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電信詐騙主題活動內容
電信詐騙的活動主題其實就是培訓,培訓好了才行,不培訓的話不行。
2. 參加電信詐騙培訓的目的是什麼
了解電信詐騙作案手段,提高電信詐騙案件的偵破能力。
3. 警方教你如何防範電信(網路)詐騙
公安部近日公布近期高發的十類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手段,提醒社會公眾謹防上當受騙。
十大騙術早知道
【騙術一:假冒公檢法詐騙】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檢察官」「法官」等角色,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嚴重犯罪,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實為騙子持有的所謂「安全賬戶」,此類詐騙造成損失金額最大。
【防騙提醒】警方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逮捕證由警方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公檢法機關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安排當事人轉賬匯款到「安全賬戶」。
【騙術二:冒充熟人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熟悉的親友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掌握受害人的社會關系,從而騙取信任,進而編造「發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周轉」「代繳話費」等理由,誘使受害人轉賬。
【防騙提醒】凡是親友間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一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後再做決定。
【騙術三:利用偽基站實施詐騙】犯罪分子使用偽基站,冒用銀行、運營商等客服電話號碼發送簡訊給受害人,以賬戶積分兌換獎品等為由誘導受害人點擊簡訊中的木馬鏈接。用戶一旦點擊,犯罪分子就能在後台獲取用戶的銀行賬戶信息和密碼,進而盜取其賬戶資金。
【防騙提醒】當收到「銀行卡密碼升級」「積分兌換」「中獎」等含有鏈接的簡訊時,要通過銀行、運營商的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要輕易點擊簡訊中的鏈接。
【騙術四:兼職詐騙】犯罪分子許諾在各種網路平台刷得消費記錄後,將返還本金並支付傭金。受害人完成前幾單任務後都會很快收到回報,而當做更多任務時,騙子就會切斷與受害人的聯系,就此消失。
【防騙提醒】求職者不要輕信網路上「高傭金」「先墊付」等兼職工作,不要輕信沒有留固定電話和辦公地址的招聘廣告。
【騙術五:考試詐騙】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考生信息,有針對性地發送簡訊或郵件,聲稱「提供考題」「改分」「辦假證」等,引誘考生匯款。
【防騙提醒】漏題、改分、改檔案、偽造資格證等行為本身就是非法的,請堅持用自己的實力說話。
【騙術六:校園貸詐騙】校園貸詐騙主要有三種:用「免抵押、低利息」為誘餌誘導學生貸款,要求繳納貸款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等費用;聲稱能通過培訓提高綜合技能,誇大培訓效果,簽訂培訓合同,誘導學生貸款支付學費;與兼職詐騙結合,要求學生貸款購買手機等產品做「銷售代理」,貸款的利息和滯納金很高,學生如不能如期還款,將迅速背上難以承受的債務壓力。
【防騙提醒】學生申請借款或分期購物時,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備還款能力。對於關乎自身信息、財產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證,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輕易透露個人信息,甚至將身份證借與他人使用。發現危險,及時報警。
【騙術七:民族資產解凍騙局】犯罪分子先編造一個民族資產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後聲稱受國家委託對這些海外資產進行解凍,號召受害人繳納手續費或資料費,稱成功後每人可以拿到高額善款補助。除了「民族資產解凍」,犯罪分子還會編造所謂「養老」「扶貧」等噱頭吸引投資實施詐騙。
【防騙提醒】此類詐騙的受害人多為中老年人,他們遠離社會輿論,缺乏辨別詐騙的能力,年輕人要多關愛長輩,及時傳達安全防範知識。此外,留意父母長輩的網路支付使用情況,保障財產安全,及時止損。
【騙術八:投資返利詐騙】此類騙局通常標榜具有海外背景,從事的行業能賺取巨額利潤,投資者將獲得高額投資回報。投資初期,犯罪分子會按時返利,讓投資者嘗到甜頭,繼續追加投資後,將血本無歸。
【防騙提醒】投資理財前,要對所投資項目多咨詢評估,做到深思熟慮,謹慎對待。特別要警惕網路上各類標榜「低投入、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理財項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報,謹防被騙。
【騙術九:保健品購物詐騙】犯罪團伙假扮醫療機構的顧問、專家、教授等,以為老年人「問診」為名誇大病情,再以會員登記、免費體驗、國家補貼、中獎等噱頭誘騙客戶購買各類「保健品」。而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製濫造,成本低廉卻高價出售。
【防騙提醒】經常給家中老人說一些老人被詐騙的例子,讓他們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銷,一旦發現受騙要立即報警。
【騙術十:引誘裸聊敲詐勒索】犯罪分子非法獲得被害人信息後,通過社交軟體建立聯系,步步引誘受害人「裸聊」,從而獲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視頻進行敲詐。
【防騙提醒】應遠離網路不良行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安全底線須守住
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說,無論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線,就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計可施。
要做到「四要」,即: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手機和電腦要安裝安全軟體;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保護,提高賬戶安全等級;網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同時要做到「四不要」,即:不要連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導致支付賬號密碼被盜;不要向他人透露簡訊驗證碼;不要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錄密碼設為同一個;不要將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里。
(3)網路電信詐騙培訓簡報擴展閱讀:
詐騙罪相關法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兩高」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
詐騙公私財物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標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酌情從嚴懲處:
(一)通過發送簡訊、撥打電話或者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發布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的;
(二)詐騙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的;
(三)以賑災募捐名義實施詐騙的;
(四)詐騙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詐騙數額接近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並具有前款規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屬於詐騙集團首要分子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4. 社區民警張貼防電信詐騙提示簡報怎麼寫
這個沒什麼根據的。拒不賠償,顧客會告銀行,銀行會盡力應訴,如果不成功會扣員工的錢,員工到時再申請勞動仲裁就是了。
5. 從電信詐騙簡訊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路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從2000年以來,隨著中國金融、通信業的快速發展,虛假信息詐騙犯罪迅速在中國發展蔓延,藉助於手機、固定電話、網路等通信工具和現代的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可以說是迅速地發展蔓延,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電信詐騙起源於台灣,又稱為是「台灣式詐騙」,自2000年起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盛行,近年逐漸蔓延至中國大陸。隨著犯罪手法的不斷傳播,內地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也仿效其手段進行犯罪。除了福建以外,湖南、湖北、廣東、海南、河北個別市縣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加入了詐騙隊伍。
2009年以來,中國一些地區電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此類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礎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電信局、公安局等單位工作人員,使用任意顯號軟體、VOIP電話等技術,以受害人電話欠費、被他人盜用身份涉嫌經濟犯罪,以沒收受害人所有銀行存款進行恫嚇威脅,騙取受害人匯轉資金。僅2008年北京、上海、廣東、福建這四個省市因電信詐騙犯罪市民損失近6億元。
犯罪特點
一是犯罪活動的蔓延性比較大,發展很迅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通過編造虛假電話、簡訊地毯式地給群眾發布虛假信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布范圍很廣,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損失的面也很廣。
二是電信詐騙信息詐騙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開始群發簡訊,發展到英特網上的任意顯號軟體、顯號電台等等,成了一種高智慧型的詐騙。騙術也在不斷花樣翻新,翻新的頻率很高,有的時候甚至一、兩個月就產生新的騙術,令人防不勝防。
三是團伙作案,反偵查能力非常強。犯罪團伙一般採取遠程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團伙內部組織很嚴密,他們採取企業化的運作,分工很細,有專人負責購買手機,有的專門負責開銀行帳戶,有的負責撥打電話,有的負責轉賬。分工很細,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況。這也給公安機關的打擊帶來很大的困難。
四是跨國跨境犯罪比較突出。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內發布虛假信息騙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發布簡訊到國內騙中國老百姓。還有境內外勾結連鎖作案,隱蔽性很強,打擊難度也很大。
侵害群體
電信詐騙侵害的群體具有很廣泛的特點,而且是非特定的,採取漫天撒網,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向某一個號段或者某一個地區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受害者包括社會各個階層,既有普通民眾也有企業老闆、公務員、學校老師,各行各業都有可能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寬、社會影響很惡劣。根據做的調查來看女性佔70%以上,年齡上看中老年人超過70%,因此中老年人婦女要特別引起警惕。
打擊瓶頸
很多人很困惑的問題。騙子都留了電話、留了賬號抓起來不就完了嗎,其實遠遠不像一般善良的人們想像得這么簡單。因為電信詐騙和傳統犯罪有很大的區別,不像普通的盜竊、搶劫、殺人有犯罪現場,有痕跡物證,有刀、有槍或者有現場存在著蛛絲馬跡和線索,而電信詐騙是遠程的、非接觸式的,你被騙了都沒見過騙子長什麼模樣。留給公安機關的確實有詐騙電話和涉案賬戶,但是這些電話和賬戶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全是假的,沒一個真的。這些手機號碼都是無記名的。顯示的座機號碼大部分也都是網路虛擬電話,按說打電話應該有一個顯示主叫號碼,但是這種一號通和400電話都還有其他捆綁的號碼,甚至還有一些任意顯號軟體可以顯示出虛假的電話號碼來,有的時候甚至可以顯示出銀行的電話、公安局的電話,實際上是虛假的,是由犯罪分子手動設置上的,它既能蒙騙受害者又能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有的甚至通過境內、境外的服務商、伺服器來層層轉接。
銀行賬號和銀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錢用他人的賬號批量使用。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搜集幾百個賬號專門賣給詐騙集團的,到時候花幾十塊錢買一個民工的身份證,一開開一、兩百個銀行卡。公安機關一追查是一個民工的身份證。另外,犯罪分子設立了多級賬戶,通過銀行快速層層轉賬,最後再在分布在全國各地的ATM機上提現。
經常碰到有的時候犯罪分子詐騙兩、三百萬塊錢在幾分鍾的時間內就轉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了。因此,公安機關偵辦一起這樣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經費,要派出很多的專案組,滿世界跑,到處拿著法律手續找銀行、找通信部門查電話、查賬號。哪個環節出了一點差錯都會影響偵查工作。可以說破這種案件遠遠不是一般的業餘人士和不了解的人所想像得那麼簡單。實際上工作非常繁瑣,要投入很多的力量才能破獲這樣的案件。
防騙意識
公安機關破獲的無數詐騙案件有一個共同的規律,詐騙犯無論花言巧語,無論手法如何翻新,最後都要落到一個點上,就是犯罪分子都要受害人的銀行卡、密碼和賬號,無論騙術是什麼最後都會落到這一點上,因為他就是要錢嘛。所以在此我也要提醒廣大網友、廣大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千萬不要輕信那種來歷不明的電話、簡訊,千萬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銀行卡的信息,如果你有疑問的話,你要及時打電話給公安機關,哪怕向你的親友、記者以及比較有見識的人詢問一下、了解一下、核實一下。
具體教大家防騙的秘笈
防騙的秘笈一
第一,電信、銀行、公安系統的電話各自有自己的平台。騙子說我給你轉到公安局,轉到銀行,實際上不可能,因為各自是不同的系統、不同的平台,是不可能直接轉過去的,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他。
防騙的秘笈二
電信詐騙第二,目前沒有任何單位設置這種安全賬號。所謂的安全賬號百分之百都是騙子設置的。所以請大家務必要注意。
防騙的秘笈三
第三,稅務部門、財政部門對消費者進行退稅的時候都會通過電信、報紙等權威部門公告,絕對不會打一個電話說我要退你的錢,這些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