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小銜接政策
法律分析: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級教育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意義,研究制訂本地幼小科學銜接具體實施方案,切實把幼小銜接工作納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完善政策舉措,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幼小銜接工作取得實效。要推動幼兒園和小學深度合作,加強業務指導,及時研究解決教師在幼小銜接實踐中的困惑問題。要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將入學准備和入學適應納入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質量評估的重要內容。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專業資源,加強幼小銜接科學研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十一條 國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推進教育改革,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銜接融通,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健全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國家採取措施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國家支持、鼓勵和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推廣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促進教育質量提高。
B. 河南幼小銜接政策
法律分析:要堅持兒童為本。關注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尊重兒童的原有經驗和發展差異;關注兒童發展的整體性,幫助兒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備和適應;關注兒童發展的可持續性,培養有益於兒童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改變過度重視知識准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規范小學、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行為,各類教育機構不得舉辦或變相舉辦幼小銜接班。
法律依據:《幼兒園工作規程》
第四條 幼兒園適齡幼兒為3周歲至6周歲(或7周歲)。 幼兒園一般為三年制,亦可設一年制或兩年制的幼兒園。
第五條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是: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 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C. 雙減政策幼小銜接受影響嗎
法律分析: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幼小銜接,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尚不具備運算能力。
不符合這個階段孩子大腦的發育特點。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來說,是一種傷害。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
第二十六條 國家制定教育發展規劃,並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國家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
以財政性經費、捐贈資產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得設立為營利性組織。
D. 北京幼小銜接政策
法律分析:1、社區開具的居住第二聯
2、房本原件(復印件1份)
3、戶口本原件和復印件(由於爺爺是戶主,需要首頁和爺爺的復印件,我和老公戶口沒有在一起,需要結婚證復印件各一份)
4、出生證原件(復印件1份)
5、社保權益一份(夫妻雙方一份)
6、疫苗本原件(不需要復印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二十條 國家實行職業教育制度和繼續教育制度。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和行業組織以及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採取措施,發展並保障公民接受職業學校教育或者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使公民接受適當形式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等方面的教育,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E. 雙減政策影響幼小銜接嗎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文件規定,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培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 第二十九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三)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五)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
(六)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七)管理、使用本單位的設施和經費;
(八)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國家保護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F. 2021年幼小銜接政策
教育部將啟動幼小銜接教學試點,近年,我國幼兒園教育積極配合教育部實行「去小學化」,但小學教育卻配合的相對消極,造成幼小之間出現教育隔斷的現象,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小學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都做出相應調整。
教育部將啟動幼小銜接教學試點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准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堅持幼小雙向銜接,並配合出台《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和《幼兒園入學准備教育指導要點》,為小學和幼兒園做好適應工作提供了「指南」。
二是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很多家長都知道「三年級現象」,也有過對違規學前班師資的擔憂,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他們放棄報學前班。這些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光「零起點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減緩小學進度,給幼升小孩子更多時間和空間「過度」,才能降低家長的焦慮度,才能真正鏟掉違規學前班生存的土壤。
三是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毋庸置疑,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前培訓,推波助瀾,必須要加強規范引導,確保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今年秋季學期將啟動幼小銜接試點,2022年秋季學期全面鋪開。我們期待這些促進幼小銜接的組合拳能落實好,讓孩子在身心和心理上做好真正的「幼小銜接」。
G. 幼小銜接還能開嗎
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小學和幼兒園不得舉辦學前班。
意見指出:
國家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各省市區將做幼小銜接實驗區,通過先行試點(2021年秋開始試點),分層推進(2022年秋全面鋪開),讓基礎教育改革穩中求進。
換句話說,未來一年級將放緩教學進度,上學期為幼小銜接過渡期,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改變銜接機制不健全的狀況,實現有效銜接。
幼小銜接的發展現狀
幼小銜接歷來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但不可思議的是,在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取得重大成果的近二十年,幼小銜接卻越來越步履艱難。
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小學生的學業競爭始終通過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各種渠道沖擊著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學習壓力早已下移到幼兒階段。盡管幼兒園堅守著以幼兒身心健康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但來自小學課業競爭的學習壓力仍然不可避免地傳導到幼兒身上。
因為家長們已從無數個上一屆小學新生家長那裡得知,不提前做好知識准備,將會「吃苦頭」。於是,一種惡性循環開始產生,即每屆小學新生中總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為入小學提前做了知識准備的學生,他們已能讀寫漢字和拼音、已會百位數加減、背誦乘法表,另一部分是零起點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