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找工作時如何避開培訓機構

找工作時如何避開培訓機構

發布時間:2022-06-16 23:39:01

『壹』 如何防止培訓班騙局

實際案例

目前,社會上的一些教育培訓機構,開設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培訓的門類也是各式各樣的,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培訓內容具有一定的受眾群體,這群人,也搞火了這一行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不法培訓機構就打起了歪主意。

受騙案例

黃某,今年34歲,做過15年的護士。她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做一名「國際護士」。為此,她已經堅持奮鬥了近五年:

在照顧家人、工作之餘還努力補習自己的英語。

於是,黃某在網上看到了關於國際護士認證資格考試培訓的信息,便很快向北京某培訓中心咨詢此事。對方的回應更快,馬上給黃某寄去了一份精美的宣傳手冊。宣傳手冊上寫著:「朋友,您知道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嚴重缺少護士嗎?您想成為一名具有國際資格的優秀護士嗎?來吧,這里有來自美國東密西根大學的英語教學專業的老師和著名教授為您授課,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電教室,設施齊全。」看著這些美麗的承諾,黃某心動了。

之後,黃某就辭掉工作,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由於非典肆虐,培訓班推遲了開課時間。直到數月後,黃某到學校報到,並將學費和報名費總計9 700元交給了培訓班的許某。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黃某萬萬想不到的:培訓班宣傳冊上所說的那個有名的教授並沒有來,給她們上課的是一個自稱北大研究生的老師。在第一堂英語課上,這位北大研究生是這樣授課的:先帶學生念兩遍單詞,然後放磁帶;聽完之後,叫兩位同學上黑板聽寫,快下課的時候和同學們聊一聊各自家鄉的特產。英語課這樣教?黃某非常氣憤,立即向培訓班負責人吳某反映了這一教學質量問題,要求更換老師。可為人師表的吳某卻以研究生教你們已經綽綽有餘為由,拒絕更換老師。之後,無奈的黃某就這樣又上了一周課,這期間她仍期待著學校能解決問題。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黃華徹底失望了:培訓班承諾的聽力課被無故取消。黃某意識到,自己受騙了。之後,黃某多次找到吳某,要求退費,可均遭到了拒絕。

無助的黃某隻好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消費者協會,希望消協能夠幫助她。消協馬上對此事進行了調查,結果是:這個培訓公司確實是一個合法的機構,雖然沒有在教育局備案,但由於它不向學員頒發證書,只是進行培訓,這也是「允許的」。還是經過消協多次調解,培訓班才退還了黃華學習新概念英語的費用1 800元,其餘都打了水漂。

誘惑分析

該騙局得以成功的原因:

1. 抓住了受害人的速成心理;2.前期宣傳及服務熱情。

案例警示:

在參加一個培訓班之前,一定要做三件事:一是在報名前應核實辦學者的資格證明,如果是承諾頒發證書的培訓班,那麼,這個培訓班就必須在教育部門備過案,如果講明不頒發證書只是舉辦培訓和學習,消費者也有必要實地考察其教學質量和廣告承諾;二是報名後切記索要發票;三是要和對方簽訂一份書面合同,以免自身利益受損。

????????????????????????????????????????????????????????????????????????????????????????????????????????????????????????????????????????????????????????????????????????????????????

『貳』 培訓合同和培訓協議一樣嗎如何防止找工作的時候簽訂培訓合同被騙

合同和協議只名稱上不同,法律效力一致。
找工作時需要簽訂培訓合同嗎?是用人單位提供給新入職員工的?
如果這樣,是在簽訂勞動合同後,不存在簽約被騙的問題。
如果是求職中,某培訓機構承諾培訓後分配工作,要注意培訓機構資質,可向其承諾分配單位查詢了解。

『叄』 java的找工作該如何區分培訓機構,這幾天在找的全是培訓機構,開始在懷疑人生了 ,有大佬知道嗎

你只要有拿得出手的Java開發的一技之長,找工作找的都是專門的Java開發工程師的崗位,而不是Java實習生。之類的 技術不到位,想要從人家公司邊干邊學的 就不會遇到招轉培的坑。

『肆』 怎麼看是不是培訓機構,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前去看工作的時候切記告知家人,應聘的時候相跟上同伴,面試的時候不要專緊張,有什麼說屬什麼,切記不呀緊張,要自信啊 來自職Q用戶:王女士
一般來說,首先正規公司可以在網上能搜得到,其次,剛進去就問你要身份證,銀行卡,開戶行等個人信息的,直接就可以忽略了,最後,千萬不要簽第三方合同,無保障 來自職Q用戶:匿名用戶

『伍』 怎樣看待找工作遇到培訓機構的現象

找工作時候遇到名為招聘,實為培訓的現象,近幾年來屢見報端。我自己本人就在我們學校遇到過,我們好歹也是名校,都讓他們混進來了,更別說比較差的學校和社會上的招聘會。我和他們過過招,因為我已經識別出來了,就單純地戲弄他們,但是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和年輕求職者真的相信了,然後被騙的後悔莫及的。

怎麼識別,我就告訴一點就夠了!那就是:這份工作室掏錢的還是賺錢的。

找工作時候眼睛一定要擦亮,一定不要輕易地被別人的高回報所誘惑。自己幾斤幾兩還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只要跟你要錢的公司,無論什麼時候要,無論是用什麼形式,一律拒絕,沒什麼好說的!

『陸』 秋招求職面試中,怎樣避開求職陷阱

秋招是一年裡招聘市場最火爆的時間,隨著數以百萬計畢業生湧入社會找工作,無數企業開始獲得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但是由於剛離開學校,社會經歷和經驗都幾乎為零,很多人在面對眼花繚亂的工作時很迷茫,以至於根本無從下手。不知道要做什麼好,這是很多畢業生都存在過的想法。仔細想來這也很正常,畢竟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只佔極少數,大多數人能力一般,家庭條件一般,所擁有資源也是極其匱乏。所以只能被迫加入求職者大軍,去做選擇和被選擇。

畢業生剛找工作,常常因為心裡沒底而去做銷售,最終發現不適合繼而轉行。所以你如果不是立志做銷售的話,最好就是屏蔽這些公司,或者隱藏自己在網站上的簡歷。

『柒』 如何避免就業陷阱

如何避免就業陷阱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就業矛盾日漸突出。目前由於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滯後,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不夠健全,相關各方對大學生就業問題認識不深,作用發揮不夠,客觀上助長了各種不依法用人、違法招聘等為大學生就業設置各種陷阱的現象屢屢出現。特別是近期又到大學生就業的攻堅階段,壹些違法錄用大學生、設置就業陷阱的現象可能有所擡頭,大學生在就業中應高度警惕。
壹、大學生就業陷阱的表現特徵
大學生就業陷阱是指招聘單位,其它機構或個人,利用大學生的弱勢地位(如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差、就業競爭激烈等),以提供就業機會為誘因,採用違法悖德等手段,與大學生達成權利與義務不對等的各類就業意向(協議),以期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當前大學生就業陷阱主要表現出四個典型的特徵。
第壹,欺騙性。主要表現為招聘單位以攻勢強勁的虛假宣傳,信誓旦旦的不實承諾,熱情有加的偽善行為來取得大學生的信任和很高期望,然後在協議中提出苛刻條件,隱藏各種不法目的。
第二,誘惑性。主要表現為招聘單位著力包裝,誇大事實,並以單位各種招牌、榮譽、待遇和發展前景蠱惑大學生,壹旦大學生被其所誘騙上鉤,則臉色突變,壹幅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
第三,隱蔽性。違法用人單位的各種伎倆都有十分華麗的誘人說辭,聽起來入情入理,面面俱到,句句都令人心動,其實處處布下陷阱。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十分單純,難辨真偽,很快成為獵取的對象。
第四,違法性。就業中的違法目的各有不同。壹類是違法違規留人才。有些為留住人才而扣留大學生的戶口、證件等使大學生欲走難行。有些迫使大學生簽下「賣身契」,使大學生「生為單位的人,死為單位的鬼」。有些軟軟硬兼施,壹方面大開空頭支票,另壹方面強迫工作,迫使大學生逐漸接受不公正,不合理的現實。另壹類就是坑蒙拐騙,使大學生掉進自己挖下的高薪陷阱,培訓陷阱、中介陷阱,甚至誘騙大學生入股,推銷、傳銷等,還有些用人單位給大學生設置了協議陷阱、合同陷阱或試用期陷阱,使大學生感到欲罷不能,求助無門。
二、大學生就業陷阱的主要類型
第壹類是招聘陷阱。其壹是招聘會不合法。有些雙選會打著畢業生就業的名義,實質是未經有關主管單位審批。參加雙選會的單位也良秀不齊,出工不出力,只為湊數,以便主辦單位收取高價門票,參加雙選會的人員公費旅遊,招聘單位收取壹些畢業生的信息。有些招聘單位甚至出賣學生的個人信息,給壹些違法之徒有可乘之機。其二是變相收費。如有些招聘單位不當場簽約,要求通過網路或電話繼續洽談,而這些網路或電話都是收費的;有些招聘單位收取應聘者報名費、資料費或培訓費等。其三是用招聘掩蓋違法行為。有些企業打著招聘的幌子,逼迫畢業生做傳銷、推銷或其他違法的事情。
第二類是中介陷阱。壹是收取高額的中介費用,為你列出壹大堆要麽不要人,要麽不招收大學生,甚至不存在的單位,使你幾次頭撞南牆,知難而返。但想要回中介費——難!第二種是外地非法中介機構或中介網路,收取壹定的費用,卻以種種理由推脫責任。有些雖然介紹了單位,但用人單位的狀況與求職的要求相去甚遠,既便如此,工作幾個月,往往被炒魷魚,理由是試用不合格。第三種是非法中介機構之間相互串通,以大城市高薪就業落戶等名義開展中介,收取不菲的中介費後,介紹到外地中介。外地中介找不法用人單位或私人小企業讓大學生打零工,而戶口、檔案卻長期違法滯留,甚至被丟失。
第三類是協議陷阱。第壹種為口頭承諾。口頭承諾如果沒有在協議書中白紙黑字予以體現,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壹旦協議主體間發生矛盾,吃虧的壹般都是學生。第二種是不平等協議。由於大學生維權意識缺乏,在求職中又處於弱勢地位,對不平等條款要麽不知要麽不敢提出異議,使就業協議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霸王合同」。所以大學生在簽訂就業協議時,壹定要慎防無保障協議,死協議、賣身協議等不平等協議。第三種是就業協議代替了勞動合同。有些用人單位以就業協議替代勞動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單位在就業協議中的許多約定不符合勞動法規定,如果簽訂勞動合同,許多不合法約定將不存在,難以實現對大學生的約束,不能達到其違法用工的目的。
第四類是試用期陷阱。壹是沒有試用期可能暗藏玄機。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是勞動合同的約定條款,對雙方都有約束力,試用期長短或有無由雙方依法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某些用人單位規定大學生報到就簽訂勞動合同,馬上上崗工作很快。可當大學生感到單位各方面情況不盡人意,想要另謀高就時,才發現自己在「無意」間放棄了試用期這壹有利的武器,喪失了自己本該擁有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單方面解除合同,無疑要承擔慘重的代價。二是試用期或見習期過長。勞動部在1996年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時規定,大中專、技校畢業生新分配到用人單位工作的,仍應按原規定執行壹年的見習制度,見習期內可以約定不超過半年的試用期。由於法律法規對見習期內的權利義務沒有具體規定,在大學生就業中,違規違法現象主要表現為見習期與試用期的總期限超過壹年,有的甚至長達兩年;有些單位以見習期的名義不簽合同,且借故延長見習期;有些單位簽的是勞動合同,書寫的卻為見習期。諸如此類的現象屢見不鮮,應當引起大學生的高度重視。
第五類是培訓陷阱。在大學生就業中,常常會看到壹些培訓機構混跡其中,不斷給大學生介紹「高薪就業」、「保證就業」之類的機遇,殊不知其中陷阱重重。其壹、收了培訓費仍然無工作。有些培訓機構以「高薪就業」、「保證就業」的名義引誘大學生交了培訓費,但培訓結束後,卻以種種理由不給安排就業。其二、培訓機構與用人單位連手坑害大學生。大學生交了樣昂貴的培訓費後,被推薦到壹些位置偏僻、層次較低的企業,無人問津的低薪崗位,甚至在試用期就被借故辭退。其三、用人單位的培訓陷阱。有些用人單位要求新進大學生必須經過某某機構培訓,考核合格才能錄用。於是花費不少的大學生經過培訓,考核過關者卻寥寥無幾。即使如此,被錄用者也難逃厄運,工作剛滿見習期或試用期即被以各種理由辭退。其四、因為培訓而失去自由。常言道「沒有梧桐樹,難留金鳳凰;栽好梧桐樹,招來金鳳凰」,可壹些沒有梧桐樹的用人單位自有「妙法」留人。那就是單位出錢培訓上崗,「買走」大學生的「自由」。這些用人單位在大學生上崗前提出,單位出資送大學生到某培訓機構進行所謂的培訓,並且簽訂培訓上崗協議或勞動合同,規定所有經過培訓合格人員,才能准予上崗,且要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少服務壹年,必須交納數目不菲的違約金,有些單位甚至扣押大學生的證件。
第六類是保證金、押金陷阱。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嚴禁招聘單位在大學生就業中收取費用,包括資料費、培訓費、保證金、押金等。可在招聘中,大學生還是經常碰到索要巧立名目的費用。大學生壹方面求職心切,另壹方面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和保護意識,所以經常陷入此類陷阱。
第七類是安全陷阱。大學生就業存在的種種問題,給壹些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常常精心策劃,坑蒙拐騙盜無所不用,如果大學生稍不留神就會受其所害。
1、索要各種證件、簽名、蓋章。如果大學生在招聘中留下重要證據之類的東西,就可能成為欠費、欠稅、擔保人等各種形式的債務人,也可能成為敲詐勒索的對象。
2、索要辦證費、資料費、報名費、勞保費、保險費、等名目繁多的收費。只要大學生切記,無論對方怎麽巧舌如簧,沒賺錢決不花錢,他們的如意盤算就會落空。
3、謹防偷盜搶劫。首先,對陌生的人、陌生的地點與可疑時間的面試,壹定要謹慎小心,很可能各個環節都陷阱重重,令你防不勝防。其次,謹防將手機、鑰匙交給對方,也不要隨便吃喝對方提供的食物飲料,否則可能瞬間壹無所有。再之,謹防詐騙。如果對方為掌握你的全面情況無休止面試,你可能已經處於危險的境地。要麽設下小圈套讓你闖禍,然後高價索賠;要麽你的家人朋友可能接到你車禍、病危此類的通知,於是匆匆將錢轉入了不法之徒的賬號。
4、切防非法工作。工作性質不清,任務不明,遮遮掩掩、行動詭秘,這時就要非常留心,可能已淪為不法之徒的幫凶。可能正從事涉毒、偷運、銷贓、窩贓、傳銷等非法工作。而壹旦事情敗露,違法者全無蹤影,而你成為了替罪羊。
5、女大學生安全第壹。不法之徒更易選中女大學生,是因為他們就業更難,易於誘騙,而且防衛能力差,膽小怕事,易於掌控。女大學生在就業中稍不留神,可能會落入不法之徒、不良企業的陷阱中,輕則被劫財劫色,壹無所有,更可怕得是陷入色情、傳銷業或被拐買,反抗者甚至遭暴力相向,失去生命。所以,女大學生就業壹定要將安全放在第壹位,思想上切不可麻痹大意,貪圖錢財與享受,以免被引誘;行動上壹定壹定要細思慎想,以防掉入陷阱;具體環節上要步步為營,以杜絕授人把柄。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陷阱的途徑
解決大學生就業,是政府和社會應有的責任。特別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出現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和社會應加強改革和管理,保障大學生的基本權益,為創建和諧社會而努力。
1、改革完善大學生就業機制,保護大學生合法權益。現行的就業協議,對用人單位約束力不夠強,學校的樞紐作用難以真正發揮,造成學生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更突顯出學生的弱勢地位。因此,有必要對現行就業協議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學校應退出三方就業協議的簽定。高校不是就業協議的主體,更不具有社會用工管理的職能,把高校作為協議主體壹方使其處境尷尬,且易造成扯皮與侵害學生權益事件。其次,現行就業協議應向勞動合同方向發展。現行大學生就業協議與勞動法規范的勞動合同雖有異曲同工之效,但二者結合點模糊不清,且就業協議文本不夠規范、協議內容不全面,這些常成為用人單位規避責任或違法以侵害大學生合法權利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業協議無法可依,無法律定性;內容由雙方自由約定,無強制性規定,這是造成協議與勞動法沖突,就業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發生矛盾,用人單位侵害弱勢就業大學生合法權益的根本原因。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協議應朝附有生效條件的勞動合同方向發展,不妨認為,用人單位與大學生提前簽定了附有生效條件的勞動合同。這種勞動合同有法可依,性質明確,能有效約束用人單位的違法現象,即使發生爭議也有法為據,可通過法定程序解決。再之,高校應淡化就業管理職能,而應強化就業服務職能。作為高校,更重要的職能是為學生就業提供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而不應成為尷尬的「第三者」。高校所履行的就業管理職能應當「物歸原主」,即由有關政府職能部門「理所當然」地承擔。這樣既能避免三方協議的扯皮現象,又能充分保護協議雙方的合法權益,更使違法違約者承擔相應的責任。
2、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管理。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是用人單位與大學生洽談簽定就業協議的主渠道,是政府、社會與高校促進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服務的主要方式。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壹定程度的保護。政府、社會和高校應積極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創造就業的有利條件,努力推介大學生充分就業。特別是有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在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架起壹個溝通交流的平台與橋梁,是二者能充分協商,各自找到滿意的「對象」。然而,現在的就業時市場管理缺失,就業市場的功能「變質」,市場主體的身份復雜等問題已成為通病,給大學生就業蒙上陰影。因此,完善和規范大學生就業市場管理已勢在必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審批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現象,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序、規范、誠實可信的公平市場。
3、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用人管理。現階段,有許多用人單位在用工方面有意或無意地違反法律有關規定,更不乏壹些用人單位在與大學生簽定就業協議時就設下陷阱,並以此為依據,長期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因此,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用工管理與檢查,嚴厲處罰不法用工的單位,同時應加強在勞動者中宣傳勞動法,鼓勵勞動者檢舉揭發用人單位的違法現象等方法,以規范用人單位依法用工,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陷阱的有效途徑之壹。
4、嚴厲打擊不法分子和不良企業的違法行為。不法分子和不良企業嚴重擾亂就業秩序,給大學生人身、財產等方面造成嚴重威脅,使大學生常常遭受難以承受的打擊,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也對社會的穩定安全造成極大的破壞。因此,應予以嚴厲的打擊,常抓不懈,以阻此風,為社會和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外部環境。
5、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大學生就業陷阱不僅要創造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外部環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並能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當前,普法教育在大學還很不夠,壹些普法課程得不到大學生的重視,致使許多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法律觀念淡漠,維權意識不強,即使權利受到侵害也不知道,當然,也不乏為息事甯人、忍氣吞生者,但很少有依法維權,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者。這種現象不僅只是個別大學生利益,權利受到侵害,更嚴重的是助長了許多違法分子的氣焰,造成許多不安全不穩定事件,也使剛進入社會的許多大學生受到不良影響,為他們的今後發展可能埋下隱患。
另外,大學生也要不斷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化過程中不斷錘煉,迅速成熟起來。社會和學校的保護是有限的,短暫的,更現實的辦法是要求大學生積累社會經驗,分清是非,明辨良秀,樹立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捌』 IT行業找工作該如何規避騙局和無意義培訓

It行業找工作的話,你們可以去從自己的老師或者導師那裡去尋找,其次可以找一些比較正規的場合,或者說找一些熟人去介紹,對於無意義的培訓的話,在自己介紹他是無意的培訓的時候,你就可以去選擇不去進行這個培訓,是在進行培訓前進行,找一些人進行判斷。

『玖』 大學生求職陷阱多,該如何避免

應屆畢業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求職陷阱。比如虛假的招聘崗位,變相的培訓圈錢等等,應屆畢業生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上當受騙?

剛參加工作,薪酬不高很正常,如果出現不熟悉的單位提供高薪,那就得引起注意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往往這種都是不法分子通過高薪的幌子,騙取畢業生的押金等。切記千萬不要相信入職要交押金和培訓費之類的單位。

就業協議書是傳遞畢業生人事關系的依據,如不簽訂就業協議,畢業生的人事檔案,戶籍等人事關系就無法轉入工作單位及坐在城市。而這些關系的辦理涉及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單位不簽訂就業協議書,對畢業生的工作,生活,職業發展是不利的。

『拾』 找IT方面的工作時,如何分辨和避開IT培訓機構

只要找企業單位的就可以,一般的IT培訓機構招的都是老師之類的,例如你找java程序員,根據你的能力會有相對應的公司招聘對應崗位,你投遞簡歷就好。如果不放心,你也可以將要投遞簡歷的公司名稱放到網上去搜索下,就能夠分辨究竟是企業還是IT培訓機構。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到你,若有其他問題,可用手機點擊下方聯系獵學為你解答。

閱讀全文

與找工作時如何避開培訓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營銷offer 瀏覽:226
市場營銷策劃費用合同 瀏覽:757
手工編織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251
拼多多網路營銷目的 瀏覽:40
什麼是移動的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686
關於方便麵的推廣方案 瀏覽:47
鄉鎮組織紀檢員培訓方案 瀏覽:137
市場營銷服務合同 瀏覽:386
電大電子商務概論期末試卷 瀏覽:884
區別電子商務的2次浪潮 瀏覽:434
廈門閔臨電子商務 瀏覽:299
房地產全年推廣方案 瀏覽:913
宣貫培訓方案 瀏覽:286
大學思政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82
廠家與醫葯連鎖好的促銷方案 瀏覽:199
煙草網上結算推廣方案 瀏覽:477
市場營銷沙盤游戲 瀏覽:763
市場營銷技能考核 瀏覽:334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54
國外環保公益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