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宣傳防疫知識內容是什麼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保持呼吸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和毛巾捂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應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作息規律,避免過度疲勞。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至少開窗通風3次,每次20-30分鍾。當室外空氣質量較差時,應適當減少換氣的次數和時間。
(1)疫情宣傳小知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公共廁所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廁所往往有灰塵和污物,人流量大。如果不及時消毒,病毒可能會留在環境中。進入公共廁所時要戴上口罩。
在電梯、電影院等封閉場所要注意個人防護:在狹小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封閉,空氣不流通,更有利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正確佩戴口罩:口罩是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一道重要防線。除了COVID-19,正確佩戴口罩還可以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② 疫情防控知識10條有哪些
一、處理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
在處理生鮮、冷凍食物時要特別注意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
二、排隊等候時保持一米距離
新冠病毒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噴濺傳播,排隊等候時人員容易聚集,應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離。
三、清潔時別忘手機等小物件
新冠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手機、滑鼠、鍵盤等高頻接觸的小物件尤其要注意清潔,定期消毒。
四、使用公廁期間全程佩戴口罩
公共廁所容易藏污納垢,加上人員流動較大,若消毒不及時,環境中容易殘留病毒。進入公共廁所時應先戴好口罩。
五、在電梯、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時注意個人防護
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密閉、空氣不流通,更利於新冠病毒傳播。
六、戴口罩時要正確佩戴
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線,正確佩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新冠肺炎,還能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七、上班途中需謹慎
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八、入樓工作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並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九、上下班路上
洗手後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濕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十、公務出差
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與人接觸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乘坐的車輛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③ 預防疫情小常識8條簡短
疫情期間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上火。其實無論是在疫情期間還是在日常生活都是一樣的,我們要注意保持飲食的清淡,不要上火,也不要吃一些過於油膩的東西,吃多了胃一定會受不了,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只戰斗機,暴飲暴食和吃垃圾食品的後果就是我們的身體為此買單。在吃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花掉的不僅僅是錢,還有我們自己的身體。所以千萬不要造作,要好好的珍惜身體的健康。
03、疫情期間切記不要造作,因為醫院真的很忙。
疫情期間,醫院真的不是一個適合去的地方,因為醫院真的很忙,醫生每天都要照顧病患,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來處理其它的事情,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為了不要給醫生增加負擔,我們一定不能造作,這個時候不生病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嘴饞讓自己的身體來扛,出現問題時再後悔是真的來不及了。其實很多人飲食不好都是習慣造成的,只要我們保持一段時間的健康飲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④ 關於防控疫情的基本常識
1、少出門,不信謠
盡量不出門、不聚集。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專個人衛生。通過官方媒體屬了解信息,不聽信謠言,多與親朋進行在線溝通,保持身心愉快。
2、測體溫
正確測體溫。每天早晚各測一次,溫度不超過37.3℃才安全。
3、戴口罩
外出時佩戴好一次性醫用口罩,通常口罩的深色面在外,金屬條在上進行佩戴,並用手壓緊鼻翼兩側的金屬條,將口罩拉伸平整。
4、定時開窗通風
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可減少病毒的存在量。並注意添衣保暖,謹防感冒。
5、做好日常消毒
優先使用濃度75%的酒精棉片擦拭傢具、地面等,酒精消毒前後要遠離高溫和明火。
6、吃得好更健康
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少吃油鹽糖,適量肉蛋奶,分餐更提倡,多元營養增加免疫力。
7、鍛煉身體要適當
老年人不要做劇烈運動,建議做的太極拳、廣播操、八段錦等運動。每周鍛煉4-5次,每次不超過40分鍾為宜。
⑤ 防疫知識宣傳內容有哪些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專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屬後)應立即洗手。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疫情宣傳小知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公廁期間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廁所容易藏污納垢,加上人員流動較大,若消毒不及時,環境中容易殘留病毒。進入公共廁所時應先戴好口罩。
在電梯、電影院等密閉場所時注意個人防護: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距離小,環境密閉、空氣不流通,更利於新冠病毒傳播。
戴口罩時要正確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病毒的重要防線,正確佩戴口罩除了能預防新冠肺炎,還能預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
⑥ 疫情防控小常識20條是什麼
疫情防控小常識
1、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2、進入辦公樓時,請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從指定通道進入辦公樓,低樓層盡量採取走樓梯方式,並第一時間到樓層衛生間洗手消毒。
3、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以上,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須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入廁後充分洗手。若感覺身體不適,出現發熱、咳嗽、頭痛、心慌、胸悶等症狀,請自覺檢測體溫,必要時可觀察休息或到醫院就診。
4、參加外單位組織的會議,建議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應減少會議,能不開的盡量不開。
如確需集中開會,建議採取電視電話會議等形式,控制會議時間、會議規模及參會人數,做好會場消毒、會場通氣及人員防護工作,會議期間須全程佩戴口罩。茶具用品建議使用一次性杯具或者開水浸泡後消毒櫃消毒。
5、採取分散錯時用餐,盡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同一辦公室內幹部職工建議錯時取餐並盡量單獨用餐。往返食堂請全程佩戴口罩。餐具由食堂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統一清洗消毒。
6、下班時,請及時洗手並佩戴口罩外出。回到家中第一時間摘掉口罩並洗手消毒,同時使用消毒濕巾或75%醫用酒精對手機和鑰匙進行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7、外出采購須佩戴口罩出行,避開密集人群,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在公共場所長時間停留。
8、建議盡量減少公務來訪,嚴控外來人員,多採取電話辦公、網路辦公的形式。如因工作原因確需公務來訪,請告知來訪人員須全程佩戴口罩,進入機關大院時自覺進行體溫檢測,並介紹有無湖北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方可入院公幹。
10、文件運轉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建議指定專人負責文件交換等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盡量採取網上公文交換,減少紙質文件傳遞。如確需傳遞紙質文件,請全程佩戴口罩並在傳遞前後均需洗手消毒。
⑦ 防疫情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識:
一、外出須知
外出采購應該就近選擇附近的超市或者在營業的便利店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確定好采購物品,合理分配采購人員(盡量選擇年輕人出門,避免老人和孩子等),減少外出人員和時間。同時在途中要遠離人群密集處,保障他們的安全。
面對電梯按鈕和門把手等高頻接觸區域,應該使用面巾紙、消毒紙等隔開,避免直接用手觸碰。一旦觸碰以後,及時洗手、消毒。
二、回家清潔須知
外出歸來,清潔到位,當我們外出回家時,進門後進行進行徹底的清潔,防止將病毒攜帶至家中。需要記住,盡量不出門,回家四件事,口罩正確棄,手機要消毒,善用清潔台,咳嗽不恐懼。在回家後,一定不能忘記洗手。
三、室內通風有講究
開窗通風,有效降低空間內的致病因子濃度,太陽光直接照入室內,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消毒、殺菌,通風時長要達到30分鍾。一般來說,每天開窗2—3次,每次30分鍾就足夠了。
房間較小或感覺寒冷的情況下,開窗時間應縮短一些;房間較大、室外無風或較暖和的情況下開窗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一些。
四、健康鍛煉不能少
早晨起床後,要及時開窗透氣。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每次15分鍾為宜。這樣既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又抑制了細菌滋生。
(7)疫情宣傳小知識擴展閱讀:
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
1、合理安排出行
倡導市民群眾就地過節,堅持非必要、不出行,減少人員流動;如必須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勢,服從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錯峰出行、做好防護。無特殊情況,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的相關地區,不要跨境出行;建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假期不要出行。
2、避免聚餐活動
倡導健康、簡約的生活方式,節日期間盡量不扎堆、不聚集,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提倡家庭聚餐聚會控制在10人以下。嚴控各類節慶、團拜、展銷等大型活動,能不舉辦的一律不辦,能用線上方式的不搞現場活動,必須舉辦的要減少頻次、縮小規模。
3、注意飲食衛生
請在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不採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食品,盡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觸冷凍食品。儲存和加工食物時,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開、及時清洗。肉蛋海鮮等食物燒熟煮透。倡導公筷公勺,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⑧ 疫情防控預防知識的內容是什麼
疫情防控預防知識: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8)疫情宣傳小知識擴展閱讀:
疫情期間需要戴口罩的情景:
1、所處地區的風險等級,如中、高風險地區要戴口罩;
2、看所處的環境,如果處於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或者長時間停留在公共區域,則應佩戴口罩;
3、某些服務行業和特殊職業,如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和乘務員,餐廳、超市、商場服務人員以及幼兒園教師、醫生、養老院服務人員等,需要佩戴口罩;
4、出現咳嗽、咽痛、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時,要戴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5、一些場所有特殊規定的,要遵從管理方要求佩戴口罩。
⑨ 疫情知識內容有哪些
一、在家中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知識:
(1)增強衛生健康意識,適量運動、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經常徹底洗手,不用臟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
(4)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5)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6)房間通風換氣;如有疑似患者,居住過的環境一定要進行清潔、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可用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劑進行消毒。
二、在醫院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的知識:
(1)去醫院看病、探望病人時,尤其是去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呼吸科就診時應該戴上口罩;
(2)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3)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三、居家醫學觀察期間防護措施的知識:
(1)家庭內應配備必要的消毒劑和個人防護用品,家庭成員和實施醫學觀察的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盡量減少接觸。
(2)醫學觀察對象盡量單間居住;減少與共同居住者的接觸機會;家庭內保持通風。其使用後的衛生間做好必要的清潔和消毒工作。
(3)醫學觀察對象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場所。
(4)每天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做好記錄。
⑩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識有哪些
疫情防控安全小常識:
一、外出須知
外出采購應該就近選擇附近的超市或者在營業的便利店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前確定好采購物品,合理分配采購人員(盡量選擇年輕人出門,避免老人和孩子等),減少外出人員和時間。同時在途中要遠離人群密集處,保障他們的安全。
面對電梯按鈕和門把手等高頻接觸區域,應該使用面巾紙、消毒紙等隔開,避免直接用手觸碰。一旦觸碰以後,及時洗手、消毒。
二、回家清潔須知
外出歸來,清潔到位,當我們外出回家時,進門後進行進行徹底的清潔,防止將病毒攜帶至家中。需要記住,盡量不出門,回家四件事,口罩正確棄,手機要消毒,善用清潔台,咳嗽不恐懼。在回家後,一定不能忘記洗手。
三、室內通風有講究
開窗通風,有效降低空間內的致病因子濃度,太陽光直接照入室內,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消毒、殺菌,通風時長要達到30分鍾。一般來說,每天開窗2—3次,每次30分鍾就足夠了。
房間較小或感覺寒冷的情況下,開窗時間應縮短一些;房間較大、室外無風或較暖和的情況下開窗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一些。
四、健康鍛煉不能少
早晨起床後,要及時開窗透氣。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每次15分鍾為宜。這樣既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又抑制了細菌滋生。
(10)疫情宣傳小知識擴展閱讀:
疫情期間個人防護注意事項:
1、合理安排出行
倡導市民群眾就地過節,堅持非必要、不出行,減少人員流動;如必須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勢,服從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錯峰出行、做好防護。無特殊情況,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及所在的相關地區,不要跨境出行;建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假期不要出行。
2、避免聚餐活動
倡導健康、簡約的生活方式,節日期間盡量不扎堆、不聚集,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提倡家庭聚餐聚會控制在10人以下。嚴控各類節慶、團拜、展銷等大型活動,能不舉辦的一律不辦,能用線上方式的不搞現場活動,必須舉辦的要減少頻次、縮小規模。
3、注意飲食衛生
請在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不採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食品,盡量避免手部直接接觸冷凍食品。儲存和加工食物時,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開、及時清洗。肉蛋海鮮等食物燒熟煮透。倡導公筷公勺,合理膳食,均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