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竹山宣傳

竹山宣傳

發布時間:2022-05-21 08:22:19

Ⅰ 竹山論壇的論壇宣言

我們的成長離不開你們的支持,《竹山論壇》是我們的網上家園!為我們美麗的竹山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以推介竹山為己任 通過網路宣傳竹山 推廣竹山!!!

Ⅱ 竹山論壇的論壇宗旨

創建《竹山論壇》是為了更好的宣傳我們美麗的堵河,讓更多的人了解竹山,並為所有竹山網友創建一個集休閑,娛樂,交友,資訊的網路社區。通過竹山論壇,您可以快速便捷的了解到竹山最新新聞動態。
《竹山論壇》定位:生活需要信息,信息源於生活,貼近生活,服務同胞。
《竹山論壇》使命:為同胞提供最流暢的網路生活平台,為同胞提供最完善的信息。
《竹山論壇》文化:奮斗 拼搏 誠信 共贏。
《竹山論壇》口號:團結就是力量!
《竹山論壇》是一群極具創新想法的竹山青年組成,我們是一群酷愛家鄉的狂熱分子、是一幫在城市跌打滾爬歷經磨練的同胞,一直為創造一個同胞溝通zone,努力不懈的生力軍。我們熟悉互聯網,並立志把這平台當終身慈善事業來做。大家圍繞用戶的所想所需,構造一個自由自主的網路社區。歡迎有志朋友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一直在為壯大我們的隊伍和宣傳竹山而不但得努力著......

Ⅲ 湖北省竹山縣以《美德少年》為主題作文

體標准分別為:1、文明有禮美德少年——禮貌待人,言語謙和,行為文明,舉止得體;模範遵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養成公共生活好習慣,自覺維護城市公共秩序和城市形象。2、自強自立美德少年——身處優越家境,仍能堅持艱苦樸素、勤勞節儉的好作風,積極參加各種勞動和公益活動;身處逆境、困境,但不屈服,不言棄,不依賴,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去迎接種種挑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努力向上。3、誠實守信美德少年——言行一致,對人守信,對事負責;不弄虛作假,經得起誘惑;即使遇到困難,仍能堅持信守諾言。4、盡責奉獻美德少年——團結同學,熱心參與班級、學校工作;有高度責任感和服務意識,班務工作能力強;積極肯干,默默奉獻。5、尊老愛親美德少年——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親人;在親人有傷病、殘疾等困境下,做到不離不棄,守護相助,盡心盡責。6、助人為樂美德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上長期堅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努力幫助他人排憂解難,奉獻愛心;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經常幫助無血緣親緣關系的老弱病殘者;主動參加社會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

寫同學朋友類的作文時,應盡量避開那些班中的「高官名人」。因為這些人「受人矚目」,並且已經個性盡消。相反,那些所謂的「皮大王」、「假小子」和「小胖墩」卻個個活靈活現,滿身趣事;

Ⅳ 周策縱的人物簡介

周策縱(1916.1.7~2007.5.7)衡永郴桂道祁陽縣大雲市竹山灣(今衡陽市祁東縣雙橋鎮竹山村)人。國際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紅學家及詩人。1948年赴美密西根大學深造,獲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 。先後擔任哈佛大學研究員及榮譽研究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歷史系、文學系及東亞語言文學終身教授,美國丹福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客座教授,國際中國現代文學討論會主席。1980年6月起,曾主持召開一至五屆國際《紅樓夢》研討會。著有多部論著和詩詞集,十分暢銷。2007年5月,因病在美國舊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
周策縱為周鵬翥、聆字琴的長子。中學時開始文學創作。畢業後,曾任重慶市政府編審、國民政府主席侍從室編審,為蔣介石起草了一些文稿。1948年辭職,赴美國留學,開始潛心研究中國五四運動歷史,獲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由論文擴寫而成的55萬字的《五四運動史》,1960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影響很大,再版7次,宣傳了五四運動的歷史價值。此後,又編著《五四運動研究資料》,收入了五四時期上千種報刊、資料。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夫人致信給他,感謝作者反映了她和羅素1920年訪問中國時那個時代的和當時中國青年的精神與氣氛。1996年江蘇人民出版社把他的《五四運動史》譯為《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在國內出版。
周策縱是國際著名《紅樓夢》研究專家,是國際《紅樓夢》研究會主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方語言和歷史系終身教授。他是國際中國現代文學討論會主席。著有《玉璽·婚姻·紅樓夢一一曹雪芹家世政治關系溯源》等系列紅學論文和《中國浪漫文學探源》等古典文學研究論文。他多次回國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努力加強中國學術界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周策縱先生因病於2007年5月在美國舊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Ⅳ 竹山縣團委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一般做什麼工作

摘要 你好鵬鵬老師321在線解答很高興為你服務,大概就是下面的工作都是志願者一樣。希望能幫助到你。走進竹山縣圖書館,一群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大學生志願者有的在整理圖書、有的在掃碼錄入、有的在協助上架,這是竹山大學生參與寒假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

Ⅵ 竹山有哪些傳說

竹山縣,湖北省十堰市的一個縣,在鄂西北。
竹山村,全南縣陂頭鎮的竹山村。
竹山村,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牛路頭管區的竹山村。
竹山縣:
開啟中國古史寶藏的鑰匙——庸國 (傳說中的「庸人自擾」……)
庸人自擾、庸庸碌碌、平庸無為……庸,在今天已經成了一個含貶義的字,庸人,則是一群沒有才幹、沒有理想、沒有智慧的人的代稱。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上古時代,正是一群「庸人」建立了一個以「庸」為名的國家。庸國這個古國,在歷史上並不平庸。
盛極一時的庸國
古庸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發祥地,與黃河流域的古殷商之地一樣,同是中華文化之搖籃。在輝煌文明的推動下,古庸國曾經盛極一時。
庸國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國及巴國還大,與南方自己崛起的楚國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時,最大的宗姬國不過百里,小者僅五十里,秦在春秋周平王時只有一個趙城,周早期的巴國疆土限於四川的東、北部及重慶的東、西、北部,楚國疆土限於江漢平原至鄂東、南及湖南北部一帶。而古庸國,則是一個橫跨長江至漢水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
以前,人們對庸國不是很了解,以為庸國是楚國的附屬國。實際上,庸國包括麇(jūn)、儵(shū)、魚、夔等附屬小國,其東部含古麇屬地,東南部含鄂西及湖南張家界市及慈利、桑植等縣,今巴東、興山、秭歸、建始等縣,是古代夔國的領地,當然也是庸國所屬。歷史上著名的屈原就是秭歸人,其先祖就是庸國的一位國君伯庸。
事實上,商湯至周早期的庸國疆土還應包括現今的荊州市及荊門市的南部到今鍾祥一帶。楚國國都原本在丹陽(今河南淅川)。今天所說的楚國都城郢(現荊州市北紀南城),原本應為庸國所屬,後被楚國侵佔。
庸國的南部包括今天重慶的東北地區,含萬洲、開縣、梁平以北各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四川首州府,周庸國地……四川大寧、奉節、雲陽、萬縣、開縣、梁山(今重慶梁平)皆其地也。」
庸國的西部應包含現今的陝西省漢中市大部分屬地。《華陽國志·漢中志》說:「(漢中)本附庸國,屬蜀。」也就是說,漢中原本是庸國屬地。
庸國的北部包含今天的湖北鄖西縣、陝西旬陽縣及商洛東部。鄖西縣古稱上津縣,隸屬金州(今安康市)。《太平環宇記》、《輿地紀勝》都說,金州「於周為庸國之地。」在史書的記載中,陝西商洛一帶在夏商時期的歸屬並不明了。大概其東部部分地區也屬於庸地。據《魏書》記載:「皇興四年置東上洛,永平四年改為上庸郡。轄商、豐陽二縣。」上庸郡就是商洛東部丹鳳、商南、山陽一帶。名為庸郡,可能與曾經是庸國屬地有直接的關系。
庸國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少有。這樣大的一個獨立古老國家,被誤解成楚國的附屬,是非常可笑的。
疆域廣大的庸國並非是徒有其表,其國力也非常強大,地位、聲望都很高。
庸國在商朝時期,是群蠻之首,湖南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歸集在庸國的麾下。這與庸國在當時的政治、軍事實力、威望是分不開的。庸國在春秋時期稱雄於楚、巴、秦之間,曾打敗楚國幾次入侵,以至於給楚國造成遷都的威脅。最後的庸楚之戰,楚如果不聯合巴、秦,單靠某一個諸侯國想滅掉庸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庸國不僅國力強大,其爵位也很高。《禮記.王制》說:「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儀禮》說:「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庸國國君世代為侯伯,其他諸侯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周時分封制度是嚴格的,非伯者不能稱其為諸侯,故楚子威逼周王室給其封號,「欲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庸即為伯,說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證明庸國的強盛。
庸國大事記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紂時,周武王聯合西土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族和方國,進攻商國。庸國名列於八國之首。
公元前611 年(楚莊王三年),庸國趁楚國鬧飢荒之際興師進攻。楚莊王聯合秦國、巴國反攻,滅亡庸國。
分歷史階段敘述:
(一)史記中南蠻領袖時期(神農時代——公元前611年)
炎帝作為漢水流域文化宗師開創了南方文化新的繁榮時代。考古發掘表明,早在六千年前,秦嶺——淮河以南就已經廣泛種植稻穀。稻穀的種植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使人們有空閑從事娛樂,文藝就得到發展。那時的文藝以巫術治病走向巫舞儺戲的祈天娛人,因此出現出土文物中的那些石、骨、玉等質地的裝飾品和岩畫作品。
居住在堵河沿岸的人群自稱為「庸人」,其地方稱為「上庸」。上庸得名於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典故,因摶土、煉石,那座稱為「天梯」的靈山之巔被削平,《地名志》說:「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補天之梯也,在今竹山縣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
「上庸」一名的由來固然神奇,但能夠懂得這個名詞所象徵的文化學底蘊的人也許不多。眾所周知:庸者,中而平也。守中持平,正是中華文化的真諦。孔子哲學的根底正深植於「中庸」二字里。中庸不是折中主義,不是庸人消極避世,而是在洞悉宇宙大道物極必反的深層真諦後採取的最佳生活態度,即「抱中守一」而臻於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不善不惡的解脫化境。
居中而庸,是生命直趨升華的一條捷徑,是人類智慧峰頂上的燦然常開的一朵雪蓮。惟有中庸,才能實現天人合一、和合通變、直人大樂的永恆幸福。堵河人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雖然居於文明的峰頂之上,仍然守著中庸的那份清醒、那份慧悟、那份解脫,數千年如一日,冷眼看歷史滄桑變幻,一如既往地守候著這方創世的聖地,這塊流浪者們最初的旅行驛站。居上而庸,這就是堵河人寄寓在地名詞義上的大智慧。
據王國維對庸史的研究成果和<通志·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遷徙者>記敘:堵河流域的上庸,堯時是其長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發明圍棋,與父帝堯戰於丹水之浦。「堯時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圍棋,無疑進一步開啟了民智:反叛和聰穎。
在夏商時代,庸人有一些獨特的文化風采,比如:因善於鑄造青銅器被稱為「鏞人」,據說商代的許多鼎器、大鍾都是庸人的傑作;因善於築城建房而被稱為「墉人」,史載公元前1059年,周請庸人築都於洛邑,今竹山縣文豐鄉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遺址的城牆歷經三千餘年風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築藝術的確很高;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稱的最早飲茶的先民,「茶風源於巴山楚水間」。然而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庸人的軍事藝術水平,「惟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古代戰事考》)。
商代,庸為侯國。定都於竹山城東南四十一里的方城山。《括地誌》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餘里,名曰方城」。《湖北通志》載:「方城天險之保障」。《民俗博覽》載:「庸人好巫,端公療疾,其效神驗,乃上古遺風也」。在商代崇尚巫風祭祀的時代潮流中,堵河的巫文化得以張揚。
至周代,庸國因率群蠻伐紂有大功被封子國。《尚書》說:「武王興兵伐紂,庸率盧、彭、濮等八國以兵相從。」滅商之後,庸國作為南方群蠻的領袖以軍事實力奠定了,疆域也拓展為佔有今陝西的山陽、鎮安、柞水、安康、漢陽、紫陽、嵐皋、平利、鎮坪,四川的巫溪、巫山、奉節,湖北的竹山、竹溪、房縣、神農架、興山、姊歸、巴東等縣,即整個秦巴山區的大部為庸之轄屬。國都仍在竹山的方城。
至春秋時代,庸國與楚國抗衡,東威攝楚國的崛起,西牽制秦國的擴張。庸人主要的敵人是楚國。楚國後於庸而崛起,有代庸而為「百濮之長」的態勢。
公元前611年,楚國遇上嚴重災荒,餓死不少百姓,楚莊王在韜光養晦「三年不鳴、不飛」。楚之四鄰乘其危難群起攻楚。庸國國君遂起兵東進,並率領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今枝江)大舉伐楚。楚國危在旦夕。
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合巴國、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公元前611年,楚與秦、巴三國聯軍大舉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為三國所滅。實現了「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壯志。
梁啟超在評價庸國亡時說:「楚庄即位三年,聯秦、巴之師滅庸,春秋一大事也。巴庸世為楚病,巴服而庸滅,楚無內憂,得以全力爭中原。」更為重要的是楚人兼並上庸國後吸收了庸先進文化國力大增,據考證,屈原先祖是庸人,庸文化成為楚文化的先河。
庸國佔有逐鹿中原而問鼎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楚之附庸,使楚得以窺中原之虛而入之,實在是「庸人自擾」。究其原因是:庸國人背離了地域傳統文化「守中抱一、和合通變」的內在精神,過份張揚武力、得意忘形,以致坐失良機。然而,庸國的滅亡是上層貴族勢力的不幸而非堵河文化的潰滅,恰恰相反,堵河地域文化在「朝秦暮楚」的政治動盪中吸取異域的秦、楚文化得以在隱逸中保存下來。自此,堵河以古巫養生為特質的地域文化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而隱居於民俗之中綿延下去。
(二)輝煌後的沉潛時期(公元前611年—公元968年)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秦楚爭雄的此消彼長,上庸歸屬不定,朝秦而暮楚。
秦漢時期,分天下為郡縣,上庸縣屬漢中郡。大批不滿秦朝專制苛政的難民紛紛逃入秦巴山間的上庸郡大山老林中。
三國時期,為上庸郡。甘露四年(259年)為新城郡,下領堵河流域七縣,孟達曾任太守,曾有長詩《上堵吟》著稱於世。「魏咸熙元年為公國,封劉後主(禪)」(《華陽國志》)
兩晉時期,上庸郡曾為清河康王子銓封地庸王國」。上庸郡成為逃避戰亂和苛政的最佳避難所,這就有上庸郡治下的武陵縣漁人闖入桃花源的故事,成為千古佳話。
南朝時期,上庸郡領九縣。是為「上庸郡領九縣」。
宋天監四年改上庸置安城縣,立羅州。西魏廢帝元年(552年),羅州治上庸,以扶猛為刺史,統上庸一郡。廢帝改新豐為上庸縣,改安城為竹山縣。即今竹山縣南部為上庸縣,北部為竹山縣。
隋開皇十八年(599年),改羅州為房州,領竹山、上庸三縣。大業三年廢州置郡,郡治在擂鼓與竹溪界邊的縣河堡,領光遷(房縣),永清(保康)、竹山、上庸四縣。
唐朝時期天下分十道,竹山、上庸屬山南東道房州,州府設在方城山,貞觀十年移治房陵。
唐貞觀十年是個轉折點,竹山(上庸)作為秦巴山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了。
宋開寶年間(968—975),省上庸縣入竹山縣,奠定了沿用至今的竹山縣建制規模範圍與名稱。「竹山縣」的歷史開始了。
自公元前611年到公元968年長達一千五百餘年的堵河地域文化史隨著中華大地政治風雲變幻而進入輝煌後的沉寂。
然而,竹山一帶的《竹枝詞》通過劉禹錫的發現介紹給盛唐詩壇吹送了一股強勁清麗的新風。一時間,堵河人口頭傳唱歌謠成了唐宋以降的大詩人騷客效仿的範本。下里巴人,和者眾多。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巴山楚水奉獻給華夏文苑的就是這樣優美的絕唱。
堵河文化是典型的自娛型民俗文化,它棄絕了一切的功利主義,它是堵河人內在情感世界的自然流露和無意識渲泄。堵河文化沒有文字、書籍作載體,也沒有代表性的士族文豪,更沒有為皇帝御用的大翰林大學士,它紮根在泥土中,綻放在人跡罕至的秦巴山間。「君子以無名自隱為務」,以致使後人難以藉助顯態文化表徵來給它詮釋,只能從口傳心授至今的民俗豐富載體中去感悟當年的那份飄逸、那份自由、那份堅實、那份神奇、那份豪野之氣。
(三)移民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時期(968年一1949年)
自宋開寶元年上庸、竹山二縣合一為竹山縣開始,堵河流域的主要地區竹山縣建制趨於穩定。此際中國進入穩定的封建時代。
元代置行省,竹山縣屬房州襄陽路。明置布政司,竹山屬湖廣布政司鄖陽府。清隸湖北省鄖陽府。
堵河流域位於川陝鄂三省交界處,歷來為「秦楚走廊」、「楚蜀通道」。堵河為「通向四川的鹽道」和「通向江漢的中葯材之路」。這個地區的居民由東西南北流民雜居混成:(1)遠古土著先民後裔;(2)庸人後裔;(3)巴人後裔;(4)濮人後裔;(5);蜀中流民;(6)三秦流民;(7)荊楚流民;(8)豫中流民;(9)叛逆巨匪流民;(10)流放士族後裔。多地區、多民族、多階層、多成份的流民把堵河作為逃避戰爭、早澇、賦稅、瑤役、仇殺的「避風港」和「桃花園」,在這塊相對肥沃、偏僻、封閉的土地上共同開拓新的家園。與此同時帶來各地區、各民族、各行業獨具風格的異域異質文化因子,給堵河文化帶來新的沖擊、新的形態。
對堵河文化給予巨大沖擊與極大豐富的歷史契機有三次。
第一次是明代成化年間的荊襄大移民浪潮。明朝周洪謨在《創置鄖陽府紀》中說:「成化七年,荊襄流民百萬,有司逐之,渴疫者過半。天子籍流民十二萬三千餘戶,因割竹山之地置竹溪,割鄖津之地置鄖西,使流寓、本著參錯以居。於是就鄖縣城置鄖陽府,以統房、竹六縣。」此次移民僅堵河流域的竹山、竹溪一帶即安置七萬余戶近三十萬人。其數目大於土著人一倍。自此,這占人口1/2的荊襄移民自然而然地將江漢平原先進的平川農耕文明和集市商貿文明帶進堵河,使堵河土地、資源得到更有力的開發利用,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以中葯材等土特產交易為主的對外貿易活動,培育出外向型農業文化。
第二次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國和白蓮教起義軍殘余大量逃人竹山,以隱蔽形式定居下來,約有5萬餘人,繁衍為特殊的部族。據《清史稿》載:竹山一直是白蓮教和太平軍的大本營,也是他們劫後余身的倖存之地。據《竹山縣志》記載:「竹山匪患連綿不絕,每三年平均一次大暴動」。農民起義軍後裔繼承了先輩的剛烈血性,敢於反抗、善於斗爭。竹山近一千多年歷史上爆發過600餘次大大小小的起義。特殊的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和種族心理培養出李來亨、王聰兒、馬二姐、張振武、施洋、熊光文這樣的志士。在堵河人血液里涌動的既有「竹枝詞」山歌里的那種柔情蜜意,也有施洋怒斥吳佩孚演講詞里的那種匕首投槍。堵河文化溫柔敦厚、中庸平和的背後蘊藏著時代颶風的「風暴眼」。陰柔和陽剛的交融構成萬物變化的兩面性的有機統一,當民族和人民的生存處於危險關頭時,刑天舞干戚的金剛怒目正如佛門智者的「獅子吼」,把沉迷於酣夢中的人們喚醒。反叛精神從另一面豐富了堵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加強「窮則變,變則通」的創新色彩。
第三次機遇是抗日戰爭時期,武昌、黃岡一帶的商人被迫遷徙於堵河,這時,為逃避戰亂,約有8萬人逃進竹山、竹溪一帶定居,帶來的是「九頭鳥」的商業文化因子和黃梅戲。使得堵河文化得以同站在時代前列的武漢都市相接軌,並產生城關、寶豐、官渡這樣較繁華的秦巴集市。與此同時,外面世界的洋貨進山了,山裡的土特產順著堵河流進了湖廣。
與移民文化粉墨登場的同時,堵河地方特有的古巫文化在民眾中仍保持鮮活的生命力,給亂世、衰世的人們心靈上頻添了許多安慰。
三次移民潮給堵河地域文化帶來先進的平原耕作技術,先進的商品經銷意識,蔑視權威的反叛精神和大都市的價值觀念,使堵河文化在痛苦的蛻變中邁向近代化。
接受了新因子的堵河文化在經歷外來異域文化板塊的撞擊與挑戰後,在時代精神的洗禮中重新進行整合。在文化整合的造山運動中,堵河為辛亥革命奉獻出軍事總指揮、國民黨元勛張振武,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奉獻出中國勞工第一位大律師、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施洋,張振武和施洋以秦巴山一般偉岸剛烈、以堵水一般豪邁奔放屹立中國社會大改組、大變遷的最前列,參與締造民主與自由的新世界的大運動,生動地體現出堵河文化風采和這種特色文化培育出的獨具魅力的人格,尤其表現出堵河人強烈的反叛精神和和合通變的革新意識。
順應自然,善於養生;改造世界,敢於創新;追求自由,熱愛和平;致力幸福,不斷革命。——堵河地域特色文化賦予堵河人剛柔相濟和合通變的鮮明性格。
堵河以古巫為特質的地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將異域異質移民文化納入自己的旗幟下,貫注以伏羲、女媧偉大的創世精神,蚩尤、丹朱強烈的反叛精神,以及庸人特有的和合通變的文化基因,使整合後的新型堵河文化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連續性,實現異域移民文化的本土化。
(四)社會主義時代精神貫注和提升時期(1949—)
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堵河地域文化漫長的發展之旅終於矗立起劃時代的界碑。一種嶄新的意識形態在農民翻身的熱烈鼓點聲中升起鮮艷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思想以強大的力量改造著地域文化,下里巴人竹枝詞和堵河號子、竹山高腔被賦予強烈的政治內容和時代新生活的色彩;儺戲和巫術被當作封建迷信而受到批判和拋棄;由地域文化中的糟粕所滋生的各種邪教、反動會道門組織受到有力的鎮壓,新型社會主義農民文化應運而生。這種文化仍然繼承了巴楚文化中的浪漫熱烈、奔放豪邁的高調濃色。
地域特色文化怎樣才能同時代精神有機結合?這個課題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仍然沒有得到很圓滿的解決。文化大革命時期「左」的思潮泛濫,文化成了政治簡單的傳聲筒,時代精神成了簡單的幾句政治口號,地域傳統文化的精華被當作糟粕拋棄了,從而喪失了自身的特色。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堵河地域特色文化出現復甦的生機。余曼白代表的堵河剪紙藝術進入國際藝壇,展現出堵河地域文化獨特的審美視野和表現風格;羅維揚主編的縣級文藝刊物《堵河文藝》進入國際文化交流展廳,代表當時中國縣級文藝刊物的水準,並以之為陣地培養了一大批文學藝術作者群,鄉土文化得以張揚。小荷才露尖尖角,堵河文化以藝術的幼苗顯示的是土壤的肥厚。
九十年代中期,竹山縣全面開展旨在提高人民群眾素質,消除精神貧困的十星級系列文明創建活動。農民自覺地用政治、道德、文化、科技、教育等社會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十星級創建活動將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觀念同當代歷史發展對農民的必然要求結合起來,致力於農民的全面發展。
竹山十星級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各大新聞傳媒的重視和關注,1996年冬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座談會把學習「竹山經驗」作為主題,由此,「竹山經驗」走向全國,成為精神文明創建史冊上的一個專有名詞。1997年春,竹山縣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定為國家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示範點,同時成為與張家港、天津和平區、大連並肩的全國「四大文明創建典範」。
透過社會紛紜復雜的表象,我們透視到「文化力」的巨大作用,「文化力」往往是某些泡沫似的政治運動、文化運動乃至經濟運動幕後的導演。竹山作為貧困山區的特困縣一舉成名並非偶然,實際上是地域文化獨特的豐厚底氣使然。地域文化發展走勢和民眾的心理需求構成戲劇性突變的「內因」,而時代精神和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發展則是其「外緣」。
社會主義需要精神文明創建成為群眾自覺行動,民眾需要精神理念作為生活的目標與動力,地域文化需要在暗河低谷中尋求振起的突破口,三者的內在機制在歷史特定時空點跨世紀轉折關頭終於因緣和合,揭開了地域文化復興的序幕。
堵河文化的復興是中華文化根的蘇生,是世界文化壯麗的回歸,讓文化更好地為人的自由與幸福服務,推動人類由物我對立的必然王國向物我一體的自由王國進化。——這就是堵河文化始終不渝的神聖使命。
因此,堵河文化必須重新審視人類文化所有成果並予以最大限度的吸納消融,在壯麗的回歸中重建新型範式;堵河文化必須藉助強大的文化復興浪潮和思想與實踐的雙重啟蒙完成自己的神聖使命;堵河文化必須拋棄實用主義和盲目迷信的枷鎖,在跨世紀戲劇性矛盾沖突中再度振起,鳳凰涅磐。
《山海經》中的記載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有草焉,其名曰黃囗,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陽多竹箭,多蒼玉。丹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下,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出自《山海經 西山經》

Ⅶ 十堰市竹山縣女媧山是女媧故里嗎

一、關於竹山女媧文化研究利用之緣起
早在二十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家鄉脫貧致富的呼聲日漸高漲。許多鄉鎮要搞經濟項目和脫貧工程抑或是政績工程,向在縣內外參加革命工作的本土籍貫人士發出了專門信件,開宗明義的要求是有錢的出錢,有權的用權,有職的用職,有智的的用智——一定要為自己的家鄉脫貧致富做點好事實在事。縣直機關的幹部、職工大都收到了家鄉政府這樣的信件。這件事情還算是一呼百應,在縣城裡有點小權利的科、局長,有的給家鄉表示了水泥、化肥什麼的,也有沒有什麼方便權利的普通幹部,千元、伍佰元的寄回家鄉政府。算是對家鄉政府的一個回應和交代。
我是1979年而立之歲由縣里「特招」進城的,在縣文化局文藝創作組工作,主要業務是從事劇本創作和編輯《堵河文藝》刊物,接到家鄉寶豐政府這樣的信息,我很羞愧也很為難。因為,我的月工資是40.05元,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還要吃喝與人情往來;連在寶豐街老家的父母我也無力贍養,由他們自己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所以,我實在沒有一分錢積蓄可以給家鄉政府表示,更沒有一丁點什麼權利方便搞點什麼物資表示。
但是,無職無權無錢的我心裡想,一定要對生我的家鄉寶豐鎮有什麼表示。於是,想起了我小時候老娘給我講過的寶豐鎮東頭東坡梁子「女娃兒碑」的故事: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很能乾的女娃兒,能夠用泥巴做人,天上下大雨了,還能夠補天,不讓下雨,尤其是不讓下連陰雨(寶豐街很缺柴火燒飯),後來那女娃兒死了,埋在東坡梁子上,而且是埋在「養生」地上——死了等於沒有死,夜晚誰在梁子上走路害怕,女娃兒就出來給你搭話做伴……有一天,女娃兒照常在夜晚給人搭話做伴,卻遇到了個無賴,要把女娃兒拉去做媳婦,後來女娃兒就再也沒有出來過……
已經接受過民間文學專門知識培訓的我,忽然就聯想到老娘當年對我講述的女娃兒故事中的女娃兒是否是上古神話中的「女媧」?恰好就有了專門探詢的機會,在為完成省里部署的「三套民間文化集成」(民歌、民舞、民間故事)搜集、整理、編輯出書的采風過程中,經過當年的麻家渡文化站站長、現在很出名的寶豐鎮宣傳幹部王義富介紹和指點,我專門去與寶豐鎮一梁相隔的麻家渡鎮柿樹坪村,在善於演唱民歌、善於講民間故事的村民藺明啟家采訪了兩天。在藺家,我有意提起了「女娃兒碑」的傳說,藺明啟說,「女娃兒」是竹山縣西部地帶對「女媧」娘娘帶了兒化韻的親切稱呼,並且說女媧碑刻就在他門前的溝渠做過水渠的蓋板用。
聽了藺明啟對寶豐街所稱「女娃兒」的解釋說明,我茅塞頓開;聽到了有女媧碑刻的所在,更是十分高興。他帶我親眼觀看了女媧碑刻風化很嚴重的實物後,我決定趕回縣城,把這個消息向文化局長徐純孝匯報。徐局長是位地道的文化人,聽我匯報後,當即安排縣文化館負責文物的幹部黃偉去認真察看女媧碑刻。
黃偉同志到了柿樹坪村,匍匐在溝渠里,仰面察看已經做溝渠蓋板用的女媧碑,碑文的印跡很模糊,基本看不出字跡的輪廓所雲為何。但經村民異口同聲證實,確實是往年在山樑子頂部樹立的女媧碑,是農業學大寨時候改田造地拆掉的。於是,我在省《湖北文化》發表文章《先文而後化的旅遊文化》。作為我決心在竹山、在寶豐利用女媧的盛名拉動地方旅遊文化經濟回報家鄉的先聲。
二、相關女媧資料的查證與首篇論文發表
心想利用女媧的盛名為家鄉寶豐鎮拉動旅遊文化經濟,並不是心想即成的簡單事情。因為,女媧在民間不僅是名人而且是名神,全國有女媧掌故的地點達38處之多!遠有甘肅天水道是女媧出生地,鄰近有陝西平利已經把女媧補天炒作得沸沸揚揚。平利縣的根據是他們的縣境曾經是古上庸國的屬地——如此說法,那麼作為古上庸國都成所在地的竹山縣不是更有理由炒作「女媧補天」的故事嗎?不過,竹山也得拿出自己的證據來才可以。
於是,我開始用心查找關於女媧在竹山的資料。首先在縣圖書館翻閱木版豎排古本《竹山縣志》,在「竹山古八景」中發現了留存於寶豐鎮與麻家渡鎮交界的山樑頂部的一景,名曰「女媧青鎖」。其詮釋雲:此處為女媧山,相傳為女媧煉石補天處;因地貌形狀酷似銅鎖,且生長茂林芳草,故曰「女媧青鎖」。並錄有古代詩人王象之的兩句詩:「女媧山下少人行,澗谷雲深一鳥鳴……」古本縣志所指明的這個地點,如今正在兩鎮交界的橫跨315國道引水渡槽(當地人稱天橋)下面,也即樂於義務教導青少年學習書法的退休教師陳隆章新居大門前。
就此,我聯系女媧碑刻的發現,寫了一篇散文《女媧山》,發表於縣委宣傳部鄭重接手卻只辦了那麼一期就永遠停刊了的《堵河文藝》,和原小十堰市的《十堰晚報》散文版,文中詳細介紹了女媧山所在位置,著重嘆息好不該農業學大寨把女媧碑給拆毀,嘆息世事滄桑,滄海桑田,昔日高大的女媧山已經不見了當年的巍峨與險峻——這山,如今與王象之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已經是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完全變成個小土梁子。這里,真是女媧補天的女媧山嗎?無論是傳說還是曾經有過的真實存在,都讓今人不可信。
那麼,古本縣志所雲的根據是什麼?再查備注,其根據是來自我國最權威的工具書《康熙字典》。既然有出處,我就得尋找,便又去縣圖書館翻騰出了木版豎排本《康熙字典》,終於在「媧」字條目下驚喜見到其詮釋:媧,【古瓜切】(此古代注音法,『古瓜』快念為wa音——本文作者注);媧,古神聖女,始制笙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相傳煉石補天處在鄖陽竹山縣西四十里處女媧山…….《康熙字典》這種詮釋的出處在《史記.五帝本紀》,當然我又查閱《史記.五帝本紀》,證明了《康熙字典》所雲確實來源於此。
國人有傳統習慣,不見經傳的事情不可信。那麼,女媧補天處在寶豐——這可是見經傳的佐證了!於是,我一方面告訴寶豐文化站的王義富、章傑,我查證到了女媧補天處確實是在寶豐的依據。王、章二人翌日進城,我把《康熙字典》中關於「女媧」的那一頁復印了幾份,讓他倆帶回寶豐,請他倆先以文化站角度。游說寶豐鎮黨委、政府官員,尤其是要著重說服黨委書記紀紅山。另一方面,我立即著手炮製論文《女媧當驚世界殊》——題目的出處來源於毛澤東的詩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論文寫起,最先發表在縣旅遊局創辦的《竹山旅遊報》上。關於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下面再說。(待續)

三、《女媧當驚世界殊》原文及說明
——女媧山文化旅遊景觀開發之我見
【原文】竹山縣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民間文化藝術積淀深厚,見微知著;秦巴風情底蘊濃郁,見智見仁;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是可供旅遊文化勃興之時大力開發的富礦。縣南部深山堵河上游名不見經傳的驢頭峽之漂流,首開我縣旅遊文化經濟的先河,兩個效益已見看好。可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那麼,名既見經傳則世人皆崇敬稱頌的女媧——煉石補天處的開發與建設,早就應該列上我縣旅遊文化經濟開發的議事日程。在下因是籍貫女媧山下,對故土熱戀有加,特不揣才識淺陋,不揣人微言輕,試談談一孔之見,就教於方家,以期尋求我縣一個新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增長點。
(說明)論文的開篇開宗明義,概括了我縣歷史文化悠久,和利用人文資源拉動旅遊經濟的例證,由此證明開發利用女媧文化景點的必要性。
【原文】一、關於女媧的品位
欲對女媧山進行文化旅遊經濟開發,首先必須對女媧的「品位」有高度地足夠地認識。 女媧,自出世、入世以來,不僅僅只是華夏民族對她稱頌、崇敬,而且可以說世界上各個民族對她都有認識;甚至是無論什麼社會制度,什麼政治觀點的人對她都有好感,都具欽佩仰慕之情。(說明)這個觀點是從前沒有見到過的,或者是大專門家從前不敢說的。從母愛的角度來講,不應該有政治性和階級性,而是人類甚至是畜類共有的天性。因此女媧神效的涵蓋面很寬泛。
對女媧的稱頌崇敬、欽佩仰慕,不是由誰下什麼專門文件強調,也不是由什麼權威人物拍板號召,不需專家學者的論定,也不用誰為她整理先進人物模範事跡的典型材料,而是來自於女媧本身人格力量的展現,來自於本身所建立下的齊天蓋地的功勞:一是摶土為人,創造了人類;二是煉石補天,拯救了人類;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類;四是興婚喪喜嫁之禮,教化了人類;五是始制笙簧器樂,娛樂了人類。 這五大功勞,曠古至今無一神一仙可比,無一皇一帝堪比。何談其它?!
(說明)女媧傳說很悠久,人們歌頌她的故事很多,她的五大功勞是故事裡本來就存在的,不過沒有誰專門歸納總結出來見諸文字,是在下首次予以歸納總結成五條。承蒙縣旅遊局等相關領導和對女媧文化有興趣的鄉親打心眼裡承認——引用或者化作自己的見解——不打心眼裡承認就不會引用;更承蒙2005年後縣里從北京、武漢等高等學府和資深專家以及專門學術研究機構方家不棄,在縣里兩次女媧文化研究會上以及縣里出版的《女媧文化研究》論文集上予以廣泛引用。該書引用率達60%以上。所幸大家就是大家,文末沒有忘記註明主要觀點引用於我的論文。可縣里的相關人士卻鉗口不提,諱莫如深。
【原文】若說神農帝炎帝舜帝堯帝大禹王等遠古神帝也有豐功偉績的話,但他們也只是在發展農業生產上,加強水利建設上,樹立人格道德風范等單方面確有一定成就。但那些成就也只能是在女媧創造、拯救、繁衍人類以後的建樹。其功其勛並不在女媧之前。 倒還有一位掌管天上、人間、地府諸神諸仙包括妖魔鬼怪魑魅魍魎的玉皇大帝——老張,其權其威雖然顯赫,卻也是有了人類以後才有的「神頭兒」,而這個神頭還是賣灰面的個體戶出身的姜子牙給封的。此事見於志怪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封神榜」(也即後世的幹部任免令樣),具體時間是在有了人類紀元的商紂王時代。這么一說開,因打架斗毆撞倒不周山毀折了西邊擎天柱子的共工、顓頊這兩條神漢子,也明顯早於玉皇老張。他倆撞倒了天柱,撕裂了天河,才害得女媧煉石補天,肯定是天河穩定通暢其流以後,老張才能安心安身做神仙皇帝。 外國也還有自由女神、愛神、火神等著名洋神仙,可他們也都是只負責單項事業的神,而那引起自由啊情啊愛啊包括用火啊,也只有有了人類才有意義。倒也還有一位各國都信奉的最高品位的「上帝」,他的職責是解除人間一切煩惱,懲戒人間一切罪過,並可安排一切幸福,但還是有了人類以後他才拍得成板表得成態。 ——這么一對比,女媧的品位規格的檔次就很明白了,她是早於諸神的神,是母系社會的先祖之神,是為諸神建功立業打好了「人」的基礎的神,是創人補蒼天、無神可與倫比的神。其品位規格是「最最」、「上上」或曰「至高無上」!
(說明)從本土神仙系列廣而論及世界各國神仙隊伍;從各個單項功能的神,論及西方國家最崇拜的上帝——如果沒有人,什麼神仙都不存在;女媧造人——有了人以後,才派生出諸多神仙來。所以女媧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不強調這一點,女媧就會等同於一般化的神。

《女媧當驚世界殊》之二
《女媧建功處所的定位》及解說

記得兩年前(以我於2001年寫這篇時間為准),我國當代最權威的《人民日報》曾報道過一則消息,有一批專家學者探討、追尋女媧其人其神的戶藉根源在哪裡?結論是山東某村莊在古代歷史上確曾誕生過一位名叫女媧的姑姑。說她不怕艱險,不怕困難,孝敬父母,和睦鄰里,樂於助人,善用聰明才智為他們解除疾苦。可文末卻來個下落不明,只是有人傳言她得道成仙去了。
在下至今仍是小學學歷,卻固執地認為彼女媧絕對不是全國全世界公認的此女媧。因為:一、前文已經講過,此女媧是早於一切神的神,先於一切人的人;而彼女媧則有父母可以孝敬,證明晚於此女媧;二、此女媧能摶土為人煉石補天,彼女媧只能幫助鄰里做一些平凡瑣事;三、若說彼女媧後來得道成仙,那也只能是與此女媧名字巧合的一位女性。此女媧補天後,天也確實沒再破裂過,彼女媧怎麼也說不上是再行補天的女媧。
以上三條,足以說明兩位女媧壓根兒劃不上等號,誠所謂不可同日而語。山東某村那位名聲鎖定在村莊周圍的女媧,打一百石麥面的漿糊也粘不上是名震天下如雷貫耳的創人補天的女媧。那批專家學者探討論定的目的,無非是想給山東某村引出爆炸性新聞,以期帶來爆炸性的兩個效益。但終以不能自圓其說而告結,此後不再有所雲雲。
而竹山縣西部中心地帶寶豐鎮東與麻家渡鎮西交界的那座山頭,卻是正宗的女媧山,其周圍是女媧建功之處所。理由是:一、那座山的本名就叫女媧山,是早於《史記》作者的詩人王象之贊嘆過的山:「女媧山下少人行,澗谷雲深一鳥鳴……」二、《史記》有記載,《五帝本紀》有詳指;三、我國最權威的《康熙字典》中,對「媧」字條目註解詮釋,引證了《史記•五帝本紀》中有關原文:「媧」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又女媧始製作笙簧;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標點為引者所加)四、《竹山縣志》中有「女媧青鎖」等八景的記述;五、女媧山東羅家坡村院藺姓人戶門前溝渠過板,即是女媧碑。其碑,對女媧山和女媧的豐功偉績都有銘志。
現在再談女媧建功立業處的定位問題,山東女媧與本文所講女媧劃不上等號;而陝西安康、平利除一冠以女媧名字的山與塔外,別無證據,而此證又太平常,不能獨到的說明問題的實質。因為用名人名神作廟名街名的例子俯拾即是——那麼,有遺跡尚存、有典籍定論、有女媧傳說系列資料可考的竹山寶豐鎮東女媧山,正是毫無爭議的女媧摶土為人處,煉石補天處。
為此爭得屁砸腳後跟,還是得證證據。說白了,神和神的功業實際上都是人指定的。也即上古時代的人對神秘的自然現象自然力量無法解釋,就用了最簡便的辦法予以解釋:凡是人力不及的事物都寄託以神力,虛擬所指。但在本文所講的,自古以來所指的,就是竹山縣寶豐鎮東的女媧山。誰想現在改變,恐是回天乏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說明】本人論文這一段的主旨是給女媧煉石補天處所定位——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雖然人們心知肚明女媧補天是傳說,但是,在民間傳說的審美觀照上,也即審美心理上,寧可信其有,則不信其無。那麼,既然信其有,我們就應該確定煉石補天的「發源地」或者是「附著」地。而這個發源地也不是由人們信口開河隨便指定和認定,況且《史記.五帝本紀》和《康熙字典》中明白、明確指出女媧煉石補天處就在竹山西部地區寶豐鎮東的女媧山(現在移花接木把寶豐山定為女媧山是從實際出發的考慮,當屬另外的論題)而這個事實,現在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改寫——我不相信現在誰可以改寫《史記.五帝本紀》中對女媧補天處所的指定,我不相信現在誰可以對《康熙字典》中的「媧」字條目做出新的詮釋!

《女媧當驚世界殊》之
女媧山景觀開發建設的到位
(原文)明白了女媧的品位,講清了女媧山及女媧煉石補天處的定位,需要著力落實的是開發建設的到位。這首先必須是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對女媧認識的到位,也即要達成以下共識:1、女媧的高品位,沒有哪一路神仙哪一撥帝王比得上;2、女媧摶土為人煉石補天之壯舉,是真正的空前絕後;3、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女媧,也是人類共有的女媧,但女媧成就壯舉的發祥地就是竹山縣西寶豐鎮東的女媧山;4、女媧景觀的建成,即是文化旅遊觀光又一熱點的誕生,是又一經濟增長點的誕生;5、女媧山文化景觀位於305省道過境段交通便利、反應快捷的效應;6、最具有效升華竹山知名度的潛能。
二是景點布局設置的到位。一提這個問題,便是需要錢的到位。但縣財力吃緊,寶豐鎮一鎮之力也嫌單薄,鑒於籌款的實際困難,有三種方式可以試探:1、專門立項向上級或旅遊部門爭取資金;2、可以招商引資;3、發動民間和社會各界自願捐助;更可以先設想,先構劃,採取啃甘蔗的方法,一節一節地來。比方說,可以先把殘舊女媧碑歸回原來位置也可以重新立碑;接著雕塑女媧聖像,然後再一步步開闢建設「女媧造人摶土處」、「女媧晾曬人胚處」、「女媧採集彩石處」、「女媧煉石補天處」 ……直到廣植花木,形成「女媧公園」。
劉備的埋葬究竟在哪裡?爭了許多年,現在爭得幾乎要發掘幾處劉備墓,以求眼見為實;諸葛亮躬耕田畝處,襄樊與南陽也爭了許多年;現在又出了安康、平利爭女媧山——活人爭死人,今天爭古人古神,甚至借古人借古神,並不是要搞封建迷信,而是為著那份炙手可熱的名人名神帶來的經濟效應。而我縣西部中心地帶有無可爭議的至高無上的名神,早就應該學會「用神」,用自己本土的「神」——女媧在我縣境內重新熱火起來,又不僅僅是為了致富一方面,而是竹山人為弘揚悠久的華夏文化,為維護人類發展史,維護功蓋天地的女英雄女強人的新貢獻。從前女媧當驚世界殊,現在竹山可望隨女媧之驚殊先向山外世界驚殊起來!
【說明】本人論文的結束篇章,著重講述了三點:一是要達成對女媧品味究竟多高的共識;二是女媧山景點的構想、布局安排和採取的方法;三是將達到的效果;本人重炒閑飯,著重要講講關於女媧景點的建設問題。
記得當年我把對女媧山風景點建設布局的設想向王義富和章傑說明,請他倆轉告鎮委書記紀洪山,紀洪山非常重視,給與了首肯,確定女媧公園就在鎮東坡古老正宗的女媧山建;好處是觀光遊客過路即刻就能見到女媧公園,尤其是為本鎮居民開辟了休閑娛樂場所;建設省錢省力,不需大動干戈,大興土木;並就我的設想方案向縣里寫了《關於建設女媧公園的請示》——可惜沒有引起縣領導層的重視。回復意見是以後再說。寶豐鎮黨委政府也就將此事擱置。
愚蠢、執著的我卻不泄氣,堅持把《女媧補天話竹山》——女媧傳說故事集編輯結束,厚著臉皮請求又一屆寶豐鎮交接手的書記沈明雲、師利龍予以出版經費支持,請求縣值班縣長王有軍給與專項經費支持。王有軍在我代文化局寫的報告上簽署了「我意可支持5000元,請董書記卓定」的意見。按照一般常識,那句意見的「卓」定之「卓」應該是「酌」定,後來才鬧明白那麼寫並不是白字,而是對高一級領導的尊敬!董永祥書記很爽快的簽署了意見:「從預算外列支。」並且還樂意為該書作序。寶豐鎮政府和縣里各支持了5000元,保證了《女媧補天》故事集的出版。為後來引起縣領導層真正重視以後,有了想上級領導匯報、向專家訴說的文字依據。

三、大而空而豪華的女媧景區的形成
《女媧補天》故事集的出版,增強了我研究和弘揚女媧文化的信心,於是繼續埋頭搜集關於女媧文化的資料,且連續在北京《青年民間文學論壇》發表關於女媧文化的論文和竹山地方優秀文化資料——終於引起該論壇紙刊記者楊金良的關注,不惜長途車馬勞頓,於2003年春天來到竹山,訪問到了我的居室,在我的電腦裡面下載了一整天的資料。可是,仍然沒有引起縣里的重視。
我不相信精誠所至,金石不開。可在相當長的時段里就是不開。一直到聽說西南方向的鄰縣陝西平利成功舉辦了女媧文化節,竹山縣領導層才象從夢中醒來,動起了弘揚女媧文化」的念頭,大有迎頭趕上平利之勢,力爭後來居上---於2005年5月在寶豐鎮小學門前操場舉辦「中國.竹山女媧文化寶石節——目的是拉動綠松石的國內外銷售市場。那次文藝晚會的主打節目,是縣劇團上演的掐頭去尾了的我的劇本《女媧補天》。
——金石到底開了。但不是我的精誠所至。是縣領導層終於明白了什麼。尤其是在這次寶石節上,因打了女媧的牌,簽約經濟項目看好,縣里似乎是從此下了決心,橫下心來,要把女媧的牌打大,打響,打成天牌。
打女媧的牌也要有輿論先導,2005年7月初,縣里舉辦竹山縣首屆女媧文化研究會,從北京社科院、北大邀請了民間文學方面的專家、學著,和武漢科技大學張良皋教授、以及十堰市有關方面的知名學者與會,會上,鄖陽師專幾位教授和市裡幾名學者做了書面發言,我也宣讀了我的《試論竹山女媧遺跡與女媧之關系》論文。該論文舉例竹山現存許多遺跡與女媧傳說的映證。最後等北京來的專家給與權威性定評——可從北京來的專家學者很審慎,鉗口不提有關實質性女媧問題——不表任何態!在會場上,縣委副書記馮安龍給文化局長手機發簡訊說:「看來,還是身邊的土專家管用。」局長把簡訊給我看,說:「這個土專家是指你的。」
雖然北京的專家學者沒有表態,會後,在寶豐鎮文化中心的門廳上從此就掛起了「竹山縣女媧文化研究會」的牌子。(2007年夏天我得知,我還是該研究會的副會長。)雖然北京來的專家學者沒有社么實質性表態,並不影響縣里加快建設女媧風景區的決心與步伐。我至今也不知道縣里請誰擔任了女媧風景區建設的總策劃,以什麼為根據做策劃?反正在寶豐山(縣里叮囑叫作女媧山)上以「問天閣」為代表的現代性建築就矗立起來了——我的父母官啊,女媧並不問天啊,問天,是屈原的事情啊!與女媧何干?!尤其是有三處電視插轉天線,給屈原問天提供了方便。而我那女媧摶土做人處、金星指婚處,滾磨訂婚處、女媧兄妹成婚處、紅雲做蓋頭處、女媧新婚洞房處等有看的有玩的有樂的有聽的有說的與系列女媧傳說聯系緊密的勾畫的細伢啃甘蔗——一節節來的策劃建議卻被拋棄了!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無看點無樂點無遊客參與點的景區就這么大而空而豪華的形成了!

Ⅷ 許明清的人物生平

15歲就讀嘉興市初中。假期,他出於好奇,偷偷翻閱父親收藏的北伐戰爭時期宣傳共產主義的書刊和進步小說,開始受到革命的啟示。1935年,考入浙江省杭州高中讀書期間,與學校進步師生一道秘密組織「讀書會」,尋求救國救民的真諦。
1937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人校不久便聆聽了周恩來的演講,周對抗戰形勢、前途的精闢分析,加深了他對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的認識,即參加革命。1937年9月,受中共組織委派,入第一期應城湯池農村合作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分到京山縣工作,以農村經濟合作指導員的身份在京山深入農村,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4月4日,在京山縣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任中共京山縣向家沖區委書記。期間,積極開展地下活動,發展中共黨員,創建應城抗日游擊司令部軍醫院。
1939年,任中共應城礦區區委書記。1940年,任中共應城縣委組織部長。1943年夏,任中共漢孝陂縣委書記兼縣長。抗日戰爭後期,中共鄂中地委、行署建立,地方武裝擴編。同時有了學校、醫院,這些單位所需經費、物資、醫葯器材,主要依靠漢孝陂地區的財政收入供給。在極其惡劣的形勢下,許明清同饒明太、朱道平等縣委領導一起在敵人 300多個據點中穿插游擊,為地委機關、部隊、學校、醫院籌集資金,並多次冒著風險到日寇佔領的武漢購買醫療器械、葯品供應部隊。
1945年10月,調任鄂中專署副專員。
1946年夏,隨中原部隊突圍。7月,江漢軍區及獨立旅由文敏生、羅厚福率領,從安陸桑樹店出發向鄂西北急進。在軍情緊急的關鍵時刻,許明清率隊斷後,阻擊敵軍追擊,破壞鐵路,阻滯敵軍行軍速度,掩護主力部隊突圍。
1946年7月14日,許明清所在部隊解放竹山城,隨後開始建立新的根據地。組建了中共竹山縣委、竹山縣人民民主政府,朱正傳任書記,許明清任縣長。在北門坡廣場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拿出部隊軍餉作為無息貸款給窮苦人民買糧食,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不久,敵185旅尾追而來,敵新編第10師師長羅廣文又領兵進駐竹溪,其第10旅旅長谷炳奎抵保豐,對竹山縣城構成夾擊之勢。羅厚福率主力部隊奉命西進,8月中旬,又向房縣轉移。縣委機關被迫轉移南部山區組建中共竹南縣委,許任書記,以六房溝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政權組織。
1946年9月,竹南縣委被襲,許率部突出重圍奔赴房縣找地委匯報工作。地委決定 仍由許明清重返竹南收容失散人員。在返回途中因叛徒出賣,在房縣中壩麥浪坪被捕押解到竹山縣城。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堅貞不屈,視死如歸。10月10日午夜,被國民黨軍谷炳奎部活埋於竹山城西走馬崗,時年28歲。

Ⅸ 古代部族有哪些兵制

大約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伐紂年份有多種說法,這里根據近代史學界較為常見的說法)的某日清晨,一支龐雜的軍隊正在當時稱為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的一片平原上排列陣勢。一輛戰車載著一位左手握著一柄黃金裝飾的青銅大斧、右手掌著白色的用氂牛尾裝飾的戰旗的君王來到陣前。這就是周國的國王姬發,歷史上被稱之為周武王,正在向他組織的反抗商朝統治的大軍發布戰前動員令。

這篇動員令以《牧誓》之名載入史冊。內容大概如下:「從西方遠道而來的人們!我的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鬃、微、盧、彭、濮的人們!舉起你們的戈,排齊你們的盾,聽我誓師!古人有言:『牝雞無晨(母雞不在早晨鳴叫),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破敗的意思)。』現在商朝國王受辛,一味聽從婦人(指王後妲己)之言,攪亂祭祀祖先的規矩,不親敬同胞兄弟;招徠各地的逃亡罪犯,還推崇他們、信任他們,把他們提拔為卿大夫,使這批罪人禍害百姓,在商國作亂多端。現在我姬發就是恭敬地奉行上天對於受辛的懲罰。今天開始進攻後,每前進六七步就要整頓一下陣勢,請諸位注意了!每擊打四五下、六七下就要整頓一下隊列,請諸位牢記了!擺出我們的威勢來!在這商朝行都的郊外,要像虎豹熊照那樣勇猛!不要殺死放下武器的投降者,把他們帶回西方去服役。諸位奮勇前進!有誰不努力作戰的,我就當場斬了他!」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將他人怕老婆之類的家務事作為首要的戰爭理由是非常可笑的。但是如果考慮到當時參戰的各部族都是嚴格的父系氏族部落,或許就能夠理解周武王為什麼把政治因素作為發動戰爭的第二層次的理由了。這場戰役中周武王所指揮的顯然是一支各部族的聯軍,由庸(今湖北竹山)、蜀(今川西陝南)、羌(今甘肅一帶)、擎(今山西平陸)、微(今陝西眉縣)、盧(今湖北襄樊)、彭(今房縣)、濮(今川東鄂西一帶),以及周族(以今陝西西安一帶為中心)本身這9個部族組成。單是周族的兵力據說就有戰車300輛,虎賁勇士3000名,甲士45000人。而對方商朝的軍隊據說更有70萬人之多。但商軍人心離散,「前徒倒戈」,導致大敗。商王受辛(史稱紂王)逃回行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滿堆著金銀財寶的鹿台縱火自焚而死。

武王伐紂後建立的周朝,採用了「封邦建國」的政策,將周族及其聯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戰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國家;同時又將各地表示服從周朝的地方部落封為方國。據說總數大約有800個大小國家。各國的軍隊由統治部族的全體男子(號為國人)組成部族軍隊。軍隊中的「甲士」是戰車兵或徒步作戰的「虎賁」,由「士」階層以上的人來擔任,是貴族兵。其餘的平民擔任步兵「徒」。而生活在這些城邦國家裡的其他部族人(號為庶人)至多隻是作為戰地服務人員「徒役」,一般並不參戰。城邦國家附近的土著部族(號為野人)則並沒有任何參戰的權利和義務。所以當時是以部族兵制為主。

據《周禮》等古籍記載,當時國人滿20歲開始服役,參加軍訓和提供軍事勞役;30歲正式輪流入伍參戰;50歲後只參戰,不再參加一般的勞役和訓練;60歲後退役。平時徵召十分之一的國人入伍,要自備口糧衣物。

東周春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部族城邦國家逐漸向國土國家形式發展,作戰方式也大為變化,徒兵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部族兵制逐漸向徵兵制演變。庶人成為戰斗兵,野人也逐漸被統一於國家戶籍之內,開始承擔兵役義務。在西周以後的各少數民族皇朝統治期間,仍然實行這種部族兵為主的兵制。統治民族(一般為游牧民族)全族皆兵,作為朝廷的禁衛軍;歸降的非漢族部族也都征為部族兵,是朝廷的主力軍;被俘收編的漢族士兵也組編為職業兵;而對普通漢族人則往往只征發勞役,不徵兵役。

由匈奴、羯、羌、氐、鮮卑等部族建立的十六國以及北朝的少數民族皇朝,一般實行「胡漢分治」,以「國人」組成軍隊。國人一般都從16歲就開始服役,一直到60歲才下戰場。451年北魏太武帝圍攻南朝在江北的據點盱眙,寫信給劉宋盱眙守將臧質說:「我派出的士兵,都不是我的國人。城東北是丁零族和胡族,城南是三秦地區的氐族和羌族。你殺死丁零族,正好是幫我減少在常山、趙郡造反的賊寇;殺死胡人,正好幫我減少並州的賊寇;殺死氐、羌族,正好減少關中賊寇。所以你盡情殺丁零人、胡人,對我沒什麼壞處。」東魏權臣、鮮卑化的漢族將領高歡在平定中原後,對鮮卑族人宣傳說:「漢民是你們的奴隸,男人為你們種地,女人為你們織布,給你們糧食布帛,使你們得以溫飽,你們為什麼要欺凌他們呢?」而對漢族人則宣傳說:「鮮卑是你們的客人,拿了你們一斛粟、一匹帛,就為你們打盜賊,讓你們得安寧,你們為什麼要仇恨他們呢?」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實行「北南分治」,北面官府管理各少數民族,南面官府管理漢族。凡15到50歲的契丹族男子都列入兵籍,每名「正軍」必須自備3匹馬,打草谷、守營鋪的家丁2人,全副鐵甲、馬具,4張弓,400枝箭,長、短槍,斧子、小旗、干糧袋、200尺拴馬繩索等等用品。契丹士兵組成由皇朝主力軍「御帳親軍」(由投降及被俘漢族軍隊組成的一些職業軍團也被包含在內),以及由皇帝、皇後指揮的「斡魯朵軍」(宮衛騎軍)。先後被契丹征服的奚、渤海、室韋等部族組成「眾部族軍」、「軍」。而15—50歲的漢族男子被征發為「五京鄉丁」,主要承擔地方警戒,提供勞役,據說總數達到117萬多人。

黨項羌族建立的西夏實行的也是部族兵制。根據游牧特點,每一家為「一帳」,男子15歲以上服役,「二丁取一」為正軍,每兩名正軍出一名雜役,合稱「一抄」,居住一個帳篷。每名正軍配有馬、駱駝各一匹,還要自備一匹駱駝,以及弓箭、帳篷。至60歲才退役。在下達徵兵令時也是按照部落下達,部落首領帶兵出征,號為「一溜」。被認為勇悍的漢族人也被征發為「撞令郎」,作為先鋒出戰。其餘的漢族人只在後方耕種,提供勞役。

閱讀全文

與竹山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經典愛情片污 瀏覽:114
男主強了女主小說 瀏覽:155
四級片電影有哪些 瀏覽:497
古代韓國電影 瀏覽:225
懷舊老電影100部武打片 瀏覽:375
破局 微電影 瀏覽:323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江蘇代表處 瀏覽:533
山西大同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36
女同h電影x. 瀏覽:36
羅麗 星克萊爾68部 瀏覽:168
查理人參電影名字 瀏覽:774
最新上映電影搶先版 瀏覽:662
主角在全世界打撈沉船小說 瀏覽:915
一個在泳池一個在二樓韓劇 瀏覽:124
安娜和傑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97
中越反擊戰 電影 瀏覽:807
五朵金花是什麼民族 瀏覽:157
1..TTF「」…gvm_&43ˇ(0)XC// 瀏覽:350
市場營銷學自考題 瀏覽:393
80年代破案片國產電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