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到未取得辦學許可證的機構學習,存在哪些風險
現在社會很多孩子都在空閑時間進入相關的機構進行學習,但常常很多人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機構是否有辦學許可證,那些不具備辦學資格的教育機構會帶來很多風險,例如:
第一:安全風險。無證校外培訓機構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常規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持有許可證,如《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未申請許可的機構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現場設施不符合要求,空氣流通不暢,無法滿足“新型冠狀病毒”防控要求;一些無證機構非法提供餐飲服務,導致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所以家長在幫孩子報相應的機構進行學習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辨別這個學習機構是不是具有辦學許可證的,切勿因為一時的沖動讓孩子進r入不合格的教育機構而帶來種種麻煩,都要貨比三家,自己進行一定的調查,這樣才能確保安全與穩定。希望各個家長要注意。
② 培訓機構不退錢最怕什麼舉報
培訓機構不退錢最怕12315舉報。
培訓機構,以提升能力、培養技能、學歷教育、認證培訓等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
各位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請選擇正規的教育培訓機構。正規教育培訓機構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等證照,並在培訓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民辦培訓學校辦學公示牌。
公示牌內須含有辦學許可證、法人登記證書、收費標准、教師信息、經審核備案的培訓方案及「十個嚴禁」承諾書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家長在交費前可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二、請遠離非法的教育培訓機構。目前市場上有二類非法培訓機構:一類是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私自設立的;一類是雖經工商部門登記但僅可進行教育咨詢服務的。
這些非法培訓機構由於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缺乏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一旦產生經濟糾紛、安全事故等,維權無從保障。因此家長們務必引起高度重視,避免自身權益受損。
三、機構簽訂培訓服務協議。通過簽訂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包括培訓的目標、內容、時間、師資、收費、退費、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等事宜。
四、請注意幾個細節。一是培訓機構的辦學場地、設施設備等是否符合安全、消防、衛生、環保等規定;二是培訓機構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教練員證、藝體輔導員證等從業人員資格證書;三是機構應在收費後出具國家規定的票據,並且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三個月。
五、請客觀理性看待校外培訓。學業要成長,關鍵在於讓孩子專注學校課堂教學,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家長要理性看待孩子校外培訓的作用,應以滿足孩子個性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理性選擇校外培訓。不能脫離孩子實際,盲目跟風從眾。
六、在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也應該加強行業自律,貫徹落實教育行政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要求。
③ 教育部發布校外培訓風險提示,校外培訓機構有什麼風險
據媒體報道,2021年6月16日,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微發文,學期考試臨近,暑假將至,特提醒廣大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培訓項目繳納培訓費用時,要警惕虛假宣傳,誘導繳費。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也引起了眾多網民們的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校外培訓機構以校外培訓為幌子,其師資力量並沒有達到國家認證的要求,然而卻巧立名目收費多樣,應該對其進行規范;也有部分網民認為,校外培訓機構實際上不利於孩子的減壓。那麼校外培訓機構有什麼風險呢?以下筆者來講一講。
一、收費較高最後,校外培訓機構的一個問題是他們的虛假宣傳。在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宣傳時,他們往往會進行誇大自己的教育實力,從而吸引眾多家長來報校外培訓機構。這樣不僅對家長來說,其金錢受到了損失;而對於孩子來說,有可能會遭到錯誤的引導。
④ 關於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工作意見和建議是什麼
1、家長對孩子期望普遍過高。因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家都在補,我能不補嘛?」的思想,形成了人人都想上培訓班的不良風氣,導致事實上學生及家長對培訓機構的需求量增大。
2、因大部分家長忙於工作,相當部分低齡孩子需要在學校放學後託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部分資質不合格的培訓機構的萌生。
3、家長安全意識不強。很多非法培訓機構存在樓層高、安全通道被堵塞、疏散不暢等消防安全隱患,但由於家長安全意識淡薄,缺少了對良莠不齊的培訓機構的甄別與淘汰,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非法培訓機構的生存。
基於以上原因,建議:
1、抓源頭方面。嚴格培訓許可證的審批要求,確保證照齊全。校外培訓機構必須經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後,登記取得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下同)才能開展培訓。已取得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在辦學過程中發現有不符合設置標準的,應當按標准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吊銷辦學許可證,終止培訓活動。
2、強管理方面:主管部門要起到監督作用,要經常檢查,切實發揮監管責任。加強非法取締、媒體曝光等工作。同時,社會也要積極發揮作用,社區和學校要積極開辦三點半學校,解決需託管孩子的家長實際困難。建議有各街道牽頭,每個社區成立一個託管班,有大學生或社區志願者帶班管理。
3、提師資方面: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所聘人員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應的培訓能力;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培訓機構在取得辦學資格的前提下,應當與所聘人員依法簽訂聘用合同、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
以上內容參考:紹興市人大常委會-關於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的建議
⑤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有哪些規定
8月23日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部署全面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已經有四部門部署專項治理的情況下,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台《意見》,其重要意義在於切實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專項治理的成果,避免專項治理變成「一陣風」。
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出台《意見》,力圖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比如,明確由省級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具體標准,省域內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權地市級教育部門制定,並從場所條件、師資條件、管理條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這對規范培訓市場的供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標准設置過高,很多機構難以達到設置標准,培訓供給就有限,這就可能推高正規培訓機構的價格,而價格低的非正規培訓機構也會借機滋長,且游離在監管之外。
規范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從供給端進行治理,這對緩解培訓熱會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訓機構開展提前教學、超綱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針對禁止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備案制,有助於教育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培訓內容,糾正提前教學、超前教學等問題。
應當看到,我國家庭的校外培訓需求,主要源於升學競爭之下家長對提高孩子競爭能力的渴求,而且這種需求普遍存在。成績好的學生在校內可能吃不飽,並想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要選擇校外培訓;成績差的學生在校內可能跟不上,也要選擇校外培訓。比如,每個假期都被學生作為「趕超」「逆襲」的機會,名義上是假期,但有的學生比上學時還累,很多學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訓班度過。
⑥ 教育部繼續加大力度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怎樣的教育機構有機會留下來
補習機構的問題這么多年了,發展越來越壯大,不僅僅是他的商業價值,還有社會和家庭的需求。那麼現在隨之國家對這個行業的整頓,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分析呢?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未來發展仍然是比較有前景的,但是其提供的服務將面臨改革和發展,一定不會是再以成績訓練提高作為核心的業務了,多元化、專業化的素質教育服務發展才是未來的潮流。
⑦ 校外教育培訓如何才能有效監管
最有效的監管就是獎勵舉報人,發動廣大群眾,這樣校外補課班就無處藏身了。
⑧ 無證開輔導班會有什麼後果
一般的是撤銷並沒收違法所得等。
《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第十二條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撤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開辦正規的課外培訓學校,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不僅要有教育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還要在民政部門進行登記,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此外還要有稅務登記,課程的收費標准,要在物價部門進行備案。
這種「機構」違反了國家關於單位或個人從事市場經濟活動必須取得相關資質和營業執照的有關規定,形成了實際意義上的無照經營。
據了解,正規的民辦教育輔導機構必須持有區(縣)教育部門頒發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教師總數不能少於6人,並持有教師資格證。教學場所不得少於200平方米,注冊資金不少於10萬元人民幣。另外,正在籌備中的教育輔導機構,籌備期間不得招生。
教育輔導機構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之前,需向教育部門提供辦學場所的消防安全證明文件,如提供就餐,還需取得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餐飲服務許可證》。
選擇校外輔導班時,一定要看該機構有沒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對於師資配備也應該做一些了解,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以此為基礎來選擇輔導班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