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與家長增加粘性:和家長溝通時遇到的問題:幫助家長排憂解難:增加兩者黏性,
摘要 如何提升機構與家長的黏性呢?面對家長與機構的溝通交流是很多機構都存在並且急需解決的問題,要提升其黏性就需要一個可以即時溝通的平台,一起看看看校盈易小編總結出來的解決有哪些吧!僅供參考。
㈡ 培訓班老師應該怎麼跟家長溝通
1、簡短談話
家長工作都非常忙,接送孩子都是來去匆匆,幾十個家長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談話的時間不可能太長,只能採用簡短談話的形式與家長溝通。溝通時明確目的是給家長帶來價值。
方法一:如有的家長想了解孩子近階段在校的表現,教師首先要肯定孩子的進步,然後針對孩子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以便家校隨時配合,促進孩子健康的發展。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同時向多位家長一起說,以便節約時間,一般談話時間不超過5分鍾。考慮到有些家長會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有不同看法時,教師可事先編制計劃,列出具體的談話內容,然後再分時間、分批向他們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
方法二:很多老師抱怨跟家長溝通沒有素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在和家長溝通過程中,與其匯報孩子在機構的學習表現,不如和家長聊聊孩子在家裡的表現,然後給家長做一些有意義的建議和意見。
2、便條、簡訊/微信
有時簡短談話並不能達到家校溝通的目的。此時,教師可採取便條、簡訊/微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如教師可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及要求家長配合做的工作以簡訊/微信的形式寫出來,讓孩子帶給父母。也可要求家長隨時將自己的想法、經驗、建議寫成便條、簡訊/微信,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對家長反饋的意見進行總結,與家長交流,力求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家長提供給一些具體適用的指導。這樣,有利於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家長、老師之間暢所欲言,更加增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使家長對老師更加理解、尊重和信任。
㈢ 楊老師,培訓學校老師如何與家長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培訓學校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和家長。要想服務好家長和學生,需要首先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葯,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那麼怎樣了解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呢?溝通是最有效的途徑。密切的、有效的溝通就像在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三方之間的關系更加穩固!
一.搭建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
首先要以下明白三個問題:
1.老師該培養什麼?
首先,教會學生做人。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義,先做人後做學問。
課間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感恩勵志視頻,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懂得尊重別人、堅持不懈等。
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傳道授業解惑,教給學生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多教孩子方法。能力比知識更可貴!
2.學生需要什麼?
我們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
首先,了解學生學校的進度。
來培訓學校補習的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學校。了解每個學校的進度,才能判斷出哪些知識對他們來說是新知識,哪些是舊知識,從而准確定位教學的重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
包括:每天做作業做到幾點?(有的孩子寫作業要寫到11點,那老師就要向同一個學校的其他學生了解一下,是不是作業量太大?如果其他孩子都很早做完的,那就說明這孩子寫作業磨蹭,針對這一情況可以跟家長做好溝通)
有沒有每天讀英語,是怎麼讀的?(有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也讀,只是沒有聲音,就用眼睛在看書,調查顯示,年級越高的孩子,越不愛大聲讀英語);提前預習的習慣;做筆記的習慣;整理錯題的習慣等。
再次,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
了解孩子跟誰一起住、是不是單親家庭、誰來管他的學習、跟什麼樣的孩子交朋友、是否喜歡學校的老師等等。
然後,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
有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古靈精怪伶牙俐齒,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游戲時要照顧到所有的孩子。
3.怎麼教孩子才會喜歡?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怎麼樣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那就要豐富課堂,通過課堂游戲來引起孩子的興趣,通過競爭機制來調動孩子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
1. 同一個游戲不易久玩,這樣孩子就會失去興趣。
2. 了解當下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游戲或電視節目,把它融入到我們的游戲中。
3. 來點小驚喜。平時做課件都要用到圖片,老師們可以在網上搜集孩子們喜歡的漫畫形象,也可以選擇把朋友圈裡家長曬的孩子們遊玩的照片,當孩子們在課堂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時會非常驚奇開心。
二.搭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
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孩子的學習習慣又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所以,要盡可能的去影響家長,逐漸的跟家長灌輸正確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家長分為四類:
有心無力的家長:
教育孩子方面的大道理都懂,就是沒時間陪伴孩子,把孩子扔給老師。對於這一類家長,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問題要及時跟家長溝通,希望他配合我們的工作,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這樣的話,家長事先已經知曉了,問題出現也就不會覺得老師做的不好。
有心有力的家長:
關心孩子的學習,並且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見解。只要你跟她多溝通,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跟家長達成統一的理念,就很容易成為一個鐵桿粉絲。
無心有力的家長:
這種家長被稱為陪伴式的家長,大多是全職媽媽,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奔波於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
無心無力的家長:
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也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學習。這樣的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請家長配合監督,並且把家長要做的事情具體化告知家長。
三.出現問題,如何與家長溝通?
1.孩子成績下滑(共情原理)
這時家長一定很著急,我們要理解家長此刻的心情。首先要肯定他的情緒(是的,XXX家長,我知道你現在一定很著急,我也沒有想到孩子這次考的這么不理想),然後再慢慢的了解情況(孩子這次的考卷有發下來嗎?都是哪些方面扣分了呢?)家長這時會告訴你具體哪裡丟了分。(讓孩子本周過來上課的時候把試卷帶過來吧,我來幫她分析一下,看看究竟是哪方面的知識沒有掌握住)。等到看到了孩子的試卷以後,總結出問題所在,以及今後的解決方案,再給家長打個電話,並告訴家長解決方案。
2.打架
如果班上有孩子打架,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打架的原因,並進行調解,課後再跟家長回訪,告訴家長事情的前因後果。
3.不交作業
如果孩子偶爾一次不交作業,要了解原因,做出警告,然後令其利用下課時間補好作業。如果接連兩次不交作業,就要跟家長溝通了,請家長幫忙提醒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並記得帶過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靜等花開。關注孩子、和家長密切溝通才能更好的服務家長和學生,提高他們對培訓機構的信任和依賴。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楊峰 大咖
㈣ 培訓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除了利用信息化系統平台優化家校服務的方式外,機構老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還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才行。這樣才能夠雙方達成共識,為孩子的學習以及成長。添磚加瓦。
1、 學會傾聽:唯有聽完家長的話,才能了解他們,進而完成他們的想法、意見及需求;
2、全神貫註:在於家長溝通時,不論是透過電話還是面對面,都要全神貫注,發呆分神會讓家長有不受尊重的感覺;
3、保持眼神接觸:所謂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當然不是直盯著人家看,而是要保持眼神的接觸,讓家長可以清楚感受到我們有認真地在聽他說話;
4、 先把對方的話聽完,讓家長先把話講完,我們才能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後滿足他們的需求;
家校溝通連接著家長、託管和公立學校,良好的家校溝通可以彌補老師在教學經驗上的缺失,可以增進家校感情和互信,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發展。另外,還能夠有效促進機構和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提醒家長更加關注和重視孩子的教育、提高教學效果、為招生續班升級做鋪墊等等。
不溝通、不表達,沒有善用有效的溝通管道及工具,對機構的家校服務質量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利用好培訓機構家校服務系統,實現全方位的與家長溝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輕松經營。
㈤ 換老師怎麼跟家長溝通
㈥ 培訓機構如何和家長溝通
首先要有自身的專業形象,其次要有自信,打起精神,主動跟家長打招呼內。主動詢問學生容學習情況,然後show自己的專業知識,不用特別深入,能滔滔不絕講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就最好。可以的話舉例說自己以前的學生怎麼教怎麼成績提升等,不要讓家長問一句你才回答一句。最重要有自信的樣。
㈦ 培訓機構教師如何擺正心態面對家長
培訓機構教師如何擺正心態面對家長:
1、要禮貌待人。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要有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
2、要有理智的情緒。對於犯錯誤的學生,與家長溝通時更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要有談話的方法和策略。盡可能先說、多說孩子的優點,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里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4、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老師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家長的聯系溝通。
家長基本概念:
家長,舊稱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一般指未成年人的父母、監護人(自然人)或孩子的長輩。
其並非法律術語,學校常見稱呼,但與法律上的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疇比較近似,屬於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
㈧ 輔導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話術
利用信息化系統平台優化家校服務的方式外,機構老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還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才行。
1、 學會傾聽:唯有聽完家長的話,才能了解他們,進而完成他們的想法、意見及需求;
2、全神貫註:在於家長溝通時,不論是透過電話還是面對面,都要全神貫注,發呆分神會讓家長有不受尊重的感覺;
3、保持眼神接觸:所謂說話的時候要看著對方的眼睛,當然不是直盯著人家看,而是要保持眼神的接觸,讓家長可以清楚感受到我們有認真地在聽他說話;
4、 先把對方的話聽完,讓家長先把話講完,我們才能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後滿足他們的需求;
家校溝通連接著家長、託管和公立學校,良好的家校溝通可以彌補老師在教學經驗上的缺失,可以增進家校感情和互信,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發展。另外,還能夠有效促進機構和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提醒家長更加關注和重視孩子的教育、提高教學效果、為招生續班升級做鋪墊等等。
不溝通、不表達,沒有善用有效的溝通管道及工具,對機構的家校服務質量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利用好培訓機構家校服務系統,實現全方位的與家長溝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輕松經營。
㈨ 培訓機構遇到高冷家長解決
摘要 1、就事論事,與家長談起來有理有據,每次教育其學生的過程,都做適當的記錄。
㈩ 在託管班工作,該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通過溝通減少誤會,這點在教育服務行業同樣重要。在校外教育託管機構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有個很大的特點:家長掏錢孩子來上課,老師通常更多是與孩子溝通,缺少機會和平台與家長溝通。
老師們經常困惑:為什麼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家長依然對我們不滿意呢?其實家長與老師之間本身並沒有矛盾,有的只是誤會。對於校外教育託管機構老師普遍面臨的問題,小編給出分析解決方法:
校外教育託管機構老師需要明白自己所在機構的主要業務和職責,就基本明白了家長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機構的需求所在。這里就舉個例子:
育人目標:培養興趣,學會學習,形成習慣,提高成績。教育模式:學中玩,玩中學。託管教育本著對每個學員負責的辦學理念,緊抓育人目標,以素質教育為主。在這里我們認為孩子的學會學習習慣養成了,成績就自然提高了,而且是長期的良性的循環。在這里我們與家長溝通就需要提前告知家長: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比短時間內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多了。
校外教育機構老師了解自己的業務與要旨固然重要,但是也更需要一個平台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校外教育託管機構需要建立一個可以與家長溝通的平台。家校溝通,校外教育託管機構與公立學校相比,顯然公立學校更占優勢,公立學校做家長的溝通可以說是隨時的,說開家長會家長就會來,公立學校在溝通方面就比校外教育機構更強勢一些。如果我們不主動跟家長溝通,家長一般也不會跟我們溝通。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出擊:
1、發單招生平台溝通;
2、電話招生平台溝通;
3、日常教學後及時溝通;
4、提醒家長續費時溝通;
5、家長接送時溝通;
6、邀請家長活動中溝通;
校外教育託管機構與家長溝通的話題,託管班老師可有六大話題可以與家長建立有效溝通
1、溝通「孩子成績」問題。
孩子成績問題,是需要溝通的一大話題。做游戲,家長不太願意:「你們憑什麼做游戲,你們為啥天天不上課?」這個時候就需要溝通。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就要跟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孩子不僅要提高成績,更要增加快樂。
2、溝通「學生託管」問題。
學生託管的市場非常大,很多有錢人到現在為止、都很頑固地沒有把孩子放在託管班。他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放心。我們需要告訴家長,周一到周五搞品牌託管,周六周日搞快樂周末。就是學中玩,玩中學,以玩為主,公立學校以學為主,兩者完美結合。
3、溝通「學習效果」問題。
家長來報班的時候提的什麼要求,老師都知道。孩子的表現,老師能夠及時地跟家長反饋。那麼續招生的溝通就是要不斷地向家長表功——反映孩子的培訓或託管「學習效果」。反映特點:把孩子做的芝麻大的事情,都要說成像西瓜一樣大。「把孩子芝麻大的事情說成西瓜大」。這些都是家長非常願意聽到的,因為通常自己家孩子芝麻大的事情,在父母眼裡都是西瓜大的事情。託管老師把自己家孩子芝麻大的事情說成西瓜大,更是像家長說明老師是重視孩子的。
4、溝通「孩子放學後」問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內容。學生放學後是關鍵。一個少年兒童的成長健康與否,大多數取決於教室以外。 「一個成年人成功與否,取決於八小時以外;一個小孩子成才與否,取決於放學以後。孩子放學以後,是一個人在家裡孤獨的發呆,是上網吧打游戲染上網癮,是與幾個不懂事的小夥伴去胡做非為,是在馬路上到處奔跑出現不安全隱患……還是到一個高端正規的培托機構,去接受科學正確的校外培養?家長思想工作做到位了,誤會就少了。
5、溝通「孩子快樂」問題。
6、溝通「孩子習慣」問題。
你可以向家長宣傳: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結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反復強化的產物。溝通孩子這段時間的習慣變化,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改變,認可我們的教學成果。
總的來說只要主動用心去溝通,家長是很願意去理解託管班老師的,不然他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班?
以上,託管班老師與家長可行的有效溝通方法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