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准格爾旗嘎查村村幹部待遇政策
方法步驟,積極引導嘎查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嚴格組織生活,保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黨組織活動正常開展,加大對賄選的打擊力度,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微利提供服務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把扶持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農村牧區工作中、工作措施和責任主體「五明確」,做好現有法律框架下對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的把控力,改善工作條件、品牌化經營。健全優秀嘎查村幹部出口機制,推動嘎查村集體資源參與市場經濟運營、組織部門具體抓、公務員和鄉鎮蘇木領導幹部渠道,確保干好有前途、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善做善成的能力。(四)切實提升集體經濟實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按步落實,加強綜合能力培養(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工作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吸收儲備到後備幹部隊伍中。(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在保持班子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成員共同抓。嚴把黨員納新關,增強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凝聚人心。加強對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依法辦事的能力和執政為民的能力,統籌考慮吸納各類人才。統籌制定出台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的具體意見,做到目標任務。堅持抓基層黨建與推動黨建創新相結合、時限要求,認真執行「三會一課」,定期開展黨員黨性分析評議活動,肅清黨員隊伍。千方百計提高村幹部待遇、促進和諧,推行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將政治素質高。(三)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配齊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相關單位配合抓的齊抓共管責任體系,以有償,處置不合格黨員,暢通優秀嘎查村幹部考錄事業編制人員。形成書記帶頭抓。同時全面落實嘎查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黨組織活動經費。結合2015年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加嘎查村集體經濟積累。大力宣傳優秀黨員先進事跡,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
㈡ 鄉風文明建設怎麼加強
一、從3方面加強:
1、找准關鍵問題,有的放矢整治;
2、抓住關鍵力量,做好示範帶動;
3、注重關鍵環節,推動常態長效;
二、抓好基層治理,關鍵靠基層組織;匡正社會風氣,關鍵靠黨建引領。
在此認識基礎上,部署開展「治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成立領導小組,建立「各級黨委牽頭抓總,組織部門協調推進,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下發專門文件,突出移風易俗,明確整治內容。
堅持把專項整治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起來,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結合起來,與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行動結合起來,統籌謀劃、整體推進。
強化各級黨組織責任,落實市縣鄉村組聯點包片制度,每月調度、每季點評,層層壓實責任,形成高壓態勢,構建上下一條線、縱橫連成片、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和運行機制,做到抓在日常、嚴在經常。
(2)嘎查宣傳擴展閱讀
一、為堅決扭轉農村社會的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岳陽市委堅持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促使各級黨員、幹部履責擔當、率先垂範,以「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
1、從領導幹部抓起。
出台領導幹部「治陋習、樹新風」「十不準」規定,提出「不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不參與打牌賭博、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不參加大操大辦酒宴」等要求,立規明紀,強化約束;切實發揮領導幹部帶動作用,既遵紀守規、以身作則,又聯點包片、聯親帶友,明確幫帶和督促責任。
2、從公職人員管起。
全面實行國家公職人員婚喪嫁娶申報制度,規定凡是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工作人員,無論編內編外,無論職務高低,辦理婚喪宴請一律及時向單位申報,報告宴請范圍、參與人數、酒席場地等事項,並簽訂承諾書,在嚴格遵守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承諾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攀比擺闊。
3、從廣大黨員嚴起。
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市委組織部下發《關於在「治陋習、樹新風」專項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通知》,把「治陋習、樹新風」作為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主題,納入黨員量化積分管理,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
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主心骨作用,引領群眾把新風尚、好做法樹立起來,固化下來,形成制度、敦風化俗。
1、建章立制。
以村黨組織為主導,通過「四議兩公開」的程序,制定完善群眾認可、切合實際、約束有力的村規民約並張貼到戶,強化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2、典型引路。
大力弘揚新時代好家風,廣泛開展文明家庭、道德之星、黨員示範戶評選表彰活動。結合黨員民主評議,基層黨組織選樹一批有正氣、講文明、帶頭移風易俗的優秀共產黨員,由基層黨委給予通報表揚。
3、文化引導。
深入挖掘岳陽文化遺產和紅色資源,大力弘揚憂樂精神、駱駝精神、求索精神和平江起義革命精神,通過送戲下鄉、張貼海報、贈送讀物、制定動漫宣傳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四種精神」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㈢ 如何加強嘎查村黨組織能力建設的思考
如何加強嘎查村黨組織能力建設的思考
村級黨組織作為村級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的執政能力在農村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組織載體,承擔著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改善農村牧區面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任務,在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權、天大的責任」是基層群眾給嘎查村幹部畫的像,也可見其作用不平凡。如何加強嘎查村級黨組織能力建設,不斷增強農村牧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把涉及十多億人口的農牧民的大事辦好辦實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如何加強農牧結合旗縣地區嘎查村領導班子能力建設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牧區的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黨組織和黨員中出現了「五個不適應」的現象: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服務意識轉換慢。稅費改革後,嘎查村幹部工作內容中管理的成分應明顯下降,服務比例應逐步上升,但當前的嘎查村幹部沒有實現這一轉換。少數嘎查村幹部思想觀念陳舊,創新意識不強,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銳意進取的內在動力和艱苦奮斗的思想准備。二是素質能力不適應,作用發揮相對弱。少數嘎查村幹部,在發展農村牧區經濟、建設農村牧區和諧社會上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沒有真正發揮組織帶動作用。農牧民黨員老齡化嚴重,黨員的先鋒模範不突出。三是經濟基礎不適應,無錢辦事很常見。相當數量的嘎查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影響了黨組織的吸引了、號召力和戰鬥力。四是議事陣地不適應,配套措施跟不上。嘎查村陣地建設在牧區批量移民和農區建設中心村的政策導引下,處在「想建不能建」的「兩難」境地。已經建起的嘎查村活動場所電教、圖書、桌椅、取暖等設施的配套又較難。五是力量補充不適應,後備乏力人才少。農村牧區一些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的中青年農牧民都轉向了二、三產業,造成了「想乾的不願意干,願意不敢的干不好」令人擔憂的局面。
二、對策建議
(一)以人為本,配強嘎查村黨組織班子,特別要選好黨支部書記,打造高素質的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領頭雁」隊伍。要以創建「五個好」嘎查村黨支部為目標,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加強嘎查村黨組織班子建設。一是要以換屆選舉為契機,大力推行「兩推一選」把農村牧區的致富到頭人、協會領辦人、鄉土人才選拔進嘎查村黨支部班子。二是要按照「選能人進班子、用能人進班子」的要求,注重選拔能人書記、創業書記、科技書記、管家書記,把黨支部書記配好。三是要繼續推進嘎查村支部書記和主任「一肩挑」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在減員增效上下功夫。「一肩挑」是當前提高嘎查村班子辦事效率、促進班子團結較好的一種形式,在實踐中顯示了巨大的優勢。四是要探索蘇木鎮優秀幹部和高校畢業生到嘎查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有益做法,為嘎查村黨支部班子添加活力。(二)多措並舉,提升黨員隊伍綜合素質,特別要注意帶富能力的培養,建設群眾信賴的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骨幹隊伍。一是要強化思想教育,建立農牧民黨員長期受教育的學習機制。在教育內容上,重點抓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抓好理想信念和黨的紀律教育。要不斷拓寬黨員教育的內容和范圍,注意教育內容的思想性、實用性,解決黨員功的思想問題、認識問題,使黨員切身感到學有所得,得有所用。在教育形式上,要堅持靈活多樣,貼近實際,注重實效性,根據不同教育對象、不同層次的特點及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二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農牧民黨員的考核激勵制度。要根據新的情況和變化,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逐步實現黨員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要在完善「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黨員給定期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工作情況、民主評議黨員的各項基礎之上,積極探索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考核激勵機制。要設計有效載體,確立可行目標,讓黨員進一步「動」起來,形成講黨性、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氛圍,對在工作中成績突出,表率作用強的黨員,要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與適當的榮譽和待遇,特別優秀的,要作為典型宣傳。三是要創新管理方式,建立農牧民黨員動態管理機制。要在開展農牧區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上下功夫,為黨員「無職有位、有位有為 」創設條件。要在建立外出黨員管理制度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流動黨員的持證率。四是要嚴格黨員標准,建立黨員隊伍的自我純潔機制。要在堅持教育、挽救多數前提下,進一步加大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堅決把那些思想上已經退黨、不符合黨員標准、不願意發揮模範作用的人「請出去」,疏通黨員「出關口」。
(三)選樹典型,培養一批爭先創優的樣板,特別要樹立一筆帶領群眾率先致富的樣板,以典型的作用激勵整體工作水平。新時期新階段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典型引路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一是要立足實踐培育典型,推動面上工作。要高度重視培育、總結、表彰、宣傳各類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官大黨員爭先創優、建功立業的巨大熱情,以榜樣的力量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以榜樣的力量在全黨營造學先進、比先進、爭先進的濃厚氛圍。二是要深入群眾選樹典型,建立工作標桿。只有懸殊那些從群眾中走出來、得到群眾認同的典型,才能引進群眾感情上的共鳴,使黨的先進性更加具體化;才能體現黨性組織和黨員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先進典型立得住、站得久、傳得遠,成為官大幹部群眾學習的楷模。三是有全面深刻剖析典型,研究共性規律。任何一個先進典型,都應當具備引領時代潮流的品質,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旗幟。培育、選樹、表彰、選傳典型,最終目的是以先進帶動一般,以局部推動整體,從而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各項事業不斷前進。四是要大戰旗鼓宣傳典型,營造良好氛圍。任何典型產生廣泛影響,都要通過現場會、經驗交流會和各種新聞媒體對其進行大力宣傳,使嘎查村幹部議有標尺、學有標兵。典型宣傳既要有高度,注意挖掘精神實質,又要注意貼近實際,用事實說話,用平時的語言闡述深刻的道理,用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表現典型精神。
(四)優勝劣汰,建立一套嘎查村幹部競爭激勵新機制,特別要建立薪酬待遇自然增長機制,以增強嘎查村幹部工作動力。要從增強崗位吸引力入手,建立嘎查村黨支部成員崗位激勵機制,逐步建立以「政治上激勵、待遇上落實、生活上關心」為主要內容的激勵機制。一是在黨內表彰時,要大張旗鼓的表彰在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帶富能力強、工作業績好、群眾基礎好的優秀嘎查村幹部,使他們在政治上享有榮譽感。二是要實行差級工作薪酬制,建立完善的嘎查村幹部績效考核體系,根據工作任務、完成質量、完成時限、工作成本、合理確定不同的嘎查村和同一嘎查村不同幹部之間的工作報酬,切忌出現吃「大鍋飯」的「干多干少一個樣」和「干好乾壞一個樣」現象。三是要探索實行嘎查村幹部崗位職業化報酬工薪制。即使進嘎查村幹部職位設置定額化、履行崗位職業化、專職幹部工薪化、管理考核立體化、退崗養老保險華。推行嘎查村幹部養老保險制度,對嘎查村幹部參加養老保險給予補助,解除嘎查村幹部的後顧之憂。烏拉特後旗從2007年開始,實行嘎查村支部書記、主任養老保險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嘎查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㈣ 如何寫關於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建議
第一,抓「標桿」,發揮基層黨員幹部的示範作用引領鄉風文明建設。人們常說,風成於上、俗形於下。基層黨員幹部對鄉風文明起著「標桿」示範作用。只要黨員幹部帶頭剎「五風」,廣大農牧民就會自覺跟上來。蘇木鄉鎮、嘎查村幹部要發揮好表率作用,帶頭執行,推動形成領導示範、黨員帶頭、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要帶頭就反「五風」作出公開承諾,帶頭監督制止歪風邪氣,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省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神事杜絕辦等新風,自覺接受群眾評判和社會監督。特別是對「五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敢抓敢管,敢於說服、敢於勸阻、敢於叫停,敢於同陳規陋習做斗爭。各旗縣要針對「五風」問題,制定出台糾風規章和制度,各村組要制定《村規民約》,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第二,抓督查,利用各類群眾自治協會組織規勸和狠剎鄉村「五風」。鼓勵基層群眾自發成立各級各類自治協會組織。嘎查村要結合鄉風文明建設反「五風」的主題,組織威望高、責任心強、感召力強的村民,組織成立「鄉風文明糾查組」,協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協會」等群眾組織,在自我糾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基礎上,對陳規陋習進行嚴查、制止和規勸,營造「好事大家傳、壞事大家管、歪風大家糾」的濃厚氛圍。組織開展「五提倡五反對」活動,即:提倡艱苦奮斗,反對奢侈浪費;提倡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娛樂,反對酗酒賭博;提倡村鄰和睦,反對鄰里糾紛;提倡孝老愛親,反對薄養厚葬,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反「五風」工作,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積極倡導集體婚禮等多種移風易俗形式。對於「五風」演變較為突出和強烈的地區,紀檢、監察、糾風部門要嚴查頂風違規的黨員幹部;公安部門要嚴懲和取締聚眾賭博窩點,狠剎賭博之風,並利用典型案例教育農牧民,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最有力的措施,取得最明顯的成效。
第三,抓典型,營造文明鄉風建設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要立足農村牧區實際,從群眾身邊選典型,依靠群眾推典型,樹立一批具有時代特徵的鄉風文明先進典型。蘇木鄉鎮、嘎查村要利用文化站、黑板報、宣傳欄、張貼標語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在村口、路邊、村中街道兩側等顯著位置,張貼宣傳標語;民政、科協、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門要在主要鄉鎮聚集區、集市等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電台、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媒體要總結挖掘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並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使反「五風」工作真正入腦入心。各地要結合實際,在農村牧區幹部中開展「好支書、好村長」等評選活動;在農牧民群眾中開展「除陋習、樹新風」移風易俗先進典型、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好兒女、好媳婦、好婆婆、好夫妻、好鄰里」、「干凈人家」、「精把媳婦」等系列評選活動,為建設文明鄉風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要宣傳推廣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察布市等地開展的嚴禁黨員領導幹部大操大辦,赤峰市寧城縣移風易俗建設村級公墓,錫盟蘇尼特左旗舉辦敬老那達慕等典型經驗和做法,用典型的力量激勵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同時,要抓住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反面典型,該曝光的曝光,該通報的通報,該處罰的處罰,讓廣大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反「五風」工作的力度,形成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為反「五風」、樹新風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
㈤ 拒絕村務公開對村官換屆選舉有啥後果
構成違法抗法的最有利證據
㈥ 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條例的第二章 消防職責
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統籌城鄉消防發展,將消防規劃納入城鄉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
(二)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安全重大問題;
(三)將消防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四)組織有關部門針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火災特點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應急反應和處置機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
(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多種形式的消防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履行前款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規定的職責,並指導和幫助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九條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
(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組織和指導消防安全培訓;
(三)組織編制消防規劃,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實施;
(四)依法實施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和備案、抽查,負責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
(五)實施消防監督檢查,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監督火災隱患整改,及時報告、通報重大火災隱患;
(六)負責滅火器維修質量的監督管理;
(七)指導專職消防隊、志願消防隊工作,組織消防業務訓練;
(八)火災撲救,調查火災事故原因,統計火災事故損失;
(九)依法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條公安派出所應當履行下列消防職責:
(一)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督促和指導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有關單位落實消防安全措施;
(二)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依法處理消防安全違法行為;
(三)協助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開展火災事故調查;
(四)依法應當履行的其他消防職責。
第十一條嘎查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組織制定防火安全公約;
(二)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安全和家庭防火知識宣傳教育,協助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有關部門進行防火安全檢查,及時報告火災隱患;
(三)協助有關部門、機構開展火災撲救、火災現場保護和火災事故處理工作;
(四)依法應當履行的其他消防職責。
第十二條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實消防安全措施,提供消防安全防範服務;
(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和防火檢查,消除火災隱患;
(三)對共用消防設施、器材、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進行維護管理;
(四)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職責。
第十三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貫徹執行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
(二)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三)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置、維護消防設施和器材,確保消防設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五)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配備應急照明設施;
(六)依法組建、管理專職消防隊、志願消防隊,開展消防演練;
(七)保護火災現場,協助火災調查;
(八)配合公安機關消防機構開展的消防演練。
本條所稱其他組織,是指民辦非企業組織以及有固定場所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經濟組織。
第十四條消防安全重點單位,除應當履行第十三條規定的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一)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組織實施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防檔案,確定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三)實行防火日查制度,建立日查記錄;
(四)對職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
㈦ 求一篇關於某地區的扶貧脫貧調查報告!
某某區扶貧辦關於如何扶持牧區中小戶脫貧致富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上級扶貧辦《關於對如何扶持牧區中小戶脫貧致富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我辦及時下派2個工作小組,深入巴音胡碩鎮9個嘎查村,走訪調查了60餘戶中小牧戶,聽取了廣大中小牧戶生活狀況介紹及脫貧想法。結合管理區實際,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巴音胡碩鎮下轄的9個嘎查村共有貧困戶803戶2339人,占管理區農村牧區人口比例為22%。此次調研走訪的60餘戶中小牧戶中,人均草場面積258畝,戶均426畝。飼養牲畜共計3800餘頭只,其中:羊3600餘只,牛200餘頭,人均19頭(只)。除7戶住房為磚木結構外,其餘均為土坯結構,人均住房面積不足10平方米。2007年度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多為牧業收入,近三年來,因受旱災影響種植業無收益。2008年初,我辦及時將因災特困戶607戶1425人納入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確保了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穩定。
二、近三年扶貧項目情況
一項目資金投入情況
2005—2007年,共對管理區巴音胡碩鎮3個嘎查村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23萬元。
二扶貧項目效益情況
整村推進方面。2005—2007年,在整村推進項目中,累計購進基礎母畜2529隻,扶持貧困人口177戶628人,戶均扶持母畜12隻,人均4隻。當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扶持後與扶貧前人均800元左右相比提高了2倍。貧困農牧民80%的生產資料、農牧機械得到更新和改善。
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2006年,我地實施了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共計培訓農牧民200人次(其中:化工38人,美容美發46人,汽車駕駛69人,電氣儀表18人,廚師15人,平面設計14人)。通過培訓,極大地提高了農牧民文化技術水平,為轉移進城務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培訓後的90%以上農牧民通過向二、三產業轉移,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對扶持中小牧戶致富的措施
一調整養殖業結構,實現「減羊增牛」及「多種養殖」
巴鎮9個嘎查村草場面積共有65萬畝,適合放牧草場54萬畝,人均僅160餘畝。由於草場退化及禁休牧政策的實施,「減羊增牛」成為目前重要的扶貧之路。走訪的大多數牧戶認為,人均草牧場只有200餘畝,養羊收益漸少,調整養殖結構勢在必行。由於多年自然災害,目前自備資金不足,受扶持願望迫切。在這方面,巴鎮霍伯爾欽烏拉村的牧戶郭鳳雲深有感觸,2007年,他將自家100多隻羊全部賣出,利用這部分錢購進20頭牛,當年收益雖少,但2008年初已接犢11頭,估計年內收益將達4萬余元。以往每年他家羊的凈收益只有1.5萬元左右。比較來看,飼養牛成本低,短期效益雖不明顯,但有持續增收潛力。
面對環境的日趨惡化,一部分牧戶及時調整了養殖種類,在養牛、養羊的基礎上,開始發展養禽業。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巴鎮9個嘎查村共養鵝5.8萬只,涉及13戶農牧民,鵝的死亡率在15%左右。在實地調查過程了解到,養鵝基礎設施差,衛生防疫工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專業技術,均是導致鵝死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村民購進雛鵝時,未與銷售方簽訂單,鵝的出欄周期為4個月,銷路問題須提前解決。在與溫都爾敖包村及舍伯爾圖嘎查負責人交談時,他們結合村嘎查草場退化嚴重且水灘少的實際情況,想聯戶集中養豬。
二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管理區耕地以黑鈣土為主,質地疏鬆,土壤結構良好,腐殖層厚度40cm-60cm。為切實減輕天然草場壓力使之得以休養恢復,建立人工飼草料地是扶貧開發可選之路,而水利設施是建立人工飼草料地的必備條件。由於地下水埋深往往超百米,工程投資大,需要扶貧投資給予補貼,以利於調動廣大中小牧戶加快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使他們建得起,發展種植業用得上。
目前,巴鎮九個嘎查村均有一定數量的高產飼草料基地,各村民也有自耕地,發展訂單農業前景看好。走訪調查中,霍伯爾沁烏拉村、德勒哈達村均想規模種植馬鈴薯、胡蘿卜,發展訂單農業。霍村現有耕地8000多畝,灘地佔30%左右,完全可以形成規模種植。德村有移民時耕作的高產飼料地,具備種植馬鈴薯、胡蘿卜的條件。但目前兩村遲遲沒有實施是因為建設水源井缺少資金,實現澆灌尚不具備條件。
三切實轉移牧區人口,實現農牧民增收與環境改善「雙贏」目標
在入戶調查走訪過程中,巴鎮9個嘎查村中,已有360餘戶1100餘人轉移進城。自然環境差及人均資源相對少的霍伯爾沁烏拉村、舍伯爾圖嘎查、溫都爾敖包村、呼仍陶勒蓋村、有近40%的村民已轉移入城,多轉向巴鎮、錫市、霍市、赤峰市。上述村常住人口中,仍有近10%的村民有轉移願望,且多以20—40歲群體為主。做好轉移農牧民技能培訓,提高從業能力,才能實現農牧民增收與環境改善「雙贏」目標。
四、扶持牧區中小牧戶脫貧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政策宣傳與監察力度。如今,廣大農牧民對禁休牧政策已家喻戶曉,但對管理區農牧民轉移政策還處於稍有了解,不甚明確狀態下。加強此方面宣傳力度,通過入戶宣傳,選樹典型的方式,宣傳鼓勵廣大農牧民轉移出居住地,入城謀發展。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提高服務能力,做好轉移進城鎮農牧民生活醫療住房保障、就業培訓、從業稅費減免、子女就學等方面工作,保障農牧民入城後穩得住、能脫貧。針對廣大農牧區養殖戶缺少必要的衛生防疫知識,飼養畜禽銷路不暢的實際,加強防疫技能培訓,增強鄉土防疫人員防疫能力。
二認真組織實施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快農牧民轉移就業進程。按照集中發展戰略要求,妥善安置進巴鎮、哈場、賀場從事二、三產業的農牧民,使農牧區青壯年富餘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統拓寬就業信息服務渠道。二要通過深入調研,准確判斷勞動力市場用工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短、平、快」為主的專項培訓。三要進一步抓好異地扶貧和勞務輸出工作,扶持貧困群眾異地脫貧致富。通過調查摸底,完善勞動力資源檔案,編制務工需求信息,准確捕捉和定期發布勞務信息,認真做好勞務輸出組織和輸出後的跟蹤服務工作。四要選派幹部,鼓勵支持能人帶隊到外地謀生,開辟新的致富途徑。
三積極爭取扶貧資金,扶持廣大中小牧戶致富。調查走訪了解到,廣大中小牧戶缺少資金及技術支持,難以擺脫貧困現狀。一是通過積極爭取扶貧貼息貸款,重點扶持適合我地的高產飼草料基地、馬鈴薯種植基地等產業化扶貧項目的實施,加大對農牧戶在種植、養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扶持力度,實現產業扶貧增收。二是以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為契機,大力推廣科技增收項目,穩步實施優質西門塔爾牛扶持到戶,促進農牧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三是積極開展相關部門結對幫扶村嘎查工作,建立幫扶效果與部門領導工作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四是要積極培育壯大各種行業協會、營銷、中介組織、經紀人隊伍,提高貧困農牧民群眾的組織化程度,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由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為主向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轉變,並積極尋找可靠的銷售渠道,讓廣大農牧民飼養的畜禽實現產銷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