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餐具消毒知識培訓

餐具消毒知識培訓

發布時間:2022-06-19 12:33:49

㈠ 餐廳餐具消毒流程是怎樣的

一、清洗方法

(一)採用手工方法清洗的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刮掉沾在餐飲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殘渣、污垢。

2、用含洗滌劑溶液洗凈餐飲具表面。

3、最後用清水沖去殘留的洗滌劑。

(二)洗碗機清洗按設備使用說明進行。餐具表麵食物殘渣、污垢較多的,應用手工方法先颳去大部分後,再進入洗碗機清洗。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紅外線等熱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鍾以上。

2、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保持10分鍾以上。

3、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二)化學消毒。主要為各種含氯消毒葯物(餐飲業常用消毒劑及化學消毒注意事項見附件7)。

1、使用濃度應含有效氯250mg/L(又稱250ppm)以上,餐飲具全部浸泡入液體中,作用5分鍾以上。

2、化學消毒後的餐飲具應用凈水沖去表面的消毒劑殘留。

(三)保潔方法

1、消毒後的餐飲具要自然濾干或烘乾,不應使用手巾、餐巾擦乾,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後的餐飲具應及時放入餐具保潔櫃內。

㈡ 幼兒園保健老師怎麼給廚房人員進行培訓

一、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和衛生知識 1、穿戴清潔的工作服、工作帽,頭發不得外露。 2、操作時手部應保持清潔,操作前手部應洗凈。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時手部應消毒。 3、操作直接入口食品從業人員有下列情況時應洗手:開始工作前;上廁所大小便後;處理生食物後;處理弄污的設備或飲食用具後;擤鼻子後;處理動物或廢物後;從事其他可能會污染雙手的活動後。 4. 個人衛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 勤洗澡理發、 勤洗衣服被褥、 勤換工作服; 「四不」:不留長指甲、 不塗指甲油、 不戴戒指、 不吸煙 。 二、環境衛生要求 1、每天供餐結束後應及時打掃地面、檯面,不留死角。有條件的做到專人打掃。 2、在產生蒸汽的房間,要有良好的排風裝置並正常使用,防止牆壁、屋頂發霉、脫落、滴水造成食品污染。 3、廚房內產生的廢料、廢棄物或餐具中殘留的食品等各種垃圾應存放在帶蓋的垃圾桶內,並及時清理。 三、采購要求 1、食堂采購食品原料時,應到大型農貿市場等規范場所進行采購。 2、要進行索證:索取供貨商及生產廠家食品衛生許可證、散裝食品檢驗合格證明、肉類產品獸醫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豆製品送貨單、蔬菜農葯殘留檢測報告等有關證明。 3、采購食品原料時盡量索取購貨憑證,做好采購記錄,以備一旦發生食源性疾患調查和索賠之需。購貨憑證包括發票、收據或者其它憑證。 4、采購時進行相應的感官檢驗:定型包裝查看標識是否完整;蔬菜、肉類等是否腐敗變質等。采購時還要做到定量采購:遵循用多少,采購多少的原則,保證食品的新鮮和衛生。 四、食品儲存要求 食品原料儲存場地應由專人管理,食品貯存場所要清潔,不得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與個人生活用品同場所存放。存放食品的場所要通風防潮,食品分類離牆離地存放,同一場所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食品在入庫以前必須嚴格驗收,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不得入庫,驗收後認真作好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品名、供貨單位、數量、進貨日期、感官形狀和標簽檢查情況;食品出庫時必須查驗其感官形狀和保質期;日常性查驗應重點檢查食品變質(包括霉變、腐敗)等情況,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應及時進行處理。 食品儲存應當分類分架、離地隔牆(至少15厘米),生、熟食品分開存放,同時要注意防鼠、防潮等。 五、粗加工及切配衛生要求 1、切配加工必須在專用操作台上進行。切配加工後的食品原料應當保持整潔,放在清潔的容器內,並置放於貨架或墊倉板上。當天切配的食品原料應當天烹調加工; 1、加工前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跡象或其它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種食品原料在使用前應洗凈,肉製品、蔬菜、水產品分池清洗。 3、易腐食品應盡量縮短在常溫下的存放時間,加工後應及時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應避免污染,與原料分開存放,並應根據性質分類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應按照加工操作規程,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已盛裝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於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6、加工用容器、工具應生熟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志。 7、葷、素食品原料的盛放容器和加工用具應嚴格進行區分,並有明顯標志。使用後應洗凈,定位存放。 8、及時清理加工後的廢棄物,並做好檯面和地面的清洗。 六、烹調加工衛生要求 1、烹調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烹調加工。 2、不得將回收後的食品經烹調加工後再次供應。 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應當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於70度。 4、加工後的成品應與半成品、原料分開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製品,應盡快冷卻後再冷藏。 七、備餐及供餐衛生要求 1、烹調好的食品應當在備餐間存放。烹調後至食用超過2小時的,應當在低於250C的條件下存放。分餐應當在備餐間內進行,禁止在用餐場地、教室等場地分餐。 2、供應後剩餘的食品必須冷藏,冷藏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隔夜、隔餐的食品在確認沒有變質的情況下,必須經高溫徹底加熱後方可供應食用。 八、留樣 當日供應的各種菜餚(包括含餡的面製品)應當分別在冰箱內留樣48小時,每種菜餚留樣量為100-200克,並做好留樣記錄。 九、餐具、用具清洗、消毒 1、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嚴格執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潔制度。未經消毒的餐具、用具不得使用。 2、清洗餐具、用具必須在專用水池內進行。煮沸蒸汽消毒、應保持溫度100℃,作用10分鍾,煮沸消毒時餐具、用具必須全部浸沒在沸水中。 3、存放餐用具應使用密封的保潔櫃,保潔櫃用前應消毒。 4、已消毒的餐用具和未消毒的餐用具要分開存放。 十、餐具、工用具保潔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後必須儲存在專用的密閉保潔櫃中備用,保潔櫃應定期清洗,保持潔凈,並有明顯標記。保潔櫃內不得置放其他雜物或私人物品。 十 一、應急措施 幼兒園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者在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異常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後,應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幼兒園發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時,應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並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協助衛生機構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落實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把中毒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㈢ 餐具及拖鞋的消毒方法急需——————謝謝!

一般管理制度
1.應制定預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每次消毒都應有詳細的記錄。
2.從業人員管理
(1)加強行業衛生知識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2)工作時應穿清潔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
(3)涉及送餐服務的從業人員應經常清潔消毒手部。
(4)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管理。
(5)建立從業人員定期健康檢查制度,要有相應的記錄。
3.經常性衛生要求
(1)保持交通工具內環境整潔,地面無廢棄物。
(2)火車、輪船、飛機上的飲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的要求。貯水水箱及蓄水池應定期清洗消毒。
(3)供旅客使用的卧具、鋪位、席位必須整潔衛生。交通工具內卧具一客(或一折返)一換。
(4)席位上的墊片、旅客座椅上的頭片應定期清洗、消毒、更換。
(5)火車、輪船上應有茶具消毒設備,未經消毒的公用茶具不得供旅客使用。飛機上供旅客使用的茶具、餐布等須經消毒後上機,並嚴格執行儲藏規定。
(6)旅客丟棄的生活垃圾,如廢紙、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殘渣、煙頭、果皮等要及時清掃,停站時集中處理,不得隨意拋棄。
(7)旅客列車、輪船、飛機上的衛生間的衛生設施應保持完好和清潔;衛生間內無積水、無積糞、無明顯臭味。飛機內衛生間應按要求在馬桶內投放化糞劑及消毒劑,並加強便池密閉性。
(8)交通工具內應加強自然通風,室內禁止吸煙。交通工具每次或者每天運營後應通風換氣及消毒。航空器上應按規定供給新鮮空氣。
(9)交通工具內部的廂體側面、地面要每日清潔消毒。
(10)公用扶手、門把手、水龍頭等公眾經常接觸部位應重點消毒。
(三)預防性消毒措施
1.環境消毒
(1)物體表面消毒
對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05%~0.1%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則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進行噴霧、噴灑或擦拭,噴霧、噴灑作用時間30-60分鍾。
(2)安全通風換氣及消毒
車廂、客艙內應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用空調系統的,應保證送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要關閉回風通道。在風機房、回風濾網處可安置臭氧紫外線燈。必要時應對整個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過濾器與濾網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可將過濾器與濾網浸入含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 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不適合用以上消毒劑的,可使用0.1%季胺鹽類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劑。
排風扇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用自來水沖去擋板上的積塵,去除污垢。然後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並維持30分鍾,待擋板完全乾燥後放回風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況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動水進行洗手。必要時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鍾。
3.茶具、餐具等消毒
每客一換,清洗後消毒。首選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或遠紅外線消毒碗櫃125℃作用15分鍾以上。化學消毒法,可用0.1%-0.2%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清洗後備用。
4.紡織品如座套、頭片、床單等的消毒
座位套、頭片應定期清洗消毒,床單應一客(或一折返)一換一消毒,保持清潔。
首選物理消毒方法,耐熱耐濕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不耐熱的可用化學法消毒,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鍾,清洗後備用。
5.衛生潔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6.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
(四)發現傳染病病人後的消毒措施
1.公共交通工具內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傳染病病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有關法規,按照法定程序採取相應措施,並由專業人員進行終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車廂、客艙與空調系統消毒
車廂、客艙內空氣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過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密閉薰蒸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也可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500mg/L二氧化氯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按20-30ml/m3用量計算,密閉1-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
獨立空調系統,在作上述消毒處理後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如遇中央空調系統,應先對病人居住或活動的房間按上述方法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後,打開所有門窗,並將空調系統開至最大進行空氣抽換並維持一段時間。對所有的過濾器、過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所有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體表面消毒
對公共交通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櫃台、桌椅、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作用時間不少於60分鍾。
(3)茶具、餐具等消毒
連同剩餘食物一起煮沸消毒15-30分鍾、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遠紅外線消毒碗櫃125℃作用15分鍾以上。化學法消毒,可用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鍾。
(4)毛巾、衣被、床單等紡織品消毒
耐熱耐濕的物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不耐熱的物品,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
(5)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攪勻加蓋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鈣1.5g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於1份糞便中,混勻後,作用2小時。盛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後,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全部浸沒後消毒30-60分鍾,用水沖洗後備用。
(6)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停留30分鍾,用自來水沖去殘留的消毒劑。
(7)垃圾處理
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60分鍾以上。消毒後深埋。
3.消毒人員自我防護
(1)消毒液應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配製,並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2)在進行清洗與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3)工作完畢,脫去防護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內,並進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後的個人防護用品應經消毒清洗後方可復用。

五、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等場所
消毒管理操作規程(一)適用范圍
本操作規程適用於各類公共交通等候場所。
(二)一般管理制度
1.應制定預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每次消毒都應有詳細的記錄。
2.從業人員管理
(1)加強行業衛生知識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2)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從業人員應持有健康合格證。
(3)工作時應穿清潔的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
(4)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管理。
(5)建立從業人員定期健康檢查制度,並有相應記錄。
3.經常性衛生要求
(1)保持等候場所內環境整潔,地面無廢棄物。旅客丟棄的生活垃圾,如廢紙、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殘渣、煙頭、果皮等要嚴加管理,及時清掃,集中處理,做到日產日清。
(2)機場、車站、碼頭及其旅客等候室應加強自然通風,必要時採用機械通風,室內禁止吸煙。
(3)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等供應的飲用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的要求。貯水水箱及蓄水池應定期清洗消毒。
(4)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應使用一次性茶杯。
(5)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衛生間的衛生設施應保持完好和清潔,衛生間內應無積水、無積糞、無明顯臭味。果皮箱、痰盂隨時消毒,保持清潔。
(6)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部的地面以及公用扶手、門把手、水龍頭、座椅等公眾經常接觸部位要每日清潔消毒。
(三)預防性消毒措施
1.環境消毒
(1)物體表面消毒
對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05%~0.1%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則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進行噴霧、噴灑或擦拭,噴霧、噴灑作用時間30-60分鍾。
(2)安全通風換氣及消毒
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應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用空調系統的,應保證送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要關閉回風通道。在風機房、回風濾網處可安置臭氧紫外線燈。必要時應對整個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過濾器與濾網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可將過濾器與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不適合用以上消毒劑的,可使用0.1%季胺鹽類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劑。
排風扇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用自來水沖去擋板上的積塵,去除污垢。然後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並維持30分鍾,待擋板完全乾燥後放回風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況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動水進行洗手。必要時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鍾。
3.辦公設施消毒
電腦的鍵盤和滑鼠定期用75%的乙醇清潔消毒,電腦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鍾後用濕布去除表面殘留的消毒液。其他辦公設施,例如傳真機和激光列印機的清潔與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處理。
4.衛生潔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5.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
(四)發現傳染病病人後的消毒措施
1.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傳染病病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有關法規,按照法定程序採取相應措施,並由專業人員進行終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空氣及空調系統消毒
室內空氣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過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密閉薰蒸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也可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有效氯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或500mg/L二氧化氯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按20-30ml/m3用量計算,密閉1-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
獨立空調系統,在作上述消毒處理後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並用水清洗晾乾。
如遇中央空調系統,應先對病人活動的房間按上述方法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後,打開所有門窗,並將空調系統開至最大進行空氣抽換並維持一段時間。對所有的過濾器、過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所有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體表面消毒
對大堂、會議室、通道等公共區域的地面、牆壁、電梯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櫃台、桌椅、門把手、水龍頭、話筒、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作用時間不少於60分鍾。
(3)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攪勻加蓋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鈣1.5g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於1份糞便中,混勻後,作用2小時。盛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後,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0mg/L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沒後消毒30-60分鍾,用水沖洗後備用。
(4)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停留30分鍾,用自來水沖去殘留的消毒劑。
(5)垃圾處理
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消毒溶液,作用60分鍾以上,消毒後深埋。
3.消毒人員自我防護
(1)消毒液應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配製,並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2)在進行清洗與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3)工作完畢,脫去防護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內,並進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後的個人防護用品應經消毒清洗後方可復用。

㈣ 1、餐具消毒的方法很多,主要分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兩大類,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1.對
2.錯
3.錯
4.錯
5.對
多選:1、4
第一條
為加強餐飲行業管理,規范餐飲業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公平、公正、及時處理餐飲行業消費爭議,促進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餐飲行業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指的餐飲業經營者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餐飲行業的酒家、酒店、賓館、飯店、菜館、面館、快餐店、小吃店、西餐廳、酒吧、茶館等經營服務的企業、個體工商戶。

第三條
本辦法在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浙江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和浙江省消費者協會共同組織實施。

第二章 基準規范

第四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定,依法取得經營資格。

第五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配備食品衛生管理人員,保證食品衛生。做好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和培訓工作。

第六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規定的義務,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認真執行《產品質量法》、《計量法》,保證食品質量,計量正確。

第八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執行《價格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做到明碼標價。

第九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經營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及雜訊振動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不經營國家明令禁止采購、加工、銷售的野生動物及其製成品。

第十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認真執行《會計法》、《稅法》,加強財務管理,依法照章納稅。

第十一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按照《勞動法》、《工會法》的有關規定,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章 經營行為規范

第十二條
餐飲業經營者的經營場地、服務設施和從業人員必須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保持內外環境整潔,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與垃圾、污穢物堆放處、單獨設置的非水沖式公共廁所等污染源相距二十米以上;
(二)應當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
(三)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保持清潔;
(四)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設備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避免食品污染;
(五)工作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必須將手洗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六)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第十三條
餐飲業經營者采購的食品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規定。禁止采購下列食品:
(一)有毒、有害、腐爛、酸敗、霉變、生蟲、污穢、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二)無檢驗合格證明的肉類食品;
(三)超過保質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標簽規定的定型包裝食品;
(四)無衛生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應的食品。

第十四條
餐飲業經營者的廚房和冷盤間經營場所、加工人員和冷盤的製作等必須嚴格按國家《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要求。凡重大外事活動、大型宴會和團體用餐,要有食品留樣備查。若發生集體中毒,應立即向衛生防疫部門報告,保留現場和疑似致毒食物實樣,積極配合調查。

第十五條
餐飲業經營者提供的食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准和規定,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及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禁止銷售下列食品:
(一)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食品;
(四)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製品食品;
(五)容器包裝污穢、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食品;
(六)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
(七)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食品;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九)含有未經國家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使用的添加劑的或者農葯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食品。

第十六條
餐飲業經營者提供的食品(特別是生猛海鮮)必須計量准確,不得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使提供的食品數量短缺。

第十七條
餐飲業經營者提供的食品和服務要明碼標價,並在醒目處公布,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一)點菜價目表必須明示品名、規格(數量)、計量單位、售價,時令菜餚標明當日售價;
(二)提供的茶水要收費的,應當事先告知並明確價格;
(三)提供服務要額外收取費用的,應在提供服務前告知消費者;
(四)接受團體宴席時,應當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協議,並明確違約責任。企業可收取不高於宴席總金額的20%定金,消費者不履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退還定金,餐飲企業不履行約定義務的,應雙倍返還定金;若允許消費者自帶宴席用的酒水、飲料、食物的,向消費者收取的加工服務等費用由雙方事先商定,並在協議中明確對食品安全雙方所應承擔的責任;
(五)實行優惠促銷活動時,不得以虛假廣告欺騙或誤導消費者,進行價格欺詐等;
(六)結帳時,應提供清單,標明具體消費項目的品名、數量、單價及合計金額。

第十八條
餐飲業經營者應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環境,其經營場所、服務設施、建築裝潢、商品陳列等均應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有危險性因素的應設警示標志。因設施不完善或經營者疏於防範等過錯致使消費者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餐飲業經營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九條
餐飲業經營者不提供消費者貴重物品保管服務的,要在店堂醒目處提示消費者自行妥善保管。如遇遺失時,應積極協助處理。

第二十條
餐飲業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停車保管服務的,可合理收取停車保管服務費,出具停車保管的收費憑證,對車輛承擔保管責任。凡只收停車場地費或免費提供消費者停車場地,不承擔車輛保管責任的,必須事先向消費者說明,並在停車場醒目處提示消費者關閉車門窗、加鎖,妥善保管貴重物品;若發生失竊,應及時報案並協助處理。

第二十一條
餐飲業經營者接受事先訂餐服務的,應有訂餐記錄,安排桌位。超過約定就餐時間消費者不到,服務人員應及時電話聯系;超過約定時間半小時以上的,企業可以取消預訂服務,並告知消費者。

第二十二條
餐飲業經營者可以不接待下列消費者:
(一)攜帶危害安全的物品進店者;
(二)攜帶寵物者;
(三)從事違法活動者。

第二十三條
餐飲業經營者聘用的從業人員在經營服務過程中對商品或服務的介紹、承諾,對消費者的詢問、投訴的答復,均視為企業的經營行為。

第二十四條
餐飲業經營者處理消費爭議時,應該有理有節,不得侮辱消費者,不得限制消費者的人身自由,避免與消費者發生沖突。

第四章 消費爭議處理

第二十五條
餐飲業經營者提供的食品違反《食品衛生法》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餐飲業經營者提供的食品違反《食品衛生法》第九條和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消費者尚未食用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有問題食品價款的一倍。食用後尚未對消費者身體造成傷害的,應退還有問題食品的價款,並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賠償,賠償金額不低於本桌消費總額的二成。

第二十七條
餐飲業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提供的食品數量短缺的,應當增加賠償該食品價款的一倍。

第二十八條
餐飲業經營者因工作失誤提供的食品質量有瑕疵,未造成消費者傷害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調換或退貨。

第二十九條
餐飲業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收取費用的,應當退回相應費用;有價格欺詐行為的,應增加賠償相應費用的一倍。

第三十條
餐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發生爭議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給予精神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五千元以上的精神損害賠償;
(一)侮辱或者捏造事實誹謗消費者的;
(二)搜查消費者的身體或者其攜帶物品的;
(三)限制消費者人身自由的;
(四)給消費者造成其他嚴重精神損害的。

第三十一條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損壞餐飲業經營者的餐飲設施、物品等,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二條
因食品質量爭議需檢測鑒定的,檢測鑒定費用由餐飲業經營者先行墊付,消費者提供等額擔保,最終由責任方承擔。對難以檢測鑒定的爭議,餐飲業經營者應當提供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證據,不能提供無過錯證據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三十三條
餐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發生消費爭議時,雙方協商解決不成的,可向消費者協會或餐飲行業協會請求調解,或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也可向消費爭議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提起仲裁和訴訟。

㈤ 餐具消毒洗滌衛生管理制度有哪些

1.食(飲)具、用具清洗、餐具消毒必須在專間進行,間內設有專用的洗、消設施,各類設施必須明顯標示用途;設有帶蓋的廢棄物盛放桶;設專人負責。 2.食(飲)具、用具清洗必須做到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符合衛生要求。 3.食(飲)具、用具使用後應及時洗凈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已餐具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飲)具、用具應分開存放。 4.消毒後的食(飲)具、用具應貯存在專用保潔櫃或保潔間內備用,保潔櫃或保潔間應有明顯標記。保潔櫃或保潔間應當定期清洗,保持潔凈;無雜物,無蟑螂、老鼠活動的痕跡。保潔櫃應帶門。保潔櫃或保潔間內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天使用前應清洗消毒。 5.應定期檢查 餐具消毒設備 、設施是否處於良好狀態。採用化學消毒的應定時測量有效消毒濃度。所用葯物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有批准文號、保質期。 6. 食(飲)具、用具最好是採用熱力消毒,特別是濕熱消毒法。因其材料不能適應熱力消毒的才使用化學消毒方法。 7.採用洗碗機進行清洗消毒的,必須嚴格按洗碗機出廠說明使用。 8. 消毒後的食(飲)具、用具應符合《 食(飲)具消毒 衛生標准》(GB14934)的規定。食(飲)具感官指標必須符合衛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氣等熱消毒):食具必須表面光潔、無油漬、無水漬、無異味;化學(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須無泡沫、無洗消劑的味道,無不溶性附著物。 9.一次性餐飲具不得重復使用。食(飲)具、用具應有足夠數量周轉,要求達到最高使用量的3以上。 10.從事食(飲)具、用具清洗消毒的從業人員應持有效的健康證明和衛生知識培訓證明。

㈥ 食堂食品清洗流程

、餐具使用前必須清洗、消毒,未經消毒或消毒效果達不到衛生要求的餐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二、配置專人進行餐具清洗消毒,操作人員應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上崗時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清洗消毒時應戴口罩,進入崗位前應先戴手套或洗手消毒。

三、餐具回收、運送、清洗消毒、保潔、使用要走固定通道與入出口,餐具清洗消毒時必須在食堂洗消間進行,不得隨意改變操作位置。

四、清洗餐具、用具時,應做到專池專用,並在水池的明顯位置註明標識。餐具在清洗消毒過程中須做到「一刷、二洗、三沖、四消毒」。

五、餐具消毒以消毒櫃消毒為主,特殊原因及不能進行熱力消毒的餐具,方可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但必須使用消毒專用水池。

六、嚴格執行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消毒程序按分類-去殘-浸泡-刷洗-沖洗-消毒-分裝-保潔8個程序進行。不宜高溫消毒的餐飲具消毒程序則按分類-去殘-浸泡-刷洗-消毒-沖洗-烘乾-分裝-保潔9個程序進行。不得減少任何環節。消毒完的餐具必須用放入碗櫃內,並關好櫃門,防止污染。

㈦ 餐具消毒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哪幾種

1、煮沸消毒:將洗滌潔凈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鍾;
2、蒸汽消毒:將洗滌潔凈的餐具置入蒸汽櫃或箱中,使溫度升到100℃時,消毒5-10分鍾;用鍋加水煮沸後產生大量蒸氣消毒餐具,效果也很好,不會使餐具掛上水鹼,也是很好的消毒方法之一。
3、烤箱消毒:如紅外消毒櫃等,溫度一般在120℃左右,消毒15-20分鍾。
4、浸泡消毒不耐高溫的餐具,特別是啤酒具等會遇熱爆裂、變形等,可使用漂白粉、氯亞明、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浸泡.浸泡時一定要注意葯液必須沒過餐具;葯液濃度要按規定要求,如漂白粉用0.5%澄清液;肝炎病人的餐具要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時間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鍾;浸泡後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最好用流動水沖洗。

㈧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記錄內容怎麼填樣板

一、大綱

  1. 食品中常見污染及預防控制。

  2. 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基本要求)。

  3. 加工操作規程 。

  4. 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過程監控要求。

㈨ 清潔消毒教師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

清潔消毒的教師應該掌握以下的知識技能,知道這些消毒葯品會如何的使用?酒精是如何消毒的?不同濃度的酒精又有什麼作用?
說到消毒法不得不提一下酒精的作用。不同濃度的酒精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我們日常喝的白酒大都是40%-60%的酒精度。而醫學上,75% 的酒精用於滅菌消毒;50% 的酒精用於防褥瘡和發熱病人的擦浴降溫。

酒精消毒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脫水變性凝固。我曾今認為酒精濃度越高殺菌效果越強,查了文獻材質知道這是個錯誤的理解。因為高濃度酒精,對細菌蛋白脫水過於迅速,使細菌表面蛋白質首先變性凝固,形成了一層堅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滲入細菌內部,以致影響其殺菌能力。而75%的酒精與細菌的滲透壓相近,可以在細菌表面蛋白未變性前逐漸不斷地向菌體內部滲入,使細菌所有蛋白脫水、變性凝固,最終殺死細菌。但是,當酒精濃度低於75% 時,由於滲透性降低,殺菌能力也相應的降低。

碘劑又是如何消毒的呢?

現在醫學上消毒用的碘劑為碘酊和碘伏兩種。碘酊實際就是碘酒,其中含有的單質碘會燒灼黏膜,所以不可以消毒粘膜,只能用作皮膚短時間消毒,消毒之後需要用75%的酒精脫碘,防止碘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損傷。一般來說,碘酊較酒精更為高效、廣譜,甚至可以殺滅部分芽孢。碘酒中的酒精是做溶劑,而並不是利用其消毒作用。而碘伏裡面的碘是絡合碘狀態,不會對皮膚和黏膜造成損傷,但是消毒作用相對弱一些。碘劑的消毒原理是氧化作用,與之相似的還有一接觸傷口就會冒出大量泡泡的雙氧水。

紅葯水和紫葯水有什麼用?

小時候,一到夏天,判斷一個小朋友是否淘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的膝蓋和胳膊肘是不是都塗上了紅色和紫色。沒錯,紅葯水和紫葯水幾乎是那個時代有孩子的家庭必備,他們靠的是陽離子結合羧基殺菌。

紅葯水指的是2%汞溴紅溶液,其實紅葯水的消毒作用很弱,只適用於皮膚或黏膜較小創面的消毒。而且紅葯水含有汞,消毒那些大面積傷口破損的傷口,可能會造成汞中毒。有的小朋友滿腿都塗滿了紅葯水,其實是有風險的。

紫葯水是1%—2%龍膽紫溶液,殺菌效果比紅葯水強,對組織刺激性小,且能與粘膜、皮膚表面凝結成保護膜而起收斂作用,防止細菌感染和局部組織液的外滲。也可以用於小面積燒燙傷、濕疹、皰疹、口腔潰瘍等。

洗手液和洗潔精能消毒么?

洗手液和洗潔精本身的沒有殺菌作用,它能做到的是除菌,用流動的水把細菌帶走,洗手液的泡泡也能幫助手部更徹底的清潔。目前市面有一些洗手液、沐浴液等由於添加了對氯間二甲苯酚,三氯生,季安鹽,胍類等,也確實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是他們針對的菌類不同,適用范圍也不一樣,安全性也有所區別。

開水燙碗能不能殺菌?

熱水消毒應該是追求高溫,但是熱水的溫度只能殺死極少細菌,不能起到消毒作用。煮沸滅菌法是指將待滅菌物置於沸水中滅菌的方法。煮沸時間通常為30-60分鍾。該法滅菌效果較差,僅用於一些醫學器皿的消毒。

但是小餐館的餐具都是統一供應的,清潔過程極差,只漂洗一遍。甚至好多大飯店餐具是直接在包廂洗的,沒有流動的水沖洗,洗滌劑嚴重殘留。所以用開水沖一遍對於減少洗滌劑殘留依然有意義。

傷口可以暴露在空氣中么?

作為一線醫生,經常要給患者處理傷口,也會經常解答患者對於手術傷口的問題。除了胃腸道,其他的手術的傷口常常是無菌的。那麼傷口包紮的作用是什麼?無非是隔離細菌,保持相對清潔的環境。但是在南方甚至一些濕度較大的地方,傷口的表面的敷料會經常汗濕,更容易成為細菌滋生的培養基。

有一些研究,表明傷口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也並無不可,之前在南方讀書,醫院經常選擇傷口敞開的方式,後來在北方地區,更多的是包紮到傷口完全癒合。所以說什麼時候包紮,什麼時候敞開其實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醫生和環境綜合判斷。這里還要說一點,敞開傷口前提是住在相對潔凈的病房和家中,如果是在戰場和野外那麼隨便一個布條的包紮也比塵土飛揚好的多。

㈩ 餐飲具消毒管理規范要求培訓心得怎麼寫

餐飲具消毒管理規范要求培訓心得的寫法主要是你學到的一些消毒的專業知識,還有你的安全意識。

閱讀全文

與餐具消毒知識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案例精品課程 瀏覽:238
04553體育市場營銷學 瀏覽:321
政府部門元旦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663
銀川市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8
電子商務的稅種 瀏覽:151
七月兒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3
給班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9
2016團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2
2013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瀏覽:984
市場營銷商品定價案例 瀏覽:300
市場營銷圖片大全會徽 瀏覽:450
應急培訓方案計劃表 瀏覽:118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消防培訓演練實施方案 瀏覽:976
銀行合規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9
電子商務投資協議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