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肅西和縣給外地掛職幹部發補貼嗎
政府對於外地掛職幹部都是有補貼待遇的,其待遇標准建議參考西和縣組織部門出台的相關文件。
⑵ 西部偏遠山區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不發達,農村尤其不發達。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目前和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的貧困標准還只能是一個低水平的貧困標准。中國現有絕對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區、降水量小的地區和其他承載力有限的地區。除貧困人口越來越集中在西部地區外,中國大多數貧困人口生活在山區縣和山區鄉鎮。大量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貧困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山區(ICIMOD1994,MFO1995,Han1998,Wang1998),而且中國的扶貧項目長期以來一直以山區為重點。中國目前貧困地區多處於條件差的區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塊狀、片狀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區。
⑶ 西和縣有哪些鄉鎮
截止2018年3月,西和縣轄漢源鎮、長道鎮、何壩鎮、姜席鎮、石峽鎮、洛峪鎮、馬元鎮、大橋鎮、西峪鎮、十里鎮、石堡鎮、興隆鎮、蘇合鎮、稍裕鎮、盧河鎮、西高山鎮和曬經鄉、蒿林鄉、太石河鄉、六巷鄉。
1、漢源鎮
地處西和縣城中心,現轄7個社區,14個行政村,區域總面積19.86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0881畝,其中退耕還林 畝,人均佔有耕地0.7畝。
2、長道鎮
地處西漢水上游,西和縣北部為先秦文化發祥地之一,距縣城25公里,總耕地面積43781.7畝,平均海拔1600米。1984由長道公社改為長道鎮,轄區9個村。2004年將大柳鄉合並到長道鎮,轄區19個村。
3、何壩鎮
地處西和縣城西部,距縣城12.5公里,東鄰洛峪鎮,北接十里鄉,西北部與姜席鎮相鄰,西南部與禮縣龍林鄉接壤。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氣溫8℃,全年無霜期170天。
4、姜席鎮
以姜川和席川兩村得名,地處西和縣城北部,1949年10月始設姜席鄉,2003年7月撤鄉建姜席鎮。全鎮總土地面積10.62萬畝,平均海拔1898.5米,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平均氣溫7.5°C,全年無霜期170天。
5、石峽鎮
地處土石質山塬峽谷,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31公里,氣候高寒濕潤,河谷溫暖,高差懸殊,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9至10度。
境內溝壑縱橫,坡徒溝深,土壤貧瘠,氣候乾旱。年均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200天,石峽鎮東鄰本縣六巷鄉和成縣紙坊鎮,南鄰西高山鄉,西與洛峪鎮相鄰,北與十里鄉接壤。
6、洛峪鎮
地處西和縣城南25公里處,北緯34°,東經105°,約130平方公里,東鄰十里鄉,北臨何壩鎮,南接大橋鄉,西連接蒿林鄉。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45公里。旱、澇、雹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本脆弱,種植單一。
7、馬元鎮
地處黃土高原褐土層丘陵地帶,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北部西和縣東部邊緣,總面積114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馬家灣(北緯340東經1050),距離縣城30公里。
8、大橋鎮
地處甘肅省西和縣城南部 ,總面積14.78萬畝,總耕地面積 14.31萬畝,平均海拔1273 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氣溫18攝氏度,全年無霜期270天。
9、西峪鎮
歷史悠久,古文化遺存較為豐富,西峪坪古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處縣城北郊,距縣城5公里,十天高速、祁西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
該鎮地處漾水河中游西崖狹長盆地,山勢平坦,多為梯田,土層厚,地質肥。川區比較開闊,雨量適宜,氣候溫暖,溫差不大,年平均氣溫8.4度,海拔1500—1700米之間,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80天。
10、十里鎮
地處甘肅省西和縣城南部 ,總耕地面積5.9058萬畝,平均海拔1650米。年平均降雨量450-600毫米,平均氣溫8.4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80天。
11、石堡鎮
地處西和縣城北部 ,總面積10.8萬畝,總耕地面積3.53 萬畝,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降雨量500 毫米,平均氣溫8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80天。
12、興隆鎮
地處西和縣城東部 ,總面積6.51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919萬畝,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平均氣溫 7.7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60天。轄22個村。92個村民小組。
13、蘇合鎮
地處甘肅省西和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約15公里,東臨西峪鄉,南依姜席鎮,西與禮縣接壤,北與石堡鄉相鄰。
14、稍裕鎮
為甘肅省西和縣轄鎮。1949年設稍峪鄉,1958年建公社,1968年並入玉泉公社,1985年分設稍峪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36.6平方公里。西(和)馬(元)公路過境。
15、盧河鎮
位於甘肅省西和縣東南部,距縣城5千米,東部與六巷鄉接壤,西部、南部與興隆鄉接壤,北部與漢源鎮、十里鄉接壤,屬黃土丘陵高山區,總面積114平方千米。
16、西高山鎮
位於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東南部,鄉境呈蒲葉形,三面環水,地勢平緩,平均海拔1600米,距縣城41千米,鎮域面積79.18平方千米。
17、曬經鄉
古為邛都夷寨,原屬越西縣,1951年劃歸漢源縣置曬經鄉,1955年並入河南鄉,1962年析置曬經公社,1966年更名前進公社,1981年復曬經公社,1984年復鄉。
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9.3公里。面積25.1平方公里,人口0.4萬。轄曬經、李子、新龍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發展了大量經果林,內涵蘋果、核桃、花椒、枇杷等。
18、蒿林鄉
位於西和縣西南部,西漢水兩岸,距縣城55公里。北鄰洛峪鎮,東與大橋鄉相連,西與禮縣雷壩相接,龍昌公路龍鳳——禮縣段,縱穿全境,蒿林鄉地處金陵山與雲裹山之間西漢水河谷地區。
境內地勢陡峭,植被稀疏,山體支離破碎,備受雨水沖刷,坡陡溝深,土地瘠瘦,旱、澇、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農業基礎薄弱。
19、太石河鄉
地處西和縣南部,距縣75公里,氣候屬於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平均年降雨量450ml。境內旱、澇、霜凍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礎脆弱。
太石河鄉東與大橋接壤,南鄰武都區隆興鄉,西與禮縣三峪鄉相臨。總面積90平方公里,全鄉13個行政村,44個社。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經濟林果為主。
20、六巷鄉
1949年解放初期屬紙坊區設六巷鄉,1953年分設上巷、下巷鄉。1955年劃歸石峽區。1958年始設六巷公社。1968年合並於石峽公社。1980年又恢復六巷公社建制。1983年改社為鄉。
⑷ 張孝友的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子恆部調往河南抗戰前線,慶陽五屬保衛團亦改編為保安第四團,張孝友調任保安第三團團長,駐防靜寧。後調任隴東第一警備大隊副大隊長,繼而調甘肅省政府任視察之職。1940年
任合水縣縣長。1945年前後,經賀鳳梧介紹,張孝友秘密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在民盟組織的授意下,受國民黨甘肅省政府的委託,出任甘谷縣長、西和縣長。1946年春末夏初,出現乾旱,田禾枯萎,張孝友帶領人民群眾,在甘谷川興修水利。當時有人從天水請來了名叫二龍王神的偶像在甘谷祈雨。認為修渠引水,破壞風脈,後患無窮,並向群眾敲詐財物,索取布施。一部分修渠民工因受其蠱惑而自行解散。若不破除迷信,修渠引水抗旱將難以完成。於是他當場向二龍王偶像開槍,並向民工慷慨陳詞:天上根本沒有玉皇,海中沒有龍王,只有引水灌田,才是唯一的活路。此事引起了天水一些鄉紳的不滿,認為張孝友槍斃了他們的二龍王,必將給天水人帶來禍害,於是狀告到國民黨甘肅省政府。省主席郭寄嶠沒有理由處分張孝友,但警告若破除迷信一舉被共產黨所利用則咎由自取,張孝友回答:「不怕」。1947年在西和縣長任內,又「槍斃」了西和的四龍王,表現了他興利除弊,不畏強暴的決心。
張孝友在甘谷、西和兩縣縣長任內,十分注重興辦教育。在西和縣他曾倡導並參與地方人士舉辦書畫義賣,興辦學校,資助困難青年上大學。他體察民情。公暇之際,下鄉巡視,與地方人士座談。在當時的處境下,做了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他有一首詩寫到:
小麥熟時杏亦黃,公暇巡視九龍鄉。
接天楊柳無窮碧, 遍地蔥蘢有異香。
白虎石邊敘舊話, 老人山上望高堂。
半生回憶飄零過, 一事無成空自傷。
1949年初,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下令隴南各縣,抓調民工修築防禦工事,以抗解放。各縣一一照辦,只有張孝友在任的西和縣絲紋未動。同年,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數次派人到西和與他秘密接觸,聯系西和起義事宜,每次他都予以接持,並資助活動經費,護送安全過境。為此,受到了國民黨特務的監視、搜查和盤問。他擔心和共產黨地下組織人員接觸——事一旦暴露,將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解放甘肅的事業不利。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他准備棄官出走。後與在蘭讀書的長子商議,又回到了西和,借口公務出巡,將縣長職務交給秘書代理,先到平涼找警備司令部郭謙,了解時局,研究起義方案,後又聯絡隴南各縣保安武裝進行起義的准備工作。1949年秋張孝友率西和縣政府和保安隊全體人員隨蔣雲台部起義,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三軍二十七團,張任團長。
1951年,張孝友人西北人民革命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在民盟甘肅工委工作。1955年後,先後在慶陽地區建設科、平涼地區林業局等單位工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後以「歷史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獄。1961年5月8日病故獄中。1981年1月6日,慶陽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宣判張孝友「歷反」一案為錯案,予以平反昭雪。
張孝友是著名書法藝術家,學識淵博,愛好廣泛。公暇之際,握管臨貼,尤工篆隸,善畫虎。現有《張孝友書法選》一書行世。40年代,一代書法大師於右任先生曾有評語雲:「今海內尚吾書者眾,唯慶陽張氏(孝友)獨得。」
⑸ 西和縣村幹部社保到60歲一月領多少錢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⑹ 尊敬唐省長你好,我是西和縣蒿林鄉何山村,最近在鄉政府問了點事,鄉政府書記把我打了
第一,舉報鄉鎮機關幹部在工作時間內打罵上訪群眾,必須要取得現場證據;
第二,如果打罵群眾的性質惡劣、有傷害後果,則應該有派出所的處理意見;
第三,鄉鎮機關幹部的問題,原則上應該改由縣區一級的相關部門負責處理。
⑺ 西和縣組織部舉報電話
09396621164
⑻ 西和縣委1336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客
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縣上下要緊密團結在以中央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度落實市委「433」發展戰略和縣委「1336」發展思路,振奮精神、真抓實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圍繞當前各項重點工作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要求:
一要盡快召開一次會議。各鄉鎮和部門要在學深、吃透、悟准縣委、縣政府工作謀劃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工作職責、工作實際,認真籌備召開一次全體幹部職工會議,及時把工作任務分解到班子成員、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要研究制定一個計劃。全縣各級各部門和每位黨員領導幹部包括縣級領導,都要圍繞全年目標任務和各自工作職責,按照有目標可遵循、有措施可操作、有成效可展示的要求,制定工作計劃,逐項分解任務,細化落實措施,明確工作責任,倒排進度,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做到每項工作「算著干、盯著辦、現場看」,有目標、有部署、有抓手、有檢查、有獎懲,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三要定期聽取一次匯報。各縣級聯鄉領導要深入分管部門和聯系鄉鎮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層實際情況,定期聽取分管部門和聯系鄉鎮工作匯報,認真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對聯系鄉鎮的工作,要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指導督促鄉鎮抓好脫貧攻堅、安全生產、環境衛生和黨的建設等重點工作;
四要謀劃出台一套機制。結合開展「明查暗訪督查年」活動,圍繞全縣重點工作和改進幹部作風,制定出台活動方案、任務清單、督查細則和獎罰辦法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以督查推動工作落實和幹部作風轉變;
五要提早實施一批項目。要緊緊抓住國家和省上支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和國開行貸款支持的有利機遇,立即啟動剩餘77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爭取在3月上旬全面開工建設;
六要全力打造一批亮點。按照「省內有影響,市內創一流,縣區樹標桿」的總體要求,突出特色抓亮點、整合優勢創典型、集中力量樹標桿,在美麗鄉村、特色產業、工業轉型、基礎設施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部門、鄉鎮、村等不同層面開展示範創建活動,打造一批緊扣發展脈搏、體現時代特徵、符合西和實際的特色亮點,有效示範帶動全縣整體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輻射引領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為順利實現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十二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推進脫貧攻堅進程。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群眾穩定增收、精準管理機制、扶貧協作幫扶,緊盯剩餘的150個貧困村、6.68萬貧困人口,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雙聯」行動,精準落實「1+17」方案,力爭減貧2.2萬人以上;
二要加快推進特色產業開發。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延伸鏈條、提高效益為抓手,抓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工作,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三要加快推進工業擴量提質。強化生產調度、培育小微企業、抓好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推動工業提質發展;
四要加快推進服務業提速發展。全面落實優惠政策,規范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服務業體系。要強力推進傳統商貿業繁榮發展、推進市場秩序整治、推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五要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主動出擊,跟蹤推進乞巧文化世遺申報工作,力爭取得新進展;
六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要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城市建設、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整治城鄉環境衛生秩序,全面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解決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實現縣域全域無垃圾目標,營造整潔靚麗的城鄉環境面貌;
七要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要深入謀劃項目,抓好重點項目,規范項目實施,擴大招商引資規模,抓好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深度用力、精準發力,努力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態勢;
八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完成西漢水盧庄至昌河壩段水毀河堤修復、漾水河十里至小杜段防洪、太石河及西漢水流域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開工西漢水長道段防洪、石堡至長道段河堤及溝道治理工程,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1萬畝、綠色長廊建設50公里,扎實推進坡耕地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和地質災害防治;
九要加快推進財政金融發展。縣財政和兩稅部門要狠抓收入征管,堅持抓大不放小,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做到各項收入足額均衡入庫,力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以上;
十要加快推進社會民生改善。要統籌發展社會事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對今年確定的10件為民實事,各責任領導要定期協調解決問題,各責任單位要不折不扣辦結落實到位,以實際行動造福於民、取信於民;
十一要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把深化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縣級分管聯系領導、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帶頭干,對照省市出台的改革措施,認真研究和吃透精神,推動相關領域改革,以改革破解難題、培植發展優勢;
十二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加強和規范重大項目、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以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扎實推進綜治、維穩、防邪和禁毒各項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在務實肯干中轉作風、提效能,進一步保障各項目標的任務的落實。
一要解放思想抓落實;
二要搶抓機遇抓落實,全縣上下要主動對接政策,把國家和省市各項政策用足、用活、用好,把政策機遇轉化成一條條可以操作的具體措施,變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真正把政策機遇轉變為發展動力;
三要轉變作風抓落實,各鄉鎮、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作為意識,對縣委、縣政府定了的事,要有說了算、馬上辦,定了干、干必成的狠勁和韌勁,確保縣委、縣政府各項安排部署迅速落地、抓實見效;
四要強化督查抓落實,各鄉鎮、各部門要緊盯各項重點工作,梳理清單、建立台賬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⑼ 西和縣人民政府
北川加油站以北,水保局家屬樓,計委家屬樓,扶貧辦 家屬樓,從2010年底至今,已有800天沒有自來水,請問縣長,此事有人管嗎?也許,這三棟居民樓的居民沒水用,與縣政府,尤其與縣長沒關系!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