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科醫生要學習哪些課程
和臨床醫學差不多。包括解剖、組胚、病理、生理、生化、內外婦兒、皮膚病、康復治療等。以及一些基礎課。
會多出社區醫學這門課程。
『貳』 急診醫生是全科醫生還是專科醫生為什麼急!還有1個小時就考試了,答得好的100分送上,先上50分
國內是沒有全科醫生這個感念的
急診是一個綜合科室 會從不同的專業科室找醫生過來輪轉
不同的病種由不同科室的專業醫師接診
舉個例子 如果是拉肚子 就會由消化科或者傳染科的輪轉醫生接診
如果是骨折 就由骨外科駐在急診的醫師接診
不是急診科的大夫就是全科醫生
急診的主任也有不同的專業領域
如有的是原心內的主任 有的是原呼吸科的主任
大多是由見多識廣 且處變不驚的人才擔任
急診主要是擔負第一時間接診及分診的任務
重病號會由急診直接轉至相關對應科室住院
『叄』 想問一下全科醫生培訓怎麼樣報名
1、由各地市衛生局向省衛生廳申請,申請通過,個人向衛生局報名,衛生局組織進行培訓;2、按要求培訓完後,報省衛生廳,衛生廳協調組織考試;3、考試通過頒發證書。
『肆』 全科醫生培訓證有用嗎
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的用途如下:
可以直接報考全科醫師資格證書,並按全科醫學專業注冊取得執業證書。全科醫生崗位培訓資格證書是醫師資格證書是臨床或者中醫,執業范圍相對小。通過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取得資格證書後,執業范圍方可變更為全科醫學專業。
全科醫學是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是一個臨床二級學科;其范圍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並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要獲得全科醫生執業資格證書,須參加為期至少一年的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並且考試合格後,省里頒發全科醫生執業資格合格證書,然後才能將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中的科目變更為全科醫生。
(4)急診科全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年限為2年(共104周)。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培訓任務者,允許申請延長培訓年限,但原則上不超過1年。
具體時間安排。臨床培訓82周,安排在認定的臨床培養基地進行;基層實踐16周,安排在認定的基層實踐基地進行;理論和綜合素質課程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其中集中理論授課2周,臨床、基層實踐和人文等綜合素質課程穿插在臨床培訓、基層實踐過程中進行;綜合考試考核與結業1周,機動3周。
『伍』 基層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和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有什麼區別
2014執業葯師考試已經結束,2014年執業葯師成績查詢入口已開通,考生可在規定時間內查詢。
特別說明:全國各地執業葯師考試成績查詢時間不一樣,醫學全在線會在第一時間權威發布2014年執業葯師成績查詢時間和2014年執業葯師成績查詢入口信息
2014年執業葯師資格考試滿分100分,60分及格,達分即通過。
『陸』 全科醫生應該分配在哪些科室
全科醫生應該會分配到比較累的科室吧,比如ICU,兒科,急診科,我們國家是真的應該多多培養全科醫生。
『柒』 全科醫生和急診科醫生哪個好整體方面
一、全科醫生執行來全科醫自療的衛生服務。又稱家庭醫師或者家庭醫生,是健康管理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全科醫生具有獨特的態度、技能和知識,使其具有資格向家庭的每個成員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服務。
全科醫生應具備的素質及知識結構包含有:綜合性的知識、高尚的素質、豐富的生活經驗、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執著的科學精神。
二、急診醫生現在特指的是急診專科醫生,我國急診醫師專業學會由世界急診醫學會和中華急診醫學會管理,一般在急診醫學科(室)或急診醫學中心以及急診病房包括重症監護病房(ICU)從事急診、急救和危重病監護治療工作。
急診濃縮了大量的醫學現代高科技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醫學界同行和專家們承認是一門新的獨立專門學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會上更為廣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為專科是醫學發展和社會需要這兩個重要因素促成的。急診醫學被喻為現代醫學的標志,急診醫生被譽為人類生命健康的守護神。
急診醫生和全科醫生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每個人的興趣傾向不同,選擇也不同,應該說是沒有好壞之分。
『捌』 全科醫生的工作任務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應該全選!ABCDE
參考: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是一個臨床二級學科;其范圍涵蓋了各種年齡、性別、各個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其主旨是強調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綜合性、負責式照顧,並將個體與群體健康融為一體。
全科醫生應能勝任以下工作:
(1)建立並使用家庭、個人健康檔案(病歷);
(2)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及適宜的會診/轉診;
(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轉診;
(4)社區健康人群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預防篩查與咨詢;
(5)社區慢性病人的系統管理;
(6)根據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務;
(7)社區重點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
(8)人群與個人健康教育;
(9)提供基本的精神衛生服務(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詢與治療;
(10)開展醫療與傷殘的社區康復;
(11)計劃生育技術指導;
(12)通過團隊合作執行家庭護理、衛生防疫、社區初級衛生保健任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