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BM如何構建,使用自身的領導力培養體系
IBM公司如何構建自身的領導力培養體系
領導力培養是當前眾多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在轉型期發展的迫切需求,而領導力的缺乏則已成為組織進一步發展的重大障礙。對於大多數的公司來說,快速擴張使得這個問題更顯突出。 IBM在十年前通過構建自身的領導力培養體系,投資開發實施具有針對性的領導力核心項目,發展了一大批帶有IBM特色的「藍色經理人」。今天的商業市場上,資深的IBM經理人因為在IBM接受的各種領導力核心項目的訓練和實踐,而擁有統一的管理語言,深諳IBM管理之道,並不斷傳承著IBM的文化;新加入的IBM經理人也通過參加IBM的領導力核心項目而快速了解、熟悉並掌握了IBM的管理之道,迅速成長為合格的IBM經理人。 IBM領導力發展框架:
IBM把經理團隊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與發展的重中之重。遍布全球的經理人需要一個標準的培養與發展的戰略,以確保企業文化的一致性和績效提升。在IBM的全球化運作中,遍布174個國家的30000多名經理人不僅是執行公司策略、實現業務目標的骨幹,更是不斷傳承IBM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並激勵和帶領高績效團隊的中堅力量。
為了全面、高效推進經理人員領導力的整體提升,IBM構建了領導力發展框架(見圖表1),以指導各層級的培養項目的開展。充分體現了以下三個重要特點:
學習隨需應變
IBM通過經理門戶網站,為經理人安排個性化學習內容,設計豐富的學習套餐及體驗學習班。 目標性學習
IBM根據經理人員績效和業績成長的要求,通過系統學習,發展符合其特點的領導能力。 核心項目設計
IBM在各層級經理人職業生涯的關鍵轉化節點上設計核心項目(見圖表2),使新晉升者盡快勝任工作,為後備領導者邁向新目標做好准備。不同層級核心項目的設計和推廣是IBM實現經理人團隊統一語言、工具和方法的一個重要步驟。
藍色經理人:IBM基層領導者領導力提升核心項目
作為IBM基層領導者領導力提升的核心項目,藍色經理人項目於1999年1月1日正式在IBM全球范圍內推動。短短6年時間,共有23759名經理人員參與了該項目的系統學習。 藍色經理人項目的總體目標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在全球范圍內澄清IBM經理人的角色,明確公司對經理的期望,即真正成為傳承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建設帶領高績效團隊的中堅力量。
其次,系統化地快速提升全球經理團隊的人員管理能力,從而使全球經理團隊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保持一致的高品質人員管理水準。
再次,在遍布全球的經理團隊中建立統一的人員管理觀念和語言,強化IBM統一的人員管理核心原則與實踐。
藍色經理人項目學習內容包括:業務行為准則、管理基礎、教練式輔導、人員管理、領導力、團隊建設在內六大模塊(見圖表3),以及42個管理主題等。課程內容整合了哈佛商學院的理論研究與IBM的管理實踐,強調理論與實際工作的聯系,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藍色經理人項目分三階段實施(見圖表4),包括在線學習、體驗學習和在崗學習。這一實施模式充分體現了IBM四層次混合式學習的理念,能夠充分確保學習的成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員的直線經理和學習項目的在線輔導員會全力支持學員在各環節的學習活動,確保了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通過這種「基於業務價值的混合式學習」,IBM受益匪淺——藍色經理人的培訓工作日減少了三分之一(見圖表5),學習內容卻是以前的600%。以項目實施第一年來計算,藍色經理人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284%。十年來,藍色經理人項目取得了30多項行業獎項,包括美國培訓發展協會(ASTD)、美國《培訓》雜志在內的眾多培訓行業的權威機構,都給予藍色經理人項目相當高的認可度。
2000年9月8日,哈佛商學院教授楊米·穆(Youngme Moon)就IBM經理人員運用藍色經理人項目的具體效果進行深入調研,在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兼容性(Compatibility)、復雜性(Complexity)、可測試性(Trialability)、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五項研究指標中,藍色經理人項目在相對優勢、兼容性(Compatibility)這兩項指標中優勢明顯。 同年,美國培訓發展協會(ASTD)史無前例地同時授予IBM藍色經理人項目三項「卓越實踐大獎」,這三項大獎分別是「電子學習技術大獎」、「組織學習大獎」和「職場學習與發展大獎」。在ASTD的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家組織的學習實踐能像IBM藍色經理人這樣得到如此高的榮譽和贊賞。 美國培訓發展協會對於IBM藍色經理人項目的評價是:通過運用混合式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藍色經理人項目為IBM創造了非凡的業務價值,同時也為全球企業的職場學習與領導力提升提供了表率與典範。
2003年,美國《培訓》雜志對606家公司的員工培訓與發展實踐進行廣泛調查,並從中選出了「Top 100」的優秀企業。IBM在「Top 100」企業排名中位列第二。不僅如此,IBM藍色經理人項目被美國《培訓》雜志特別選中,作為「混合式學習項目」的典範,榮獲「最佳實踐」稱號,這一稱號只授予美國《培訓》雜志認為最具有創新特色和最成功的學習項目。 IBM藍色經理人項目的成功實踐
藍色經理人項目在IBM內部及行業內獲得高度認可的同時,眾多的企業客戶開始紛紛向IBM取經,學習如何有效提升經理人員的領導能力。2003年,強生公司成為第一家導入IBM領導力提升項目(Management Development Service簡稱MDS)的五百強企業。此後,可口可樂、拜爾、思科、索尼等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成為IBM MDS項目的企業客戶。2008年,MDS項目正式進入中國,IBM希望通過這一項目幫助處在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中的大型中國企業提升各層級經理人員的領導能力。目前,海爾、華為已成為MDS項目的受益者。
Ⅱ IBM的認證都要考什麼需要學什麼
IBM認證有幾個方向:
IBM認證分類:
DB2 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2 Application Developer
MQSeries Engineer
VisualAge For Java Developer Associate
IBM專業認證經驗總結
http://www.eol.cn 2005-04-22 作者:
前言:
以下內容為針對電子商務(811),Li
nux(101,102),AIX(191),AS/400(052,053),DB2(512,513)認證考試的學習心得與經驗總結,由2002年度IBM暑期夏令營全體營員經過討論,整理,總結而成,希望可以給將要參加相應的認證培訓的學生提供幫助。
電子商務:811
(由南京大學王智超,顏小君同學,廈門大學王丹同學整理)
考試號:811
名稱:IBM Certified for e-business - Solution Designer
考試時間: 75分鍾
一、考試重點及難點
1、IBM電子商務應用的三層結構圖:<略>
這部分內容很多,經常考到,是考試重點,必須掌握。
2、IBM產品分類並熟悉相應作用。
* 用於Building的開發類工具:如VisualAge for Java,WebSphere Studio等
* 用於支持運行的Server類:如WebSphere家族,各種Application Server。
* 用於網路管理:如Tivoli等
3、Java技術的熟悉
* Client端的applet技術(何時應用)
* Server端的servlet,JSP技術,兩者的區別與聯系
* 用語連接DB的JDBC,重點是connect pool技術
4、EJB技術
EJB的分類:Session Bean與Entity Bean的區別,EJB container概念等等
5、e-Business的生命周期(Cycle)
* 內容:Jransform - Build - Run - Leverage
* 各階段的特點及區別與聯系
* 各階段IBM都有哪些產品
6、提高Performance技術
例如: Connect Pool、filter、cache、dispatch等等
7、對CRM、SCM的了解
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區別,如何應用,以及與e-Business的關系,如何應用IBM產品等等
8、各種Protocol的了解
例如:IBM某種產品不支持哪種Protocol,某種產品應用哪中Protocol等等
9、安全性技術
* 加密、認證技術:了解過程與區別
* 訪問控制機制
10、對具體應用的了解
根據企業的某種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應用IBM產品。
二、學習方法
1、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這樣可以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多做練習,比如種Sample,以前的常考題目
3、平時多注意知識的積累,勤於思考。例如一些專業的網站,關注最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等等。
4、多看有針對性的資料,主要以IBM的紅皮書為主。考試內容在書中基本都能找到,看的重點是與IBM產品相關的內容。
Linux :101,102
(由大連理工大學廖蕾同學,天津大學於立國同學整理)
考試號:101,102
名稱:LPI Certified General Linux
一、指導思想
興趣是前提,實踐是關鍵
二、知識要點
* 基本命令需熟練掌握,最好要上機實踐
* 伺服器配置與管理
* 軟體包的安裝及使用
* 系統管理理論(包括進程、文件、存儲、設備等的管理)
* 網路服務
* 文件系統
三、參考資料及相關網站
* IBM認證培訓教材
* Redhat 6.0使用大全(本書介紹內容較全面)
* www.linuxaid.com.cn
四、考試經驗
* 先考LPI101,再考LPI102及其它。
* 考試過程中,掌握答題速度,使每兩題之間的時間間隔盡量相等。
* 各題目之間會有隱含的聯系。
AIX:191
(由華中科技大學李虎,吳海洋同學,天津大學周原,鄭凱同學,四川大學楊雪濤同學整理)
考試號:191
認證名稱:IBM Certified Specialist - pSeries AIX System Administration
考試時間:75分鍾
一、簡介
191是RS/6000操作系統管理員的認證考試,主要考查對AIX系統的安裝、維護、存儲管理、網路配置、查錯與安全等內容。需要多上機,多實踐。
二、考試內容
1、系統安裝 (佔10%)
* 了解IBM pSeries的不同產品
不同點:匯流排類型、插槽類型、RISC等等
* 不同硬體類型,安裝方法有所不同。
安裝類型有安全安裝,升級安裝與維護安裝三種,系統保存目錄不同。
* cfgmgr命令的用法,ODM預定義的產品重啟方法,Shutdown及參數的用法
2、軟體安裝(佔15%)
* 軟體的命名方法,四個部分表示的意義
* 安裝命令的用法,參數
3、存儲管理(佔25%)
* AIX系統存儲的定義,包括vg、pv、pp、lv、lp之間的關系,mirror、strip存儲方式,碎片整理等等
* 主要命令的用法,如lspv, lsvg, varyon, varyoff, extendvg, importvg等等
* 文件系統 .jfs 與 .nfs
4、安全管理(佔10%)
/ttc/user/home目錄下系統文件的用處
5、網路管理與配置(佔10%)
了解netstat,ifonfig等命令的用法,系統目錄下rhost,lonf等文件的用途。
6、查錯和維護(佔15%)
例如:LED燈顯示數字的意義,網路上的錯誤,管理員密碼丟失處理的方法
7、備份與恢復(佔10%)
各種備份方法的特點與用處
* backup(完全備份 0,增量備份 1-9)
* restore
* tar 命令的用法
* cp
三、考試難點
存儲管理, vg、pv、pp、lv、lp的區別,差錯與維護
AS/400:052,053
(由復旦大學朱永泰同學,大連海事大學趙凌同學整理)
考試號:052,053
認證名稱:IBM Certified Specialist - AS/400 Associate System Operator
IBM Certified Specialist - AS/400 Professional System Operator
考試時間:75分鍾
一、考點
1、Object:
主要包括哪些實體是object
2、Message:
各種形式的Message,Message queue的概念,queue模式的設置
3、Job:
Job的種類,Job queue的概念及工作流程,不同的Job進入哪些queue
4、Command:
Command構成的通用法則,通過help查詢command的方法,一些operation的具體命 令格式
5、硬體配置:
400組織各類硬體的方法,理解controller,line等實體的概念
6、Security:
不同的用戶所具有的用戶許可權,400實現這些安全機制的方法,基於用戶的userprofile,基於組
的userprofile,基於object的Authorization List
7、Save & Restore
全系統備份的流程,tape的概念,savefile的概念。
二、考試重點
1、052
400的一些基本概念,初級操作如message的收發,一些功能鍵,查找help的方法等等。
2、053
關於System Operator的概念及相關操作,如硬體的配置,安全,備份等等。
三、學習中的難點
整個學習過程中,最難的是關於硬體的配置。與通常使用的操作系統不同。400面向的是大型
網路,在整個網路上掛著許多硬體,所以組織方式有其自己的特點。
安全級別也是一個比較難的部分,因為400中幾乎所有的操作都牽涉到安全級別,掌握400中的安全級別也就意味著熟悉了400的常用操作。
四、學習中的注意點
1、概念的掌握
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操作系統,有些概念是全新的,而且是理解一些工作模式與原理的基礎。在
一些較簡單的概念引入時(如object,Environment Queue)等,注意橫向的,縱向的聯系。
2、實踐操作
操作是重點。考試中有許多情景題。熟悉操作,實驗一定要做。
五、參考資料與相關網站
1、Student Book
2、400的Online help
DB2:512
(由中山大學李虹同學,西安交通大學沈霞同學,內蒙古大學趙雄飛同學,華南理工大學陳屹同學,上海交通大學梁銘豪同學整理)
考試號:512
認證名稱:IBM Certified Specialist - DB2 UDB V7.1 User
考試時間:75分鍾
考試題目:55題
及格分數:55%
一、考試重點
1、DB2家族產品
512認證考試要求用戶對DB2的家族產品有個大概的了解,尤其注意產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對於IBM在V7.1考試中增加的新的產品系列,也需要特別注意,包括OLAP server系列,XML extender等。
2、資料庫對象
DB2是一個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所有的操作都作用在資料庫對象上。DB2中存在的資料庫對象包括庫、表、視圖、索引、約束和鍵。應試者需要了解這些資料庫對象的概念,工作環境(包括圖形化工具和命令行處理工具)以及操作語句(SQL語句)。
3、許可權管理
DB2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強大的安全性機制,用戶對資料庫的每一個操作都必須經過身份識別和許可權識別等安全性檢查。許可權管理是512的一大考點,其中常考的兩種許可權擁有者是DBADMIN和SYSADMIN。應試者需要了解DB2中存在哪幾類許可權擁有者及其擁有的許可權。
4、SQL語句
SQL的應用考核在512考試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它是512考試的一大重點。由於512對應試者的
SQL應用水平要求比較高,考得比較全,比較細,所以應試者僅具備最基本的SQL應用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SQL的一些高級應用,其中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上網閱讀有關SQL的資料。
5、並發機制
DB2具有完善的並發機制,允許多個用戶同一時間訪問一個資料庫或一個表而不對數據造成
破壞。鎖機制是DB2的常用並發機制。應試者需要了解DB2提供哪幾類鎖,它們分別處於什麼級別,加鎖後允許用戶執行什麼操作。512考試中總會有兩三題是關於並發機制的,不是很難,應試者應該在該環節拿滿分。
6、系統工具
512考試中會涉及一些系統工具的應用,包括:開發工具,分析工具及其他圖形化工具。由於
應試者一般實踐經驗都不太足,所以在這一部分會顯得有點吃力。建議應試者多多上機實踐,通過實際操作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二、考試准備及技巧
1、考試前
建議應試者先參加課程培訓。因為培訓能為應試者提供必要的復習資料(如CT03,CT12),
為應試者鎖定復習目標,同時能提綱式地引導應試者溫故而知新,效率很高。
參加完培訓後,在考前一個星期左右,應試者應該開始進入復習階段。復習的資料包括: CT03/CF03,e-learning CD,中文課件和習題資料。同時,應試者也應積累實踐經驗。
考前兩天,應試者應該完成一次全面的復習過程,參加IBM DB2的在線測試。
2、考試中
在考試中,可以使用小技巧。例如,對於模稜兩可的題目,可對比答案,採用排除法。對個別
較長的題目,閱讀起來較為困難,可採用先分析問題,再看題目背景條件的逆序分析法。在512考試中,某些題目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通過其中一道題目,可以推理出另一道題目的答案。
3、考試後
考完後,應試者應及時總結,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以鞏固,為513考試作好准備。
DB2:513
(由華中科技大學蔡琳艷同學,蘭州大學孟茜同學,汕頭大學周運智同學整理)
考試號:513
認證名稱:IBM Certified Specialist - DB2 UDB V7.1 Database Administration
考試時間:75分鍾
考試題目:65題
及格分數:55%
一、概述
513與512相較而言,內容更廣泛,更系統,函蓋了整個DB2系統的各個方面,重點分散,考試
細節很多。513的題量較之512也很多,考試時間比較緊張,多選題也較多。概括來說,513就是512的加強版考試。
二、常見考點
1、對DB2 UDB產品的了解;了解DAS Instance,DB2 Server和DB2 Client的配置。其中,DB2 Server和Client的配置需多一些的時間去理解。對網路方面不太熟悉的應試者,建議找個區域網自己去配置一次,對掌握這個知識點會很有幫助。
2、兩種類型的表空間DMS和SMS的區別,具體的可以與教材後面的一些章節聯系起來去理解。比如說,創建語句等的不同。
3、IMPORT,EXPORT,LOAD也是必考的,而且考得很細節。除了語句之外,還有適用的文件類型,導入和載入的區別,LOAD的三個階段,各階段出現問題時一般如何處理,又從哪一步開始重做,以及相應的幾個pending state和每個state對應的參數。
4、Monitor是一個難點。在513中考得比較難的題型是,用snapshot或event monitor獲取很多性能參數,然後問你為了優化性能,應該調整哪些參數等等。關於這一部分,復習時可以採取的方法是把db.cfg和dbm.cfg里所有的參數都選出來,一個一個理解清楚。
5、由於admin涵蓋的內容很廣,實踐中一個administrator要處理的問題涉及很多方面,所以想通過513的考試,需對其它一些相關技術也有了解。
三、學習方法
1、一定要對教材很熟悉。如果英文基礎不是很好的,可以先看課件,對DB2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然後,再細致地去讀教材。
2、上機練習很有必要。多做實驗,會幫助你發現很多問題,然後再針對問題去查找原因,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3、充分利用IBM的各種網上資源。
4、大家互相討論。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思維方式和考慮問題的角度都不同,互相交流有利於取長補短。
IBM專業認證相關網站:
1、IBM全球認證網站:http://www.ibm.com/certify
2、LPI全球網站:http://www.lpi.org
3、IBM大學合作部網站:http://www.ibm.com/cn/ibm/university
4、電子商務技術論壇:http://cse.seu.e.cn/biz
5、通用資料庫技術論壇:http://learning.tju.e.cn/udb
6、IBM開發者園地網站:http://ibm.com/developerWorks/cn
7、IBM DB2、WebSphere、XML免費評估網站:http://certify.torolab.com.cn
Ⅲ IBM如何進行員工培訓
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的生存狀況和社會的發展情況越來越密不可分。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如果希望得到持續的發展,就要和社會之間建立一種彼此負責,彼此關注的關系,在自身的發展戰略中引入「雙贏」的概念:旨在通過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為社會帶來積極推動效應的同時,使自身的形象、品牌、聲譽以及產品、服務在客戶心目中脫穎而出,並增加與合作夥伴之間的信賴程度。 部分行業內的領先企業,還從更高的層面上深化了這一「雙贏」的戰略概念,在踐行方式上依舊處於創新的引導地位:他們選取了獨特的切入點,比如教育事業、殘疾人服務事業、醫療事業等方面;並且脫離了單純的捐贈形式,利用企業自身的優勢和能力,深入並全方面地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而帶動自身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選取切入點:百善「育」為先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中國的社會經濟如果希望在更長時期內,實現全面協調及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而保證信息化產業能夠高速地向前推進,就是達成該目標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些信息科技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率先看到了這一點。以IBM公司為例,IBM作為國際信息化技術的領先企業,肩負著推動信息化產業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發展的重任。而與信息化產業密切相關的高等教育,是其發展的重要源動力,IBM在這方面具備著獨特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IBM將其改善信息化產業生態結構,推進信息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落實在其突顯出的「育人情結」之上:具體行為涉及聯合研究開發、培養高校人才、師資培訓示教等多個方面。 IBM認為,如果能夠推動信息化產業的高速、可持續發展,也必將促進自身以及產業內其他相關企業良性、健康地成長。所以,在踐行「雙贏」戰略並履行自身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承諾時,可以選擇更好地推動產業相關的教育事業,進而推動產業發展為切入點。 聯合科研,促進產業創新 推動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創新力量,往往源於當前高校的先進科研成果。正是看到了這一點,IBM決定憑借自身實力以及國際領先的科研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豐富的實施經驗,為各高校提供設備、技術和資金支持,並組織專家進行項目評估,驗收並支持高校的研究成果轉化,具體方式包括: 開展共享大學研究項目:IBM資助了20多所高校的70多個聯合研究項目,項目覆蓋深度計算、下一代互聯網、普及運算設備、無線技術、網格運算、雲計算、大型主機等數十個領域。 與高校共建教學科研平台:將IBM五大產品線中的先進軟體(DB2系列、Lotus系列、WebSphere系列、Rational系列、Tivoli系列)對高校師生進行捐贈或提供免費的使用許可;向高校進行專用實驗室硬體設備的捐贈和免費租賃,幫助其建設良好的科研實驗環境。 建立聯合研究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分別成立了聯合創新研究院。 舉辦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幫助各高校間在學術研究領域的互相促進。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高校的科研領域,IBM雖然在科研設備方面給予支持,技術方面給與引導,經驗方面給與分享,但是也同時給予了高校完全的科研自主性。此外,IBM對於高校科研領域的推動不僅體現在單純的計算機科學領域,甚至延伸到生物、醫葯等領域。因為,無論在任何產業,其教育和科研都將和信息計算產業密不可分。 人才培養,為產業提供源動力#p#分頁標題#e# 產業能否得到很好發展,很重要的一方面還在於人才的供給。所以,幫助高校培養專業人才和相關領域人才的培養,也是改善產業結構,從根本上解決產業發展所需人才供給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IBM與高校聯合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並且積極為社會人員提供產業內相關的專業培訓: 幫助高校進行課程體系建設:配合高校改革教學體系,提供IBM課程資源包;結合高校的課程體系結構、提供相應的IBM教學資料等。 開展校園科技活動:開展如「IBM大師講壇」、「IBM藍色加油站」、「IBM校園競賽」、「IBM夏令營」等一系列校園科技活動,一方面幫助高校學生在實踐和競賽中學習到先進的信息化科學技術,另一方面還促使了來自IBM公司的業內專家可以和高校師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並給與其學習,科研方面的指導。 獎學、獎教、獎研:為了鼓勵中國高校優秀學生及從事相關教學、科研工作的優秀教師展開更廣泛深入的學習研究,IBM自1998年設立「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起,相繼設立了IBM獎研金、獎教金、中國優秀學生巾幗獎學金和中國優秀學生自強獎學金等。 隨著現代服務業的飛速發展,服務經濟對信息化產業內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曾經率先從學科建設角度提出「計算機科學」的理念並實踐的IBM,在學科間以及學術研究的角度上又提出了一個創新的理念——「服務科學」,並率先引領高校進行其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合作。 一直以來,IBM都致力於將科研和教育的嚴謹態度,與自身的生產體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其中產生的先進成果,以及積累的寶貴經驗,最終又將奉獻給整個社會,推動其信息化進程。經過IBM教育培訓項目的學員,雖然很多並沒有留在IBM,更多的都是去了相關產業的公司,甚至有些去了IBM競爭對手的公司,但實際上其對產業形態帶來的改善,依舊會同時帶來IBM自身的發展。並且,當這種推動性始終來源於IBM的時候,IBM自身也必將最終處於最領先的地位,這一點對於其他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解決教育問題,彰顯自身實力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曾做出這樣的一個預測:到2012年,高等教育院校將遇到根本不同於以往的挑戰。高等教育的形式將於現在完全不同。個性相同、步調一致的年輕學生只能出現在回憶中。年長的、需要區別對待的學生幾乎都配有小型連接設備,能在工作、顯示或者虛擬的課堂以及圖書館之間快速穿梭並訪問實時的信息。 教育是國家發展大計,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刻不容緩。而如果有哪一家企業解決了這一重大問題,就一定會在推動產業發展,自身發展的同時,彰顯出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從而得到客戶甚至整個社會的信賴。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IBM資助並引導了一些在教育方面領先的高校,幫助其進行精品課程及其遠程配套課件的開發,幫助學生們利用遠程教育的方式以及先進的終端設備和相關技術,得到滿足自身特點和需求的,高質量、復雜、高交互性的學習過程。 此外,隨著向數字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遷移,教師的作用也會從根本上發生變化,即從學科「專家」轉變為整個教學體系中的「輔導員」角色,幫助學生瀏覽和綜合各種信息。
Ⅳ 我想了解IBM,請大家告訴我一些相關的東西
IBM
[編輯本段]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萬國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公司網址:http://www.ibm.com/cn/。總公司在紐約州阿蒙克市公司,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多萬人,業務遍及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 914億美元。該公司創立時的主要業務為商用打字機,及後轉為文字處理機,然後到計算機和有關的服務。
在過去的九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 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眾所周知,早在 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這兩次歷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著 IBM 無與倫比的智慧。
簡介
[編輯本段]
IBM創始人為老托馬斯·沃森,後來公司在他的兒子小托馬斯·沃森的率領下開創了計算機時代。
IBM現任CEO為Samuel Palmisano,音譯薩繆爾·帕米沙諾, 他的中文名叫彭明盛。
IBM中國, 也即 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現任董事長是周偉焜(Henry Chow), 2007年初由錢大群擔任CEO。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
另外,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主要代表有深藍和藍色基因),UNIX,伺服器方面領先業界。
軟體方面,IBM軟體部(Software Group)整合有五大軟體品牌,包括Lotus, WebSphere, DB2, Rational, Tivoli,在各自方面都是軟體界的領先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 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體部。截止目前,IBM軟體部也是世界第二大軟體實體。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IBM連續十三年出現在全美專利注冊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發人員共累積榮獲專利22358項,這一記錄史無前例,遠遠超過IT界排名前十一大美國企業所取得的專利總和,這11家IT強手包括:惠普、英特爾、Sun、微軟、戴爾等. IBM在2005年提出了2,941項專利申請,雖然少於2004年的3,248項專利申請,但是仍舊將第二名甩開很大的距離。
2003年,IBM總營收為891億美金,全球雇員23萬人。
2004年,IBM總營收為965億美元,全球雇員31萬人。
2005年,IBM總營收為911億美元(在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聯想之後).
2006年全年經營業績
-- 收入總額914億美元,剔除被剝離的PC業務增長4%;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收益為94億美元,同比增長18%,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9%;
-- 來自持續經營活動的每股攤薄收益為6.06美元,同比增長23%,剔除2005年非經常項目增長14%;
-- 來自經營活動的凈現金為153億美元,剔除全球融資事業部的應收項目增加22億美元
IBM中國包括:
IBM中國開發中心和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 http://www.ibm.com/cn/cdl/
IBM中國研究院(原IBM中國研究中心)CRL:http://www.ibm.com/cn/ibm/crl
IBM中國網址 http://www.ibm.com/cn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IBM軟體部分為五個部分
DB2,Webshpere,Tivoli,Rational,Lotus
動態
[編輯本段]
2005年5月1日,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與IBM宣布,聯想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的收購,這標志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企業從此誕生.聯想集團擁有ThinkPad和ThinkCenter商標,並可在5年之內使用IBM品牌。
IBM公司同時也是備受世人尊重的公司。受人尊重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能夠在近百年的歷史過程中,多次領導產業革命,尤其是在IT行業中,制定多項標准,並努力幫助客戶成功。另外,該公司一直在世界500強中位居前列。更為重要的是,其受人尊重的原因在於,IBM公司近百年的歷史當中,一直堅持遵守「沃森哲學」:
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老托馬斯·沃森為公司制定了「行為准則」,這些准則一直牢記在公司每位人員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准則的影響,「沃森哲學」對公司的成功所貢獻的力量,比技術革新、市場銷售技巧,或龐大財力所貢獻的力量更大。主要包括:
1、必須尊重個人。
2、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的服務。
3、必須追求優異的工作表現。
例:從IBM中國公司網站可以查到以下文字「IBM 中國公司,正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引領中國客戶共同走向隨需應變的轉型之路。 」,其引號中的內容,正是「沃森哲學」對客戶態度的表述。
歷史
[編輯本段]
早年
IBM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電子計算機發展前的幾十年,在電子計算機發展之前,它穿孔卡片數據處理設備。 IBM於1911年6月15日在賓厄姆頓西幾英里處的紐約恩迪科特作為CTR公司注冊。
三個獨立公司合並建立了CTR公司,它們是:列表機公司(1896年創立於華盛頓)、計算表公司(1901年創建於俄亥俄州代頓)和國際時代唱片公司(1900年創辦於紐約州恩迪科特)。那時列表機公司的總裁也即創辦人是HermanHollerith。 合並背後的關鍵人物是金融家CharlesFlint,他召集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提出兼並並在CRT中任職直到1930年退休。
Thomas. J. Watson是IBM的創始人, 1914年擔任CTR總經理,1915年擔任總裁. 1917年,CTR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公司進入加拿大市場,1924.2月14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公司合並成CTR製造各種產品,包括員工計時系統、磅秤、自動切肉機,而且最重要的是發展計算機、穿孔卡片設備.一段時間CTR集中精力專做穿孔卡片,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時代
2001年,作家Edwin Black發表了《IBM和大屠殺》(ISBN0609808990),此書聲稱要說明IBM紐約總部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 J. Watson如何透過海外子公司向第三帝國提供穿孔卡片機,並且他們知道機器可以幫助納粹實行"最後解決" 。書中說,在紐約的合作下,IBM的日內瓦辦事處和Dehomag、德國子公司,積極參與支持納粹的暴行。Black還說,這些機器使得納粹更有效率的工作. 2003年該公司的紀錄片還探討這個問題.
IBM已解除了這些指控,並且基於他們的訴訟也被駁回。
第二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你在開玩笑,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一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空軍和航空工程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工作關於第一代實時、數碼計算機(其中包括許多其它中前進諸如一項綜合性錄像展示、磁心經驗傳承、輕型槍炮,第一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plexing、多處理器、網路化). IBM建了每台售價萬的56台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但是,在長遠來看比盈利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尖端電子計算機進行研究的軍事投資。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一個項目參與者(RobertPCrago)說:"我們不能想像, 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二千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路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60年代至80年代
在60年代IBM是最大的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 現在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一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注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恆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今天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在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一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近代史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每年損失。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體轉向軟體和服務.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公司越來越把重點放在推動企業解決咨詢、服務及軟體,並且著重硬體和高價值的晶元技術;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共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10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近年不斷加大專利組合,這是與其他公司的寶貴的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一人.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一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10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志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政府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准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股權聯想,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因購買、繼承了聯想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s已經成為IBM最成功的產品.
最近,IBM已從硬體科學技術的角度將其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提供咨詢和收購企業重整服務. 新IBM在咨詢、軟體和技術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全球配送能力,這種變化反映非常強烈.
IBM目前正參與開發Cell工程(與Sony一道)、多媒體設計下一代處理器架構、高技術含量的游戲.
在2006年6月20日,喬治亞與IBM共同宣布一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硅的晶元速度達500ghz。這樣做的通過凍結晶元到F-451℃(-268.0C),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IBM 為計算機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計算機(PC)標准,至今仍被不斷的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IBM 還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布線技術,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同年12月8日,佔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IBM在中國
IBM 與中國的業務關系源遠流長。早在 1934年,IBM 公司就為北京協和醫院安裝了第一台商用處理機。1979年,在中斷聯系近 30年之後,IBM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再次來到中國。同年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台 IBM 中型計算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IBM 在華業務日益擴大。80年代中後期,IBM 先後在北京、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2年 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這是 IBM 在中國的獨資企業。此舉使 IBM 在實施其在華戰略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掀開了在華業務的新篇章。隨後的 1993年, IBM 中國有限公司又在廣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為止,IBM 在中國的辦事機構進一步擴展至哈爾濱、沈陽、深圳、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漢、福州、重慶、長沙、昆明、烏魯木齊、濟南、天津、鄭州、合肥、南昌、南寧、寧波、石家莊等24個城市,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在華業務覆蓋面。伴隨著 IBM 在中國的發展, IBM 中國員工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超過8500人。除此之外, IBM 還成立了9家合資和獨資公司,分別負責製造、軟體開發、服務和租賃的業務。
IBM 非常注重對技術研發的投入。1995年,IBM 在中國成立了中國研究中心,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現有 200 多位中國的計算機專家。隨後在 1999年又率先在中國成立了軟體開發中心,現有2000多位中國軟體工程師專攻整合中間件,資料庫,Linux 等領域的產品開發。
二十多年來, IBM 的各類信息系統已成為中國金融、電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政府和教育等許多重要業務領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術手段。IBM 的客戶遍及中國經濟的各條戰線。
與此同時,IBM 在多個重要領域占據著領先的市場份額,包括:伺服器、存儲、服務、軟體等。
取諸社會,回饋社會,造福人類,是 IBM 一貫奉行的原則。IBM 積極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並在社區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
IBM 與中國高校合作關系的開始可追溯到 1984年,當年 IBM 為中國高校作了一系列計算機設備硬體和軟體的捐贈。1995年 3月,以 IBM 與中國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標志,「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這一長期全面合作關系的基本宗旨是致力於加強中國高校在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12年來,IBM 中國高校合作項目不斷向著更高的水平、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領域發展,對中國高校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自 1995年以來,IBM 已向中國高校捐贈了價值超過 15億人民幣的計算機設備、軟體及服務。在高校合作項目方面,目前已與 50 多所中國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57萬人次學生參加了 IBM 技術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培訓,5.8萬人次學生獲得 IBM 全球專業技術認證證書,4000多人次教師參加了 IBM 組織的不同形式的師資培訓。
除了在高等教育領域與中國教育界進行合作之外, IBM 還將合作范圍積極拓展到基礎教育領域。繼 2001年 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工程引入中國以來,IBM 已經連續 6年在中國開展了這一項目。目前 IBM 已與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共 68 個城市的近 430 所幼教機構進行合作,捐贈了 2350套 KidSmart 兒童電腦學習中心。
自 2003年起,IBM 與教育部進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的20所小學開展了 Reinventing Ecation 「基礎教育創新教學項目」,採取更多、更有價值的支持方式,把國外成熟的經驗和資源引入中國,並充分結合中國的現狀和需求,更好地幫助學校藉助 IT 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上述兩個項目,共有 1萬多名基礎教育領域的骨幹教師接受了 IBM 的免費培訓,10萬名兒童受益。
2003年,IBM TryScience Around the World 「放眼看科學」青少年科普項目在中國正式啟動。通過這個項目, IBM 向中國的科技館捐贈電腦終端,終端通過高速網路與異地伺服器相連並將伺服器上的豐富內容呈現給科技館的訪問者。「放眼看科學」內容涵蓋了生態考古、太空探索、極限運動、海洋生物等多個方面,為青少年打開了一道接觸科普知識、了解科學概念的全新大門。目前, IBM 已向 11個 城市的科技館捐贈了40套 IBM TryScience Kiosk 多媒體終端。 對於 IBM 在中國的出色表現和突出貢獻,媒體給予了 IBM 十分的肯定。 IBM 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國最受尊敬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國最具有價值的品牌」、「中國最佳僱主」等。2004年, IBM 中國公司被《財富》雜志中文版評選為「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並榮居榜首。2005、2006年,IBM 連續兩次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企業公民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優秀企業公民」榮譽稱號。
IBM 的前任 CEO 郭士納先生在談到 IBM 中國公司的時候,曾經深情地說:「 IBM 懷著對中國的承諾,為中國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術公司。它設在中國,為中國人服務,有朝一日也為全世界服務。 IBM 中國公司必將會成為『中國的 IBM 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 回顧 IBM 在中國的成長歷程,從最初的戰略嘗試階段,到中期的戰略投資階段,再到全面融入階段,IBM 始終懷著對中國的深切承諾。
自 2004年賦予創新新的定義之後,2006年,IBM 進一步將創新的內涵延伸到六個層面,即「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管理和文化創新」以及「政策與社會創新」。
同年,IBM 還將「服務創新」的理念引入中國,先後與商務部簽約助力「千百十工程」,推動中國現代服務產業發展和外向型產業結構升級 ;與教育部簽署「現代服務科學方向」研究合作項目備忘錄,將服務科學課程引進中國高等院校;與衛生部合作,推動構建中國醫療信息服務共享平台和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質量。為了更好的配合服務戰略的實施 IBM 先後將全球采購總部遷往中國深圳,與雷曼兄弟共同啟動了 1.8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基金」,並將全球兩個 SOA 解決方案中心之一設在了北京。 IBM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為中國帶來 IBM 在全球信息技術服務方面所具備的領先技能,幫助中國企業和政府實現創新,從而更有力地支持中國在服務行業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
2007年,IBM 中國公司將秉承「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的核心價值觀,在全球化的視野和布局下,努力成為中國客戶的創新夥伴,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盡一份心力。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11,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九。
文化
[編輯本段]
IBM經常被形容為具有銷售中心或者說以銷售為主的企業文化. 傳統上,許多具體的行政人員和一般管理人員將來自其銷售隊伍. 此外,中、高層管理人員通常是在向重要客戶銷售過程中直接給予銷售人員支持。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一個藍色西裝、白襯衫、黑領帶是IBM雇員的公共制服. 但90年代以來,IBM放鬆這些要求; 服裝及員工與他們同行的大科技公司表現並不明顯不同。
2003年,IBM開始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使用"Jam"的技術以改寫公司價值觀念--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在內聯網為基礎的網上討論關鍵問題,,涉及職工5萬多人,為期三天. Jam技術包括文本分析軟體(eclassifier)我的網上評論主題,Jam已經在IBM內部使用了6次. 由於2003年的Jam,公司價值更新,反映了三個現代商業、市場和雇員的意見:"奉獻給每位客戶的成功"、"我們公司和世界的創新問題,"、"所有關系的信任和個人負責. "
2004年的一次Jam中,52000多員工用72小時交流最佳做法. 這次活動的重點是找出控訴的價值觀念,以支持執行以前確定的價值觀念. 這樣一個新的Jam事件的發展,讓IBM成員挑選重要思路來支持價值觀念. (進一步的資料見哈佛商業審查,2004年,采訪SamPalmisanoIBM主席).
最近IBM的文化受開放源碼運動的影響. 該公司通過基於Linux的IBM Linux技術中心投資數十億美元的軟體和服務,. 其中包括300多名Linux開發核心人員. IBM的開放源碼並不是沒遇到麻煩。
[編輯]差異性與勞動力問題
IBM努力促進勞動力機會平等和多樣性至少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公司僱用了殘障退伍軍人。 IBM是排名在Working Mother雜志2004年前十的唯一的科技公司,同時也是2005年兩個科技公司之一(另一個公司是Hewlett-Packard)。
公司擁有傳統的工會組織,雖然有些美國本土IBM職工提出異議。在90年代,兩大退休金程序變更,其中包括現金余額計劃,最終導致雇員集體訴訟聲稱年齡歧視。IBM員工贏得官司,並達成了部分解決,但仍在上訴。
IBM長期與一些大型的下崗人員保持聯系在歷史上產生了良好的信譽. 近幾年出現了一些大的削減人員的情況,IBM嘗試這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和基礎利潤的下降. 之後的結果不如預期, 2005的第一季,IBM主要是在歐洲取消14500個職位工作。2005. 6月8日, 加拿大的IBM有限公司淘汰700人. 現印度IBM以及其它在中國、菲律賓、哥斯大黎加的IBM辦事處已出現招聘人數穩步增長的情況.
2005年10月10日, IBM公司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承諾不使用遺傳信息的僱傭決定的主要公司。這是IBM在宣布支持美國國家地理的genographic項目後的短短幾個月內的又一聲明。
IBM公司在中國有500名左右雇員,同時長年保持的實習生規模也在500名,有內部可靠消息稱,實習轉正的幾率大約在20%
產品
[編輯本段]
軟體產品包括DB2、Lotus、Rational、Tivoli、WebSphere五大家族。
DB2:資料庫管理系統、內容管理、商業智能、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等。
Lotus:桌面辦公、協作、門戶等。
Rational:軟體工程、軟體生命周期管理、企業資產組合管理、應用開發等。
Tivoli:系統管理、性能監控、調優、網格計算等。
WebSphere:應用伺服器、信息集成、應用開發等。
伺服器產品包括:基於Intel架構的伺服器xSeries,基於AMD架構的伺服器,BladeCenter刀片伺服器,UNIX 伺服器pSeries,中型企業級伺服器iSeries,大型主機zSeries。
專業圖形工作站:A Pro系列, M Pro系列, Z pro系列, T221超高解析度平面顯示器。
網格計算
存儲技術:磁碟存儲系統,磁帶存儲,網路存儲,存儲軟體。
零售終端:商業收款機,POS軟體
其它產品: ACS 先進布線系統,IBM 電源解決方案產品目錄 ,Cisco 產品及服務
隨著微軟公司對計算機產業的影響已經由促進變成了阻礙,IBM成為了打倒微軟的希望所在,IBM支持著所有熱愛自由的計算機使用者。
在過去的八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IBM 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信息產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眾所周知,早在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又成功地飛上了天空。這兩次歷史性的太空飛行都凝聚著IBM無與倫比的智慧。IBM的事業就象宇宙飛船一樣永遠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奮進,造福人類。
Ⅳ 誰知道有關IBM大型機培訓的有關事項
IBM 主機程序開發工程師
◆專業介紹:
主機(MainFrame)作為計算機中的最頂級產品,由於其安全性(目前尚無黑客可以對其進行攻擊)和高可靠性(目前號稱全年宕機時間不超過5分鍾)一直被用於金融,證券等行業。
大型機不僅僅是一個硬體上的概念,它是硬體和專屬軟體的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套密不可分的封閉系統,如同IBM的As/400小型機系列一樣,大型機也使用專門為其量身定做的專用軟體,這種封閉系統在為大型機系統帶來了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時也使得一般的計算機從業人員難以進入這一領域,一方面是在全球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內,沒有比較完善的社會性質的大型機系統培訓,這與風起雲涌的JAVA等開放開發平台的培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工作前景:
一直以來,主機的培訓都採用類似於師傅帶徒弟這種古老的形式,使得懂得主機業務的人很少能走上社會為廣大受眾群體進行相關的技術講解,在網上我們可以經常性的看到Unix的論壇,卻幾乎找不到關於主機的論壇(不能說沒有,但是大部分都是IBM等主機的軟硬體廠商的官方論壇);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機是一種昂貴的系統,價值百萬美元之巨,一般的培訓學校是無法承受得起其高昂的硬體投資。
以上的原因,造成了現在主機開發技術人員隊伍的嚴重匱乏。一方面IBM公司及其合作夥伴對員工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各大軟體公司針對大型機的軟體開發業務對懂得大型機的員工有很大的缺口。例如:IBM公司引入一個合格的大型機技術人員,公司對介紹人員有一次性3000元鼓勵,由此可見IBM公司大型機技術人員的匱乏程度。
相關企業還有:花旗銀行、埃森哲、中軟、柯萊特、華信、海輝等均通過獵頭公司從全國招收相關技術人員。
通常情況下,一個大型機技術人員的入職工資大約4000—6000元之間,而對於一個熟練的大型機技術人員的工資可達6000元—12000元之間,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待遇更高。
◆技術力量:
目前學校已成功地聯系了擁有主機的國外開發公司,並最終達成協議,採用租用的形式,為學校的主機培訓提供了硬體保障。在這套系統中,學校能夠提供的合法適用用戶不超過50人(受所購買許可協議所限),校方有足夠的維護經驗能在整個培訓期間保證它的高效穩定運行,由工作5年以上的大型機管理員來承擔。
◆師資力量:
將聘請長期在國內知名大型機軟體開發公司內部培訓的講師為大家進行主機系統培訓授課(屆時您將領略到知名公司培訓教師的風采),我們還將提供全套電子教材,這些都是在市面上根本無法用錢來買到的東西。
另外,學校建立一個關於主機的BBS平台,供大家在上面討論技術。在這上面,學校會建立一個答疑區,專門為學員提供在線答疑,學校將安排一名培訓老師值班,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大家提供答案。
◆課程設置:
課程體系主要包含五大部分(十小項目):
主機的基本概念和JCL;Cobol和PL/I編程;DB2資料庫;IMS和CICS。
Course Title
Hours per mole
Hours
模塊一 主機技術課程
280
第一章:(單科學費3000.00,必修)
56
OS/390 基本系統技能講授
24
Z/OS和OS/390的基本系統技能操作
32
第二章:(單科學費3500.00)
40
IMS資料庫應用程序
24
IMS資料庫應用程序操作練習
16
第三章:(單科學費4000.00)
72
PL/I 編程基礎知識
32
COBOL編程基礎知識
40
第四章:(參加前三科學習後,贈送,不單獨招生)
40
DB2 SQL Workshop
16
OS/390 DB2 UDB應用程序編程WORKSHOP
24
第五章:(單科學費4500.00)
72
CICS基礎知識講授
40
CICS應用程序設計I
32
280
◆招生對象:
1. 目前從事計算機非主機開發但想轉向主機開發的在職人員;
2.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3. 有意從事大型機項目開發工作,並希望進入企業的人士。
◆培訓課時及收費:
共計280小時,周六周日全天,每周8小時*2天,在18周完成講授。
學費:12000元,可單科報名。
IBM大型機培訓
IBM大型機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更新,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所有計算機系統中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因為這方面的優點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其他的系統可以替代。由於成本巨大,使用大型機系統的一般是以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型製造企業為主,這些公司和企業對信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很高。將Mainframe作為後台伺服器進行數據處理和資料庫.而目前市場上大型機應用開發人才極其缺乏,為滿足市場人才需要,IBM大中華區與大連軟體園全面合作,首次面向社會推出大型機系列核心課程,為IBM及使用IBM大型機的企業定製培養大型機應用開發人才。
培訓目標
1\ 融入國際先進的IT理念,拓展開闊學員的視野,貼近軟體企業發展的需求
2\ 緊跟IT技術的發展趨勢,保持知識的同步更新,掌握全球先進的開發技術
3\ 凝聚IBM數十年內部員工的職業培訓經驗,奠定堅實的專業技術發展基礎
4\ 職業化素質訓練,工程項目管理實踐體驗,提高未來適應工作的能力
5\ 科學權威的評估認證,保證獲得充足的市場競爭能力
項目優勢
- 師資隊伍--由IBM公司有多年大型機工作經驗的資深工程師及經過嚴格認證的教師授課
- 課程體系--由IBM公司根據數十年大型機開發和應用經驗總結出的全球統一課程體系
- 硬體設施--獨家採用IBM最新式大型機IBM eServer zSeries,全國范圍內僅有5台用於教育培訓,華北及東北地區僅此一台
- 學習平台--全部技術課程在IBM公司提供的IBM大型機平台上進行
- 使用教材--IBM全球統一全英文版培訓教材。
- 教學環境--IBM英文教學資料和全球統一的網上課程輔導內容,對學員進入跨國公司提供國際化學習環境
- 就業保障--IBM公司及開展大型機業務的跨國公司的定點人才培養基地;
軟體園專業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中心常年為園區260多家IT企業提供人才服務
Ⅵ IBM公司的簡介
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BM)是一家擁有40萬中層幹部,520億美元資產的大型企業,其年銷售額達到500多億美元,利潤為70多億美元。它是世界上經營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在計算機——這個發展最迅速、經營最活躍的行業里,其銷量居世界之首,多年來,在《幸福》雜志評選出的美國前500家公司中一直名列榜首。IBM是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電子計算機製造商。創建於1911年。目前,在世界132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和營業點,擁有39個生產廠、3個基礎研究部、22個產品研究所的13個科學中心。它的主要產品反映著當代尖端技術發展的水平1970年至1984年,銷售預增了5.1倍,平均每年增長13%以上。凈利潤增加了5.5倍,平均每年增長34.7%。被譽為典型的超優企業。
70年代末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突發猛進,特別是在微電子技術領域,產品更新周期日益縮短。平均不到三四年。電子計算機市場競爭處於炙熱化程度,國內外許多資本、技術雄厚的企業紛紛染指這一雖有較高風險但很有發展前途的領域。IBM作為一個專門製造和銷售電子計算機的跨國公司,一時面臨著對手如林的局勢。企業領導體制,從來就沒有固定不變的和適用於一切企業的最佳模式,總是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進行不斷地調整、改革和創新。即使是世界最優秀的企業也不例外,IBM的領導體制改革在很大程序上揭示了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競爭環境對企業領導體制的要求。
當時對IBM威脅最大的要數美國阿姆達爾公司。該公司推出了H/200插接兼容機,只要更換一下插頭,就可以與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IBM/1400互換,由於H/200的運算速度比IMB/1400快兩倍,價格便宜5%,從而直接威脅著IBM市場地位。IBM 因不能立即拿出新產品對抗,只好憑借雄厚資金以降價戰略實施反擊,其結果使資金不足的阿姆達爾公司陷於困境。 但是,阿姆達爾公司很快又找到了出路,它與出資金充足的日本計算機製造商富士通聯合起來,並推出新產口470v/7同IBM抗衡。與此同時,日立、三菱、日本電氣等製造電子計算機的廠商也聯合起來,積極開發新產品,湧入國際市場,向IBM發起新挑戰,致使IBM有失去市場主導權的危險。要扭轉這一被動局面,只有盡快開發出新一代產品。
為此,IBM不得不考慮如何建立一套有利於開發創新新的領域體制,激發公司的活力,以適應激變的競爭環境,爭取全局的主動權。 IBM是一個以製造和銷售大型電子計算機為主的公司,小型計算機和微電腦市場則被日本廠商和國內其它廠商所控制。這一新領域的突起構成了對IBM新的危機。1980年,在計算機市場上,雖然在銷售額上IBM還占優勢,但是在實物戰上日本廠商和國內其它廠商的小型計算機佔了上風。因此,IBM的利潤損失至少在5億美元以上。IBM決心進入小型機和微電腦領域,進行全面戰略反攻,矛頭直指日本富士通,力圖拿下小型機和微電腦市場的王位。IBM領導體制改革,正是為了實施其戰略反攻的要求。1982年,IBM董事長卡里曾明確提出:要以對日戰略為中心進行組織改革,集中全力對付日本富士通和日立製作所等對手。他認為:「只要能夠對付來自日本的挑戰,那就可能戰勝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挑戰。然而,這一時期,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進行了分解改組,開始進入計算機領域,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計算機製造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西歐市場上採取統一政策與IBM相對抗。
面對著國內外新增的勁敵,特別是同時受到來自日本、歐洲共同體和美國國內三方面挑戰的壓力,IBM不得不從整體上進一步調整原先的戰略。在1983年,提出80年代的新戰略,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重要目標:(1)在情報產業的所有領域都能實現同行業的增長率。(2)在所有領域都有證明IBM的產品在技術的價值和質量方面的卓越性,並發揮領導作用。(3)在生產、銷售、服務和管理的所有業務活動上,實現最高的效率。(4)確保企業成長所需要的高利潤,以便在世界情報處理產業中建立起牢固的地位。要實現這一新的戰略目標,必須按照專業化、效率化、科學化、民主化和智能結構合理化的要求,調整和改革領導體制。1983年,卡里主動辭去董事長的職務,到董事會經營委員會當議長,推薦奧佩爾總裁任董事長,艾克斯任總裁。於是,按照即定戰略要求,IBM開始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規模領導體制改革,著手建立80年代的「現代經營體制」。
IBM的領導體制改革過程,大致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組織改革試點,在公司設立「風險組織」;第二階段,全面調整與改革總公司的領導組織,形成新的領導體制;第三階段,調整與改革子公司的領導體制。改革從1980年至1984年,歷時四年。早在1980年,IBM就開始在公司內設立「風險組織」的試驗。3年內,先後建立了15個專門從事開發小型新產品的「風險組織」。這種組織有兩種形式:一是獨立經營單位(IBU),一是戰略經營單位(SBU)。它們都是擁有較大自主權的相對獨立的單位。獨立經營單位,是IBM公司在1979年在首創,直屬總公司專門委員會領導。總公司除了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審議其發展方向外,不幹涉其任何經營活動,故有「企業內企業」之稱。它可以設立自己的董事會,自行籌集資金和決定經營策略等,在產銷、財務、人事等方面被授予較大的自主權。設立這種組織的目的,在於激發個人的創造性和企業家精神,使大企業在組織上具有活動力,能在小型機和微型機等急劇發展的高技術領域不斷開發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和有未來前途的產品。獨立經營單位,由於既有小企業的的靈活性,又有大公司的實力(獎金、技術、營銷系統),故而較之一般獨自創辦的風險企業有較大的優越性。IBM將這一組織形成運用於個人電腦開發,僅用了11個月就完成了通常需要4年的從研製到生產的全過程。1984年,IBM個人電腦銷售達50億美元,占公司總銷售額的10%,佔美國市場的21%。戰略經營單位,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創建,被IBM於1980年引入採用。它是一種戰略組織措施,其地位等同於事業部或集團。但事業部一般是以產品或地域為中心的組織,而戰略經營單位則以經營為中心的組織,是公司內屬關鍵性的經營核算單位。「風險性組織」的試驗成功,使IBM得到啟發,現代大企業必須重視分權管理,同時要加強戰略指導。
到1983年,IBM著手於改組最高決策層和總管理層,戰略領導體制。①改善最高決策組織。把原來僅由董事長和總裁兩人組成的企業辦公室與作為協議機構的經營會議合並改組為企業管理辦公室,使正式成員由原6人增加到16人,新增成員有董事會經營委員會會議長、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主管科學組織和研究開的副總裁以及地區總公司經理。這一改組是為了吸收更多的人參與最高決策,從而改進決策層智力結構,加強集體決策機制。②建立政策委員會和事業營運委員會。政策委員會由董事長、總裁、副董事長和2名常務副總裁5個人組成,負責長期戰略決策。事業營運常委員會由參加政策委員會的一名常務副總裁負責,外加主管公司計劃財務的副總裁、分管事業部門的常副總裁及分管地區總公司的常務副總裁和其他副總裁等10個組成,負責短期戰略決策。政策委員會是企業管理辦公室決策的戰略指導核心,事業營運委員會是企業管理辦公室決策的戰略指導核心,事業營運委員會是企業管理辦公室決策機構。③調整總管理層。IBM的行政指揮系統共由4級組成:總公司-事業部組織(執行部)和地區性公司-事業部和地區子公司-工廠。其中,總公事、事業部門組織和地區性公司屬總管理層。總公司管理層的改組,是通過成立企業管理辦公室、政策委員會和事業部營運委員會完成的。而副業部門組和地區性公司的,則是通過大規模改組進行的。IBM原有的數據市場組、數據產品組和通用商業組等3個事業部組,經改組成為信息系統和技術組、信息系統和庫存組、信息系統和產品組以及信息系統通訊組5個事業部門。改組中,IBM突出了信息和通訊事業部的重要地位,並按專門化、效率化等原則對下屬事業部進行的增減、合並或調整,強調了向個人計算機、中小型計算機通訊系統產品發展的新方向。
IBM原有3個地區性公司:IBM世界貿易總公司、IBM世界貿易洲-遠東公司和IBM世界貿易歐洲-中東-非洲公司,分別由IBM貿易總公司統一協調,管理著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並列接受地區性公司指揮,沒有中間領導層次,管理跨度很大。改組中,IBM根據地區、市場和產品專業化等情況。建立自主經營的事業體,把各國的子公司合理集中起來,以加強指導管理。例如,IBM世界貿易歐洲-中東-非洲公司的85個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改組為5個事業體,IBM世界貿易美洲-遠東公司的46全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重組為3個事業體:亞洲和太平洋集團(亞太集團)、加拿大IBM以及中南美洲IBM。 其中,亞太集團是根據以對日本戰略為中心的要求組建的戰略事業體。反映了這些IBM體制改革的重要特點。這樣,就在最高決策組織和決策執行組織之間,通過政策委員會、企業管理辦公室和事業營運會等機構,建立了一個以戰略為中心的領導體制新形式。
IBM在建立新的領導體制和改組原有地區公司的基礎上,積極實行管理授權與分析,分層次有秩序地擴大授權范圍和推進分析管理。一是給總公司事業營運委員會以較大的自主權,使它能根據市場需要能動地發展風險事業。二是允許某些事業部擴大銷售職能,如新建的信息系統組增設了地區銷售部。三是對新地區事業體系採取分散化管理原則,使它在開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比原子公司具有更大的經營自主權,以提高競爭能力。四是授予亞太集團的戰略事業體的核心主力(日本IBM),在組織上和經營上的完全自主權,並由總公司派出得力的副總裁直接擔任最高領導,發揮亞太集團特別是日本IBM在實現公司戰略中的尖兵作用。
奧佩爾的這些改革與放權措施,在IBM歷史上是找不到的。通過調整、改組、改革和授權,把分散的子公司適當集中,對集中起來的事業體實行分散管理。IBM不僅建立起了一個戰略領導體制,而且形成了一個集中與分權相統一的管理體制,從而使它有可能用集中決策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等方式來適應激變的市場環境。 為了提高領導體制的適應性,IBM還進一步改善了其支持系統。(1)健全咨詢會議和董事會下的各種委員分,聘請社會名流參加咨詢、擔任董事、組成有威望的咨詢班子、工作班子和監督班子。(2)嚴格執行業務報告制度,建立評價與指標系統,普及五步決「THINK」,即一切職員都必須經常向直屬上司報告工作,上級和下級要通過定期總結,評價立法改進工作,各級在決策處理問題都必須做到看、聽、分析、綜合和做明確判斷等。(3)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建立「進言」制度。董事長和總裁敞開辦公室大門,歡迎職工來訪。普設保密意見箱,鼓勵下屬直言上訴,認為:這種「進言」制度是一種很好的溝通,可以緩和職工不滿情緒,有利於防止官僚主義。(4)堅持IBM的宗旨,即「尊重」、「服務」、和「追求卓越」。所謂「尊重」,是倡導尊重個人的權利和尊嚴,激發員工進取精神;所謂「服務」,是強調提供世界上最出色的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所謂「追求卓越」,是指所有的工作都要以最優秀的方式完成,其最終目就是要保證產品和服務完美無缺。IBM的大規模領導體制改革,主要是在1983年~1984年完成的。公司認為:戰略可以變,組織可以改,而宗旨永遠不能改變。IBM支持系統的改善,開通了信息渠道,提高了決策效率,從而使領導體制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IBM公司追求卓越,特別是在人才培訓、造就銷售人才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IBM公司決不讓一名未經培訓或者未經全面培訓的人到銷售第一線去。銷售人員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以及怎樣說和怎樣做,都對公司的形象和信用影響極大。如果准備不足就倉促上陣,會使一個很有潛力的銷售人員夭折。因此該公司用於培訓的資金充足,計劃嚴密,結構合理。一到培訓結束,學員就可以有足夠的技能,滿懷信心地同用戶打交道。不合格的培訓幾乎總是導致頻繁地更換銷售人員,其費用遠遠超過了高質量培訓過程所需要的費用。這種人員的頻繁更換將會使公司的信譽蒙受損失,同時,也會使依靠這種銷售人員提供服務和咨詢的用戶受到損害。近年來,該公司更換的第一線銷售人員低於3%,所以,從公司的角度看,招工和培訓工作是成功的。
IBM公司的銷售人員和系統工程師要接受為期12個月的初步培訓,主要採用現場實習和課堂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75%的時間是在各地分公司中度過的; 25%的時間在公司的教育中心學習。分公司負責培訓工作的中層幹部將檢查該公司學員的教學大綱,這個大綱包括從公司中學員的素養、價值觀念、信念原則到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學員們利用一定時間與市場營銷人員一起訪問用戶,從實際工作中得到體會。此外,還經常讓新學員在分公司的會議上,在經驗豐富的市場營銷代表面前,進行他們的第一次成果演習。有時,有些批評可能十分尖銳,但學生們卻因此增強了信心,並贏得同事們的尊敬。該公司從來不會派一名不合格的代表會見用戶,也不會送一名不合格的學員去接受培訓,因為這不符合優秀企業的概念。
銷售培訓的第一期課程包括IBM公司經營方針的很多內容,如銷售政策、市場營銷實踐以及計算機概念和IBM公司的產品介紹。第二期課程主要是學習如何銷售。在課程上,該公司的學員了解了公司有關後勤系統以及怎樣應用這個系統。他們研究競爭和發展一般業務的技能。學員們在逐漸成為一個合格的銷售代表或系統工程師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學員們到分公司可以看到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的實際部分。現場實習之後,再進行一段長時間的理論學習,這是一段令人「心力交瘁」的課程: 緊張的學習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而附加的課外作業常常要使學生們熬到半夜。在商業界中,人們必須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們必須明白: 「充分努力意味著什麼? 」「整個通宵是否比只學習到晚上10點好? 」課程開始之前,像在學校那樣,要對學員分班,分班時的考試是根據他們的知識水平決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考試便增加了主觀因素,學員們還要進行銷售學習,這是一項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收益的活動。一個用戶判斷一個銷售人員的能力時,只能從他如何表達自己的知識來鑒別其能力的高低,商業界就是一個自我表現的世界,銷售人員必須做好准備去適應這個世界。有時,學員們的所作所為還保留著某些學生氣,他們對培訓課程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滿,遇到這類情況,公司就會告訴他們: 「去學校上學,你們每年大約要付15000美元的學費。所以,應當讓我們決定什麼是最好的。這就是經濟規律,同時,也是你們學習經營的第一件事。」一般情況下,學員們在艱苦的培訓過程中,在長時間的激烈競爭中迅速成長。每天長達14~15小時的緊張學習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然而,卻很少有人抱怨,幾乎每個人都能完成學業。
IBM公司市場營銷培訓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模擬銷售角色。在公司第一年的全部培訓課程中,沒有一天不涉及這個問題,並始終強調要保證學習或介紹的客觀性,包括為什麼要到某處推銷和希望達到的目的。同時,對產品的特點、性能以及可能帶來的效益要進行清楚的說明和學習。學員們要學習問和聽的技巧,以及如何達到目標和尋求定貨等等。假若用戶認為產品的價錢太高的話,就必須先看看是否是一個有意義的項目,如果其它因素並不適合這個項目的話,單靠合理價格的建議並不能使你得到定貨。該公司採取的模擬銷售角色的方法是,學員們在課堂上經常扮演銷售角色,教員扮演用戶,向學員提出各種問題,以檢查他們接受問題的能力。這種上課接近於一種測驗,可以對每個學員的優點和缺點兩方面進行評判。另外,還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內對學員進行評價和衡量,如聯絡技巧,介紹與學習技能,與用戶的交流能力以及一般企業經營知識等。對於學員們扮演的每一個銷售角色和介紹產品的演習,教員們都給出評判。
特別應提出的是IBM公司為銷售培訓所發展的具有代表性、最復雜的技巧之一就是阿姆斯特朗案例練習,它集中考慮一種假設的、由飯店網路、海洋運輸、零售批發、製造業和體育用品等部門組成的、具有復雜的國際間業務聯系。通過這種練習可以對工程師、財務經理、市場營銷人員、主要的經營管理人員、總部執行人員等的形象進行詳盡的分析。這種分析使個人的特點、工作態度,甚至決策能力等都清楚地表現出來。由教員扮演阿姆斯特朗案例人員,從而創造出了一個非常逼真的環境。在這個組織中,學員們需要對各種人員完成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拜訪。面對眾多的問題,他們必須接觸這個組織中幾乎所有的人員,從普通接待人員到董事會成員。由於這種學習方法非常逼真,每個「演員」的「表演」都十分令人信服。所以,每一個參加者都能像IBM公司所期望的那樣認真地對待這次學習機會。這種練習的機會就是組織一次向用戶介紹發現的問題,提出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和爭取的定貨的模擬用戶會議。
Ⅶ IBM AIX系統管理員認證課程介紹
Lotus - 200元)
IBM中國培訓專業服務部將於1999年繼續全面推行IBM 公司專業認證測試中心提供的AIX、AS/400、OS/2、DB2、Client/Server、VisualAg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和Lotus等相關的專業技術認證考試。
AU13 AIX 5L BASICS(常規課)
天數:5 天 課程深度: 初級 上機實驗:有
課程描述:
這門課程適用於IBM pSeries 和 RS/6000 伺服器。
介紹IBM AIX 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和系統管理的基本操作,包括常用命令,聯機幫助軟體,文件的操作和許可權,VI 編輯器,KORN SHELL 基本知識,進程的管理,用戶環境的設定以及簡單的SHELL編程。這門課程還將介紹CDE環境的設置和使用。
授課對象:
在AIX V5L操作系統環境中工作的用戶和任何希望了解AIX V5L基礎知識的人。
預備知識:
熟悉基本IT概念和系統管理任務。
AU14 AIX 5L SYSTEM ADMINISTRATION (常規課)
天數:5 天 課程深度: 中級 上機實驗:有
課程描述:
這門課程適用於IBM pSeries 和 RS/6000 伺服器。
講授系統管理員在維護和支持RISC/6000上運行的AIX V5L時需要的技術知識:如何安裝操作系統和軟體,如何配置硬體設備,如何管理用戶的許可權和安全性,如何進行硬碟空間的管理,如何進行簡單的網路配置。AIX操作系統的一些重要概念將在這門課中介紹:比如文件系統、邏輯卷。管理網路環境的系統管理員必須另選區域網課程。
Ⅷ ibm公司還可以採用那些培訓方法來開展市場營銷技巧的培訓
摘要 三:外派學習
Ⅸ IBM Pseries 里的I/O抽屜(drawer)的作用是什麼。是用來擴展I/O存儲容量的嗎希望能提供詳細的資料
沒錯,既然是I/O抽屜,當然是用來擴展I/O的,IBM P系列小型機作為企業級應用核心,經常需要對外進行多層次多種類的連接,需要的板卡就往往很多,本機擴展有限,就需要額外的I/O櫃子。一般來說分為帶硬碟的和不帶硬碟的兩種。
Ⅹ 企業中高層參加的運營管理沙盤模擬培訓課程,知道有講得好的老師推薦嗎聽過課的答。
王大琨老師(IBM特邀沙盤模擬培訓專家、中國第三代沙盤模擬領軍人物)! 18年企業管理層實戰經驗!
繼王大琨老師成為IBM特邀沙盤模擬培訓專家之後,王大琨老師再次簽約全球500強——三星(中國)高管班,成為三星(中國)近年來邀請的第一個給中國大陸、韓裔、中國台灣高管傳授企業運營管理與決策沙盤模擬課程的中方老師,再添中國人的自豪,再創行業第一!
服務過的客戶包括:IBM、HP、三星、松下、中美大都會、國家電網、中國一汽、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聯想、三一重工、神州數碼等眾多全球500強及國內領導型知名企業。服務客戶質量及數量在行業內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