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好大學設計類的讀書筆記
表示沒做過筆記
2. 怎樣做好讀書筆記(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1)要反復思考後再記
要記下一個問題,必須在透徹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經過自己反復的思考,讓所學到的東西,在自己頭腦里成為「會發酵」的知識,然後再記下來才有價值。不動腦筋,不經消化,一味抄書,抄得再多也是徒勞。
(2)要眼看手動重點記
這就是說,對自己的書文,要一邊讀書一邊做記號、劃線條、寫評語、做批註等。可在最重要的關鍵字句上做記號,也可歸納出最重要的短句,把它寫在所閱讀書籍的上下左右或有關空隙中。這樣在再次重讀復習時,不用細讀原文,只要看到這幾個字或短句,就可以想到全頁寫的是什麼。
3. 如何進行教學目標設計的讀書筆記
一、教學目標的含義
指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發生改變的明確闡述。
1.教學目標表述的是學習者的學習結果,而不應說明教師將要做什麼.
2.教學目標的表述應力求准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
3.目標的陳述應反應學習結果的類型.
二、教學目標的分類
布魯姆等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認知領域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
第二部分是情感領域
注意、反應、價值判斷、組織化、價值或價值復合體的個性化
第三部分是動作技能領域
知覺能力、生理能力、技能動作、有意活動
三、基於信息技術環境的教學目標分析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美國圖書館協會1989:具有信息素養的人,必須能夠知道何時需要信息,並具有尋找、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總之,具有信息素養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去學習的人。
1998,美國圖書館協會從信息素養、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闡述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標准。
信息素養:標准一、能夠有效地、高效地獲取信息;標准二、能夠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標准三、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
獨立學習:標准四、能夠探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標准五、能夠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造性表述的內容;標准六、能夠力爭在信息查詢和知識創新中做得最好。
社會責任:標准七、能夠認識信息對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性,標准八、能夠履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標准九、能夠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來探求和創建信息。
(二)信息素養在認知領域和非認知領域的表現
1、發現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評價信息與整合信息的能力
3、遷移信息與創造信息的能力
4. 急需一篇一千字關於朱家雄老師《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在論述了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原理的基礎上,從幼兒園不同結構化程度的教育活動和幼兒園各學科(領域)的教育活動兩個維度詳細陳述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在論述了幼兒園課程與教育活動關系的基礎上,闡述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選擇和組合等問題。 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遵循哪些原則? (一)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斷斷續續的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關於《學習天地》的文章《幼兒教育文章讀後感》.《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也常常看著看著就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實我覺得每篇短文都值得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壞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寫一篇詳細的讀後感,以加強這種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將這種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個女人天生下來都可以做「媽媽」,但是否能做一個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世界上沒有壞媽媽,只有懶媽媽。 曾念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圓圓小時候非常喜歡畫畫,上幼兒園時選擇了一個學畫畫的特長班。有一次老師留了一幅作業,要求畫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的畫面,並承諾選出畫的優秀作品放到幼兒園長廊里展覽一段時間。畫家之後圓圓用彩筆畫的非常用心,甚至連吃飯都不願意停下來。畫出來的畫面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太陽,綠色的草地、藍色的雲,上面有幾個玩耍的小朋友,旁邊還有一條「粉色的河流」,為了表示出是河流還畫了幾只魚兒。畫完了,她的媽媽表揚她畫的非常的漂亮,並問她河流為什麼要畫成粉色的?圓圓說因為她覺得粉色特別的漂亮,就畫了。 這幅令圓圓非常引以為傲的圖畫結果沒有被幼兒園老師選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應該畫成藍色的;白雲也不能是藍色的」。圓圓回家後把這個原因跟她的媽媽說了,並問媽媽「河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的媽媽從自來水裡接了一碗水讓圓圓說是什麼顏色的,圓圓說是白色的。然後媽媽又把水放到了一個紅桶中,讓圓圓看是什麼顏色的,圓圓答不出來。媽媽把水一邊倒出來一邊讓她分辨是什麼顏色的。她的媽媽說對,水流是透明的,沒有顏色的。 那沒有顏色的水應該用什麼顏色的彩筆來表示呢......如果要求我們要畫的准確無誤,就永遠找不出一根可以畫出河流的筆。 媽媽接著說了,一幅畫只有好看不好看,沒有對於錯。你可以運用任何大膽的顏色,只要你喜歡,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用任何的顏色! ——圓圓媽媽企圖用這種觀念來影響圓圓,呵護她的想像力,卻沒有能力帶著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國當前教育中的束縛及桎梏的東西。中國教育中這種條條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們許多靈光突現的想像力,甚至抹殺了他們敢於去想像和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是每次畫畫時,爸媽都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評價我畫的好壞。以致於我幼小的心靈中只認為畫畫就要畫的像,不知道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會用畫筆來表達我心中想像著的東西了,只會照著某物,用我稚嫩的畫筆盡量把它畫到最像。 是什麼扼殺了我還是孩童時本應豐富多彩、無拘無束的想像力?恐怕就是當代教育中的那請所謂的「應該」和「不該」吧。 我們無力和宏觀的教育做斗爭,只能盡量的做好身為家長的責任,好好保護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大教育家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也要善於反思。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基礎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專業成長的作用,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其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具體而言,教師要善與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要善於通過閱讀思考反思比較自己的實踐效果,從其中發現差距。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不像平日里的理論書籍那樣枯燥無味,整本書中都自自然然的書寫著教師對教育的熱愛,字字散發出來的是執著的人才有的努力與付出;句句相連的是傾心於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與奉獻;篇篇傾談的是充滿熱忱的人才有的智慧與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問「什麼是有效教師?我怎樣成為一名有效教師?這需要多長時間?」這么簡單的幾句深深地吸引了我,這不正是我內心的疑問嗎?多少個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卻看不到前方的路標,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我的內心格外苦悶。順著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豁然開朗。
5. 怎樣寫」中國製造2025班組長現場管理培訓教程的讀書筆記
6. 《思維與設計》讀書筆記
《思維與設計》
作為中國設計基礎教育的思維訓練課程,應當超越專業的局限,著力研究廣泛性、普適性的現代設計的思維方式,也更加需要汲取藝術富於想像力的創造精神。藝術的本質應當是創造與個性的發揮,而不是模仿與再現。設計則是在規定性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7. 怎樣設計教學情景讀書筆記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1.生活性。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為此,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一些問題,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說:「我們要有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後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包括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以說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
2.形象性。強調情境創設 的形象性,其實質是要解決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為此,我們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3.學科性。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當然,教學情境應是能夠體現學科知識發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學科知識在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物或場景。只有這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闡明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准確理解學科知識的內涵,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學科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春遊」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准備及分發各種食品和水果,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麼分的」、「分成幾分,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多餘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麼共同的特色」等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遊應該准備什麼食物和水果」、「春遊應該注意什麼」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丁國忠:「讓情境擁有『數學』的脊樑」,《人民教育》2006/8)。強調學科性,還意味著要挖掘學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學科自身的內容和特徵來生發情境,如利用數學的嚴密性、抽象性來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利用語文的人文性、言語性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4.問題性。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適應性和新穎性。目的性指問題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提出來的,目標是設問的方向、依據,也是問題的價值所在;適應性指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全班同學的實際水平,以保證使大多數學生的課堂上都處於思維狀態;新異性指問題的設計和表述具有新穎性、奇特性和生動性,以使問題有真正吸引學生的力量。這樣的問題才會成為感知的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實際上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5.情感性。情感性指教學情境具有激發學生情感的功效。第斯多惠說得好:「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動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舞人呢?贊科夫也強調指出:「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一次,一位語文教師教《凡卡》一文時,講到凡卡給爺爺投出求助信後,滿懷希望進入了幸福的美夢之中,然而這位天真的孩子卻不知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他連地址也沒寫上。即使收到了,這位窮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讓凡卡跳出火坑。對於這位九歲的孩子來說,屬於他的幸福只有在夢中!講到這兒,這位教師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眼淚涌了出來,甚至無法講下去,全班學生竟然在寂靜中伴坐了很久,連平時管不住自己的學生,也在這無意創設的情境中被無聲的語言「管住了」。教師入境入情,帶來了學生的心動情發,起到了見作者之所見,思作者之所思,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心靈共鳴的作用。
8. 怎樣寫」中國製造2025班組長現場管理培訓教程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