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好感染科實習生臨床帶教工作
【摘要】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的階段,也是護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起點,臨床帶教的質量直接影響實習階段的效果。搞好臨床帶教對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使之發展成為實用型護理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感染科是各種傳染病聚集的科室,疾病種類繁多,不可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被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比普通病區更大,要確保護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帶教問題難度、責任更大,我對感染科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感染科 臨床帶教 問題 對策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工作的階段,也是護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起點,臨床帶教的質量直接影響實習階段的效果。搞好臨床帶教對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使之發展成為實用型護理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感染科是各種傳染病聚集的科室,疾病種類繁多,不可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被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比普通病區更大,要確保護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帶教問題難度、責任更大,根據護生在本科實習大體情況,現做以下分析及應對措施: 1 存在的問題 1.1 護生在科室區域區分不清。面對環境的陌生,不能准確劃分三區兩通道,醫療廢棄物不能正確分類、規范放置。 1.2 護生初到本科室大多數存在著害怕、擔憂心理問題。每個到感染科來實習的護生因為不了解感染科的工作性質和不同傳染病的特點與傳播途徑,一開始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害怕被感染,甚至不敢邁進感染科病區,進行護理操作時積極性欠缺。 1.3 各種傳染病的消毒方法、消毒液的配製掌握不全面及職業自我防護意識不強。 1.4 缺乏法律知識及與病人的語言溝通,或因措辭不當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打擊。 2.1 認真組織崗前培訓,對新來的護生首先介紹本科室的環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擺放與存放處、醫院的規章制度、工作的時間順序安排等,消除心理壓力,了解三區兩通道的劃分,明確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的概念。講解傳染病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點,嚴格護生著裝儀表規范,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按時上下班,不離崗、串崗,不隨意調班、代班,有事及時請假,准假後方可離開。現在的護生請假常常就是打個電話給帶教老師或者連電話都沒有一個,就不來上班,護生須嚴格執行請假制度。 2.2 加強護生職業防護教育,護生初到本科室第一課由護士長主講,其內容為:①關於職業危害相關因素;②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安全處理及丟棄過程的管理;③意外暴露後的處理;④本科常見傳染病的消毒隔離制度。從而提高護生在護理及治療中能夠自覺加強防護,確保自身及操作治療安全。第二課由帶教組長講解穿脫隔離衣,無菌技術。 2.3 嚴格教學管理 2.3.1 挑選具有良好素質的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是護生進入角色效仿的榜樣和導師,挑選合格的帶教老師是加強護理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在挑選老師時,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護師以上的職稱,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將帶教老師在任職期間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她所投入的程度也作為評議和考核內容,從中選出合格人選。 2.3.2 組織帶教人員系統的學習教學大綱要求,根據內容科學安排教學目標和計劃,在這過程中帶教老師可根據學生的悟性,動手能力、理論扎實等情況進行調整。 2.3.3 每位護生專人帶教,採取跟人不跟班的形式,讓學生有歸屬感,老師也有「我的學生」的觀念。每周安排資歷較深的帶教老師進行授課,講解本科常見傳染病護理常規及相關知識,組織護生參加臨床教學查房,從而消除了護生的恐懼感,提高其操作積極主動性。 2.3.4 主動關心學生,包括學生的心理、生活。對家中遇到特殊事件的學生,給予幫助。工作上是師生關系,生活中大家都是朋友。 2.3.5 嚴格出科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成績記入護生鑒定表和教學記錄本,每一輪學生要出科前,要認真聽取學生對帶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修改帶教方案,提高帶教質量。 2.4 強化服務意識、加強醫德、法律知識的學習 2.4.1 強化法律意識必要性:我科患者大多具有病情重、病程長的特點,多數有悲觀、消極心理,害怕受到歧視,對於周圍一切事物都比較敏感。由此可見,在我科臨床護理教學中進行增加法律意識、醫療安全教育、學會溝通、為病人提供微笑服務等方面是必不可少,也是帶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2.4.2 樹立法律觀點 帶教老師應要引導護生換位思考,尊重患者的權利,如知情權、隱私權等,使護生及早樹立法律觀念,增強法律意識,盡職慎獨,加強工作責任心,正確執行醫囑、護理文書書寫正確及時。 3 總結不管是護理人員或護生在感染科工作中,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是難以避免的,她們面臨的都是一種風險,幫助護生盡快熟悉環境,調整其心理狀態,重視消毒隔離,掌握職業防護知識,是感染科帶教的關鍵。每個帶教老師應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應言傳身教,因人施教,充分調動護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思想觀,使其圓滿的完成實習計劃。
『貳』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培訓內容可以是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
病人的污染物: 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乾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
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
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
『叄』 院感培訓計劃表及內容有哪些2022年
一、培訓目的。
1、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提高全院人員疫情防控知識及防護技能,堅決杜絕新冠肺炎醫院感染事件發生。
2、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二、培訓對象。
院感管理專職人員、醫護、醫技人員及後勤工作人員、保潔人員。
三、培訓形式。
感控科根據去年院感培訓情況鞏固培訓成果,持續執行院科二級培訓。感控科還根據醫務人員工種不同制定不同的學習資料組織學習,由此提高參培率,增強感染防控意識及水平。
四、培訓內容。
(1)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及科室感控小組成員參加有關國家級、省市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
(2)醫護、醫技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及我院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中醫診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目標性監測、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多重耐葯菌感染防控措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3)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與清潔消毒方法、傳染病病房日常保潔及終末消毒方法,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4)針對新進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崗前培訓,重點為醫院感染概念及診斷標准、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個人職業防護等。
五、培訓大綱。
『肆』 感染性疾病科實習周記
臨床實習是護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必經環節,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向實踐的過度,臨床實習帶教是培養優秀護理人員非常重要的環節。感染性疾病科是護生必不可少的臨床實習科室,實習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護生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如何作好臨床帶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1 根據科室特點,合理制定帶教計劃
科教科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安排護生到科室進行實習,科室護士長再根據本科特點,按計劃安排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必須是本科室的業務骨幹,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並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溝通技巧。護生進入科室首先接觸的是護士長和教學秘書,應堅持護士長和教學秘書首日臨床帶教負責制,使護生充分感受到重視,縮短心靈上的距離感,對盡快消除護生的陌生感,建立實習信心、積極投入到學習工作中起重要作用。我們採用"一對一"的帶教模式,根據護生實習大綱的具體要求和感染性疾病病種多、季節性強、有傳染性等自身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目標和帶教計劃,向護生傳授專科知識和技能,講解護理要點,並根據每個護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施教。
2 入科教育,明確實習任務
入科第1d,教學秘書登記護生基本信息。由護士長和教學秘書負責初步介紹科室環境、專業特點、搶救葯品、物品、設備情況,熟悉病區的布局及物品、設備的擺放位置、各班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及工作制度,介紹本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種類及其治療、護理常規,常用的及特殊的技術操作。使護生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以便盡快開展工作,同時使護生明白在本科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包括需掌握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治療或護理患者種類及數量、教學查房、科室講座等,做到心中有數,合理安排基礎護理操作與專科操作。感染性疾病科肺結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患者較多,在傳染病的預防、消毒隔離,特別是職業暴露方面的知識是我們科重點帶教內容。
3 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角色,促進學習效果
護生從學校到醫院,一部分無法適應新的角色。進入臨床實習,原來規律的學校作息時間被打亂,每天面對的是表情痛苦或不斷呻吟的患者,加上患者及家屬對實習生的不信任,以及陌生的環境,使護生感到恐懼,甚至有些有厭學、逃班的情緒。身為帶教老師,既擔任長輩的角色,又具有朋友的義務,要主動關心護生的生活和學習,及時與護生進行思想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她們大膽地說出心裡話,幫助她們克服心理障礙,消除不良情緒,盡快適應新的角色,輕松愉快地實習,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
4 加強護生自我防護意識
感染性疾病科大部分都是傳染性疾病,職業防護意識很重要。護生初到科室都會有恐懼、緊張的心理,大多數同學聽說是感染性疾病科就非常恐懼,甚至有的就直接不來實習。帶教老師要對護生進行職業防護知識教育,讓其掌握職業暴露處理流程,消除其恐懼心理。在臨床工作中加強護生防護技能培訓,規范護生的操作行為。進入污染區或接觸患者均應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並每天更換。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戴好口罩,同時做好開窗通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工作。接觸消化道感染患者手衛生顯得尤為重要,教會護生洗手的正確方法和洗手指針。接觸血液、體液、進行各種穿刺時應戴手套,教育護生一切操作要謹慎小心,防止利器、針刺傷。如果發生針刺傷,不要驚慌,立即告知帶教老師,並按照感染性疾病預防要求立即將血液擠出,用3%的碘伏消毒,然後根據感染病原進行相關的防護。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 針頭、刀片、葯瓶等銳利廢物放於防滲漏、防穿刺的利器盒內,禁止將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帽。
5 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在校學習,主要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大量操作技能靠臨床實習來培養。由於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異,以致護生最初面對臨床上出現的諸多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感到學非所用,或出現動手不動腦的現象,即使部分在校成績十分優秀的護生,也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臨床實踐。臨床護理工作技能強,操作多,工作繁瑣,責任重大,服務要求要細,時間連續性強,常使護生無從適應。護生常常只願學習打針、輸液等技術性操作,輕視翻身、拍背等生活護理。帶教老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實習帶教中,要求老師本著一切從嚴要求的原則,以身示範,所有的護理操作正規化、標准化,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和消毒隔離制度,不能疏於檢查學生的實際落實情況和效果。要讓學生多操作,不能放任不管,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護生參加輪班制,帶教老師要充分利用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將護理、操作重點、難點教授給護生,如晨晚間護理時,用正規熟練的操作進行示範或教授,護理查房時選擇典型的病歷討論,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得到理解和驗證。
6 指導學生做好臨床葯物治療
護理工作是一項高風險作業,與患者的生命關系十分密切,葯物治療時護士必須熟悉臨床用葯知識,正確掌握輸液速度,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況等個體差異進行調節。掌握搶救葯物的應用,特別是有些葯物在靜脈給葯時有特別規定。注意葯物配伍禁忌,做好用葯後觀察,注意用葯後是否有不良反應。
7 指導學生護理文書的書寫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糾紛已經成為社會和民眾關注的問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學會自我保護,醫療文書的質量往往會影響到醫療糾紛的結果。因此,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帶教老師利用空餘時間帶領學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文書的書寫規范》,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與法律的關聯,體會到法律的神聖和尊嚴,讓學生反復練習護理文書的書寫,嚴格把關,堅持客觀、全面、真實、准確完整的原則。強調醫療文書不能丟失、塗改、隱匿、偽造或銷毀。
8 重視護生素質培養,強調護士禮儀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帶教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引導護生對待患者如親人,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態度要和藹,有禮貌。並要求做到語言文明,注重儀表,從思想上重視熱愛護理專業,珍惜患者的身體及生命。讓她們知道護理工作質量直接關繫到治療的效果和目的。端莊的儀表與優美的體態,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再加上和藹的態度,微笑的表情,動聽的語言,不但能留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能夠引發患者精神上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增強患者對學生的信任感。
9 評價帶教質量,總結經驗和不足
護生實習結束前,以科室為單位,召集護生召開一次總結會,首先,帶教老師要敢於面對護生的評價,同時以朋友的身份讓護生指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帶教老師今後的帶教質量。其次,帶教老師針對護生實習期間的問題給予提醒,幫助護生找出不足,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性的意見,總結成績,及時鼓勵。
總之,帶教是臨床工作中護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橋梁,是從一名學生過渡到一個合格護士的轉軌階段,如何帶好一個護理實習生直接關繫到今後護理隊伍的質量。帶教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科室的帶教質量。特別是在職業風險比較大的感染科實習,如何指導護生掌握操作技巧和工作方法,規范護生的職業行為,提高護生的職業防護意識,減少疾病傳染的發生,使護生滿懷信心走上護理工作的舞台,是每位帶教老師的工作職責。我們通過盡快幫助護生熟悉環境,調整其心理狀態,重視消毒隔離,掌握職業防護知識,增強了護生對患者的服務意識,對護理工作意義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加深,護理操作及理論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有所改觀,與此同時,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和帶教水平也顯著提高,患者滿意率及臨床護理質量隨之提高。
『伍』 急求 一份新職工崗前培訓的內容 護理方面的 真的很急 在線等 謝謝了 高分給您哈
比較全面的了啊 也沒有啊 幫你找了份不知道可以不啊
到時樓主再整理下吧 應該可以.
護理職業安全
護理職業安全是現代醫院及護理人員關注的問題,由於醫院工作環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護士是職業暴露的危險群體,尤其是剛步入臨床的新護士,缺乏實踐經驗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更是一種極大的潛在危險。為了解護士這一特殊群體的職業暴露情況,尋求降低護士職業暴露的有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作者對本院護理人員共119人進行職業暴露情況調查,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護對策,開展新護士崗前職業安全防護培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職業暴露情況調查119人,均為女性。年齡:18~54歲,平均33歲。學歷:本科9例、大專41例、中專69例。2005至2007年新入院護士31人,設為培訓組(A組);2000至2004年新入院護士25人,設為對照組(B組)。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護理人員姓名、年齡、學歷、來院時間、科室及職業暴露情況(包括危害物名稱、暴露部位、程度及次數)。有效問卷率為100%,資料應用SPSS10.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見表1。表1 護理人員職業暴露調查情況(略)
2 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本院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主要為針刺傷、切割傷、直接接觸及心理性損傷四個方面。兩組進行比較,B組的職業暴露發生率明顯高於A組,而同一護理人員可發生多次或多種職業暴露,據調查結果統計25人中共發生職業暴露109人次,其中針刺傷的發生率最高,25人有22人發生47人次針刺傷,發生率達89%,高於美國1998年HomryHB的針刺傷61.1%的年發生率。
2.1 針刺傷的發生情況
針刺傷主要發生在輸液完畢拔針處置時,針頭使用後回套針帽、分離針頭、抽血後處置、整理用後針頭時。發生針刺傷的原因為新來院護士臨床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職業防護知識缺乏、無自我保護意識等。
2.2 切割傷的發生情況
主要發生在瓶蓋開啟、折斷安瓿、清洗器械、清理破碎玻璃等過程中。切割傷主要原因為操作不當,注意力不集中所致。
2.3 直接接觸的發生情況
主要發生在各種管道護理、抽血、輸血、助產、切口處理、分泌物處理時。操作前未帶手套、口罩、護目鏡,污染物直接或飛濺到操作者眼睛、口腔及鼻腔。
2.4 心理性損傷
隨著醫療環境的惡化,醫護人員得不到社會的尊重,病人無理取鬧,甚至發生毆打事件,使年輕護士身心受到傷害。
3 討論
本院護理人員職業危害因素分析,新護士臨床經驗不足,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缺乏,無自我保護意識是導致職業暴露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開展新護士崗前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和防護知識的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防護技能,降低和控制護理職業暴露發生率的有效舉措〔1〕。
3.1 培訓內容與方法
內容包括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培養、職業暴露危害性教育、護理職業標准預防知識及防護技能等。培訓方法採取理論授課、技能操作演示、現場教育等形式,並通過理論考試、實際操作考核,調查職業暴露發生率,評價確定職業防護培訓效果。
3.2 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的培養
在新護士崗前培訓中,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樹立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在不斷提高護士業務素質的同時促進護士群體的健康,培養和影響護士對安全護理的信念和態度,以促使安全護理行為的養成。
3.3 護理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
大部分新護士對護理職業防護知識了解甚少,針對這種情況,本院對新來院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中重點加強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並且有目的針對幾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專門的防護知識培訓〔2〕。(1)物理損傷所致的職業危害:針刺傷、刀、玻璃切割傷除對皮膚組織損傷外,還可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多種傳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2)生物損傷所致的職業危害:標准預防的三個基本概念中明確指出: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視為有傳染性。因此,護理人員直接接觸病人體液和血液等污染物,均可通過皮膚或粘膜引起傳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3)心理性損傷:由於生活、工作環境改變帶來的不適應,年輕護士常被病人歧視,並且遭受人格侮辱等,均可導致心理性損傷。(4)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措施及防護技能培訓 在強化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和知識的基礎上,重點進行防護措施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對針刺、切割等利器損傷,首先是培養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的工作態度。正確使用或處理各種利器物,如針類的使用和去除中可藉助其他器械設備(如持針器、血管鉗),避免雙手直接接觸針頭,並有準備、有計劃地保護針套或去除針頭,不得手持針頭或利器隨意走動或徒手傳遞,不單手回套針帽。在開啟安瓿瓶及鋁制瓶蓋時,可用紗布保護或盡量應用新型開瓶工具,如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護士研製的國家專利產品葯瓶開啟器,即輕便又安全。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時,首先應規范操作,採取標准預防措施,實施雙向防護,應戴手套,接觸前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佩帶面罩、護目鏡、口罩,防止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傳染性物質污染皮膚、粘膜,必要時穿隔離衣。當發生意外暴露時,應及時正確處理,降低感染風險。如皮膚意外接觸到病人的血液、體液等,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沖凈;如病人的血液、體液濺入眼睛、口腔,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皮膚被污染的銳器刺傷或割傷後,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沖洗傷口,同時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出傷口的血液,然後用碘伏消毒傷口,用無菌敷貼包紮,傷後<48h報告上級並填寫報表,<72h作HIV、HBV等基礎水平檢查,傷後立即採集血樣作病毒血清檢查,若確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在盡早的時間內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3〕。 在預防心理性損傷方面,主要是培養年輕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遇到事情沉著冷靜,對待病人主動熱情、理解包容,同時學會寬慰自己,這樣能有效地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損傷。(5)護理職業安全防護培訓效果評價 經過理論講課、操作演練,現場教育和臨床實踐,並經過考核、考試,成績合格率為100%,職業暴露發生率明顯下降(總暴露率從往年的47.25%下降至18.91%),達到預期目的。
隨著醫療環境日趨復雜,作為擔負護理工作任務的護理人員,將面臨著更多的職業性危害。而崗前培訓是新護理人員實現角色轉變,以良好的心態走向護理工作崗位,提高護士素質的重要舉措,並在護理職業安全防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最後的總結.
為使新員工盡快適應、熟悉我院環境,在較短時間內對我院有一個全面、大致的了解,我院於6月29日-7月4日對新招聘的臨床、護理等22名新員工進行了為期五天半的崗前培訓。 為做好這次崗前培訓,組織人事科做了充分的准備,制定了《職工崗前培訓計劃》,培訓內容主要有醫院情況介紹、爭做優秀醫務工作者、醫療質量及醫療安全教育、護理規章制度及護士行為規范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參與本次授課的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等都為此次培訓課程作了精心的備課,獲得了新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通過參加崗前培訓,新員工們對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有了深入了解,明確了崗位職責,提高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和醫德規范的意識,確立了奮斗目標,為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礎,為醫院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陸』 2021院感培訓計劃表及內容有哪些
一、培訓目的
為了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防範意識,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二、培訓的對象、內容及時間
1、培訓的對象包括專職院感管理人員、臨床醫生、護理人員、醫技葯劑人員及工勤保潔人員。
2、培訓內容及時間。
1、專職人員參加全國及區、市兩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培訓時間不少於16學時。
2、醫師、護理人員及醫技葯劑人員本年度重點配合三級醫院評審,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依存性較低的特點及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物分類處置。
3、工勤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製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分類放置;《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醫療廢物分類處置方法;個人防護方法等的培訓。
三、培訓形式及考核方法
1、每月由科室院感監控組長組織科室人員進行院感相關知識學習,月底質控考核時根據科室學習記錄進行提問,將結果反饋於質控簡報並與科室效益掛鉤。
2、由醫院組織的培訓 邀請附院專家來院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三級醫院評審院感防控迎評內容講座一次;舉行手衛生與醫院感染專題培訓一次。每次以講座形式培訓結束時以筆試測試卷當場考核,結果反饋於質控簡報。
3、工勤保潔人員培訓2次。
4、選送人員參加區內的醫院感染培訓班。
『柒』 2021年院感新冠培訓內容有哪些
2021年院感新冠培訓內容有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及感控小組成員參加有關國家級、省市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
醫護、醫技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及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多重耐葯菌感染防控措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傳染病上報及防治等知識培訓。
院感培訓重點
院感科根據去年院感培訓情況鞏固培訓成果,持續執行科級培訓及院級培訓。院感科還根據醫務人員工種不同制定不同的學習資料組織學習,由此提高參與率,增強感染防控意識及水平。
護理員、工勤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保潔用具清潔消毒方法、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針對新進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傳染病上報及防治知識進行崗前培訓,重點為院感概念及診斷標准、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個人職業防護等。
為了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捌』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
一、傳染病的概念
傳染病,也就是傳染性疾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病。傳染病都有潛伏期。所謂潛伏期,是指人們體內進入了各種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到出現症狀的這段時間。
二、傳染病的特點
1、有病原性(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
2、有傳染性(乙肝、肺結核等疾病都傳染)。
3、有流行性、季節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散發、流行、大流行和暴發。
2)季節性: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濕度的改變有關。
3)地方性: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局限於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傳染病痊癒後,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後免疫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後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
三、傳染病的分類(甲乙丙類39種)
(一)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二)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血吸蟲病、瘧疾、登革熱、甲型H1N1流感。
(三)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11種: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
四、傳染病的報告時限
責任疫情報告人(首診醫生)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上報醫院感染監控科,專職疫情管理員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路報告上級。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
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報告。
五、傳染病的常見症狀和體征
1、發熱。
2、發疹:(皮疹和粘膜疹)。
3、毒血症狀。
4、單核-巨噬細胞增生反應。
六、傳染病的預防
(一)管理傳染源
1、對病原攜帶者進行管理與必要的治療。特別是對食品製作供銷人員,炊事員,保育員作定期帶菌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和調換工作。
2、對傳染病接觸者,須進行醫學觀察、留觀、集體檢疫,必要時進行免疫法或葯物預防。
3、對感染動物的管理與處理對動物傳染源,有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及家畜,應隔離治療,必要時宰殺,並加以消毒,無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發動群眾予以捕殺。
(二)切斷傳播途徑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播途徑,採取不同防疫措施。
1、腸道傳染病作好床邊隔離,吐瀉物消毒,加強飲食衛生及個人衛生,作好水源及糞便管理。
2、呼吸道傳染病,應使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空氣消毒,個人戴口罩。
3、蟲媒傳染病,應有防蟲設備,並採用葯物殺蟲、防蟲、驅蟲。
(三)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點有計劃的預防接種,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力。
人工自動免疫是有計劃的對易感者進行疫苗、菌苗、類毒素的接種,接種後免疫力在1--4周內出現,持續數月至數年。
人工被動免疫是緊急需要時,注射抗毒血清、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後免疫力迅速出現,維持1~2月即失去作用。
常規預防措施。
1、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葯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後、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切勿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