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食品檢驗實驗室布局有什麼要求
食品檢驗實驗室布局主要有以下四個要求,對於不同的實驗室要求都有不一樣的標准,在建設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知道。
1、便於檢測的流程管理.一般按照流程布局,即樣品管理、前處理、檢測.
2、防止檢測過程中的污染.包括防止樣品污染、試劑污染、一起污染等.
3、保證特殊區域的環境要求,如樣品保存、儀器環境要求應得到滿足.
4、一般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的內務管理
❷ 食品化驗員培訓內容是什麼
復食品化驗員培訓內容:
國家制強制的食品檢驗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主要內容包括:
食品檢驗的感官檢驗技術;
食品檢驗的化學基礎;
實際操作技能培訓;
食品檢驗概述;
食品專業分析與檢驗技術(按工種分);
誤差分析與數據處理;
化學分析與檢驗技術;
儀器分析與檢驗技術&食品檢驗的微生物檢驗技術。
❸ 食品安全培訓計劃
一、目的 提高員工素質,保證食品安全安全。 二、適用范圍 適用於公司各部門和所有員工。 三、權責劃分 人力資源部 1、評估員工的培訓需求。 2、制定公司的整體培訓計劃。 3、編撰有關的培訓計劃。 4、按計劃組織、實施培訓計劃。 5、考核、總結、上報培訓實施情況,並提出改進方案。 6、研究擬訂、執行其它的人力開發方案。 各部門權責 1、 制定員工培訓需求的分析報告。 2、 制定、修改、呈報本部門的專項培訓計劃。 3、 按計劃實施內部培訓。 4、 編撰專門的培訓教材。 5、 檢查、上報本部門的專項培訓結果。 四、培訓類別 1、新進人員的培訓:崗前的公司、部門、班組培訓。 2、公共性培訓:由人力資源部制定並組織實施的針對全體員工的共同培訓內容。 3、專業性培訓:根據各部門計劃實施的培訓,指在提高員工專業水平。 4、個人進修申請辦法: (1)申請程序:凡公司認可之外界培訓課程,由本人填寫個人進修申請表,並附相應 文件呈核。核准者,應預先墊付培訓費用,事後憑畢(結)業證及發票交財務處報銷。 (2)進修人員在結業三日內呈交心得總結。 (3)培訓部應主動收集相關培訓課程信息,以供各部門人員選擇。 五、培訓計劃的制定 1、各部門從實際情況出發,於每年12月前擬定下年度的培訓計劃,報人力資源部匯總。 2、各部門依客觀需求,擬定專項培訓計劃,報人力資源部備案。 3、人力資源部合理安排各部門上報的培訓計劃,匯編成表,提出預算,並上報之。 4、人力資源部應以最快的效率安排各部門不定期培訓計劃的實施。 六、培訓的實施 1、定期培訓:依年度計劃,由人力資源部安排。 2、不定期培訓:依具體情況,由人力資源部與各部門共同完成。 七、培訓考核 1、考核依據:測試(考試)結果、個人心得、直接上級的評定。 2、考核結果由人力資源部建檔存查。 3、培訓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年度績效考核指標之一。 八、赴外培訓管理 赴外培訓,應與公司簽訂培訓合同。 九、其它 其它事項另行規定
❹ 食品檢驗工需要培訓什麼課程
1、食品檢驗基礎知識;
2、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1)食品檢驗(理內化):GB 5009.2-GB 5009.7 食品的相對密度的測定容、水分的測定、灰分的測定、蛋白質的測定、脂肪的測定、還原糖的測定等;
(2)食品檢驗(微生物學): GB4789.2-GB4789.3菌落總數的測定、大腸菌群計數等;
3、實驗室食品檢驗實操培訓:
(1)常用分析儀器的操作:阿貝折射儀、電熱恆溫乾燥箱、天平、酸度計、電導率儀和分光光度計等;
(2)分析方法實操: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計法等。
4、不同種類食品檢測項目(如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產品、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產品、酒類、蛋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食品、蔬菜製品、水果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澱粉及澱粉製品、食糖、糕點、豆製品、水產製品、蜂產品等)。
如果有興趣報考食品檢驗員,可考慮廣電質量學院。
❺ 食品類檢驗計劃書
一切以國標為依據,也可以有自己的企業標准。
❻ 關於實驗室管理與人員培訓
實驗室人員培訓工作開展的依據是ISO/IEC17025中的條款5.2,根據筆者的經驗,希望在本文中對該項工作的規范化進行探討。
一、制定培訓計劃
實驗室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之前的經驗教訓識別自身的培訓需求,根據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其中難點在於培訓需求的識別。為了更好地識別培訓需求,實驗室首先應該制定具有挑戰性、可測量性、可實現性的目標,一般而言包括質量目標和發展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差距也就顯而易見了,培訓的需求也就識別出來了;其次,實驗室應該將過去一段時間內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主要通過對過去採取的4.9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制、4.10改進、4.11糾正措施和4.12預防措施進行分析,識別實驗室的培訓需求。可見,培訓需求的識別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如果實驗室中上述所提到的環節沒有做到位,就會直接導致培訓需求的識別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培訓需求識別完畢後就需要結合實驗室的可用資源和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識別培訓需求和制定培訓計劃一般是在實驗室開展4.15管理評審時開展的,培訓計劃也就成了管理評審活動的輸出,需要實驗室切實執行。
二、完善培訓記錄
完善的培訓記錄是人員培訓工作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實驗室常常由於不清楚培訓都需要哪些記錄而使培訓工作的開展顯得有些混亂,甚至會導致實驗室認可評審中得到不符合項的後果。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實驗室的培訓記錄應包括:培訓計劃實施記錄、培訓簽到記錄、員工培訓歷史記錄、培訓考核記錄、培訓評價記錄。其中難點在於培訓考核記錄,因為有些培訓內容無法使用具體的手段(如理論考試或現場演示)來進行考核,這樣就需要在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候明確的識別哪些培訓項目不要求進行考核;重點在於培訓評價記錄,ISO/IEC17025中的5.2.2條款中要求評價的是培訓活動的有效性,而實驗室往往更關心的是人員參加了培訓後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因此培訓評價記錄可以將對活動有效性的評價與人員培訓有效性的評價結合起來,即規定多少比例的參加培訓的人員達到了培訓預期目的視為本次培訓活動有效。
三、清晰的授權
培訓結束後,實驗室需要根據培訓考核和評價記錄對相關人員進行授權,對人員的授權需要清晰明確,不能模稜兩可。常用的授權方式是發布「人員技能表」和簽發上崗證書等手段。
四、持續的改進
實驗室應該為每位員工建立起個人檔案,收集匯總每位員工的培訓記錄和現有的能力證明材料,以此為基礎,使每位員工的培訓都能夠實現有目的性、持續性和系統性,真正地實現實驗室人員的發展。
以上為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❼ 食品葯品檢驗所的實驗室規劃要怎麼設計啊,都有那些功能要求
看你檢測什麼東西啦!你要做全部分類,那可就多了!
以下為(乳製品,畜產品,肉製品)食品安全實驗室設計所需的標准與規范
《基因檢驗實驗室技術要求》國家質監檢驗總局SN/T 1193-2003
《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 - 生物污染控制》國際標准 ISO 14698
《潔凈廠房設計規范》國家標准 GB 50073-2001
《潔凈室施工及驗收規范》建設部 JGJ 71-90
《室內空氣質量標准》國家標准GB/T 1883-2002
《實驗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國家標准GB 19489-2004
《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范》國家標准GB 50346-2004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衛生部(2004-11-12)
《低壓電氣施工及檢收規范》國家標准GB 50254-96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國家標准GB50043-2002
《食品微生物學檢測標准》衛生部GB4789.1-2010
具體的設計要根據你需要檢測的產品和檢測項目,如食品安全: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等;食品營養: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蛋白質、糖等;食品產品質量參數:如水分、固形物、特定物質含量等;生物學參數:如細菌總數、致病菌、黴菌等。這些問題確定了,設備及投資基本可定,人員需求還要考慮檢測的工作量及檢測性質。
這些設計是需要專業的實驗室設計公司做才好;主要是能保證你在實驗室建設完畢,能夠通過CNASCMA的評審部門進行化驗室計量監督評審,通過後才可以對社會出具檢驗數據,才會被認可。裝修潔凈部分要找專業做潔凈凈化工程的公司,其它的對潔凈沒有要求的地方就找個辦公裝修的工程隊就好了。
❽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管理
1 食品檢驗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管理
人是實驗室工作的主體,無論是建立健全檢驗制度還是操作儀器設備亦或是檢驗結果的判斷等,都需要由人來完成,所以實驗室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食品檢驗工作的質量,因此為了更好的進行食品檢驗工作,加強相應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培養是實驗室管理的首要任務。對於在職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進行管理:
1.1 強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教育
管理者可以制定相關指導思想,努力提高檢驗人員的政治素質,要求其堅持科學發展觀,將群眾利益置於首位,時時刻刻做到為人民服務,一切以消費者的權益為根本出發點。此外還有有意識的幫檢驗人員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思想覺悟,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方向和服務意識。
1.2 強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
對所有在職人員進行定期的相關工作內容的培訓,以提高相關管理人員和檢驗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並督促他們不斷學習,總結工作經驗,切實提高專業素質能力,並以此來發展壯大質檢隊伍。
1.3 強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團隊意識
食品檢驗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對此,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強化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團隊意識,引導他們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互助合作的關系,對於實際遇到的問題,可以提出來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更好地解決問題,進而有效地提高食品檢驗的質量和效率。
與一般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准則相比,食品檢驗實驗室對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現為兩點:一是要求中級職稱或相當能力人員達到三分之一左右;二是要求檢驗人員只允許在一個食品檢驗實驗室就職。這對食品檢驗人才的培養與配備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2 食品檢驗實驗室儀器設備、設施的管理
食品檢驗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設施是食品檢驗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是食品檢驗工作質量的基礎。近年來,各個食品實驗室也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第一,考核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確保資源配置到位和有效應用,以快速提高其利用效率和准確性。第二,設立儀器設備的專人負責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機的契合度,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儀器、設施的維護,降低了維修成本與時間成本。通常來講,一般大型儀器的責任人員設置兩人為宜,既降低了管理風險,延長儀器使用壽命,又避免了人員流失帶來的損失。誠然,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儀器設備的性能若想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也離不開專業素質能力較強的高技能人才。
3 食品檢驗的樣品抽樣與檢驗方法管理
食品抽樣檢驗方法是我國食品檢驗工作的常用檢驗方法。抽樣檢驗是從整體產品中抽取一定比例和代表性的樣品進行檢測的方法。如果食品樣品的檢測結果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此數據就可以用來求得該食品的特性及變異性的均值。如果想得到待檢測食品的成分、性能等,則要根據特定的方案抽取有代表性樣品,再對食品樣品進行檢測,以此來了解物料的特性,所以抽樣的原則和方法是准確檢驗食品樣品的保障[1]。
食品抽樣檢驗通常採用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兩種方法,其中概率抽樣法因結果的可靠性可控成為常用方法。抽樣是檢驗工作的第一環節,樣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准確性。食品檢驗應有科學合理的抽樣計劃和程序,嚴格按標准規定的要求和程序抽取樣品。同時,選擇優化適合的檢驗方法,熟練掌握檢驗原理和程序,確保能正確運用該方法開展檢驗工作,從而保證檢驗數據的准確可靠。
4 食品檢驗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是實驗室檢驗工作的行為規范,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能促進實驗室提供持續滿足要求的數據和報告、提高競爭力、增強顧客滿意度。食品檢驗實驗室應針對實際工作情況建立適宜的質量管理體系,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斷改進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合理設置實驗室的組織機構,做到職責明確,各項工作介面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輔助的規章制度,全員全過程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其次,在實際的食品檢驗工作中應通過定期的和不定期的管理評價體系來驗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適應性和充分性,不斷完善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各個要素。第三,通過調查獲得顧客反饋,對客戶意見進行整理分析,加以利用,尋求改進機會。
總之,加強食品檢驗工作質量是社會、時代賦予食品檢驗實驗室的重要使命,通過上述種種措施加強對實驗室的科學管理,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食品檢驗實驗室的檢驗效率和檢驗質量,使之不斷的改進和提升,從而更好的服務於食品安全監督工作。
❾ 實驗室人員培訓及考核程序
1.目的
通過定期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持續保持工作人員的能力,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能力、公正性、判斷力以及工作誠實性方面的可信度。保證本實驗室的質量和技術活動符合CNAS-CL01:20XX《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准則》的要求。
2.范圍
適用於實驗室人員教育、質量體系培訓和檢測技能培訓等活動。
3.職責
3.1各崗位人員必須保證結果的真實性,不受任何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影響。
3.2總監負責執行本程序,負責實驗室年度培訓計劃的審批。
3.3經理負責依據《實驗室組織架構圖》編制各職級的「崗位工作職責」, 實驗室按「崗位工作職責」的要求進行招聘人員。
3.4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確定實驗室人員的培訓需求和目標、制定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組織檢測技術的培訓;
3.5質量負責人負責組織管理體系文件的培訓;
4.程序
4.1每年底,質量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分別收集實驗室人員在管理體系和檢測技術方面的培訓需求,結合實際工作的情況,在年初制定「年度培訓計劃」交實驗室經理審核,實驗室經理根據提出的培訓需求、對照實驗室當前及將來業務開展的需要對培訓計劃進行補充,「實驗室年度人員培訓計劃」經總監審批後開始實施。
4.2確定培訓內容時應從工作需要出發,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有關檢測技術、產品標准、數據處理、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和產品質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方面的內容;
(2)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管理體系文件方面的內容;
(3)工作人員在能力、公正性、判斷力以及工作誠實性方面的內容。
(4)消防知識、機械操作安全、用電安全和防護、救護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5)計算機應用、專業外語等方面的培訓內容。
4.3培訓方式應根據內容、人數、效果、培訓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包括實驗室自行組織培訓班或研討會、參加外單位培訓班或研討會、參觀考察、個別輔導操作技能等。與檢測有關的培訓工作由技術負責人組織進行、與實驗室管理體系有關的有質量負責組織進行,對於來自糾正措施的人員培訓任務可臨時安排。培訓後將培訓考核結果記錄於「培訓考核登記表」中。
4.4開展新的檢測項目或由於標准修訂增加新內容時,應及時編制相應的作業指導書,並對從事該檢測項目的人員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開展檢測工作。
4.5新進實驗室人員應接受上崗前培訓,培訓內容按4.2要求進行,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4.5.1對於公正行為的培訓,實驗室經理要不定時對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公正行為的詳細規定如下:
4.5.1.1有關上級部門不得對實驗室施加行政壓力,總監嚴加審核後方可向客戶發結果報告。
4.5.1.2總監按公司總經理簽發的授權令,要抵制並保證本實驗室工作人員免受來自於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影響以及壓力而影響工作的質量。工作人員如受到這些壓力而影響工作上的判斷時,不要擅自作主,要逐級請示。最終決策人員要對後果負責。
4.5.1.3實驗室經理要經常教育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確保本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參加與本實驗室工作和服務內容相關的經商行為;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不因財經問題影響工作的公正性和誠實性。如發現實驗室工作人員有這些不良行為,實驗室經理要立即報告總監,並馬上停止或調整其工作崗位,及時、盡量挽回對客戶造成的影響(如存在)。
4.5.1.4實驗室管理和工作人員要自覺遵守和執行實驗室質量手冊的要求。總監監督實驗室經理的管理行為;實驗室經理負責監督具體工作人員工作行為及技術操作能力和工作質量;如發現違規人員,應馬上逐級上報處理。
4.5.1.5實驗室經理負責對工作人員不良行為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違規人員進行停止工作、工作崗位調整等處理並上報總監。由總監對工作人員違規行為進行最終行政處理。如發現由於實驗室工作人員不良行為對客戶造成了影響,實驗室總監還要負責挽回對客戶所造成的影響。實驗室經理要記錄工作人員不良行為的處理結果。
4.5.1.6培訓計劃及實施記錄由文件和資料管理員整理歸檔;與檢測有關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關鍵支持人員,由文件和資料管理員負責建立「人員檔案」,內容包括培訓與考核記錄、授權任職文件、學歷證書和任職資格證書等。
5.相關支持文件
5.1《客戶要求控製程序》 LAB-COP-02
5.2《質量體系崗位職能分配表》 LAB-034
5.3《管理和關鍵技術崗位人員一覽表》 LAB-044
6.相關記錄
6.1「實驗室年度人員培訓計劃」 LAB-F-I0
6.2「人員培訓考核記錄」 LAB-F-K0
6.3「人員檔案」 LAB-F-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