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言溝通技巧
1、學會聆聽
就是學會認真聽對方講話,剋制自己插嘴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斷對方的敘述。除此之外,聽的過程中還要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體驗說話者的內心感受,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而且,要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機械聽取的狀態,要讓自己的思維和對方講話的節奏同步,並積極思考,積極提出問題,使溝通得以有效和繼續。
2、學會貫注
就是全神貫注地聆聽對方的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體態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響應。貫注還要求有效運用言語與體語來表達對說話者的關注與理解,以使其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重視。
其中言語的表示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語,而體語表包括點頭、注視、面部表情變化及一定的沉默等,以加深對方對自己的信任。
3、學會沉默
就是在溝通中注意給對方一個情感獨處與反省的機會。沉默的運用也通常需要體語的配合,如點頭、注視表情變化等。但沉默運用不當就會成為對抗性的沉默,使得對方對自己的表述缺乏信任,產生溝通和交流的消極反應。
對此,要善加區別,靈活應對。要避免對沉默不耐煩的表現,避免一出現沉默就急於找話題,急於給別人提建議,或者表情尷尬,不知道溝通該如何進行的狀態。
4、學會同感
就是准確把握說話者的情感體驗,幫助對方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傾吐出來,以給對方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情感對焦」要求人們在言語溝通中,主動捕捉對說話者的情緒表露,多講「你感覺如何?」「你一定感覺很氣憤(開心)」之類的話語,使對方能夠盡吐心聲。
要避免在對方宣洩情緒中急於安慰對方,就像好多人經常說的那樣「好了,好了,不要再哭了」,或者對他人的情緒沒有任何同感共情,只是一味做理性分析,這樣的溝通很難達到善解人意。
5、學會反饋
就是在對話中主動提問,積極思考,以令對方充分感到你的專注和投入,也確保你能准確無誤地理解對方的講話內容。所以,「及時反饋」會推動你在對話中不斷提問,並通過不同說法來明確對方的意思。
另外,在反饋時,需要在說話中盡量採用探討商量的口吻,而非指令建議的口氣,不強加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以讓對方充分享有思考與自決的權利。平時,要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要把自己的想法正確無誤地表達出來,避免出現理解了但表述不清的現象。
6、學會總結
就是在對話中不斷做小結,以澄清要點,概括中心,使人感覺彼此的溝通交流卓有成效。「不斷總結」會推動你在對話中回顧講過的內容,並以此來有效調整雙方溝通的內容,並確保對話雙方都充分理解對方在講什麼。
② 如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1、永遠不要無緣無故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也許你有做錯事的時候,例如說錯話,但這並不表示你是笨拙的,也許你有缺點,如小眼睛,但也沒必要感覺自己目光短淺、醜陋。
2、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找些小卡片,把它們分成兩種顏色:一種代表優點,另一種代表缺點,每張卡片寫一個優點或缺點。然後檢驗一下哪個優點還沒發揮,怎麼去發揮這個優點;哪個缺點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把這些可以忽略的、不在乎的缺點丟掉。這樣做你就不會過分保護自己;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優點比缺點多。這樣做能使你集中發揮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
3、試著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害羞的人常喜歡舵在角落,免得引人注目。因為這樣也就沒有人注意到自己,因而證實了"沒人關心自己"的想法。改掉這個習慣,讓別人有機會注意你、關心你。
4、有話大聲說。害羞的人說話都很小聲,不妨把你的音調提高,你就會更加相信自己有權說話。
5、別人跟你講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害羞的人常常忘了這一點。當然不必瞪著對方,但至少要讓對方知道你是在傾聽。
6、別人沒有應答你的話時,要再重復一遍。不要替自己找理由說是別人對你的話不感興趣。
7、別人打斷你的話時,要繼續把話說完。我們講話時常會被打斷,而害羞的人有時還會用動作來造成別人打斷他的話,就好象那正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有時對方插話也表示他對你說的話很感興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斷談話當作借口而逃處人群。
③ 溝通技巧和方法培訓
溝通技巧和方法培訓如下:
1、三思而後言
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說錯一句話,而引起別人的不悅,所以要避免說錯話才行。最好的方法,當然是不去說那句話。為了避免說出不恰當的話,在說任何話之前,都該先想想自己想表達什麼、應該說什麼,說了後別人會有什麼反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一下。
2、發現說錯了,立刻道歉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勇於認錯也是很重要的,一但當發現自己的言語傷害到他人時,千萬不要厚著臉皮不肯道歉。每個人偶爾都會說錯話,可自己一旦察覺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就要馬上想辦法進行彌補,盡可能地減少負面影響。平時多留意別人的反應,如果說錯話了,對方臉色都變難看了,就必須馬上真誠的道歉,不要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如果對方表現得並沒有那麼在意,也需要簡單地向對方道歉一下。
3、溝通中,永遠不要去爭誰對誰錯
有些人好勝心比較強,無論是和誰說話,說什麼話,都得分出個勝負,而且自己必須得勝利才行。常常喜歡在別人的話里找漏洞,為一些細節爭論不休,或喜歡糾正別人的錯誤,以此來炫耀自己的知識淵博、伶牙俐齒。這樣的人,一定會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不好的印象。這些人往往忽略了溝通的最基本原則,因為他們把溝通當成了辯論,而不是信息、想法與感覺彼此交換的過程。
4、挑對說話的時機
當要表達意見之前,都必須先確定,對方已經准備好,願意聽說話了。否則只會浪費力氣,對牛彈琴,白白錯過了讓別人接受意見的大好機會。想遇到最好的時機很困難,但要遇到適於交談的時機卻不難。
5、對事不對人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事情,而不是吵架。如果溝通對事,那討論的是解決方案,如果溝通對人,那討論就會變成吵架,甚至人身攻擊,問題沒解決。
④ 培養溝通能力計劃
1、 溝通能力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關鍵。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和上級,同事,下級保持良好的關系。溝通技巧較差的個體常常會被別人誤解,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無意中對別人造成傷害。
溝通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說、聽、問
有這樣一個面試,是分小組面試,比如大家分兩組,在一個小房間里(安了攝像機,但考生不知道)考官說:「今天我們討論一個主題:企業文化和企業生產的關系。」然後面試官說:「你們先討論,我們出去休息一下。」其實考官是去了另外的房間做觀察,結果發現,大約80%的人,坐在那裡什麼也不說,這部分人也許在想,反正考官不在,等他們來了我再表現。而有些人,一開始就掌握了話語的主動權,滔滔不絕,而當他們說話時,很多人覺得事不關己,但也有一些人,會認真去聽,而且會對他提問,這三類人,誰會被錄取呢?答案是第三類人。不說話的人,滔滔不絕但不善於聽別人說話的人都不善於溝通,他們是達不到一個好的溝通者所具備的素質的。
一、說:語言(口頭、書面)、非語言(聲音語氣、肢體語言)
人們對語言和非語言的感受:你的身體語言(55%),你是怎麼說的(38%),你說的是什麼(7%)。「說」要有肢體語言的配合,這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人的眼神了,眼神交流在語言交流中相當重要,眼神交流時,應該注意什麼呢?首先是眼神交流時間,時間太長會讓人感覺很不自在,時間短了則達不到效果,據統計,與客戶或同事交流時,眼神交流的時間比例控制在30%—50%比較合適。還有一個問題是交流時,眼神注視的范圍,目光對目光的交流一般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那我們的注視點應該在什麼地方呢?人的面部分為兩部分,以兩眼連線為下底邊,額頭為上定點形成的三角形叫「談判注視區」,你以有力的目光注視對方這塊區域時,傳達的是強硬、自信的信號,當與客戶談判進入最關鍵的價格談判時,為了寸土不讓,你就可以利用眼神注視對方的「談判注視區」。以我們的眼睛為一條線,以我們的下巴為頂點,這樣畫出來的一倒三角形我們叫「溝通注視區」,它的作用是向對方表示友好的態度,這樣做可以讓對方感覺很舒服自然。
二、「聽」
一個人從生下來,如果沒有什麼殘疾,就具備聽的能力,但是「聽」的技巧並不是每個人都掌握了的。有一種聽,是假裝的聽,比如在會議上,領導在講一個你很不感興趣的話題,你多半就在假裝聽。還有一種聽是有選擇的聽,上課的時候,你不可能每字每句都在仔細地聽,此時你就可以有選擇的聽一些你感興趣的或對你有用處的內容。
最重要的聽是用同理心去聽,簡單來說,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下面是一個講「同理心」的寓言故事: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嚎叫,便抗議道:「煩死了!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
我們經常遇到溝通不暢的問題,這往往是因為所處不同的立場、環境所造成的。因此,為了達成良好的溝通,培養同理心,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真正了解對方的感受是至關重要的。用同理心去聽一邊聽一邊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呢?」這樣就能夠從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溝通起來就會跟順暢。
聆聽的原則:找到興趣所在、對內容進行判讀,而不是簡單的記憶、?先不要匆忙進行評價、邊聽邊想、主動傾聽、加快思考速度。
範例:
1、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1. 聽話不要聽一半。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2、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三、「問」
1、 封閉式問題
選擇合適的問問題的方式,有助於我們快速做出判斷會問,我們可以問一些封閉式問題,即只能回答「對」或「錯」,或者答案有其它局限的問題。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麥當勞或肯德基點餐的小夥子或姑娘,會問我們一些封閉式問題:「請問您需要大可、中可還是小可?」、「請問您需要一個套餐,對嗎?」
2、 開放式問題
要想讓談話繼續下去,並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繼封閉式問題之後提出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就像問答題一樣,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回答的。這種問題需要解釋和說明,同時向對方表示(他們也很高興你這樣做!)你對他們說的話很感興趣,還想了解更多的內容。
在詢問某人的家鄉,並獲知其來自亨茨維爾後,你可以接著問以下一些開放式問題:
「你為什麼從亨茨維爾搬到這里呢?」
「阿拉巴馬的氣候跟這里有什麼不同?」
「在亨茨維爾的那段時間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
你可能注意到,一些人會以開放的方式來回答封閉式問題。盡管如此,與你交談的人還是喜歡在回答開放式問題時給出更長的回答,因為這類問題鼓勵他們自由地談話。在你提出開放式問題時,別人會感到放鬆,因為他們知道你希望他們參與進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完全沒有必要忍受無聊的談話,因為當你開口提問題的時候,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話題的選擇。假定有朋友告訴你:「我剛從法國回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從以下例子中選擇你的問題: 「那裡氣候怎麼樣?」、「告訴我最讓你難忘的事情。」、「你是怎樣訂到賓館房間的?」、「法國食品和我們的有些什麼不同?」
3、 選擇問題
在選擇問題的過程中,要牢記以下兩條:
第一,提問題的時候要持願意傾聽的態度。無論你多麼善於交際,如果你只是冷冷地流於形式,對方最終會感覺到你只不過是在設法讓他對你產生好感。
第二,盡量保持雙重視角。不僅考慮到自己想聽什麼、想說什麼,還要考慮到對方的需要。最令人討厭的就是毫不顧及別人的想法和需求。在一次雞尾酒會上,一個看上去挺高貴的紳士對一位女士說:「說了這么半天都在談論我,現在談談你吧!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四、溝通要素
1、真誠——先對別人感興趣
通過溝通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首先要對別人的生活圈感興趣。
2、自信——用魅力感染他人
當一個人充滿自信的時候,他就會充滿魅力; 自信的氣質來自於自己的長期修煉
3、友善——從對方立場看事情
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然後再想要說服他
4、贊美——讓對方感到自己重要
贊美是人際關系的一貼潤滑劑;要養成贊美的習慣;
你如何對待別人將是別人對待你的一個樣板
⑤ 言語溝通的基本技巧有哪些
言語溝通的基本技巧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去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投其所好的聊天,就一定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認同。
不要怕錯話。要學會坦然面對,甚至在適當的時候,就暴露自己的一些缺點,一是降低對方的心理預期,緩和一下氣氛,而是自己也能放下來,不擔心自己的表達讓對方失望。
在對方認真的表達了自己觀點之後,你第一時間表示贊同、肯定,再說其他的建議或者看法,對方也更願意接受。對方能從被你肯定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進而就認可你這個人了。
注意身份距離,對長輩,對領導,對同輩,對同事,對晚輩,要掌握個度,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口語。
傾聽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學會做一個傾聽者,讓對方的觀點得到充分的表達。
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說話比例,既不能自嗨式的全部自己說,也不能一言不發,冷落對方。
掌握好以上幾點,會有效的增長您的溝通技巧。
⑥ 怎樣提升溝通能力
1、態度要真誠
和他人溝通的時候,態度一定要真誠,讓對方別人感受到你是真心待人的,這一點很重要。
2、看溝通、訪談類節目
當今社會,電視和網路的訪談類節目有很多,比如我喜歡的《楊瀾訪談錄》、《魯豫有約》、《十三邀》等,在看節目的同時,學習節目的溝通模式,然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3、多與人交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想提升溝通能力,就一定要實踐,否則再多的溝通技巧都是紙上談兵。
平時可以多跟家人、朋友坐下促膝談心,分享自己平時的生活,經常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得到提升了。
4、善於傾聽
善於傾聽也是提升溝通能力的途徑之一。只有多聽,多思考,才能更好得表達自己的見解。長期堅持,也能夠提高溝通能力。
5、適當控制語速
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語速,不要過快。放慢語速能夠讓自己輸出信息更加井井有條,同時也能夠讓他人聽得更加清楚明白,如果自己在溝通能力還有待提高的時候,那麼放慢語速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