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准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垃圾分類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大致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分類原則
分而用之
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
因地制宜
各地、各區、各社(區)、各小區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能力、居民來源、生活習慣、經濟與心理承擔能力等各不相同。
自覺自治
社區和居民,包括企事業單位,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范,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減排補貼 超排懲罰
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准,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減排越多補貼越多,超排越多懲罰越重,以此提高單位和居民實行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的積極性。
捆綁服務 注重績效
在居民還沒有自願和自覺行動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資源又不足時,推動分類排放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和其他企業介入。但是,僅僅承接分類排放難以獲利,企業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綁服務就能要解決這個問題。將推動分類排放服務與垃圾收運、干濕垃圾處理業務捆綁,可促進垃圾分類資本化,保障企業合理盈利。
垃圾分類回收說難不難,分而用之實為關鍵,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覺自治行為規范。
分類意義
當前形勢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佔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資驚人,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減少佔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減少污染
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總結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
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貳』 鄉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啊
做好農村垃圾分類工作,關鍵是兩步,一是引導農戶進行「干濕分類」;二是通過「二次分揀」再次減量。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干濕分類」是關鍵。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生活垃圾中廚余和果皮類垃圾比例較高,其水分含量也高,於是,垃圾中轉站臭氣熏天,垃圾清運車輛滴水不止等現象層不出窮,罪魁禍首便是濕垃圾過多、水分過多。基於目前我國國情,以及農村的現狀,在垃圾分類、處置途徑等理論知識未納入小學正式課本之前,過度細分垃圾種類、過多強調精準分類,都不是很切實際。「干濕分類」就是一種簡單、實用的垃圾分類方式,也可以看成是一種「過度分類方式」。
『叄』 社區工作者如何開展垃圾分類
有個類似的題目的參考答案,希望可以幫助你找到答題思路!
模擬題目
繼上海開始垃圾分類之後,2020年5月1日開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但是各社區間落實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分類意識薄弱、改善不明顯等現象。為此,北京將全面鋪開「盯桶戰術」,動員工作人員下沉社區參加桶前值守。對此,你怎麼看?
熱點解析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義
(1)專人值守垃圾桶,倒逼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類。解決了各個社區垃圾分類水平參差不齊的亂象,改善了社區的環境。
(2)幫助指導並監督居民正確投放。對於部分垃圾分類意識薄弱,以及垃圾分類知識方法不清晰的人群,可以起到很好的指正和幫扶作用,普及了垃圾分類的知識。
(3)改善垃圾分類效果。垃圾分類在前期投放和分類的環節不做好,必然對後續的運輸和處理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遠離了初衷,而「盯桶戰術」能夠保證分類的准確度,保障垃圾分類的最終效果。
2、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問題
(1)垃圾分揀可能因為不衛生而遭到居民抵制,垃圾分類看似簡單但種類繁多難以界定,簡單的指導可能不能保證知識的落實。
(2)上班族早出晚歸,垃圾投放時間和正常時間不相符。
(3)依然有少部分群眾對垃圾分類不理解不配合。
3、結合實際談落實
(1)社區針對廚余垃圾的破袋和衛生問題,可提供洗手液便於分揀後清潔,消除其存在的抵觸心理;對於分類知識不熟悉,社區應提供耐心詳細的說明手冊和專業的輔導。
(2)可根據社區居民作息時間適當調整。同時可針對其開展物業對特殊群體上門收垃圾、智能垃圾箱掃碼隨時開啟、預留24小時垃圾箱等方法。
(3)正向激勵更能培養行動自覺。社區通過積分獎勵、換購商品等措施,很好培養起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激發起分類熱情;相對傳統思維處罰的方式,激勵的機制,或許更能讓居民感受到行為的價值,並形成行動自覺。
『肆』 如何開展社區垃圾分類培訓課
為了擴大影響,2004年9月1日,「北京地球村」又在上海徐匯區田林街道23個社區發起內「人人參與,共建容田林——綠色生活行動」垃圾分類活動。
實驗證明,一個墨盒的墨能污染60立方米的水源。2008年我國產生廢棄墨盒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個,硒鼓超過400萬個。這些廢棄的耗材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成為土地和水域的新污染源。不僅如此,噴墨列印還有揮發性物質污染,激光列印有破壞臭氧問題。許多國家早以法律形式要求對墨盒、硒鼓等耗材實行強制性回收。在中國,由於一次性原裝耗材的高利潤驅動,生產企業難以割捨,使市場上可循環利用的再生耗材普及率不到15%。
為了提高公眾對隨意丟棄列印機墨盒和電腦硬體所造成的環境危害的認識,2005年2月,「北京地球村」和惠普公司共同發起了「循環巨龍」活動,並且鼓勵所有的政府部門、企業客戶、學校與社區積極地參與到循環回收的行動中。
『伍』 垃圾分類培訓 形式
垃圾分類處理這一「小事」的背後,是大寫的民本情懷,是富有遠見的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內明思想。垃容圾分類持之以恆,品質雨花未來可期。
多措並舉,打通垃圾分類最後一米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垃圾分類既是民生的關鍵小事,也是社會發展的大事,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深諳這一道理的雨花,為此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生活垃圾分類是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雨花區委書記張敏多次強調,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充分調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更好地推動雨花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圍繞垃圾分類,雨花打出系列組合拳——
怎樣切實打通分類最後一米?雨花區組建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區教育、衛計、機關、社區、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在全市率先出台《雨花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工作方案》,不僅在生活小區倡導「2+4」分類模式,從容器標准到垃圾投放、收集、運輸等各個環節,更有明晰規定。
『陸』 垃圾分類進農村宣傳活動
不知道你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垃圾分類不是現在開年會說要統一什麼全國內標准之類的吧,垃圾分類肯定要容進農村宣傳,因為農村其實是垃圾的重災區,很多農村根本沒有垃圾桶,你想把垃圾桶放到哪裡哪裡根本是痴人說夢,還垃圾分類,簡直就是不可能的。
『柒』 農村垃圾分類如何開展
首先在農村開展垃圾分類前,要舉辦垃圾分類動員大會,召集村民來參加,告知村民垃圾分類的標准以及如何在農村進行垃圾分類,並且多舉辦活動來激發村民垃圾分類的動力,其次,要在農村裝置垃圾分類設備,以便垃圾分類。
『捌』 如何宣傳村民對垃圾的處理和認識
具體建議:
1、組織保障。鄉(鎮)長一把手負責制,負責全鄉(鎮)垃圾處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成立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會主任任副組長的工作小組,負責實施本村的垃圾處理工作,並作為考核其工作業績的指標之一。
2、宣傳教育。為提高農村幹部群眾對垃圾分類收集、綜合利用的認識,鄉(鎮)政府專門請垃圾處理方面的專家講課;組織從事這項工作的幹部外出參觀學習;把垃圾分類的知識印製成掛歷,發放到戶;通過會議培訓、廣播宣傳、印製宣傳手冊等方法,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3、垃圾分類。將農村生活垃圾分成五大類:一是可生產沼氣或有機肥的廚余垃圾;二是只能造農家肥或不出村就可集中掩埋的灰土垃圾;三是可再生垃圾;四是有害垃圾(電池、燈管燈泡、農葯瓶、油漆桶、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等);五是可燃垃圾(果樹枝、農作物秸稈等)。每個村設置垃圾分類固定收集點,做到美觀、經濟、實用,農戶按分類投放。
4、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和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應為:農村生活垃圾→就地減量化分類→固定收集點→定期清運→①無害垃圾本村處置場處置②有害垃圾和不可分解垃圾採用村收集、鎮中轉、縣市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
補充: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根本改善,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但是農村的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政協委員周仁建議,由政府部門引導從城鄉結合部開始逐步推進垃圾集中處理試點工作,有效減少垃圾產出量,要求村民將自家垃圾分門別類,對完整的塑料袋等可利用的垃圾進行回收再利用,將剩菜剩飯等有機垃圾作為沼氣原材料送進沼氣池;建議修建「分格式」環保板車(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和垃圾屋,實現垃圾二次回收,降低垃圾轉運及處理成本;通過擴大城市垃圾發電項目規模,建立以中心城鎮為單位的小型垃圾焚燒爐及填滿處理設施等,逐步將成功經驗推廣到經濟落後的鄉村。
『玖』 怎樣垃圾分類知識宣傳
垃圾分類宣傳方式有哪些 垃圾分類宣傳應該怎麼做
我
2018-07-19 閱讀 1492
關注
做好垃圾分類,是節約社會資源,凈化生活環境,減少處理投入等一舉多得的好事,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垃圾分類宣傳方式有哪些和垃圾分類宣傳應該怎麼做吧。
一、垃圾分類的意義
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是對垃圾進行前處置的重要環節。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既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減少垃圾處置量。它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垃圾通過分類收集後便於對不同類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處理,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因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二、垃圾分類宣傳方式有哪些
1、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建議市園林環衛部門和媒體和郵政局合作,通過開辟專欄、水電費對賬單、台歷和幸運卡等公益廣告宣傳等方式,長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宣傳。
2、在市區公共汽車站候車亭宣傳欄、多條市區主要路段燈桿等處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宣傳。
3、利用環衛作業車輛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宣傳,在所有環衛作業機動車輛車廂製作垃圾分類宣傳圖案,噴刷垃圾分類宣傳標語。
4、在相關學校、小區進行巡迴展,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宣傳巡迴展。
5、向中心城區市民和試點單位派發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宣傳單張和小冊子。
三、垃圾分類宣傳應該怎麼做
1、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普及分類的知識。可以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紙、移動傳媒、宣傳欄等各種方式進行,讓上至80歲老人,下至幾歲小孩,都對垃圾分類知識有足夠的了解,知道什麼是「可回收」,什麼是「不可回收」等知識,並從內心形成自覺意識。在日本,幾乎所有家庭都了解和執行垃圾分類,甚至那些日本的導游都會對赴日外國遊客進行宣傳。只有廣大民眾從認識上都知道如何分類,並感覺有必要分類,才可能在行動上逐步做到分類。
2、完善垃圾分類的設施,在居民區增設合理的分類垃圾桶。可以根據垃圾配套處理措施對垃圾進行適當的分類,例如裝有垃圾焚燒電廠的區域,可分為「可燃」—「不可燃」或「建築」—「其它」等;垃圾採用焚燒(不發電)處理的區域,可分為「有害」—「其它」;垃圾採用填埋處理的區域,可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生產有機肥料的區域,可分為「有機」—「其它」等等。根據區域自身情況,可適當增設垃圾處理的設備,如垃圾焚燒電站、沼氣發電設備、有機肥料生產基地、塑料等可再生垃圾利用工廠等。環衛工人的設備,也需要具備分類的功能。
3、建立相關的法規或政策,促使和引導民眾進行分類。例如國內有些地區開始收取垃圾處理費,凡扔置混合垃圾的需按量交費;在日本,未分類的垃圾扔出來將被罰款等。先引導和試行,最後是強制,這樣可促使老百姓逐步去適應和實施。
送花
投訴
閱讀 1492
0
精彩評論
期待你的美評...
暫無評論
我
邀請你來美篇看他更多美文
關注
更多作品
查看主頁
熱門推薦
評論
點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