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試題答案
1,名詞解釋
公共場所:一類在自然環境或人工環境基礎上建成的供公眾使用的生活空間。
微小氣候:公共場所內部由於周圍結構(牆,門,窗)的作用,形成與屋外不同的室內氣候。
公共用具:公共場所中各種供客人反復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總稱。
消毒:消除或殺死外環境中的病源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2填空
公共場所的空氣污染來源室外來源的污染物、室內外共存的污染、主要存在於室內的污染物。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微小氣候,飲用水源,採光,照明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每兩年復驗一次。
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公共用具的污染來源更容易從業人員的污染,病人和講課帶菌者的污染。
理發工具和燙發、染發用的毛巾、圍巾要做到消毒後使用,並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和金草色葡萄球菌。
公共用具消毒一般程序為去污、清洗、消毒。
單位和住戶應當採取清毒鼠跡、堵塞毒洞、添設防範設施等措施,毒殺、誘捕、等方法消滅老鼠。
對廁所、下水道出庫、垃圾桶(箱)、污物容器、雨水污水蓄積地等一切易於蚊蠅孳生和聚集的場所,必須分別採取沖洗、消毒、打掃、憑證等衛生措施防止蚊蠅孳生、聚集,及時消滅蚊蠅和蚊蠅幼蟲。
3判斷
錯 對錯 對 錯 對 對 對 對
4選擇
F E E F D C D B A F
5問答題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中第八條規定: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
公共場所的衛生特徵有哪些:1,環境和物品容易被污染;2,影響健康致病因素傳播快;3,從業人員衛生水平低;4,衛生制度不健全;5,建築和布局不合理
㈡ 請詳細介紹乙肝的各種知識。謝謝。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輕重不同的症狀和體征,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身症狀:乙肝患者常感到體力不支,容易疲勞,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損,進食減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礙,營養物質攝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於炎症,消耗增加,已攝人的物質因肝功能受損,不能充分代謝,滿足機體的需要。第三個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壓力,影響休息和睡眠,失眠、多夢等都可能與此有關。
2.消化道症狀:肝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臟分泌的膽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時,膽汁分泌減少,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臟的炎症還可能引起肝竇的血流障礙,導致胃腸道的充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現食慾不振、惡心、厭油、上腹部不適、腹脹等。
3.黃疸:肝臟是膽紅素代謝的中樞,病情較重時,由於膽紅索的攝取、結合、分泌、排泄等障礙,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當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以後,膽紅素從尿液排出,使尿液顏色變深.它是黃疸最早的表現。但是天熱出汗飲水不足、一些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顏色的改變,應注意區別。當血液中膽紅素濃度繼續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膚黃疸。由於膽汁酸的排出障礙,血液中膽汁酸濃度增高,過多的膽汁酸沉積於皮膚。刺激末梢神經,引起皮膚瘙癢。
4.肝區疼痛:肝臟內部缺乏痛覺神經,乙肝一般沒有劇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層很薄的膜,稱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覺神經分布,當肝臟發炎腫大時,肝包膜緊張,痛覺神經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適、隱痛。如果疼痛劇烈,還要注意膽道疾病、肝癌、胃腸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誤診。
5.肝脾腫大:由於炎症、充血、水腫、膽汁淤積,乙肝常有肝臟腫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復發作.肝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肝臟質地變硬。晚期由於大量肝細胞破壞,纖維組織收縮,肝臟可縮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臟多無明顯腫大,以後可因脾臟網狀內皮系統增生,以及門靜脈高壓。脾臟淤血,引起脾臟腫大。持續性進行性脾臟腫大提示肝硬化。
6.肝外表現:不少慢性肝炎特別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稱肝病面容,這可能是由於內分泌失調,皮膚色素沉著.或者是由於持續或反復黃疸,膽綠素在皮膚沉著所致。手掌大、小魚際顯著充血稱肝掌。皮膚上一簇呈放射狀擴張的毛細血管稱蜘蛛痣,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壓之退色,常見於面部、頸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爾也可分布於全身。男性可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對稱或不對稱性的乳腺增生、腫痛,甚至可誤診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術;女性可出現月經失調、閉經、性慾減退等。這些可能與肝功能減退,雌激素滅活減少.體內雌激素增多有關。
乙肝患者症狀的輕重與病情的輕重有一定關系,但並不完全平行,這是由於每個人的感覺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狀除了與軀體因素有關外,還受精神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把握,還是找有經驗的醫生看病,以免延誤治療。
怎
㈢ 衛生知識培訓試題答案
選擇題自
1-5 CADAB。6-10ADCDD。11-15DDBCC。16-20ABDBD。21-25AABAC。26-30CDCBC
判斷題
1-5對錯對錯錯。6-10對對錯對錯。11-15對錯對對錯。16-20錯對對錯錯
填空題
1、為保證食品安全,保證公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2、食品安全培訓
3、一年,從業健康證
4、衛生管理制度,衛生管理檔案
5、病毒性肝炎,化膿性或者滲出者
㈣ 懂已肝知識的請進
急性肝炎恢復期或隱性感染,有免疫力
基本沒啥~
㈤ 在日常生活中,應怎麼樣預防乙型肝炎(考試題,答案要簡潔些哦)
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1.母嬰傳播: 即由攜帶乙肝病毒的孕婦傳染給自己的孩子。
2.性接觸傳播:夫妻中一方帶病毒時,可通過性生活傳染給對方;性亂和賣淫嫖娼最易傳播。
3.經血液傳播:輸血、使用沒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和針頭、以及撥牙、穿耳、紋身、共用牙刷或剃須刀都可能造成乙肝傳播。
乙肝不會由一般社交接觸傳播:如共用辦公用品、一起游泳、擁抱握手、共用衛生間等。
日常生活中要加強預防:1. 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不搞性亂; 2、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 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 4. 不接觸未經嚴格檢驗的血液或血製品 ;5. 注射時堅持「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嚴格的醫療器具進行診療; 6. 接種乙肝疫苗。
㈥ 常見傳染病防治知識試題及答案
4、性交時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預防艾滋病。( ) 5、保護HIV/AIDS患者的合法權益,是做好預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內容之--。( ) 6、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機會性感染和機會性腫瘤為特徵的一種傳染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 7、我國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亞型。( ) 8、HIV感染的確診需病原學檢查,如兩次初篩試驗抗體陽性即可確診HIV感染。( ) 9、如母親為艾滋病人,其新生兒血中HIV抗體陽性,即可確診是感染了HIV。( ) 10、抗病毒治療主要是抑制病毒在體內復制,目前主張聯合用葯。( ) 11、與艾滋病患者共同進餐可以感染艾滋病毒( ) 12、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備傳染性,無任何症狀( ) 13、沒有症狀的帶病毒者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 14、因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數有危險行為的人,因此我們無須進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 15、艾滋病目前不能治癒,提高病人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是治療的最終目標。( ) 三、填空題 1、日前已證實,艾滋病主要通過 、 、 途徑傳播。 2、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體可測出的這段時間稱為 。 3、影響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 、 、 以及 等。 4、對HIV傳染源的控制應採取 、 和 措施。 5、對 HIV傳播途徑的控制主要手段是 、 、 、 以及 。 6、HIV感染分為三期,是 期、 期和 期。 7、目前HIV/AIDS的預防主要是採取以 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 8、隱球菌腦膜炎的首選治療是 。 9、目前認為HIV感染者開始抗HIV治療最好的時機是 。 10、疊氮脫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機制是抑制 減少HIV的復制. 11、艾滋病全稱為 ,是由 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播速度快,目前無法治癒但能夠預防的傳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嚴重免疫缺陷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傳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確診必須根據 和 綜合分析,慎重診斷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從感染到死亡經歷以下階段: 、 、 、 。 14、艾滋病的傳染源為 、 。 四、簡答題 1.艾滋病的全稱 2、艾滋病的感染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3、HIV主要存在於HIV感染者的哪些體液中?在外界抵抗力強嗎?什麼樣的消毒葯物可以用於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診斷艾滋病的依據應從哪些方面考慮? 5、當發生艾滋病流行時,應採取哪些控制措施? 6、艾滋病的治療原則? 7、艾滋病的傳染源? 8、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9、HIV初篩試驗的試驗方法的要求是什麼? 10、簡述HIV感染到艾滋病期常見的臨床表現? 11、最常見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什麼?試述其主要臨床表現? 12、什麼叫HIV感染的「窗口期」? 13、艾滋病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包括哪些? 14、試述艾滋病毒不傳播的途徑。 15、試述對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醫學管理的內容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l、B 2、A 3、D 4、D 5、B 6、C 7、D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二)是非題 1、錯 2、對 3、對 4、錯 5、對 6、對 7、錯 8、錯 9、錯 10、對 11、錯 12、錯 13、對 14、錯 15、對 (三)填空題 1、性接觸、血液及血製品、母嬰2、窗口期 3、高危行為人數的增加、知識缺乏和社會歧視、經輸血和其它醫源性感染、人口流動 4、疫情報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醫學管理、針對接觸者的預防措施 5、控制HIV經性傳播、控制HIV輸(受)血液傳播、控制醫源性傳播、對吸毒的控制、控制母嬰傳播 6、急性HIV感染、無症狀HIV感染、艾滋病7、切斷傳染途徑8、兩性黴素B 9、CD4<350/mm 10、逆轉錄酶11、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13、急性感染期、無症狀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14、病人、HIV感染者 (四)簡答題 1、艾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生存於人體的血液中並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2、主要的傳播途徑有三種:經性接觸傳播、經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經性傳播:全世界的HIV感染約75%通過此途徑傳播的。性接觸包括同性間和異性間的性接觸傳播,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和雙性戀者均可因接觸而相互傳染, 血液傳播:如果輸入帶有HIV的血液、血液製品或與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針頭、都有傳播的危險。 母嬰傳播:感染了HIV的婦女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時期、可以將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 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於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較弱,它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因此,一般用於乙型肝炎的消毒葯物,完全可以用於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診斷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l)HIV抗體檢測經確認試驗陽性。 (2)臨床表現。 (3)流行病學史。如配偶或性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多性伴、靜脈注射毒品,接受過HIV污染的血液、血製品或曾被HIV污染的利器刺破等。 在三條中最主要的依據是:HIV抗體陽性。而某些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史可提示應考慮做HIV抗體檢測。 5、當發生HIV疫情時,應採取傳染源控制和傳播途徑控制的手段 傳染源的控制措施: (1)疫情報告:一旦發現HIV感染者應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2)HIV感染者的醫學管理:指密切隨訪觀察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變化。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醫學、心理咨詢。 (3)對接觸者的預防措施:與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密切相關的接觸者進行醫學檢查和HIV的檢測,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 傳播途徑的控制: (1)控制HIV經性傳播:樹立健康的性觀念向進行安全性行為,避免婚外性行為和多性伴的高危行為。 (2)控制輸(受)血液傳播:對所有獻血員都要進行HIV檢測。以保證安全供血。 (3)控制醫源性傳播:加強醫院管理、嚴格消毒制度、減少醫院交叉感染,同時做好職業暴露的安全性防護。 (4)吸毒的控制:為靜脈吸毒者提供清潔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者採用美沙酮遞減療法。 (5)控制母嬰傳播:做好HIV陽性婦女的咨詢工作,勸其最好不要生育,對分娩後HIV陽性母親應採取人工喂養來替代母乳喂養,並對好新生兒定期隨訪,密切注意新生兒的感染情況。 6、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葯物,多採用綜合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抗HIV病毒治療、預防和治療機會性感染、支持療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療最為關鍵。 7、艾滋病患者,無症狀攜帶者及HIV感染急性期均系傳染源,病毒存在於血液、體液和精液內,感染者在抗體陽轉陰前即有傳染性。 8、不分種族,年齡,男女均可感染,以中青年佔多數。 9、敏感性高,不能出現假陰性,但允許有少量的假陽性。 10、臨床有不規則低熱在1個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結腫大直徑〉lcm,慢性腹瀉在4一5次日以上,體重下降10%以上,常合並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體感染、隱球菌腦膜炎或進展迅速的肺結核、皮膚粘膜的卡波濟氏(kaposi)肉瘤等,少數中青年患者出現痴呆症。 11、最常見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為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夜間盜汗、乏力、不適和體重減輕,呼吸短促;血氧分壓明顯降低,胸部X光片為彌漫性或對稱性肺門周圍間質性浸潤。 12、HlV感染後2一4周,機體HIV抗體出現陽轉,這段從感染HlV到血清HIV抗體陽轉的時間,稱為"窗口期",其時間長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應答不同而異,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所採用檢驗方法的敏感度。 13、艾滋病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有:1、卡氏肺孢子蟲肺炎 2、肺結核 3、念珠菌性食管炎 4、神經系統疾病 5、卡波濟肉瘤 6、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14、HIV不能通過空氣、一般的社交接觸或公共設施傳播。與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感染HIV。一般接觸如握手、擁抱、共同進餐、共用工具、辦公用具等不會感染艾滋病:HlV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 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而傳播;蚊蟲叮咬不傳播艾滋病,但是要避免共用牙刷和剃須刀。 15、對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醫學管理是指密切隨訪觀察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變化,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醫學、心理咨詢;為防止HIV傳播而採取綜合性的措施等
㈦ 問一些關於肝炎的問題`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乙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fx120提醒您,避開流行區域、注意衛生習慣、居住條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乙肝。
醫學上肝炎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種類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病遍及全球,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熱、黃疸,約有半數患者起病隱匿,在檢查中發現。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廣泛存在於血液、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處,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密切接觸等傳播,所以乙肝發病具有家族性。
但並不是每個感染病毒的人都會成為乙肝患者,這與患者感染的病毒數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免疫反應狀態,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轉歸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後可能出現下面結果:不發病且產生保護性乙肝表面抗體、長期慢性無症狀帶毒者、輕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乙肝難以根治,治療上目前沒有特效葯。所以乙肝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治療:1、要有克敵制勝的堅強意志,「怒則傷肝」,要保持愉快心情;2、病毒活動期患者必須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穩定,轉氨酶不升高時才能適當活動;3、乙肝用葯如用兵,多則有害,少則無效,針對自己的病情,在專家指導下選擇服用抗病毒葯、調整免疫葯、活血化瘀葯、抗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葯物,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葯;4、保持生活有規律,合理安排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
乙肝難治,但是不難防。如果我們大家把好預防這一關,乙肝就並不可怕,乙肝的預防包括:1、廣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工作;2、保持積極的心態與樂觀的情緒,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識,養成並堅持良好、科學的生活規律;4、合理調配營養與食療,忌煙酒,少食油膩之物,避免便秘;5、注意起居和個人衛生,根據氣溫增減衣服,積極預防各種感染;6、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定期復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癒。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症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慾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後應採取治療措施,並定期檢查身體。
如何正確認識乙肝治療效果的判定標准
許多患者認為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才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准可分為以下幾種:
(1) 臨床治癒血清學生化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恢復正常,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或消失,不論其病毒學標志如何,均可視為臨床治癒。
(2)降低傳染性在臨床治癒的基礎上,經治療e抗原和血清HBV DNA (乙肝病毒基因)陰轉或病毒復制呈明顯下降,此類患者血中無完整的病毒顆粒,故傳染性極低。肝臟損傷相對較輕,對於招工、升學及妊娠應無明顯影響,可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但應堅持復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下述情況之二,則應積極治療:血清HBV DNA轉為陽性;肝功能異常,有明顯臨床症狀;e抗原陽轉有明顯肝臟纖維化傾向或早期肝硬化跡象。
(3)病毒清除表現為血清中表面抗原陰轉,血中及肝臟組織的HBVDNA檢查均為陰性。且追蹤觀察一年以上無復發;但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仍是尚待解決的問題,國前尚不能以此作為乙肝治癒的唯一標准。
(4)抗體的轉陰。抗體的出現反映機體對病毒的反應性,一般而言,抗體的產生與治療有關,而杭體的消失與治療無關,隨著抗原的消失,其相關的抗體會自然陰轉。抗體陰轉的速度因人而異,也與抗體種類有關。如e抗體自然陰轉時間較短,而核心抗體在體內維持時間可長達十數年。涸此,只要血清學檢測表面抗原、戶抗原為陰性,血清HBV DNA陰性,不論其一種抗體或幾種抗體陽性,一般無治療指征,可定期觀察。當然,若表面抗體陰性,可接種乙肝疫茵,但接種劑量及程序與正常人有別,最好同時使用佐劑。
谷丙轉氨酶增高說明什麼
病毒性肝炎 這是引起谷酸丙氨酸轉氨酶,簡稱谷丙轉氨酶(CPT)增高最常見的原因。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PT均可增高,但升高幅度與肝臟損傷程度不成正比,絕不能以CTP數值的高低來判斷病情的輕得。
中毒性肝炎 多種葯物和化學制劑,如紅黴素、異煙肼、保泰松等都可引起CPT升高,停葯以後,CPT很快恢復正常。
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的CPT常常高於正常水平。但有的患者GPT指標變化不明顯,此時,可以加測血液中其他酶類和甲胎蛋白,同時B超或CT檢查也有助於鑒別診斷。
酒精中毒性肝病 許多研究表明,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CPT水平增高,但脂肪肝患者同時伴有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
膽道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等急性發作時,患者CPT指標也可升高,但都同時伴有發熱、腹痛、黃疸、膽紅素升高等症狀,在炎症控制後,CPT可降至正常。
心臟疾患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CPT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如COT(穀草轉氨酶)明顯。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結核病等也可出現CPT的升高,但這些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藉助於一些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稱HBV)引起的,HBV存在於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經、乳汁及淚液等分泌物中。與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期時病人的上述體液及分泌物接觸後,HBV進入血液中即可傳染上乙型肝炎。
HBV進入血液的主要途徑:
①母嬰垂直傳播:我國現有HBsAg陽性者約1.4億人,其中85%通過母嬰傳播。垂直傳播是我國乙型肝炎蔓延和高發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數為父嬰傳播者。母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產道感染或宮內感染。
②血液或血製品傳播:被HBV污染的血製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輸給受血者,多數會發生輸血後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腎透析時也會感染HBV。
③醫源性傳播: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手術刀、牙鑽、內窺鏡、腹腔鏡等)均可傳播HBV。
④家庭內密切接觸:主要指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同用一個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過破損粘膜進入密切接觸者的體內。
⑤公共場所、理發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傳染HBV。
預防措施
首先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十分重視,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過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嬰兒HBsAg攜帶者從9.8%降至0.5%。因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不久將來HBsAg 攜帶者將會明顯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預防。其次嚴格篩選獻血員,確保醫用血液及血製品不被污染。
最後要加強對乙肝病人的治療,慢性活動性乙肝首選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應加強衛生常識普及宣傳,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通過上述各種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乙肝病人將大大大減少。
消滅乙肝關鍵在於預防,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概括起來有二個方面:
經血傳染:如輸入全血、血漿、血清或其它血製品。在熱帶、副熱帶的蚊蟲以及各種吸血昆蟲,可能會傳播乙肝病毒。
母嬰傳播:孕婦是乙肝帶原者,通過產道直接傳染給新生兒。
體液傳播:如醫療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或處理不當引起傳染。性接觸的傳播。與乙肝患者或帶原者長期密切接觸如:唾液、尿液、血液、膽汁及乳汁均會造成污染而傳染乙肝。
乙肝的檢測指標「兩對半」,其檢測方法技術成熟,簡便易行,價格低廉,又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能說明很多臨床問題,因此在各級醫院都廣泛開展了「兩對半」的化驗。人們約定俗成地給這「兩對半」5項指標排了個隊,依次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體)、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體)、抗—HBc(乙肝核心抗體),然後老百姓又將第一、三、五項陽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稱為大三陽,將第一、四、五項陽性(HBsAg、抗-HBe、抗—HBc)稱為小三陽。
「大三陽」的意義如何呢?我們就從這三項陽性指標來進行分析。首先是HBsAg陽性。一般提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存在,現在正被感染;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的復制指標,提示乙肝病毒正在體內活躍復制,病毒含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抗抗—HBc的陽性意義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過,現在體內也許有病毒,也許沒有。所以綜合起來講,「大三陽」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現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躍復制,病毒數量較多,傳染性相對較強。
應當指出的是, 「大三陽」只能說明體內病毒的情況,而不能說明肝功能的情況,不能說明肝損害的嚴重程度。有人誤以為「大三陽」就是肝損害很重的意思,這是錯誤的。肝損害的嚴重程度只能通過化驗肝功能,作B超等檢查來確定,而與病毒指標的某一項或幾項陽性沒有必然的聯系。
1、什麼是乙肝?簡要發病機理是什麼?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2、乙肝傳播途徑是什麼?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主要傳播途徑有三: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性傳播。乙肝不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所以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一起工作、吃飯等一般不會傳播乙肝,完全沒必要談肝色變。
避免乙肝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與乙肝患者接觸應注意避免皮膚、粘膜的破損。特別提醒:補牙、修面、修腳、醫療器械如針具、口腔器材、內鏡等消毒不徹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傳播。
3、新生兒免疫是我國乙肝預防的重點
在中國,乙肝病毒感染絕大多數始於幼齡期,特別是母嬰傳播。嬰幼兒因缺乏自我保護、皮膚嬌嫩易破更容易感染乙肝,同時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更容易轉為慢性。據統計,幼齡感染者中90%發展為慢性,而成人感染者中僅5-10%轉為慢性,所以抓好新生兒免疫是目前解決乙肝的根本辦法。
我國政府自2002年12月起,已經把乙型肝炎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每年用上億人民幣為新生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目標是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約50年),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將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由1992年的10%下降至1%以下。乙肝免疫的重點在農村,從衛生部現有資料估計,我國城市乙肝接種率已達90%,農村約40%,還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4、如何預防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我國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女性孕前檢查HBV-DNA,最好在DNA陰性時考慮懷孕。HBV-DNA陽性母親的孩子出生後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並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約95%左右,應及時檢查是否產生抗體;DNA陰性母親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險起見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目前對母親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尚有爭議,不作常規推薦。
父親為大三陽或小三陽但DNA陽性者,孩子出生時也建議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出生後密切接觸傳播。
5、慢性乙肝患者是否可以結婚、生育?
絕大多數乙肝患者在肝功能穩定、病毒不復制的情況下可以結婚、生育,對方應該注射乙肝疫苗並產生保護性抗體,女性乙肝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母嬰傳播。對於症狀嚴重、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慢性患者,暫不宜結婚,應積極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結婚。
6、乙肝的常規檢查及意義?
乙肝五項:是診斷乙肝感染的基本依據,HBsAg(+)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提示病毒復制及傳染性;抗HBs(+)表示有保護性抗體,對乙肝有免疫力,注射乙肝疫苗及自然感染痊癒後都可產生抗HBs;HBeAg(+)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指標,提示有傳染性;抗HBe(+),一般情況下提示乙肝病毒低復制或不復制,少數情況下結合DNA檢測明確是否存在病毒變異;抗HBc提示感染過乙肝;抗HBc-IgM(+)提示病毒復制。
HBVDNA陽性提示病毒復制、有傳染性。目前DNA應該採用PCR定量檢測,靈敏度高但假陽性率也高,DNA一定要到大型、正規醫院檢測以避免誤差。
肝功能:轉氨酶尤其是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志;血清總蛋白分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A/G比例倒置。
B超:肝臟影像學檢查,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腹水、肝癌都有一定的提示和診斷作用。
以上結果應該由專業醫生綜合分析,不要盲目猜測。
7、飲食、生活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主要是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品,一些如「不能吃雞肉、羊肉、海鮮」的說法多無科學依據;避免過度勞累,遠離化學毒素,慎用葯物尤其是對肝臟有損害的葯物。肝功異常、病情活動時要注意休息,飲食清淡、營養均衡。
8、慢性乙肝的治療:
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療尚是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葯可以根治,所以市場上一切宣傳「治癒乙肝」、「大小三陽轉陰」的葯品、療法都是徹頭徹尾的騙子,要注意鑒別,不要存在僥幸心理,你的上當會助長欺騙的社會風氣。
到正規的醫院尋求專科醫生診治,制定適合你的治療方案,並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起居、樂觀的心理狀態是治療的有利因素。
2003年1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公布了《關於規范醫療廣告活動,加強醫療廣告監管的通知》,包括乙肝在內的11種疾病的醫療廣告暫不準發布,所以凡是涉及到乙肝的廣告均屬違法!
乙肝如何治療才能避免失敗
目前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的療效確切的抗乙肝病毒葯只有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國內近年又推出了苦參素。其他幾種抗乙肝病毒葯如單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鈉等,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因副作用多等原因,臨床應用不多,有的在國外已被淘汰。評價抗乙肝病毒葯的標准首先是有效(抑制和殺滅乙肝病毒),其次是副作用小,病人可以長期應用。然而,符合上述條件的葯物還不多,所以,從醫生到病人都要珍惜現有的抗乙肝病毒葯物。慢性乙肝是個非常復雜的疾病,即使應用了抗乙肝病毒葯,治療也可能失敗,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條。
適應症不妥
不管幹擾素還是拉米夫定,都有嚴格的適應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應用。這兩種葯共同的適應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轉氨酶升高達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臟炎症反應明顯者。這時病人正處於「免疫清除期」,即體內的免疫功能啟動,對乙肝病毒發起圍剿和清除,此時應用抗病毒葯助一臂之力,效果顯著。在「免疫耐受期」,轉氨酶正常或少許超過正常值,肝臟炎症輕或無,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免疫功能對乙肝病毒「熟視無睹」,這時應用任何抗病毒葯也是枉然,對此,干擾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果適應症選擇准確,療效會明顯提高,選擇不當,濫「干擾」、「濫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滿意療效,還會挫傷病人的治療信心,或對抗病毒治療產生抵觸情緒,並製造「抗病毒無效論」,影響乙肝病人正常用葯。
抗乙肝病毒葯物有局限性
慢性乙肝並非用上干擾素或拉米夫定就萬事大吉了,更不是用葯後一定會康復。其實,抗乙肝病毒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葯都對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cccDNA)無效,一旦停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為模板繼續復制,結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來,造成肝病復發。醫學家們指出,如堅持長期用葯,最大限度地壓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參與,方可最終將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復。
慢性乙肝病人的用葯,必需消除速戰速決、一蹴而就的觀念,要有長期用葯的准備。「速效論」是假話,不能相信。
抗乙肝病毒葯的另一個局限性為病人對其「應答率」不是100%(應答指病人用葯後HBeAg轉陰,抗-HBe轉陽,HBVDNA轉陰,轉氨酶正常),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應答率」在40%左右,而遠期應答率僅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肝時,用葯1年,HBeAg轉陰率不到20%,發生抗-HBe轉陽者僅15%左右,盡管HBVDNA轉陰率高達96%~100%,但HBeAg不轉陰或抗-HBe不轉陽,就易於復發。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抗病毒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確認識這些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棄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樂觀。
葯物的毒副作用
「是葯三分毒」,抗乙肝病毒葯也有毒副作用,這又往往因人而異。應用干擾素除可引起流感樣癥候群之外,還可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減少,也有脫發、抑鬱等情況發生,有時因為毒副作用使治療受挫。拉米夫定有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
乙肝病毒變異
慢性乙肝是個復雜多變的疾病,在抗病毒葯物作用下和人體免疫壓力下,病毒常常發生變異,這可導致治療失敗。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也經常波動,出現反復,這不一定歸咎於抗病毒葯物的應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調,在治療中可發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並脂肪肝,有時又因濫用葯、飲酒等,使病情復雜,治療更困難,這都不是抗病毒葯的過錯。分析和找到失敗原因再採取措施,仍然會取得療效。
在應用抗乙肝病毒葯過程中,要細致觀察,多方分析,抗乙肝病毒葯不是「萬能靈葯」,其他葯物如抗肝纖維化、調節免疫功能方面的輔助用葯也是非常必要的。治療乙肝失敗,不能否定抗病毒葯物,大家也不可苛求抗病毒葯。乙肝治療學發展至今,最大的進步是確立了抗病毒為主的綜合治療戰略,如果不去抗病毒,就要走回頭路,千百萬乙肝病人將無所適從。當然,對抗病毒葯的不足,科學家早已察覺,現在正深入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抗病毒葯,應當說前景是樂觀的。
㈧ 簡述肝炎病人的健康指導
語言宣教 利用對患者進行各種護理工作時宣教。如給患者測生命體征、靜脈輸液、做各種基礎護理及探視患者等時機,邊工作邊與患者交流、宣教。根據不同層次的患者和護理工作所需時間的長短,宣教的內容、時間有所差別。
2.2 書面方式 患者入院時,發給「肝炎健康教育」小冊子,供患者閱讀。在科室開辦肝炎健康教育專欄,定期更換宣教內容。
2.3 護理查房 通過個案護理等業務查房,將健康教育內容貫穿、融入。患者及家屬感覺受益匪淺,並能很好的配合。
2.4 工休會形式 讓肝炎患者自帶板凳,集中學習,由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做宣教。盡量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收到較好的效果。
3 健康指導內容
3.1 入院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主管的醫生、護士,請假離院、衛生、探視制度及如何使用床邊呼叫器等。囑患者要遵守醫院的消毒隔離制度,不互串病室,不與他人共用物品,減少陪人,防止交叉感染。
3.2 心理指導 由於肝炎患者缺乏本病的有關醫學知識,怕得了肝炎而受到周圍人群的冷落,怕被領導知道而失去工作,怕轉變為慢性肝炎而預後不良。另外,慢性肝炎患者因病情反復,經常住院,經濟負擔較重。常表現出易怒、暴躁、心情抑鬱及焦慮,甚至會產生悲觀厭世情緒。沉重的心理負擔對疾病的恢復極為不利,易怒則傷肝。我們向患者講解肝炎的一般知識,講明消毒隔離的意義及方法,讓患者了解肝炎的復發誘因,減少復發機會。使他們對自己的疾 病有較全面、正確的認識。及時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消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信心。
3.3 疾病知識宣教 由於患者缺乏本病的有關醫學知識,同時被肝炎的病情反復波動困擾著,患者表現出迫切的求知願望。我們應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教患者學會看幾種常見的化驗單。如:(1)生化檢驗報告單:檢查肝功能的情況。較重要的項目有總膽紅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2)免疫檢驗報告單:檢查甲胎蛋白是否升高。(3)抗原抗體的檢驗:檢查乙肝兩對半的情況。
告訴患者及家屬,化驗單有標明正常值,可以對照。如有異常,在項目旁邊有向上、向下的箭頭標明。對乙肝兩對半的「大三陽」、「小三陽」、出現「抗體」、兩對半陰性時應打乙肝疫苗針等詳細講解。
4 傳播途徑知識的指導
4.1 甲、戊型肝炎的共同點 均經糞-口傳播,有季節性,可引起暴發流行。雖病人的血液、唾液也有傳染性,但以糞便的排毒大,排毒時間長,故糞-口是甲、戊型肝炎主要傳播途徑。糞便污染水、蔬菜、食品、手、用具等均可引起散發或暴發流行,一般日常生活接觸常為主要的傳播方式。如污染水源或食物則可引起暴發流行。
4.2 乙、丙、丁型肝炎的共同點 主要經血源傳播,無季節性,為多發性。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可通過各種體液排出體外,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但由於乙肝病毒顆粒在不同的體液,出現的頻度不同。因此各種體液的傳染性相差很大。其中以血液、精液、月經和陰道分泌物傳染性較大。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1)圍產期母嬰傳播。(2)醫源性傳播:經血源、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傳播,醫患之間的傳播。(3)性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
5 消毒隔離措施的指導
甲、戊型肝炎為消化道隔離,時間最少1個月。乙、丙、丁型肝炎為血源隔離。應酌情延長隔離時間。患者的牙刷、剃刀,毛巾不可與家人共用,不將咀嚼過的食物給兒童吃。患者的食具、用具應與他人分開,食具可用1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或煮沸30min消毒,或使用消毒碗櫃。做到飯前便後洗手。衣物可用具有消毒殺菌作用的洗滌劑浸泡清洗,患者用過的書報、被褥等可在烈日下曝曬4~6h消毒。地面、廁所、物體表面等可用含有效氯消毒劑噴灑、擦拭。同時,關好紗窗,消滅蒼蠅、蟑螂。加強個人衛生。
6 葯物應用的指導
6.1 輸液葯物的指導 使用肝安注射液不可太快,可引起惡心、嘔吐,應維持在20滴/min左右。使用古拉定、凱西萊葯物時,個別患者可出現皮疹。如液體輸入太快,會發生輸液反應。護士調整好滴數後,患者不可私自調速。
6.2 注射干擾素的指導 (1)規格:干擾素分100萬、300萬、500萬IU,注射前要認真查對,以免用錯。(2)劑量及用法:要根據醫囑使用。特別是出院後,堅持按醫囑用葯,不隨意增減或停葯,以免影響療效。(3)第1天使用干擾素,會有發熱、疲勞等不適。個別患者有頭痛、肌痛、關節痛、食慾不振等。請患者不必驚慌。
6.3 對肝臟有損害的葯物的指導 如嗎啡、巴比妥類、氯丙嗪等對肝臟有損害,應禁止使用。告訴患者在外購買葯物時應看清說明書,如註明有肝功能損害者慎用的葯物,切不可亂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
7 飲食的指導
(1)急性肝炎應給予適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慾好轉後給予營養豐富食物。鼓勵多飲水,以促進代謝產物及毒素的排泄,多吃水果與新鮮蔬菜,供給足量的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如糖食、谷類、麵包、水果、豆類),極易消化飲食。(2)慢性肝炎應適當進食較多的蛋白質,避免過高熱量的飲食,以防肝臟脂肪變性。不宜食過量的糖,以免導致糖尿病。可服用酵母、多酶片及山楂片等有助於 消化的食物,減輕腹脹。禁忌煙酒,因酒精中的代謝產物乙醇直接損害肝臟。(3)重症肝炎有肝昏迷前驅症狀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以減少腸道內氨的來源。有腹水者應限制鈉鹽、水份的攝入,少食易產氣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
8 休息的指導
(1)急性肝炎應強調早期卧床休息,待症狀和肝功能明顯好轉或黃疸消退約1個月左右,可逐漸增加活動,但應避免勞累。患者卧床休息,可使肝臟血流量增加40%,有利於肝臟的恢復。(2)慢性肝炎宜採用動靜結合的原則,活動期以卧床休息為主,靜止期可從事力所能及的輕工作,適當進行體育活動。(3)重症肝炎更應強調絕對卧床休息,囑患者盡量減少體力消耗。
9 出院指導
(1)普及、宣傳病毒性肝炎的預防知識,減少肝炎的發病機會。(2)強調肝炎徹底治癒的重要性,宣傳肝炎遷延不愈對人體的危害。對休息、飲食、用葯等問題給予具體指導,囑患者按時復查,以便能對復發做到早期發現。(3)對慢性肝炎患者讓其了解復發的誘因,如酗酒、勞累、不合理用葯、不良情緒等,應盡量予以避免,以減少復發的機會。在病情穩定期,適當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9)如出現下列症狀:厭食、疲乏、鞏膜黃染,小便濃茶樣等,請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