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桐柏宣傳片

桐柏宣傳片

發布時間:2022-05-16 14:28:59

① 青島往事陳宏志的扮演者

《青島往事》中陳宏志的扮演者有兩位,

1:劉岳飾演成年時期,陳天佑與大嫚的兒子,愛國進步青年,與父親死對頭的女兒夏慧展開了戀愛,最終經過兩個人努力,父母同意兩人在一起;


個人簡歷:

劉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星座:天秤座

血型:A型

身高:182cm

出生地:山東青島

出生日期:1984年9月25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

代表作品:當婆婆遇上媽、辛亥革命、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演藝經歷:

劉岳2002年因參演首部電影《首席執行官》而進入演藝圈;

2008年在劉之冰、孫寧、海陸主演的時裝劇《永不言退》中飾演張非常;


2009年9月出演歷史劇《解放》;同年主演由吳衛東執導的劇情片《初來乍到》飾演吳端正;

2011年1月在唐國強、陳建斌、孫維民主演的歷史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飾演岳振華;3月出演由唐國強執導的歷史劇《東方》飾演葉子龍;7月20日參演的家庭倫理劇《當婆婆遇上媽》飾演蘇曉揚;9月參演由馬少驊、姚居德、張秋歌共同主演的歷史劇《辛亥革命》飾演黎仲實;

2012年6月參演由馬天宇、殷葉子主演的都市偶像劇《寶貝媽媽寶貝女》,飾演警察寧宇 ;12月在路奇執導的神話劇《媽祖》中飾演狴犴;

2013年6月18日出演歷史劇《尋路》飾演陳賡;同年參演由房祖名、王太利、黃瀞怡主演的愛情片《一座城池》;

2015年主演由張霽虹執導的都市勵志劇《真心愛你》飾演孫驍陽;7月30日參演的年代劇《青島往事》飾演陳弘志;


劇情簡介:

濰縣出生的年少的滿倉在乞討途中暈倒,被姜傻子所救,在解救姜傻子和其女兒大嫚、小嫚的過程中,兩人結識了樂於打抱不平的夏德發。三個少年一起從德國人弗利希手中贏得第一桶金,合開商行德佑聚,開啟了在商場的闖盪之路,三人也成為了患難與共的生死弟兄。時局動盪不安,三兄弟的命運也隨之跌宕起伏,在歷經了分家、兄弟矛盾等種種過往之後,兄弟三人冰釋前嫌,在國家命運的大背景下重新站到一起,並最終在商場上給予吉村為代表的日本商人以沉重打擊。抗日戰爭打響,三兄弟也要再次各奔前程。滿倉決定留在青島,與妻子小嫚和老丈人姜傻子一起,無論多艱難,他們也會微笑著生活下去。



② 河南省有什麼旅遊資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商丘、安陽、鄭州、南陽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其中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均在中國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跡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風景名勝
世界文化遺產3處:
河南省旅遊宣傳片——感恩,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國家5A級旅遊景區9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神農山、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景區、焦作青天河景區。
世界地質公園4處: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風景名勝區、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雞公山風景名勝區、王屋山─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千古名園:禹王台,大相國寺,開封府,,包公祠。
名貴花朵: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信陽桂花。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38公里,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8),被歷史學

雞公山(12張)者稱贊為「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山上有民國時期世界各國建築群、總統行館等著名人文景觀。
1921年被美國人列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1978年國務院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的八大景區之一,
198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中原獨秀——堯山(石人山)

中原獨秀——堯山風景名勝區(13張)
堯山(石人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地處伏牛山東段。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而的名。1980年後這里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先後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十佳風景名勝區」、「十佳旅遊好去處」和「河南最美的地方」。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及國家地質公園。
堯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分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龍潭、半仙居、石人、雞冠石、白牛城、秘洞、溫泉十大部分。專家評價具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
大山壁立,異峰如塑,怪石紛呈,是堯山自然風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頂上,

洛陽(8張)千岩萬壑,飛龍走鳳,遠近高低,景色迥異,構成了一幅幅美不盡收的圖畫。新華社原社長穆青曾兩次登上堯山,並為堯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獨秀」的墨寶。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王屋山
世界地質公園,王屋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的故鄉,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記載和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戶曉。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 菊花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
明清大道場——袁家山
袁家山道場,在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隅,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道場。道教經典著作《道藏輯要》記載:「襄邑(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而晚尤愛道,故於在陸園崇建殿宇數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
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

洛陽牡丹圖集(20張)
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大量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
丹桂飄香-——信陽桂花
信陽商城縣是中國桂花之鄉,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出自於此, 丹桂飄香桂花作為信陽的市花而深受當地人民的熱愛,農歷八月,古稱桂月,金秋時節是在信陽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
文物古跡
1.南召猿人: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

河南少林寺(19張)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
7.黃帝故里: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8.二里頭文化: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11.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 商丘古城(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業、商品、商文化發源地之隱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遺址。
12.白馬寺: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4.少林寺: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15、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龍門石窟商丘在北宋時為陪都,稱南京應天府。
17.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
18.登封觀星台: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
19.袁家山:又稱小蓬萊、呂祖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是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建,是明清兩代著名的道教勝地 袁家山望月台。
20.紅旗渠: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
21.開封龍亭:國家AAAA 級旅遊風景區龍亭,位於開封城內南北交通中樞干線中山路北端。780 年,唐德宗李適在開封(現在龍亭所在地)建永平軍節度使治所,即藩鎮衙署。隨著時間的推進,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為皇宮。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也把這里作為皇宮。金後期同樣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明王朝統治者更是大興土木,修建了周藩王府。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 1927 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更名中山公園。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③ 桐柏縣國土資源局

桐柏縣位於河南省南部、南陽盆地東緣,豫鄂邊區,桐柏山腹,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總面積1913平方公里。縣城位置距離南陽120公里、信陽80公里、武漢270公里,滬陝高速、焦桐高速、312國道、寧西鐵路經縣城橫貫全境。縣域地貌以淺山、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溫濕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轄11鎮、5鄉,215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44.08萬人,自然特點「七山一水二分田」。

白慶周 黨委書記、局長

鄭俊生 黨委副書記、主任科員

王忠建 黨委委員、副局長

胡泳 黨委委員、主任科員

葉長生 黨委委員、副局長

汪本明 黨委委員、副局長

趙瓊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徐新枝 副主任科員(女)

張中 副主任科員

劉嶺 副主任科員

白慶周簡介:祖籍河南唐河,男,漢族,生於1963年10月,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經濟師。1982年12月畢業於南陽農校牧醫專業,歷任桐柏縣原果園鄉獸醫站會計、醫生,桐柏縣安棚鄉茶林牧助理兼會計,桐柏縣縣委機要局秘書、副局長,桐柏縣財政局副局長、副書記(其中,2000年9月~2002年2月,兼任桐柏縣農稅局局長),桐柏縣糧食局黨委書記、局長;2004年10月至今,任桐柏縣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桐柏縣國土資源局的前身是桐柏縣土地管理局,成立於1992年6月;1995年9月,桐柏縣房產處、房產交易所並入,更名為桐柏縣土地房產管理局;2002年3月,桐柏縣地質礦產局並入(2004年10月又分出),更名為桐柏縣國土資源房產管理局;2005年底,實行垂直管理,房產業務分出;2010年7月,桐柏縣國土資源局與桐柏縣地質礦產局合並,成立新的桐柏縣國土資源局,由政府職能部門轉變為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縣國土資源的統一管理。局機關內設辦公室、人事勞資科、計財科、市場科、信訪科、礦產開發科、地籍管理科、徵收科、年租金徵收辦、紀檢監察室、老乾科、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土地徵用科、地質環境科、地質勘查科、黨辦、政策法規科、測繪科20個科(室),下屬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地產交易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土地房屋測繪隊5個二級單位,下轄城關、城郊、吳城、月河、固縣、朱庄、大河、安棚、埠江、平氏、程灣、新集、淮源、回龍、毛集、黃崗、淮北產業集聚區所、安棚化工專業園區所18個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全縣總面積191381.96公頃。其中,耕地57114.28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29.8%;園地3137.51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95%;林地89818.03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46.93%;草地12621.34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6.59%;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1651.67公頃,占且縣總面積的6.09%;交通運輸用地3069.33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6%;水利設施用地9944.46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5.2%;其他土地3425.34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79%。人均耕地1.99畝。

【耕地保護】一是不斷完善耕地保護制度。明確了鄉(鎮)政府和相關職能單位的監管責任;建立了耕地佔補平衡制度、補充耕地儲備制度、基本農田補劃制度。二是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全縣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片1042塊,新設和更新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220餘塊。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到村組、地塊。三是嚴格履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對申請建設項目征地單位的補充耕地方案進行嚴格審查,堅持「先補後占」,「佔一補一」,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落實耕地保護面積83.2萬畝,基本農田面積58.8萬畝,均超過原保護面積,在保障新增建設用地的基礎上,連續12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的原則,對市局下達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具體的落實,主要是:(1)耕地保有量指標圖上面積大於縣級規劃下達指標;(2)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圖上凈面積大於縣級規劃下達指標。(3)城鎮工礦用地指標,圖上增量指標及總面積小於或者等於縣級規劃下達的2020年控制面積;(4)城鄉建設用地增量指標及總面積小於或者等於縣級規劃2020年控制面積。對於以上約束性指標,切實做到「該高於的不跌破、該低於的不突破」。

對於預期性指標,例如園地、林地等,主要是根據各鄉(鎮)實際情況來確定。重點保障了產業集聚區、中心城區以及其他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對於各鄉(鎮),要重點保障鎮區用地需求。合理劃定擴展區和基本農田緩沖區,為經濟發展留足空間。

科學、合理確定中心村。通過與桐柏縣規劃局充分銜接,合理確定各鄉(鎮)中心村數量及布局。並按照省廳專家及市局領導的建議,在部分鄉(鎮)增加中心村數量,保證每個鄉(鎮)中心村數量在5個以上。並根據各鄉(鎮)領導的意見和建議,合理安排農村居民點拆舊的時序及位置,合理安排增減掛鉤區。由於桐柏縣地處山區,農村居民點分布較為分散,因此,將偏遠山區的零星村莊予以拆除,將偏遠地區的人口集中安排到中心村。結合規劃局編制的村鎮體系規劃,將中心村周邊的基本農田調出,並且適當的考慮了中心村的醫療衛生所、郵電所、農村中小學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切實做好新農村規劃。

【土地利用】以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核心,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創新模式,四項機制確保新增用地節約集約。在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導向、准入、制約、激勵」用地機制,有效地促使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集約經營,以較少的土地獲取了最大效益。二是積極盤活存量土地,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利用效率。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對批而未供、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2010年,盤活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30.03公頃,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潛力。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建立了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機制。把縣域內國有土地作為推進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重點來運作,全面提高土地的市場化配置水平。全年供應國有土地28宗,面積1326公頃,成交價3.54億元。劃撥供應消防大隊、教育教學研究室、佛教學院、政法幹校等已完成徵收實施並移交的國有建設用地551.9畝,盤活了資產,發揮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地籍管理】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土地登記工作,對不符合登記條件的宗地一律不予登記,堅決杜絕通過土地登記使違法用地合法化,切實保證土地登記權屬合法、程序到位、主體正確,提高土地登記的公信力,為保護國家和私人土地資產服務。全年共完成土地登記發證工作383宗,面積80餘畝。其中,城鎮居民宅基用地235宗;出讓掛牌土地40宗,劃撥用地8宗。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完成植物油廠、河南油田產能建設、城鎮建設等三批村鎮、六批城市、二批鄉鎮、一批油田產能共12個批次、1504.56畝的用地報批,有力地支持了全縣重點項目建設。

【本年本地區特色】2010年7月,桐柏縣國土資源局與桐柏縣地質礦產局合並,組成新的桐柏縣國土資源局。2010年6月17日和7月26日,桐柏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順利通過了省、市專家的初審和復審,8月初,規劃成果通過省政府批復;2010年8月,全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在桐柏縣召開。

【礦產資源】桐柏縣是全國特大礦產資源寶庫縣,礦種多、儲量大。目前已發現16個成礦區帶,60個礦種,已探明儲量的有23種,已開發利用礦產18種。優勢礦產主要有天然鹼、芒硝、石油、天然氣、黃金、白銀、水泥灰岩等。天然鹼探明儲量1.2億噸,儲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黃金儲量85噸,全省第二;白銀儲量2700噸,全國第一。據專家評估,桐柏縣境內礦產資源潛在價值達5000億元。

【地質找礦工作取得新進展】爭取了安棚鹼礦薄礦層開發與礦層保護、銀洞坡金礦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興業礦業公司深部找礦勘探項目,爭取資金3000餘萬元。2010年,新增鐵礦石探明儲量(332+333級)276.04萬噸,新增黃金探明礦石量(122b+333級)188.7萬噸,新增銀探明礦石量(333級)59噸,新增鉛金屬探明礦石量4萬噸,新增鋅金屬探明礦石量2萬噸。

【礦產勘查開發管理】開展了全縣采礦權人年檢工作,縣級發證持證礦山67個,縣域礦山企業采礦許可證持證率100%,查處礦山企業違法行為3起,非法采礦1起,停產限期整改2家。按照省廳對全縣探礦權清理工作要求,正在開展核實溝通和抽查審核工作。全面落實了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制度,全縣監測率100%。

【礦產資源整合】按照市局下達的桐柏縣轄區內礦山數量減少20%的目標任務,縣政府成立了礦產資源整合領導小組,研究布署整合方案並上報,市政府已批復。2010年,按照既定資源整合工作方案,全縣資源整合的范圍為建築用大理岩礦,整合的標準是整合後的礦山企業必須達到年生產建設規模30萬噸以上,企業注冊資本金必須在500萬元(含500萬元)以上,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解決礦山企業小、散、亂的局面,礦山布局不合理的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整合工作將按照市政府批復的意見如期完成。四是積極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工程治理。通過向上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完成了大河銅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220萬元);通過桐柏山地質遺跡保護項目(200萬元)的治理,有效改善了礦區礦山地質環境。

【本年地質礦產工作特色】①完成了桐柏縣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的修編;②申報了全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範縣建設項目,資料已通過省市預審;③完成了全縣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④完成了全縣探礦權清理工作。

【執法監察】以探索長效機制為基礎,切實加強執法監察。立足於從管理上找原因,從落實共同責任上想辦法,從提高土地、礦產執法水平上下功夫,嚴查各處各類土地、礦產違法行為。一是加強動態巡查。在大力宣傳、營造氛圍的基礎上,實行局長、所長、監察員層層負責制,明確巡查區域,劃分巡查等級,安排巡查專人,定時開展巡查,做到管護到邊、巡查到位。實行「提前介入,關口前移,查防結合」的執法監察新模式,確保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二是健全執法機制。4個執法中隊與16個基層所協調配合,分片負責,對大案要案實行公開聯合掛牌督辦;建立和完善了聯合辦案機制,主動引入司法機制,在南陽市率先成立公安國土中隊的基礎上,進一步與法院、檢察院和監察機關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加大對重大典型案件的聯合處理和責任追究力度,大大提高了辦案質量。三是建立了縣、鄉、村土地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確縣直有關部門、鄉(鎮)政府、村組在土地管理中的職責,強調共同責任,形成強大合力。全年共採取集體行動30餘次,立案260餘宗,下達處罰決定260餘宗,拆除根基房屋、制止違法礦業行為70餘宗,較好地維護了全縣土地市場秩序和有效遏制了各類違法礦業行為的發生。

【信訪工作】全年共接待信訪人340餘人(次),立案48件,其中,轉辦18件,交辦10件,直接查辦20件。進京、赴省來市上訪,省廳批轉,交辦信訪事項和群眾滿意率均達到規定標准。

(曹磊)

④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的所獲榮譽

1982年這里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6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區。
2001年又被批准為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區。
2005年被稱為「盤古」之鄉。
2010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21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中,河南省南陽市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入選。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是古「四瀆」之一淮河的發源地和江淮兩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線,有淮河源、桐柏桃花洞、太白頂、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區域。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處於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是黃土高原的終點,華北大平原的起點。景區有五龍峰、岳山寺、駱駝嶺等三大景區近40處景點,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至此,在國務院已公布的7批20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河南省只有10處。
2010年河南省林業廳、河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南省委聯合授予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河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南陽市僅此1家。
據悉,桐柏淮源景區是南陽市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近年來,桐柏縣提出「生態立縣」戰略,著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大力推進景區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加大淮河源頭植被、地形地貌的保護力度。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以及門票減免等優惠措施,組織中小學生積極參加生態文明教育活動,每年接受生態文明教育的人數達10萬人次。
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是指具備一定的生態景觀或教育資源,能夠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的形成,教育功能顯著,經林業、教育基共青團等部門和組織予以命名的場所。

⑤ 桐柏山的旅遊資源


桐柏山位於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上,區內奇峰競秀,層巒疊嶂,森林密布,瀑泉眾多;以南北氣候交匯區位最為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中原罕見的原始次生植被為特色。淮河被華夏兒女尊為「風水河」,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四瀆」。

佛道文化在桐柏景區文化內涵中也占據著較重的份量。桐柏山道教源淵流長,太白頂漢時曾建「保安觀」、「金亭翠闕」歷為桐柏舊八景之一。武當派鼻祖張三豐曾在此修真,境內的祖師嶺道家的香火仍旺。桐柏山被道家稱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三十六洞天」。
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據調查,現有脊椎動物33目76科326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如金錢豹、金雕、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麝、白冠長尾雉、大鯢、穿山甲、青羊、紅翅鳳頭鵑等33種。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桐柏山景區飽含蘇區文化。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李先念、王震、楊靖宇、彭雪楓、王樹聲等都曾在這里戰斗和工作過。從1925年到1947年22年間,這里先後建立過6個省級、5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原中原軍區、中共中央中原局都曾設在這里。1945年10月24日「桐柏三軍會師」在我國解放戰爭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原國家主席李先念為「桐柏英雄紀念碑」和「桐柏革命紀念館」題詞。桐柏山為對後代人進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位於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脈北麓中段,具體坐標是:東經112°47′-113°11′,北緯32°17′-32°29′,景區總面積266平方公里,核心區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縣城3公里,內分淮源、太白頂、桃花洞、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各類景觀一百餘處。
淮河源頭
《桐柏縣志》載:「淮,始於大復,潛流地中,見於陽口」。淮河又稱淮水,為古「四瀆」之一,是華夏風水河。《爾雅》載:「淮水與澧水同源俱導,東流為淮,西流為澧」,有「江淮同源」之說。主峰北麓山腳下的固廟村西嶺,至桐柏縣大河鎮土門村的新坡嶺一線為江淮分水嶺,東屬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為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
佛道聖地
雲台禪寺
雲台禪寺座落於桐柏山主峰太白頂之巔,海拔1140米,為豫南名剎。該寺五殿四院,佔地22000平方米,各種殿房39間,大小佛像108尊。
水簾禪寺
水簾禪寺位於桐柏縣城西南約6公里山峽中。殿堂後面,緊臨一座百米峭崖,一泓山泉自崖巔傾瀉下來,活像一條水晶掛簾懸在空中,將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後,稱為水簾洞,寺因以為名。水簾寺,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始建年代已不可考。
英雄桐柏
桐柏山是中共領導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地方。桐柏縣是河南省九個革命老根據地(蘇區)縣份之一,是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1)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間,在桐柏縣境內先後建立3個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構。
(2)劉少奇、李先念、賀龍、王震、彭雪楓、鄭位三、王首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戰斗過。紅三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部隊在此駐防、轉戰,並先後建立20餘支地方革命武裝。
(3)革命活動遺址主要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駐地舊址,豫鄂邊省委舊址,七七工作團舊址,桐柏軍區舊址等。
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
隨州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1997年被湖北省批准為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景區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規劃、建設停滯不前,景區有名無實,甚至面臨摘除「省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尷尬境地。2007年,湖北省林業局批准同意隨州市建立湖北七尖峰省級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9.7公頃,建設單位為七尖峰林場,是隨州桐柏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12月14日,隨縣成立了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同月28日,湖北省省市領導為風景區揭牌,拉開了風景區建設的序幕。太白頂風景名勝區以桐柏山主峰太白頂為中心,北至磨雲山寨、南至田王寨,東與河南省淮源風景區相連,總面積75平方公里。景區內溝深崖險、峰巒雄奇,寺特寨古,山壑奇秀聞名遐邇。其中有清水寺、田王寨等二級景點有4個,有塔林、太白紅葉等三四級景區有400餘個。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山大林密的太白頂南麓,因歷史原因,植被減少,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為了與景區內自然景區相得益彰,隨縣政府計劃大面積植樹造林,計劃在2013年之前,讓百萬株林木在這里生根。
七尖峰森林公園
七尖峰,原名七峰山,位於隨州城往北70多公里的萬和鎮境內。長期以來,七尖峰以山俊、林幽、潭清、泉醇、雲奇、瀑秀著稱於鄂豫兩省,是一方未開發的處女地。
七尖峰森林公園集山、水、林、泉、奇、幽、險、特、古於一體,生物多樣性和諧並存。動植物達160多種之多。境內蘭花分布廣,品種齊全;食用植物珍珠花、蕨菜類,果中精品獼猴桃豐富;葯用四寶金叉、石豆、馬騰草、天麻園內獨有;野生杜鵑、三角楓、五角楓、檀木滿山遍野;珍奇動物獾、雉、豬、兔、狼、蛇、羊等出沒林間。古剎雲禪寺歷史悠久,香火久盛不衰。以雲禪寺為核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植物繁茂,古樹參天。整個林場景色宜人,人文景觀豐富,開發潛力大。
寶剎古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
七尖峰雲堂禪寺,位於湖北省隨州市一百五十華里,主峰海拔九百九十六點六米,一峰聳立,群山環抱,分隨北之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登臨峰頂,可北望黃河,南瞰長江;東窮大別、山川田野,交織縱橫,西盡伏牛,群山岡巒乍起乍伏,蜿蜒盤結逶迤而來,旋斷旋續,勢如游龍。山石千奇百怪,以天然之界,峰下岡巒起伏,山勢巍峨古木參天,濃蔭覆地,山環水抱。雲霧彌漫峽谷,般橫瑞彩,氤氳氣勢磅礴,風光綺麗實乃藏龍卧虎之地。神奇仙游之境,僧道辟穀修道之場所。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質清潔,實為難得之佛教聖地。唐朝有神僧,號智勤,俗名朱其事,神僧傳尊為菩提祖師。河南省鄧州人,出家在舍利洲大興國寺為僧,貞觀年間弘化佛法,游化至此,視峰頂懷下,彌勒便便大腹,石窗聚日月之精華,納山川靈秀。宜建伽藍「妙覺寺」,至今一千三百多年,菩提祖師,《神僧傳》有載,唐開元年間維建本寺,厥後遭兵燹擾攘。寺毀於兵火。
明朝宣德年間,真空禪師主持妙覺寺,明成化十八年,有東魯青州府益都縣石佛寺,昭禪師高足大休和尚,徑上伏牛山千峰庵達摩處請疑,猶如蒙遂往四川霧中山過夏打佛七,忽悟心空,方知自性現前。然後,敬禮寶峰石門禪寺,興無盡和尚,雲游欣覽山水,見隨陽七尖峰白石岩青松異氣,應擴建叢林更名「古剎雲堂禪林」,又名雲堂禪寺。香火漸盛,明朝天啟七年重修。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大規模維建,建築雄偉,氣勢磅礴,有小九華之譽稱,素稱南九華,北七尖峰,傳為美談。僧眾日增,是雲堂寺的鼎盛時期,又以諸多的名勝古跡,聞名海內,如奇特的白龍池。大雄寶殿檐下自響的木鈴,掃地的銀杏樹,自開的石門,楊樹沖天,須風拽旗,峰巔的彌勒頂。主峰的瞭望台,紅石寨,天保寨,猴子石,耙石岩,黃龍潭,黃龍廟,黑龍潭,天然卧龍佛,石林迎客松,聳入雲霄的佛雲洞,老馬墳,大仙朵,小仙朵,一字排開的七峰拱朝等古跡,其景物之盛,歷來吸引著墨客騷人,及大量的旅遊雅士絡繹不絕,迷而忘返,被譽為人間福地,洞天佛國之美稱。
民國年間有傑出高僧錫住此山,如:真空、海圓、體光、真廓、海默、大黑法師在此習定三年,民國三十年有印輝主持雲堂寺事務,抗戰時期,中共黨員徐三多、董德豹等人,在此搞地下工作,抗戰時期原隨縣萬和區長周佰勛將區公所設立寺內。解放前夕,因土匪猖獗,強占本寺,當局派軍剿匪,再次毀於兵火。雲堂禪寺,自貞觀年間菩提祖師朱智勤開山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變演經歷千年滄桑,經每個朝代興頹擴建,屢毀屢建,可惜毀於戰亂,成為我們看到的的原址。適逢文化大革命,寺院文物古跡被毀壞,是殘牆斷壁。
改革開放以後,在隨州政府支持下,以及僧俗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一九九七年,主持釋印國,決意重建蘭若,振興釋教。即率僧眾居士辛勤勞作,殿堂巍然面世。蘭若宇廓庄嚴古樸,佛像神態栩栩如生,僧俗墨客騷人,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寺院越建一新,晨鍾暮鼓,香火旺盛,蒸蒸景象,即成業績。釋印國,頗深得酬慰,重建工作,用戾浩繁,炎黃子孫,禮越康凱,以啟世人。
雲台禪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嘉慶年間享有「南方普陀,北方雲台」的盛名。佛教聖地、禪宗五個流派之一臨濟宗白雲系祖庭。1989年開始重修。橫跨鄂豫兩省,大雄寶殿在湖北境內,齋堂在河南境內,所謂「湖北上殿,河南吃飯」。寺旁古井為淮河發源地第一井。現任住持清遠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寺廟工作辦公室主任)。
卧龍寺
同治三年(1864年)建,原屬雲台禪寺下院(分院),同屬臨濟宗白雲系。住持妙同法師。
玉皇閣
位於淮河鎮玉皇頂(又名太乙頂),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
清水寺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有近400年歷史。多年來,由於過度砍伐和火燒,寺院周圍的山林破壞十分嚴重,昔日的青山綠水變成了荒山禿嶺。2007年10月,清水寺與當地村委會達成協議,將清水寺周邊的10000多畝山地承包下來,並開通近七公里的通山公路,為大規模植樹造林作準備。同時,清水寺還做出造林規劃,計劃10年植樹50萬棵,讓周邊荒山重現綠林。截至目前,寺院已購買樹苗在承包的荒山上種植了松樹2萬多棵,培育樹苗5萬株,覆蓋面積達200畝。清水寺在植樹同時注意護林,利用法會、開展活動等方式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當地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號召他們共同護林。
子房廟
據《漢書.張良》載:張良輔佐漢高祖統一天下,積勞成疾,體弱抱病,為求長壽清凈,便隱逸山水。他說:「……(我)今以三寸舌……封萬戶侯,位列侯……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道,欲輕舉。於是他雲游四海,足遍天下。尋至太白頂主峰一天然洞內隱居修身,故此洞名曰張良洞。
今隨縣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區亦有張良廟。
保安禪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傳臨濟宗。
回龍寺
位於韓家灣,建於清朝乾隆初期,損於文革期間,2008年開始重建。
海會寺
位於車店,建於唐朝,文革時期被破壞,1994年重修。住持印奎法師。
朝陽寺
位於新城晁山界口村,1995年重建。住持印凡法師。
雙廟
位於沙河村,損於文革期間,2009年動工重修,定於農歷臘月初八落成。住持斯明法師。
另有鐵佛寺、天橋寺、佛山寺、黃龍寺(七尖峰黃龍潭旁)、龍華寺(2000年重建)、車店十方寺等,有些僅存遺址。
田王寨
田王寨位於河南省、湖北省交界的桐柏山脈的固城山上。屬大別山脈的支脈,淮陽山脈西段。是桐柏山脈的第三高峰,山勢險峻,奇峰橫出。寨內九個山頭,寨牆起伏,宛若長城。寨內面積約1.5平方公里。
主峰建有「金鑾殿」(現存遺址),有高水位泉池,名曰飲馬池,用之不竭;東邊懸崖千仞,有一孔如月,名曰月兒岩;東北有擂鼓台,巨石斜立,探身寨外;西有鷹子咀,如巨鷹凌空展翅;寨西北的飛雲峰高1018米,是寨內最高峰,峰頂有龍池,一年四季不幹涸,半山腰有洞,無人敢探。寨內有一小溪一年四季水流不斷,溪的下面是深潭,聽老鄉講,潭裡有娃娃魚。
寨子西北20公里是桐柏山主峰太白頂、東北8公里是水簾洞景區,北面4公里是放馬場,是田王過去養馬的地方。
田王寨西谷的無風垛,三面峭壁,崢嶸直聳,僅一鳥道可通,中有大石盈丈,裂縫不足二尺,遊人必側身而進,險隘奇絕,中日戰爭時,富人戴列山,將其黃白細軟,全藏於此,日以支槍看守,當時山中匪盜蜂起,未敢犯此。可謂一夫把關,萬軍莫前。每適大風鼓山,峰頂燈火不動。古老傳說峰有避風寶珠,孤峰岑寂,實為修道良所(見《白雲山志》)。寨的東面有民間傳說的春秋時期寶物隨侯珠(舊《辭海》「隨和」條目注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遺失的山澗。

⑥ 躬耕地的襄陽爭奪躬耕地引爭議

湖北襄陽一直和河南南陽爭諸葛亮躬耕地,南陽重視文化歷史資源,偏向文獻史料、文學和文物證據的調查研究、搜集與整理;而襄陽偏向公關宣傳和造勢,利用廣告效應混淆「寓居隆中」就是「躬耕南陽」。
兩地在歷史上的爭奪在巧合中充滿了趣味。清道光年間,籍屬湖北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打官司爭搶諸葛亮,顧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陽,又不願觸怒南陽,情急之下,寫了一幅對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此聯置放於武侯祠。但顧知府和稀泥並未消融紛爭,反而讓兩地更加理直氣壯地爭搶諸葛亮,且「對聯門」之後,兩地的芥蒂越來越深。
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了《三國演義》特種郵票第二組,其中的一張「三顧茅廬」又觸動了南陽襄陽的舊怨。兩地都爭奪該組郵票的首發地,「郵票門」由此爆發。最後,只好讓兩地都舉辦了首發儀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了《隆中對》,注稱:「隆中,山名,位於湖北襄陽。
《出師表》中對「南陽」一詞註解為:「南陽,郡名,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此注釋明顯違背了最基本的歷史事實,此舉激怒了南陽上下和國內文史界,「教材門」爆發,南陽市還舉行了萬人簽名的抗議活動。此事人教社已向南陽方面致謙。
2008年6月8日,中央電視台某欄目插播了一則湖北襄陽的城市廣告——「諸葛躬耕地,山水襄陽城」又激起了南陽人的抗議,為「廣告門」。此後不久,此廣告便停播。
2014年8月28日,《諸葛亮》郵票南陽首發,在「首發原地」南陽卧龍崗武侯祠舉行,再次明確諸葛亮南陽躬耕地的歷史地位。南陽卧龍崗是諸葛亮的真正躬耕地,南陽諸葛草廬是三顧茅廬的真實發生地,南陽是諸葛亮文化的重要傳承地。發行《諸葛亮》郵票,並在南陽舉行首發活動,意義更加重大,也更加特別。不僅能夠進一步弘揚和傳承諸葛亮文化,而且,更能夠進一步提升南陽諸葛亮品牌的知名度,擴大南陽的影響力。
部分史料認同諸葛亮曾寓居襄陽隆中,如《資治通鑒》「初,琅邪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史學家認為隆中在襄陽,和後來諸葛亮躬耕南陽沒有直接聯系。但襄陽為何強勢爭奪「諸葛亮躬耕地」,用意比較明顯,為發展襄陽旅遊業擴大影響,便於招商引資。而南陽方面則重視對文化歷史資源的保護,在南陽人意識里,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襄陽再爭也不能改寫歷史,所以顯得不夠積極。也許南陽的名人資源太多了,南陽人不屑於跟襄陽人爭論,畢竟大量的文史記載和文物都證明了諸葛亮的確躬耕於南陽。 河南學者石小生,《河南大辭典》常務執行主編,多年來傾心研究有關河南的歷史和民俗。他從2003年開始關注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所蘊藏的隱秘。他認為,在爭議雙方都認可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這一歷史事實的前提下,只有回歸到東漢至西晉時期「南陽」這一歷史地理名詞的認知中,才能真正確定諸葛亮躬耕地。本報記者「六問」石小生,擬揭開「南陽」一詞的秘密。
弄清歷史就必須從「躬耕於南陽」切入
一問:襄陽說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石小生:《三國志》問世後的百餘年後,在東晉襄陽人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提出「亮家於南陽郡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之後,才以訛傳訛形成了襄陽說的主要觀點。這也是「襄陽」、「南陽」兩說紛爭的主要起因。
應當指出,「襄陽說」的另一理由「歷代文獻記載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是一致的」本身就不準確,《後漢書》、《三國志》就從未有過諸葛亮躬耕襄陽、隆中的任何記載。
而《三國志》只告訴了我們這么一句話「躬耕於南陽」,所以,我們今天去解讀諸葛亮的躬耕地時,也只能從這一句話切入。
我們今天重辨這個問題時,應排除漢晉以後相關此事所有有爭議的觀點,讓歷史回歸到沒有爭議的漢晉正史《後漢書》、《三國志》本身和此前的原始史料以及後世兩說均認可的史料中去,根據其行政區劃的沿革,確定南陽究系何處。
襄陽設郡升格與南陽郡對等24年後,諸葛亮始寫「躬耕於南陽」
二問:諸葛亮《出師表》時已設襄陽郡,今天的隆中與南陽是什麼關系?
石小生:由於朝代更換,行政區劃也經常變化,自古以來人們都有一個習慣,即追述歷史時,除必要時引用古地名外,一般均是用著書時的地名註明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這一點《三國志》的作者也不例外。
建安十三年(203年),曹操就設襄陽郡,管轄南郡的襄陽、中廬、邔縣、宜城、鄾縣、臨沮,又轄原南陽郡的山都和鄧縣,襄陽升格為與南陽郡平行的地位。20餘年後,即三國蜀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寫《出師表》,有「躬耕於南陽」一句。此句的「南陽」與襄陽應沒有任何瓜葛。就像今天的清豐、南樂縣人不再說自己是河北人,武安、臨漳人說自己是河南人一樣(新中國成立前清豐、南樂等5縣屬河北省,武安、臨漳等5縣屬河南省)。
這種表述,在《三國志》中表現得非常清楚:如《蜀書七·龐統傳》:「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蜀書九·馬良傳》:「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而同時的南陽人黃忠、文聘、韓暨則註明為:「字漢升,南陽人也。」「字仲業,南陽宛人也。」「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
古人籍貫,向來以郡望為主,即郡在前,縣在後,郡治地也可以只稱郡。上述傳記表明,在這一時期,襄陽和南陽是對等的,都是郡,同時,鄧縣此時屬襄陽郡,不論今隆中是否屬鄧縣,在此階段,在諸葛亮和陳壽的心目中,已升格為郡且管轄著隆中地區的襄陽絕對不可能和同為郡的南陽混為一談。今隆中更不可能和南陽畫上等號。
陳壽認為「南陽」就是南陽,不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沒必要再注釋
三問:陳壽著《三國志》時用的地名,是何時的區劃?
石小生: 陳壽(233~297年)寫《三國志》為泰始十年(274年)前後,距諸葛亮躬耕南陽(建安二年至十年,即公元197至207年)已近70年,如全用70年前年的區劃,必然會給當時的讀者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通觀全志,陳壽用的基本是西晉初年的區劃和地名。
在晉太康年間(280至289年),三國歸晉後的晉武帝分南陽郡南部的今新野、鄧州市、唐河、桐柏及今湖北的棗陽、隨州等縣設立義陽郡,治所新野。又將建安十三年劃歸襄陽郡的古鄧縣分置鄧城縣,轄今樊城一帶,歸襄陽郡。鄧縣則歸義陽郡。分南陽郡西南的今西峽、淅川及湖北的十堰、均縣、老河口一帶設南鄉郡。
在東漢末屬南陽郡的新野,在標注人物籍貫時,陳壽從未用東漢三國時期的區劃標明為「南陽新野人」。而在《後漢書》中的新野人士均註明為「南陽新野人」,如鄧芝的先祖鄧禹為「南陽新野人」,凡襄陽人均註明「南郡襄陽人」,如《逸民列傳》中的龐公傳。「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龐德公乃龐統之叔。
試想,如果諸葛亮躬耕地果真在隆中,陳壽能對《出師表》中「躬耕於南陽」這樣與當時行政區劃明顯不符的錯誤記述視而不見嗎?對前史中因行政區劃變動而產生名稱、歸屬變化的地名進行必要的注釋,是史學家的基本常識。依陳壽這樣著名史學家的水準是不會犯這樣的遺漏的。事實可能只有一個,就是陳壽認為「南陽」就是南陽,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以沒必要再注釋。
「南陽就是隆中」這樣離奇的結論,要麼是後人的移花接木,要麼是臆測,要麼就是偽證
四問:在東漢和三國時期,南陽是否指宛城?
石小生:在東漢三國時,南陽是一個郡名,如《魏志·袁術傳》:「南陽戶口數百萬」。所以,在《三國志》里,凡在南陽郡內發生的事件,具體地點多數標注的很清楚,如《魏書一》:「二年春正月,公(曹操)到宛。」等等。這里的宛,就是南陽郡治,即今天的南陽城區。
《後漢書·地理志》載:「宛,故申伯國,有屈申城,縣南有北筮山……有工官、鐵官。莽曰南陽。」王莽是第一個把南陽這個名字冠於宛城頭上的。自此以後,南陽一指南陽郡,也指宛城。
《後漢書·志第十》:「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會下江、新市賊張印、王常及更始之兵亦至,俱攻破南陽……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這里使用的是南陽,同一事件在同書光武帝紀、劉玄列傳中使用的都是宛城。
從史料中可以看出,作為郡名的南陽、荊州、南郡等常與具體的屬地縣名如:葉、穰、舞陰、昆陽、襄陽、公安並列使用,所以,在史書中大量郡名的使用已不是泛指整個郡境,而是具體指郡治所在地。如前文中的「漢兵起南陽,至昆陽。」「從南陽還,道寢疾,至葉,崩。」這些記載,不用注釋,誰都知道是從郡治宛城到的昆陽和葉縣。如果依「襄陽說」,「南陽」就是指南陽郡全境,宛城才是今南陽市區,隋以後兩名才可以互替,那《後漢書》和《三國志》就沒法看了,難道漢武帝「漢兵起南陽,至昆陽」還需要考證是從南陽郡何地發兵嗎?所以,「襄陽說」認為隋改宛縣為南陽縣是宛縣歷史上第一次以「南陽」為名的觀點是不對的。
在上述兩部史書中,我們很難再找出一個用「南陽」的地名稱呼宛城以外某地的事例。從這個角度來看,「南陽就是隆中」這樣的結論,要麼是後人的移花接木,要麼是臆測,要麼就是偽證。
諸葛亮《後出師表》中也提到了南陽,這個南陽是指宛城無疑
五問:《後出師表》有真偽之爭,能否影響它對「南陽」一詞的界定?
石小生:沒有影響。
《後出師表》最早是出自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偽托說認為是諸葛喬(204~229年)寫存,諸葛恪(203~253年)鉤致。
《後出師表》中稱:「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這里的南陽,是指曹操在宛城為張綉所敗,身中流矢之事。
諸葛喬和諸葛恪兩人是諸葛亮的侄子,均與諸葛亮同時在世,不論真偽,他們與諸葛亮在南陽地名的認知上也應該是一致的。
因此,《前出師表》中的「躬耕於南陽」,與《後出師表》中的「困於南陽」一樣,都指的是宛城。
如果按照「襄陽說」的觀點,《前出師表》的南陽是鄧縣之隆中,《後出師表》的南陽也應是鄧縣之隆中,豈不貽笑大方?
諸葛亮用「南陽」和「草廬」,而不用「襄陽」和「隆中」,不是對襄陽沒有感情,那裡畢竟是他生活過的地方,只是他躬耕之地確實不在那裡,而是在南陽
六問:諸葛亮出山之前的活動路線是什麼樣子?
石小生:隆中是諸葛亮在襄陽的家,是故宅,南陽卧龍崗是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與其弟不願依附劉表重新尋找的躬耕之地。
關於這一點,不能不提到後人習鑿齒。習鑿齒(?~383),襄陽人。世代為荊楚豪族,東漢襄陽侯習郁之後人。主要著作有《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逸人高士傳》、《習鑿齒集》等。
他在《漢晉春秋》中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另外,《晉書》卷八二《習鑿齒傳》記載,他從滎陽太守任上回襄陽後,給桓溫弟秘信中說:「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遺事猶存,星列滿目。」正是這些記載,引發了「襄陽」、「南陽」兩說的爭端。後來,《水經注》、《三國演義》等根據他的記載,才逐步演變成「躬耕隆中」、「隆中對」等觀點來。
但我們如果仔細研究習鑿齒關於諸葛亮故居的記載,可以發現均沒有「草廬」、「三顧」這樣的關鍵字眼,他只是提到隆中是諸葛亮的故宅和居住地。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講述「(徐)庶曰: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卧龍岡,因自號卧龍先生。……鳳雛乃襄陽龐統也。伏龍正是諸葛孔明。……玄德如夢初覺。引眾將(由樊城)回至新野,便具厚幣,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 劇中說成襄陽,河南南陽要求劇組道歉
諸葛亮的《出師表》里曾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但關於諸葛亮躬耕地,湖北襄陽與河南南陽已經爭了上千年。而新《三國》又在這個問題上點了一把火,因將躬耕地「搬」到了襄陽而引起南陽的強烈不滿。
新《三國》「偏向」襄陽
「新《三國》第32集里的一場戲,把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說成是居住襄陽隆中,把卧龍先生隱居的南陽卧龍崗也搬遷到了襄陽。」6日,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張曉剛向記者述說了他的不解和憤怒,「簡直是胡編亂造,新《三國》咋能這樣不嚴肅呢?」
記者注意到,新《三國》第32集有一場戲,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時說:「襄陽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著一位當代奇才……此人姓諸葛,字孔明,因為住於卧龍崗上,所以又號卧龍先生。」
張曉剛說,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襄陽是一個很小的縣,當時更沒有隆中這個地名。隆中當時叫「阿頭山」,新《三國》中徐庶說襄陽城外三十里,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簡直成了一句極其「穿幫」的笑話。張曉剛表示:「新《三國》依據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既寫了諸葛亮曾經居住於襄陽,又寫了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卧龍崗。」
南陽網友卧龍崗前砸電視
新《三國》將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陽的劇情,引起了南陽人的強烈不滿。南陽網友在卧龍崗山門前「千古人龍」牌坊,拉起條幅。30名小學生齊聲誦讀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活動最後,幾個人抬出一台電視機,當場砸毀。
南陽要求新《三國》道歉
新《三國》何以如此?張曉剛分析認為,新《三國》播出時,襄樊在央視力推其早已錄制的宣傳片,再結合幾年前發生的襄樊人運作更改教科書事件推測,襄樊與新《三國》劇組幕後應該有著某種密切聯系。
張曉剛說,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將新《三國》的行為視為一種掠奪,將諸葛亮、卧龍崗從南陽奪走,其實就是掠奪了南陽的文化資源和人文資源。新《三國》的導演、編劇應對此事做出回應,及時改正錯誤做法,向南陽及所有被誤導的觀眾致歉、謝罪。否則,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將採取必要的手段,甚至訴諸法律來維護南陽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的合法權益。躬耕地和故居地著名作家、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同賓說:躬耕地和故居地是兩個概念,只要是住過的地方,有房子的都可以稱為故居地。諸葛亮在山東,河南葉縣、唐河桐寨鋪,湖北襄陽等地都住過,因此,襄陽是諸葛亮故居地的說法是可行的,關於躬耕地,《出師表》就可以說明一切了,「躬耕地」並不一定是下田種莊稼,有可能是隱居的意思,但更主要是研討學問,關心天下形勢
南陽卧龍崗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李白《南都行》:「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早在唐代時期南陽卧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南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是他成才的搖籃。現如今南陽卧龍崗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文物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南陽卧龍崗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南陽市卧龍區),是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因一代名相諸葛亮躬耕隱居於此,每年前往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參觀的國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⑦ 固縣鎮的紅色文化

固縣鎮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豫南蘇區桐柏首府舊址(位於固縣鎮黃畈村)所在地。
1927年2月,原在國民革命軍中的固縣鎮黃畈村人黃發順返回桐柏,成立了中共豫南桐柏(固縣)支部。積極宣傳革命道理。發動農民群眾,開展農民運動。同年五月,成立了中共桐柏特支。黃發順任支部書記。特支受豫南特委領導。與此同時,在特支的領導下,繼續發展黨組織,廣泛開展農民運動,動員農民加入農民協會。1927年9月8日,在中共桐柏特支的領導下,以固縣鎮黃畈村為中心的數千名農民在固縣東門外的白果樹下召開大會,宣布成立桐柏農民協會,下設15個分會,固縣人許國堂任主席。同年秋,農民協會各路武裝被整編為桐柏農民自衛軍總隊,共千餘人,槍200餘支,下設4個大隊。黃發順任總隊長,隨後,正式宣布成立桐柏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黃畈村,黃發順任主席,這是桐柏最早的人民政權。桐柏革命委員會,桐柏農民協會和桐柏農民自衛軍總隊在當時對外統稱「光旦會」,共同領導桐柏革命運動。控制了以固縣為中心的方圓百里地區的局勢。
1928年2月,桐柏革命委員會組織萬余農民武裝攻打桐柏縣城,取得了勝利。成立了南陽地區最早的縣組蘇維埃。一九九八年,固縣黃畈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中共桐柏特支舊址。二00五年十月,桐柏縣委、縣政府命名固縣鎮黃畈村為「豫南蘇區桐柏首府舊址」。固縣鎮固縣村的千年白果樹下也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桐柏農民協會的舊址。

閱讀全文

與桐柏宣傳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市場營銷廣告戰略 瀏覽:997
2p大市場營銷 瀏覽:965
農業科技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8
市場營銷培訓哪家好 瀏覽:213
企業文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70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飯店 瀏覽:165
農村黨員就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9
教師全員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873
旅遊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瀏覽:212
2018暑假教師培訓方案6 瀏覽:261
開展網路營銷的必要性 瀏覽:263
市場營銷學北大課件 瀏覽: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場營銷 瀏覽:800
培訓學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瀏覽:760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