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科普科普知識培訓活動

科普科普知識培訓活動

發布時間:2022-06-19 03:51:38

1. 社區可以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有哪些

2. 科普活動的意思是什麼分別有哪些

科普活動即是:「科學普及」,概念應該是將目前人類所掌握和獲得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傳播的過程。
四進社區」——科普宣傳活動啟動儀式

舉辦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如專場講座、科普圖書贈閱、文明禮儀及健康生活知識競賽、現場咨詢、展板展示等,推動城市社區文明建設。

3. 小學生參加科普活動有那些好處你對哪一個科技領域最感興趣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可以拓展知識面。
在參與這些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小學生和老師、同學一起尋找方法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寬廣,認真學習科普知識,利用集體的智慧准備好競賽。在准備的過程中,大家互相促進,收獲頗多。首先,參與各類科普競賽活動,使小學生的知識面更為寬廣。

4. 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科普活動有哪些

通過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連貫性;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性科學課程,逐步推進高中科學課程改革;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改革科學教育評價制度,定期監測科學教育質量。
提高農村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水平和質量。結合農村實際,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發展針對農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規教育,開展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培訓等科普活動。
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發揮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區科普宣傳中對成年人的獨特影響作用。
通過「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中學生進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面對面的科普活動。
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重視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校科學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利用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為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服務;加強現有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專門的科普活動場所。發揮社區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5. 科普的活動內容都包括哪些

你也沒具體說什麼科普活動,任何科普活動總要有個主題。根據回主題、場地、科普形答式等不同,活動內容完全不一樣。比如每年搞的全國科普活動周,內容包括啟動儀式、領導講話、廣場活動、會議、參觀交流等等。。。再比如某個廣場搞科普活動,這活動的內容就包括發傳單,回答老百姓咨詢、介紹你所推薦的科普熱點知識等等。。。。

6. 科普活動有哪些


科普活動有專場講座、科普圖書贈閱、知識競賽、現場咨詢、展板展示、文明禮儀及健康生活等。科普活動是以科普為主題開展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群體性活動,旨在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是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渠道。

7. 知識科普有什麼方式

知識科普方式:

1、電影,在電影裡面進行一定程度的科普,比如好萊塢近年的星際穿越、末日崩塌等,均在電影裡面進行了一定的科普、和災難來臨時自救知識的宣傳。利用電影和明星的影響力擴大廣大人民群眾對科普的接觸面,這一方式在我看來比目前大部分科普形式都要好。

2、網路直播(製作視頻小短片),用一些看似「目瞪口呆」的試驗進行科普,比如教你如何在家製作個月球、如何讓快速鑒別你食物中某種成份的含量等、街頭實驗等。流言終結者系列不就是一種形式很好的科普嗎。

3、借用網路輿論關鍵詞進行科普,這方面官媒好長時間以前就開始做了,不過就目前而言影響范圍不是那麼的大,只有重大活動或發現的時候才會跳出來進行一番科普。


做好科普

首先,科普的核心是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中國科學院劉嘉麒院士認為,科學性是科普作品的靈魂。普及科學知識是科普活動的根本目的。但科普應該有多種形式。目前許多科技工作者還是只習慣科普講座、報告、演講,在創作科普圖書、製作科普視頻、指導公眾科學實驗等方面乏善可陳。

最近情況有了一些改善,比如楊煥明院士著的《天生與人生——生殖與克隆》、周志炎院士的《遠古的悸動》等科普圖書廣受稱贊,但國內的原創科普書籍還是比較少。在科普活動方面,中科院、科技部等單位也組織了「科學之夜」「公眾科學日」等活動,效果非常好。

它不是公眾簡單的聽、看,而是親自參與、互動、體驗,只有這樣才有趣。但我比較反對過度使用VR、AR、MR等開展科普活動,科學技術的直接參與和體驗非常必要,沒有必要過度藉助虛擬的東西,否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其次,科普的目的在於激發科學興趣。科學作品的關鍵目的在於激發公眾科學興趣。如果科普活動變成第二課堂,那就走偏了,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所以,科普活動不能全部在校內展開,也不應該全由老師承擔,讓科學家、研究生、博士生等科研人員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可能有其獨到之處。

愛科學,去科技館、科普基地是最好的方式。學科學,關鍵不是學書本,是要動手體驗,組裝、製作玩具等,讓公眾在動手製作的快樂中學習知識,效果遠勝於其他方式。

再次,科普要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做科學傳播、做科普也要精準,瞄準不同的目標人群、不同的年齡段,創作不同的作品。比如對少年兒童而言,可以開發研學旅遊。一是讓孩子們經常走進科技館、研究所,接觸科技導師和科學家,更加了解科學這個職業。二是通過體驗式科普,邊學習、邊實驗。

8. 科學普及活動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在承擔大量科研任務的同時,不斷拓展面向社會各個層面的服務,一方面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展示地質科學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配合國家資源與環境政策,為提升全民資源意識與環境意識而開展廣泛的科普活動。

1.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建設了具有特色的科研環境和文化氛圍的系列工程:建成實驗室展示廳、重建實物與成果相結合的科技長廊,完善了大陸動力學(科普)博物館及大陸動力學石林園。2013年專家、學者、領導、學生等近300人次參觀了實驗室。

(1)實驗室新建的展示廳迎來多位國內外領導、專家參觀(圖18)。20多平方米的房間展示了實驗室「從地下室走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自強不息!」的歷程;展示了青藏高原20年,科學鑽探20年,國際合作20年的足跡;展示了在青藏高原和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研究方面實驗室主要貢獻者的業績。

在展示廳中央陳列的累累成果和科研創新的榮譽獎狀,反映了20年來團隊的付出和貢獻,奪目而風采;展示廳兩側陳列櫃中,在銀白色燈光照耀下,數百塊精美的岩石猶如水晶宮中深藏的珍寶,放發異彩,這是實驗室科技人員30多年來集結和精選的各類構造、岩石樣品,來自國內外的高高山峰和深深海洋,每一塊樣品都有深刻的科學含義,每一塊樣品都在述說石頭的故事……

圖18 院士、專家參觀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展示廳

(2)實驗室重建的科技長廊展示了最新動態成果。沿著實驗室400m長廊,在白色節能燈輝映下,圖片、文字、實物和立體模型多功能交替,「大陸動力學科技長廊」顯得格外生動、豐富。長廊包括兩大板塊:實驗室的介紹和發展規劃,以及實驗室最新成果。長廊重點展示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大陸斷裂與地震、青藏高原大陸動力學、中國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塔里木盆地與周緣造山帶、中央造山帶、地球物理探測,以及地幔礦物與地幔動力學的創新成果,並開辟了「青年強、國家強」青年學術園地(圖19)。

圖19 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長廊

2.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根據自身特色,2013年5月和11月舉辦了兩次公眾開放周活動,讓公眾掌握地震基本知識、地質災害知識以及防災減災常識,通過參觀實驗室儀器設備讓公眾了解地質災害的研究以及治理,通過科普視頻讓公眾更直接的了解地質災害的發生以及自救知識。兩次開放周活動,共接待參觀1500餘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科普手冊800多本,開設防災減災大講堂2場(圖20)。

圖20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向小學生講解地震常識

3.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先後組織了「全國地質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專業培訓班」、「遼寧古植物化石特展」、「小小講解員」培訓、「世界地球日」、「手拉手——地球與生命同行」等11次科普活動,協助建昌縣政府在北京舉辦《走進鳥的故鄉——建昌化石進京特展》,出版科普專著1部,並與建昌縣政府簽署了有關化石保護與科學普及的合作簽字儀式。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20餘萬人次。2013年8月,實驗室所屬博物館被授予國土資源部第三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及「遼寧省環境教育基地」等稱號,科普教育基地數量達7個(圖21)。

圖21 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孫革在「建昌化石進京展」為來賓講解

4.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海洋六號」調查船2013年10月在太平洋上執行大洋第29航次科考任務時,通過衛星信號在線給廣州市近百名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課。課堂通過現場感受科考人員工作生活環境、實際操作視頻、與科考隊員面對面交流答疑等形式,將海洋科考以直觀生動形象的一面呈現給廣大師生。通過虛擬搭乘「海洋六號」,海洋愛好者們了解到了更多的海洋科考知識,提高了對我國海洋科考的認知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建設海洋強國意識。整個活動通過中國科技網、騰訊網、金羊網、廣州科普網和國土資源部網站等向全國中小學生與網友在線直播(圖22)。

圖22「海洋六號」太平洋-廣州海洋科普課堂

5.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

積極參與青島市組織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宣傳活動,讓大眾了解「可燃冰」,擴展我國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的公眾認知度;成為青島二中分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青島市第39中學海洋班近40位師生2013年12月參觀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使師生了解了「可燃冰」的生成、運移及富集等相關科學知識(圖23)。

圖23 青島市第39中學海洋班參觀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

6. 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

2013年,國土資源部實驗室被命名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面深化與主流媒體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如《誰愛種地》在央視財經頻道(CCTV2)播出;《惜土如金》在央視農業頻道(CCTV7)播出;《行走土地試驗田》在央視新聞頻道(CCTV13)播出。2013年5月舉辦「耕地質量與糧食安全」的科普講座,參會人員100餘人。2013年8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組織召開了「耕地保護夏季交流會」,參會人員100餘人。2013年8月下旬,組織安排以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主體的「秦皇島—天津—北京—張家口—大同—朔州」一線以耕地保護和耕地資源綜合考察為目的的夏令營活動,參加人數150餘人(圖24)。

圖24 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組織的科普活動

7.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與山東地科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地科杯」「珍惜資源愛我國土」有獎徵文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獎徵文活動的開展,普及了地球科學和國土資源知識,加深了青少年對國情和省情的認識,對從小牢固樹立資源節約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圖25)。

圖25 金礦成礦過程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珍惜資源愛我國土」有獎徵文活動表彰大會現場

9. 科普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科普活動是以科普為主題開展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群體性活動,旨在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是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渠道。

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

相關信息:

從本質上說,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作為社會教育它既不同於學校教育,也不同於職業教育,其基本特點是:社會性、群眾性和持續性。科學普及的特點表明,科普工作必須運用社會化、群眾化和經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社會的多種流通渠道和信息傳播媒體,不失時機地廣泛滲透到各種社會活動之中,才能形成規模宏大、富有生機、社會化的大科普。

閱讀全文

與科普科普知識培訓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模聯活動的策劃方案 瀏覽:882
皮包市場營銷 瀏覽:4
市場營銷案例精品課程 瀏覽:238
04553體育市場營銷學 瀏覽:321
政府部門元旦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663
銀川市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8
電子商務的稅種 瀏覽:151
七月兒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3
給班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9
2016團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2
2013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瀏覽:984
市場營銷商品定價案例 瀏覽:300
市場營銷圖片大全會徽 瀏覽:450
應急培訓方案計劃表 瀏覽:118
遼寧眾贏電子商務是真的嗎 瀏覽:195
產品培訓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78
重視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32
國際電子商務示範法最新版 瀏覽:543
淺談電子商務對東莞企業的影響 瀏覽:727
消防培訓演練實施方案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