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拳擊宣傳單

拳擊宣傳單

發布時間:2021-07-14 14:17:36

1. 幫忙想一條拳擊社的宣傳語,為了招收新社員....... 要求簡約明了....

愛力量,愛勇敢,愛對抗,愛歷練,也愛無限提升,我不是別人,我是拳擊手

2. 有關中央電台體育頻道每周日拳擊節目中的拳擊廣告!

在網路上搜索視頻試試,應該都有下載的。

3. 請大家幫忙想一句關於拳擊的宣傳語啦!!

想挑戰么? 不好,沒有親和力,反而有一種高傲的感覺。

例如,「誰都可以」,「你需要真正的磨練」,「習練拳擊,證明自己」,「擂台上少不了你」之類或許能吸引大眾的心理。

4. 一個亞洲拳擊手做的藍牙耳機廣告,那個耳機是什麼牌子的

可以看看我現在用的一款雷柏的S500藍牙耳機,頭戴式,聽歌很好,打電話也不錯,雖然沒耳掛式方便,但聽歌跟電量方面比其強多了,我的藍牙耳機連續聽歌10個多小時都行,藍牙信號很穩定。

5. 拳擊招生宣傳力度有什麼方法,拳擊文字拳擊宣傳片拳擊勵志宣傳片

立體綜合型廣告轟炸:網路,視頻,q群,論壇,文字,還可專門製作個用於招生宣傳的app,附帶一些拳擊基本練習方法,當然別忘了藉助諸如泰森,阿里,帕克奧的海報,出場費這些東東來吸引客源

6. 拳擊手的背景資料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業余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香港拳擊總會於1955年成立 , 是國際業余拳擊協會(AIBA)及世界拳擊協會(WBC)成員之一.近年來香港選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國際賽事中均能多次獲得獎牌.目前為止,國際業余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芬蘭舉行。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手段。有記載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就有「公元前40世紀,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發現 拳擊的遺跡」的記載。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擊用的護具「皮綳帶」。後來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在愛琴海岸發掘的一對磁瓶上,有兩人相互攻防的拳擊圖案。在希臘神話中,傳說雅典王子賽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曉拳術,曾玩過這種拳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1700年以前拳擊活動的遺跡。
自從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下令禁止拳擊後,拳壇幾乎寂寞了4個多世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古羅馬拳擊的粗野影響難以忘懷;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各地時興騎馬斗劍,馬上技術抑制了拳擊的發展。騎士體育是屬於統治階級和貴族的,而且必須是基督徒。而拳擊作為一種自衛技術、娛樂活動,在民間仍然不斷地流行著,只是不能公開比賽。
公元8世紀,奧斯曼大帝執政,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斗,勝利者獲勝訴。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習俗騎馬、穿護身甲胄進行斗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決勝負。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
公元1200年間,傳教士聖倍納丁看到當時許多青年在斗劍中喪生的悲劇,設法推行拳擊代替斗劍。他廢止了古羅馬拳擊的野蠻方法,提倡赤手拳擊,使之成為以鍛煉身體為原則的體育活動。聖倍納了在義大利的西納開設了一所拳擊訓練學校,親自擔任教練,並主持拳賽,執行裁判工作。在賽程中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關頭,他會及時命令停止比賽,以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這種改良的拳擊,逐漸在青年中流行起來。聖倍納了一生始終熱衷於拳擊運動,使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拳擊東山再起,成為拳擊史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並把冠軍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無敵將軍」的美稱,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他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
菲格死後,他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1704—1789年)繼承了他的拳擊事業。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公元1743年8月16日又推出了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公元1792年,英國拳擊冠軍門道沙為了推廣拳擊,加入馬戲團到英倫三島各地,做拳擊表演,積極宣傳拳擊。1798年他寫成拳擊史上第一本拳擊指南,定名為「拳擊藝術」,深受人們的歡迎。門道沙是位研究拳擊的先驅者,也是開展拳擊運動的功臣。
1838年,英國倫敦在布勞頓最初的規則基礎上,制定頒布了《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被用在了拳擊比賽中。1853年還對這一規則進行了修改。1865年,英國倫敦業余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士伯利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保證人,並把它命名為英國「昆士伯利拳擊規則」。在這個規則 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3分鍾,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10秒鍾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英國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20年的反復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例如比賽必須使用手套的規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約翰·L·薩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著五盎司重的拳套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級冠軍賽,這個規定才最終在拳擊比賽規則中確定下來,並被所有的拳擊比賽所採用。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英國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國拳擊愛好者的努力,為推動和促進現代拳擊比賽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乙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英國著名拳擊家J-布勞頓於1743年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又在1747年設計了拳擊手套,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1839年,英國頒布了新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1853年進行修改,禁止用足踢、頭撞、牙咬的低擊等動作,並規定拳擊台四周用繩圍起,1867年英國記者錢伯斯編寫了新的拳擊規則,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1880年倫敦成立了英國業余拳擊協會,1881年舉行了第1次錦標賽。1924年第8屆奧運會前夕成立了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當今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種拳擊運動,即職業拳擊和業余拳擊。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拳擊比賽都是屬於業余拳擊。這兩種拳擊在比賽規則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在聖路易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上,拳擊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比賽的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44名運動員,美國自然獲得了所設7個級別的所有冠軍。到了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就有56個國家的269名運動員我國現代拳擊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最初稱之為「西洋拳」。先有人翻譯了一本《西洋拳術》。30年代,舊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武術)館、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將拳擊列為主課之一。

7. 拳擊項目共分為幾個級別

1、業余拳擊比賽的級別:

(1)48公斤以下級(含48公斤);

(2)51公斤級(48公斤以上一51公斤);

(3)54公斤級(51公斤以上一54公斤);

(4)57 公斤級(54公斤以上一57公斤);

(5) 60公斤級( 5 7公斤以上一60公斤);

(6)64公斤級(60公斤以上一64公斤);

(7)69公斤級(64公斤以上一69公斤);

(8)75公斤級(69公斤以上一 75公斤);

(9)81公斤級( 75公斤以上一81公斤);

(10)-91公斤級(81公斤以上一91公斤);

(11)+91公斤級(91公斤以上)。

2、職業拳擊比賽的級別 (17個級別):

(1)Heavyweight (201磅以上)重量級(91.25公斤級以上);

(2)Cruiserweight (200磅)次重量級(90.8公斤級);

(3)Light Heavyweight (175磅)輕重量級(79.45公斤級);

(4)Super Middleweight (168磅)超中量級(76.27公斤級);

(5)Middleweight (160磅)中量級(72.64公斤級);

(6)Junior Middleweight/Super Welterweight (154磅)超次中量級 (69.91公斤級);

(7)Welterweight (147磅)次中量級 (66.74公斤級);

(8)Junior Welterweight/Super Lightweight (140磅)初中量級/超輕量級 (63.56公斤級);

(9)Lightweight (135磅)輕量級(61.29公斤級);

(10)Junior Lightweight/Super Featherweight (130磅)次輕量級/超羽量級 (59.02公斤級);

(11)Featherweight (126磅)羽量級 (57.2公斤級);

(12)Junior Featherweight/Super Bantamweight (122磅)超最輕量級(55公斤級);

(13)Bantamweight (118磅)最輕量級(53.57公斤級);

(14)Junior Bantamweight/Super Flyweight (115磅)超次最輕量級(52.21公斤級);

(15)Flyweight (112磅)次最輕量級/蠅量級(50.84公斤級);

(16)Junior Flyweight/Light Flyweight (108磅)最次輕量級(49.03公斤級);

(17)Mini Flyweight/Minimum Weight (105磅)迷你輕量級(48公斤級)。

3、世界青少年業余拳擊比賽的級別(3個級別):

(1)輕量級58.97公斤以下;

(2)輕中量級63.50公斤以下;

(3)中量級69.85公斤以下。



(7)拳擊宣傳單擴展閱讀: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

1、技巧戰術:

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放鬆,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攻擊技術包括左右直拳,左右上勾拳,左右平勾拳,左右擺拳,左右斜上勾拳,刺拳。

拳擊運動只能運用拳頭來制服敵人,不能使用腿腳肘膝。

2、戰術運用:

在拳擊比賽中,場上情況千變萬化,勝負結果取決於雙方技術、戰術、心理、身體素質等因素,這四者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的,戰術的運用就是對一名拳擊運動員綜合能力的體現,在技術、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戰術打法運用的質量將對比賽勝負起著決定性作用。

3、運動特點:

拳擊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只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

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製的柔軟手套,按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

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製手套的兩只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於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鬥」。

8. 求一種拳擊比賽的名稱

那不是傳統的拳擊比賽,是UFC綜合格鬥比賽。

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簡稱UFC,中文叫做終極格鬥冠軍賽,是一個美國本土的綜合格鬥(MMA)組織,現任總裁是白大拿(DanaWhite)。因為其比賽場地在一個網狀的八角籠里,所以也常被叫做「籠斗」甚至是「地下黑拳」。

受到巴西無限制格鬥(Brazilianvaletudo)的影響,1993年UFC開始在年丹佛舉辦了一屆一次性的格鬥錦標賽,任何格鬥類型(拳擊,踢拳,摔角改革以前,麥凱恩曾極力反對UFC。,空手道,巴西柔術等等)的選手都可以參加,比賽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世界上最好的格鬥家。雖然制定了有限的幾個規則,不過籌辦人將UFC得比賽宣傳為沒有任何限制。比賽非常暴力和血腥,導致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McCain)等批評家稱其為「人類斗雞」比賽。政治壓力讓按次付費電視台(PPV)拒絕播放UFC的節目,最終導致UFC成為非法組織,幾乎被人們忘記。鑒於強大的政治壓力,UFC開始進行改革,逐步採納一些更嚴格的規則,將自己宣傳為一項合法體育比賽,最終通過了州體育委員會的批准。放棄了最開始使用的「無限制」口號,轉而打出了「綜合格鬥(MMA)」的牌子,UFC從被政治孤立轉而又從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更廣的主流媒體覆蓋面,UFC擴展了加拿大,歐洲以及美國本土的新市場,變得越來越流行了。2009年,北美的Spike,英國的ESPN等包括其他33個國家開始直播UFC的節目。

這里的門派與傳統意義上人們所熟知的武當派、少林派不同。在這里指的是不同的格鬥類型,如:空手道,摔角,拳擊等等。

1993年11月12日,第一屆比賽由大會組織者與電視媒體SEG共同舉辦,地點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麥克尼可斯體育館,後來被稱為UFC1。依靠巴西柔術,格雷西笑傲群雄。參加的選手包括踢拳家PatrickSmith和KevinRosier,法式踢拳家GerardGordeau,空手道專家ZachMartin,泰拳加摔角手KenShamrock,相撲TeilaTuli,職業拳擊手ArtJimmerson以及荷利安的弟弟巴西柔術黑帶羅伊斯格雷西(RoyceGracie)。羅伊斯格雷西是他哥哥荷利安親自挑選來代表格雷西家族參加比賽的。這次比賽立刻獲得了成功,總共吸引了86,592名電視觀眾通過PPV觀看了比賽。

因為比賽沒有體重級別限制,很多格鬥家經常會面對比他們要大或者高的很多的對手。比如,綽號「巨人殺手」的KeithHackney在UFC3中面對的對手EmmanuelYarborough整整比他高了23厘米,體重也相差高達180公斤。很多武術家都相信高超的技巧可以彌補體重上的劣勢,一個技術高超的格鬥家可以做到四兩撥千斤。比如79公斤的羅伊斯格雷西獲得了前四屆比賽的三個冠軍。因此,UFC很快就證明了塊頭大並不意味著就能獲得比賽的勝利。

90年代初期,雖然UFC喊著「沒有任何規則!」的口號,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一些規則的。比賽不允許咬人,不允許挖眼,並且不贊成(但是允許)抓頭發,頭撞,踢襠,用手指鉤拉帶孔類器官等行為。在UFC4的預選賽上,參賽者JasonFairn和GuyMezger兩人賽前私下約定不許抓對方頭發,因為為了比賽,兩個人都把頭發紮成了馬尾辮。在同一屆比賽上,一位倒地選手的襠部被對手連續擊打。UFC,尤其是早期的比賽,以極度暴力而聞名。在UFC5播出的時候,電視台播放了一段免責聲明,告誡觀眾要對比賽的暴力血腥內容做好心理准備。

這項新興運動的暴力性質很快吸引了美國當局的注意。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McCain)在看了第一屆比賽的錄像後稱之為令人憎惡的「人類斗雞」比賽。他自己開始親自領導組織取締UFC,並寫信給美國五十個州的州長,要求他們禁止舉辦這項比賽。對此三十六個州制定了相關法律取締「無限制」格鬥,導致UFC比賽的觀看人數與之前相比大幅下降,造成多家主流電視媒體停止播放UFC。紐約州甚至在UFC12的前夜取締了UFC,迫使比賽臨時改在阿拉巴馬州多森舉行。這次事件的爭議性非常大,因為事後麥凱恩被揭露曾從拳擊贊助商那裡收取大量競選捐款。

針對各方面的批評,UFC增強了與各個州體育協會的協作,並且開始重新設計比賽規則。包括去掉一部分令人反感的或者容易對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的擊打動作(如挖眼,擊打後腦和脊椎等,參考犯規行為),同時保留擊打與擒拿的基本核心要素。比如UFC12開始引入體重級別概念(參考體重級別)。UFC14開始強制選手佩戴手套,並且禁止踢擊倒地選手,禁止拉扯頭發,禁止用手指鉤拉任何帶孔類器官,禁止頭撞,禁止對腹股溝進行擊打。UFC15對可擊打范圍做了進一步限制,擊打後腦和對指關節的攻擊被禁止。UFC21開始實施5分鍾一節比賽。至此UFC逐漸的完成了品牌再造工作,將自己成功的塑造為一項體育運動。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麥凱恩對UFC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他說:「這項運動已經成熟了,新採納的規則更好的保護了運動員的安全,也使比賽變的更加公平了。」

2007年,UFC在體育博彩上的收入第一次超過了拳擊。事實上,UFC的PPV收入已經打破了PPV產業的歷史最高記錄,2006年它以222,766,000美元的收入超過了美國職業摔角(WWE)和美國職業拳擊。今天,世界上有36個國家在播放UFC的節目,而他們也計劃繼續擴大國際市場。為了歐洲的觀眾,UFC在英國建立了新的辦事處,並且定期在英國和加拿大舉辦比賽。

回合

冠軍頭銜爭奪戰為5回合,非冠軍頭銜爭奪戰為3回合,每回合5分鍾,回合間休息1分鍾。

體重級別

UFC現在使用五個體重級別分別是:

*輕量級:66-70公斤

*次中量級:71-77公斤

*中量級:78-84公斤

*輕重量級:84-93公斤

*重量級:93-120公斤.

另外四個UFC沒有採用的體重級別是:

*最輕量級:低於57公斤

*次輕量級:57-61公斤

*羽量級:62-66公斤

*超重量級:高於120公斤.

場地

UFC的比賽在一個八邊形的封閉擂台上,一般稱為「八角籠」。最初UFC注冊了八角籠這個商標並且禁止其他綜合格鬥比賽使用類似形狀的場地。但是2001場地內部年UFC開始允許其他比賽組織也使用相同的擂台場地(但是保留使用「八角籠」這個名稱的權利)。原因是考慮到一項新的體育只有在各方面都能一致起來,這樣才能獲得更多州的官方許可。八角籠

UFC的擂台是一個由鋼絲網圍成八邊形場地,鋼絲網由一種黑色人造皮包裹。擂台直徑9.8米,圍欄高度1.7到1.76米,整個擂台比地面高出1.2米,並且有八個可供出入的門。在圍欄的上方以及八個柱子上都圍有泡沫襯墊。地面則是印有贊助商標的墊子,並且每屆比賽都會更換。

服裝

所有的參賽者都必須穿著經過批準的短褲,並且不許穿鞋,襯衣,道服或者長褲。必須使用經過批準的分指手套,在指根關節處要保留至少3厘米的襯墊,手套重量在110克到170克之間。這種手套可以降低出拳時手指受傷的風險,於此同時保留手的抓和扭的能力。起初UFC對服裝沒有任何要求。許多參賽者選擇貼身短褲或者拳擊短褲,但是仍有其他一些選手穿長褲或者無袖汗衫。多次冠軍獲得者RoyceGracie在他早年參加的UFC比賽里一直穿巴西柔術道服。

違規行為:

1.頭撞(現在規則是允許頭撞)

2.插眼

3.咬

4.抓頭發

5.摳嘴

6.擊檔

7.用指頭摳挖對手的七竅或傷口

8.小關節關節技(撅手指頭、腳趾頭)

9.擊打後脊柱或後腦(現在的可以打後腦)

10.用肘尖向下擊打

11.擊打喉嚨,包括扭抓氣管

12.揪、扭、撓對手的肌肉

13.抓對手鎖骨

14.踢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5.膝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6.踩躺在地上的對手

17.用腳跟擊打對手腎部(當對方倒了時,允許用腿或腳踢對方踩對方身體檔部和腰部除外)

18.將對手以頭部或頸部著地擲向地面

19.將對手扔出八角籠

20.拉扯對手的短褲或手套

21.向對手吐痰

22.因不光彩行為導致對手受傷

23.抓住八角籠鐵網不放

24.在八角籠內用辱罵言辭

25.在回合結束時仍舊攻擊對手或在回合休息間攻擊對手

26.攻擊已經在裁判看護下的對手

27.在比賽結束後仍然攻擊對手

28.蔑視裁判

29.膽怯,總是避免與對手接觸,故意或持續地吐出護齒或偽裝受傷

30.助手干擾比賽

31.在比賽期間拋入白毛巾

比賽結果

比賽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結束:

降服(Submission):一位選手清楚地拍打地面或者他的對手;或者通過語言告知裁判認輸。

擊倒(KO):一位選手被合法擊中後昏迷或者無法立刻繼續比賽。

技術性擊倒(TKO):如果一位選手無法繼續比賽,比賽則以技術性擊倒而結束。技術性擊倒可以被歸為三類:

1.裁判中止比賽

2.醫生終止比賽

3.教練或者助手終止比賽

裁判的判定:根據比分,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一致判定(三名裁判一致判定選手A獲勝)

2.多數判定(兩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另外一名判定平局)

3.分歧判定(兩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另外一名判定選手B獲勝)

4.一致平局(三名裁判一致判定平局)

5.多數平局(兩名裁判判定平局,另外一名判定選手A獲勝)

6.分歧平局(一名裁判判定選手A獲勝,一名裁判判定選手B獲勝,一名裁判判定平局)

注意:比賽還可以以技術判定,取消資格,技術平局或者沒有比賽而結束。後兩種結果下比賽不分勝負。

UFC規則的發展

UFC1:禁止咬人,禁止插眼。一回合五分鍾。只有當出現KO或者submission比賽才會結束。

UFC2:無時間限制,無回合。不禁止擊襠,但是不能抓著對手襠部不放。籠子有變化,增高了圍欄,減少了地板護墊。

UFC3:如果選手無法防護自己裁判可以停止比賽。選手如果穿鞋則不允許踢擊(該規則後來被摒棄)。

UFC5:加入30分鍾的時間限制。首次出現「超級賽」,即單場賽,獲勝者可獲得「超級賽冠軍」頭銜,並且要在下屆比賽中防衛頭銜。

UFC6:裁判有權重啟比賽。如果比賽雙方在某種姿勢下缺乏攻防行為,裁判可以暫停比賽並讓選手在站立狀態下重啟。加入五分鍾的延長時間。

UFC8:時間限制改為淘汰賽的一回戰和准決勝10分鍾,淘汰賽決賽和超級賽15分鍾。如果比賽打滿時間限制,採用判定勝負。沒有平局。

UFC9:為了迎合當地官方,這場比賽中禁止拳打(只能用掌)。解說員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為了防止比賽被取消而臨時更改的規則。

UltimateUltimate1996:增加了禁止抓護欄的規則。

UFC12:淘汰賽分割為重量級和輕量級兩個級別,並取消了以往的八人淘汰賽(改為四人)。增加了重量級冠軍頭銜,替換掉超級賽冠軍頭銜。

UFC14:戴MMA拳套變為強制。(值得一提的是,分指拳套是借鑒修斗。)

UFC15:加入禁止擊打的位置。頭擊、擊襠、肘擊後腦和後頸、踢擊倒地的對手、抓扯小關節、抓頭發等都變為禁止行為。

UFC21:改為5分鍾一回合,常規非頭銜賽三回合,墊場賽兩回合,頭銜賽五回合。比賽打分改為採用十分制(借鑒拳擊)。

UFC28:首次採用統一MMA規則。主要變化是禁止膝擊倒地對手,禁止肘擊脊椎和頸部,禁止拳打後腦和後頸。採用了新的體重級別制。該規則採用至今。

UFC31:體重級別改為現在的標准設置。

UFC43:如果因故暫停比賽(比如檢查拳套或者傷口),必須在比賽暫停的位置重啟。

在UFC中成名的鬥士們:在UFC這近12年的歷史,造就了很多英雄好漢,RoyceGracie,KenShamrock,FrankShamrock,DanSevern,RandyCouture,BasRutten,MarkColeman,DonFrye,MarkKerr,VitorBelfort,TitoOrtiz,以及現在爭當紅的MattHughes,ChuckLiddell和RichFranklin等不計其數,有興趣的朋友,將這些名字輸入到Google里試試,會看到非常多的格鬥傳奇。

美國的UFC比賽與日本的PRIDE比賽是現在MMA格鬥的兩大頂級賽事。

MMA是英文「MixedMartialArts」的簡稱,即綜合武術賽或者綜合格鬥賽。

MMA是一種集觀賞性、娛樂性、競技性於一體的優秀運動項目,現已成為國際武術搏擊比賽的主要項目。MMA運動是拳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等運動的完美結合,可以說是搏擊運動的十項全能。MMA比賽是體育比賽規則上的一個突破,MMA的規則對所有的武技一視同仁,不同武術流派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的規則下同場競技。MMA運動的賽規可以讓各方高手在一個公開且公平的環境下進行較量,是真實公平的一種競賽方式。在比賽中允許使用擊打、抱摔、關節技等各種技術,並在選手倒地時繼續進行比賽。踢、打、摔、拿等各種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現代MMA運動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功夫等各種格鬥術運動相融合,使其成為一個非常精彩的格鬥比賽。MMA具有統一的比賽規則,賽規的設定不偏不倚,既不會偏向某一種武技,也不會使某種武技處於劣勢。參賽者可以使用拳、踢、抱摔、鎖技、絞技等多種技術。比賽可以在與拳擊台相同的拳台進行,也可以在帶護欄的八角形場地舉行。比賽獲勝的方式同拳擊比賽相似,即KO勝、優勢勝利、醫生終止比賽、對手棄權、分數評定、或者取消比賽資格。但與拳擊或踢拳比賽的不同之處在於選手也可以通過讓對手認輸來取得比賽的勝利。當參賽者由於被纏抱、挨拳過重或身體疲勞等原因而希望停止比賽時,他都可以主動選擇認輸。整個比賽過程流暢明朗,當選手倒地時比賽繼續進行,裁判很少叫暫停。比賽重量級別的劃分與拳擊、摔跤、柔道和散打基本相同。非冠軍賽一般為三個回合;冠軍賽一般為五個回合;每個回合持續五分鍾,每兩個回合間有一分鍾休息時間。

MMA的歷史

綜合武術競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臘時期的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當時被稱為Pankration。完美的參加者應該是拳擊手中最優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優秀的拳擊手。參賽者不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氣、心理素質和戰術安排也是比賽取勝的關鍵因素。古代時的格鬥比賽,都是無規則的,是以生死來相搏的,比如羅馬斗獸場以前就是用來比賽的,比賽時,選手可以使用任何招式,可以使用拳擊、古希臘式搏擊、摔跤等等格鬥術。

現代MMA起源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巴西出現的ValeTudo。ValeTudo在葡萄牙語中就是無限制的意思。

在巴西,格雷西家族於二十世紀初期開展了現代MMA運動的新紀元,他們主要應用其家族自創的自衛防身術——巴西柔術,參加組織比賽。在比賽中,任何武技都可以使用,比賽不設時間限制,不分重量級別,比賽經常會持續幾個小時,而取勝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對手。

格雷西家族於1993年把MMA比賽引入美國,即終極格鬥大賽(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簡稱UFC)。UFC允許任何門派的武術(如空手道、柔道、相撲、自由搏擊等)和奧運會的體育項目(如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參加比賽,並在統一的規則下決出哪種功夫最厲害。UFC使美國觀眾第一次在同一個場地中看到了不同格鬥術間的較量。迄今為止,UFC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MMA比賽,並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娛樂性與競技性的體育賽事之一。UFC的成功得到了國際武術界的巨大支持。現在,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和各方武術高手都要參加UFC。UFC的成功帶動了世界范圍MMA運動的發展,MMA已成為了全球化的流行運動。迄今為止,MMA比賽在美國全國所有50個州,都已成為正式合法的比賽。除了每月一次的UFC比賽;美國全國還有將近100家的不同機構,舉辦著各自的MMA比賽。

在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芬蘭、挪威、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都已先後開展起了MMA運動。亞洲的科威特、阿聯酋、韓國、台灣、泰國、菲律賓等地區也都開始舉辦自己的MMA比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現在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另一MMA發達國家。PRIDE是日本最大的MMA組織,和UFC並列為MMA比賽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一般每個月都會在日本舉行一次比賽,光現場觀眾就達數萬人以上。就連一向以踢拳比賽著名的日本K-1組織,現在已經開始將其半數的比賽轉變為MMA比賽。

MMA比賽已逐步成為世界搏擊類比賽的最終發展方向。現代的職業MMA運動員都是一些技藝高超的選手,他們都經過了多年的專業訓練。現在的MMA運動員,都是世界頂尖級的選手。前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術冠軍,組成了MMA優秀的參賽隊伍。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新起點上,縱覽世界武壇;綜合武術競技已成為了當今世界武壇各類先進武術比賽的主流理念。

MMA的安全性

可能一提起MMA,有人就會聯繫到血腥和暴力,那麼MMA比賽作為一項世界范圍合法化的運動它是否安全呢?對未經過MMA訓練的人看來,綜合武術競技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安全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代MMA應該說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運動,並保持著相當良好的安全紀錄。在其八十多年的競賽史中,只出現過一例死亡紀錄(1998年俄羅斯舉行的一次管理混亂未經審批的比賽)。而在其他的體育項目中,如散打、拳擊、摔跤、足球、甚至拔河比賽,都有過更多的傷亡紀錄。其實對MMA運動的誇張描述只是一種商業上的炒作,完全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噱頭。以下是一組關於MMA運動和其他運動的傷亡統計數據:

國際修斗(日本著名的MMA比賽組織)委員會:

六年共計482場比賽

六年共計146例受傷

受傷率9.5%(五分鍾回合)

至今為止共計1例死亡

美國業余拳擊聯合會(1998年到2003年):

平均每年25,000場業余拳擊比賽,5,000場職業拳擊比賽

共計9,183例受傷

受傷率30%(三分中回合)

平均每年3例死亡(每1,000人中1.3人死亡)

美國橄欖球比賽(1998年到2003年):

每年平均12名運動員死於訓練

每年平均8名運動員死於比賽

每年平均3名運動員死於中暑

每年平均250,000例腦震盪

1998年到2003年:

賽車比賽平均每年32例死亡(從1990年以來,共計260例死亡,其中觀眾29名,兒童5名)

賽馬比賽共計128例死亡

潛水共計11例死亡

摩托車比賽共計7例死亡

跳傘比賽共計123例死亡

滑翔傘比賽共計55例死亡

登山比賽共計51例死亡

MMA運動之所以有這樣良好的安全紀錄,主要是因為它的規則更加的安全和人性化,運動員所受的傷害要比其他運動小得多。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不斷完善其比賽規則,MMA運動已將觀賞性和安全性完美的融合。

以拳擊和踢拳比賽的賽規為例:比賽中只允許使用拳、肘、腿、腳進行攻擊,比賽一般為五到十個回合,選手被擊倒後,裁判員要數秒。這就使得在拳擊和踢拳比賽中選手們要連續多次的擊打對手的要害部位,已取得勝利;而且在被擊倒後,還有八到十秒繼續恢復比賽的機會。除了被KO或者棄權,實力差的選手必須要忍受數秒和長回合的比賽折磨。由於頭、臉、肋骨等關鍵部位經常受到大力的擊打,所以拳擊和踢拳運動員常見傷害為腦震盪、面部出血,嚴重的有腦損傷、內臟出血等致命性的傷害。所以拳擊比賽的高傷亡、高風險紀錄是和它的賽規密切相關的。

MMA比賽良好的安全性主要是來自於它合理和人性化的賽規設計:

在MMA比賽中,可以使用摔、拿手法來制服對手,從而大大減少了擊打的次數。

比賽在倒地後繼續進行,選手通過地面搏擊技術可以在控制位置時使用關節技、絞技,從而達到沒有任何流血就能夠制服對手的目的。

在比賽中,選手可以主動認輸,進攻方在對手認輸後會停止進攻。從而能夠真正做到制服且不傷人的目的,這是技擊文明的良好體現。

MMA比賽的分指手套更便於使用摔、拿、關節技、絞技等較輕的傷害技術,而且此種手套比拳擊手套更輕薄,不但防止手部在擊打時受傷,還能減小選手擊打的力度,從而提高了比賽的安全系數。

MMA比賽取消被擊倒後數秒的規則,只要選手被擊倒後出現失去意識情況,裁判員即可終止比賽;這樣,選手就不會在不清醒時進行比賽。

所以,選手受傷一般都是些擦傷、破口或瘀青等軟傷;以及手指、腳趾和面部的小傷;嚴重受傷的情況極少出現。

在一定意義上,現代MMA比賽實際上是拳擊和踢拳比賽的替代品。MMA運動不但成功地減少了比賽傷害,還大大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所以,MMA比賽可以說是為現代體育搏擊史帶來了一場安全性與觀賞性的革命。

日本的MMA組織PRIDE已被兼並。

9. 拳擊為什麼在中國不受歡迎

拳擊本來就是外來事物,中國傳統武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國社會又有非常豐富的武俠文化,刀槍棍棒十八般武藝讓人目不暇接,怎麼會歡迎看起來就是蠻牛般雙拳互毆的粗魯運動?

拳擊只能用兩個拳頭,打法上的觀賞性比傳統武術的飄逸靈動差得遠。散打是從傳統武術演化出來的擂台對抗,有中國傳統的踢打摔技術,更全面。現代的職業搏擊比賽如武林風、昆侖決、勇士的榮耀主打自由搏擊,也就是拳、腿、膝,相對於拳擊要全面得多,特別是高位腿法的運用,更有大俠風范。

拳擊在國外剛開始發展時,就被質疑為野蠻運動。由於國內有段時間長期禁武,直至今日,中國拳擊還是相當弱小,習練者太少。在推廣傳播上,拳擊在中國的處境可說是先天不足。在文化心理層面,難以和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散打、泰拳等充滿東方文化氣質的武術相比較。

另一方面,中國拳擊現在的人才太少,打不出多少名氣。名氣最高的拳手鄒市明,一半是因為其個人拳擊戰績,一半是因為娛樂炒作。絕大多數中國拳擊手都是沒什麼名氣的,觀眾也沒興趣。比不上一龍、邱建良等自由搏擊運動員。

總之,市場、拳手、拳迷等各方面應該是良性互動才會更好地發展。在短期內,拳擊在中國難有更大的接受度。

閱讀全文

與拳擊宣傳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遊景區培訓方案 瀏覽:981
奶粉捐贈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77
酒店技能培訓考核方案 瀏覽:514
國企中高層培訓方案 瀏覽:13
公司二十周年慶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83
浪漫表白策劃方案 瀏覽:986
電子商務平台稅務 瀏覽:495
廠家促銷活動方案範文大全 瀏覽:171
沙龍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319
杭州龍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46
壹鼎電子商務 瀏覽:955
永州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64
少兒才藝賽事策劃方案 瀏覽:139
山東公社聯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28
開展營銷技巧培訓的方案 瀏覽:238
2017員工消防培訓方案 瀏覽:628
天橋區電子商務配送公司 瀏覽:753
江蘇五光電子商務 瀏覽:989
策劃方案的基本框架 瀏覽:75
生產車間技術方案培訓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