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麥積宣傳部

麥積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11-21 04:45:07

① 董珺的個人履歷

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天水師范專科學校政教專業學習;
1990年7月至1997年5月中共天水市委講師團幹部;(期間: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西北師大政教專業學習);
1997年5月至2000年10月天水市委宣傳部理論科科員;
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任天水市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
2004年6月至2009年7月任天水市委宣傳部文教科科長;
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任甘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14年6月至今任天水市麥積區委常委。

② 天水市麥積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工作任務

2010年是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決戰年,也是全面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關鍵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鞏固「十一五」發展成果,保持和擴大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麥積發展的良好開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啟動,標志著天水作為甘肅唯一的地區進入國家打造西部內陸開放開發戰略高地的視野。省上確定了「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總體發展戰略,市上提出了實施「1135」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麥積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區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天水發展的前沿陣地,既是省上「兩翼齊飛」戰略中「東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區域經濟發展以特殊的身份上升到國家戰略,有利於我們發揮比較優勢,爭取更多的項目和資金,實現提速發展、跨越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戰略的深入推進,寶天高速及其過境段、天平鐵路、天平高速、寶蘭客運專線和天水經濟開發區社棠工業園、甘泉現代物流中心、華能熱電聯產及渭濱新城開發建設、麥積污水處理廠等重大項目相繼啟動實施,我區城鄉基礎條件必將得到極大改善,經濟結構將更趨合理,發展後勁將進一步增強;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已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目標,為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搶抓機遇,趨利避害,發揮優勢,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搶佔先機、爭取主動,不斷開創麥積發展的新局面,譜寫麥積發展的新篇章。
按照區委確定的「13345」發展思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保增長、擴內需、強基礎、調結構、保穩定、促和諧為主線,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重點,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大開發建設力度,改善城鄉基礎條件,加快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奮力推進麥積經濟社會提速發展、跨越發展,全力打造隴上經濟強區。
圍繞今年提前一年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的要求,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生產總值81.22億元,增長15.5%;大口徑財政收入6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7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5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004元,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62%。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搶抓機遇,積極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
充分發揮麥積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的特殊地位及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的戰略決策,搶抓機遇,調整部署,積極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加快開放開發步伐,努力實現麥積發展的新突破。
科學謀劃長遠發展。立足全市、全省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大局,進一步深化區情認識,明確發展定位,完善我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精心編制全區「十二五」發展規劃,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努力把麥積區建成關中—天水經濟區中承東啟西、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建設期內,全區經濟發展增速高於省、市平均水平,各項主要指標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加速增長,力爭到「十二五」末,經濟總量躍居全省86個縣區前十強,跨入關中—天水經濟區66個縣區前二十強。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充分發揮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天水經濟開發區、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等國家和省級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一產,突出二產,壯大三產,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著力打造全省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隴東南重要交通樞紐、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西部旅遊勝地。緊緊圍繞國家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和全國十大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全面落實《天水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強化用能監管,加強土地、礦產和水資源管理,大力推廣節水、節肥、節葯、節能農業生產模式,支持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進廢棄物綜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確保節能減排各項主要指標全面達標。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實現與關中地區的有效對接融合。進一步深化機關效能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投資發展環境。積極爭取省、市對麥積發展的更大支持,在城市開發、土地經營、旅遊資源配置等方面獲得更大的自主權。進一步加強與關中地區和省內外有關縣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著力在建設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建立定期交流、項目合作等長效機制,形成優勢互補、多贏共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緊緊抓住我區被列為省級城鄉一體化試點的機遇,科學制定全區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堅持以調整分配結構為核心,以體制改革和戶籍管理改革、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努力使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經濟相融,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高度重視項目工作,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按照「保投產、抓續建、爭開工、促前期」的思路,全力以赴抓好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做好項目對接落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努力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全力實施重點項目。積極配合做好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及工程建設征地拆遷等協調保障和服務工作,全力保障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隴海鐵路元龍段改造、華能熱電聯產、凱迪生物質能源發電、酒鋼物流中心等項目順利實施,爭取寶蘭鐵路客運專線、天平高速公路等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天水機場遷建。
積極爭取項目投資。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等難得機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及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服務等產業,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加大銜接協調力度,爭取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計劃盤子,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力爭年內爭取項目150個以上,到位資金8億元以上。儲備項目130個以上,項目採用率不低於15%。
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圍繞機械製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注重招商引資實效,突出引大引強,拓展招商平台,創新招商方式,擴大引資規模,力爭有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年內落實招商引資項目不少於100個,涉及投資30億元以上,到位資金11億元以上。積極爭取總投資85億元的華能天水2×1000兆瓦火電等重大項目早日落戶我區。
全面加強項目管理。全力實施好國家擴大內需、災後重建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規劃設計評審制等各項制度,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實施效果。
三、加大開發建設力度,不斷改善基礎條件
把完善基礎設施作為與關中地區對接融合的突破口,搶抓天水城市發展重心東移機遇,進一步加大經營城市力度,積極籌措發展資金,加快開發建設步伐,全面掀起新一輪開發建設高潮。
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全力抓好渭北老城區開發改造,加快橋南渭濱新城區開發建設,配合實施好成紀大道、渭濱新城路網、社棠渭河大橋等亞行貸款項目,建成馬跑泉大道,完成馬跑泉市政廣場地下停車場主體工程,啟動渭河城區段景觀工程規劃設計,開工建設渭濱北路西端山洪防治、東延段綠化工程,加快渭濱北路景觀長廊建設及路北街景整治步伐,完成麥積污水處理廠主反應池主體及廠區土建,新建水沖式公廁5處,建設沿街花壇7處,整治城區小巷道12條,建成城區路燈監控中心。
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充分利用市上賦予的優惠政策,強化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存量資源,加快開發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麥積區城市開發建設有關問題的市長辦公會議紀要》(〔2009〕24號)精神,續建完成星火小區、隴林佳園、惠民小區、渭水家園經濟適用房配建廉租房及區看守所整體遷建、法院審判庭、檢察院技偵用房建設,積極協調蘭州鐵路局盡快啟動東貨場、道北機務新村片區拆遷改造及區府路街景整治工程,加快道南農機公司、天水物資市場等片區舊城拆遷開發及道北和馬跑泉片區的城中村改造。
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全力做好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協調保障工作,加快縣鄉公路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等級標准,完善交通網路體系,強化隴東南交通樞紐地位。積極配合做好平涼—麥積二級公路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開工。續建完成大營梁至鳳凰通鄉油路、元(店)溫(泉)公路、石(咀)賈(河)戰備公路,力爭啟動後(川)右(樹里)通鄉油路工程,確保完成通暢工程100公里以上。積極開展農村道路自建自養,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和等級水平。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鄉鎮街區改造、市場建設、道路硬化、新農宅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示範帶動能力的工業重鎮、商貿集鎮、旅遊新鎮,提升小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發展水平。完成寶天高速公路沿線五個出入口控制性詳規編制,實施渭南等5個鄉鎮的總體規劃和石佛楊庄等20個中心村的建設性規劃編制,立項建設東岔、甘泉等3鄉鎮11村390多戶近1750人的生態移民工程,加快甘泉鎮世行貸款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啟動橋南、道北、北道埠等4個司法所及社棠、伯陽、渭南等5個派出所建設,
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年」活動,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管理職能,延伸管理觸角,擴大管理范圍。大力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凈化工程,集中整治城市「八亂」現象,優化城市環境。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嚴厲查處城市規劃區和景區違章建築。加大環保專項整治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渭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依法關閉落後淘汰的新「五小」企業,不斷提高城鄉環境質量。
四、強力推進工業強區,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堅持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優強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園區工業,一手抓現有企業擴張發展,一手抓新上項目引進,整合工業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工業經濟不斷提質增效。
全力扶持優強骨幹企業發展。搶抓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歷史機遇,立足於壯大優勢產業、做強骨幹企業,全力扶持星火、風動、鍛壓、電傳所、華圓制葯等企業加快新上項目投產和市場開拓,加強擴散聯合,開展技術合作和自主創新,促進優強骨幹企業擴張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實施好總投資38億多元的星火、風動、鍛壓、奔馬啤酒、電傳所等企業26個技改和節能項目,確保星火3萬噸樹脂砂鑄件、鍛壓系列擺式剪板機和折彎機高品位開發、風動石油鑽桿生產線二期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產,力爭星火大型數控機床生產、鍛壓25萬噸大直縫埋弧焊管全自動生產和超大型機床研製、奔馬啤酒年產10萬噸生產改擴建等16個項目有較大進展,爭取鍛壓制管成套設備和風動YT28鑿岩機進入「中國名牌」行列。認真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管好用好區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中小企業靠大掛強、協作配套,推動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力爭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其中限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5億元,增長24.2%。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以天水經濟開發區為龍頭,突出抓好社棠工業園建設,完成四期2000畝征地及堤防工程,啟動建設兩座跨河大橋和園區4、5、6號道路,吸引大企業、大集團入園建設,年內初步建成功能較為完善的高新技術創業園。加快三陽工業集中區規劃、項目環評、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圍繞華能熱電聯產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發展配套產業,形成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完善廿鋪工業示範區路網建設,啟動新一輪發展規劃。加快入園項目建設,強化履約監督,確保年內清研利華二期等8戶企業建成投產,長城自控等17戶企業實現達產達標,力爭天森葯業等7戶企業進入市列「10強50戶」行列。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企業改制「回頭看」工作,健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陽升農機、華旭木業、華翔工藝等停產半停產企業利用閑置場地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引導毛紡廠、廢舊金屬冶煉廠等企業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招商引資,全力盤活存量資產。配合焦化、天拖等駐區企業完成破產重組和改制,積極支持星火、鍛壓、風動等優強骨幹企業上市融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深入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深化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積極實施種子、植保、沃土、膜蓋四大科技增糧工程,完成全膜糧食覆蓋15萬畝。實施特色產業規模發展工程,以城郊南山蘋果、北山葡萄、三新陽片區高效農業和畜禽養殖「兩山一片」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整合項目,整合資金,加大引導扶持力度,促進果品、畜牧、蔬菜等主導產業規模發展。年內新建各類優質果品基地10萬畝,發展蔬菜標准化示範基地1250畝、中葯材5400畝,新增標准化養殖小區12個、養殖場13個。大力支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航天育種工程中心。積極推進三新陽片區開發建設,擴大山東威龍集團果品基地規模,啟動20萬噸氣調庫建設。進一步加快「三山一廊」蘋果產業帶建設,建成九龍山節水增效示範工程。加快南山花牛蘋果基地建設,突出加強果園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南山基地向穎川河、東柯河、橫河峪等流域拓展,年內新建果園5萬畝。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引進建設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年內發展經濟合作組織5家,新增龍頭企業10家。
全力抓好新農村建設。以「八通六有」為重點,加快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行政村巷道硬化工程,開展社棠鎮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和麥積鎮鄉村清潔工程試點,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高度重視中灘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示範區建設項目,完成水利、道路、土地平整等年度建設任務。積極探索整合項目建設新農村的長效機制,形成資源向新農村建設整合、項目向新農村建設集中、資金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重心向新農村建設轉移的工作格局,推動全區農村面貌有較大改觀。
努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積極爭取實施飲水安全、農田水利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條件。完成各類造林1.8萬畝,新修梯田3.5萬畝,藉河流域治理16.59平方公里,啟動甘泉穎川河、中灘渭河堤防及甘泉飲水安全工程,加快五龍三縣區供水工程建設,實施好甘泉、五龍土地整理和1.92萬畝西北三省區林業發展項目,完成凱迪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和「一池三改」沼氣等建設任務。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強社會幫扶工作,啟動馬跑泉慕灘等5鄉鎮8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進一步降低農村貧困面。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全面落實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和良種、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財政投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健全信貸擔保機制,促使農業投入持續增加。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的新機制。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加強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制,健全農產品無公害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
六、突出搞活商貿旅遊,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緊緊圍繞建設隴東南現代物流中心和創建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和旅遊服務業,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內在活力,推動第三產業快速擴張和發展壯大。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甘泉現代物流中心建設,制定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全面啟動園區道路硬化、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組建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和集團入駐園區,逐步建成國內領先、西部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區域化綠色物流中心。進一步加快城鄉市場建設,落實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政策,實施「萬村千鄉」、「雙進工程」、「退市還路」等工程,爭取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和市場標准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完成花牛銳義綜合農貿市場、社棠農貿市場等續建工程,啟動渭濱北路鍛壓廠及道北天樂苑社區等商業網點建設,新建花牛峽口葡萄交易市場、花牛紙碾蘋果產地交易中心,改造提升林水路社區市場、分路口市場、橋南副食品綜合市場,完善市場功能,促進社會消費。大力培育現代服務產業,鞏固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業,扶持發展保險、信息等新興服務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加強「花牛」蘋果、「下曲」葡萄、元龍花椒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宣傳促銷,鞏固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積極開拓國際消費市場,實現產業發展與市場消費的有機結合。
加快發展旅遊業。著眼發展大旅遊、培育大產業,全面實施旅遊產業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計劃,加強與關中地區的聯合協作,精心打造伏羲文化游、石窟文化藝術游、寶天高速沿線生態休閑度假游和高新農業觀光游「四大旅遊品牌」,逐步把麥積建成獨具特色的尋根祭祖、休閑度假旅遊勝地和關中—天水經濟區主要旅遊目的地。加強宣傳推介,加快開發建設,全力配合實施好麥積山景區世行貸款項目及基礎設施、服務中心建設,確保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進入國家5A級旅遊景區。結合天水百里生態旅遊線啟動建設,加快寶天高速沿線景點開發建設,完成卦台山總體規劃和主要建築物詳規編制,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億元以上。
扶持發展非公經濟。全面落實非公經濟發展優惠扶持政策,鼓勵、扶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促使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逐步提高非公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鼓勵支持非公資本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重組,引導非公企業開展技術和管理創新,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非公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年內新發展個體工商戶800戶、私營企業60戶。
七、加強財政稅收征管,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加強財源建設,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產業優勢的效益型財源,發展壯大餐飲服務、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等主體型財源,夯實增長基礎,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可用財力。強化稅收征管,堅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則,依法加強稅源跟蹤管理,加大對重點稅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零散稅源的監控力度,嚴格以票控稅、以票管稅、以票促收,促進稅收均衡入庫和穩定增長。健全完善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市級融資擔保平台,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多渠道籌措建設發展資金。加強非稅收入和專項資金監管,逐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規范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加大「小金庫」專項整治力度,強化財政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各項支出,加大對社會事業、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壓縮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力爭今年財政支出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加強金融協調服務,推進「誠信麥積」建設,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提高服務效率,努力實現地方經濟與金融行業共贏發展。
八、統籌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優化配置,強化培訓,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力資源隊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調整優化學校布局,促使小學向行政村集中、初中向寄宿制過渡、高中向城區集中。加快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啟動市八中教學樓、職業中專學生宿舍樓、搬遷新建天成學校等項目,建成龍園小學,積極創造條件適應高中向城區集中的需要。推進教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各項免補政策,力爭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認真開展第四批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組織實施科技試驗、示範、推廣項目48項,取得科技成果8項以上。加快發展衛生事業,積極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農村衛生院業務力量,健全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成市二院中西醫結合大樓、市四院、市五院業務大樓,力爭區中醫院遷建立項啟動建設,實施農村改廁2000座。推進文化大區建設,積極配合做好麥積山「申遺」工作,改善文化體育設施條件,實施橋南、道北體育場整治工程,啟動區廣電中心大樓和區博物館文物庫房建設,完成8個鄉鎮文化站、100個農家書屋續建工程,新建農家書屋150個,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啟動花牛、社棠、渭南、石佛4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全面落實獎優扶助政策,突出抓好節育措施落實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確保爭創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達標。精心組織開展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高度重視民族宗教、雙擁、老年人、婦女兒童等工作,促進統計、檔案、人防、地震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和發展。
九、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和諧麥積建設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和返鄉創業等政策,以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就業服務指導和勞動監察,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力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40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技能培訓,努力擴大組織化輸出規模,年內輸轉城鄉勞動力10萬人以上,創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做好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工作,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爭取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加大擴面助征清繳力度,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規范城鄉低保和五保戶供養管理,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醫療救助、慈善救助和殘疾人工作,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和生態移民工程建設,確保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增加中低價、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供應比例,有效遏制房價過快增長的勢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對食品、葯品、農資、建材等行業的市場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逐級靠實工作責任,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健全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環境污染等應急管理機制和工作預案,擴大區級糧油儲備數量,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入開展「平安麥積」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良好的社會環境。

③ 聽說麥積山有拍了個什麼電影

心魔之紅舞鞋
導演:
楊佳易
主演:
呂安娜張雪迎李煜萱李鵬董榮
地區:
大陸
年代:
2016

④ 劉小平的個人簡介

劉小平,男,漢族,甘肅麥積人,1963出生,1981.09參加工作,1988.08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學歷,現任秦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⑤ 要晉職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獲獎科技獎項,去哪裡查呀

我剛評完,希望能幫你,如果是中級,不需要獲獎。高級見文件:

關於印發《甘肅省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的通知

甘人社發[2010]47號

各市州人社局(職改辦),省直各部門、各企業集團人事處,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了客觀、公正、准確地評價和選拔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人才整體素質,根據我省實際,制定甘肅省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一、基本條件
(一)學歷、年限
1、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期滿合格的出站人員,或獲得博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年以上(獲得博士學位前專業工作年限折半計算),經單位考核能勝任副高級職務,可轉正定職,確定本專業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
2、研究生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研究生畢業未獲得碩士學位,或獲得碩士學位而無研究生畢業證書者,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8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3、大學本科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4、高校教師、中專教師、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外的其他系列,大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
5、高校教師、科研人員、中專教師、高中教師、技校理論課教師以外的其他系列,中專畢業在縣(不含市、區)、少數民族卅I(含州、1)以下和在礦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艱苦條件下工作的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5年並受聘擔任中級職務5年以上,允許申報評審小范圍有效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論文
任中級職務以來,作為第一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標注為准),在省部級本專業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副刊、專刊、專輯)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以上。在1部公開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教材中撰寫3萬字以上,可視為已達到在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要求。刊物級別認定按照《甘肅省職稱評定中論文要求及刊物級別認定辦法》(甘職改辦(2004)7號文件)規定執行。
(三)外語
外語要求按《關於印發(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考試及成績使用辦法)的通知》(甘人職[2007)18號文件)執行。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
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按《關於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統一考試的通知》(甘職改辦[2003]2號文件)執行。
(五)年度考核
擔任中級職務以來,年度考核成績均應達到「稱職"或「合格」以上。
(六)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達到我省規定繼續教育學時,並在《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上復核驗印的。
二、業績條件
任中級職務以來,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全面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並達到下列兩類業績中的一類:
(一)達到下列條件中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優秀設計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建築工程裝飾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優秀設計獎一、二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國家級社會科學獎、教學成果獎、完成的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省敦煌文藝獎、省級教學成果獎、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一、二等獎,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國家優質212程「魯班獎」、省優質工程「飛天金獎"。
4、被評為省部級勞動模範、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或獲得省委、省政府、國家部委授予的專業技術52作先進稱號。
(二)科研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3項,其他人員達到下列條件中2項,其中,第l至10項必須達到1項。
1、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部級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省優秀設計三等獎、地廳級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一、二等獎;或獲省級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廳局科技進步、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縣(市、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2、作為定額內人員,獲省敦煌文藝、省社會科學最高獎三等獎,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或作為前2名獲獎人,獲市州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3、作為施工項目經理、質量安全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完成的工程項目獲省優質工程「飛天獎"1項,或市州優質工程獎(如白塔獎、麥積獎等)2項。
4、作為前2名,完成列入國家部委和省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計劃下達的科研、工程、技術改造、技術推廣等項目1項,或可行性研究2項,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科技、計劃、工業、建設部門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取得顯著效益。
5、作為前2名,完成末列入省計劃的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設計、新工藝、新品種等開發項目,通過省直廳局或市州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鑒定、驗收(以鑒定、驗收證書或文件為准),並獲得新增利稅30萬元以上(附單位繳款收據和稅務部門稅單)的經濟效益;或獲市州優秀新技術、新產品獎。
6、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實施後取得較好經濟效益;或本人(第1完成人)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
7、作為前2名,完成了列入省部計劃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l項,並經省部級鑒定驗收(含階段性鑒定驗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8、作為前2名,制定了由省級以上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國務院部委頒布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或國家、部門、地方計量檢定規程1項。
9、獨著、第1作者正式出版了本專業專著或譯著1部;或主編(排名第一)公開出版了本專業全國性或省級教材l部。合作完成專著或譯著的,本人累計完成10萬字以上(在1部著作中不少於6萬字);合作完成教材的,本人累計完成20萬字以上。
10、獨著、第1作者或執筆人(以期刊中署名為准),在國家權威學術刊物(不含增刊、專刊、副刊、專輯,下同)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l篇以上;或在省級學術刊物上全文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
11、本人或本人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包括本人作為主要指導老師(第1名)指導團隊和學生經組織同意參加競賽,在全國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名次或獲獎;在全省本專業競賽、考評中取得前3名、或獲一、二等獎,或獲三等獎2人次;在市州本專業競賽、考評中獲一等獎(或前2名)2人次。
12、獲市州或廳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市州黨政機關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省直廳局授予的全省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或2次獲縣委縣政府授予的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市州直屬局授予的本系統專業技術工作先進稱號。
13、擔任省級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或正、副秘書長5年以上;或擔任全國本專業學會理事5年以上;或受聘為省級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受聘為國家級學術刊物編委。
第二類條件中第1、2、3條每達到l次就計算為達到1項條件,第4—13條每條計算夠l項後,超過部分不得累計計算。同一成果(項目、著作、譯著、教材等)獲獎、通過鑒定驗收、公開出版、效益顯著等,只能計算1次,不得重復計算。
三、破格晉升
學歷或資歷(包括專業工作年限和任低一級職務年限)雖達不到規定要求,但本專業工作成績顯著,貢獻突出,可按《甘肅省破格晉升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甘職改辦[2004]4號文件)破格申報評審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四、本條件適用於未制定副高級職務任職資格量化評審條件的系列(專業)。
五、本評審條件從2010年7月1日起實行。由甘肅省職稱改革辦公室負責解釋。以前有關文件和本評審條件不一致的,均按本評審條件執行。

⑥ 麥積山的呼喚的影片製作

2010年 9月13日,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共天水市委、天津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艾美光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電影故事片《麥積山的呼喚》,在美麗的「羲皇故里」天水正式開機拍攝。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李貴富同志,省廣播電影電視總台副台長佘長江同志,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光慶同志,著名表演藝術家李琦先生,為影片《麥積山的呼喚》揭幕開機。
開機儀式由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主持。
上午十時,麥積山石窟廣場,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電影《麥積山的呼喚》開機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著名表演藝術家來李琦先生、胡可瑜女士,青年演員胡靜怡、韓會亮、戰立國,以及影片攝制組全體成員同大家親切見面。

⑦ 甘肅省天水市委組織部最近幹部公示

現將市委研究擬轉任和提拔任職的王康壽等同志的有關情況予以公示,接受廣大幹部群眾監督。如發現有影響任職的問題,可通過電話、來信、面談等形式反映,我們將認真受理,並向署名或當面反映問題的幹部群眾反饋調查核實結果。如不存在影響任職的問題,將按有關規定履行任職手續。

一、公示對象簡要情況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康壽,男,漢族,1964年6月生,甘肅麥積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為清水縣副縣級幹部,擬任天水市公安局監所管理支隊支隊長。

劉勇,男,漢族,1961年12月生,甘肅秦州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委督查室副主任,擬任天水市委辦公室調研員。

孫超,男,漢族,1972年5月生,河南固始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委宣傳部文化發展改革科科長(副處級),擬任天水市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孫永安,男,漢族,1964年4月生,甘肅麥積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房地產管理局副調研員,擬任天水市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康寧,男,漢族,1982年4月生,甘肅甘穀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委督查室綜合科科長,擬任天水市委督查室督查員。

楊德權,男,漢族,1965年8月生,甘肅寧縣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擬任天水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宋方,女,滿族,1962年5月生,遼寧沈陽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殘疾人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理事長,擬任天水市殘疾人聯合會調研員。

張小明,男,漢族,1968年10月生,甘肅秦州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擬任天水市委督查室副主任。

張國麟,男,漢族,1972年8月生,甘肅甘穀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政府辦公室秘書六科科長,擬任天水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張金平,男,漢族,1962年5月生,甘肅張家川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擬任天水市社會保險資金管理中心主任。

胡永平,男,漢族,1962年10月生,甘肅麥積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秦州區財政局局長,擬任天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

駱宏勝,男,漢族,1961年4月生,甘肅武山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處級幹部,擬任天水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

柴建明,男,漢族,1958年8月生,甘肅隴西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醫療保險中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科科長,擬任天水市醫療保險中心副調研員。

唐玉芳,女,漢族,1981年7月生,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現任武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擬任武山縣委常委。

程全瑞,男,漢族,1973年8月生,甘肅麥積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副調研員,擬任天水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雷鳴,男,漢族,1974年11月生,甘肅麥積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委研究室辦公室主任,擬任天水市委研究室副調研員。

霍定明,男,漢族,1975年6月生,甘肅麥積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天水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擬任天水市綠色催化專家智庫辦公室主任。

⑧ 劉小平的介紹

劉小平,男,漢族,1963出生,甘肅麥積人, 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國共產黨天水市秦州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宣傳部部長。

⑨ 張智明的工作履歷

1982年9月至1985年1月,先後在甘谷縣安遠學區、甘谷縣委統戰部、甘谷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甘谷縣委宣傳部、縣委報道組工作;
1985年1月至1988年9月,任共青團甘谷縣委副書記;
1988年9月至1993年8月,任天水市委研究室副科級研究員;
1993年8月至1996年9月,任天水市委研究室正科級研究員、農村組組長;(期間: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6年9月至2001年3月,任天水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任天水市秦州區委副書記(期間: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省委黨校研究生班學習);
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任天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水日報社社長、總編輯、黨委委員;
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任天水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
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任天水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黨委書記;
2011年9月至今任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書記、區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

⑩ 《苦樂村官》是在哪取景的

《苦樂村官》拍攝地點:甘肅天水市。《苦樂村官》由中央電視台、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白勇成執導,錢泳辰、孫嘉璐主演的電視劇。

該劇通過甘肅天水山區基層幹部的生活點滴,講述了基層幹部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該劇於2017年9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首播。



《苦樂村官》主要劇情

意外出名的農民歌手萬喜,衣錦還鄉後被鄉親們選為村長。萬喜本想在村裡大幹一場幫助大夥脫貧致富,沒想到鄉親們根本不想改變現狀,只想利用他的名氣多要點救濟款。萬喜不願當個「要飯」村官,他頂住壓力大力發展特色農牧業,卻遭遇種種困難與挫折。

萬喜疲於應付,幸好他的初戀杏花幫忙解決了不少難題,這也引起了萬喜媳婦梅花的誤會。收獲季節,農產品滯銷,鄉親們責怪萬喜無能想換個村長。萬喜說服鄉親們讓他試用幾個月,發誓讓大夥掙得比扶貧款多幾倍。

為了實現對鄉親們的承諾,萬喜聘請了女大學生喬葉幫助大夥利用互聯網賣農產品。在眾人的努力下,農產品銷售一空。萬喜實現了承諾,成為鄉親們認可的村官。

閱讀全文

與麥積宣傳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參觀大學策劃方案 瀏覽:39
暑假閱讀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519
市場營銷模擬比賽總結報告 瀏覽:356
學校語文新課標培訓方案 瀏覽:601
瑜伽培訓班方案 瀏覽:168
企業市場營銷調研論文 瀏覽:90
影響中國市場營銷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瀏覽:429
小米營銷方案策劃 瀏覽:912
市場營銷實驗心得體會 瀏覽:231
教師暑假讀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5
智慧樹市場營銷學期末考試 瀏覽:414
市場營銷部工資及激勵政策 瀏覽:812
活動物料策劃方案 瀏覽:87
培訓老師的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902
學校招生周年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13
街道推廣國家語言文字方案 瀏覽:412
品牌營銷推廣經理 瀏覽:229
教師語言方面培訓方案 瀏覽:594
供電局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569
市場營銷部門職責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