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強標准化人才教育和培養
1)加強標准化科研機構和技術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其技術支撐、人才培育和橋梁回紐帶作用。
2)鼓答勵和支持國土資源部共建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標准化原理、制度、技術等基礎理論研究,開設標准化課程,建設標准化學科,設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工作站,開展標准化學歷教育和系統研究,培養高層次標准化人才。
3)以培養適應不同工作需要的標准化專業人才為重點,分類構建標准化知識體系,組織編制標准化系列培訓教材,制定標准化師資條件,建立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一批培訓基地,制定標准化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大規模開展人員培訓。
4)實施標准化國際合作培訓項目,加強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的實踐鍛煉,加快培養一支數量足、水平高、結構優的國際標准化專家隊伍。
❷ 如何具體的實施農業標准化
(一)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去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各項工作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保持較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業各行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產品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但必須看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還不牢固,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還比較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切實把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要求,落實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實際行動中去,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❸ 農牧民蔬菜栽培技術的培訓目的與意義
農牧民蔬菜栽培技術,他的目的肯定就是給農民增產增收,它的意義就是積極鼓勵農牧民進行蔬菜栽培,給自己增產增收,改善生活,增加他們的幸福感
❹ 標准化培訓都包含那些內容
一、技術標准
技術標準是指導企業進行技術管理的基礎和基本依據,是對企業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准。對技術標準的管理(或者說對於技術的標准化管理),主要在於明確技術標准體系的構成,把握各標准分支的具體要求和基本特徵,認真組織好各種類、各層次技術標準的貫徹和實施。要通過技術標准化管理,在標准化管理的科學方式和正確思維指導下,在「標准」的基礎上,建立行之有效、內部統一協調的技術管理系統,促進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全面貫徹、實施,實現管理目標。
二、管理標准
管理標準是對企業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准,是貫徹與實施技術標準的重要保證。管理標准化,主要應解決好三個環節的問題:一是要在詳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便於考核的管理標准;二是認真組織管理標準的貫徹實施;三是採取有效的方式對管理標准化的績效進行考核,以便認真總結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及時糾偏。在過去的標准化工作中,存在忽視管理標准化的傾向,致使技術標准化管理難以持久和有效,也造成了管理中的非規范化行為的不斷出現。新形勢下要推進企業標准化工作,必須切實重視管理標準的制定、執行和考核,實現企業管理標准化。
三、工作標准
工作標準是對企業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工作事項制定的標准,是以人或人群的工作為對象,對工作范圍、責任、許可權以及工作質量等所做的規定。工作標准主要是研究規定各個具體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盡的職責和應有的許可權。對各種工作的量、質、期以及考核要求所做出的規定。企業工作標准化管理,主要是明確工作標準的內容和對象,科學制定工作標准;認真組織實施工作標准;對工作標準的完整性、貫徹情況、取得的成效進行嚴格考核。
企業標准化管理實質上就是對由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工作標准這三大標准體系所構成的企業標准化系統(或企業標准體系)的建立與貫徹執行。
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對企業范圍內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應制定企業標准,建立起以 產品標准和製造工藝標准為主,包括產品開發、製造工藝技術和科學管理的技術標准體系,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
標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化的法律、法規,實施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制定和實施企業標准,並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管理標准和工作標准由標准化委員會提出要求,由總經辦組織各相關部門制定,經公司經理層分管領導批准、發布。技術標准由技術管理部負責根據生產需要組織制定,經總工程師批准、發布。 制定標準的一般程序是:1、明確任務,調查分析,搜集資料;2、綜合分析,起草標准草案;3、徵求意見,進行驗證,修改草案;4、審查、定移、批准、發布。
標準的編寫和印製,參照GB/T1.1和GB/T1.2的規定執行。 標准實施後要定期復審、修訂、復審、修訂周期一般為3~5年。當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發布實施後,應及時復審本企業所制定的與其相關的標准,並確定這些標準是繼續有效,還是修訂或廢止。 產品標準的代號、編號方法按QMS/PD01-OD03的規定執行。產品標準的備案,由技術管理部按巢湖市技監局標准化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
公司通過與省技監局標准化研究院保持密切聯系,以及訂閱《中國標准化》等國家級優秀期刊,及時收集標准化相關情報資料,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
標準的宣貫、實施和監督檢查:1、與企業有關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法律法規發布後,相關部門要組織學習和技術培訓,並採取措施做好具體實施工作(包括生產過程中和管理工作中的標准實施和產品按標准進行檢查)。2、勞資部根據上級部門提出的要求和公司的實際需要適時組織標准和法律、法規的宣貫。技術通用性標準的宣貫技術管理部協助,與部門業務工作有關的標准和法律、法規的宣貫由相關部門協助。3、按公司的有關規定,對標準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持續改進。
❺ 請問標准化果樹生產的基本技術內容有哪些呢
一、苗木培育
苗木繁殖可採用有性繁殖或無性繁殖(見植物繁殖)。 為了培育出樹形完整、根系發達、符合規格的苗木,一般根據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在離開苗圃前移栽1~3次。 移栽時可剪去幼苗的主根,促進側根發育和根系集中,以提高出苗後的定植成活率。 同時,合理安排行距,增加幼苗的生長空間,提供充足的光照、通風、肥水條件,促進幼苗的生長。 苗木撫育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施肥、間作除草、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分櫱、防寒防霜、挖苗、人工種植等。 苗木出苗時要加強檢驗檢疫,防止劣質苗或不符合園林綠化要求的苗木出苗,傳播病蟲害。
六、病蟲害防治
減少或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蟲危害農作物或人畜。 可分為使用農葯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化學防治和使用光或射線或建築屏障等物理能量進行物理防治。
❻ 給果農培訓果樹種植技術培訓內容有哪些
果樹種植技術培訓內容有:果樹品種的選擇、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花期管理、套袋栽培、分級包裝、市場營銷等等。
❼ 農業技術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核心,以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為切入點,結合「兩基」農技培訓和掃盲工作,切實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標要求
通過對農民的培訓教育,使農業科技入戶率達90%以上,每個農戶有一人能掌握2—3門實用技術,使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實現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低於50%。
二、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
1、培訓對象
全縣農戶中的青壯年農民、在校初高中學生、鄉鎮黨政、事業單位幹部、村組幹部。
2、培訓內容
(1)常規農業實用技術季節性培訓
(2)特色產業技術培訓
(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培訓的主要技術包括:推廣兩雜良種、玉米單株育苗移栽技術、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玉米寬廂寬頻種植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綜合防治技術、脫毒馬鈴薯、紅薯種植技術、紅糧栽培技術、油菜育苗移栽技術、旱地分帶輪作技術、畜牧生產技術。
3、培訓方式
採取「三個一」(即發一本技術小冊子,講一堂技術輔導課,辦一個現場培訓示範點)的形式。在各個不同的季節有針對性地對農業主導產業所需的實用技術進行培訓。縣培訓到鄉鎮、村,鄉鎮培訓到組、到戶。要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對一些重點產業、重要環節,入村、入組進行培訓,指導辦點示範,進行現場講解。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月10日—2月30日這一階段由縣農業局牽頭,畜牧、教育、科技、農機、紅糧辦、團委婦聯等部門配合組建由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培訓工作組,並編寫培訓資料、講稿、印製農技知識小手冊。工作組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培訓4個鄉鎮,印製小手冊15萬冊(每戶一冊);由鄉鎮組建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分村組建培訓組。召開培訓人員會議,統一思想,簽訂培訓工作責任狀。
第二階段:實施培訓階段,3月1日—10月30日,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各個農時季節和本區域的主導產業的技術需要進行面對面的培訓。3月—4月主要培訓玉米、水稻、紅糧、紅薯、果蔬的栽培技術,畜禽防疫治病技術;5月—7月主要培訓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8月—10月主要培訓小麥栽培技術的旱地分帶輪作技術、油菜育苗移栽技術、旱地寬廂寬頻種植技術、中葯材管護技術、馬鈴薯栽培技術;在這個階段同時要開展「陽光工程」培訓。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1月—12月。這一階段主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查漏補缺。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績效評價並通報。
四、加強領導,通力協作,努力完成培訓任務
這次培訓工作是農業生產的現實需要,也是「兩基」工作的現實需要,更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現實需要。各級各有關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要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通力協作,各履其職,各盡其責,努力完成培訓任務。縣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制,擬定培訓計劃、培訓方案,組建工作隊伍。組織培訓技術人員,發動培訓對象,形成農業技術大培訓的氛圍,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❽ 《標准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如何規劃加強標准化技術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
1)加強標准化科研機構和協會學會建設,充分發揮其技術支撐、人才培育和橋梁紐內帶作用。鼓勵容和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標准化原理、制度、技術等基礎理論研究,開設標准化課程,建設標准化學科,設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工作站,開展標准化學歷教育和系統研究,培養高層次標准化人才。
2)以培養適應不同工作需要的標准化專業人才為重點,分類構建標准化知識體系,組織編制標准化系列培訓教材,制定標准化師資條件,建立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一批培訓基地,制定標准化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大規模開展人員培訓。
3)實施標准化國際合作培訓項目,加強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的實踐鍛煉,加快培養一支數量足、水平高、結構優的國際標准化專家隊伍;不斷充實和完善標准化專家庫,發展壯大標准化專家隊伍。
4)建立健全標准化人才評價選用機制,支持引進或聘用海外標准化高層次人才;推動建立標准化職業資格制度,探索建立全國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資質管理制度。
5)完善標准化獎勵制度,探索將技術委員會、標准化試點示範和國際標准化工作納入獎勵范圍。
❾ 無土栽培技術培訓
當然是要到正規的、權威農業科研機構去學習,畢竟大家學習投資為了賺錢。何況,無土栽培有多種的方式,效果也不一樣,效益也天壤之別!你應該多了解、多比較。建議要看清培訓單位地址,重點選擇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如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院子裡面,因為先進的技術主要來自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更重要的是——這裡面都專家、都是內行,不可能有亂七八糟的忽悠,能學到真正的好技術。
無土栽培的定義:
是指一切不用土壤,而又能完成植物整個生命生長周期(包括開花、結果、成熟)的栽培方法統稱為無土栽培。
常規的無土栽培用於瓜菜商業化生產還有很大的局限性,新一代無土栽培——有機瓜菜工廠有很大的突破,變得非常實用。
常見的無土栽培基本方法:
主要方法是: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的N、P、K、G、M、X等十六種必要元素(缺一不可,否則植物就不能活、也不能長),利用化學試劑配製營養液供植物生長。
營養液配製 說明:要配齊16種必要元素,就需用多種原料,而化工原料、化肥的雜質多,容易產生化學反應,影響養分吸收利用(用兩天就不行了、植物就不長了),是不能用來配製營養液的。因此,必須要用高純度的化學試劑來配製營養液,還要先分塊配製成A、B、C液,使用的時候再同時注入營養液存放池(罐),防止結抗。大家購買的營養液的效果往往不佳,皆多因如此。
培養槽:有了營養液,就要有容器來裝。往往是選擇能夠抗腐蝕的用PC管、擠塑板、不銹鋼、泡沫板等來建立牢固的培養槽,裝營養液。
要建營養液的分配系統,循環系統(瓜菜植物容易被水淹死,要將營養液循環起來,帶進空氣),監控系統(監控營養裡面的鹽分濃度,高了植物會死,低了長不好)。
植物在營養液(水)裡面是站不住的,所以還要固定好植株;用岩棉、泡沫板、定植杯、陶粒固定植株的稱為:水培。用草碳、珍珠岩、蛭石等來固定植株的稱基質培,將根系固定好,用液壓方式噴營養液的稱氣霧培。
無土栽培 投資:建培養槽,營養液的分配系統、循環系統等等。大棚除外,一畝需要投資好幾萬元。
無土栽培的用途:主要用於花卉等景觀造型,如作龍作鳳,任意造型十分方便,又好打理,持久性強,非常好。現在我國菜價比國外低多了,不建議用種菜;投入大不說,種的菜成本高,質量差——化學污染重,味淡口感不好。國外菜價高,對瓜菜風味要求不嚴,適合發展。
無土栽培的新方法:
現在,有利用秸稈糞便、樹葉雜草等農廢物(過去的農家有機肥)為原料,製作培養料來工廠化無土栽培有機瓜菜。這種方法投入比較小,產的瓜菜成本比較低,更重要是解決化肥污染、土壤病蟲危害,不僅能為瓜菜提供充足的有機態有機養分、還能按照瓜菜要求精量精準供水,產瓜菜質量好、風味濃。實用性強、適合規模生產,也產盆景有機蔬菜,有較多的可取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