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洪海的人物履歷
1953年2月出生,
197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12月參加工作。
1971.12——1973.07 平邑縣地方公社青年幹事;
1973.07——1975.04 平邑縣地方公社天寶管區黨總支副書記;
1975.04——1981.11 平邑縣地方公社黨委副書記;
1981.11——1984.04 平邑縣白彥公社黨委副書記;
1984.04——1986.05 平邑縣卞橋區委書記;
1986.05——1986.10 平邑縣委辦公室主任;
1986.10——1990.02 平邑縣副縣長(其間:1987.03—1987.09在北京農業大學學習);
1990.02——1992.12 平邑縣委副書記(1991.09兼縣委政法委書記;1990.09—1993.07 在山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法律專業學習;1991.09—1994.07 在山東農業管理幹部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2.12——1993.02 臨沭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1993.02——1997.12 臨沭縣委副書記、縣長(其間:1993.07—1996.06 在山東幹部函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12——2001.01 沂水縣委書記兼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其間:1998.11—2000.10 在山東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研修班學習;1999.08兼縣委黨校校長);
2001.01——2003.04 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其間:2002.03—2002.05 在山東省委黨校市廳級領導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3.04-—— 2011.02 臨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011.02------臨沂市政協第十三屆臨沂市委員會副主席
② 沂蒙頌歷史背景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這首源於真實故事改編的《沂蒙頌》,唱出了在戰爭年代裡,每一個山東省沂蒙山區兒女的激情熱血。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特別是在黃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期間,420萬沂蒙人民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有120萬沂蒙兒女擁軍支前,20萬人參軍參戰,10萬將士血灑疆場……
從1946年開始,山東解放區通過支援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等各大戰役,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支前組織,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支援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這一經驗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從下面一組數字可以直觀地看到,山東人民對淮海戰役的巨大貢獻。戰役總共動用民工543萬人、擔架20餘萬副、大小車輛88餘萬輛、挑子30餘萬副……其中山東解放區就出動民工218餘萬人、擔架5萬余副、大小車33萬輛、挑子19萬副……在隨軍常備民工22萬人當中,山東僅沂蒙山地區就有17萬之眾。
位於臨沂市臨沭縣曹庄鎮的朱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村民為戰士們做軍鞋,籌軍糧,抬擔架,救傷員,全村先後有近百人參軍,共有8名村民為解放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朱村,也因此獲得了「支前模範村」的稱號。
近年來,臨沂挖掘提升沂蒙精神,堅持艱苦奮斗,搶抓機遇,不斷加大對朱村這類「紅色村莊」的幫扶力度。「朱村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村莊布局混亂、基礎道路設施薄弱、明清古建築和紅色歷史印記缺乏專項保護。為此,臨沭專門成立了朱村改造提升和柳韻田園綜合體建設兩個指揮部,聘請浙江大學編制《朱村村莊規劃》,實行居住區、農業園區、旅遊區『三區同建』,到2022年打造出一個集居住、產業、旅遊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宜居村居。」臨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淑軍說。
臨沭先後投入100多萬元,先是將原來的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紅色紀念館升級改造,與朱村民俗展館、烈士墓、紀念碑進行整合,打造一條紅色歷史文化街區;又對50間明清古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打造成「一街一巷一園七戶」古村落。同時,依託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範園,規劃實施「沭河人家」精品農家樂等項目,以自助採摘、觀光休閑、特色飲食等為主題的鄉村旅遊也在逐步壯大。目前,朱村已成功創建為山東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年均接待遊客3萬餘人。
朱村村民張雪英原來在外打工,這兩年看著村裡的產業越來越紅火,她也從外地歸鄉,自己做起了小生意:「一到節假日,來咱這兒旅遊的人可多了。我就把柳編的草鞋、帽子、小籃子拿出來賣,來的遊客可喜歡了,每人都能帶幾件走。今年,我准備在紅色文化街區租一個攤位,把在外打工的老公也叫回家一起干。」
③ 日照副市長都分管什麼
侯成君,1962年8月出生,山東省文登市人,博士研究生。先後任文登供電所技術員,技術科副科長,供電所副所長(其間:掛職文登市苘山鄉副鄉長);文登市苘山鄉副鄉長,苘山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文登市委常委、苘山鎮黨委書記,市委副書記兼苘山鎮黨委書記,文登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其間在吉林大學攻讀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榮成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黨組書記,榮成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鄆城縣委書記、縣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菏澤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日照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其間:在西北工業大學在職攻讀系統工程博士研究生;參加山東省中青年幹部出國培訓班;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學習宏觀經濟及公共管理);日照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2009年3月至今,日照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山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
負責市政府常務工作,負責市政府機關、發展改革、監察、人事、統計、物價、應急管理、金融、經濟研究、政府法制、信訪、園區、重點工程、魯南臨海產業區、接軌青島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政府辦公室、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監察局、市人事局、市統計局、市物價局、市政府調研室、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市金融工作辦公室、市行政投訴監察中心、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市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日照銀行。
聯系市委市政府信訪局、市行政事務管理局、市委市政府接待處、各民主黨派、市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日照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日照監管分局、國家統計局日照調查隊,駐日照銀行、保險、證券機構。
唐慎,男,1967年10月出生,四川安岳籍,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專業:國民經濟學;研究方向:經濟體制比較),經濟學博士。
1989年7月,畢業於西安通信學院(載波通信專業)。歷任蘭州軍區第一通信總站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陸軍第十三集團軍政治部宣傳處幹事;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幹事、副主任;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副處級、正處級秘書。中共重慶市南岸區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掛職);重慶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9年3月,任中共日照市委常委、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經貿、交通、信息產業、質量技術監督、安全生產、港口、電業、鹽務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市交通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公路管理局、市機械化學工業辦公室、市輕工紡織工業辦公室、市建築材料工業辦公室、市信息產業辦公室,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市水產集團總公司。
聯系市總工會,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鹽務局、日照海事局,駐日照電力、鐵路企業,日照海通絲業公司(工業方面)。
孫 雨 1954年4月出生,山東省莒南縣人。
1969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陸軍第55軍無線電連報務員,臨沭縣郵電局報務員,臨沭縣委組織部幹事,臨沂地委組織部幹事,臨沂地委組織部副科長、科長,莒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日照市委副秘書長,日照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日照市嵐山工委書記,日照市東港區委書記、區委黨校校長;
2002年12月任日照市政府黨組成員,2003年2月任日照市副市長;中共山東省第七次、八次黨代會代表,山東省八屆人大代表,日照市十四屆人大代表。
負責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環保、城市綜合執法、人民防空、地震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市環境保護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市民防局)、市地震局。
聯系市國土資源局。
解世增 1958年5月出生,山東省日照市人,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
1977年3月參加工作,歷任日照縣濤雒公社西林子頭村教師,縣第二工業局生產員、會計,高興公社團委幹事;共青團日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直機關團委書記、團縣委副書記、書記;臨沂師專幹部專修科學員、班黨支部書記;共青團(縣級)日照市委書記;共青團日照市委副書記;東港區副區長,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兼山海天旅遊度假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莒縣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縣委書記;日照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政協日照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市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市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省九屆人大代表,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
負責公安、國家安全、司法、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食品葯品監管、人口和計劃生育、體育、民族宗教、軍民關系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市體育局、市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市老齡工作辦公室、日照仲裁委員會辦公室。
聯系市委610辦公室、市殘疾人聯合會、市紅十字會,市國家安全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市醫葯集團公司。
徐 清 女,1965年10月出生,遼寧省海城人,博士,高級工程師、副教授,澳大利亞烏倫貢WOLLONGONG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民主促進會日照市委主委。
1987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國家機械工業委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副主任、副教授;日照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日照市政府副市長;市六屆政協常委,市七屆、八屆政協委員,省九屆、十屆政協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山東省委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負責教育、科技、文化、旅遊、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市旅遊局、市廣播電視局、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大學科技園管委,市屬高校。
聯系共青團日照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檔案局、駐日照高校、市新華書店。
萬 同 1956 年2月生,日照市東港區人,研究生學歷,1978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共青團日照縣委副書記,日照市(縣級)外經委副主任、日照市外經委對外業務科科長,日照市出口加工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日照經濟開發區管委副主任,日照市嵐山開發區籌委會副主任、嵐山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日照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日照市長助理、市政府黨組成員兼西藏日喀則地區行署常務副秘書長、專員助理、經貿委黨組書記、行署副專員,現任市政府黨組成員、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負責外經貿、外事、僑務、口岸、打擊走私、服務業、國內貿易、招商引資、工商行政管理、市場建設和管理、郵政、通信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外經貿局、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市口岸辦公室、市打擊走私辦公室、市服務業辦公室、市糧食局、市聯社、市港航局(引航站)、市招商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日照市委員會、市政府駐韓國聯絡處、市物資行業管理辦公室、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
聯系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市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郵政局、日照海關、日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日照邊防檢查站、嵐山邊防檢查站,駐日照通信、郵政、成品油銷售企業。
劉西良 1958 年 7 月 1 日生,山東省費縣人,中共黨員,省委黨校研究生(脫產),1979年12月參加工作,現任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1979年12月至1984年12月,歷任費縣一中教師、教導副主任、團委書記。1984年12月至1992年6月歷任共青團費縣縣委副書記、書記。 1992年7月至1993年5月在日照市引進人才辦公室工作。1993年5月至 1995年11月歷任東港區政府辦公室主任、辦公室黨組書記、區政府黨組成員。1995年11月至2001年1月歷任東港區委常委、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黨組副書記。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日照市東港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黨組書記。2002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東港區委書記、區委黨校校長。2006年1月至5月任市政府副市長、東港區委書記、區委黨校校長。 2006年5月任市政府副市長。
1988年被團省委授予「山東省優秀青年工作者」。2003年被省國防動員委員會授予「全省關心國防建設十佳人物」 。是山東省第七次團代會代表,日照市第九次、十次黨代會代表;日照市第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
負責農業和農村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林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市農業機械管理局。
聯系市氣象局、市煙草專賣局(煙草公司)、日照海通絲業公司(農業方面)。
④ 求歌詞:臨沭的少先隊隊歌
以下是臨沭的少先隊隊歌的歌詞,少先隊隊歌只有一首,全國小學統一的
《少先隊隊歌》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
愛祖國,愛人民
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
不怕困難,不怕敵人
頑強學習,堅決斗爭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前進
向著勝利勇敢前進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
愛祖國,愛人民
少先隊員是我們驕傲的名稱
時刻准備,建立功勛
要把敵人,消滅干凈
為著理想勇敢前進
為著理想勇敢前進,前進
為著理想勇敢前進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中國少年先鋒隊,歷史上曾有兩首隊歌。1949年10月13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中國少年兒童隊"誕生。1950年4月,由郭沫若作詞,馬思聰作曲的《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被定為少兒隊隊歌
1953年8月21日,由於"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少兒隊隊歌也同步更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1978年10月27日,由周郁輝作詞,寄明作曲,故事片《英雄小八路》主題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被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⑤ 新中國成立以來,百姓生活發生巨大變遷的表現
簡而言之,住房問題、從騎自行車到現在的小車,從平樓到現在的高樓大廈,物價上漲,人民幣升值.....以下是摘自和平網站——
百姓購物場所變化見證生活變遷
提起「糧票」,很多年輕人唯一印象是2004年央視春晚《糧票的故事》,但憑糧票、油票、布票去供銷社購買生活必需品卻是老一代不能忘懷的記憶。新中國成立60年來,普通中國人經歷了從到供銷社「憑票購物」到超市選購,再到網路「淘寶」的消費經歷,而這60年裡人們購物場所的變化也見證了隨著新中國60年來的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百姓生活的變遷。
「供銷社曾是『牛』單位」
「現在的基層供銷社已經『沒落』了,原來的店面基本上都承包給了私人,主要經營一些農資產品,像化肥、農葯之類的。不過剛解放那會,供銷社可是『牛』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縣委宣傳部的史佩升說。
生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有這樣共同的記憶,吃飯要有糧票,買油要有油票,穿衣要有布票,這些票據成了「第二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在當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這些票據其實比錢更有用,因為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家住濟南市市中區的徐勝富告訴記者。
當時,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生活必需品進行統購統銷,農民要想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僅需要憑票購買而且只能通過供銷社,供銷社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牛」單位。「當時就盼著能認識供銷社的職員,這樣就可以早些知道一些走俏的東西什麼時候到貨,就不用去排長隊了。供銷社職員、百貨公司的售貨員在當時都是很吃香的職業。」徐勝富說。
「那幾年的生活必需品都是按人頭分配,每人每月30斤糧票,其中30%還是粗糧,當時就是一些玉米面之類的;每人每年1丈布,物資緊缺的那幾年只有3尺;當時的煤油、鹼和白糖都特別緊張,一個季度每個人才分1斤白糖,可不就是希望能認識供銷社的人,能早點買到家裡急用的東西。」家住甘肅省涇川縣的王新年說。
王新年說,就是到了1985年、1986年的時候,雖然一些生活必需品不那麼緊張了,但是像電視機、縫紉機、自行車這些東西還是稀罕物。「家裡那台14英寸黃河電視機還是我哥哥從陝西的廠家買回來的。」
⑥ 臨沭縣做牆體廣告讓城管大隊查著了怎麼處罰
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規定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清除;拒不清除的,代為清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並處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其中,對利用或者組織張貼、刻畫、塗寫、懸掛或者其他形式發布宣傳品、標語進行宣傳的,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樹木和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張貼、懸掛宣傳品或者標語。
⑦ 左沛廷的任職經歷
1975.9-1978.10郯城縣歸義聯中民師 (計算連續工齡);
1978.10-1980.7臨沂師專政治系專業學習;
1978.10—1980.07臨沂師專政治系政治專業學習;
1980.07—1981.06莒南縣許口公社團委幹事;
1981.06—1982.03莒南縣許口公社團委副書記;
1982.03—1982.11莒南縣直機關團委書記;1982.11—1984.09共青團臨沂地委科員;
1984.09—1988.04共青團臨沂地委組宣部部長;
1988.04—1992.04共青團臨沂地委副書記(其間:1989.03—1990.02掛職臨沭縣委副書記);
1992.04—1995.03共青團臨沂地委書記(1989.01—1992.06在山東教育學院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班學習);
1995.03—1998.01共青團臨沂市委書記;
1998.01—2001.09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正縣級;1998.07兼市社聯主席;其間:1998.03—2000.02在南京理工大學管理工程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2001.09—2004.04臨沂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2004.04—2006.12臨沂市蘭山區委書記、區委黨校校長;
2006.12—2007.01臨沂市副市長候選人;2007.01—2008.01臨沂市副市長;
2008.01—2011.12臨沂市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
2011.12—中共臨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臨沂大學建設指揮部總指揮。
2012.02-2012.03 臨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2012.03- 臨沂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⑧ 臨沂市羅庄區 投訴
根據臨沂市委《關於在全市開展又好又快發展大討論活動的意見》要求,為推動各級黨政機關牢固樹立「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立即辦、馬上辦、辦得好、辦得快」的良好氛圍,現將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設立的「馬上就辦」舉報電話進行公布。
全市工商企業界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在辦理有關事宜時,遇到推諉扯皮、辦事拖拉、行動遲緩、延誤工作的現象,可以向其所在單位或市、縣(區)紀委監察機關舉報,一經核實,堅決查處;也可以向新聞媒體開設的「馬上就辦」曝光台反映,予以曝光。
--------------------------------------------------------------------------------
--------------------------------------------------------------------------------
附: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單位「馬上就辦」舉報電話
臨沂市「馬上就辦」舉報電話
臨沂市「馬上就辦」舉報電話
8321111
臨沂市直部門單位「馬上就辦」舉報電話
臨沂市委辦公室
8053360
臨沂市委政策研究室
8314259
臨沂市信訪局
8316824
臨沂市委組織部
8313568
臨沂市委老乾局
8314330
臨沂市委宣傳部
8312029
臨沂市委統戰部
8312079
臨沂市委政法委
8318437
臨沂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
8312312
臨沂市委市直機關工委
8312050
臨沂市人大辦公室
8305866
臨沂市政府辦公室
8101954
臨沂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8316267
臨沂市物價局
8314124
臨沂市經貿委
8312875
臨沂市信息產業局
7161229
臨沂市輕工業協會
8224839
臨沂市化工協會
8314817
臨沂市紡織工業協會
8222961
臨沂市黃金建材工業協會
8301584
臨沂市中小企業辦
8222967
臨沂市煤炭工業辦公室
2970906
臨沂市流通業發展局
7161371
臨沂市安監局
8321234
臨沂市教育局
8303939
臨沂市科技局
8316546
臨沂市公安局
8102150
臨沂市公安交警支隊
8028031
臨沂市民政局
8316907
臨沂市司法局
8328455
臨沂市財政局
8113065
臨沂市國資委
8039520
臨沂市人事局
8314855
臨沂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8132397
臨沂市國土資源局
8052025
臨沂市建設局
8113493
臨沂市規劃局
8224820
臨沂市城管執法局
8156110
臨沂市交通局
8126008
臨沂市水利局
8129217
臨沂市農業局
2700036
臨沂市農業機械局
8126506
臨沂市畜牧局
2966000
臨沂市農業綜合開發辦
8312446
臨沂市漁業辦
8313827
臨沂市外經貿局
8315330
臨沂市文化局
8312653
臨沂市衛生局
8127392
臨沂市人口計生委
8308965
臨沂市審計局
8325164
臨沂市環保局
8329870
臨沂市民族宗教局
8314191
臨沂市體育局
2905800
臨沂市統計局
8126560
臨沂市林業局
8312214
臨沂市旅遊局
8324220
臨沂市糧食局
8313050
臨沂市外事與僑務辦公室
8321450
臨沂市法制局
8314127
臨沂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8226992
臨沂市民航局
8082721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109021
臨沂經濟開發區
8781111
臨沂市政協辦公室
8304040
臨沂市紀委監察局
8321111
臨沂市中級法院
8138249
臨沂市檢察院
3011297
臨沂市總工會
8313293
共青團臨沂市委
8315708
臨沂市婦聯
8304620
臨沂市僑聯
8313056
臨沂市科協
8314527
臨沂市文聯
2952380
臨沂市社聯
2023075
臨沂市貿促會
8112639
臨沂市殘聯
8327709
臨沂市工商聯
8122766
臨沂市委黨史委
2952165
臨沂市檔案局
8052958
臨沂市委黨校
8029515
臨沂市政府調研室
2952173
臨沂市政府政務大廳管理辦公室
8130716
臨沂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8307605
臨沂市房產局
8217952
臨沂市濱河景區管理處
8077809
臨沂市廣電局
8315213
臨沂市新聞出版局
8314690
臨沂市直機關事務管理局
8314651
臨沂市招商局
3123016
臨沂市史志辦公室
8316205
臨沂市委老齡委
2900212
臨沂日報報業集團
8966177
臨沂市公路局
8259296
臨沂市地震局
821
臨沂市供銷社
8372016
臨沂市網通公司
8202126
臨沂市郵政局
11185/8309232
中國移動臨沂分公司
8128912
中國電信臨沂分公司
10000
中國聯通臨沂分公司
15305390315
臨沂市氣象局
8312119
臨沂市水文局
8189502
臨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8097809
臨沂海關
8321123
臨沂市國稅局
8129813
臨沂市地稅局
8123635
臨沂市工商局
8311997
臨沂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8139659
臨沂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9600111
臨沂市鹽務局
8362178
沂沭河管理局
8301755
臨沂市人民銀行
8115056
臨沂市銀監局
8131122
臨沂供電公司
8702432
臨沂市煙草專賣局
8304738
各縣區「馬上就辦」舉報電話
蘭山區
8198570
羅庄區
8246709
河東區
8383222
郯城縣
6110516
蒼山縣
5211524
沂水縣
2218690
沂南縣
3255055
平邑縣
4216801
費 縣
5221709
蒙陰縣
4279000
莒南縣
7212776
臨沭縣
6202111
⑨ 丁鳳雲的個人履歷
1974.09——1975.11,莒縣城陽公社西陳樓大隊知青;
1975.11——1982.08,臨沂地區水泥廠團委幹事、書記;
1982.08——1984.07,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干修班學習;
1984.07——1991.01,臨沂地區婦聯組宣部副部長、辦公室主任;
1991.01——1992.12,臨沂地區婦聯副主任、黨組成員(其間:1989.01—1992.06高教自考中文專業學習;1991.08—1992.12 掛職臨沭縣委副書記);
1992.12——1995.01,費縣縣委副書記;
1995.01——1998.01,費縣縣委副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4.02—1996.02 在山東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政治學專業學習;
1995.02—1996.02 在山東省委黨校第6期中青班學習;
1998.01——2001.01,臨沭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1.01——2003.01,中共臨沂市委常委、臨沭縣委書記、縣委黨校校長兼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其間:2002.03—2002.07 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培訓班學習);
2003.01——2003.04,臨沂市委常委;
2003.04——2004.05,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4.05——2010.11,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社聯主席;
2010.12——2014.09臨沂大學黨委黨委書記,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主持校務委員會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政策研究室、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