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菇類宣傳冊

菇類宣傳冊

發布時間:2021-10-12 11:02:13

1. 什麼樣的蘑菇有毒

毒蘑菇(毒菌)在中國的種類多,分布也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鑒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鑒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識別技巧和方法
由於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因而人們誤食毒蘑菇而引發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特定經驗和方法來識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誤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廣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說是在家鄉多次吃過「同樣」的蘑菇而不會中毒。事實上它們並不一樣,因為許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時連專家也需要藉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准確辨別。
我們應對廣東分布的劇毒種類和經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別提高警惕。因為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鵝膏屬的種類,所以必須認識此類蘑菇的主要特點:擔子果傘狀、肉質,菌蓋常被各式菌幕殘余,有菌托(有時菌托不明顯,成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沒有菌環,菌褶白色,地生,常與殼斗科的植物共生。環柄菇類的特點是長在有雜草等腐爛有機物的地上,菌褶通常為白色、淺黃色至淡黃綠色,有明顯的菌環,過去都有稱之為環柄菇屬,現在已分為多個屬,這幾個屬都有一些有毒的種類,鉛綠褶菇就屬於這類真菌。長在牛馬等畜糞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當大,雖然他們分類學上分別屬於不同的類群,但其毒性都較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經型中毒症狀為主,也能引起胃腸類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裸蓋菇就屬於這一類。一些受傷變綠色,或菌褶帶綠色色澤的種類也應小心(如鉛青褶傘的菌褶帶點綠色,古巴裸蓋傘受傷時菌體會變綠色)。這些受傷後氧化變青綠色的化學物質,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種類也不能採食。這里所說的並不是識別毒菌標准,只是廣東省有較多引起嚴重事故的毒菌具有這些特徵罷了,但具有這些特徵的菌未必都有毒。許多毒蘑菇都是與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專一性較強的毒蘑菇,可從辨認它的共生植物來進行初步識別。如廣州市近年來引起嚴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鵝膏是黧蒴樹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們所採集到的致命鵝膏都是在黧蒴樹生長的地方發現的。
1.對照法: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2. 蘑菇種植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稱為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從野生種類中進一步篩選馴化優質生產菌種大有潛力。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等,現已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麗蘑、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也可以大量採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葯用蘑菇

目前中國葯用及包括試驗有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餘種,除了傳統葯用的茯苓、冬蟲夏草、靈芝外,近些年新發現並作為葯用的有雲芝、樹花、古尼蟲草等,以及假蜜環菌、安絡小皮傘、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葯用部分主要是子實體,但有一些是通過現代發酵工業技術大量反制菌絲體來加工制葯。國內外研究試驗表明,天然的葯用真菌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目前在尋找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葯物方面,從包括真菌在內的中葯中篩選,無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國的毒蘑菇(毒菌)種類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鑒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鑒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蘑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綱目,蘑菇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愛到各國人民喜愛。

蘑菇屬於草腐生菌類,常用牛糞、雞糞等禽畜糞和稻草、麥草等禾稈堆制培養料,原料堆制的碳氮比為30:1,蘑菇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2—26℃,子實體發生的適溫為14—18℃,屬於偏低溫恆結實性菌類,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古田縣1972年就大規模引種,主要為寧德、三沙等罐頭廠生產原料菇。產地主要分布在大東地區的大甲、杉洋、卓洋等鄉鎮,產量保持在500—1000噸左右。

種蘑菇具體需要那些條件?

1.營養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營養較雙孢菇為多。
2.溫度 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4.空氣 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5.酸鹼度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調節在pH7.5左右。
6.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蘑菇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區對蘑菇的名稱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較通用。

(一)營養價值
蘑菇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鮮蘑菇中含有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毫克,維生素C4毫克,尼克酸3.3毫克,此外還有鈉、鉀、錳、銅、鋅、氟、碘、酪氨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種氨基酸,如蘇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羥基賴氨酸等,並含有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等。據有關資料報道,成人每天吃25克鮮蘑菇就能滿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干蘑菇,就能夠維持營養平衡。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食品,歐洲人把蘑菇譽為"植物肉",美國人甚至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品"。
(二)保健價值
蘑菇除營養豐富外,還有明顯的葯用保健價值。祖國醫學對蘑菇有一定認識。<醫學入門>稱蘑菇能"悅神、開胃、止瀉、止吐"。<本草綱目>說蘑菇"益腸胃,化痰理氣"。近年來醫學研究證實,蘑菇對人體保健作用有以下幾點:
1、蘑菇中含有酪氨酸酶,所以有降低血壓、降血脂作用,適合肥胖人和老年人食用。
2、蘑菇含有抗癌物質,能增強人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有預防和治療癌症的作用。
3、蘑菇中含有廣譜抗菌素,具有消炎作用,還可治療感冒。
4、蘑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可以用來殺菌。
5、蘑菇有抵抗病毒、保護肝臟的作用。其所含的梳苷酸,對治療肝炎有利,是治療肝炎的輔助食品。
此外,蘑菇還可以治陪白細胞減少症、消化道障礙等症對促進食慾、恢復大腦功能、促進乳汁分泌都有一定輔助作用。

蘑菇簡稱為食用菌
食用菌湯防腦血管病
食用菌包括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用這些食用菌做成湯服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拿香菇來說,它含有大量的香菇嘌呤鹼,可以降低或抑制膽固醇吸收,減少腦血管硬化。又如黑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阻礙血液凝固的物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從而降低了腦血栓的發生。再比如銀耳,具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

1、蘑菇的子實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為例,香菇的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香菇中含有兩種具有明顯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蘑菇的營養價值高,還在於這些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雙孢蘑菇和紅菇所含的蛋白質,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蘑菇中其他的營養物質,可以被浸泡提取的比率也很大,比一般的水果、蔬菜要高得多。

蘑菇中的維生素不僅種類多,含量也高。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蘑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帶的8倍。

蘑菇的不同部位,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說,菌蓋比菌柄營養更豐富。最適於食用的是新鮮的較幼嫩的蘑菇子實體。

2、如蘑菇(雙孢菇)、木耳、金葉菇、草菇等均含有營養價值較高的物質

怎麼樣鑒別哪些野生蘑菇是毒菇,哪些是可使用菇?

盛夏季節,雷雨過後,林間田野就會長出各式各樣的野生蘑菇。

野生食用蘑菇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味佳餚,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食用佳品。

現代研究證明,食用蘑菇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對保持人體健康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都很有幫助,但野生蘑菇有毒的和無毒的難以辨認,野蘑菇中有毒者達100多種,這其中又有近10種含劇毒。這些毒蘑菇的外觀與無毒蘑菇相似,在野外雜生情況下極易混認,有的毒蘑菇毒性雖小,但進食過多仍可發生嚴重中毒。

中毒後的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抽搐、痙攣、昏迷,甚至出現幻覺、溶血症狀和肝臟損傷等嚴重症狀,死亡率很高。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對毒蘑菇進行鑒別呢?下列幾種鑒別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1.對照法: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蘑菇中毒

通用名為菌菇,是一類真菌,但不是真菌分類學中的一個自然類群。大多蘑菇屬擔子菌綱,但也有屬子囊菌綱的。現已知約有3250種蘑菇。菌菇的生長環境多種多樣,幾乎在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種類的菌菇。草原和樹林中菌菇生長較為集中。毒蘑菇又稱毒蕈,我國約有100種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種。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為多見。

毒性:各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種類不同。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較強的毒素有以下幾種:毒肽主要損害肝臟;毒傘肽引起肝腎損害;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醯膽鹼;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

中毒表現: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為以下四類:

1. 胃腸炎型:此型患者進食蘑菇後10分鍾—2小時出現無力、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恢復較快,預後好。產生此類症狀的蘑菇很多,如:紅菇、乳菇、牛肝菌、橙紅毒傘、毒光蓋傘、月光菌、臘傘、環柄菇等。

2. 神經精神型:進食後10分鍾—6小時除出現胃腸炎型症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等。

3. 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還有溶血表現,可出現貧血、肝腫大等。此型中毒經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治療多可康復。

4. 肝病型:進食後10~30小時出現胃腸炎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緊急處理:因為蘑菇中毒的潛伏期較長,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一旦出現就迅速惡化,所以進食可疑有毒蘑菇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出現症狀者盡快到醫院搶救。

中毒預防:蘑菇種類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鮮美,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很多地方群眾有採食蘑菇的習慣。民間有各種鑒別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總的看來這些方法並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是形態學鑒定,但這種鑒定方法普通群眾難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干或新鮮的蘑菇。

燒蘑菇:

原料:

各種蘑菇,洋蔥,黃油,香葉,干白,番茄醬,羅勒,奶油,鹽

做法:

1、各種蘑菇切塊,洋蔥切塊

2、先用黃油炒洋蔥,香葉,炒香後加入蘑菇,一直炒,直到把蘑菇的水分炒干

3、加入一些干白,煮制大概1分鍾左右

4、然後加入一些番茄醬,炒透後,加一些雞水,加一點羅勒。

5、煮一小會兒以後,加入奶油,鹽,調口。

鮮奶蘑菇

原料

鮮奶150克,蛋清150克,鮮蘑菇50克,蕃茄1隻,生油200克,精鹽6克,白糖8克,味精5克,

水生粉適量。

製法

1、將鮮奶倒入蛋清中,加水生粉適量,調拌均勻。

2、鮮蘑菇洗凈,入開水鍋中滾過撈出瀝干水分。炒鍋內放生油燒熱,將蘑菇倒入炒至色呈金黃,放點

鹽,略炒即好,倒出冷卻。

3、鍋燒熱,用油搪滑後,放入油燒至四成熱,倒入蛋奶漿,使之慢慢凝固成片後撈出瀝油。鍋中加上

湯、鹽、味精、糖、蘑菇,倒入蛋奶片,勾薄芡,翻炒均勻,出鍋裝盤。蕃茄洗凈,切薄片圍邊即成。

炸蘑菇的做法做法:1、先把鮮蘑撕成條(要是蟹腿蘑的話就不用了),然後燒開水焯一下,空凈水,然後用鹽、味精、生麵粉、澱粉(麵粉和澱粉的分量比是4:1)、還可以放些麵包屑拌勻。(依據個人口味,還可以加孜然) 2、把油燒開,將拌好蘑菇逐條下鍋,等炸至成型撈出,然後原油燒熱再將剛才的蘑菇下鍋進行復炸。等成金黃色的時候撈出即可。 還可以用番茄沙司沾著吃,也很好吃。......

西餐點心-烤蘑菇做法材料:
24個白蘑菇,100克黃油,2瓣兒蒜,香芹,鹽、胡椒,100克蝦
把蘑菇清洗干凈,去掉其蘑菇腳。將黃油、香芹、蒜泥、鹽和胡椒混合在一起,作為配料待用。

將洗好的蝦和配好的料填在蘑菇里,放入烤箱,直到烤熟為止。最後,可以用小勺在鍋里稍微將填餡兒白蘑菇煎黃。快趁熱享用吧!

識別毒蘑菇

一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二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三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四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五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六是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七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八是化學鑒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蘑菇的子實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為例,香菇的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香菇中含有兩種具有明顯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蘑菇的營養價值高,還在於這些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蘑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帶的8倍。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

蘑菇的不同部位,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說,菌蓋比菌柄營養更豐富。最適於食用的是新鮮的較幼嫩的蘑菇子實體。

不是!蘑菇本身是一種真菌!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壞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象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現將它各部分的性狀說明如下: 菌蓋是子實體最明顯的部分,好象一頂帽子。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鍾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蓋顏色十分復雜,雖然可以基本上辨別出白、黃、褐、灰、紅、綠、紫等顏色,但是各類顏色中又有深、淺、淡、濃的差異,更常見的是混合色澤。幼小與老熟時它們的顏色可以不同,中央與邊緣顏色更是常有差異。表面有乾燥的、有濕潤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還有的具有各種附屬物:如纖毛、環紋、各種鱗片等。這些附屬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又各有種種變化。菌蓋邊緣的形狀也不一樣,幼小時與成熟後的形狀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後一般可分成內卷、反卷、上翹、延伸等。周邊有全緣而整齊的,也有呈波浪狀而不整齊或撕裂的。菌蓋表面有皮層。在皮層菌絲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蓋呈現各種不同色澤。皮層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長型的絲狀菌絲組成,有的則由膨大的泡囊狀菌絲組成。菌肉顏色以及受傷後顏色的變化,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黃色或紅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傷後多變為青藍色,稀褶黑菇先變成紅色後變黑色,卷邊網褶菌傷後變褐色,而變黑蠟傘傷後變成黑色。

子實層體是長在菌蓋下面產生子實層的部分,有的呈葉狀,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狀,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狀排列,向中央連接菌柄的頂部,向外到達苗蓋邊緣、子實層就排列在苗褶兩側,或存在於菌管裡面的周圍。

1菌褶 經常看見的菌褶顏色,一般是孢子的顏色。幼嫩時一般是白色,老熟後變成各種不同的顏色。菌褶的形狀有寬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長的、不等長的、分叉的等。苗褶與菌褶間,有的有橫脈連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織成網狀等。菌褶的邊緣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狀或鋸齒狀的,也有邊緣粗糙有顆粒狀物的。菌褶與菌柄連接的方式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

3. 窮樹蘑菇怎麼種植技術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稱為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從野生種類中進一步篩選馴化優質生產菌種大有潛力。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等,現已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麗蘑、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也可以大量採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葯用蘑菇

目前中國葯用及包括試驗有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餘種,除了傳統葯用的茯苓、冬蟲夏草、靈芝外,近些年新發現並作為葯用的有雲芝、樹花、古尼蟲草等,以及假蜜環菌、安絡小皮傘、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葯用部分主要是子實體,但有一些是通過現代發酵工業技術大量反制菌絲體來加工制葯。國內外研究試驗表明,天然的葯用真菌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目前在尋找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葯物方面,從包括真菌在內的中葯中篩選,無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國的毒蘑菇(毒菌)種類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鑒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鑒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蘑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綱目,蘑菇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愛到各國人民喜愛。

蘑菇屬於草腐生菌類,常用牛糞、雞糞等禽畜糞和稻草、麥草等禾稈堆制培養料,原料堆制的碳氮比為30:1,蘑菇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2—26℃,子實體發生的適溫為14—18℃,屬於偏低溫恆結實性菌類,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古田縣1972年就大規模引種,主要為寧德、三沙等罐頭廠生產原料菇。產地主要分布在大東地區的大甲、杉洋、卓洋等鄉鎮,產量保持在500—1000噸左右。

種蘑菇具體需要那些條件?

1.營養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營養較雙孢菇為多。
2.溫度 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4.空氣 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5.酸鹼度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調節在pH7.5左右。
6.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蘑菇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區對蘑菇的名稱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較通用。

(一)營養價值
蘑菇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鮮蘑菇中含有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毫克,維生素C4毫克,尼克酸3.3毫克,此外還有鈉、鉀、錳、銅、鋅、氟、碘、酪氨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種氨基酸,如蘇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羥基賴氨酸等,並含有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等。據有關資料報道,成人每天吃25克鮮蘑菇就能滿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干蘑菇,就能夠維持營養平衡。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食品,歐洲人把蘑菇譽為"植物肉",美國人甚至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品"。
(二)保健價值
蘑菇除營養豐富外,還有明顯的葯用保健價值。祖國醫學對蘑菇有一定認識。<醫學入門>稱蘑菇能"悅神、開胃、止瀉、止吐"。<本草綱目>說蘑菇"益腸胃,化痰理氣"。近年來醫學研究證實,蘑菇對人體保健作用有以下幾點:
1、蘑菇中含有酪氨酸酶,所以有降低血壓、降血脂作用,適合肥胖人和老年人食用。
2、蘑菇含有抗癌物質,能增強人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有預防和治療癌症的作用。
3、蘑菇中含有廣譜抗菌素,具有消炎作用,還可治療感冒。
4、蘑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可以用來殺菌。
5、蘑菇有抵抗病毒、保護肝臟的作用。其所含的梳苷酸,對治療肝炎有利,是治療肝炎的輔助食品。
此外,蘑菇還可以治陪白細胞減少症、消化道障礙等症對促進食慾、恢復大腦功能、促進乳汁分泌都有一定輔助作用。

蘑菇簡稱為食用菌
食用菌湯防腦血管病
食用菌包括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用這些食用菌做成湯服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拿香菇來說,它含有大量的香菇嘌呤鹼,可以降低或抑制膽固醇吸收,減少腦血管硬化。又如黑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阻礙血液凝固的物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從而降低了腦血栓的發生。再比如銀耳,具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

1、蘑菇的子實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為例,香菇的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香菇中含有兩種具有明顯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蘑菇的營養價值高,還在於這些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雙孢蘑菇和紅菇所含的蛋白質,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蘑菇中其他的營養物質,可以被浸泡提取的比率也很大,比一般的水果、蔬菜要高得多。

蘑菇中的維生素不僅種類多,含量也高。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蘑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帶的8倍。

蘑菇的不同部位,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說,菌蓋比菌柄營養更豐富。最適於食用的是新鮮的較幼嫩的蘑菇子實體。

2、如蘑菇(雙孢菇)、木耳、金葉菇、草菇等均含有營養價值較高的物質

怎麼樣鑒別哪些野生蘑菇是毒菇,哪些是可使用菇?

盛夏季節,雷雨過後,林間田野就會長出各式各樣的野生蘑菇。

野生食用蘑菇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味佳餚,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食用佳品。

現代研究證明,食用蘑菇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對保持人體健康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都很有幫助,但野生蘑菇有毒的和無毒的難以辨認,野蘑菇中有毒者達100多種,這其中又有近10種含劇毒。這些毒蘑菇的外觀與無毒蘑菇相似,在野外雜生情況下極易混認,有的毒蘑菇毒性雖小,但進食過多仍可發生嚴重中毒。

中毒後的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抽搐、痙攣、昏迷,甚至出現幻覺、溶血症狀和肝臟損傷等嚴重症狀,死亡率很高。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對毒蘑菇進行鑒別呢?下列幾種鑒別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1.對照法: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蘑菇中毒

通用名為菌菇,是一類真菌,但不是真菌分類學中的一個自然類群。大多蘑菇屬擔子菌綱,但也有屬子囊菌綱的。現已知約有3250種蘑菇。菌菇的生長環境多種多樣,幾乎在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種類的菌菇。草原和樹林中菌菇生長較為集中。毒蘑菇又稱毒蕈,我國約有100種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種。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為多見。

毒性:各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種類不同。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較強的毒素有以下幾種:毒肽主要損害肝臟;毒傘肽引起肝腎損害;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醯膽鹼;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

中毒表現: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為以下四類:

1. 胃腸炎型:此型患者進食蘑菇後10分鍾—2小時出現無力、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恢復較快,預後好。產生此類症狀的蘑菇很多,如:紅菇、乳菇、牛肝菌、橙紅毒傘、毒光蓋傘、月光菌、臘傘、環柄菇等。

2. 神經精神型:進食後10分鍾—6小時除出現胃腸炎型症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等。

3. 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還有溶血表現,可出現貧血、肝腫大等。此型中毒經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治療多可康復。

4. 肝病型:進食後10~30小時出現胃腸炎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緊急處理:因為蘑菇中毒的潛伏期較長,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一旦出現就迅速惡化,所以進食可疑有毒蘑菇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出現症狀者盡快到醫院搶救。

中毒預防:蘑菇種類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鮮美,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很多地方群眾有採食蘑菇的習慣。民間有各種鑒別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總的看來這些方法並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是形態學鑒定,但這種鑒定方法普通群眾難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干或新鮮的蘑菇。

燒蘑菇:

原料:

各種蘑菇,洋蔥,黃油,香葉,干白,番茄醬,羅勒,奶油,鹽

做法:

1、各種蘑菇切塊,洋蔥切塊

2、先用黃油炒洋蔥,香葉,炒香後加入蘑菇,一直炒,直到把蘑菇的水分炒干

3、加入一些干白,煮制大概1分鍾左右

4、然後加入一些番茄醬,炒透後,加一些雞水,加一點羅勒。

5、煮一小會兒以後,加入奶油,鹽,調口。

鮮奶蘑菇

原料

鮮奶150克,蛋清150克,鮮蘑菇50克,蕃茄1隻,生油200克,精鹽6克,白糖8克,味精5克,

水生粉適量。

製法

1、將鮮奶倒入蛋清中,加水生粉適量,調拌均勻。

2、鮮蘑菇洗凈,入開水鍋中滾過撈出瀝干水分。炒鍋內放生油燒熱,將蘑菇倒入炒至色呈金黃,放點

鹽,略炒即好,倒出冷卻。

3、鍋燒熱,用油搪滑後,放入油燒至四成熱,倒入蛋奶漿,使之慢慢凝固成片後撈出瀝油。鍋中加上

湯、鹽、味精、糖、蘑菇,倒入蛋奶片,勾薄芡,翻炒均勻,出鍋裝盤。蕃茄洗凈,切薄片圍邊即成。

炸蘑菇的做法做法:1、先把鮮蘑撕成條(要是蟹腿蘑的話就不用了),然後燒開水焯一下,空凈水,然後用鹽、味精、生麵粉、澱粉(麵粉和澱粉的分量比是4:1)、還可以放些麵包屑拌勻。(依據個人口味,還可以加孜然) 2、把油燒開,將拌好蘑菇逐條下鍋,等炸至成型撈出,然後原油燒熱再將剛才的蘑菇下鍋進行復炸。等成金黃色的時候撈出即可。 還可以用番茄沙司沾著吃,也很好吃。......

西餐點心-烤蘑菇做法材料:
24個白蘑菇,100克黃油,2瓣兒蒜,香芹,鹽、胡椒,100克蝦
把蘑菇清洗干凈,去掉其蘑菇腳。將黃油、香芹、蒜泥、鹽和胡椒混合在一起,作為配料待用。

將洗好的蝦和配好的料填在蘑菇里,放入烤箱,直到烤熟為止。最後,可以用小勺在鍋里稍微將填餡兒白蘑菇煎黃。快趁熱享用吧!

識別毒蘑菇

一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二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三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四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五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六是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七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八是化學鑒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蘑菇的子實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為例,香菇的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香菇中含有兩種具有明顯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蘑菇的營養價值高,還在於這些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蘑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帶的8倍。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

蘑菇的不同部位,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說,菌蓋比菌柄營養更豐富。最適於食用的是新鮮的較幼嫩的蘑菇子實體。

不是!蘑菇本身是一種真菌!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傘。地下還有白色絲狀,到處蔓延的菌絲體,這是擔子菌的營養體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溫度與濕度的壞境下,菌絲體取得足夠的養料就開始形成子實體。子實體初期象個雞蛋露出地面,迅速發育成子實體,有菌蓋、菌柄、菌托、菌環等。成熟子實體的形狀、大小、高低、顏色、質地等差別很大。大的直徑可達40厘米左右,高可達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徑不過半厘米,高不過1厘米。現將它各部分的性狀說明如下: 菌蓋是子實體最明顯的部分,好象一頂帽子。形狀多種多樣,一般常見的有鍾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蓋顏色十分復雜,雖然可以基本上辨別出白、黃、褐、灰、紅、綠、紫等顏色,但是各類顏色中又有深、淺、淡、濃的差異,更常見的是混合色澤。幼小與老熟時它們的顏色可以不同,中央與邊緣顏色更是常有差異。表面有乾燥的、有濕潤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還有的具有各種附屬物:如纖毛、環紋、各種鱗片等。這些附屬物的形狀,大小、色澤又各有種種變化。菌蓋邊緣的形狀也不一樣,幼小時與成熟後的形狀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後一般可分成內卷、反卷、上翹、延伸等。周邊有全緣而整齊的,也有呈波浪狀而不整齊或撕裂的。菌蓋表面有皮層。在皮層菌絲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蓋呈現各種不同色澤。皮層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長型的絲狀菌絲組成,有的則由膨大的泡囊狀菌絲組成。菌肉顏色以及受傷後顏色的變化,常因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黃色或紅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傷後多變為青藍色,稀褶黑菇先變成紅色後變黑色,卷邊網褶菌傷後變褐色,而變黑蠟傘傷後變成黑色。

子實層體是長在菌蓋下面產生子實層的部分,有的呈葉狀,叫作苗褶。有的呈管狀,叫作菌管。菌褶呈放射狀排列,向中央連接菌柄的頂部,向外到達苗蓋邊緣、子實層就排列在苗褶兩側,或存在於菌管裡面的周圍。

1菌褶 經常看見的菌褶顏色,一般是孢子的顏色。幼嫩時一般是白色,老熟後變成各種不同的顏色。菌褶的形狀有寬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長的、不等長的、分叉的等。苗褶與菌褶間,有的有橫脈連接,有的在靠近菌柄的一端互相交織成網狀等。菌褶的邊緣通常完整平滑,但有呈波浪狀或鋸齒狀的,也有邊緣粗糙有顆粒狀物的。菌褶與菌柄連接的方式是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通常有以下幾種。中國有機農業網cnoa360.com

4. 極食菌菇怎麼種植

一: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二:培養料的發酵

先在地面鋪一層寬2米、厚20厘米左右的稻草料,在稻草上面鋪一層糞肥、餅肥,厚度視加入的糞肥等數量而定,但要鋪平,切勿厚薄不均。化肥加在中間幾層料中,四周及頂層不加化肥,以免揮發造成浪費。

水必須澆足,但不可過濕,掌握在65%為宜。這樣糞和草層層相間堆積起來,直至堆高到1.5米時為止,最上的一層蓋上較厚的糞肥。糞、草建堆發酵後,需經常進行翻堆,促其發酵,再次升高堆溫,使培養料養分加速轉化和分解,並利用堆溫消滅雜菌和害蟲。

三: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4)菇類宣傳冊擴展閱讀:

1.營養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營養較雙孢菇為多。

2.溫度 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4.空氣 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5.酸鹼度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調節在pH7.5左右。

6.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5. 怎樣辨別毒蘑菇

鑒別是不是毒蘑菇有幾種辦法,先聲明不是100%准確,僅供參考
一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二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三看形狀。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柄上有菌環,菌柄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四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柄,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五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六是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七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八是化學鑒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6. 蘑菇的種類有多少又有多少是有毒的

每當進入夏季,雷雨過後,在荒山野林之間就會長出各式各樣的野生蘑菇。蘑菇種類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鮮美,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很多群眾有採食蘑菇的習慣。蘑菇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為保護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切實減少此類事件發生,摘錄了一些毒菇的辨別方法和蘑菇中毒的防治知識,僅供參考。 蘑菇通用名為菌菇,是一類真菌,但不是真菌分類學中的一個自然類群。大多蘑菇屬擔子菌綱,但也有屬子囊菌綱的。現已知約有3250種蘑菇。菌菇的生長環境多種多樣,幾乎在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種類的菌菇。草原和樹林中菌菇生長較為集中。毒蘑菇又稱毒蕈,我國約有100種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種。 毒性:各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種類不同。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較強的毒素有以下幾種:毒肽主要損害肝臟;毒傘肽引起肝腎損害;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醯膽鹼;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 中毒表現: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為以下四類: 1. 胃腸炎型:此型患者進食蘑菇後10分鍾—2小時出現無力、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恢復較快,預後好。產生此類症狀的蘑菇很多,如:紅菇、乳菇、牛肝菌、橙紅毒傘、毒光蓋傘、月光菌、臘傘、環柄菇等。 2. 神經精神型:進食後10分鍾—6小時除出現胃腸炎型症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等。 3. 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還有溶血表現,可出現貧血、肝腫大等。此型中毒經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治療多可康復。 4. 肝病型:進食後10~30小時出現胃腸炎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緊急處理:因為蘑菇中毒的潛伏期較長,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一旦出現就迅速惡化,所以進食可疑有毒蘑菇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出現症狀者要及時催吐,把吃進去的蘑菇全部吐出,並盡快到醫院搶救。 中毒預防:民間有各種鑒別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總的看來這些方法並不可靠。以下是有毒與無毒蘑菇一些鑒別方法,僅供參考。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干或新鮮的蘑菇。
1、對照法: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等。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毒蘑菇有酸、辣、苦、麻、或土豆、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6.水浸泡法:有毒的蘑菇,用水浸泡之後,水像牛奶一樣混濁;無毒的蘑菇,浸泡之後,水仍然很清。
7 .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8.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心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心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9.化學鑒別。取採集或買回來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毒蘑菇中毒急救 另外,還要注意,熟透的、霉爛的、破損的或被小動物啃食過的蘑菇,也不要採食。

7. 怎麼區別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

區分有毒/無毒蘑菇一般用對照法、觀形、觀色、聞味等幾個方法區分,具體區分方法如下:

1、對照法:

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選購提醒:為了賣相好、延長「保鮮期」,不法商販竟用熒光增白劑泡製蘑菇。

2、看形狀:

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

毒蘑菇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

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總結:雖然大多數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有巨大的差異,但不排除部分有毒蘑菇會特別像可食用蘑菇,所以建議在商城內購買食用蘑菇。

蘑菇選購方法技巧:

金針菇選菌蓋半球形的。買金針菇首先看顏色。四川省的金針菇一般為黃色,香味濃、口感嫩;其他地方的多為白色,韌性較大。不管哪種顏色,新鮮的金針菇顏色均勻,無雜色,如果顏色灰白則說明已經老了或保存時間過長。其次要看形狀和大小,長約12—15厘米、菌蓋呈半球形的金針菇最新鮮,若菌蓋長開,則說明是老金針菇。

平菇挑菌蓋小的。挑選平菇時,要注意菌蓋形態。新鮮平菇的菌蓋水靈,邊緣向內卷,菌褶緊實,排列整齊,沒有開裂。不新鮮的平菇菌蓋的邊緣呈平散狀,而且邊緣不整齊、有開裂。此外,挑選平菇不能一味講究個頭大,直徑在5厘米左右、菌蓋大小長得均勻的平菇風味和質地為最佳。

香菇以菌蓋厚實為佳。選鮮香菇首先看外表,新鮮的菌蓋比較水靈,菌褶一片一片立著,不會倒塌,菌蓋以厚實為佳。鮮香菇的菌蓋是褐色的,顏色過白或如墨般過於濃重,都可能是次品。

杏鮑菇表面有光澤。杏鮑菇的菌蓋為圓碟狀,表面有光澤,平滑、乾燥,直徑以2—3厘米為佳,這樣的杏鮑菇口感最好。菌柄表面的纖維若過粗,說明太老了,過細則太嫩,少了嚼勁。最後要求杏鮑菇肉質肥厚,菌柄色澤潔白。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怎樣辨別有毒蘑菇 學會挑出最新鮮的蘑菇

8. 在野外如何辨別野生菌能不能食用,中毒將會出現什麼症狀

在野外生存一定要注意不能亂吃東西,尤其是野生菌類,有毒的菌類大部分都長的很鮮艷,中毒以後會出現腹瀉,嘔吐,頭疼,發熱,脫水,四肢無力,嚴重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9. 雨後,山上長出了不少蘑菇。是不是蘑菇只要挑不好看的,不色彩鮮艷的吃就沒事

夏季雨後,不少草地上出現了一種白色的蘑菇,看起來與食用的蘑菇很像,因而成為一些市民的「美食」。然而腹瀉接踵而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廣東最常見的毒蘑菇——鉛綠褶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人數442人,其中鉛綠褶菇引起中毒事件就多達139起,149人因此中毒。

進入夏季,毒蘑菇也進入生長高峰期,除草地上發現的鉛綠褶菇外,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鄧旺秋團隊近期還在白雲山上發現了擬灰花紋鵝膏、異味鵝膏等毒蘑菇,今年廣州也已出現因誤食蘑菇中毒事件。

赭紅擬口蘑是一種大型的有毒蘑菇,菌蓋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菌蓋為磚紅色或者紫紅色,菌肉厚實,菌柄細長,多生長於腐木上,群生或者散生,誤食容易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

隨著越來越多公園設立「毒蘑菇」警示牌,廣州誤食毒蘑菇的事件已大大減少,但仍有誤食中毒事件的發生。

「前一段時間,又有市民在白雲山採食野蘑菇中毒,誤食的蘑菇沒有樣品送檢,我們估計是一種毒鵝膏。」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鄧旺秋告訴記者,經醫院救治後,該病人病情已明顯好轉。經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統計,廣州去年發生了11宗蘑菇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鉛綠褶菇和有毒的牛肝菌、近江粉褶蕈引起。

隨著夏季的到來,廣東的毒蘑菇也進入生長季節。鄧旺秋團隊今年多次走訪白雲山,發現目前最常見的兩種毒蘑菇為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而市民平時在公園草地上見得最多的則是鉛綠褶菇。

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就是鉛綠褶菇。據團隊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的442人中有139起共149人因食用鉛綠褶菇中毒,所幸無人死亡。

白毒傘菇:廣東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相比「臭名昭著」的致命白毒傘,誤食鉛綠褶菇的後果沒有那麼可怕,但發病卻非常快,最短僅需幾分鍾。「誤食鉛綠褶菇後短則數分鍾發病,多數在10分鍾到兩三小時內發病,個別可能延後至6小時發病。發病時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可反復排水樣便,嘔吐胃內容物,並可出現頭暈、乏力,重者因嚴重脫水出現尿少、皮膚乾燥、精神疲乏,面色蒼白,甚至虛脫,嚴重者血壓下降、意識不清。」鄧旺秋說。而這正是人們印象中大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鉛綠褶菇所含有的毒素主要會引起胃腸型症狀,但也有些具有類似白毒傘的毒性,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進食量大時也會致命。

如果誤食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擬灰花紋鵝膏,劇毒,肝臟損害型,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鄧旺秋表示,異味鵝膏則會引發急性腎衰竭。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意味著什麼?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7年,廣東僅致命白毒傘就引起中毒98人,死亡42人,其死亡人數占廣東毒菇中毒總死亡人數的66%,是廣東毒蘑菇種類中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誤食毒蘑菇不僅因為貪吃 還有盲目自信

為何多年宣傳毒蘑菇的危害,仍有人誤食毒蘑菇?省微生物研究所編印的預防毒蘑菇中毒宣傳手冊中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誤食與食用菌相似的種類、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有毒的種類以及輕信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

由於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有時專家要藉助顯微鏡等才能准確辨別,因而一般人很容易誤食。近年來在廣東發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的患者中,大多數都說曾吃過「同樣」的蘑菇沒有中毒,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種類。

在廣東,引起嚴重的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多為野外採集誤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購買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經營餐館就餐後引起不適的例子。引起後兩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種:餐館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不適宜食用的菌類;食用者一次食用過多,腸胃不適應;野生菌沒有熟透易引發不適,部分野生菌未熟透時會帶有一定的毒性,而在吃火鍋時較容易出現未熟透的情況。

另外,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毒菌和食用菌也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廣東發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於相信了一些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據調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說他們認為「毒蘑菇與生薑、大蒜或大米相遇會變色」,他們所食用的是試過沒有變色的蘑菇,結果還是中毒了。

10. 羊角菌菇是怎麼種值的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食用蘑菇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稱為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從野生種類中進一步篩選馴化優質生產菌種大有潛力。中國曾在世界上首次馴化並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銀耳、草菇、金針菇、猴頭菌、竹蓀等,現已馴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麗蘑、鉚釘菇、粘蓋牛肝菌、正紅菇等也可以大量採集,供銷於國內外市場。

葯用蘑菇

目前中國葯用及包括試驗有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餘種,除了傳統葯用的茯苓、冬蟲夏草、靈芝外,近些年新發現並作為葯用的有雲芝、樹花、古尼蟲草等,以及假蜜環菌、安絡小皮傘、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葯用部分主要是子實體,但有一些是通過現代發酵工業技術大量反制菌絲體來加工制葯。國內外研究試驗表明,天然的葯用真菌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目前在尋找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葯物方面,從包括真菌在內的中葯中篩選,無疑是前景看好的。

毒蘑菇

中國的毒蘑菇(毒菌)種類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在廣大山區農村和鄉鎮,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致死的報告。曾經被作為多發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長期以來鑒別毒蘑菇是人們十分關心的事。有關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但誤食中毒者仍屢有發生。因為鑒別毒菌並不容易,所以唯一的辦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不認識的蘑菇,同時不偏聽偏信。必須在分辨清楚或請教有實踐經驗者之後,證明確實無毒時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蘑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綱目,蘑菇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愛到各國人民喜愛。

蘑菇屬於草腐生菌類,常用牛糞、雞糞等禽畜糞和稻草、麥草等禾稈堆制培養料,原料堆制的碳氮比為30:1,蘑菇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2—26℃,子實體發生的適溫為14—18℃,屬於偏低溫恆結實性菌類,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古田縣1972年就大規模引種,主要為寧德、三沙等罐頭廠生產原料菇。產地主要分布在大東地區的大甲、杉洋、卓洋等鄉鎮,產量保持在500—1000噸左右。

種蘑菇具體需要那些條件?

1.營養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營養較雙孢菇為多。
2.溫度 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4.空氣 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5.酸鹼度 蘑菇在高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調節在pH7.5左右。
6.光線 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蘑菇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區對蘑菇的名稱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較通用。

(一)營養價值
蘑菇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鮮蘑菇中含有蛋白質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粗纖維0.6克,鈣8毫克,磷6.6毫克,鐵1.3毫克,維生素C4毫克,尼克酸3.3毫克,此外還有鈉、鉀、錳、銅、鋅、氟、碘、酪氨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5-磷酸腺甙以及多種氨基酸,如蘇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羥基賴氨酸等,並含有非特異性植物凝集素等。據有關資料報道,成人每天吃25克鮮蘑菇就能滿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干蘑菇,就能夠維持營養平衡。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食品,歐洲人把蘑菇譽為"植物肉",美國人甚至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品"。
(二)保健價值
蘑菇除營養豐富外,還有明顯的葯用保健價值。祖國醫學對蘑菇有一定認識。<醫學入門>稱蘑菇能"悅神、開胃、止瀉、止吐"。<本草綱目>說蘑菇"益腸胃,化痰理氣"。近年來醫學研究證實,蘑菇對人體保健作用有以下幾點:
1、蘑菇中含有酪氨酸酶,所以有降低血壓、降血脂作用,適合肥胖人和老年人食用。
2、蘑菇含有抗癌物質,能增強人體對癌細胞的抵抗力,有預防和治療癌症的作用。
3、蘑菇中含有廣譜抗菌素,具有消炎作用,還可治療感冒。
4、蘑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可以用來殺菌。
5、蘑菇有抵抗病毒、保護肝臟的作用。其所含的梳苷酸,對治療肝炎有利,是治療肝炎的輔助食品。
此外,蘑菇還可以治陪白細胞減少症、消化道障礙等症對促進食慾、恢復大腦功能、促進乳汁分泌都有一定輔助作用。

蘑菇簡稱為食用菌
食用菌湯防腦血管病
食用菌包括草菇、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等。用這些食用菌做成湯服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拿香菇來說,它含有大量的香菇嘌呤鹼,可以降低或抑制膽固醇吸收,減少腦血管硬化。又如黑木耳中含有一些能阻礙血液凝固的物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從而降低了腦血栓的發生。再比如銀耳,具有明顯的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

1、蘑菇的子實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以香菇為例,香菇的蛋白質中至少含有18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就含有7種。香菇中含有兩種具有明顯抗癌作用的多糖。香菇中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蘑菇的營養價值高,還在於這些營養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雙孢蘑菇和紅菇所含的蛋白質,有25%左右是溶於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蘑菇中其他的營養物質,可以被浸泡提取的比率也很大,比一般的水果、蔬菜要高得多。

蘑菇中的維生素不僅種類多,含量也高。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蘑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煙酸、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帶的8倍。

蘑菇的不同部位,營養物質的含量不同。一般地說,菌蓋比菌柄營養更豐富。最適於食用的是新鮮的較幼嫩的蘑菇子實體。

2、如蘑菇(雙孢菇)、木耳、金葉菇、草菇等均含有營養價值較高的物質

怎麼樣鑒別哪些野生蘑菇是毒菇,哪些是可使用菇?

盛夏季節,雷雨過後,林間田野就會長出各式各樣的野生蘑菇。

野生食用蘑菇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味佳餚,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食用佳品。

現代研究證明,食用蘑菇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對保持人體健康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都很有幫助,但野生蘑菇有毒的和無毒的難以辨認,野蘑菇中有毒者達100多種,這其中又有近10種含劇毒。這些毒蘑菇的外觀與無毒蘑菇相似,在野外雜生情況下極易混認,有的毒蘑菇毒性雖小,但進食過多仍可發生嚴重中毒。

中毒後的主要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的可導致抽搐、痙攣、昏迷,甚至出現幻覺、溶血症狀和肝臟損傷等嚴重症狀,死亡率很高。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對毒蘑菇進行鑒別呢?下列幾種鑒別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1.對照法: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如果沒有把握確定蘑菇是無毒的,千萬不要食用,如果不慎誤食了有毒蘑菇,應及時採取催吐、洗胃、導瀉等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蘑菇中毒

通用名為菌菇,是一類真菌,但不是真菌分類學中的一個自然類群。大多蘑菇屬擔子菌綱,但也有屬子囊菌綱的。現已知約有3250種蘑菇。菌菇的生長環境多種多樣,幾乎在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種類的菌菇。草原和樹林中菌菇生長較為集中。毒蘑菇又稱毒蕈,我國約有100種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種。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為多見。

毒性:各種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種類不同。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毒性較強的毒素有以下幾種:毒肽主要損害肝臟;毒傘肽引起肝腎損害;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醯膽鹼;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

中毒表現: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現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為以下四類:

1. 胃腸炎型:此型患者進食蘑菇後10分鍾—2小時出現無力、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恢復較快,預後好。產生此類症狀的蘑菇很多,如:紅菇、乳菇、牛肝菌、橙紅毒傘、毒光蓋傘、月光菌、臘傘、環柄菇等。

2. 神經精神型:進食後10分鍾—6小時除出現胃腸炎型症狀外,尚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步態蹣跚等。

3. 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還有溶血表現,可出現貧血、肝腫大等。此型中毒經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治療多可康復。

4. 肝病型:進食後10~30小時出現胃腸炎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病死率高。

緊急處理:因為蘑菇中毒的潛伏期較長,而且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一旦出現就迅速惡化,所以進食可疑有毒蘑菇後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出現症狀者盡快到醫院搶救。

中毒預防:蘑菇種類繁多,一些食用菇味道鮮美,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很多地方群眾有採食蘑菇的習慣。民間有各種鑒別蘑菇是否是毒蘑菇的方法,但總的看來這些方法並不可靠。最有效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是形態學鑒定,但這種鑒定方法普通群眾難以掌握。所以,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菇。也不要在移動商販處購買干或新鮮的蘑菇。

閱讀全文

與菇類宣傳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5年度黨員培訓方案學校 瀏覽:303
武漢萬科金色家園三期車位營銷方案 瀏覽:189
食葯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02
2016市場營銷試卷答案 瀏覽:140
吉利汽車市場營銷策略論文 瀏覽:340
學市場營銷知識 瀏覽:939
市場營銷需要什麼軟體下載 瀏覽:988
網站seo方案策劃書 瀏覽:648
農業局培訓方案 瀏覽:928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71
銀行對農村客戶的營銷方案 瀏覽:157
地方風味美食促銷方案 瀏覽:746
易瑞國際電子商務 瀏覽:173
天津艾維森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75
南航的微信營銷 瀏覽:675
證券公司營銷人員考核方案 瀏覽:929
房地產前期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01
新的汽車品牌推廣方案 瀏覽:20
會議歡迎晚宴策劃方案 瀏覽:646
系統集成公司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