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玉堂春寫作背景誰可以寫
標題 玉堂春 作者 馬鈺 年代 元 內容 閑論修持,修持非草草。猛舍家緣,方求大道。滅盡無明,如軻能養浩。肯逐人情似桔*。駕食鶉居,自然無煩惱。垢面蓬頭,心田頻掃。金木相生,就中成至寶。便覺靈光出一毫。 注釋 【注釋】:
『貳』 玉堂春富貴有何寓喻
指:白玉蘭,海棠,迎春,牡丹,桂花
『叄』 玉堂春的介紹
玉堂春,白酒,在山西洪洞等地很盛行。
『肆』 京劇 玉堂春 欣賞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E%A9%BE%E7%D3%F1%CC%C3%B4%BA&fr=ala0
『伍』 《玉堂春》情節簡介
《玉堂春》的情節簡介:
《玉堂春》又名《審蘇三》,秦腔傳統戲。明代禮部尚書之三公子王景龍,與京城煙花名妓蘇三有情,為蘇三取名「玉堂春」,約定終身。王公子在妓院耗盡銀兩,被鴇兒逐出,落難關王廟,得蘇三贈銀上京應試。蘇三被鴇兒賣予山西富商沈彥林為妾。
沈妻與趙監生私通,殺夫嫁禍蘇三。縣官受賄,蘇三蒙冤被定死罪。王景龍應試高中八府巡按,欽命山西調玉堂春一案復審。蘇三被起解太原,三堂會審,蘇三跪訴原委,冤案始明,蘇三與王景龍遂得團圓。此劇為小旦、小生唱做工戲。其中《蘇三起解》、《三堂會審》常單折演出,廣為流行。西府秦腔、同州梆子、漢調桄桄均有此劇目。
《玉堂春》不僅是京劇旦角的開蒙戲,還是中國戲曲中流傳最廣的劇目之一。 此劇是清代花部亂彈作品,作者不詳,故事見馮夢龍編訂的《警世通言》卷24《玉堂春落難逢夫》,《情史》卷2中亦有此事。至於舞台劇,明代已編成《完貞記》、《玉鐲記》傳奇(《遠山堂曲晶》),到清代,《玉堂春》傳奇(《笠閣批評舊戲目》)即演出於崑曲舞台,劇本已失傳。
『陸』 玉堂春用顏體的寫法怎麼寫
『柒』 《玉堂春》故事梗概
明朝,名妓蘇三(玉堂春)與吏部尚書之子王景隆結識,誓偕白首。王景隆錢財用盡,被鴇兒轟出妓院,蘇三私贈銀兩。鴇兒把蘇三騙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計害之,不料卻讓沈燕林誤食毒面而死,蘇三被誣。定為死罪。起解途中,解差崇公道同情蘇三,認為義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調審此案,知犯婦即為蘇三……後得藩司潘必正、臬司劉秉義之助,與蘇三團圓。
全劇包括《嫖院》、《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折,幾乎囊括了京劇旦角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尤以《女起解》、《三堂會審》二折精彩備至,聲腔藝術成就極高。尤其在王瑤卿的指導下,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依不同稟賦所創之新腔,各具特色。
(7)玉堂春宣傳畫擴展閱讀
1919年4月7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戲班上演於上海第一戲院。合作越劇團於1952年12月編演。紅楓、孫旭、傅駿、金風、李卓雲等集體編導,劉如曾編曲。戚雅仙飾蘇三、畢春芳飾王金龍,陳金蓮飾劉秉義,魏蘭芳飾鴇母,水青蓮飾石榴,張鎖英飾金哥,丁兆豐飾崇公道,黃月明飾潘必正。開始演出時受當時思潮影響,認為王金龍是做了官的統治階級,蘇三是苦難妓女,階級不能調和,戲演到「三堂會審」結束,不讓兩人團圓。後來才到「監會團圓」結束。
《玉堂春》演出後,因故事情節群眾熟悉,在「起解」、「會審」中有大段唱腔能發揮戚雅仙的藝術特色,故受到觀眾歡迎。1959年再度復演,成為劇團保留劇目之一。1980年靜安越劇團重建以後,復演《玉堂春》,仍由戚雅仙、畢春芳主演,劇本由傅駿整理,導演李卓雲、孔敏,編曲賀孝忠。從劇本到唱腔都作了加工提高,幾經修改,成為該團演出場次最多、觀眾最為歡迎的保留劇目。
該劇藝術特色主要在於唱腔,劇中有[四工調]、[弦下調]、[男調]、[連板]、[倒板]、[清板]、[囂板]、[二凡]等腔調板式。「蘇三起解」和「三堂會審」的唱段,20世紀50年代,由中國唱片社出版唱片。80年代又由中國唱片社出版全本《玉堂春》錄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