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誠信建設公益宣傳

誠信建設公益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04 12:31:28

1. 國家對於誠信建設有哪些相關政策

為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央就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信用信息記錄
(一)加快徵信系統建設。積極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法收集、整合區域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逐步實現信息採集全覆蓋。完善信用標准體系,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採集和分類管理標准,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范。健全行業信用信息記錄制度,以各類企業和從業人員為重點,把信用信息採集融入注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各環節,盡快完善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食品葯品、醫療衛生、知識產權、工程建設、交通運輸、檢驗檢測等事關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重點領域的信用檔案。加快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建設,力爭在2017年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形成覆蓋全部社會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路。
(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各部門各地區信用信息系統統籌整合,依法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依法對信用信息進行分級管理,確定查詢許可權,促進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公開透明、可查可核。推動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逐步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跨領域信息聯享、信用聯評、守信聯獎、失信聯懲,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二、大力營造誠信建設有力宣傳輿論聲勢
(三)培育誠信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價值准則。要深入宣傳闡釋「誠信」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使誠信價值准則深入人心。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要拿出重要版面時段、推出專欄專題,運用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題節目等形式傳播誠信理念。都市類、行業類媒體要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用生動活潑的宣傳報道引導人們踐行誠信價值。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要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傳播手段,擴大誠信宣傳覆蓋面。發揮公益廣告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加強選題規劃和設計製作,加大在各類媒體和公共場所的刊播力度,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誠信規范。抓住「3·15」消費者權益日、「誠信興商宣傳月」、「全國質量月」、「食品安全宣傳周」、「6·14信用記錄日」和「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舉辦大型經貿活動、商品博覽會等有利時機,增加宣傳頻率,形成宣傳聲勢。
(四)宣傳先進典型。大力發掘、宣傳誠信人物、誠信企業、誠信群體,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既持續宣傳老模範的感人事跡,也及時宣揚新模範的高尚行為;既在全社會推出具有重大影響的誠信人物,也在各地各行業和基層單位推出一諾千金的凡人善舉;既宣傳公民個人守信踐諾之舉,也宣傳骨幹企業、優勢產業、知名品牌以誠信創一流的先進經驗,塑造誠信國家形象。
(五)鞭撻失信行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失信敗德行為進行批評揭露,使之成為「過街老鼠」。要區分性質、把握適度,對尚未造成嚴重危害的弄虛作假現象,在系統和單位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對影響惡劣的重大違法案例,進行公開曝光、有力鞭撻,形成強大輿論壓力。加強對失信行為處罰結果的跟蹤報道,以反面典型為教材進行德法釋義,警示人們守住誠信做人「底線」、敬畏法律「高壓線」。發動群眾參與道德評議,組織大討論等活動,形成民間輿論場,引導人們加強自我約束。
(六)弘揚誠信文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闡發蘊含其中的講誠信、重然諾的寶貴品格和時代價值,引導人們誠意正心。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道德追求的關系,深刻認識市場經濟既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在追逐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享有精神收益。運用社區市民學校、公益性文化單位、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通過經典誦讀、道德講堂、論壇講座、展覽展示等形式,培育誠信文化。創作弘揚誠信的影視劇、小說和戲曲等文藝作品,做好展演展示,用文化傳播和滋養誠信價值理念。
三、切實增強誠信教育實踐針對性實效性
(七)突出企業主體誠信教育。抓好企業主群體的誠信教育和培訓工作,引導他們把誠信守法經營理念奉為信條,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履行納稅義務、環境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建立信用管理流程,自覺抵制失信行為。各類企業要開展全員誠信教育,建立職工誠信考核評價制度,使誠信成為企業職工的基本規范。企業管理部門要把誠信教育作為對企業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融入到證照頒發、業務辦理的流程中,把守信履約要求作為對企業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
(八)抓好公共服務人員誠信教育。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模範行為帶動誠信風尚的形成。公務員、醫務人員、社會工作者以及社會中介服務人員直接服務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他們的誠信言行對於增強人際互信具有重要影響。要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把誠信納入公務員招錄考試內容,增強公務員法律和誠信意識。認真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高決策和施政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引導醫務人員崇尚服務理念,大力弘揚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醫德。在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社會工作者等職業人群資格准入、專業評價、年審考核、職稱評定中,強化誠信教育內容,培養職業操守,建立誠信檔案,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九)納入學校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誠信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構建各級各類學校有效銜接的誠信教育體系,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德育課、思政課以及道德實踐中強化契約精神教育、專題法制教育,研究建立學生誠信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和規范體現誠信內涵的禮儀制度,把誠信嵌入到成人禮、畢業典禮等儀式中。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強化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理念,以人格魅力為學生展示「行為世范」。依法依規嚴肅懲戒學術造假、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將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與社會誠信檔案相連通,納入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引導師生以誠立身、誠信做人。
(十)廣泛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堅持知行合一,運用生動有效的實踐載體,引導人們把誠信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深化思想道德內涵,把誠信建設的要求貫穿到創建內容安排中、體現到工作各環節中。各行各業要結合業務和生產經營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誠信實踐活動,引導人們立足崗位踐行誠信規范。生產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環節,要以「質量第一」為主題,用規范的管理制度、精細的工藝流程、嚴格的質量標准,把誠信滲透在產品生產和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商貿流通企業作為市場秩序的關鍵環節,要以「履約守信」為主題,深化「百城萬店無假貨」、「誠信經營示範店」等活動,倡導公平交易、以誠待人,構建誠信商業環境。窗口行業作為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基層單位,要以「人民滿意」為主題,用禮貌熱情的態度、周到高效的工作,提供高質量服務,提升公眾美譽度。當前,要突出「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葯品企業開展「誠信做產品」活動,倡導樹立尚德守法、以義取利的義利觀,倡導以信篤行、以誠興業的傳統美德,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四、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
(十一)形成褒揚誠信的政策導向。各地各部門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時,要把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作為重要內容,形成有利於弘揚誠信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在制定與公民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時,要注重經濟行為與價值導向的有機統一,建立完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制,防止具體政策措施與誠信建設相背離。職能部門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要充分應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使誠實守信者享有優待政策,形成好人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機制。
(十二)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各地各部門要經常梳理經濟社會發展中誠信熱點問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失信敗德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葯品的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黑渠道,嚴懲重處食品葯品違法犯罪;工商部門,要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傳銷活動,狠抓社會影響大、涉案地區廣的大案要案;質檢部門,要扎實推進「質檢利劍」行動,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公安部門,要嚴厲打擊利用電話、網路詐騙犯罪行為,保護群眾財產安全;網管部門,要深入推進整治網路謠言專項行動,抓一批重大案件,列出一批「黑名單」;工信部門,要盡快落實手機卡實名制,有效切斷境外網路改號電話從國際埠局以及各地電信企業落地進入境內程式控制網的管道;銀行部門,要把落實銀行卡實名製作為重點,推動對境外操作境內網銀進行轉賬的限制、快速異地凍結贓款等工作落實。
(十三)建立誠信發布制度。推動各地各部門依據法律法規,按照客觀、真實、准確的原則,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對於列入「黑名單」的,根據違法違規性質和社會影響程度,分別採取「一對一」警示約談、「一對多」部門間通報、在媒體公開發布等不同措施。中央文明辦在與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基礎上,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食品葯品安全、企業產品質量、環境安全、納稅情況、債務償付情況等方面的「黑名單」,發布失信懲戒措施。有關部門和社會相關單位對列入「黑名單」的失信者,要共同依法實施懲戒,形成揚善抑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環境。
(十四)完善誠信監督體系。堅持行政監管、行業管理、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多層面、全過程、廣覆蓋的監督體系,對各類社會信用主體實施有效監管,從源頭上遏制失信行為。政府職能部門針對失信易發多發的行業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強化風險排查,提升誠信監管效能。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生產企業、服務窗口和公共場所明察暗訪,提出意見建議。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更好發揮自律作用,加強管理和服務,對行業成員形成監督約束。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群眾舉報失信違規行為,對舉報問題及時查處。大眾傳媒要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輿論氛圍。對借輿論監督之名實施敲詐勒索的假新聞、假媒體、假記者,要及時發現、及時查處,提高媒體公信力。
五、有力營造誠信建設法治環境
(十五)堅持嚴格執法。促進各類管理主體把誠信價值理念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用法律的剛性約束增強人們守信的自覺性。嚴格落實執法者主體責任,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切實解決監管部門執法難、司法判決執行難的問題,對執法不嚴、查處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依法實行問責追究。推動執法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執法合力,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使失信行為受到應有懲處。
(十六)深化普法教育。結合落實國家普法工作規劃,深入宣傳合同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信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人們的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突出抓好黨政機關、執法部門法律法規學習培訓,增強帶頭守法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組織法律專業人員和志願服務隊伍到村鎮、社區、機關、企業等城鄉基層普及誠信方面的法律知識,增強人民群眾遵紀守法觀念和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十七)健全法規制度。推進信用立法工作,推動相關部門和立法機構依據上位法出台配套制度、實施細則及司法解釋,使信用信息徵集、查詢、應用、互聯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保護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各地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上升為法規制度,制定誠信建設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具有立法權的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誠信法規制度方面要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為國家信用法規建設提供借鑒。
六、切實加強誠信建設制度化組織領導
(十八)形成統分結合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把誠信建設制度化擺上重要位置,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推動誠信建設與業務工作、誠信教育與管理舉措融為一體。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文明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加強統籌規劃,加強組織實施,加強督促落實。支持配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為全社會誠信建設夯實基礎。文明委成員單位要率先抓好自身誠信建設,積極支持參與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據業務范圍,細化誠信建設制度化具體舉措。各級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要做好組織實施、協調推進工作,加強與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聯絡服務,加強對重點任務的檢查督導,把各方面積極性都調動發揮出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誠信的公益廣告

「誠信」 公益廣告:
1、真誠面對,溝通無限。
2、用你的真心,換一世的真情。
3、誠信----人生的通行證。
4 、人而無信,不獨為道德之羞,亦且為經濟之累。
5、失去誠信,一文不值。
6、信用是無形之財。
7、 榮譽存在於勤奮而誠實的工作之中。

3. 關於誠信的廣告語

誠與信

誠信二字聯系在一起,表達的是兩種境界的統一。一種是誠的境界,一種是信的境界。誠的境界與信的境界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總體上二者是一種互促互補的關系。

首先,誠是根基,信是枝葉,誠與信互為涵養,誠中有信,信中有誠。誠就是誠實,不自欺。《禮記·中庸》中寫到:「誠,自誠也。」信就是講究信譽,信守承諾,不欺人。一個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須不自欺。只有忠於自己的本質,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才能最終取得他人的信任。相反,一個不忠於自己的本性、表裡不一的人,就不可能忠實於他人,也就不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古人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孟子》也說:「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所以,與人交往,不自欺,以誠為本,才能最終做到人不欺,信於人。另為,由於信的基本要求是誠實不欺,忠於他人。所以,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個誠實的人。《說文》解釋:「誠,信也。」「信,誠也。」這里用信解釋誠,用誠解釋信,也表明誠與信是不可分離的。

其次,誠是個人品格,信是社會品格。誠是以自己的本意去展現自我,信是以別人的規范來約束自我;誠主要立足於個人道德自律,信主要靠社會制度和法律來約束;誠體現的一種個人評價,信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評價;個人的誠延伸至社會就是信,社會的信反射於個人就是誠;誠是個人境界,信是社會境界。所以,誠是立人之本,信是立國之本。

再次,誠張揚於自然經濟,信張揚於市場經濟。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一是人們的交往范圍小,人群流動性也相對較小,所以,言行不一的人就容易被人們發現。二是由於分工與交換的不發達,信的張揚本身就缺乏厚實的經濟基礎條件。這兩方面的原因將導致在自然經濟條件下,誠的張揚將超過信的張揚。但市場經濟剛好相反。由於分工與交換的發達,以及流動性的增強,為了使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得到有效配置,客觀上要求信應有高度的張揚。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達有力促進了經濟信用的飛速擴張;反過來,經濟信用的擴張又有力促進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大發展。二者互相促進,互為補充。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分工和流動性的增強,使得社會從「熟人社會」變為「陌生人社會」,增大了人際交往中的信息不對稱性。為了有效防止人類行為的機會主義傾向,這時,靠制度約束比靠道德自律更為有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信比誠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
第四,誠建設應注重軟,信建設應注重硬。目前,誠信問題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由於誠與信既是兩個層面又是互相聯系的范疇,所以,抓誠信建設,必須既要抓好誠方面的建設,又要抓好信方面的建設,但對二者的建設方式應有所區別。對誠而言,應立足於軟開發。一是從手段上講,應注重運用教育、自律等方式;二是要注重長期性;三是要注重一貫性,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四是要注重綜合性和系統性,要注重社會整體環境的改善。對於信而言,應立足於硬建設。一是從手段上應立足於制度和法律的硬約束;二是從時間上,應注重時效性;三是從程度上,應注重猛烈性;四是要注重重點突破,找准問題,對症下葯。

4. 國家倡導誠信守信建設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廣傳播什麼

為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中央就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信用信息記錄
(一)加快徵信系統建設。積極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法收集、整合區域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逐步實現信息採集全覆蓋。完善信用標准體系,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採集和分類管理標准,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范。健全行業信用信息記錄制度,以各類企業和從業人員為重點,把信用信息採集融入注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各環節,盡快完善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環境保護、食品葯品、醫療衛生、知識產權、工程建設、交通運輸、檢驗檢測等事關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重點領域的信用檔案。加快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建設,力爭在2017年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台,形成覆蓋全部社會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路。
(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促進各部門各地區信用信息系統統籌整合,依法推進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依法對信用信息進行分級管理,確定查詢許可權,促進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公開透明、可查可核。推動有關部門在行政管理、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逐步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跨領域信息聯享、信用聯評、守信聯獎、失信聯懲,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二、大力營造誠信建設有力宣傳輿論聲勢
(三)培育誠信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價值准則。要深入宣傳闡釋「誠信」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使誠信價值准則深入人心。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要拿出重要版面時段、推出專欄專題,運用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專題節目等形式傳播誠信理念。都市類、行業類媒體要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用生動活潑的宣傳報道引導人們踐行誠信價值。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要運用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傳播手段,擴大誠信宣傳覆蓋面。發揮公益廣告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加強選題規劃和設計製作,加大在各類媒體和公共場所的刊播力度,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誠信規范。抓住「3·15」消費者權益日、「誠信興商宣傳月」、「全國質量月」、「食品安全宣傳周」、「6·14信用記錄日」和「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利用舉辦大型經貿活動、商品博覽會等有利時機,增加宣傳頻率,形成宣傳聲勢。
(四)宣傳先進典型。大力發掘、宣傳誠信人物、誠信企業、誠信群體,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引導人們見賢思齊。既持續宣傳老模範的感人事跡,也及時宣揚新模範的高尚行為;既在全社會推出具有重大影響的誠信人物,也在各地各行業和基層單位推出一諾千金的凡人善舉;既宣傳公民個人守信踐諾之舉,也宣傳骨幹企業、優勢產業、知名品牌以誠信創一流的先進經驗,塑造誠信國家形象。
(五)鞭撻失信行為。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失信敗德行為進行批評揭露,使之成為「過街老鼠」。要區分性質、把握適度,對尚未造成嚴重危害的弄虛作假現象,在系統和單位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對影響惡劣的重大違法案例,進行公開曝光、有力鞭撻,形成強大輿論壓力。加強對失信行為處罰結果的跟蹤報道,以反面典型為教材進行德法釋義,警示人們守住誠信做人「底線」、敬畏法律「高壓線」。發動群眾參與道德評議,組織大討論等活動,形成民間輿論場,引導人們加強自我約束。
(六)弘揚誠信文化。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闡發蘊含其中的講誠信、重然諾的寶貴品格和時代價值,引導人們誠意正心。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引導人們正確處理經濟利益與道德追求的關系,深刻認識市場經濟既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又是法制經濟、道德經濟,在追逐物質利益的過程中享有精神收益。運用社區市民學校、公益性文化單位、文化服務中心等陣地,通過經典誦讀、道德講堂、論壇講座、展覽展示等形式,培育誠信文化。創作弘揚誠信的影視劇、小說和戲曲等文藝作品,做好展演展示,用文化傳播和滋養誠信價值理念。
三、切實增強誠信教育實踐針對性實效性
(七)突出企業主體誠信教育。抓好企業主群體的誠信教育和培訓工作,引導他們把誠信守法經營理念奉為信條,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履行納稅義務、環境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建立信用管理流程,自覺抵制失信行為。各類企業要開展全員誠信教育,建立職工誠信考核評價制度,使誠信成為企業職工的基本規范。企業管理部門要把誠信教育作為對企業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融入到證照頒發、業務辦理的流程中,把守信履約要求作為對企業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
(八)抓好公共服務人員誠信教育。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模範行為帶動誠信風尚的形成。公務員、醫務人員、社會工作者以及社會中介服務人員直接服務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他們的誠信言行對於增強人際互信具有重要影響。要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把誠信納入公務員招錄考試內容,增強公務員法律和誠信意識。認真貫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高決策和施政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引導醫務人員崇尚服務理念,大力弘揚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醫德。在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社會工作者等職業人群資格准入、專業評價、年審考核、職稱評定中,強化誠信教育內容,培養職業操守,建立誠信檔案,對嚴重失信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九)納入學校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誠信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構建各級各類學校有效銜接的誠信教育體系,在各級各類學校的德育課、思政課以及道德實踐中強化契約精神教育、專題法制教育,研究建立學生誠信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和規范體現誠信內涵的禮儀制度,把誠信嵌入到成人禮、畢業典禮等儀式中。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強化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理念,以人格魅力為學生展示「行為世范」。依法依規嚴肅懲戒學術造假、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將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與社會誠信檔案相連通,納入國家統一徵信平台,引導師生以誠立身、誠信做人。
(十)廣泛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堅持知行合一,運用生動有效的實踐載體,引導人們把誠信理念轉化為自覺行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深化思想道德內涵,把誠信建設的要求貫穿到創建內容安排中、體現到工作各環節中。各行各業要結合業務和生產經營實際,開展各具特色的誠信實踐活動,引導人們立足崗位踐行誠信規范。生產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基礎環節,要以「質量第一」為主題,用規范的管理制度、精細的工藝流程、嚴格的質量標准,把誠信滲透在產品生產和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商貿流通企業作為市場秩序的關鍵環節,要以「履約守信」為主題,深化「百城萬店無假貨」、「誠信經營示範店」等活動,倡導公平交易、以誠待人,構建誠信商業環境。窗口行業作為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基層單位,要以「人民滿意」為主題,用禮貌熱情的態度、周到高效的工作,提供高質量服務,提升公眾美譽度。當前,要突出「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葯品企業開展「誠信做產品」活動,倡導樹立尚德守法、以義取利的義利觀,倡導以信篤行、以誠興業的傳統美德,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四、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
(十一)形成褒揚誠信的政策導向。各地各部門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時,要把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作為重要內容,形成有利於弘揚誠信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在制定與公民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時,要注重經濟行為與價值導向的有機統一,建立完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制,防止具體政策措施與誠信建設相背離。職能部門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要充分應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產品,使誠實守信者享有優待政策,形成好人好報、善有善報的正向機制。
(十二)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各地各部門要經常梳理經濟社會發展中誠信熱點問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失信敗德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葯品的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黑渠道,嚴懲重處食品葯品違法犯罪;工商部門,要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傳銷活動,狠抓社會影響大、涉案地區廣的大案要案;質檢部門,要扎實推進「質檢利劍」行動,嚴厲打擊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公安部門,要嚴厲打擊利用電話、網路犯罪行為,保護群眾財產安全;網管部門,要深入推進整治網路謠言專項行動,抓一批重大案件,列出一批「黑名單」;工信部門,要盡快落實手機卡實名制,有效切斷境外網路改號電話從國際埠局以及各地電信企業落地進入境內程式控制網的管道;銀行部門,要把落實銀行卡實名製作為重點,推動對境外操作境內網銀進行轉賬的限制、快速異地凍結贓款等工作落實。
(十三)建立誠信發布制度。推動各地各部門依據法律法規,按照客觀、真實、准確的原則,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對於列入「黑名單」的,根據違法違規性質和社會影響程度,分別採取「一對一」警示約談、「一對多」部門間通報、在媒體公開發布等不同措施。中央文明辦在與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基礎上,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食品葯品安全、企業產品質量、環境安全、納稅情況、債務償付情況等方面的「黑名單」,發布失信懲戒措施。有關部門和社會相關單位對列入「黑名單」的失信者,要共同依法實施懲戒,形成揚善抑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環境。
(十四)完善誠信監督體系。堅持行政監管、行業管理、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多層面、全過程、廣覆蓋的監督體系,對各類社會信用主體實施有效監管,從源頭上遏制失信行為。政府職能部門針對失信易發多發的行業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強化風險排查,提升誠信監管效能。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生產企業、服務窗口和公共場所明察暗訪,提出意見建議。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更好發揮自律作用,加強管理和服務,對行業成員形成監督約束。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群眾舉報失信違規行為,對舉報問題及時查處。大眾傳媒要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輿論氛圍。對借輿論監督之名實施敲詐勒索的假新聞、假媒體、假記者,要及時發現、及時查處,提高媒體公信力。
五、有力營造誠信建設法治環境
(十五)堅持嚴格執法。促進各類管理主體把誠信價值理念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用法律的剛性約束增強人們守信的自覺性。嚴格落實執法者主體責任,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切實解決監管部門執法難、司法判決執行難的問題,對執法不嚴、查處不力的部門和責任人依法實行問責追究。推動執法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執法合力,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使失信行為受到應有懲處。
(十六)深化普法教育。結合落實國家普法工作規劃,深入宣傳合同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信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人們的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突出抓好黨政機關、執法部門法律法規學習培訓,增強帶頭守法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組織法律專業人員和志願服務隊伍到村鎮、社區、機關、企業等城鄉基層普及誠信方面的法律知識,增強人民群眾遵紀守法觀念和依法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十七)健全法規制度。推進信用立法工作,推動相關部門和立法機構依據上位法出台配套制度、實施細則及司法解釋,使信用信息徵集、查詢、應用、互聯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保護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動各地把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上升為法規制度,制定誠信建設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具有立法權的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誠信法規制度方面要先行先試、積累經驗,為國家信用法規建設提供借鑒。
六、切實加強誠信建設制度化組織領導
(十八)形成統分結合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把誠信建設制度化擺上重要位置,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推動誠信建設與業務工作、誠信教育與管理舉措融為一體。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文明委組織協調、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加強統籌規劃,加強組織實施,加強督促落實。支持配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為全社會誠信建設夯實基礎。文明委成員單位要率先抓好自身誠信建設,積極支持參與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據業務范圍,細化誠信建設制度化具體舉措。各級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要做好組織實施、協調推進工作,加強與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和聯絡服務,加強對重點任務的檢查督導,把各方面積極性都調動發揮出來,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 為什麼我們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事宣傳誠實守信的中國好人

一是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畫、設立展回台、散發資料、宣講答知識等方式向轄區居民積極宣傳誠信的重要性,引導社區居民關注社會信用,營造了「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宣傳氛圍。
二是開展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以道德講堂、職工活動日等為載體,不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誠信文化,促進轄區內居民思想素質的提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鮮活的事例,引導居民了解信用知識、掌握信用查詢方法等,進一步闡述信用建設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閱讀全文

與誠信建設公益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
提升保安服務質量培訓方案 瀏覽:563
美容公司廣告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433
清明節學校策劃方案 瀏覽:346
慢病隨訪人臉識別推廣方案 瀏覽:188
什麼是禮品營銷方案 瀏覽:997
生態基地的策劃方案 瀏覽:921
志願者服務隊換屆策劃方案 瀏覽:697
電子商務公司前置審批 瀏覽:17
茅台醇電子商務是傳銷 瀏覽:656
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知識 瀏覽:451
酒吧舞台人員策劃方案 瀏覽:243
4s店周末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99
跑步賽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90
教師跟崗培訓方案 瀏覽:147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