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校外培訓機構不屬於學校,有什麼法律法規嗎
培訓機構,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專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屬,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
Ⅱ 怎麼界定培訓機構學科類和藝術類
學科類:以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等教育科目為培訓方向
藝術類:以興趣愛好(舞蹈,畫畫,武術)等為主要培訓方向
Ⅲ 怎麼理解校外培訓機構登記為非營利性組織
這是為了應對新出的雙減政策:
根據於8月26日召開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了解到,目前,國家層面的「營改非」工作相關政策文件,還沒有正式出台(教育部、民政部正在研究「營改非」工作的相關政策)。
參考地方「營改非」工作政策:
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趙學剛在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精神,「營改非」工作實行雙重管理體制,教育部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前置許可審批和日常業務管理;民政部門作為登記管理機關,負責法人登記和監督檢查。
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主要有四個步驟:
一是申請,申請人在教育部門先取得《辦學許可證》等批復文件,再向同級民政部門提出法人登記申請。
二是審查,民政部門審核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三是核准,民政部門依法作出准予登記的決定;不符合條件的要求作出補正。
四是發證,對符合要求的頒發法人登記證書,並及時予以公告。
Ⅳ 開培訓機構需要什麼資質
校外培訓機構須經縣級教育部門審批去的《辦學許可證》後,再按所屬類型到相關部門申領登記證書或《營業執照》。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需到分支機構或培訓點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履行審批手續。
《辦學許可證》申辦材料:
1、申辦報告。內容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3、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其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4、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營業執照》申辦材料:
1、法人或者自然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2、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證明;
3、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住所使用證明。(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和租金發票)
(4)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類型擴展閱讀:
1、培訓機構場所的要求:
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確保不擁擠、易疏散;必須符合國家關於消防、環保、衛生、食品經營等管理規定要求。
2、培訓機構師資的要求:
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3、培訓機構培訓內容的規定: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准,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
Ⅳ 辦理培訓機構需要辦什麼手續
辦理培訓機構需要的手續:
第一關,到辦學所在地的教育局去索取並填寫申請表,(要提供開辦者的相關資質,學歷學位證明等)經過審核批准,頒發許可證才能開辦。
第二關,就是向工商行政部門申請營業執照進行法人登記(要提供驗資證明、經營場所狀況等等);
第三關,是辦理稅務登記。而最後還要注冊資金,一般都是十萬以上呢,合法手續就是以上這些了。
開輔導班應該准備的證件,其中包括經營許可證,申請營業執照,還有稅務登記證件。如果辦好了這些證件,你就可以合法經營店面,一步步向燦爛未來走去,盡享財富人生。
凡申請辦學者須呈報下列材料:
1、所在街道辦事處(公社、單位)介紹信和本人戶口、履歷、學歷或技術等級證件。
2、辦學申請書.內容包括:培養目標、學習期限、辦學規模、教學計劃、師資來源、收費標准以及教學場所和設備等。
3、私人辦學必須遵守國家法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保證教學質量。教學人員與教學設備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第一條:主辦人須歷史清楚,品行端正,具有相當的文化程度、業務水平和辦學能力,並能親自任課和經常主持校務。
第二條:教學人員須歷史清楚,品行端正,具有與所任學科必備的文化程度、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有必要的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有必要的教學和管理制度,
每個學期結束時或一門課學完後,須舉行結業考試,考試成績須報區(縣)工農(職工)教育辦公室備查。
第四條:私人辦學接受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委託培養學員時,須經區(縣)工農(職工)教育辦公室會同區(縣)勞動或文化部門審批,私人辦學單位必須和委託單位訂立培訓合同,並認真執行。
第五條:私立補習學校(班)的名稱、校牌、印章,均須冠以「私立」字樣。
第六條:經批准舉辦的私立補習學校(班),如變更辦學規模、教學內容等,須按第二條規定的辦法重新申請審批。
第七條:私人辦學可參照有關部門收取學費的規定,向學員收取學費.必須建立必要的財務制度.主辦人、教學人員及其他辦學人員的報酬,採取民主協商的辦法確定。
第八條:私人辦學成績優良者,政府予以表揚;學校(班)管理混亂,教學質量低劣者,得勒令停辦。
第九條:凡不收學費,主辦人、教學人員不要報酬的義務教學者,可不履行本辦法所列各項批准手續。
第十條:本辦法自頒發之日起試行。
Ⅵ 這次國家打擊校外培訓機構的范圍包括哪些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關於堅決做好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按要求審批,發放辦學許可證,確保證照齊全。
這里摘取部分內容:
當中提到,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設立,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參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和「廣東省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設置標准」的要求進行審批。
在廣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廣東省民辦教育機構的設置標准(粵教策〔2018〕6號)》中,對機構設置的舉辦者、名稱、場所、教師、培訓內容等都有作明確規定,且設置標準的實施日期顯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有效期為5年。因而可以被看作是主要的審批參照。推巨量文化認為若全國各地嚴格要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也要「先證後照」,以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准進行辦學許可證審批,必然會對這些培訓機構造成重大影響。
Ⅶ 校外培訓機構包括藝術類嗎
兒童校外教育機構是指在學校生活以外,對少年兒童進行各種教育活動的機關。有綜合性的,如少年宮、少年之家、兒童活動中心、兒童公園、兒童野外活動營地等;有專門性的,如兒童圖書館和兒童閱覽室、兒童劇院和兒童電影院、少年科技站、少年業余體育學校、兒童鐵路等。2018年8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2018年11月,教育部開發的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即將上線,各地審批的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有望通過全國統一的互聯網平台實現聯網查詢。
Ⅷ 校外培訓機構需要辦什麼證件
開教育輔導機構需要辦理辦學許可證。
辦學許可證辦理流程:
1、當地政府教育局辦理辦學許可證。
2、然後去工商或者民政部門辦理營業執照。
3、到質檢部門辦理企業代碼證。
4、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
另外,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
教育培訓機構培訓形式:
1、技能培訓。
教育培訓是勞工部門培養和考取上崗資格證為目的,所以登記機關是勞動部門而且需要以不盈利或者少盈利為目的,主要提供勞動部門的認證考試培訓,師資需要認證,收費需要認證。
2、商業培訓。
區別於以上的教育形式是因為,商業培訓的登記機關是I商局,在設置課題和訂立價格等方面比以上兩種形式簡單,但不可提供教育部門相關的學歷教育也不可以提供勞動部門的上崗認證教育培訓。
Ⅸ 校外培訓班內容
不得以家教、咨詢、文化傳播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培訓業務,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中小學校普遍建立彈性離校制度……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就當前校外培訓發展中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明確設置標准,規定場所、師資、管理條件
一間小小的半地下室擠著20來個學生——這樣的培訓環境將無法獲得辦學資質。
為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和學習質量,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機構設置必須達到一些基本要求,如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有規范的章程和相應的管理制度等。
意見還明確提出,未經教育部門批准,任何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以家教、咨詢、文化傳播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培訓業務。
規范培訓行為,遏制升學焦慮蔓延
近年來,升學焦慮向低齡化蔓延,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在其中推波助瀾。
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予以嚴格規范,明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准,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根據意見精神,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把遵循教育規律擺在首位,這應當成為培訓機構今後辦學的『紅線』。」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吳遵民表示,對培訓行為的一系列細致約束,都直指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沉重的超綱教、超前學、應試搶跑等亂象,有助於校外培訓回歸學校教育「有益補充者」的定位。
意見還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切實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日常監管等。
推行黑白名單制度,公布校外培訓機構名單及主要信息
意見要求,全面推行白名單制度,對通過審批登記的,在政府網站上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的名單及主要信息。對未經批准登記、違法違規舉辦的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
楊東平介紹,這一規定借鑒了各地監管校外培訓市場的經驗。「通過信息公開加強行業監管,懲戒一些不誠信機構,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楊東平說。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華認為,「黑白名單」相當於誠信名單,客觀上提高了培訓准入標准,也加強了市場秩序的規范。
破解「三點半難題」,普遍建立彈性離校制度
孩子下午三點半放學了,如果不去校外培訓機構,那麼誰去接?誰來管?
意見提出,各地要創造條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強化中小學校在課後服務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彈性離校制度。
上海市長寧區天山第一小學校長呂華瓊表示,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開展書法、美術、閱讀、體育鍛煉等活動,孩子們在放學後不僅能得到有安全保障的看護,更能發展興趣愛好。長寧區有學校調研發現,原來30%的孩子放學後直奔社會機構,開設晚托服務後已有一半「迴流」。
Ⅹ 教育部明確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教育部對於校外培訓的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范圍是如何界定的?
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的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准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