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防瘟疫宣傳

防瘟疫宣傳

發布時間:2021-10-13 07:27:50

『壹』 養殖場如何防止瘟疫發生

推薦你安裝一台DCW次氯酸發生器,這種設備使用鹽和水電解生成高濃度的次氯酸殺菌溶液。次氯酸溶液氧化性很強,殺菌快速、廣譜,可用於整個豬場所有的消毒環節,飲用水殺菌、豬舍噴霧消毒、豬場環境消毒以及人員和進出車輛消毒,這樣可預防和控制瘟疫的發生及蔓延。丹麥DCW次氯酸發生器用鹽和水電解生成的次氯酸殺菌後可降解,無毒、無腐蝕、無刺激,可帶活體噴霧消毒。

『貳』 古代都有哪些瘟疫古人是怎樣防治瘟疫的

最主要就是天花,古代人對於這種傳染性疾病應對方法很少,沒有有效的防疫手段,所以會瘟疫出現就會造成大面積的死亡。

『叄』 有關減少瘟疫的祝福

從我做起,進行防護,讓我們守住平安和幸福

『肆』 古代人是怎樣防瘟疫的

古代人是怎樣防瘟疫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瘟疫會發生,為什麼病毒會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它能在動物身上進行生存與繁殖。那麼一定會有人問了它從何而來呢?其實大部分的病毒都是動物身上所攜帶的,人們通過吃這些野生動物病毒進入了人體內進而發生變異。所變異的病毒就具有傳染性,瘟疫也就是這樣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染

『伍』 口罩防瘟疫什麼原理

口罩防瘟疫的主要原理是戴口罩可以防止人傳播飛沫,也可以防止別人傳出來的飛沫進入自己的口中,主要針對的是能通過空氣傳染,飛沫傳染的病毒,比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以阻擋攜帶病毒的飛沫,灰塵等,從而起到防瘟疫的效果。

(5)防瘟疫宣傳擴展閱讀:

口罩應該堅持每天清洗和消毒,不論是紗布口罩還是空氣過濾面罩都可以用加熱的辦法進行消毒。具體做法是:

1、清洗。先用溫水和肥皂輕輕地揉搓紗布口罩,碗形面罩可以用軟刷蘸洗滌劑輕輕刷凈,然後用清水洗干凈。請注意,千萬不要用力揉搓,因為如果紗布的經緯間隙過大就失去了防阻飛沫的作用。

2、消毒。將洗干凈的口罩放在2%的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分鍾或在開水裡煮20分鍾或放在蒸鍋里蒸15分鍾,然後晾乾備用。這種方法適用於紗布口罩和碗形面罩。

3、檢查。再次使用前,應該仔細檢查口罩和面罩是否仍然完好,對於紗布口罩和面罩都可以採取透光檢查法,即拿到燈前照看,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光點,中間部分與邊緣部分透光率是不是一致,如果有疑問就要更換新的。

『陸』 古人是怎樣預防瘟疫的,古人有哪些大智慧呢

瘟疫這種疾病從古至今都沒有辦法斷絕,相對於科學醫療水平發達的今天,古時候的人在醫療防護上面的認識還不夠完善,所以瘟疫一旦流行就會造成很大的後果。

和我們現代人知道瘟疫是由於病毒傳染導致,古時候的人在各種設施都很簡陋的情況下,並不能查清楚瘟疫的來源是哪裡,全憑借一時間的經驗,那麼古時候的人是如何看待瘟疫以及治療瘟疫的呢?

“正氣在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這句話是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千古遺訓,傳承多年自然有它的道理。

『柒』 瘟疫是很可怕的,古代人是怎樣預防瘟疫的

據統計,自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我國一共發生了321次瘟疫。盡管如此多災多難,但因為治療及預防及時,中國歷史上從來沒發生過西班牙大流感 、黑死病等重大瘟疫。












第一,史上名醫名家發揮「定心丸」作用。

比如說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就是以治療「傷寒」病成名的,他的著作《傷寒論》有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書中的方葯至今沿用。而神醫華佗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膽病」的療法,後來民間流傳「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現代研究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青蒿素,成為一個治療瘧疾的新葯。明代的李時珍,清代的葉天士,晚清的吳瑭等醫學家都被稱之為治療瘟疫的專家。

總之,這些名醫名師為抗防治瘟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是他推動了中國醫葯學的發展。

第二, 官府組織醫官全力救治。

從漢代起,就有官方為疫區和患者免費提供醫葯的記載,以後各朝各代都如此效仿。到了唐代以後,朝廷組織防治瘟疫就已成為制度,地方官員全力配合醫護人員,救死扶傷。宋朝期間,瘟疫發病時政府組織醫生為患者義診,免費發放中葯,並開倉賑濟。明清時期,根據疫情等級,由醫官配置湯葯或膏葯,給患者按病下葯。有時太醫院也會參加,民間也會自發組成免費的醫療隊。

第三,及時隔離控制疫情蔓延。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並發現隔離具有傳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預防措施,於是設立隔離病坊,切斷瘟疫的傳染源,阻止疾病傳播。

據悉,唐朝時已有麻風病的專門收治機構,收容機構叫「癘人坊」,將傳染病人強制集中到某一處進行隔離。而到了宋代時的收容機構叫「安濟坊」,明清時又設立「避痘處」。

『捌』 抗瘟疫,我們在行動作文

抗疫作文,要寫出疫情的突然和抗疫的措施,表現出正能量。範文如下:

今年的冬天,有點冷本應喜氣洋洋的春節,卻冷冷清清;本應熱熱鬧鬧的大街小巷,卻人影寥寥;本應滿懷期待,興奮激動的內心,卻充斥著緊張與不安。

一月底,正值春節,但一場新型疫情,也在此時爆發了。一開始,感染的人只以百計。但,短短幾,便以千計了。這不禁令人想起2003年的那場令人不願回首的災難。一場撼動全國的疫情攻堅戰,打響了!

一夜之間,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隨著一聲令下,奔赴武漢,搶救患者;為了保障醫療物資的供應,醫療設備生產線的叔叔阿姨提前開工,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為了控制疫情的發展,武漢自身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封城。這「壯士斷腕」般的壯舉,震驚了每一個人——封城,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的,是無私,是奉獻,是不願拖累他人!

終於,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好消息也接連不斷地傳了出來:疫苗的研發已啟動,資源的供應不再短缺了!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已建成使用,已有幾千患者治癒出院了!……中國,挺住了!

寒冬將逝,暖春將至。待他日,萬物復甦,我們共慶勝利,春暖花開!

(8)防瘟疫宣傳擴展閱讀

高分技巧:

1、平常多積累,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的源泉。寫作最難的就是不知道內容寫什麼,很多人拿到題目立馬就寫了一大堆,但是卻偏題了。如果不多積累一點的經驗,不多多積累生活,當然不知道寫什麼內容。

2、美化文章,多用修辭手法。如果想要寫出一篇高分作文,那麼這篇作文一定非常高端。只需要用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比喻、排比、誇張等手法,原本無趣的文字經過修辭手法的修飾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彷彿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活力。

『玖』 怎樣預防瘟疫

防瘟疫; 用蒼術、 雄黃等煙熏室內, 以消毒防病; 用人痘接種法, 以預防天花。 近代新法預防: 如用貫眾、 板藍根或大青葉預防流感; 用紫草根、 薴麻根或胡蘿 卜等預防麻疹; 用茵陳、 梔子、 黃皮樹葉等預防肝炎; 用馬齒莧、 大蒜或茶葉等預 防痢疾及其他消化道疾病, 淋雨或受寒後喝姜湯預防感冒; 用冬瓜、 蓮葉等煎湯 預 防 暑 病 ; 服 紫 蘇 葉 、 甘 草 、 生 姜 預 防 食 物 中 毒 等 。 中葯環境預防: 用單味葯或復方葯作為熏劑或水劑滅殺害蟲等, 其中單味 葯有苦參、 射干、 威靈仙、 百部、 石菖蒲、 蓖麻葉、 地陀羅、 苦檀、 桃葉、 核桃葉、 番茄 葉、 苦楝、 蒺藜、 艾蒿、 白癬皮、 蒼耳草、 皂莢、 辣椒等。 不下幾十種之多。 其中廣為流傳與使用的中國草葯, 有一個叫「藿香」 。 始終被看作是相當重 要的一種植物。 藿香的全草一直被認為是對瘟疫預防與治療功效強大的中葯。 可 以和中開胃, 止嘔, 辟穢化濕, 解暑。 主治感冒暑濕, 寒熱頭痛, 胸院痞悶, 瘧 疾, 痢疾, 口臭等病症。 營養成分; 每 1 00 克藿香嫩葉含水分 72 克, 蛋白質 8. 6 克, 脂肪1 . 7 克, 糖類1 0 克, 胡蘿卜素6. 38 毫克, 維生素B1 0. 1 毫 克, 維生素B2 0. 38 毫克, 維生素 PP1 . 2 毫克, 維生素C23 毫克。 此外, 還 含有揮發油成分, 如甲基胡椒酚、 茴香醚等。 藿香能夠利胃腸, 助消化。 藿香含有 的揮發油具有促進胃液分泌, 增強消化力, 對胃腸有解痙止痛的作用, 對小腸 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可以辟穢化濕, 和中開胃, 止嘔, 止痢; 解表抗菌消 炎, 藿香可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作用, 可以解除表邪, 治療外感表證; 蕾香 對常見致病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肺炎雙球菌、 綠膿桿菌、 大腸桿菌、 痢疾桿菌均有抑製作用; 升高白細胞, 提高機體免疫力, 藿香中含有 的甲基胡椒酚和茴香腦, 具有升高白細胞, 抗菌, 解痙的作用; 對腫瘤患者及 長期接觸放射線或因葯物所致的低白細胞患者有升高白細胞,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拾』 如何預防瘟疫

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溫疫在我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溫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認為溫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素問•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指出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只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文中的「傷寒」,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烈性傳染病,可見當時溫疫流行之猖獗。

曹植《說疫氣》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描繪了當疫病流行的慘狀,並明確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也記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是當時凄涼情景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記載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連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們也未能倖免。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也一時俱逝。其慘狀可見一斑。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溫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葯干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疫癘病諸候》認為疫癘病「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有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雲疫癘病。」並認為嶺南地區的青草瘴、黃芒瘴等瘴氣也屬疫癘病范圍。並進一步指出:「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葯及為法術以防之。」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出於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溫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系,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癘」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金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葯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元代醫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溫疫五》:「瘟疫眾一般病者是,又謂天行時疫。治有三法:宜補,宜散,宜降。」總結了溫疫的治療方法。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氏認為戾氣是物質性的,可採用葯物制服。雖然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又進一步指出「物之可以制氣者葯物也。」

戾氣是通過口鼻侵犯體內的。認為「邪從口鼻而入」,又感染戾氣的方式,「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

而人體感受戾氣之後,是否致病則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指出「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戾氣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與散發性的不同表現。而戾氣致病又有地區性與時間性的不同情況。此外,由於戾氣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臟器部位也不一。認為「……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並且還指出人類的疫病和禽獸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氣所引起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制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我國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清朝余師愚,著有《疫疹一得》。其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並根據暑熱疫的病證特點,創立「清瘟敗毒飲」一方,以重用石膏為主,為溫疫病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的境地。

綜上所述,中醫葯學在與溫疫長期的斗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臨床治療方法。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葯治療急性傳染病的作用。

瘟疫成人類頭號殺手列入八國首腦議題

近期,八國集團領導人(G8)將在日本沖繩舉行年度會議。鑒於包括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等在內的傳染病已成為人類頭號殺手,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數計,如何遏止全球瘟疫的蔓延將首次正式列入此次會議的議題。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言人格里高利-哈特爾表示,「此舉標志著人類在與傳染病的斗爭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三種傳染病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人類經濟和社會結構。相反,如果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能共同為此做出貢獻,事情將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35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70%的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該地區迄令為止已有1100萬人死於艾滋病。

三分之一的艾滋病患者最後都死於肺結核,後者每年奪去200萬人的生命,同時又有800萬人感染,幾乎全部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瘧疾只需藉助蚊子叮咬就可以傳染,在非洲,它每年要奪取100萬人的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發展中國家,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疫這三種傳染病使各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過去35年中,僅瘧疫一種傳染病就使國內生產總值損失了三分之一。

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一次重大艾滋病會議上曾表示,他將在八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上敦促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支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水平。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八國集團所做的允諾往往最終不能兌現。例如,去年,八國集團曾宣布將為世界上最貧窮國家削減1000億美元的債務,但迄令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採取具體行動。

有鑒於此,正在積極呼籲向貧窮國家提供廉價葯品的世界慈善醫療衛生陣線(MSF)警告說,八國集團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所許下的諾言。

MSF女發言人薩曼莎-波爾頓說,「八國集團應該提供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生產一些普通葯品,如治療艾滋病的抗逆轉錄酶病毒葯品,以使這些國家擺脫對國外大醫葯公司的依賴。」

此外,鼓勵、支持公共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也非常重要,研製新葯品不應該象商品一樣為某個跨國大公司所壟斷。肺結核的治療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目前僅有的一種疫苗還是在1923年發現的,此後,幾乎沒有人再去研究新的更為有效的葯品。而這種名為TB的疫苗經過30多年的運用之後,不僅價錢昂貴,而且葯力也在逐漸下降。

波爾頓說,「肺結核是窮人的疾病。如果感染了肺結核,你必需呆在醫院里幾個月,無法工作,而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根本負擔不起的。」

閱讀全文

與防瘟疫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
微信營銷培訓資料 瀏覽:888
市場營銷題目答案 瀏覽:169
運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902
寧波江北古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5
促銷活動方案2017 瀏覽:406
綜合體商業推廣方案 瀏覽:71
清明節活動策劃方案內容 瀏覽:527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
展會促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公司員工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283
4s店元旦暖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0
甜品微信營銷策略 瀏覽:292
酒吧營銷經理微信名字 瀏覽:220
活動促銷贈品 瀏覽:587
汽車節日促銷方案 瀏覽:388
健康飲料營銷方案範本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