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蘇綉宣傳主題

蘇綉宣傳主題

發布時間:2021-08-04 20:47:23

㈠ 蘇綉的蘇州刺綉

蘇州刺綉,就是指狹義的「蘇綉」,而廣義的蘇綉是以蘇州為集散中心,遍及江蘇全境的一種著名手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粵綉、湘綉、蜀綉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綉」。
由吳興錢山漾古遺址出土的五千年前以家蠶絲織成的絲織物殘片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取絲的國家,而且發源於太湖流域,這就為蘇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文獻和實物的限制,蘇州刺綉究竟始於何時,尚難以確切說明,但據劉向的《說苑》記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綉衣而豹裘者」。三國時,東吳丞相趙達之妹,已能運用刺綉綉出了中國第一張山地勢軍陣之圖,時人謂之「針絕」。而《三國志·吳志·蔣欽傳》上也記有「妻妾衣服,悉皆錦綉」之句,可見一千七百多年前蘇州刺綉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已達到可觀的程度。
宋代,蘇州刺綉已有了欣賞性的綉品出現,並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張應文著的《清秘藏》一書中說:「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僅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唼喋之姿,佳者較畫更勝。」,描繪了宋代蘇綉已具有精工細作、形象真實生動的特點。
元代的蘇綉,見諸文獻記載的並不多,《清秘藏》中則道:「元人用線稍粗,落針不密,間用墨描眉目,不復宋人精工矣!」可見,元代的綉品較之宋代無多大進步。
明代,是蘇綉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歷史階段,一方面是社會對綉品需求的增長,促進了商品綉數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間(1522-1566)上海「露香園顧綉」的出現,對蘇綉風格的形成起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顧綉代表人物韓希孟,是「露香園」主人顧名世的孫媳,她的藝術特點,在於利用繪畫為基礎,盡力發揮刺綉針法與調和色彩的表現能力,使綉品效果達到淋漓盡致、相得益彰。蘇綉在吸取她的長處後,無論在原料、針法、綉工上,與當時的魯綉、東北的緝線綉、北京的灑線綉截然不同,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綉工精細的特有風格,稱譽全國清代,蘇綉已成為蘇州地區分布很廣的家庭手工業,從事鳳冠、霞帔、補子、官服、被面、枕套、鞋面、手帕、扇袋、掛件、荷包、帳幃、椅披、戲劇行頭等各種各樣綉品的製作。為營銷綉品,各種綉庄應運而生,甚至出現了有關刺綉的專業坊巷,如「綉線巷」、「綉花弄」等,蘇州被稱為「綉市」。其時,雙面綉開始出現,標志著蘇綉有了高度的藝術技巧。當時,皇室的日用綉品或藝術綉品,多出自蘇綉藝人之手。在民間,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錢蕙、林抒、趙慧君、沈關關、楊和、金采蘭、江繆貞、潘志玉、張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蘇綉藝人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的著名綉家。其中,最傑出的則首推清末民初蘇綉藝術家沈壽,她吸收了西洋畫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創了「模擬綉」,對蘇綉技藝的改進、發展、推廣、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中國刺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民國時期,由於社會動盪,日寇侵華,百業蕭條,蘇綉生產呈現每況愈下之勢,許多中、小綉庄紛紛倒閉,藝人、綉工紛紛轉業,及至解放前夕,綉庄由全盛時的一百五十餘家,衰減到了二十多家,從事刺綉生產的專業工人已寥寥無幾。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對工藝美術「保護、發展、提高」方針指引下,地方政府通過組織城鄉物資交流等方式,促進了綉品銷售,提高了綉工的生產積極性。吳縣鎮湖、藏書、光福、通安、東渚、木瀆、胥口等一帶鄉鎮,幾乎形成「家家有綉綳、戶戶有綉娘」的規模。據1990年時統計,吳縣綉娘達十二萬之眾,人數之多,超過歷史上任何朝代,蘇綉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提高的新時期。1958年,蘇州開始推廣機綉。20世紀80年代末,又部分採用電腦綉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綉品的生產能力。蘇州城裡幾十個旅遊點、幾百家經銷店內,綉品比目皆是。在刺綉行業里,分工也越來越細,其中有專門從事刺綉針法、工藝研究的蘇州刺綉研究所,從事刺綉欣賞品和出口服裝生產的蘇州刺綉廠,從事刺綉日用品生產的蘇州綉品廠,從事兒童綉衣和日用品生產的蘇州刺綉童裝廠與蘇州兒童用品廠,從事劇裝戲衣刺綉和製作的蘇州劇裝戲具廠,從事綉鞋生產的蘇州工藝鞋廠,以及從事刺綉線生產的蘇州花線廠等。
在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段時間里,這支蘇綉大軍,每年不但生產出大量的日用綉品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在拓寬新門類、採用新材料、應用新工藝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綉和鑲、嵌、印、貼、雕、繪等各種技藝手段綜合運用起來,製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現代審美感的產品,使蘇綉日用品很快發展至十多個大類、兩千多個品種,產品遠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與此同時,蘇綉藝術品更以其旖旎之姿爭芳於綉壇。除了「小貓」、「金魚」等最常見的題材外,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靜物等各種題材的作品異色紛呈,其表現的藝術幅度,遠遠超過以往。在技藝上,採用蘇綉與發綉的結合,發綉與發刻的結合,刺綉與緙絲的結合,刺綉與緙毛的結合等作品也相繼產生,為蘇綉藝術的衍生和發展開創出了一條條新路,大大拓展了蘇綉的表現能力和綉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蘇綉藝人創造出了綉品正背兩面紋樣、針法相同,色彩迥異的雙面異色綉;1980年,蘇綉藝人邱秀英、殷濂君首創成功了一種雙面異色、異樣、異針法刺綉(雙面三異綉 ),首幅作品《貓狗圖》的兩面奇跡般地分別出現了貓與狗的不同圖形,突破了雙面綉兩面圖案必須一致的禁區,其技藝達到了鬼斧神工的程度。此後又有《金絲猴與哈巴狗》、《查爾斯與黛安娜》等雙面三異綉作品產生。更難以置信的是,一名現年51歲的蘇州須眉顧家翹,自1999年起,悉心研究蘇綉技,先後以德國弗里茨·曼斯尼采和美國尼爾·巴爾的兩幅人體攝影作品為藍本,創制了一幅高56厘米、寬40厘米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雙面三異綉,同時開創了首幅人體攝影綉品和獨自綉制(現存的雙面三異綉均為兩人以上合綉)的兩個之最。接著,他又創制出了絕無僅有的以同一根線在綉品兩面表現出不同針法的《月色荷塘》、《天鵝舞》等作品,開創了傳統刺綉和現代科學融會的先河。2005年5月,他經過苦心鑽研,劃時代地創制出了一幅異線(羢)、異景、異色、異樣、異針法的雙面五異綉《白貓和熊貓》,以及通過燈光能盡現綉品細部的隱亮綉《東方明珠》,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2011年蘇州綉娘薛金娣自創蘇綉技法「捻絲盤線刺綉方法」和用於表現珠狀裝飾物的立體刺綉方法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為蘇綉的創新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蘇州刺綉成為聯結各國人民友誼的紐帶。1956年開始,蘇綉藝人顧文霞、徐志慧、周巽先、錢漱渝、柳金燕等先後到英國、瑞士、德國、前蘇聯等國現場表演刺綉藝術。每年到蘇州參觀刺綉藝人操作和觀賞作品的五洲賓客也約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科爾,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等。蘇綉被美譽為「有生命的靜物」、「東方的藝術明珠」。同時,近百次為國禮饋贈國外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主席、法國蓬皮杜總統、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蘇綉藝術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蘇州綉娘薛金娣綉制的《松鶴長春圖》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轉送給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蘇州刺綉研究所的作品先後在一百多個國家展出。蘇州刺綉廠為維護蘇綉的傳承製定了「蘇綉精品標准」。
為表彰能工巧匠在工藝美術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國務院自1991年起,先後授予蘇州刺綉界的徐紹青、顧文霞、周愛珍、周巽先等四人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徐紹青、李娥瑛、顧文霞、任嘒閑、周巽先、殷濂君、周愛珍、蔣雪等8人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是中國工藝美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
改革開放以後,刺綉業的集體成分開始向私有化過渡。民營企業、民間綉庄時有開設,方興未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文霞、任嘒閑、蔣雪英也開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蘇州近郊,仍然活躍著幾萬名綉娘。東渚鎮蘇綉民營企業的和服、韓服的加工量,已分別佔有日本、韓國的較大市場,成為中國最大的和服、韓服加工出口基地。鎮湖鎮總人口為1.9萬人,從事刺綉、裱綉、綉框製作的從業人員就有1.1萬人,一條街上開出了二百八十多家綉庄,還出現了姚建萍、薛金娣、姚慧芬、姚惠琴、盧福英、鄒英姿等一批能綉制高檔精品的後起之秀,在各項博覽會和工藝品評比中摘金奪銀。其中,薛金娣的特色是專門做古代名畫題材,每一幅作品均精美絕倫,獲得眾多名家的肯定。2003年,鎮湖的綉品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刺綉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2000年,鎮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刺綉)藝術之鄉」。 蘇州刺綉之所以令人愛不釋手,是其品種、造型、圖案、畫稿、針法、綉法、色彩、技藝、裝裱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而針法的運用,是構成綉品各種藝術形象的語言。由沈壽口述、張謇手記的《雪宧綉譜》,匯集了其畢生的綉技經驗,歸納的針法有18種,經後人的努力,現已發展到43種。基本針法有:齊針、正搶、反搶、迭搶、平套、散套、集套、擻和針、施針、接針、滾針、切針、辮子股、拉梭子、平金、盤金、打子、結子、拉尾子、雞毛針、絨、格錦、編針、網綉、水紋針、桂花針、挑花、松針、戳紗、打點、亂針、扣綉等32種;輔助針法有:扎針、鋪針、施毛針、旋毛針、刻鱗針等5種;變體綉針法有:迭綉、穿珠、簾綉、釘綉、貼綾、虛實針等6種。在欣賞品綉制過程中,藝人們為更好地表現物體的形態特徵,常常是多種針法並用。如綉貓時,毛絲用施套針,眼珠和眼白用集套針、施針,胡須及眼眶用滾針,通過針法的靈活應用,使綉出的物像真實生動、質感畢現。
在蘇綉眾多針法中,如今亂針綉異軍突起,藝人們運用這一針法創作出了許多佳作。亂針綉,又名「正則綉」,系近代刺綉藝術家楊守玉於20世紀30年代在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授教時始創。這種針法改變了傳統刺綉「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方法,採用長短交叉線條,以分層加色手法來表現畫面,尤宜綉制油畫、素描、攝影為稿本的作品,其作品的藝術效果特別具有質感。經過楊守玉門人周巽先、任嘒閑、朱鳳等蘇綉名手的傳授、推廣,亂針綉已成為蘇綉的主要綉種之一。作品有《列寧在拉茲里夫河邊》、《齊白石像》、《虎丘》、《冒氣的池塘》等。在亂針綉的基礎上,又創新發展了虛實亂針綉、雙面亂針綉、雙面異樣綉和雙面異色異樣異針法綉(雙面三異綉)等刺綉技法,把亂針綉技藝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

蘇綉還有一種「盤金綉」,其綉法以金線盤繞、絲線橫向釘固,因此亦稱為「釘綉」。主要用於龍袍、官服、禮服、旗袍、劇裝上龍鳳、山水、花卉以及其他裝飾圖案的綉制,作品金碧輝煌、雍容華貴。鼎盛時期,蘇州周邊鄉村曾有數千綉娘從事盤金綉的綉制,在長橋鎮新南村一帶,尚有四百多位老藝人為廣東、新加坡等地加工服裝飾花,年輕人因該手藝枯燥單調,工價又不高,不願習此藝,盤金綉已呈後繼乏人之勢。
蘇綉的技藝特色,大致可用 「平(綉面平伏)、齊(針腳整齊)、細(綉線纖細)、密(排絲緊密)、和(色彩調和)、順(絲縷暢順)、光(色澤光艷)、勻(皮頭均勻)」八字來概括,有別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綉品。 蘇綉品種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香料袋、眼鏡袋、摺扇袋、名片袋、順袋、團扇面、鏡子套、小掛件等。有衣飾鞋帽,如披肩、旗袍、裙子、馬甲、圍涎、襯衣、虎頭鞋、虎頭帽,以及加工出口的日本和服、韓服等。有室內用品,如被面、枕套、桌圍、椅帔、椅墊、門簾、檯布、沙發靠墊、電風扇套、電視機套、空調機套等。以及其他用品如官服補子、車轎裝飾、戲衣、壽衣等。日用品的傳統圖案有著紋樣結構中心突出,造型藝術誇張,富有裝飾味的特點。形式常見有單角花、對角花、四角花、一團四角花、滿底花等。在用色方,蘇綉一向講究秀麗素靜、隨物賦彩,華而不俗、穠而不艷,這是有別於他綉的重要特徵之一。這與蘇州人民喜愛淡雅素麗的生活習性相一致,也與蘇綉能夠形成精細雅潔的特點休戚相關的。
二是欣賞品。有擺件(長、方、圓各種規格的台屏)、掛件(畫片、立軸、鏡片、中堂、對聯等)、立件(單屏、折屏等)及冊頁等。其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卉、飛禽、走獸、靜物、書法、裝飾圖案等均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欣賞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貓」和「金魚」,為了生動表現出小貓蓬茸的毛絲和神態,綉工們不僅需要千針萬線,還必須十分注重色彩的運用。僅以一隻小小的貓眼而言,就要按照瞳孔受光部位的不同,以二十多種色線來表達,這樣才能將貓眼綉「活」。1986年,在保加利亞舉辦的第六屆普羅夫迪夫國際春季博覽會上,蘇州刺綉廠送展的一幅雙面綉《長毛貓》榮獲了金質獎。綉金魚,為表達出金魚尾巴的透明質感,綉工們往往要將一根頭發般粗細的絲線「劈」成四十八分之一來綉制,綉出的金魚出神入化,宛若在水中游動,給人以美的享受。1984年,蘇州刺綉研究所送展的一幅雙面綉《金魚》獲得了第五十六屆波蘭波茲南國際博覽會金質獎。
蘇州刺綉作為一門千年流傳、繁衍的古藝,為美化歷代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10月,蘇州市在景德路的明代建築王鏊祠堂內建立了中國蘇綉藝術博物館,陳列有自漢代至今的綉品二百餘件,其中有從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蘇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蘇綉綉片、經帙、褡褳等日用品(部分為復製品);有蘇州製作的明代萬曆皇帝的緙絲袞服、孝靖皇後的刺綉「百子衣」、清乾隆帝朝服的復製品;有17世紀著名刺綉藝術家韓希孟的刺綉冊頁、清末民初蘇綉藝術家沈壽的模擬綉,以及現代發展起來的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樣異針法綉等作品,成為展示蘇綉歷史和精品的一個重要窗口,受到人們的歡迎。在蘇綉的發源地鎮湖建造了中國刺綉藝術館。

㈡ 蘇綉傳說

農事和節氣的風俗 根據二十四個節氣進行農事和安排生活。如「春打六九頭,耕牛滿地頭」,元旦日如陰則「歲朝烏雲禿,高低田稻一齊熟」。立春日舉行探春、采春、迎春和打春及迎春牛和送「春牛圖」。夏日有「雨打立夏,無水澆耙」、「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立夏人們吃補食、稱體重。秋季「雷打秋頭,百事無收」、「八月十五雲遮日,來歲元霄雨打燈」。寒冷的冬季主要是田間管理「莊稼要收成,土地要冬耕」、「冬季清除田邊草,來年肥多害蟲少」。冬至大如年,人們吃年糕、做湯圓、穿新衣服、祭祀祖先。
農事的祭祀風俗 清明前後下稻,下要選時辰、選經驗豐富的男性老農,說話要討口采。第一天插秧,謂「開秧門」,除一套程序外還需祭土地神,若乾旱不雨,則去城隍廟祈求降雨。為了防治病蟲害,正月半夜「甩火把」。太湖一帶如遇上蟲害,將掃帚插在田中,稱為「掃蟲」,或將劉猛春將軍菩薩請出來巡遊。中秋節後舉行土地會、青苗會、稻花會和慶豐會。
手工業習俗 世代相傳「百作拜師」,學徒拜師要有「薦保」、「保頭」,簽定合約。學徒期間尊卑上下等級分明,學業期滿,要舉行拜師儀式,辦「滿師酒」,向師傅、師母行「三拜九扣」之禮。各行各業有自己的祖師爺,逢先師生日、過年過節和開工之日都要進行祭祀活動。如石匠、木匠的師是魯班,理發業是呂洞賓,燒炭業是陳老相公,雕刻業是邱彌陀,陶瓷業是范蠡,制筆業是蒙恬,竹篾匠是泰山等等。絲綢業十分發達,明代的蘇州「家家養蠶、戶戶刺綉」。機工們崇尚機神,建廟塑像。舊時織機分為提花機和素機,只有男性織工坐提花機,織出有各圖案的絲綢供宮廷官吏享用,女性織工只能上素機織綢,為平民百姓衣帛。蘇州刺綉歷史悠久,歷代朝官府十分重視,刺綉業尊顧名世為祖師,民間的刺綉名師培訓刺綉藝人。無錫惠山的泥人深受人們喜愛,婦女買「大阿福」討吉祥,蠶農買「春牛」祈求農事順利,市民喜愛「觀世音」,「鍾馗」等期望神靈保佑。吳縣西山的碧螺茶享有盛譽,每年在春分至穀雨前後採茶女經過沐浴更衣,去山上採茶。茶農最擔心旱災或蟲災,逢到這情況,茶農就宰豬殺羊供奉龍王菩薩、孟姜菩薩,有的還抬著菩薩到茶山上走一圈。除夕人們把採制的頭茶供奉菩薩,初一清晨先泡一杯茶,供奉在灶神堂前
漁業習俗 江蘇河網密布,漁民世代從事養魚捕魚活動。太湖漁民供奉傳說中治水的大禹,於是在昂山上造禹王廟,每年春季的全豬全羊齋禹王神,並請戲班子演戲酬謝神靈保佑。每年五月至七月漁民出湖捕魚前,要舉行請神及會餐活動,俗稱「做公堂」。早上開網,第一網捕到鯽魚或鯉魚,認為是大吉大利,如捕到黑魚,兆「黑心」,當日一定會捕到很多魚,如果捕到的是白鰷,則認為這天要白辛苦。小塘捕魚,干塘時焚紙燒香,祭祀塘神。
市集民風
一般較大的廟會在農閑季節舉行,少則一日,多則十天。廟會期間,廟內煙火繚繞,鑼鼓喧天,廟外各行各業商販叫賣、雜耍、小吃一應具全。成千上萬的人乘船、步行從四面八方湧向廟會。集市上小商販除了吆喝叫賣外,還有各傳承的打擊聲,如貨郎擔搖皮鼓,銅匠擔晃銅串,糖粥擔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鑼,收廢品搖鈴等等。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鋪在高牆上寫個「當」字,茶館懸掛「茶」字招牌,酒店多懸黃白旗簾,理發門前豎紅、黃、藍三色轉動圓柱燈,浴室掛紅燈籠等。正月初五財神誕辰日,早時商店都設財神堂,並舉行祭祀活動,傳說財神菩薩是趙公元帥,還有五路神。各行各業還有一套「行話」,謂「切口」,店主和職工當首買主面,用切口交談價格,使買主不得而知。
飲食風俗 江蘇飲食選料講究,四季有別。南京廚師素有「天廚」之稱,南京板鴨又稱「官禮板鴨」和「貢鴨」、桂花鹽水鴨飲譽中外。揚州菜是我國四大風味菜之一,以清蒸鰣魚、「三套鴨」、清燉蟹粉獅子頭為代表。蘇州的松鼠鱖魚、原悶魚翅、醬鴨名氣也很大。家常菜有炒螺螄、蔥烤鯽魚、霉乾菜燒肉等,南京地區鍾愛吃野菜,有菊花腦、馬蘭頭、蘆蒿、母雞頭等。小吃多達140多,根據季節變化製作多時令小吃。如初一吃糕團,新春吃春卷,元霄節吃元霄、青團,立夏吃五香茶葉蛋,夏天吃綠豆糕,中秋吃月餅、南瓜燒糯米飯,九月蟹黃包,十月烘年糕,臘月是臘八粥、雞絲粥。名茶有蘇州碧螺春、宜興陽羨茶、南京雲霧茶、雨花茶。農村有太湖之濱的重豆茶,南京地區用開水沖蜂蜜或糖的「糖茶」。用開水打入雞蛋的「稱砣茶」,用茶葉煮的蛋則稱「元寶蛋」。各地區還有很多茶館,這些茶館不僅是解渴之處,還是重要的社交場合。頗有名氣的是揚州富春茶社。此外還有戲茶廳,觀眾可以一邊聽戲,一邊飲茶、嗑瓜子,茶房還需給觀眾茶、點煙,此間還有賣小吃的商販來回座位間。飲酒也名目繁多,大致有「年節酒」、「散福酒」、「元霄酒」、「端午酒」、「七月半酒」、「中秋酒」、「重陽酒」、「冬至酒」、「喜酒」、「會親酒」、「三朝酒」、「進屋酒」、「剃頭酒」、「滿月酒」、「周歲酒」、「壽酒」、「豆腐酒」及「插秧酒」、「豐收酒」、「開業酒」、「利市酒」、「分紅酒」、「拜師酒」、 「 滿師酒」、「接風酒」、「餞行酒」、「洗塵酒」、「豎屋酒」、「搬場酒」、「社酒」、「會酒」等等。服裝頭飾
服飾習俗 蘇州地區的婦女早時喜穿中式大襟、對襟衫,常以土林藍黑相對的布料作面料,下 穿黑色長裙,或以腰兜為裙。喜歡包頭,包頭和腰兜很有講究,包頭常用靛藍布,兩旁邊沿鑲首花布滾邊,兩端用白布或黑布貼角,包頭上綉有彩色圖案。腰兜兩側有細密的褶襇,腰帶上綴有流蘇,腰兜上也綉五色圖案。太湖漁民則喜愛穿對襟格子土布衫。
居住風俗 民居的建造過程中十分講究吉利,從選地、選材、擇日、立柱、上樑到落成慶賀均按照繁褥的傳統方式進行。如選地要請「陰陽先生」用八卦盤定地點、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擇定作棟梁的樹林,用紅紙圍貼下部,並祭祀山神,砍伐時樹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剝樹皮,嚴禁跨越。上樑時選擇吉日,樑上張貼橫批,兩邊棟柱貼對聯,上樑時喊「上樑,大吉大利」,鞭炮齊鳴,邊唱「上樑歌」,上好後將饅頭、紅棗等往下拋。房子建好後,往往在牆門上畫一些辟邪的圖畫,有的還建刻有歷史故事和植物圖案的磚刻門樓。
生育習俗 在婦女懷孕期間,普遍存在著諸如判斷嬰兒性別的傳統經驗、孕婦保健的慣例、催生舉動、送禮慶賀、取乳名、三朝儀式,以及慶賀滿月、百日、周歲等禮儀。
嫁娶習俗 主要表現在婚姻觀念、婚姻形式、婚姻禮儀和離婚制度上。婚姻程序的第一階段是圍繞男女雙方家族進行的,有「問名」、「納吉」、「行聘訂婚」、「納征」等儀式。第二階段以「請期」,也稱「送道日」開始,然後「鋪床」、「餓嫁」、「拜堂」、「鬧房」。第三階段於婚後第二天起有「開臉」、「討紅喜蛋」等儀式。婚姻形式有買賣婚、典妻婚、表親婚、交換婚、童養婚、指腹婚、冥婚、自願婚等。
壽誕習俗 一般60歲以下叫「做生日」,60歲以上稱「壽辰」,還有認為人到25、29、33、36、66歲為關口,逢到這些生日都有所活動。江蘇人的規矩是「做九不做十」、「男不做四十、女不做三十」。做壽還有「暖壽」和「正壽」之分,正壽要設置壽堂,上供王母、壽星,壽禮比較講究,有的還請和尚來做道場,拜壽結束主人請客吃面,請戲班子演出。壽誕一般都由子女操辦。長輩過世逢70、80、90、100歲生辰,子女還要做陰壽。
喪葬習俗 有沐浴、停屍、報喪、守靈、治喪、家祭、送殯、安葬等多名目。江蘇人比較尊奉「入土為安」的信條,現在即使採用了火葬,仍然以最後入土才放心。
歲時節日風俗 春節,廣義指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幾乎天天有歡慶活動。元霄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這個節日張燈結綵,一般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四日「試燈」,十五日「正燈」,十八日「落燈」。這期間家家吃湯圓。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這天吃各色粽子,還有「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鹹蛋黃和雄黃酒;「五白」:白切瓜、白蒜頭、白豆腐、白斬雞和茭白。插艾草和菖蒲,舉行龍舟競渡活動。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家家賞月、吃月餅。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人們高賞菊、吃重陽糕。除夕夜祭灶王爺,貼春聯、換門神,除夕晚上祭祖、吃年夜飯。另外民間還有祈求豐稔的「中和節」,踏青祭祖的「清明節」,舍財布施的「浴佛節」,祭拜游戲的「乞巧節」,祭祖奠先的「中元節」。
文化娛樂風俗 有特點的有崑山的崑曲、蘇州的評彈、揚州的揚劇、無錫的錫劇、南京的白局。民間文學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謠、民歌、諺語、謎語。江南絲竹開始產生於明代的蘇州一帶。「絲」指絲弦樂器,如胡琴、月琴、琵琶、三弦、秦琴、揚琴等。「竹」指管樂器,如笛、簫、笙、嗩吶等,演奏的樂曲來自婚喪喜慶和調會活動中的風俗音樂。

江蘇風土人情
蘇綉圖案典雅,色彩秀麗,針工精細,與湘綉、粵綉、蜀綉合稱為我國四大名銹。刺綉發跡在蘇州。相傳孫權的姬人趙夫人,能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景物,當時人稱為「針絕」。以後歷代相傳,便成為一種婦女特有的藝術。特別是蘇州城西30公里、濱臨太湖的光福鄉,鄉村每家婦女,除養蠶外,都嫻熟這種藝術。刺綉的原料有緞底、凌底、紗底等不同,有用絨、用線、用發(實際多用黑紗代)等綉法。近年來,蘇州刺綉廠又創造了「雙面異綉」,使蘇綉藝術登上了一個新高峰。

陶器是蘇南著名的手工業產品。由於歷代勞動人民運用智慧,積累經驗、不斷地發明創造,使質量逐步提高,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著名的陶都——江蘇宜興丁蜀鎮,生產的日用工藝陶瓷,技術精湛,造型優美,猶如百花叢中盛開的藝術鮮花,光彩奪目,逗人喜愛。

紫砂茶壺,是陶都是珍貴的工藝產品,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就馳名中外,享有天下「神品」之稱。古人對名手制壺,視為「貴重如衍璜」、「珍重比流黃」、「價疑 琳」,覓湯一壺,賽過無價之寶。

紫砂茶壺之所以名貴,主要有七絕:一、茶無浴湯氣,色香,味皆蘊;二、夏天泡茶,隔日不易餿;三、冬天泡茶,沸水注入不炸裂;四、茶壺久用,不放茶葉,仍有茶香味;五、傳熱緩慢,壺熱而不燙手;六、壺蓋嚴密,倒茶無落「帽」之憂;七、壺色和諧不褪,久用越發光亮。 「茗熒莫妙於砂」,妙就妙在紫砂泥料有著特殊的性能。紫砂泥料蘊藏於深岩之中,開采後又經人工精選,故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稱。泥色紅而不嫣,紫而不奼,黃而不驕,黑而不墨,質地細膩且含有砂性,經高溫燒成,仍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能,得天獨厚的紫砂陶土,使茶壺、茶杯產生了獨有的功能。

製作紫砂茶壺,工藝十分講究。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藝人們創造的制壺技藝,各有風格,成千種茶壺「方圓非一、器型各異,有講究線條的茶壺,古色古香,清新悅目,有注重浮雕裝飾的茶壺,多姿多態,以壺傳藝;有富於生活情趣的象形茶壺,形態逼真,見壺生景;還有集文字、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於一體的茶壺,字隨壺傳,壺隨字貴。優美的紫砂茶壺,在我國工藝美術產品中放射著燦爛的光芒。

泥塑相傳於孫臏,他研究陣法,捏制泥人兵馬布陣,泥塑就流傳下來。惠山泥人則盛於明、清二代。山有粘土,土質細膩,可塑性強,適於泥塑之用。三、四百年來「惠山泥人」馳名中外。

惠山地區居民家家善彩塑,戶戶做泥人。惠山泥人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它取材於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江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宣揚正義,反對邪惡,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意願、愛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許多造型生動的泥塑作品,如「惠山大阿福」、「我愛北京天安門」等,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群眾的喜愛。惠山泥人廠泥塑作品千姿百態,年產300多種,600萬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接待成千上萬的外賓參觀。這一古老的民間世術將在四個現代建設中大放光彩。

1958年,郭沫若同志去無錫時,曾揮折題詩:「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衣冠千代異肝膽一般同,造化眼前妙,流傳城外雄,集中人數百,童叟獻神功」高度贊揚惠山泥塑工人的創造精神。

金陵燈會
始於六朝,盛於明清。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下令鬧花燈,以示與民同樂,共慶昇平。現在的燈會集中在夫子廟地區舉辦,自春節始,為期一月。尤其在元宵夜,秦淮河兩岸燈如海,人如潮。
春南京國際梅花節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習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珍珠泉、溧水傅家邊、古林公園等處均有梅觀,尤以梅花山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舉辦國際梅花節。
夏江心洲葡萄節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可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還可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秋南京雨花石藝術節
雨花石,南京標志物之一。每年金秋九月,南京都要在雨花台景區舉辦「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採石游等活動。雨花石主要產地六合縣同時開展分會場活動。
冬迎新年聽鍾聲活動
南京人樂於在鍾聲中迎接新年的到來。迎新年聽鍾聲活動通常在棲霞寺鍾樓舉行,由寺院法師念經祈禱和平、祝願民安,再由主持與賓客共同撞響銅鍾108次,迎接新年的到來。

㈢ 蘇綉主要特點有哪些

蘇綉主要特點有:

蘇綉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綉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綉技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的特點。「平」指綉面平展;「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用針細巧,綉線精細;「密」指線條排列緊湊,不露針跡;「和」指設色適宜。

「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絲理圓轉自如;「勻」指線條精細均勻,疏密一致。在種類上,蘇綉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綉」作品最為精美。

蘇綉的文化價值:

蘇綉具有深邃的文化價值。蘇綉作為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歷來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其中,中國的傳統書畫在蘇綉作品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傳統的蘇綉作品多會吸取繪畫和書法作品中的藝術精華。

從宋代起,山水、花鳥、佛像等畫作就開始成為蘇綉的綉稿;明代受「吳門畫派」影響,蘇綉形成了精細雅潔的獨特藝術風格,四大名家的畫作也成為刺綉藝人喜愛的題材;直到當代,國畫仍然是蘇綉的重要表現題材。

如今,蘇綉完美地表達了吳冠中、袁運甫等當代國畫名家的作品,受到這些畫家的高度贊賞,當代中國的文化藝術在蘇綉作品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由此可見,蘇綉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㈣ 蘇綉一般綉什麼圖案代表吉祥呢

不是綉什麼圖案代表吉祥,代表福祿壽喜財的吉祥圖案很多,要看送什麼人,什麼時機送什麼圖案的。越是送吉祥寓意的,越要選對圖案。

㈤ 蘇州刺綉介紹

蘇綉是蘇州地區刺綉產品的總稱,以蘇州鎮湖刺綉最為有名。

蘇綉即蘇州刺綉,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蘇綉產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綉之鄉。

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現在中國蘇綉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綉品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

綉品種類齊全:按品種分,有雙面綉、單面綉;按體積造型分,有台屏、牆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等。

(5)蘇綉宣傳主題擴展閱讀

工藝技法

"劈絲"是蘇州刺綉工藝之一,即將一根花線分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線和絲理的變化,還根據不同的布質、色彩及題材,不但靈活綜合運針,而且花線劈絲粗細合度,從而充分表現物體形象的質感。

如蘇綉金魚尾,用線要細,排針要虛,才能表現輕薄、透明感,綉魚身線條就要略粗,排針密,才能表現渾厚感,又如綉石頭、老樹梗等,線粗,排針不必過於均勻,再比如綉貓,根據對象毛絲變化規律掌握絲理,綉出來的貓毛茸茸地形萬言書逼真生動。

蘇綉工藝善於總結經驗獨辟蹊徑,繼發綉、雙面綉之後,又相繼成功地創造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樣綉等新作,就純欣賞的美術綉品來說,是以針代筆,積絲累線而成,技法、針法的特點也就是「和色無跡、均勻熨貼、絲縷分明、毛片輕盈鬆快」四名話。

可以說蘇綉工藝是在綉制反映時代風貌的新作品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的,除部分滿足國內人民需要外,蘇綉還遠銷日本、義大利、摩洛哥、紐西蘭、美國等近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歷史淵源

蘇州刺綉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綉製作的記載。

此後經過歷代的不斷發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時,蘇綉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綉"的局面。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蘇綉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綉市"的譽稱,清代中後期,蘇綉在綉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新出現了精美的"雙面綉",僅蘇州一地專門經營刺綉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民國時期(公元1912~1949年),由於常年戰亂,蘇綉業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後,蘇綉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綉研究所,並開辦刺綉訓練班。

蘇綉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蘇綉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綉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綉技具有"平、齊、細、密、和、光、順、勻"的特點,在種類上,蘇綉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綉"作品最為精美。

㈥ 蘇綉意義和目的

江南特色,目的主要是美觀、服飾、經濟方面。
蘇州刺綉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綉製作的記載,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蘇綉,其風骨神韻在隋唐時期就已奠定基礎,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與特色已漸趨形成,明清以降蘇綉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蘇綉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綉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蘇綉用於服飾。
三國時代,吳國已將用於服飾。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綉萬國於一錦"之說。晉王嘉《拾遺記·吳》:"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趙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方岳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綉,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既成,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
宋朝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蘇綉作品明朝(1368~1644年)時,蘇綉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綉"的盛況。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它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綉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㈦ 贊美蘇綉的句子

【第1句】蘇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聰慧智巧的蘇州姑娘,在閨房中吟詩作畫之餘,想到把這畫品描摹到衣袖上去,然後用五色絲線把那畫品綉在衣服上、被子上,枕頭上,裙子上等等來打扮自己,美化生活。那衣服上綉上了各種花鳥圖案後增加了衣服的美感、光艷,穿著起來使自己更加嫵媚秀麗,更加婉約婀娜。那雲鬢玉簪,綉衣榴裙,配襯著青春嬌艷的臉蛋,身段裊裊走起路來環佩玲瓏叮鐺,就好像是「九天仙女下凡來。」那樣輕靈飄逸,婀娜多姿。看的那郎君和士大夫們,眼熱心跳,嘖嘖稱奇不已。便拿來作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於是乎蘇綉便在吳地流傳開來,作為閨房女紅的必修課。

【第2句】綢緞是時光里的舊美人,一腔一調皆有味,一眉一眼皆有韻。她是水,碧波微瀾;她是珠,潤澤內斂;她是陽,透過格子窗,華麗而又灰撲,暖暖的懶懶的,碎金的腳步沾了粉,長裙廣袖皆掩映在一幅古意的畫軸里。日子是煨過的,時間都裊如輕煙,水袖一揚,滿天花落,雲髻一松,飛瀑直下,有蘊藉之美。因此我是愛極綢緞的,愛極蘇綉的。

【第3句】想認識蘇州,就從認識蘇綉開始。小時候,我喜歡畫畫,家裡牆上、櫃子上和鄰居家裡都有我的「作品」。那時候父母因工作把我寄養在蘇州鄉下外婆家,那時興綉花,外婆和表姐空閑時總在綉花,所以,我放學回到家裡,幫她們描花樣當仁不讓地成了我的事。

【第4句】在蘇綉櫃台前選購工藝品。那一幅《雙貓圖》的雙面綉蘇綉讓外國友人看得發呆。你看,那貓眼睛圓睜藍綠色的眼珠,活靈活現、炯炯有神,似乎在滴溜溜地望著你呢。細細的鬍子,根根清晰,舒展。那貓體態輕盈,刻畫的活靈活現,纖毫畢露,栩栩如生。那逼真的神態彷彿,「嗚喵」一聲從綉品里跳出來一般。把那外賓看得如醉如痴,愛不釋手。連連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

【第5句】我也喜歡這些五彩繽紛的花啊鳥啊小動物兒,總盼望著長大以後也能枕著那些描龍綉鳳的枕頭兒做美夢。上中學時,我學美術和評彈,老師帶我們看畫展,我被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驚呆了,足足在它面前傻了半鍾頭,那是我第一次與蘇綉面對面,我彷彿看到草在搖、水在流、樹葉在擺動、鳥兒在振翅,天下竟有這么精緻的綉品!一切都那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㈧ 蘇綉以綉什麼為主

閱讀全文

與蘇綉宣傳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松山湖景區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08
白酒品牌策劃方案 瀏覽:413
自然教育基地規劃設計方案策劃 瀏覽:715
怎樣學好電子商務 瀏覽:213
教工培訓方案 瀏覽:691
上海宜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瀏覽:176
旅遊方案策劃書怎麼寫 瀏覽:935
茶葉五一活動促銷方案 瀏覽:356
校園視頻拍攝策劃方案 瀏覽:938
電網調度培訓方案 瀏覽:802
哪裡有賣電子商務會計書 瀏覽:164
2011年電子商務發生的大事 瀏覽:231
寧波電子商務園區 瀏覽:211
鄉鎮衛生院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實施方案 瀏覽:217
策劃方案打包下載 瀏覽:329
睡衣促銷活動廣告語 瀏覽:657
淘天下電子商務 瀏覽:122
四類群體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234
酒店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547
葯店夏季活動促銷語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