) 青島模式
1、整合資源,不斷創新。為了有效緩解養老問題對市民家庭、政府和社會造成的負擔,青島市結合實際情況,重新整合資源,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傳統的養老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了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成效十分顯著。
青島市建立的這種養老模式中,在各個社區設立互助養老點,由政府負責為互助養老點購買娛樂設施、補貼水電費等,並加強引導扶持、組織開展活動,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動場所,或者由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或提供贊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會和家庭資源。同時,養老互助點以老年人「自願結合、互助養老、互相幫助、共建和諧」為基本原則,以「為社區老人養老創造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為理念,倡導由低齡老人照看高齡老人、身體狀況好的老人照顧身體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動由以前的扎堆娛樂型向團結互助型發展,形成老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照應、互相牽掛、相互幫助的良好局面。
2、和諧社區,成效顯著。在政府的引導下,互助養老點經常組織開展撲克比賽等有益的活動,參與鄰居節、讀書節等全區性的文化活動,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互助養老點還充分發揮老人們自身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組織競技性文體活動,讓老人們重新體驗到比學趕超的樂趣,促使自我價值的實現,豐富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3、互助養老,任重道遠。社區互助養老是對現代社會養老模式的探索創新,但由於經濟條件、觀念更新等主客觀方面因素的限制,當前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推廣與老年人對社區互助養老服務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何使之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總體目標,必須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健全網路。
青島市四方區根據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著眼於在社區養老上下功夫,通過政府在政策、資金、環境上的扶持和引導,探索創新了新型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不僅滿足了老年人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了四方區的精神文明建設,也體現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務意識。可以說,社區互助養老模式是社區養老的一種嶄新的嘗試,十分值得肯定。
(二)江蘇海安模式
海安縣在職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員達11萬,離退休人員2.9萬,在職人員與離退休人員的比例是4:1,通俗地講就是4個在職人員負擔1個老職工,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再過30年,這一比例將下降為2:1,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是「未富先老」。每年4月是海安退休職工到社區養老認證的日子,退休人員狀況一覽無余。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對社區周圍發生的事情很少關心,很少參與社區內的活動,也極少運用社區資源。
江蘇海安社區以記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方式安排50-60歲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裡,像小時工一樣為老人提供居家清潔、代繳水電費、心理防護,陪老人聊聊天、解解悶等等。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不發生任何經濟關系,只是把勞動時間進行「存」和「取」,這樣既解決了部分高齡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難,又解決了部分工資偏低的低齡老人居家養老的後顧之憂,體現了社會統籌養老的精神所在。
(三)北京豐台模式
北京市豐台區西窪地社區是一個老社區,建於上世紀50年代,常住1006戶,60歲以上老人占社區總人口的31.2%,空巢戶占總戶數的46%,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西窪地社區周邊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服務網點較少,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養老互助會,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好評,居家養老互助會實行會員制,分紅本、綠本兩種會員,持紅本者為志願者,持綠本者為受助者。考慮到社區老人不想麻煩別人及自卑心理,社區內決定讓需要服務的居民每年交10元會費,用於互助會購買必要的服務用品。志願者的付出,也將作為「愛心儲蓄」,提供義務服務滿5年,今後可終身享受服務。
二、互助養老探索階段的主要問題
互助養老模式目前已經在多個省市試點,在許多地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針對社區互助這一養老方式,各個社區中的居民有的反對有的贊成,在實施不斷進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一)老年人的個人自由受限
目前,我們發現許多老年人對社區發生的事情很少關心,他們平時的生活大多局限於在家裡做些家務,照看孫子、孫女等。所以有的老年人認為這種新型的社區「互助型」養老模式,會影響到個人自由,使他們沒有時間去照料家中的事。所以這種養老模式需要轉變為以自願為前提,在不限制老年人個人自由的基礎上去實施。
(二)「銀色銀行」制度設計缺陷
江漢區「銀色銀行」於2009年8月28日正式啟動。該區老齡辦主任方三勤介紹,當時是採取老年人自願報名、社區群干推薦等方式,根據社區最需要幫扶的老年人數量,按一定比例招募社區老年志願者,上門為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服務。當志願者本人及配偶需要幫助時,可向社區老協提出申請,由老協安排護理人員上門服務。
這一模式啟動三年來,發展並不順利,有的服務單靠手寫記錄,一旦記錄丟失就無法找回,並且志願者們有「存」無「取」至今無一人回領「愛心服務」。 「銀色銀行」發展遇到瓶頸,並不代表它是失敗的。只是它的組織體系尚未成熟,市民養老觀念尚未轉變。資金、技術等也不充足。需要民政、教育、工青婦等部門都應參與配合,必要時請企業和專業養老機構參與管理,這一制度就能有很大的改觀。
(三)互助養老缺乏穩定性
呼和浩特市成立的首家自發組織的互助敬老院,使首批空巢老人過上了集體生活。形成了集中養老、吃住免費、自管互助的敬老院,給老人們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最基本、最迫切的生活困難。目前,互助敬老院完全靠社會愛心人士捐助,但是這樣的大鍋飯能吃多久,仍然是個未知數。
隱憂的是,目前這種互助養老模式並不穩定。要是有一天養老院沒了糧食,辦不下去了,老人們就要先各回各家。等化緣回來有了錢、有了糧食才能再開伙。這意味著,愛心力量稍有鬆懈,老人們就得恢復從前的生活狀態。雖然當今公益事業蓬勃發展,但僅靠愛心人士支撐,互助養老能走多遠還真是個問號。
(四)由自發向自覺轉變缺乏制度安排
現階段的城鎮社區老年群體「互助養老」還處於探索階段,處於老年群體的自發摸索階段。如何從老年群體的自發轉向自覺探索,自覺普及,我國城鎮管理制度設計方面,還處於制度設計的空白或缺失。如,對互助養老的資金支持制度、設施投入制度、互助養老內容統一、規范化制度設計等等,所有這些制度性安排,還沒有成為政府管理制度的有機部分,至少在縣區一級政府還沒有成為公共管理制度安排的構成要素。
三、日本互助養老的經驗借鑒
(一)日本「鄰里互助網路」建立的經驗
日本社會轉型後所形成的現代都市社區,居民間共通性的減少和異質性的增多,使得社區內部無法達到均衡和共同的意識,而培養市民(居民)的主體意識,更多地顧及個體的需要,在社區層面上發展個性化的組織生活以構建公共性社區生活的要求便日趨迫切。共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生活,除了如相當於居民委員會這樣的傳統地緣組織的協助之外,更需要居民自身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如自發組成的鄰里互助網路。這些團體在吸收志願者成員之後,將人力資源進一步組織化和合理配置,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人際網路,促進了社區組織結構的優化。
(二)互助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快樂化
鄰里互助網路主要是通過協會所組織的各種活動來實現高齡老人之間的互助或對他們的幫助。從已開展的活動來看,主要包括聚會、聚餐、無障礙旅遊及健身等幾個類型。而且在活動展開時,主辦人將一些關懷主題如醫療保健、生活防範及實務援助等融入其中。這樣,使老人們既排遣了孤獨,又增加了自我保護等生活技能。
(三)日本互助養老生活方式的啟示
這樣的鄰里互助關系網路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來,得益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來自於市民、居民的自覺性和主體性。第二,來自於夥伴意識和平等民主的觀念。第三,來自於家庭主婦們的生活智慧和靈活處理事情的方式。第四,核心人物的領導能力和「專業」的態度。
四、普及城鎮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制度設計與管理思路
(一)普及老年群體的互助倫理觀念
1、普及老年助人為樂的道德規范。老年倫理最大誤區之一就是「以鄰為壑」,一些老年朋友總是把不愉快的生活挫折匯集大腦,在社區互助養老的模式下,我們要多向老年人普及助人為樂的道德規范,鼓勵他們慈悲為懷樂於去幫助他人,尤其是身邊其他需要幫助的老年人,讓他們了解助人為樂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增強老人獨立完成某種工作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自我效能感,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減少他們的孤獨感。這樣,就能使這種互幫互助的養老模式更好地開展下去。
2、支持各種宗教組織的慈善信仰教育。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因為有信仰的人,無論信佛陀、主、上帝或者其他,都是信仰善、信仰美、信仰真!因為有信仰,才能舍棄財富,花費精力,純粹幫助別人,不求回報。要教育老年人有信仰,教育他們把與人為善落實在彼此之間互幫互助的行動上,這樣才會改變社會的風氣,讓善長存。
3、樹立互助型的老有所為典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榜樣更是無窮中之無窮。互助組織定期選出思想健康向上、具有長者風范、家庭和睦、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的老年人,作為榜樣。評為「老有所為楷模」,這一做法十分值得互助型養老模式去借鑒,社區可以定期評比出年度或季度「老有所為之星」調動老年人互相幫助的積極性,同時優秀典範的實際也值得大家一起學習。
(二)城鎮社區互助養老機構設置
1、完全自願進出制度設計。城鎮社區老年群體「互助養老」模式要建立在民主、自由的基礎上,在照顧老年人生活的同時,不影響和剝奪老年人自身的權利。完全自願進出制度是指社區里的老年人可以自願加入到互助養老的隊伍中,享受社區互助服務。也可以不參加到這一模式中,是否加入全憑老年人自己的意願。
2、互助領袖民主選舉制度設計。互助養老團體中的領軍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遵循民主原則,這一領袖人物,需要由社區互助養老群體自身選舉產生。他們本身需要有專業的態度,甚至為了這項事業不斷學習,取得專業資格,即使如此,在處理重要問題上,他們還會將自己放在「渠道」的中介位置,而藉助專家和專門機構的優勢,尋求最快最妥當的解決方式。這樣,選舉產生的老年領袖有威信和說服力,在協調各項事務上也更加有優勢。
3、資金管理完全公開透明。社區互助養老模式的資金管理和來源要完全公開透明化,讓社區居民了解每一筆互助養老資金的來源和用處。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四大部分:財政補貼或福利基金、慈善基金、社區居民捐助、縣區范圍的社會捐助。將這四部分資金來源分類輸入社區網路平台,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資金,認真規劃老年群體在生活娛樂上的補貼。同時,多為老年人的健康著想,運用資金對老年人做定期體檢,並為老年人購置常用的醫療器械、葯物等。
4、明確互助重點對象以及重點內容。要建立互幫互助的群體養老模式,首先要明確重點幫扶對象,在社區中重點需要幫扶的老年人類型有:空巢老人、喪失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具備自理能力的中高齡老人、殘疾老人和獨居老人。不同種類的老人需要的幫助內容是不同的。 喪失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社區互助組織需提供醫療、康復、護理、洗滌、購物、送飯、心理疏導等生活照料服務;針對空巢家庭的老人,因身邊沒有子女照料需要比較多的生活服務,如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同時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公共活動,更好地體現他們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內心的存在感,使他們身心得到愉悅;具備自理能力的中、高齡老人,可以為他們設立一個康復護理中心,白天在社區一同進行康復護理活動,同時可以消除寂寞有益於身體健康;殘疾老人、獨居老人需要結合政府救助,為他們開設應急呼叫電話、組織其他老年人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以保障他們的安全。
(四)互助養老的老年互助技能培訓
1、邀請醫療、心理等各類相關專業人士志願培訓。由於許多老年人缺乏醫療急救知識和對老年人的護理知識,使互助養老模式無法正常開展,對此社區可以邀請專業的醫療工作者以及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士,為社區老年群體提供義務輔導。
2、駐地企業無償提供培訓基地的溝通。邀請社區內企事業單位提供閑置場所為互助老年群體進行培訓,不僅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十分有效地整合社區資源,同時要落實老年群體互助的培訓地點。
3、鼓勵支持知識型老年人參加互助技能培訓。社區可以建立老年人人才中心,讓有一技之長的老年人自願報名,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鼓勵知識型老人為其他老年人進行培訓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老年人學到東西,而且還實現了許多老年人的自身價值,彌補了他們在退休後心靈上的空缺。鼓勵大家互助互學,相互咨詢,定期交流學習心得。
(五)完善社區互助養老服務設施
1、老年養生講座。為使社區老人們了解健康生活常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互助養老組織可以定期舉辦老年養生知識講座,讓老年人學習現實生活中的相關養生保健知識,對老人飲食、運動、心態調整等方面給予科學指導,增加對疾病的認識,轉變觀念,從過去的看病、醫病向防病保健的意識轉變。教會老年人通過科學方法,平衡膳食,適度運動以促進身體健康。
2、老年心理咨詢服務。社區中很多獨居、空巢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卻很少有人能主動找心理咨詢師咨詢。所以,互助組織要為老年人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老年人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很復雜,一般都是環境、人格等多重因素長期作用形成的。很多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後,都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失眠、食慾降低、焦慮、煩躁等,這些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心理疾病在作怪,所以,必須要防治老年人患上心理疾病。社區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就要發揮互助組織的作用,通過一幫一互助的方式,定期上門服務,根據每個老人的情況,量身打造個性化的服務菜單,讓他們感受到關愛。
3、老年自我保護幫扶和預警教育。為提高老年人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保證他們安定和諧的生活,社區互助組織可以定期舉辦「老年人自我保護知識講座」,邀請社區民警結合當前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採取以案講法的形式,向老年人講解安全防範知識。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加強安全防範,看病、購買物品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商場,不能因貪圖小便宜而吃虧上當,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組織大家觀看「安全防範」宣傳片。
4、老年文體活動中心。互助組織要多在社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例如:老年合唱團、健身操、戲曲俱樂部等活動。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社區文體活動,愉悅老年人身心,豐富廣大老年人精神生活。積極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從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入手,利用社區活動廣場等資源,組織文藝匯演、親子互動游戲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社區文化滲透到街道的各個角落。同時,社區的圖書室、棋牌室、微機室、健身室等活動場所,無償向社區老年人開放,實現了社區資源共享,讓老年群體在健康向上的氛圍中,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所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健康發展。

Ⅳ 武漢海若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海若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LTD)是華中的一家典型現代服務行業公司。秉持「助力中國創意」的核心價值觀,以誠優先,以質取勝。努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策劃-創意設計-執行實施-成果展示-宣傳發布-培訓提升」完整創意產業服務鏈服務。經營范圍:文化創意設計、推廣;圖文設計、製作;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市場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企業管理咨詢;工藝禮品、藝術品的批發兼零售;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國內各類廣告業務。主要產品:家裝室內外牆繪、工裝室內外牆繪、純手工裝飾框畫、文化創意產品以及微電影宣傳片。武漢海若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2014年武漢市城市建設保護上做出卓越貢獻。證明材料來自長江日報。
法定代表人:胡瀟華
成立時間:2014-03-26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300024717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武漢市江漢區解放大道358號武漢廣場B座24層6室

Ⅵ 武漢飛幕影視公司在哪

在武漢漢口江漢區武漢廣場公寓樓2405號房,歡迎前來飛幕!

Ⅶ 武漢青銅影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武漢青銅影業有限公司,簡稱青銅影業,是一家致力於專業影視製作為主的新銳電影機構。全國范圍內合作微電影及網路電影。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江興路13號中信大樓A509.電影策劃製作及發行;各種微電影、MV、紀錄片拍攝後期製作;企事業宣傳片策劃拍攝後期製作;企事業專題策劃拍攝後期製作;產品宣傳策劃後期製作;廣告策劃拍攝後期製作;表情包拍攝與製作。
法定代表人:李剛
成立時間:2017-02-28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201030003675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武漢市江漢區江興路17號欣欣中信科技孵化器A棟5樓09,07號房

Ⅷ 武漢宣傳片製作要能把企業的好的一面充分的展現出來,能突出企業蓬勃的發展前景,誰能推薦好點的影視公司

你是什麼公司?我認識一家好的公司

Ⅸ 江漢大學怎麼樣

外地考生報考還是比較難的。去年在省內的錄取文科是520多。因為他主要針對面向武漢市招生。

據說要升一本,可是等的黃花菜都涼了也還沒升一本。現在學校正在大力搞綠化(學校本來很漂亮的,但是據說前年升一本沒升上是因為校園綠化沒做好,校園裡面樹太少了,所以現在學校花大力氣開始搞綠化)不知道這次綠化之後是否能了結江大多年的夙願 :-)

學校屬於二本一,一般。但是在武漢市政府的扶持下正在快速發展(這個學校是武漢市政府大力支持的對象。在武漢台的武漢形象宣傳片上面,江漢大學和武漢大學、漢口江灘一起出現 :-) 所以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呵呵)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江大的好多學院都掛滿了考取其他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的條幅,很是壯觀,呵呵。努力就會有收獲的,關鍵還是看你自己,學校提供的條件還是不錯的

住宿的條件還可以,4人間,電腦桌,衣櫃,衛生間,一樓有熱水。
校園很漂亮,學校圍繞湖邊建成,「冬涼夏暖」

就這么多,希望對你會有幫助 :-)

Ⅹ 江漢區的歷史沿革

明天順年間(1457-1464年)境內始有民居。成化年間(1465-1487年)各地商民紛紛移居漢水口北岸(即漢口),街市雛形出現。隆慶六年(1572年),出現居民區----坊。明末,袁公堤築成,街市向北擴展至今滿春、民族、民權、花樓街道等地域。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建漢口城堡後,堡內建成新的居民區,鬧市中心由沿河黃陂街向北移至今六渡橋一帶。城堡以北後湖水網之中,鄉民擇墩築圩圍垸,聚族而居,漸成以原籍、姓氏、人文遺址或自然特徵為名的天門墩、王家墩、姑嫂村、八古墩等20餘處聚落。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張公堤築成,境域再次向北擴展32平方公里,范圍包括民意、前進、水塔、新華、萬松、北湖、唐家墩、常青、漢興等9個街道所轄地域。其間,相繼建成生成里、五常里(今永康里)、同善里(今積慶里)、福生里(今前進二路)、六合里、衡榮里、紹興里、楚寶里、桃源坊、藕塘村、藕池巷等街道里巷,形成新的居民區。
民國元年(1912年),改夏口廳為夏口縣,境域隸屬夏口縣,劃為第三區。民國15年(1926年),國民政府廢夏口縣,設漢口市;次年,在境內天元善堂(舊址在今民主街)建漢口市政府大樓,境域屬漢口市第三區所轄。
民國19年(1930年)國民政府在市區實行區、坊、閭、鄰制度。民國34年,設立自治區,境內設有4個區公所。
民國21年(1932年),境域建立保甲區。民國34年(1945年)底,改保甲區為自治區,境域分屬新安、三民、雲樵、永清4個區公所管轄。
1950年11月,武漢市第三區(即江漢區前身)成立,時轄境范圍為:北界至京漢鐵路(今京漢大道);南界至襄河及長江沿岸;西界自京漢鐵路雙洞門西側起,向南沿民意四路、自新巷、橫堤街、肖家坊等街巷中心線直抵襄河堤岸;東界從京漢鐵路循禮門起,向南沿江漢路中心線,跨中山大道直抵長江堤岸。
1952年7月,武漢市第三區更名為武漢市江漢區,時武漢市人民政府重新調整區劃,撤銷第五區,將其所轄解放、循禮和公園3個公安分駐所管轄地段劃入江漢區,區境范圍由此擴展至京漢鐵路以北。
1954年,街道人民政府改為街道辦事處。街道工作以居民為服務對象,先後建立清潔衛生隊、治安聯防隊、居民小組、居民委員會等組織。
1955年2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撤銷惠濟、福城、東湖3個郊區,並將原惠濟區所轄航空路、萬松園至江漢北路一帶地域劃入江漢區。
1956年,武漢市實行「城區帶郊區」體制,將洪山區合作鄉(1960年改建為合作公社)劃入江漢區,1964年,又將合作公社劃出歸漢橋區管轄。至1980年,江漢區境面積為6.57平方公里。
1985年2月,武漢市調整行政區劃,將原洪山區江北片一部分地域劃歸江漢區,包括:唐家墩街9個居民委員會,長豐鄉鯇子湖、航側、唐家墩、賀家墩、姑嫂樹5個大隊及後湖鄉部分生產隊。至此,江漢區轄境范圍為:南倚漢江、長江堤岸;北至張公堤;東以三眼橋路、建設大道、江漢北路、江漢路為界,與江岸區毗連;西以航空路、民意四路為界,跨中山大道經自新巷、橫堤街、延安上里直至漢正街河邊,與硚口區交錯為鄰。據1992年勘界結果,江漢區轄境總面積為33.43平方公里,為全市土地總面積0.39%,佔全市建成區面積15.32%。
2000年底,13個街道所轄居委會按照地域、人群和小區認同感等因素,調整為112個社區居委會。5個村民委員會分屬3個街道管轄。
2012年,江漢區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10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閱讀全文

與江漢區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消防培訓演練實施方案 瀏覽:976
銀行合規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
電子商務投資協議 瀏覽:789
315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420
河南星光電子商務 瀏覽:855
市場營銷學知到測試答案 瀏覽:420
學市場營銷的可以找什麼工作 瀏覽:220
市場營銷策劃專員崗位職責 瀏覽:633
如何讓避免跨界電子商務逃稅 瀏覽:141
非公黨建外出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231
安全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489
縣級教師培訓團隊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67
移動開門紅營銷方案 瀏覽:814
零食促銷方案範文 瀏覽:765
季度促銷活動獎勵方案 瀏覽:108
花店網路營銷 瀏覽:684
江蘇省跨境電子商務 瀏覽:91
人工智慧沙龍策劃方案 瀏覽:591
雅詩蘭黛集團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