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嶺南衛視台標怎麼樣的
嶺南電視台的台標不記得是什麼樣子了,只記得大概是在90年左右,在黑白電視機上3頻道間斷性的出現過嶺南電視台和海南電視台的節目,但是信號不穩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嶺南電視台在播放包青天(不是金超群版),結束時就顯示的是「嶺南電視台」,有些節目不是普通話。
❷ 世博會廣東周宣傳嶺南文化有和意義
「舉辦廣東活動周是宣傳推介廣東省投資營商環境、促進廣東與歐洲各國各領域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也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廣東良好形象、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難得契機。」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省世博辦主任邱招賢 介紹,廣東將力求通過在中國館內舉辦「廣東活動周」,充分向世界展示廣東在農業、糧食、食品領域的文化傳統和發展成果,優良的投資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以 及豐富的旅遊資源,並通過開展經貿、文化、旅遊等系列推廣活動促進廣東與歐洲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助力我省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❸ 古代嶺南文化名人有哪些
嶺南文化氣息濃郁,歷史悠久,誕生了很多的文化名人,比如梁啟超,陳白沙等等,舉例如下:
一、關於嶺南文化名人簡介:
嶺南文化固然是嶺南全體民眾共同創造的,而在人文學科、文學藝術領域中的表表者,則是嶺南文化桂冠中最璀璨的明珠。嶺南文化的光華,是從一系列的傑出名字中放射而出的。我們說的「嶺南文化名人」,既包括了嶺南的文化名人,也包括嶺南文化的名人,二者略有異同。正是他們,成就了嶺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又體現了嶺南的文化特有的兼容氣派和世界意義。從張九齡到康有為、梁啟超,再到陳垣、陳寅恪、容庚、歐陽山、馬師曾、王起、陳殘雲、秦牧,等等,前賢往矣,聲華長存。
二、舉例詳解如下:
1、 陳白沙 (1428—1500)原名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廣東江門白沙鄉人。陳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被稱為「一代大儒」、「嶺南一人」。他受到推薦,被朝廷封授翰林院檢討而返鄉,設館教學,培養人才。他在宋明理學史上是一個承先啟後、轉變風氣的重要人物。他主張「自然為宗,忘己為大,無欲為主」,並以「心即理也」的觀點,弘揚自己的理學學說,因而創立了哲學領域的「嶺南學派」,亦稱「江門學派」。他的詩作有二千多篇。他的書法自成一家,貫以自創的「茅龍」筆寫字。如今,陳白沙祠、白沙公園、白沙墓、陳白沙父母墓、釣魚台等成了江門市的歷史勝跡。
2、 梁啟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江門新會茶坑村人。是我國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聲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術家和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積極進取。他在康有為主辦的萬木草堂就學四年,接受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1895年春天,他隨康有為進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他任《時務報》主筆時,發表了《變法通議》等文章。光緒皇帝宣布變法後,賜梁啟超為六品官銜。他逃亡日本後,提出「君主立憲」主張,介紹西方的政治、經濟學說。辛亥革命勝利後,他回國任司法總長。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他予以公開揭露,與蔡鍔策劃反袁的護國戰爭。晚年,他棄政從文,曾任清華研究導師、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生前著書1400多萬字,輯為《飲冰室合集》。
3、 陳少白 (1869年—1934年)廣東江門外海鎮人。他是追隨孫中山進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創立民國的元勛之一,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曾被稱為中華民國的「國叔」,被清政府列為「四大寇」之一。於右任稱陳少白「中山三友,海外一人」。在革命勝利後,當時任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禮聘他為總統府顧問,參與國事。但不久,他辭官歸里,甘於平淡。他在家鄉整飭鄉政,修築公路,建設市場,辦學育才,禁煙禁賭,澤被鄉民,群眾稱頌。他生前著有《興中會革命史要》、《興中會革命史別錄》。如今,陳少白故居、陳少白墓已成江門市的旅遊勝地。
4、李鐵夫 (1869年—1952年)原名玉田。廣東鶴山雅瑤陳村人。他是我國第一個到西方學習美術而達到高深造詣的藝術家,曾被孫中山譽為「東亞巨掰」和「我國美術界巨子」。他家境清貧,自幼喜愛繪畫,後隨堂叔出洋謀生,工作之餘,自學繪畫,考入惠靈頓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在此期間,他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以賣畫所得和作品獎金支援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先驅者之一。1909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紐約美術大學,並加入「國際繪畫學院」、「美國美術學院」。當時,英美的美術權威稱贊他作品的色彩在美國首屈一指,他的油彩肖像畫為世界所推崇。新中國建立後,他以80歲高齡從香港回到廣州,擔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華南文聯副主席。1983年,當地政府在他的家鄉鶴山建造了鐵夫畫閣,供人瞻仰。
5、陳坦 (1880年—1971年)字援庵,廣東江門堂下鎮石頭鄉人。他在24歲時從事教學工作,結識了革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他任《時事畫報》論文主筆,撰文抨擊清政府昏庸腐敗;任《雞鳴錄》主筆,宣傳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他當過大總統秘書長、教育部次長、代理部長,擔任過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導師、京師圖書館長。解放後,他先後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長、哲學社會部學部委員。這期間,他撰寫了很多宗教史的著作,對歷史年代學、史源學、考古學、史科學等也有研究和著述。他畢生著作有三百餘萬字。因此,毛澤東主席稱贊陳坦為「國寶」。新會政府為之修葺一新的陳坦故居,先已成為人們景仰的地
❹ 1.宣揚嶺南文化的標語 2.環境保護、綠色消費的標語 3.字數最好不超20字 火速!謝謝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促綠色消費,做綠色選民
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把綠色帶進21世紀
心動不如行動,去怨不如去干
我是環保一員
地球是我們從後代手中借來的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保護環境,保存希望
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
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人人關心環境質量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珍惜資源 永續利用
保護環境光榮 污染環境可恥
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環境保護
提高環境意識 保護美好家園
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保護環境山河美 持續發展事業興
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
建設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愛人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保護藍天碧水。
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樹立大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欣賞荒野、回歸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雲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 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
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❺ (1)材料一說明廣府文化,嶺南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關系如何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求
宣傳尊老愛老,尊重社會公共道德
❻ 求一句宣傳標語,要跟嶺南文化有關,並且能富有特色,突出嶺南民間藝術的特點,且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文化底蘊十足的《粵劇》,就像一杯酒,一壺茶或一卷文史巨著,使廣東票友流連忘返,為之傾心。
❼ 求關於嶺南民間藝術的一條宣傳標語,要富有特色,並且突出嶺南民間藝術的特點,並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文化底蘊十足的《粵劇》,就像一杯酒,一壺茶或一卷文史巨著,使廣東票友流連忘返,為之傾心。
蘇州評彈,吳儂軟語,恰似春天的煦風,吹得人心情舒暢,意氣昂然。
❽ 三下鄉主題和計劃
三下鄉活動計劃書
一、活動主題
在黨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指導下,緊密圍繞「勇
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這個大主題基礎上,結合我們醫學院的特點,小分隊把此次「三下鄉」動的主題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注了解農村文體活動」。
二、活動目的
組織發動大學生志願者在農村鄉鎮廣泛開展「廣東省農村文體活
動」調查、調查研討、健康娛樂知識宣傳教育、咨詢服務等活動,以問卷調查、咨詢宣傳為溝通了解橋梁,對健康文體活動和不良文體活動進行理性對比,從而了解農村文體活動現狀及存在問題,引起鄉鎮政府機關對於農村文體問題的重視,結合醫學院學生專業特點進行相關醫學方面的活動,並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的開展來奉獻社會,展現嘉院學子的精神風貌,結合實際進行專業知識的實踐操作,培養嚴謹的調查研討態度,豐富暑期生活,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及了解金華農村文體娛樂活動開展的現狀,對農村文體娛樂的研究現狀有一個科學的總結,為我國未來農村文體娛樂活動的發展提供參考。
三、活動背景與可行性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促進
農民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重在實踐,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關鍵的是人民群眾得實惠。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文體活動形式仍然單一,最需要關注。活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了解當地文化體育活動進展情況,並對當地文化體育設施進行維護和相關周邊設施的清理,希望達到使當地農民了解健康文化體育活動對其身心健康的益處,並且將當地文化體育活動地點整理干凈,有利於當地農民的正常活動。
四、活動地點: 河源連平
五、活動大致流程
1.前期准備:
准備活動需要的宣傳單、海報、橫額;
利用嶺南學院的校園網、BBS、微博、博客進行活動宣傳; 包括具體選址,有關鄉鎮村的聯系,招募隊員,查找相關資料(涉
及農村文體活動方面),相關醫療器械的准備等;
活動前將有關出行的包車、所需物品聯系好和進行采購完畢;
2.開展活動
活動時間:2011年7月下旬(初定)
3.後期整理
包括新聞宣傳報道(當地媒體)、材料統計歸檔及隊員返家等。
❾ 嶺南的南粵先賢
為籌備越秀區南粵先賢館,廣州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社科院等各方面專家,經過兩年的研討,並向社會公示及廣泛徵求意見之後,最終在2007年7月確定了56位南粵先賢名單。入館先賢主要以「生平主要活動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為時間標准,他們分別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為南粵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入館人物不拘地籍,既包括原籍廣東的歷史人物,也包括雖非粵籍但在廣東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
第一批先賢雕塑包括了「南越王」趙佗、「六祖」 惠能、丘濬、屈大均、崔與之、陳澧、「二居」(居廉和居巢)以及近代為世人所熟知的康有為、梁啟超、鄧世昌等在歷史上留下光輝足跡的南粵傑出人物。
56位先賢名單
第一批(33位)
趙佗、惠能、文天祥、朱次琦、鄒伯奇、容閎、黃遵憲、梁啟超、丘濬、鄧世昌、張之洞、楊孚、張維屏、陳獻章、楊孚、陳澧、洪仁玕、居巢、屈大均、康有為、馮如、冼太夫人、陳恭尹、洪秀全、張弼士、詹天佑、朱執信、韓愈、崔與之、馮子材、居廉、鄭觀應、張九齡
其餘23位
葛洪、陳文玉、包拯、余靖、周敦頤、蘇軾、湛若水、黃佐、翁萬達、海瑞、袁崇煥、陳瑸、阮元、關天培、林則徐、蘇六朋、梁廷枏、丁日昌、劉永福、陳啟沅、丘逢甲、吳趼人、孫中山
(註: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