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濕地培訓課程

濕地培訓課程

發布時間:2021-12-22 23:03:01

1.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主要是培訓什麼的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主要是培訓黨政領導幹部,並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功能定位: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以弘揚「講政治、顧大局、敢擔當、能犧牲、勤為民」為主題,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偉大建設和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的光輝歷史為主線。

展現新時期黨員幹部發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服務工作大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的光輝業績。

(1)濕地培訓課程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位於南陽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淅川縣丹陽鎮),佔地面積205畝,一期工程面積105畝,可同時容納500人培訓。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發展方向:

南水北調幹部學院立足南陽、面向河南及中線工程受水區,開展南水北調精神和群眾路線為主的特色黨性教育,重點培訓黨政領導幹部,並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

一、南水北調工程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南水北調工程經濟意義:

1、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3、通過改善水資源條件來促進潛在生產力,形成經濟增長;

4、擴大內需,促和諧發展,提高了國內GDP。

三、南水北調工程生態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

2. 濕地聯盟的聯盟概述

在中國地區(含港澳台)建立區域協作,以加強區域性和地方一級的濕地能力建設,促進濕地與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 它的目的是幫助當地機構開展有效的保護與科學利用,改善生計和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並更好地管理濕地和水/水生資源。
該聯盟目前正與國內外10多個公益夥伴組織從事濕地教育、環境監測、保護研究、濕地區域經濟發展等。目前,已經有20多個國際重要濕地在參與共建,並已獲得幾家企業的研發贊助支持、各區域濕地誌願者的參與。該聯盟首席代表——曾德才先生,長期從事國際公益投融資服務和濕地國際保護、世界遺產保護志願者,目前已不斷有國際公益基金、聯合國志專家願者加入中國濕地保育聯盟參與濕地公益保護,也不斷有濕地保護需求項目在申請中。 濕地國際保護聯盟——全球性非盈利組織,致力於濕地保育和可持續公益投融資發展與管理。
濕地國際聯盟在亞洲、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設立5個區域性合作總部,WIU總部擬設在中國,亞太地區濕地聯盟——中國濕地保育聯盟(WAP)在北京,開展區域性及地方「濕地保護申請」的受理。
WIUN在初步建立完善的濕地公益投融資夥伴關系網路,並與多個國際組織及公益基金建立全球夥伴關系,與所有申報「濕地保護需求地」建立濕地保育聯盟關系,與區域性公益組織、當地管理部門及相關利益群體建立價值聯盟。濕地國際聯盟以科學為基礎,以開展濕地保護公益投融資服務為過程,以共建濕地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為目標,將在多個國家濕地領域開展濕地公益投融資、環境保育、濕地生態系統規劃等核心公益項目。 濕地聯盟調查研究,對中國大量的自然濕地。這些濕地不僅為瀕危或特有的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同時也是包括許多全球受脅鳥類在內的候鳥的重要停留和繁殖地。但是由於人口數量龐大,食物供給壓力很大,導致許多自然濕地不斷面臨退還的威脅,大量重要的潮泊和濱海濕地被圍墾為農田或做人工景觀旅遊。隨著濕地的喪失,其經濟價值及其效應,包括減輕洪災已經減緩局地氣候所帶來的效益,尤其是生物多樣性也隨之喪失,人居環境被人為嚴重破壞。
因此,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濕地資源,開展濕地價值已經,以有利於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是當務之急。
針對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國際社會及及濕地公益保護夥伴採取了積極應對措施。全球環境基金會、澳大利亞發展開發署、日本海外經濟協力基金、聯合國計劃開發署等國際公益保護組織和中國政府提供配套資金,於1999年12月正式啟動「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至2009年7月,由全球環境基金(GEF)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援助、國家林業局執行的《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今天在江蘇召開總結會議,標志著這一贈款資金總額達1200萬美元的項目在經過近10年的實施後圓滿謝幕。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財政部、水利部、環保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代表,黑龍江、江蘇、湖南、四川和甘肅省五個項目省林業廳(局)和相關保護區的代表以及濕地國際、GEF白鶴項目、中歐生物多樣性保護安慶示範項目的代表共50餘人參加了會議。
核心項目有:1、黑龍江三江平原內陸淡水沼澤示範水資源綜合管理,2、江蘇鹽城沿海灘塗示範濕地保護宣傳教育,3、湖南洞庭湖示範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4、四川和甘肅兩省交界處的若爾蓋高原泥炭地示範可持續草場管理;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馬廣仁主任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在為期近10年的漫長實施歷程中,開展了大量的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該項目「時間之長、資金規模之大、成果之豐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必將載入我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史冊。」 UNESCO人與生物圈計劃,簡稱MAB,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門於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劃。生物圈保護區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護、可持續發展、提供科研教學、培訓、監測基地等多種功能。
人與生物圈計劃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有的國家已成立了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中國於1972年參加這一計劃並當選為理事國,1978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我國有10個課題被納入人與生物圈計劃,有26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中國目前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有26個自然保護區,它們是卧龍、鼎湖山、長白山、梵凈山、武夷山、神農架、錫林郭勒、博格達峰和鹽城等。我國還將建立中國生物區保護網路,以吸引更多的自然保護區加入,並逐漸向國際網路輸送。

3. 如何保護濕地

當前,我們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濕地,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各種機會,把濕地的重要作用告訴社會大眾。做好這項工作,宣傳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當前,就貫徹國辦《通知》和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宣傳提綱的重點工作,我們要著重抓好幾項工作——第一、加大濕地的宣傳力度。為了更好地搞好濕地保護的宣傳工作,我們專門下發了貫徹落實國辦50號文件和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宣傳提綱,各省區市和有關單位回去以後,要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和領會宣傳提綱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作。各地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根據宣傳提綱的內容和重點,研究和制訂近期開展濕地保護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切實可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次來開會的幾個省的林業部門領導,回去後要舉辦培訓班,你們要親自講課,把濕地的功能和效益告訴大家,把保護濕地的重要性說清楚。我局也要組織濕地保護的宣講團到各省市區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局裡還要出一本書,專門介紹我國濕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濕地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濕地保護的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等。還要辦一個專業的濕地刊物,介紹濕地保護知識,推廣濕地研究成果等。要根據宣傳提綱組織有規模的宣傳活動,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實說話,要解剖好的典型進行宣傳和推廣,不好的實例也要揭露和批評。要爭取把濕地的宣傳和教育內容放到中小學教材里,要把濕地的宣傳和教育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識教育結合起來,從小培養他們的濕地保護意識。幾個事情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正確的宣傳思路。過去幾年的宣傳工作在改變廣大公眾對濕地保護的思想認識、觀念理念和行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根據宣傳提綱制定工作計劃中,要針對濕地保護的基本問題開展。在思想認識上,要教導人們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在人們的思想中要形成保護第一的意識,形成合理利用的意識;要宣傳濕地保護的機制和法規,讓人們知道,破壞濕地、損害生物多樣性也是違法行動;要把濕地功能和效益的宣傳作為濕地宣傳工作的長久性工作來抓。要抓兩頭,一頭是各級領導幹部,只有他們懂得了保護濕地的重要性,才能在各級生態保護的決策中,把濕地放在重要位置;一頭抓廣大社會公眾,公眾濕地保護意識提高,就會形成開展工作的群眾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和關注濕地工作的局面。

二是要分工協作,突出重點。國辦通知和全國濕地會議精神,各地要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同時,要根據宣傳提綱的要求,結合當地濕地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抓住濕地保護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次會議後,國家林業局的有關單位要根據工作領域、工作性質,研究制訂本單位、本部門的貫徹落實宣傳提綱的工作計劃。由保護司牽頭,會同宣傳辦等單位共同搞好宣傳計劃的落實工作。這段時間貫徹落實宣傳提綱,保護司側重於政策法規、宏觀規劃、保護管理、濕地工程、國際履約等領域,林科院側重於濕地的功能和效益、濕地理論指導等領域,規劃院側重於調查監測、保護規劃、標准體系、信息交換等領域,也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和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在過去與我局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側重於國際合作項目、國際濕地理論知識交流、國際濕地保護機制創新等領域。中動協,宣傳辦、中國綠色時報、綠色中國雜志和林學會等單位要主動聯合上述單位,積極爭取大型新聞單位的支持來開展工作。

三是要採取多種形式。我們濕地保護管理部門和林家的宣傳部門要主動與各地各級新聞宣傳單位聯系,把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通報給他們。在宣傳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上開辟專欄,或發表和廣播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信息,特別是近期要設法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設立專門的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節目,可以把濕地保護的相關知識寫進中小學教材,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保護意識。北京市有了專門的濕地學校,開展濕地科普教育,這個典型很好,具有示範作用,只得推廣;深圳福田保護區就把濕地和鳥類保護知識納入了當地的小學教材中,效果比較好,可以針對濕地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對好的典型要進行正面宣傳和引導,樹立為開展濕地保護工作的榜樣;不好的案例要敢於曝光,進行剖析,用強大的輿論壓力遏制不利於濕地保護的行為;各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要充分利用群眾基礎好、與國際社會溝通方便的優勢,把中國濕地保護的經驗和做法介紹出去,把國際上濕地保護的先進理念引入中國。

第二、抓緊濕地立法,盡快建立濕地保護的法規和政策體系。按照濕地會議的部署,各省市區要不等不靠,積極開展濕地立法工作。要力爭在今明兩年把濕地保護立法列入省級立法計劃,抓緊做好立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積極開展立法的調研工作。各省區市之間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黑龍江、甘肅等已經出台省級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要把加強濕地保護執法和開展宣傳培訓工作作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強化依法保護濕地的觀念。各省區市在濕地立法工作完成後,要著手制訂國家重要濕地和濕地保護區的立法工作,國家重要濕地要有專門的管理辦法,濕地保護區要做到一區一法,努力使濕地保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級林業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依靠現有的與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抓緊制定鼓勵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限制濕地無序開發的政策保障體系,規范濕地保護和利用行為。

第三、各級要盡快制訂好濕地保護規劃。國家林業局會同其他9個部門,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根據《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的總體要求,正在緊張有序地制訂近期濕地保護的實施規劃,進一步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這項工作有望在今年完成。各省區市都要按照《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確定的目標、原則、優先項目和建設重點,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訂地方濕地保護規劃,重點要做好項目儲備,要確保地方規劃與國家規劃緊密銜接,與其他部門規劃互相協調,做到全國一盤棋。省級地方規劃,要爭取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系統性。要努力爭取在今年內制定規劃,確保將濕地規劃的資金投入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特別是要把濕地保護納入今明兩年的地方投資計劃,納入地方十一五計劃之中。對本轄區內的國家重要濕地和省級以上濕地自然保護區,省級林業部門應該支持和鼓勵其制訂區域濕地保護規劃。要做好國家重要濕地和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都有具體的保護規劃和可行的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到自然濕地的保護重點。

第四、進一步摸清濕地資源狀況。第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為我們開展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決策依據,意義非常重大。但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這次調查還比較宏觀,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管理信息收集還不是很全面,且只調查了單塊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濕地。根據去年在海南省開展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試點,在8公頃到100公頃之間的濕地面積佔全省濕地面積的20%以上,這個數字在全國就很大了,而且這些濕地雖然面積較小,生態效益和經濟潛力不容低估,應當納入調查范圍。忽視和放鬆對這些小塊濕地的保護管理,我們就會丟失很大的一塊陣地。當前濕地調查工作,一要繼續開展全國濕地調查試點,形成全國濕地調查規程和技術方案,爭取形成常規的調查制度,每隔幾年就要對全國濕地開展一次普查,便於我們開展全國濕地保護管理面上的工作。二要對173塊國家重要濕地開展調查,制訂更為詳細和完善的重點濕地調查規程,掌握更多的重點濕地信息。三要開展專項濕地調查,對某些我國特有的、脆弱的或者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濕地類型開展調查,盡快為這些濕地的保護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要優先開展森林濕地、高海拔濕地的調查研究工作。這幾項工作我們正在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力爭在近期啟動。

第五、加強對城市濕地的保護和管理。城市文明的起步和發展幾乎都與濕地有著密切的關系,城市文明的延續還將依賴濕地。林業在實現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城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制高點。前一段時間,我們重視和關注了城市園林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人們也認識到濕地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城市園林是城市之肺,而位於城市的濕地應該被稱為城市之腎,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加強對城市濕地的保護和修復,特別是要加強對生態功能的保護和恢復,這是城市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現在一些地方急於建濕地公園,必須加倍注意對濕地的保護,不能因為搞公園反而把濕地破壞了,這些公園的建設必須經過審批,這個工作我們林業部門要抓。另外,在保護好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研究城市濕地的文化和景觀價值,發揮濕地作為人們休憩和娛樂場所的作用,把城市濕地變成人們接受自然教育的場所。一定要注意文化娛樂必須與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效果。

4. 農業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工程是屬於哪個部門的

目前有自然濕地3620萬公頃。這些問題,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可持續利用示範。去年,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管理體系薄弱,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實現上述目標,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抓緊建立保護區。認真落實《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提高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使70%以上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但對濕地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調蓄洪水、凈化水質,就是選擇具有開發潛力、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一個時期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是,形成完善的自然濕地保護網路和管理體系。濕地保護優先工程,要求林業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加快推進《濕地保護條例》的制定工作,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並對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做出了部署,就是以社區為濕地保護的基層單位,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就是在重要濕地保護區開展水資源調配與管理,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入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濕地保護面上的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三是重點工程實施與面上工作的關系,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也是濕地事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被譽為「地球之腎」、建設重點和主要措施濕地與森林,以保護為中心設計和規劃項目,按照工程規劃的要求編制好濕地保護工程近期實施規劃,在條件所限暫時難以建立保護區的地方。實現上述目標,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制定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可持續利用示範優先工程,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任務目標,為適應國家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新要求,在濕地保護工作中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科學恢復,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轉,促進了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項目並認真組織實施,濕地保護與利用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我國是世界濕地大國,把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作dong為濕地保護的基礎性,為加強濕地保護奠定了基礎,使我國60%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在發展中保護、《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廣泛開展了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和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在思想觀念上正在經歷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並重。四是部門主導與依靠各方力量的關系,是林業建設的成功經驗,約占國土面積的3.77%,使更多的自然濕地盡快納入保護范圍,濕地功能不斷下降;加強自然濕地的搶救性保護,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二是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到2010年、提高保護能力建設五大優先工程,堅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生態功能為中心。實現上述目標,加強濕地培訓,就是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全面推進;加強濕地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相應的,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社會對濕地的認識正在經歷著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將濕地作為國家重要生態資源的轉變。其次,做好各項重點工作。我國濕地保護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採取堅決有效措施,在認真履行林業部門自身職責的同時,為濕地區域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經驗、協調發展的要求,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地恢復優先工程、科技支撐體系。但是。按照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轉變的要求;深入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實現這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大力實施有利於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社區發展項目,完成了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於對經濟發展的追求,努力實現濕地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首先、維系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發揮保護區在保護自然濕地中的重要作用,必須抓好濕地保護,對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綜合整治。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以科學利用鞏固保護成果。提高保護能力建設優先工程,將建立濕地保護區作為搶救性保護的關鍵措施: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明確了濕地保護的指導思想。探索性地開展了濕地保護和恢復試點,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按照《濕地公約》的定義,按照積極保護,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並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有示範意義的區域和項目,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力量。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緊緊圍繞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濕地面積這一核心,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向法制化軌道。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建設優先工程,因地制宜積極建立保護小區或設立保護站點,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濕地保護事業的有利局面。在實施好濕地保護工程的同時。濕地具有涵養水源,政策機制缺乏。1992年我國加入《濕地公約》以後。一是保護發展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資源監測和履約工作,把濕地保護發展與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結合起來,做到重點突破,資金投入缺少。按照統籌兼顧、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實施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調節氣候,同時要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濕地的污染,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就是建立國家和地方濕地資源調查監測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認真落實好《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要求,制止肆意侵佔和非法破壞濕地的行為,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到2020年,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全國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個。這些轉變雖然是初步的,明確保護濕地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近40%的自然濕地納入了保護范圍,必須根據當前濕地保護工作還處於搶救性保護階段的實際,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針對當前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的嚴峻形勢,包括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水區。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共管,《濕地公約》所列的各類濕地在我國均有分布,以嚴格保護規范利用行為。特別是、濕地恢復、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淡水或鹹水水體),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前瞻性工作來抓,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最近、合理利用。樹立保護為基礎的思想

5. 如何做好濕地保護工作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去年,國務院批准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明確了濕地保護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建設重點和主要措施。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指出濕地保護是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確保護濕地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要求林業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並對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做出了部署。我國濕地保護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按照《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淺於6米的海水區。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維系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我國是世界濕地大國,目前有自然濕地362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3.77%,《濕地公約》所列的各類濕地在我國均有分布。1992年我國加入《濕地公約》以後,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取得了較大成績。全國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353個,近40%的自然濕地納入了保護范圍,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制定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完成了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為加強濕地保護奠定了基礎。探索性地開展了濕地保護和恢復試點,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廣泛開展了濕地保護的國際合作和宣傳教育及培訓活動,促進了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社會對濕地的認識正在經歷著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地到將濕地作為國家重要生態資源的轉變。相應的,在思想觀念上正在經歷由注重開發利用到保護與利用並重,並逐步做到保護優先的轉變。這些轉變雖然是初步的,但對濕地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濕地保護仍然是生態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突出的薄弱環節,面臨的形勢還相當嚴峻。首先,面臨著經濟發展的巨大壓力。過去的壓力主要來自解決吃飯問題,為了增加耕地而大量開墾圍墾濕地。當前的壓力則更多的來自於對經濟發展的追求,為了經濟建設而過度開發濕地資源。其次,影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未得到解決,特別是思想認識缺位,政策機制缺乏,資金投入缺少,管理體系薄弱。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地方盲目開發利用、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不斷發生,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濕地功能不斷下降,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
針對當前我國濕地保護管理的嚴峻形勢,為適應國家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新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生態功能為中心,按照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全社會力量,認真落實好《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實施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努力實現濕地保護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到2010年,使我國60%的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面積萎縮和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轉;到2020年,使70%以上自然濕地納入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濕地保護與利用開始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形成完善的自然濕地保護網路和管理體系。
實現上述目標,在濕地保護工作中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保護發展與開發利用的關系。樹立保護為基礎的思想,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嚴格保護規范利用行為,以科學利用鞏固保護成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入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按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要求,把濕地保護發展與增加群眾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結合起來,與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實現這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三是重點工程實施與面上工作的關系。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是林業建設的成功經驗,也是濕地事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施好濕地保護工程的同時,做好濕地保護面上的工作,做到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四是部門主導與依靠各方力量的關系。按照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轉變的要求,在認真履行林業部門自身職責的同時,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濕地保護事業的有利局面。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抓好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可持續利用示範、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共管、提高保護能力建設五大優先工程。濕地保護優先工程,就是加強濕地保護區建設,發揮保護區在保護自然濕地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控制濕地的污染。濕地恢復優先工程,就是在重要濕地保護區開展水資源調配與管理,對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綜合整治,努力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可持續利用示範優先工程,就是選擇具有開發潛力、有示範意義的區域和項目,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為濕地區域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經驗。保護區與當地社區建設優先工程,就是以社區為濕地保護的基層單位,以保護為中心設計和規劃項目,大力實施有利於濕地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社區發展項目。提高保護能力建設優先工程,就是建立國家和地方濕地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提高濕地保護和管理水平。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根據當前濕地保護工作還處於搶救性保護階段的實際,緊緊圍繞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濕地面積這一核心,做好各項重點工作。認真落實《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按照工程規劃的要求編制好濕地保護工程近期實施規劃,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項目並認真組織實施;加強自然濕地的搶救性保護,將建立濕地保護區作為搶救性保護的關鍵措施,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抓緊建立保護區,使更多的自然濕地盡快納入保護范圍,在條件所限暫時難以建立保護區的地方,因地制宜積極建立保護小區或設立保護站點;加快推進《濕地保護條例》的制定工作,把濕地保護管理引向法制化軌道;採取堅決有效措施,制止肆意侵佔和非法破壞濕地的行為;加強濕地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濕地培訓、資源監測和履約工作;深入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把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作dong為濕地保護的基礎性、前瞻性工作來抓,使濕地保護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6. 什麼是濕地

濕地是富饒多產的生態體系,它們提供了世界魚類總產量的近2/3。濕地的類型繁多,包括:沼澤地、河口三角灣、泥灘、泥沼、水塘、三角洲、珊瑚礁、季節性河流、瀉湖、淺海、泥炭地、湖泊、泛濫平原等等。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某些類型的濕地。

美洲紅樹林沼澤地是典型的熱帶濕地。部分沒入水中的紅樹樹根在水下不斷擴張,以截留水中沉積物並使其不被潮水沖入大海。人們有意地將紅樹種植在陸海交界處以穩固海岸,保護沿岸人民免受強風大浪的襲擊。種植紅樹可以形成一片平靜的水域,魚兒在此產卵,野生生物在此藏身,本地人也可籍此種植紅樹生產木炭、養蜂等謀得各種生計。
泛濫平原是指因河湖季節性泛濫而形成的濕地,它們在世界上廣為分布,尚比亞的卡夫平原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泛濫平原。卡夫河環抱著廣柔的草地、溫泉、沼澤和林地。每年的十二月卡夫河開始漲水,五月達到高潮,然後洪水慢慢回落,在十一月出現低水位。卡夫地區可謂是一處天造地設的鳥類樂園,400多種鳥在那裡生活。

印度尼西亞的阿斯馬特紅森林
與變換無常的泛濫平原相反,泥炭沼澤既穩定又濕潤。受和風細雨的潤澤,富含有機質,它們歷經多年沉積,形成大量的泥炭資源。低澤地雖然也可形成泥炭,但不象泥炭沼澤,它們的水分靠溪水和河流來補給。沼澤地減緩降水產流速度,並將徑流導入河流、湖泊和溪水中。
貫穿荷蘭、德國和丹麥海岸線的瓦登賽海灘,潮濕、含鹽且帶有沙性,是北海的一部分。這里的水很淺,退潮時海灘會暴露無遺。瓦登賽海岸的泥灘、沙洲、鹹水沼澤以及岸外沙島不僅吸引了幾百隻海豹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候鳥,而且也是北歐最重要的動物覓食地。這片濕地還養育著北海中80%的鰈魚群、半數的舌鰨以及幾乎所有的鯡魚。
以上簡要說明了濕地的多樣性。盡管種類繁多,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都受到了威脅。

7. 保護濕地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當前,我們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讓人們了解和認識濕地,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各種機會,把濕地的重要作用告訴社會大眾。做好這項工作,宣傳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當前,就貫徹國辦《通知》和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宣傳提綱的重點工作,我們要著重抓好幾項工作——第一、加大濕地的宣傳力度。為了更好地搞好濕地保護的宣傳工作,我們專門下發了貫徹落實國辦50號文件和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宣傳提綱,各省區市和有關單位回去以後,要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和領會宣傳提綱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工作。各地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根據宣傳提綱的內容和重點,研究和制訂近期開展濕地保護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切實可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次來開會的幾個省的林業部門領導,回去後要舉辦培訓班,你們要親自講課,把濕地的功能和效益告訴大家,把保護濕地的重要性說清楚。我局也要組織濕地保護的宣講團到各省市區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局裡還要出一本書,專門介紹我國濕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濕地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濕地保護的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等。還要辦一個專業的濕地刊物,介紹濕地保護知識,推廣濕地研究成果等。要根據宣傳提綱組織有規模的宣傳活動,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實說話,要解剖好的典型進行宣傳和推廣,不好的實例也要揭露和批評。要爭取把濕地的宣傳和教育內容放到中小學教材里,要把濕地的宣傳和教育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識教育結合起來,從小培養他們的濕地保護意識。幾個事情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正確的宣傳思路。過去幾年的宣傳工作在改變廣大公眾對濕地保護的思想認識、觀念理念和行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根據宣傳提綱制定工作計劃中,要針對濕地保護的基本問題開展。在思想認識上,要教導人們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在人們的思想中要形成保護第一的意識,形成合理利用的意識;要宣傳濕地保護的機制和法規,讓人們知道,破壞濕地、損害生物多樣性也是違法行動;要把濕地功能和效益的宣傳作為濕地宣傳工作的長久性工作來抓。要抓兩頭,一頭是各級領導幹部,只有他們懂得了保護濕地的重要性,才能在各級生態保護的決策中,把濕地放在重要位置;一頭抓廣大社會公眾,公眾濕地保護意識提高,就會形成開展工作的群眾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和關注濕地工作的局面。 二是要分工協作,突出重點。國辦通知和全國濕地會議精神,各地要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同時,要根據宣傳提綱的要求,結合當地濕地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抓住濕地保護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次會議後,國家林業局的有關單位要根據工作領域、工作性質,研究制訂本單位、本部門的貫徹落實宣傳提綱的工作計劃。由保護司牽頭,會同宣傳辦等單位共同搞好宣傳計劃的落實工作。這段時間貫徹落實宣傳提綱,保護司側重於政策法規、宏觀規劃、保護管理、濕地工程、國際履約等領域,林科院側重於濕地的功能和效益、濕地理論指導等領域,規劃院側重於調查監測、保護規劃、標准體系、信息交換等領域,也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和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辦公室在過去與我局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側重於國際合作項目、國際濕地理論知識交流、國際濕地保護機制創新等領域。中動協,宣傳辦、中國綠色時報、綠色中國雜志和林學會等單位要主動聯合上述單位,積極爭取大型新聞單位的支持來開展工作。 三是要採取多種形式。我們濕地保護管理部門和林家的宣傳部門要主動與各地各級新聞宣傳單位聯系,把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通報給他們。在宣傳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上開辟專欄,或發表和廣播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信息,特別是近期要設法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設立專門的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節目,可以把濕地保護的相關知識寫進中小學教材,使廣大青少年從小樹立保護意識。北京市有了專門的濕地學校,開展濕地科普教育,這個典型很好,具有示範作用,只得推廣;深圳福田保護區就把濕地和鳥類保護知識納入了當地的小學教材中,效果比較好,可以針對濕地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對好的典型要進行正面宣傳和引導,樹立為開展濕地保護工作的榜樣;不好的案例要敢於曝光,進行剖析,用強大的輿論壓力遏制不利於濕地保護的行為;各級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要充分利用群眾基礎好、與國際社會溝通方便的優勢,把中國濕地保護的經驗和做法介紹出去,把國際上濕地保護的先進理念引入中國。 第二、抓緊濕地立法,盡快建立濕地保護的法規和政策體系。按照濕地會議的部署,各省市區要不等不靠,積極開展濕地立法工作。要力爭在今明兩年把濕地保護立法列入省級立法計劃,抓緊做好立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積極開展立法的調研工作。各省區市之間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黑龍江、甘肅等已經出台省級濕地保護條例的省份,要把加強濕地保護執法和開展宣傳培訓工作作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進一步強化依法保護濕地的觀念。各省區市在濕地立法工作完成後,要著手制訂國家重要濕地和濕地保護區的立法工作,國家重要濕地要有專門的管理辦法,濕地保護區要做到一區一法,努力使濕地保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級林業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依靠現有的與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抓緊制定鼓勵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限制濕地無序開發的政策保障體系,規范濕地保護和利用行為。 第三、各級要盡快制訂好濕地保護規劃。國家林業局會同其他9個部門,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根據《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的總體要求,正在緊張有序地制訂近期濕地保護的實施規劃,進一步明確分階段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這項工作有望在今年完成。各省區市都要按照《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確定的目標、原則、優先項目和建設重點,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訂地方濕地保護規劃,重點要做好項目儲備,要確保地方規劃與國家規劃緊密銜接,與其他部門規劃互相協調,做到全國一盤棋。省級地方規劃,要爭取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系統性。要努力爭取在今年內制定規劃,確保將濕地規劃的資金投入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特別是要把濕地保護納入今明兩年的地方投資計劃,納入地方十一五計劃之中。對本轄區內的國家重要濕地和省級以上濕地自然保護區,省級林業部門應該支持和鼓勵其制訂區域濕地保護規劃。要做好國家重要濕地和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都有具體的保護規劃和可行的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到自然濕地的保護重點。 第四、進一步摸清濕地資源狀況。第一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為我們開展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決策依據,意義非常重大。但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這次調查還比較宏觀,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管理信息收集還不是很全面,且只調查了單塊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濕地。根據去年在海南省開展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試點,在8公頃到100公頃之間的濕地面積佔全省濕地面積的20%以上,這個數字在全國就很大了,而且這些濕地雖然面積較小,生態效益和經濟潛力不容低估,應當納入調查范圍。忽視和放鬆對這些小塊濕地的保護管理,我們就會丟失很大的一塊陣地。當前濕地調查工作,一要繼續開展全國濕地調查試點,形成全國濕地調查規程和技術方案,爭取形成常規的調查制度,每隔幾年就要對全國濕地開展一次普查,便於我們開展全國濕地保護管理面上的工作。二要對173塊國家重要濕地開展調查,制訂更為詳細和完善的重點濕地調查規程,掌握更多的重點濕地信息。三要開展專項濕地調查,對某些我國特有的、脆弱的或者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濕地類型開展調查,盡快為這些濕地的保護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要優先開展森林濕地、高海拔濕地的調查研究工作。這幾項工作我們正在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力爭在近期啟動。 第五、加強對城市濕地的保護和管理。城市文明的起步和發展幾乎都與濕地有著密切的關系,城市文明的延續還將依賴濕地。林業在實現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城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制高點。前一段時間,我們重視和關注了城市園林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人們也認識到濕地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城市園林是城市之肺,而位於城市的濕地應該被稱為城市之腎,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加強對城市濕地的保護和修復,特別是要加強對生態功能的保護和恢復,這是城市濕地保護的重點工作。現在一些地方急於建濕地公園,必須加倍注意對濕地的保護,不能因為搞公園反而把濕地破壞了,這些公園的建設必須經過審批,這個工作我們林業部門要抓。另外,在保護好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研究城市濕地的文化和景觀價值,發揮濕地作為人們休憩和娛樂場所的作用,把城市濕地變成人們接受自然教育的場所。一定要注意文化娛樂必須與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效果。

8. 在下過雨的濕地上鍛煉身體有益身體健康嗎

在下過雨的濕地上鍛煉身體,應該是說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因為剛下過雨的濕地上濕度太大,在這樣的環境中鍛煉身體不好。

9. 什麼是濕地生物多樣性項目

中國大約有600萬公頃山地濕地,其中大部分是泥炭地。泥炭地為瀕危野生動植物提供了重要棲息地,如黑頸鶴、珍稀魚類、兩棲類和植物,並且是重要的水庫,維持著小溪、河流和相鄰草地的水位,同時泥炭地儲藏吸收大量的碳,提供重要的國家和國際生態服務。然而,泥炭地卻受到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排水、過度放牧)、開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的山地泥炭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中歐生物多樣性若爾蓋—阿爾泰」項目正是致力於這些地區的山地泥炭地的綜合管理,實施區域為青藏高原的若爾蓋沼澤和西北地區的阿爾泰山。該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排水、過度放牧、采礦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引起的濕地生態系統退化。

「中歐生物多樣性若爾蓋—阿爾泰」項目開展的活動有:在不同部門支持下制定若爾蓋沼澤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計劃;作為碳庫和水資源管理的泥炭地管理指南的制定和完善;推廣減少影響的放牧管理和泥炭地恢復技術;在示範點檢驗山地濕地可持續利用方案;製作山地濕地管理和恢復手冊,並應用於不同部門機構(畜牧、水資源、環保、旅遊)。

2007年8月,「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啟動會召開,標志著「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全面啟動。會議認識到中國山地濕地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維持當地社區生計的重要性,特別強調若爾蓋高原濕地對黃河水供給和作為碳庫調節當地乃至區域氣候的功能。

2008年5月,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甘肅野生動植物管理局聯合主辦的若爾蓋泥炭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戰略研討會在甘肅蘭州召開。會議通過討論《若爾蓋泥炭地保護合作框架大綱》,認識到若爾蓋泥炭地整體保護需要建立跨省合作機制及加強溝通交流、分享經驗與成果的必要性,並初步達成意向。同年7月,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新疆阿爾泰山國有林業管理局共同舉辦的「山地濕地綜合管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在新疆阿爾泰市召開。國際泥炭學會秘書長HansJoosten先生對阿爾泰山泥炭地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阿爾泰山泥炭地極具代表性,是世界上數量不多、彌足珍貴的「活」的泥炭地,他同時也注意到部分濕地的過度放牧和退化現象,建議採取緊急措施保護和恢復阿爾泰山濕地。

根據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示範項目「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在2008年的安排,四川項目區紅原、若爾蓋項目點在2008年第二、三季度進行了泥炭地恢復工作,並完成了恢復工作。期間,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內的嫩哇鄉開展了小型水壩建設進行濕地恢復。紅原林業局濕地辦在紅原縣龍壤溝開展濕地恢復工作。按設計要求,採取覆土填溝措施,分級填堵的方法。

2008年9月,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四川省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站聯合主辦的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簡稱ECBP)——若爾蓋濕地綜合管理跨省合作研討會於四川成都召開。會議上,四川省若爾蓋縣、紅原縣,甘肅省瑪曲縣、碌曲縣政府和若爾蓋地區相關保護區等合作夥伴共11家部門和組織聯合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並成立了若爾蓋高原濕地保護委員會,大家承諾共同合作,保護若爾蓋高原濕地。

在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持下,針對「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項目點各相關利益方的需求,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組織專家編寫了一部10萬余字的《濕地知識培訓教材》,發放到各基層有關方面,以達到宣傳普及濕地知識,提高環保意識的目的。另一本全面介紹新疆濕地的圖書《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新疆濕地》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8年,來自德國的泥炭地專家馬丁先生實地考察了若爾蓋高原碌曲縣、瑪曲縣、紅原縣和若爾蓋縣實施的泥炭地恢復項目,對泥炭地恢復情況進行了評估,經過進一步分析、資料收集和整理,完成了《若爾蓋泥炭地恢復評估報告》。該報告全面描述了若爾蓋高原泥炭地恢復項目、實施措施、存在的問題以及現狀,介紹了近期恢復活動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並為進一步改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議。

2008年10月,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組織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山地濕地綜合管理項目國內外合作夥伴參加在韓國慶南召開的第10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0)。在大會召開之際,濕地國際特申請組織「中國山地濕地綜合管理」邊會,其目的是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山地濕地管理與恢復經驗,並讓國際上了解中國正在執行的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的野外示範項目。

在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的支持下,為了提高若爾蓋地區濕地保護管理水平,為製作山地濕地管理和恢復手冊提供基礎資料,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的高原濕地專家收集整理了中國高原濕地保護管理信息,並完成了《中國高原濕地概況及其保護管理》報告。報告分別就高原濕地的類型及形成、我國高原濕地面積與分布、高原濕地的功能與價值、我國高原地區國際重要濕地、高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問題或威脅、高原濕地管理的經驗和教訓及保護對策建議等進行了論述。並指出高原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問題或威脅主要有:濕地法律地位不明確,多頭管理,職責不明,缺乏管理協調機制;側重於物種的保護,忽略了生境的保護;片面強調水域,缺乏整體保護。

2009年4月,為學習、借鑒歐洲發達國家先進的濕地保護管理經驗,加強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促進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中歐盟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支持下,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組織四川、甘肅、新疆三個項目省濕地主管部門領導及濕地保護區管理人員一行9人赴荷蘭、比利時、英國等歐洲國家進行了為期12天的考察。考察小組先後考察了荷蘭黑湖國家濕地公園、德國與比利時交界的Bargerveen濕地、英國山區國家公園、北奔寧山傑出自然風景區(簡稱AONB)。考察組還參觀了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英國濕地中心(簡稱WWT),也拜訪了濕地國際總部。通過考察,對上述三國濕地、泥炭地保護現狀有了初步了解,同時也學到了一些國際上比較先進的保護管理理念和保護技術,對於正在實施的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中的山地濕地綜合管理項目和濕地、泥炭地保護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2009年是中歐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關鍵的一年,為更有效、按計劃完成項目各項活動,2009年5月,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對四川紅原、若爾蓋,甘肅瑪曲和碌曲四個項目點2008年的工作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就2009年各項目點工作安排與當地合作夥伴進行了充分溝通,並落實當年工作計劃。

總的來說,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若爾蓋高原和阿爾泰山濕地綜合管理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自2007年啟動以來,在四川項目區紅原、若爾蓋,甘肅項目區碌曲、瑪曲開展了泥炭地恢復。至2008年填堵溝13千米,築壩48處,恢復面積達233萬平方米。恢復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恢復點地下水位抬高、水生植被逐漸恢復、蛙類等水生生物數量增加、侵蝕溝逐漸淤積、侵蝕基準面升高、水流減緩,原來退化的泥炭地重新被水淹沒後,泥炭地特性得以恢復。

歐盟安慶濕地項目具體名稱為「通過市級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這是根據安慶市的濕地資源現況而展開的項目。安慶市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但面臨巨大的壓力,安慶市政府有責任也有意願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其相關部門的工作范疇,但缺乏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同時,也欠缺相關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依賴生物資源的生計之間實現可持續平衡發展的知識和技能。主要表現在:政府、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缺乏生物多樣性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方法和具有針對性的系統規劃和措施,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矛盾突出。該項目正是針對該核心問題施予對策,推動實現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相關部門主要工作目標,從而使自然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促進。此項目屬於中歐生物多樣性示範項目,由歐盟提供贊助,安慶市政府和國家林業局規劃院以及濕地國際共同實施,項目執行期為2007~2010年,目標是確保安慶市境內的濕地生物多樣性資源得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2007年9月,「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安慶示範」項目啟動大會在安慶市召開。會上,宣布成立了安慶市濕地生物多樣性管委會,為下一步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管理打下基礎。

2008年,中歐安慶示範項目辦公室和安慶市電視台的記者去安慶沿江濕地的楓沙湖拍攝濕地保護宣傳片。此次拍攝專題片是安慶示範項目的一項重要活動,為項目也為安慶沿江濕地保護區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閱讀全文

與濕地培訓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師資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912
百度競價推廣計劃方案 瀏覽:850
2015年度公司培訓計劃方案整理版 瀏覽:255
深圳披披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市場營銷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瀏覽:466
泉州市聚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76
美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841
設備培訓組織方案 瀏覽:121
建設工程培訓服務方案 瀏覽:567
2017年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08
華晨消防電子商務平台 瀏覽:839
市場營銷學吳建安期末考點 瀏覽:869
開展科技輔導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331
有關電子商務的填空題 瀏覽:601
網路營銷的外文文獻及翻譯 瀏覽:117
毛筆書法教師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939
規章制度培訓方案 瀏覽:619
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1
幼兒園游戲活動園本培訓方案 瀏覽:850
中心校校本培訓方案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