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鐵代生的履歷
1968.03——1978.08海軍青島水警區後勤部戰士、文書、書記員、政治處幹事、油庫政治指導員、輔助船隻中隊副政委;
1978.08——1981.09共青團河南省平頂山市委幹事、宣傳部副部長;
1981.09——1982.07河南省平頂山市委辦公室秘書科副科長;
1982.07——1984.08共青團河南省平頂山市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
1984.08——1988.04河南省平頂山市文化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其間:1985.09——1987.07在河南省委黨校黨政領導幹部大專班學習);
1988.04——1989.12河南省平頂山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
1989.12——1990.04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
1990.04——1994.05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1994.05——1998.05河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省政府宗教事務局副局長;
1998.05——2001.12河南省濟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1.12——2002.11河南省委、省政府信訪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2.11——2004.01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廳級);
2001.03——2004.01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專業學習;
2004.01——2004.04河南省焦作市委書記;
2004.04——2006.12河南省焦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6.12——2008.01河南省焦作市委書記;
2008.01——2013.02當選河南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八屆河南省委委員。
『貳』 李恩東的人物履歷
1976.03——1979.09,河南省沈丘縣色織廠工人、秘書、共青團總支宣傳委員。
1979.09——1982.07,周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學生。
1982.07——1988.03,鄭州礦務局辦公室秘書、行政科長、秘書科長。
1988.03——1990.12,鄭州礦務局幹部處副處長、組織部副部長。
1990.12——1993.07,鄭州礦務局幹部處處長、新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93.07——1993.12,鄭州礦務局黨委組織部部長、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會主任。
1993.12——1995.05,鄭州礦務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主任(期間:1994.01—1995.07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班學習,1997.07被授予法學碩士學位)。
1995.05——1998.03,鄭州礦務局、鄭煤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副廳級)、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主任(期間:1996.03—1996.07在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8.03——2000.05,鄭煤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正廳級)、鄭州市委礦區工委書記。
2000.05——2003.02,河南省煤炭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正廳級)、局直機關黨委書記。
2003.02——2003.11,河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3.11——2008.03,河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兼任河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
2008.03——2008.04,平頂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8.04——2010.09,平頂山市委副書記、市長。
2010.09——2011.09,河南省水利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正廳級)。
2011.09——2013.04,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
2013.04—— 中共河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省直工委書記
『叄』 平頂山的市長是誰
平頂山市市長: 李恩東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對口秘書長:王保華,對口科室:市政府辦公室一科。
簡歷:
1958年8月生,河南沈丘人。漢族。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高級政工師。198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3月參加工作。1976年3月—1979年9月沈丘縣色織廠工人、秘書、共青團總支宣傳委員。1979年9月—1982年7月周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學生。1982年7月—1988年3月鄭州礦務局辦公室秘書、行政科長、秘書科長。1988年3月—1990年12月鄭州礦務局幹部處副處長、組織部副部長。1990年12月—1993年7月鄭州礦務局幹部處處長、新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3年7月—1993年12月鄭州礦務局黨委組織部部長、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會主任。1993年12月—1995年5月鄭州礦務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主任(期間:1994年1月至1995年7月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班學習,1997年7月被授予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5月—1998年3月鄭州礦務局、鄭煤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副廳級)、鄭州市委礦區工委副書記、鄭州市人民政府礦區管委主任(期間:1996年3月至1996年7月,在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1998年3月—2000年5月鄭煤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正廳級)、鄭州市委礦區工委書記。2000年5月—2003年2月河南省煤炭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正廳級)、局直機關黨委書記。2003年2月-2008年3月任河南省煤炭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2003年11月-2008年3月兼任河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2008年3月任平頂山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代市長。2008年4月21日,任平頂山市市長。
『肆』 郟縣組織部長何卉簡歷
何卉,女,漢族,1979年11月出生,江蘇盱眙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
1996年9月一2000年7月,在天津財經學院會計系涉外審計專業學習;2000年7月一2002年11月,任平頂山湛河區輕工路辦事處宣傳幹事(省委組織部選調生);2002年11月一2009年4月,在平頂山市委組織部幹部調配科工作,歷任科員、副主任科員、副科長,正科級組織員;
2009年4月一2011年6月任共青團平頂山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2011年6月,任中共郟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15年6月,任中共郟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2016年7月不再兼任宣傳部部長。
(4)平頂山宣傳部長擴展閱讀
2020年2月9日上午,在S88郟縣高速路口疫情防控卡點,來自郟縣防疫一線的5名優秀工作者,在郟縣公安局黨委委員王曉偉的帶領下,面向黨旗、庄嚴宣誓,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儀式現場,郟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卉對新黨員們提出殷切期望。
何卉表示:「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戰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希望大家將此次火線入黨作為新的起點,繼續在疫情防控一線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用實際行動讓黨旗飄揚、讓黨徽閃耀。同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工作,保證全員平安健康。」
『伍』 河南平頂山市 市長
市長是李恩東!
『陸』 舞鋼宣傳部長孫希德去哪了
中共舞鋼市委常委
中共舞鋼市委統戰部部長
『柒』 平頂山魯山哪裡有姓禹的人的地方
網路來的
講到的有葉縣和魯山的禹姓,希望對你有幫助
尋親始末追憶
禹氏研究總會常務副會長禹庚戌
1997年5月18
幼年,對族譜知之甚少,1992年與子龍商議把族史研究一下,1992年5月10日與禹庚辛、禹天霖、禹汝森等人在子龍家成立了籌備組。1992年9月13日在水利局召開禹氏代表會議,成立了總會,子龍擔任會長。庚辛利用暑假找尋老家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1992年10月2日,在我家召開一次族史研究會,出席會議的有總會的禹子龍、禹庚辛、禹天霖、禹汝森、禹曾悅和我,還有鄭州分會的禹可儉、禹樹森、禹春生以及禹金陵等。會議開得很好,禹可儉拿出現金500元,照相機一部。禹樹森獻出字畫40餘副,價值600元。當研究如何赴各地搜集資料時,我不顧年老體弱,自告奮勇,願親赴外地,進行采訪。
(一)
我和禹鳴歧(70歲)於1992年10月18日乘車前往葉縣,出差的經費由我拿出300元,鳴歧拿出200元解決,我們乘車到達葉縣夏李鄉,步行五里到達後董村。見到該村的禹桂林,晚上在禹峰家裡召開了座談會,得知該村有100多戶500餘人,且發現一副對聯「本支塗山發跡遠,源由汜水流波長」橫批為「餘姚故里」。由此斷定,他們應是從汜水遷去無異。同時又獲得方城縣拐河大麥溝、葉縣常村鄉暖泉、任店鄉王營、下里鄉馬村、盼溝村、常庄村、、舊縣大官莊、魯山張宦營、槐堂村都有禹姓居住。
第二天,鳴歧留在後董村繼續開會,我騎自行車到十一公里外的暖全村。找到禹長路、禹清、禹學等十人,他們都記得是從汜水遷過去的,但家譜在文革中被燒了,下午返回後董村,步行到夏李街找到禹老黑,這人熱情能幹,葉縣禹姓的尋根任務就交給他來辦。
在後董村得知:舊縣禹保元的弟弟禹保襄是個積極尋根者,從台灣回來探親時,曾拿出1000元交給袁天喜為他續譜,曾到魯山、方城、葉縣尋根。我們決定拜訪禹保元。10月20日到達常庄,見到了禹保元,他很激動,即可找來了袁天喜。袁天喜介紹說,到魯山可以先到昭平台水庫,路邊有個代銷店,主任是禹三好(女),她不僅對族史很熱心而且了解很多情況,可以省時省力,少走彎路。我們就由舊縣返回葉縣,再往魯山,在昭平台水庫旁找到禹三好。她介紹說「魯山有個仁義庄,禹姓集中,因為1958年修水庫,禹姓人家分遷到11個鄉鎮。最好先到江河棗樹廟找禹本俊。因1982年禹篤之、禹本雲、禹本固、禹靖之等七人曾續過家譜,當時因交通不便,大都不幹了。只有本俊、篤之、本固未停工作。本周病重時,還有三頁未寫,最後寫完才斷氣。」聽了她的介紹,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典型。我們乘車直奔本俊家裡,但本俊不在,又找到本堂,本堂到蔡庄找到了禹靖之,他家存有老家譜,清楚地記載著魯山的禹姓是由汜水遷去的。據靖之講,新家譜的底子在讓河鄉張八村的禹本雲家裡,找到本雲,可惜沒有新家譜。22日又找到禹本固的兒子禹四德,他講新家譜在四棵樹的禹篤之處,情況雖然很復雜,但我們沒有絲毫動搖。
回到魯山縣城,決定鳴歧留在縣城,我到梁庄鄉澗溝村。乘車前往梁窪,下車後步行15華里,翻過兩架山,我已經累到極點,得到一婦女的幫助,坐煤車回到澗溝村。找到禹福申,召開了座談會,與老家譜記載相同,這是一個比較富裕的村莊,下午返回魯山縣城。
23日,按照計劃我們由魯山經張良鎮前往拐河鎮大麥溝。到張良鎮後,沒有客車前往,只好乘小三輪到達拐河,又步行翻過兩架山,下午七點到達大麥溝,見到禹德政,並在晚上召開座談會,都說可能是從汜水前來的。
24日,由禹德政帶路,我們翻過一架大山,達到方城縣的四女店鄉。因為南召汽車停發,只好前往方城縣城,再由方城轉往南召。25日經打聽,找到禹福鈞,但他不知道從何處遷來。經查縣志,卻有禹姓,但分布查不出。只好再往南陽。
26日,去泌陽,在關庄下車,見到禹天祥。又到趙禹庄見到了禹德欽。27日到達泌陽,又趕到北樓房溝,見到禹定義的父親,下午,看了墳上的碑文,晚上召開了座談會,談的情況和汜水相同,但沒有記載。他們說,老家譜在駐馬店副專員禹甸記處。29日,到達駐馬店,禹甸記不在家。只好返回滎陽。這時第一次大規模外出尋親的全部經過。
期間,聞知鞏義市糧食局的禹茂林為續家譜的事曾到汜水鎮周溝找過禹順興。11月8日,我到鞏義市,幾經周折,終於在沙魚溝糧所見到了禹茂林,決定由茂林把鞏義市的續譜事宜承擔下來。
(二)
1992年11月12日,子龍、樹森、春生和我共四人,踏上北方尋親的路程。首先到天津的大禹庄,但沒有見到禹作敏,只好留下一封信,然後離開。到1993年元月16日,禹作敏給了我們回信。
13日,他們三人准備返回滎陽,我乘汽車達到北京,14日,到大興縣縣志辦找禹姓人分布情況,最後找到禹振河,但他對續譜一事極不熱情。只介紹說渠頭鄉有禹姓居住。下午3時,趕到通縣,趕到前往渠頭鄉的汽車,中途住在干店。15日,騎著租來的自行車到達渠頭鄉棗林村,見到禹克仁,該村有八十多戶,400多人,有家譜,但在文革中被燒了。下午又騎自行車到吳寺村找到禹建華,到大興縣後甫村,找到禹有仁。禹有仁說:「聽老人說是從河南遷來的。」16日返回北京,乘車南下。到達安陽,我下車到浚縣,在剪毛村見到禹恩普,此人熱情好客,他介紹說此地有個秦禹庄,是禹姓人家的聚集地。我們趕到秦禹庄,和禹恩光、禹連仲、禹連貫等人座談,他們說可能是從滑縣棗林鄉禹村遷過來的。然後我返回浚縣縣城。
老家譜有禹姓遷往河北清化鎮的記載,17日我乘車前往焦作,然後趕到博愛,了解到金城鄉有個禹順言,曾到汜水找過老家。我們趕到金城鄉禹庄村,見到禹順言、禹金陵,終於和總會聯繫上,我們感到很高興。
19日,我們返回滎陽,這時第二次大規模尋親活動。
1993年元月2日,我和子龍到開封尋親,見到了開封市環衛局局長禹九常、禹殿華、禹建民、禹德昌。3日,到陳留尋親,可惜他們都是於姓,後返回滎陽。
1993年2月4日,我和子龍遷往本縣西部走訪,先到滹沱,召開了座談會,又到周溝,在禹順興家召開座談會,5日,趕到新溝見到禹法旺,再到潘窯見到禹廷臣,和禹書田、禹文青、禹瑞生進行了座談,我到鞏義市沙魚溝糧所見了禹茂林,然後和子龍返回滎陽。
三
根據總會決定,我和鳴歧於1993年5月18日,又滎陽出發前往宜陽,但宜陽沒有南關,後來了解到過去有東、西宜陽之分,西宜陽已改為汝陽,由於交通不便,沒有前往。後來,1996年5月,鄭州人民印刷廠禹金峰到杜康酒廠聯系業務,發現廠長禹長太是汝陽人。後來我和子龍前往汝陽,發現汝陽南關確為過去的宜陽南關。
19日,我們乘車前往盧氏,下午三時趕到盧氏,這條線路是400里峽谷,不見人煙,行駛在路上,一邊是高山,一邊是萬丈深淵,確實讓人膽戰心驚。通過查閱縣志,又到公安局、民政局、教育局查訪,終於了解到有個禹振理家住朱陽關澗北村,我們大喜過望。
20日,我們前往澗北村,但那裡的人都上山刨金礦了,晚上才見到禹振理,他介紹了下列重要情況:每年清明節組織集體上墳,負責人是禹小記,家住西峽縣石介河鄉冬青樹村二河拐,盧氏縣運輸公司車隊修理工禹青峰,對研究族史很積極;桑平鄉磨溝村有20多戶禹姓,禹三旺是支部書記。21日,我們由禹振理帶路,乘車前往西峽縣找禹小記,他不在家,其父親熱情接待了我們,下午,我們又乘三輪車到桑平鄉磨溝村,找到了書記禹三旺,召開了座談會,發言很熱烈,但找不到證據是從何時何地遷去的。22日,我們在桑平分手,當晚八點,趕到內鄉。
23日,在內鄉查找縣志,下午到鄧縣縣志辦查找,都沒有收獲,我們感到南陽,見到了禹建設。
24日,趕到鎮平,但只了解到南陽潦河鎮禹家莊,有100多戶姓禹的。25日,趕到潦河鎮,但那裡的人都姓於,當地村名也叫於庄,只好又回到鎮平。
26日,由鎮平趕到北午渡,經了解,北午渡確實有一個十一世禹姓人家,但遷到許昌縣榆林鄉於庄村,那裡有200多戶禹姓人家,但都改姓於。
27日,鳴歧先回到滎陽,我又到平頂山見到了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禹本愚,下午乘車到禹州。
28日,到禹州市志辦查找禹姓,由於檔案員不在,沒有收獲,又乘車到新鄭縣志辦查找,均無收獲,至此,返回滎陽。收麥後,又到鞏義、新密市進行了走訪,這時第三次大規模玩出尋親。
四,
由於多次發往浙江省餘姚縣志辦的信沒有迴音,總會決定派人前往,1994年5月,我和禹樹森、禹春生、魏金花受總會派遣,前往餘姚。5日下午到上海,6日到餘姚,先找到縣志辦的金理祥同志,又找到魏主任,他們為未能及時回信深感歉意。經查閱檔案,禹姓人家分布如下:江北區新華大隊謝村21戶、政卷10戶、長豐鄉70戶、橫蠶鄉1戶、渠弄鎮3戶、讓賢鄉3戶、湖東鄉92人。當天下午,在街上見到龍山賓館,進去後發現有特技理發師禹雲壘。禹雲壘又領我們見到他的哥哥禹雲龍,在那裡召開了15人參加的座談會。可他們說「我們是從河南遷來的」,當問到江橋村時,他們說可能是人民路大埠頭。有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說,這里姓禹的是個大戶,後來一個晚上被殺十七口,其餘的逃散到全國各地了。
8日,樹森和金花到人民路落實江橋村。我和春生先後到渠東鎮和長豐鄉。在渠東鎮見到了禹金橋,在長豐鄉鳳廳村見到了禹焦橋和禹振洪,還在鳳廳村召開了6人座談會。
9日,參觀了大禹陵,10日,返回上海,11日,返回滎陽。中途,我在徐州下車,到市志辦公室查閱檔案,但沒有收獲。
這次尋親在餘姚確實見到了禹姓人家,又確定了人民路大埠頭即是過去的餘姚村。
這時第四次大規模外出尋親。
我能在古稀之年,走過祖國的山山水水,尋宗於四方,進展之迅速,范圍之廣,區域之遼闊,是前所未有的。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無愧於祖先及後人,可以自慰於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