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力量源泉是什麼
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對這一重要論斷,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活動是文化發展的唯一源泉。物質決定精神,社會生活是精神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追溯文化的起源,無論是作為觀念形態的價值理念、道德情操,還是作為藝術形式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都源自人民大眾的生產生活。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中就指出,「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的、體現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離開人民生產生活,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就會喪失發展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為文化創作生產提供了新的題材、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精神,廣大文化工作者只有到群眾中去,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到唯一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從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中挖掘素材、提煉主題、汲取靈感,才能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體。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文化表現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毫無疑問,必須為人民放歌、為人民抒情、為人民呼籲,反映普通群眾的喜怒哀樂,展示普通群眾的美好生活,特別要始終把熱情謳歌億萬人民在推動社會進步中進行的偉大創造、展現出的時代精神和風貌,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創作生產的主旋律。二是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力量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就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共同創造的,就是一代代中華兒女薪火相傳、不斷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靠億萬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全社會的力量,我國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創造了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既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新形勢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實現文化繁榮發展。
第三,人民群眾的需求與檢驗是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縱觀文化發展史,每一種文化樣式的繁榮發展都離不開受眾的需求、消費的擴大,總是在不斷適應大眾、滿足大眾需求中實現的,而受眾需求的不斷擴大又引導和促進著文化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好、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體現。當前,人民群眾對實現自身文化權益的要求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來越高,對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購買渠道便利的要求、進行文化活動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要看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件文化產品、一項文化服務,如果群眾不滿意、不認可,一定難以在市場上持久立足,一定難以發揮應有效益。如何讓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經得起群眾評判、市場檢驗,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過程中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們要按照《決定》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創作生產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產品。
B. 基礎和源泉、動力的區別在哪裡
基礎: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源泉:水源,比喻事物發生的根源。動力:泛指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推動力量。
C. 新中國輝煌發展的力量源泉有哪些初三政治
新中國輝煌發展力量源泉主要有:一是領袖們的人格力量和以身作則的引導作用。毛主席,周總理為代表的老一輩領袖以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為己任,沒有聯即天下,讓人服氣。二是第一,二代領袖的能力有目共睹,著眼未來,總攬全局。三是組織與思想工作到位,比較好的貫徹民主與監管,人民有主人翁的地位。四是百廢待興,機會多。
D. 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作為培訓機構的校長,如何向家長解釋,孩子上了輔導班成績卻沒有提高
一、成功的校長必須有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並身體力行「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多年從事校長工作的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也是校長管理學校的客觀規律的反映。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著種種競爭和挑戰,這些競爭和挑戰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和挑戰,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是否符合時代精神又牽涉到教育思想。因此,校長確立一所學校的教育思想必須從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出發,挖掘出具有豐富內涵的學理念,並為之奮斗不息,只有這樣,思想才能在行動中迸出亮麗的火花,校長才能用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指導學校的管理工作。「身正為范」,校長更要率先垂範,為人師表。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校長必須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實踐自己的教育思想,感染全校教職工。從某種意義上講,校長的人格魅力就是學校團結進取的凝聚力,愛崗敬業的戰鬥力,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震撼。作為一校之長,他首先要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熱愛學校工作,處處以教育事業為重,時時以學校工作為主,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其次要為人正直、以誠待人、恪盡職守、廉潔奉公,不論職位高低,凡事只在一個公字,一身正氣、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把教職工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先人後己,顧全大局,秉公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全校教職工的信賴、支持,才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再有,作為一校之長一定要有激情,有激情才能促使校長有做事的慾望,有做事的渴望。只有校長充滿激情,教師、學生在其影響下才會有激情,學校的事業才會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成功的校長的人格魅力至少應包含: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嚴明公正的工作作風。奉獻是校長施行學校管理的精神動力,公正是校長施行學校管理的人格前提。金錢和物慾的沖擊下,如何激活教師的奉獻精神,唯有校長先行一步。只有校長身體力行講奉獻,才能起到影響一片,帶動全校的作用。而公正,往往是一種抗拒世俗的勇氣,是一個不斷修正方向的羅盤,是一劑利於克服管理疾痛的「苦葯」,是一首發揚「團隊精神」的贊歌。它提高了學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滿足了教師的正義感,形成了學校工作凝聚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校長面對既定的奮斗日標和人生理想,無論多麼艱難困苦,都孜孜以求,無怨無悔,且把這種精神境界體現在學校每一項工作的推進和落實上。不應把校長作為一種「官」,作為謀生手段或提升社會地位的階梯,而應把這一職業當作自己的第二生命,把它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又一平台。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至誠清廉的一身正氣。認準的事,一干到底,毫不含糊;安排了的工作,一抓到底,決不敷衍,言必行,行必信,信必果。在私慾極度膨脹的今天,清廉所產生的社會效應是不可估量的。「心底無私天地寬」,清廉是校長施行學校管理的品德基礎,亦是校長治校之本。在涉及教職工利益的問題上,清正廉潔,民主理財;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以誠待人,以情感人,用自己的一身正氣帶出一支好隊伍,從而讓全體員工產生道德上的折服,人格上的崇拜。寬廣博大的愛心和虛懷若谷的胸襟。愛師是校長施行學校管理的力量源泉。孟子曾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一個好校長必須想教職工之所想,憂教職工之所憂,急教職工之所急。應注意換位思維,傾真情於教師。在工作上,校長應知人善任,用其所長,盡其所能,激發教師愛崗敬業情感。要想方設法為教師創造機會,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勵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提倡教師勇於表現自己。真正為教職工做實事;在心理上,創造機會,發揮教師的潛能,使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在生活上,校長應堅持「心治」為上。教師不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校長應及時為教師排憂解難,殫精竭慮關懷教職工,創造一個心情舒暢的無後顧之憂的生活環境。校長應視老職工為父母,視青年教職工為子女,與所有職工交朋友,加強心靈交流,要善解人意,與人為善,具有人人愛戴的親和力。同時,校長也要熱愛學生,不時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常與學生交流、溝通。聽聽學生的心聲,盡量為學生創造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真正做到一切服務於學生。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校長才更具有感召力。二、成功的校長必須有前瞻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教育科研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源動力。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校長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決定著課改的興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一所學校,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就必須把教育科研作為先導,而校長的科研能力是好一所學校的關鍵。科研思路的確立,科研課題的確定,科研活動的組織,科研結果的推廣等等,都要求校長必須懂得科研、熟悉科研、精通科研,並身體力行地引導廣大教職工去實施。因此,校長只有注重教育科研,既做一名實踐的思考者,又做一名思考的實踐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並帶領全校教師大興科研之風。為此,校長必須做到:注重理論素養的提高。認真看書學習,博採書本之長,以彌補理論不足,乃是校長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所必須。所以,校長要把學習和運用新的教育理論作為自己的必修課,並用之來指導學校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科研活動。注重教育科研的實踐。校長要積極地尋求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對本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具有直接指導作用的課題,使教育科研緊貼本校教育教學的脈博;要組織全校教師開展教育科研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全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育科研實踐中,校長要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又要通過實踐,總結創造出新的科學理論,從而再用新的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這樣循環往復,通過一次次實踐,一次次總結與一次次新的實踐,才可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才可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學者型的校長。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師生中樹立威信,才能使自己平時說話、處事更有分量和底氣,才能做好廣大教師的領班人。三、成功的校長必須有指揮若定的管理才能學校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教育創新不斷推進的今天,校長管校最忌諱的是以權壓人和憑經驗事,這種「人治」之術必然會使學校管理走入死胡同而毫無生機。作為校長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學校管理學、教學測量與評價方面的基本理論,並科學地運用到工作中去。如果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校長就是人類靈魂的總設計師,肩負著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重擔。作為一名校長,只懂得某一方面知識,只通曉某一方面原理是遠遠不夠的,他應該是一個「通」才。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通曉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學校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因為校長面對的是全校師生員工這個龐大的群體,怎樣處理上下級關系,怎樣使學校教育教學沿著正軌發展,怎樣使學校成為家長滿意的學校,是每位校長都要審度的問題。成功校長的管理才能主要體現在:「世事洞明」的觀察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校長要深層次地熟悉學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要善於建立全方位的思維方式,使自己的視野在360度空間「掃描」。「高瞻遠矚」的預見力。「凡世預測立,不預則廢。」「預」即有預見、有準備、有計劃。要管理好一個學校,校長必須能從錯綜復雜的事物中看出規律性,察出新意,從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學校管理目標,提出近期指標和遠期規劃,不斷推動學校向前發展。「博採眾長」的綜合能力。「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作為一把手的校長,不論其資力、經歷如何,個人能力總是有限的。因此要發揮班子的集體智慧,用整體優勢來彌補個體不足。能揚人之長,容人之短,團結好一班人,在心理相容的基礎上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時還要虛心向教職工學習,集眾人智慧於一身,熔各家之見於一爐,博採眾長,發展事業。「明察秋毫」的判斷力。「操千曲而知意,觀千劍而識器。」一所學校數十名甚至百餘名教職員工,有幾十件、甚至上百件大事小事正在進行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矛盾,這是無法避免的。校長在處理學校發生的各種矛盾時,要善於識別矛盾的性質,而且能准確地在各種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並能及時進行科學剖析,進行去偽存真地判斷,並予以解決。「身體力行」的引導力。「學校好不好,主要看領導。」校長可以說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其表率和引導作用非同一般。古今中外的教育實踐說明,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從這一面鏡子,可以看到校長的素質和思想在師生身上的折光。「能言巧辯」的表達力。校長教育和組織師生離不開語言,校長必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說話要富有感召力,有內在邏輯力量,能根據具體情況以最適當的言語影響和感染教師,要能使語言表現豐富的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幽默而且有趣。這是一種能力,必須用心學習、琢磨和實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你作為校長,不僅是教師的教師,不僅是學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的說,也是一個特殊樂隊的指揮,這個樂隊是用一些極精細的『樂器』——人的心靈來演奏的。你的任務就是要聽到每個演奏者(教師、班主任)發出的聲響,你要看到並從心底里感覺出每個教育者在學生心靈里留下了什麼。」這道出了時代、社會對校長的期盼和要求。
E. 北京鴻圖華盛和北京盛森大成職教相比
摘要 北京是國內職業教育領域最為發達的城市,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學員參與各領域職業技能職稱考試。很多在北京想參與職業技能教育,不知道如何選擇教育服務平台,下面小編盤點了北京十大知名職業教育服務機構,分別有龍德在線、達內教育、北大青鳥、環球雅思、中公教育、學大教育、新東方教育、安博教育、火星時代教育。
F. 這也是我力量的源泉,什麼意思
這個應該就是說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去自己給自己力量,這樣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而且力量的源泉其實更多的應該就是一種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