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留置針的介紹
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兒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家長的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兒疼痛,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面對患兒這一特殊群體,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患兒的舒適成為護士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留置針成功使用的標志和推廣的前提。
② 靜脈留置針開題報告
這個自己想辦法就行
現在這個年月有幾分報告是一點一滴真實的積累
③ 留置針各部分是用啥材料制的
核心的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銹鋼的穿刺引導針芯。靜脈留置針(Vein Detained Needle),由不銹鋼的芯,軟的外套管及塑料針座組成。
留置針分為開放式和密閉式,開放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密閉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使用靜脈留置針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3)留置針宣傳手冊擴展閱讀
1962年,德國貝朗公司發明了第一支留置針「Braunüle」。80年代初,靜脈留置針進入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90年代,開放式留置針率先進入中國手術室,此後,由於留置針能夠相對普通鋼針減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兒科受到廣泛的應用,並逐漸地影響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留置針設計經歷了從最初的開放式到密閉式,從普通型到防針刺傷安全型。留置針的導管材料也經歷了從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 Vialon為代表)的變革。
留置針的連接頭也從無連接頭的開放式留置針到有有連接頭的帶肝素帽的密閉式留置針,進展到無針正壓接頭:機械閥無針正壓接頭和分隔膜無針接頭。留置針變革的歷史也是其核心部件的變革歷史,包括導管材質,輸液接頭和防止血液暴露和針刺傷害的功能.
④ 留置針的發展歷史
1962年,德國貝朗公司發明了第一支留置針「Braunüle」。80年代初,靜脈留置針進入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 90年代,開放式留置針率先進入中國手術室, 此後,由於留置針能夠相對普通鋼針減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兒科受到廣泛的應用,並逐漸地影響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
留置針設計經歷了從最初的開放式到密閉式,從普通型到防針刺傷安全型.開放式留置針是最早的留置針形式,顧名思義,導管座的末端是開放式的,因此在穿刺結束撤出枕芯時,容易造成血液外漏,增加醫務人員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風險,即便佩戴手套操作,這種風險依然存在;而密閉式留置針則在設計上根本避免了這一弊端,它是包含延長管、導管和密閉式輸液接頭(比如肝素帽)的一體式的設計。同時,除了直接的血液暴露外,80多名醫務人員因針刺傷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直接推動了留置針向防針刺傷安全型設計的轉變,這種設計使得在鋼針撤出後,鋼針被特定裝置覆蓋或包裹起來,從而避免醫護人員,包括醫療廢物處理人員因被這些已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鋼針扎傷而感染血源性疾病。
同時,留置針的導管材料也經歷了從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 Vialon為代表)的變革。導管材質從根本上決定了留置針的留置結果,因此導管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強度易於穿刺,還要具有抗打折性能力讓導管打折或扭曲後迅速復原,同時導管表面要光滑,不易形成血栓,從而減少細菌定植帶來的感染風險,更要具有不透X光功能確保導管在靜脈中被清晰定位,這在發生導管斷裂等罕見並發症時顯得尤為重要。新的材料的應用,尤其是Vialon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上述對導管的要求,經過循證證實,能相對Teflon材質減少並發症,增加留置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額外費用支出。
此外,留置針的連接頭也從無連接頭的開放式留置針到有有連接頭的帶肝素帽的密閉式留置針,進展到無針正壓接頭:機械閥無針正壓接頭和分隔膜無針接頭。
留置針變革的歷史也是其核心部件的變革歷史,包括導管材質,輸液接頭和防止血液暴露和針刺傷害的功能 。
⑤ 留置針脫落的不良事件上報描述怎麼寫
內科護士實習工作情況總結如下: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呼吸道專科醫院安全醫療的根本保證。1、護理部重申了各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巡迴護士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血液內科病例分析試題針的不良現象。2、堅持了查對制度:(1)要求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2次,並有記錄;(2)護理操作時要求三查七對;(3)堅持實習生輸液卡,一年來未發生大的護理差錯。3、認真落實骨科護理常規及顯微外科護理常規,堅持填寫了各種信息數據內科實習生小結本,配備五種操作處置盤。4、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及晨間護理,預防了並發症的輸尿管狹窄腎積水。二、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1、堅持了護士長手冊的記錄與考核:要求護士長手冊每月5日前交護理部進行考核,並根據護士長訂出的適合科室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並監測實施效果,要求護士長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結,以利於總結經驗,開展工作。2、堅持了護士長例會制度:按等級醫院要求每周召開護士長例會一次,內容為: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並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向各護士長反饋護理質控檢查情況,並學習護士長管理相關內科實習生小結。3、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並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4、組織實習生小結長外出學習、參觀,吸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擴大知識面:5月底派三病區護士長參加了國際護理新進展學習班,學習結束後,向全體護士進行了匯報。三、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腎囊腫中醫治療方法1、繼續落實護士行為規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實護士文明用語50句。2、分別於6月份、11月份組織全體護士參加溫嶺賓館、萬昌賓館的禮儀培訓。3、繼續開展健康心臟供血不足,對住院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測評)滿意度調查輸尿管狹窄腎積水均在95%以上,並對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實習生出了最佳護士。4、每月科室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腎囊腫中醫治療方法病人意見,對心包積液導致肺積水提出的要求給予最大程度的滿足。5、對新分配的護士進行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護士行為內科實習生小結教育及護理基礎知識、專科知識、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者給予實習生小結。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1、對在職人員進行三基培訓,並內科實習生小結理論考試。2、與醫務科合作,聘請專家授課,講授骨科、內、外科知識,以提高專業知識。3、各科室每周晨間提問1-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和骨科知識。4、「三八婦女節」舉行了護理技術操作比賽(無菌操作),並評選出了一等獎(吳蔚蔚)、二等獎(李敏丹、唐海萍)、三等獎(周莉君)分別給予了獎勵。5、12月初,護理部對全院護士分組進行了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病區護士考核:靜脈輸液、吸氧;急診室護士考核:心肺復甦、吸氧、洗胃;手術室護士考核:靜脈輸液、無菌操作。6、加強了危重病人的護理,堅持了床頭交接班制度和晨間護理。7、堅持了護理業務查房:每月輪流在三個病區進行了護理業務查房,對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以達到提高業務素質的目的。8、9月份至11月份對今年進院的9名新護士進行了崗前培訓,內容為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知識,組織護士長每人講一課,提高護士長授課能力。9、全院有5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自學考試,有3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函授。
⑥ 留置針如何使用
留置針通過臨床觀察,兒科病房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留置針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時間和臨床應用的關鍵。我科通過近1年多的臨床實踐,對患兒不同部位靜脈留置針採用了相應的夾板和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我院兒科2005年6月~2005年12月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以及分析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採用BD公司生產的一次性Intima-Ⅱ靜脈留置針(24G),延長管總長9cm,使用無針密閉輸液可來福接頭,使用病例共計380例。保留時間96h[1]。新生兒8例,嬰兒176例,幼兒132例,兒童104例,留置部位頭皮靜脈72例,上肢靜脈206例,下肢靜脈112例,其中保留時間72h 12例,保留時間48~60h 24例,其餘均在規定留置時間拔針。
2 方法 �
2.1 用物准備 除常規靜脈留置針穿刺用物外,備不同規格小三夾板,厚0.3mm、寬3cm,4cm兩種,長6cm、8cm、10cm、12cm,截取後四周毛邊用布橡皮膏包裹,再用綳帶「S」形折疊包裹(注意兩端要厚實,防止患兒用力摩擦時損傷皮膚),或BD公司生產海綿夾板,先用保鮮膜套在海綿上,以防污血液體污染海綿,再用綳帶包裹備用(此板可隨意彎折成所需造型,尤其適合下肢的使用),另備彈力網狀綳帶,寬4cm,6cm。�
2.2 固定 �
2.2.1 敷貼固定步驟 熟練掌握淺靜脈穿刺技術穿刺成功後,Y型處用無菌干棉球墊以防壓瘡,待消毒劑完全自然乾燥後[2],患兒哭吵劇烈出汗多時要擦乾汗水,頭部注意頭發不能粘在貼膜中,將3M的Tegadem貼膜自然下垂,穿刺點在貼膜中央部位,從穿刺點向四周輕壓透明敷貼,從框架結構預切口處開始揭除邊框,邊揭邊輕壓貼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針[3],將延長管反折固定高於穿刺點,防止靜脈壓高回血返流至延長管,然後註明穿刺日期、時間,選擇合適的夾板進行固定。�
2.2 .2 各個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2.2.2.1 頭部 新生兒、嬰幼兒皮膚薄嫩,哭吵後易出汗難固定,在3M貼膜上用布膠帶頭圍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點上方利於觀察),剪取長度適宜的6cm彈力網狀綳帶套於患兒頭部,避免或減少枕頭、蓋被、穿脫衣服、患兒手拉等各種外力對留置針的摩擦,防止機械性靜脈炎,防止脫管或部分脫管。�
2.2.2.2 上肢 根據患兒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細長短選擇合適的夾板。手背選擇下端長於手指上端長於手腕1cm的夾板,學齡期患兒能配合的可不用夾板;手腕和前臂下1/3兩端長於穿刺點3~6cm的夾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夾板;肘關節兩端長於穿刺點3~6cm的夾板,用3M膠帶分上中下三條(可根據患兒的情況自行調整)固定好夾板 ,對留置針恐懼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兒可剪取長度適宜的6cm或4cm彈力網狀綳帶套在手上,防止意外。 �
2.2.2.3 下肢 用海綿夾板按患兒腳掌的大小彎成「L」形,注意腳跟緊貼夾板,空隙處可用干棉球墊塞,置患兒的足於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強行固定給患兒帶來的不適和關節酸痛,然後用4~6根膠帶固定,確保患兒下肢的功能位置。3 護理�
3.1 患兒指導 對於學齡期或年幼兒固定時要適時地表揚患兒勇敢、乖巧,選擇患兒喜愛的各種顏色的造型粘紙,如五角星、笑臉等,獎勵性地貼在膠帶、額頭上,鼓勵、激發患兒保護好留置針的信心,減少患兒對打針的恐懼感和對留置針的不適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告訴患兒不拔針,不玩外露的接頭,如果痛、癢告訴護士阿姨或者爸爸媽媽。�
3.2 常規護理 用10u/ml肝素封管[4],每日接補液時觀察留置針處皮膚有無紅腫、條索狀;通管不暢時,觀察有無小血栓阻塞,或有無脫管、折疊;觀察固定的膠帶、3M貼膜有無浮起、卷邊、松脫,夾板四周皮膚有無破損或壓瘡,如有異常及時處置;視透明敷貼的污染情況(內有滲液、滲血、出汗、空氣等情況)隨時更換[5]。�
3.3 日常維護 用葯結束後可輕輕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輕搓手背、足背,促進靜脈血液迴流,嬰幼兒可用干凈小毛巾或寬松棉布襪子包套在留置針外,減輕家長擔心患兒睡覺時翻身留置針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負擔,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針在頭部時,哺乳、睡覺避免朝針側;留置針在下肢時,抱孩子時一手穿過雙垮把腳分開,睡時雙腿間置小衣服、小軟墊分開兩腳,避免踢到留置針;告知年長兒留置針留置肢體避免過度活動,誘導嬰幼兒留置針留置肢體減少拍打,避免過久站立或爬行;穿脫衣褲時先穿留置針側肢體、先脫無留置針側肢體;留置針留置肢體不下水。 �
4 討論 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兒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家長的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兒疼痛[6],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面對患兒這一特殊群體,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患兒的舒適成為護士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留置針成功使用的標志和推廣的前提。 �
傳統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廢棄的空紙盒折疊,或者厚小夾板(0.5~0.8cm),材質太薄或太硬,透氣性差,頭部單純用頭圍法固定,容易拉脫,固定時一般不考慮患兒的功能位置。 我們經臨床不斷改進,自製了多種規格的夾板,透氣舒適,易於消毒(紫外線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可反復使用,採用以上方法和護理後,無一例因固定不妥引發皮損壓瘡,患兒自己拔管2例,膠帶過敏3例,3M貼膜過敏1例,經及時處置後痊癒,因此筆者認為對小兒留置針良好的固定和正確的維護確保了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同時也為患兒提供了舒適的人性化的護理。但臨床上脫管或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導致提前拔管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BD公司.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手冊�
2,3.陳荷娣.靜脈留置針透明敷貼引起新生兒皮膚問題的探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38 �
4.繞慶華,之風,李寶麗.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效果的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24
5.經霽,閻秀蘭,郭英,等.淺靜脈留置針保護膜更換時間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6):47�
6.李玉妹,朱惠芳.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的應用及體會.中華實用醫葯雜志, 2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