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乙腦預防針,包鋼醫院三門診從2011年6月份開始就一直說沒有免費的乙腦,怎麼可能,請有關部門關注
這很正常,說明他家沒進過免費乙腦疫苗。
B. 傳染病防治知識 試題(醫院)
一、單項選擇題 1、甲類傳染病有:() A、霍亂、鼠疫B、麻疹、瘧疾 C、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D、乙腦、血吸蟲病 2、傳染病流行是指:() A、一個地區短期內突發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B、一個地區突發某種歷年從未或很少發生過的傳染病 C 、一個地區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一般發病率水平D、一個地區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的最高發病率水平 3、疫區是指:() A、發生傳染病的那個村子 B、發生傳染病的那個醫院 C、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時可能波及的地區 D、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體向周圍傳播時已經傳染到的地區 4、病源攜帶者是指:() A、接觸病原體的人 B、接觸傳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症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D、感染病原體有臨床症狀也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5、傳染病爆發是指:() A、短期內在一個家庭突然發生多例多種傳染病 B、短期內在一個家庭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C、短期內在局部地區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D、短期內在一個醫院突然發生多例同一種傳染病 6、對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處理辦法是:() A、個人檢討B、批評教育 C、依照刑法處理 D、向受害人道歉 7、傳染病分幾類:() A、2B、3 C、4D、5 8、採集、保藏、攜帶、運輸、使用可能導致甲類傳染病傳播的以及衛生部規定的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需經哪個部門批准:() A、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B、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C、醫院D、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9、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法定管理傳染病有( )種: A、35B、39C、37D、40 10、醫療機構應當實行傳染病( )、()制度: A、預檢、分診B、分診、消毒 C、預檢、隔離D、消毒、隔離 11、對下列哪個傳染病,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A、艾滋病 B、脊髓灰質炎 C、炭疽中的肺炭疽D、傷寒和副傷寒 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是由下列哪個組織頒布的:() A、全國人大B、國務院 C、衛生部 D、省人民政府 13、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採取下列措施哪項是錯誤的:() A、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 B、對疑似病人應統一集中治療 C、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應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D、拒絕隔離治療時,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14、下列描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傳染病人、疑似傳染病人是指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准》,符合傳染病人和疑似傳染病人診斷標準的人 B、病原攜帶者是指感染病原體無臨床症狀但能排出病原體的人 C、疫區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向周圍播散的單個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可引起人類傳染病的病原體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長期存在和循環的地區 15、發現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應向哪個部門報告:() A、急救中心(110) B、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C、當地人民政府 D、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二、是非題 1、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的,應當將屍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 2、對甲類傳染病的疑似病例,可以進行居家隔離治療。() 3、傳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對外公布。() 4、醫療機構的基本標准、建築設計和服務流程,在資金短缺時可以適當降低對預防傳染病醫院感染的要求。() 5、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獲得感染屬於醫院感染。() 6、鄉鎮衛生院可以不報告傳染病疑似病例。() 7、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 8、乙類傳染病中的某種傳染病可以按甲類傳染病管理。() 9、醫務人員可以公開傳染病患者的全部資料。() 10、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 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2、C3、C 4、C 5、C 6、C 7、B8、A9、C 10、A 11、C 12、B13、B14、C15、D 二、是非題1、是2、非 3、非4、非5、是 6、非7、是 8、是9、非10、是
C. 我兒子25個月今天去衛生院打乙腦疫苗預防針後發燒39.4該怎麼辦
多喝開水,寶寶有沒有什麼不舒服啊。
39度以上,就可以考慮吃點退熱葯了。
不要擔心一般疫苗的副反應發熱48—72小時會好的。
D. 預防乙腦哪種方法最直接有效
引言: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細菌感染的話就會有明顯的反應,如果細菌感染的部位是出現在腦部的話,那就更嚴重了,所以說乙腦炎是一個很嚴重的病,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預防。預防乙腦哪種方法最直接有效?
E. 怎樣可以預防乙腦
初秋預防乙腦
據專家
介紹,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性傳染病。乙腦是經蚊等吸血昆蟲傳播,流行於夏秋季,8月是高發期,多發生於兒童,部分患者留有嚴重後遺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預防乙腦一是要按規定接種疫苗(主要是兒童)。二是避免蚊蟲叮咬。在炎熱的夏季,應及時清理垃圾、積水,疏通下水管道,噴灑消毒殺蟲葯水,消除蚊蟲滋生地,降低蚊蟲密度,防止蚊蟲叮咬有效預防乙腦。專家提醒市民,用蚊香防蚊應在睡覺前使用,因盤狀蚊香產生的煙霧會刺激呼吸道,引發嗓子痛和感冒。
F. 麻疹、水痘、肺結核、近視眼、結膜炎、貧血、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 的病原體是什麼
流行性乙型腦炎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乙類傳染病,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經蚊傳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潛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現發燒、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不醒等症狀,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傳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動物,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人尤其是兒童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預防乙腦應採取滅蚊、防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10歲以下兒童應盡快接種乙型腦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開展防治乙腦知識的普及教育運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掃衛生死角、積水,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葯水,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斷傳播途徑,以防止乙腦疫情的發生和擴散。 病原乙腦病毒屬於蟲媒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毒粒為球形,有包膜,直徑20-30nm,為二十面體結構。基因是正鏈單股RNA,包裝於病毒核衣殼中,外層為脂膜(包膜)。包膜中有糖基化蛋白E和非糖基化蛋白M。E蛋白是主要抗原成分,具有特異性中和以及血凝抑制抗原決定簇。乙腦病毒加熱至56℃30分鍾即可滅活。來蘇水對該病有很強的滅活作用(1% 5分鍾,或5% 1分鍾即可滅活)。對去氧膽酸鈉、乙醚、氯仿等均很敏感。在地鼠腎、C6/36和BHK-21等有明顯致細胞病變作用;乳鼠腦內接種敏感,一般2-3天即可發病死亡,因此目前實驗室常用以上兩種方法分離乙腦病毒。臨床表現人感染乙腦病毒後潛伏期為5-15天,病人症狀以高燒、驚厥、昏迷為主要特徵,病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1.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頭痛、發燒、常伴有寒戰,體溫38℃-39℃。頭痛常較劇烈,伴有惡心、嘔吐(呈噴射狀),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1-6天。2.急性腦炎期:最突出的症狀是持續高燒,體溫高達39℃-40℃以上,幾天後中樞神經感染加重,出現意識障礙,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驚厥或抽搐,頸項強直,受影響肢體出現麻痹,有的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經系統檢查巴賓斯基征陽性,跟腱反射陽性。3.恢復期:在此期神經系統症狀逐漸緩解,體溫和脈搏等逐漸恢復正常。 診斷標准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症狀和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的綜合分析進行診斷,但確診則需要依靠抗體檢查或病原分離。(一)流行病學:在乙腦流行區居住,在蚊蟲叮咬季節發病或發病前25天內在蚊蟲叮咬季節到過乙腦流行區。(二)臨床症狀和體征1.急性起病,發熱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伴有腦膜刺激症狀。2.急性起病,發燒2-3天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如昏迷、驚厥、抽搐、肢體痙攣性麻痹等中樞神經系統,或發展至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三)實驗室檢查1.腦脊液:壓力增高,呈非化膿性炎症改變(外觀清亮,蛋白輕度增高,糖與氯化物正常,白細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多核細胞為主,後期單核細胞為主。2.一個月內未接種過乙腦疫苗者,血或腦脊液中抗乙腦IgM抗體陽性。3.恢復期血清中抗乙腦IgG抗體或中和抗體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腦IgG抗體陰性,恢復期陽性者。4.乙腦病毒分離:從腦脊液、或腦組織、或血清分離乙腦病毒陽性。(四)病例分類:1、疑似病例:具體三(一)加三(二)1或三(二)22、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加三(三)13、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加三(三)2或三(三)3或三(三)4治療原則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葯物,主要是對症、支持、綜合治療。必須重視對症治療,要認真把好「三關」,即高熱關、驚厥關和呼吸衰竭關。具體辦法如下:(一)降溫:高燒易發生驚厥,可加重腦水腫,誘發呼吸衰竭,故必須及時降溫,最好把體溫控制在38.5℃以下(肛表),頭部溫度力爭降到36℃左右,其方法有物理降溫、葯物降溫和激素等。(二)鎮靜:乙腦患者因頭痛劇烈,常有煩躁不安,因顱壓增高易發生驚厥,故應給以適量鎮靜劑以防止發生驚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則應盡快地用鎮靜劑予以控制。(三)防止呼吸衰竭:重症病例早期可發生顱壓增高。在防治顱壓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換氣不佳的缺氧,故應多讓病人側睡,防止昏迷時舌根後墜。若已出現痰堵,可考慮氣管插管或切開,以改善肺部的換氣功能。當出現腦水腫或腦疝,引起呼吸衰竭時,應立即給以脫水劑。如病人有缺氧表現,則應早期給氧,如病人出現呼吸表淺或節律不齊時,應採用呼吸興奮劑。此外,支持、綜合治療亦應重視,如認真細致的護理,高熱量多維生素的營養性流質,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預防繼發感染等。如治療不及時病死率高達約10%-20%左右,部分病人(約30%左右)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記憶力和智力減退等。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病人對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是很重要的。
G. 楚雄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中心成績
(一)預防為主保健康
楚雄州成立之初,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時經濟、醫療條件所限,各種傳染病肆虐。天花、麻疹、瘧疾、白喉、百日咳、傷寒、性病、麻風病、肺結核、地甲病等在全州廣泛流行。50年來,經過全州廣大衛生防疫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不僅消滅了天花,控制了鼠疫,其他傳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發病率大幅度下降。
1、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以及重點疾病重點防治,重點地區重點預防,重點人群重點保護的原則,認真落實各項傳染病防控措施,全州急性傳染病總發病率大幅度下降。由1958年3661.32/10萬降至1997年276.71/10萬(較1958年下降了92.44%),至2007年154.97/10萬(較1997年下降了43.99%),全州傳染病發病率保持了連續4年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好成績。
Ø 2007年與1997年相比較,流腦發病率下降100%、炭疽下降94.44%、麻疹下降88.43%、瘧疾下降70.64%、腥紅熱下降66.67%、痢疾下降63.28%、病毒性肝炎下降23%。2002年以來全州連續5年未發生霍亂疫情。
2、計劃免疫工作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接種率和接種質量不斷提高,計劃免疫針對疾病發病率逐年下降並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1990年、1995年分別實現了國家規定的省、縣、鄉為單位達85%的兒童免疫目標,州防疫站和10縣市防疫站均被省政府授予「計劃免疫達標做出顯著貢獻」的榮譽稱號。「四苗」接種率由1989年的90%上升到2007年95%以上,計劃免疫針對疾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從1989年至今我州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1995年和1997年以後無白喉和百日咳病例發生;2007年與1997年相比,麻疹發病率下降88.32%,流腦下降100%,乙腦死亡率下降了100%。同時,國家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管理的疫苗品種在逐步增多,由2002年以前的「四苗防六病」增加到2007年的「七苗防九病」,即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2004年—2007年,州疾控中心根據疫情態勢,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二類疫苗預防接種共計68萬人次,進一步建立和鞏固了有效免疫屏障。計劃免疫工作的全面有效實施和二類疫苗的推廣使用,為提高我州人口特別是少年兒童的健康素質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3、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文縮寫為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性疾病,自1981年美國首先報告第一例艾滋病例以來,現已波及世界各國,且傳播速度迅速。我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居亞洲第二位。我省是全國艾滋病的重疫區。楚雄州防疫站自1991年開展HIV常規監測工作,主要以吸毒人群、性亂人群、特殊行業服務員、勞教者、獻血人員、輸入血液及血製品者等12類重點人群為監測對象。1995年我州首次發現HIV感染者,1996年至今採取常規監測與哨點監測相結合的方式,2001年首次在孕產婦中檢出HIV感染者。1991年至2007年的17年間,全州共監測各類人群近25萬人次,並對檢測出的HIV病毒感染者進行告知、訪視、建檔、管理和干預,對符合國家抗病毒治療項目要求的HIV病毒感染者進行轉診和免費抗病毒治療。通過多部門的協作和社會的廣泛參與,全民艾滋病宣傳取得明顯成效,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城市人群達92.16%、農村人群達58.6%;醫務人員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100%,在校學生防治艾滋病和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達93.16%;新入學的高中階段學生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率達98%、無償獻血知識知曉率達90%;娛樂場所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9%;廣大人民群眾對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自覺防治艾滋病的意識逐漸形成。
4、結核病是一種古老的慢性傳染病。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宣布「全球結核病處於緊急狀態」,將結核病例為重點控制傳染病之一。我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僅次於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12月21日,國務院向世界宣布中國履行遏制結核病流行的國際諾言,下發了《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並實施了一系列國家與國際合作的結核病控制項目。1998年至2002年,我州牟定縣實施了「雲南省加強與促進結核病控制項目」和「衛生部結核病控制項目」,發現和治療管理結核病人183例;2000年8月省、州、市防疫站和鄉衛生院的有關醫生組成的結核病聯合調查組對楚雄市大過口鄉16023人進行了結核病普查登記和線索調查,並對發現的140例結核病人進行了治療和管理;從2002年起,楚雄州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英國贈款和日本政府無償援助(衛X項目)、全球基金結核病控制項目(第一輪、第四輪)、中央財政、中央轉移支付等項目資金在全州廣泛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項目的實施及項目資金的相互補充,使我州結核病防治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截止2004年4月,楚雄州10縣市均啟動衛X項目,DOTS策略以縣為單位覆蓋率達100%,提前達到項目要求。2004年至2007年項目實施期間,州疾控中心開展結核病防治和項目管理業務培訓共14期706人,通過加強對基層的培訓,提高我州結防人員的專業水平,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經過2002-2007年結核病控制項目的實施,發現和治癒了大量的肺結核病人,促進了楚雄州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5、麻風病在建州初期流行甚廣,每個鄉鎮都有病例報告,經過多年的普查、普治,尤其了聯合化療的實施,使發病率從1958年到1997年下降了92%, 2007年較1997又下降了48%,而且麻風病治療率、規則服葯率、監測管理率都達到100%,全州共有13個麻風院(村),由政府提供生活、住房、醫療保障。全州的麻風病防治工作多次接受國際衛生組織、衛生部的檢查,並得到高度評價和贊揚,州防疫站被衛生部授予「麻風病防治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7年,義大利麻風防治協會項目官員再次對元謀、祿豐兩個AIFO項目縣及楚雄州疾控中心麻防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並對我州麻風病防治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6、克山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又稱楚心病。自1960年在楚雄市呂合地區發現以來,已有40多年的流行史,楚雄州克山病病區分布廣、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全國克山病歷史重病區之一。通過長期研究和實踐,1977年楚雄州將口服亞硒酸鈉預防克山病措施在全州范圍內推廣,至1997年,全州累積預防服硒人數為139萬人,全州克山病發病率由1974年的21.59/10萬下降到1997年的2.0/10萬。通過預防服葯及各種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2007年全州口服亞硒酸鈉人數較1997年下降了59.5%;通過對部級、省、州、縣級克山病監測點共5個縣的克山病監測,克山病檢出率逐年下降,2007年檢出率明顯低於1997年,部分縣未檢出。完成了《楚雄州克山病5年病情動態轉歸監測研究》,獲得省衛生廳科教協會三等獎。
7、1991年以來,在我州的大姚、祿豐、牟定、楚雄、南華、永仁等縣連續發生了雲南不明原因猝死(曾用名雲南暴發性病毒性心肌炎,雲南暴發性地方性心肌炎, 雲南暴發性心肌炎,雲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疫情呈點狀暴發流行,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高,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重視。連續幾年來,州疾控中心積極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配合國家疾控中心和省地方病防治所對疫點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疫點環境消殺處理及綜合防治進行指導。經國家、省、州縣各部門共同努力,在監測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1997年完成《楚雄地區急性心肌炎爆發流行病因篩選研究》課題,2007年完成了《雲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與克山病異同性研究》課題,並獲得了州科技進步三等獎。
8、地方性甲狀腺腫於1978年首次開展疫情調查,查出患者14263人,經加大防治力度,通過食鹽家碘、改水、預防服葯等措施,到1994年底,10縣市均達到國家基本控制標准。1997年全州共設立11個碘鹽監測點,共監測鹽樣8825份,合格7925份,合格率為89.8%。共投服碘油膠丸41200人份。對元謀、武定抽樣監測成人甲腫率0.21%,對楚雄市學生進行甲狀腺檢查甲腫率4.46%。完成了《碘硒雙補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研究》,獲得了州科技進步一等獎。近10年來,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及疾控部門不懈努力,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績。2007年完成居民食用碘鹽監測2962份,非碘鹽率為0.20%,碘鹽覆蓋率99.80%,碘鹽合格率98.14%,合格碘鹽食用率97.94%。8—10歲學生甲腫率為0.33%,學生及家庭主婦問卷調查及格率較1997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9、楚雄州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始於1956年,通過在全州范圍內摸底調查確定楚雄市和祿豐縣為血吸蟲病流行區。經過多年的群防群治,有發病的祿豐縣、楚雄市先後與1985年、1986年達到國家基本消滅標准,轉為監測管理階段。1986年以後兩縣未發現新發血吸蟲病例,1993年我州達到血吸蟲傳播阻斷標准,至今每年堅持查螺、滅螺、查病、治病,未發現陽性釘螺、新感病人及新感病畜,現存的10例晚期血吸蟲病人已不具傳染性。
(二)新發傳染病預防與控制
1、SARS防制:2002 年11 月,我國廣東省發現並報告首例非典型肺炎,這種不明原因的傳染性疾病迅速向北京、香港及其它地區傳播。根據全國疫情態勢及楚雄州非典型肺炎防制預案的要求,楚雄州疾控中心從2003年4月23日起安排專人24小時疫情值班,調整加強了災情疫情應急隊,制定職責和工作流程,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有效地阻止了非典型肺炎在我州的發生。一是購買和貯存15萬元的消殺滅葯品、器械和個人防護裝備;二是積極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公眾的衛生防護意識;三是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公共場所、學校等開展預防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及消殺滅工作;四是制定了《楚雄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防制預案》,進一步明確了組織機構、防制措施、診斷依據、疫情現場處理步驟、疫情報告系統程序等;五是全州疾控機構開展疫情監測上報,採取在進入州內所有交通要道設卡監測,對進入楚雄人員(返鄉學生、民工等)全部進行健康登記,對賓館、旅店入住人員測量體溫,對公共場所實行預防性消毒等措施;六是州衛生局組織開展較大規模的實戰演練,有效地提高了應急處置隊伍的處置能力。2003年楚雄州防治SARS工作先後接受了國家衛生部、省政府、省衛生廳等領導和專家的檢查與督導並得到了一致好評。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制:2005年11月,東南亞、歐洲相繼發生了禽類禽流感流行和發現病例。根據疫情態勢,州疾控中心加強了禽流感應急准備工作,組織應急隊員及有關醫務人員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在楚雄市富民鎮荷花村發生禽流感疫情時於第一時間派出業務人員配合農業部門對可疑疫點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消毒處理,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監測。同時配合州衛生局對全州衛生院院長進行禽流感防治知識的培訓,保證疫情信息網路暢通,按規范的程序和要求上報疫情,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我州未發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目前此項工作轉為監測階段。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作為我州疾病預防控制的專門機構,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各種傳染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確保我州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州疾控中心特別注重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逐步建立健全疫情控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體系和工作機制,確保一旦出現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能快速、有效地做出應急反應。一是建立健全疾控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全州疾控機構均成立有疫情管理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領導小組、專家組、後勤保障組以及應急處置隊,共有應急隊員300餘人;二是堅持執行24小時疫情和突發事件值班制度;三是完善應急處置個人防護裝備及消殺滅葯品器械的儲備、管理和保障。2007年,州疾控中心按照二、三級防護標准配備了60套個人防護裝備,新購置了10套衛生監測應急處置防護裝備,儲備消殺滅葯品和器械,總價值超過10萬元,做到嚴格管理,落實專人定期檢查更換,確保後勤保障供應及時有效。四是加強了疫情監測管理,進一步健全疫情報告網路,完善疫情報告制度,提高疫情報告質量。多年來,州、縣疾控機構堅持疫情就是命令,疫區就是戰場,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成功撲滅和處置了多次重大傳染病爆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1995年武定縣6.5級強烈地震、2003年大姚縣兩次強烈地震、2003年滇中銅冶煉廠職業中毒事件、1994年—2001年武定縣和元謀縣的歷次霍亂爆發流行、2005年楚雄市富民鎮荷花村禽流感疫情、2006年牟定縣狂犬病疫情等,最大限度的將疫情和損失控制到最小范圍和最低限度,有效地保證了彝州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了彝州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
(四)衛生信息網路建設:為綜合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建立衛生防疫信息資料庫,落實覆蓋從鄉、縣、州、省到國家衛生部的快速、准確、全面的疫情報告制度,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2001年省疾控中心統一配發15台計算機(州級5台,每縣(市)1台),省、州、縣(市)衛生防疫站採用ISDN方式相互聯接完成數據傳遞工作,州、縣(市)疾控中心共12名疫情管理人員參加了省疾控中心的培訓學習,並於7月1日起正式實行疫情及突發公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結束了長期從郵局寄送傳染病疫情報告資料的歷史。6年來,全州疫情信息網路直報系統不斷升級改版,至2007年底,全州州、縣、鄉、村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以及州、縣、鄉三級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網路直報系統已經健全完善,並在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五)五大衛生監測與檢驗:2002年以前,州防疫站承擔著全州五大衛生監督監測工作任務,五大衛生工作從一般道德規范管理納入法制管理軌道,全州五大衛生工作質量不斷提高。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全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推進,2002年12月20日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成立後,更加重視並大力加強了五大衛生監測檢測工作,全州疾控機構進一步都加強了實驗室軟、硬體建設,並全面推進實驗室計量認證和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努力使各級疾控中心監測檢測能力達到國家基本要求,及時為處置重大疫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准確可靠的檢驗數據,同時也為衛生行政執法提供科學的依據。
(六)科研培訓和指導服務基層:1997年至今,州疾控中心有科研成果19項,其中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衛生廳科技協會三等獎3項,州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在州級以上醫學刊物發表的科技論文共201篇,其中國家級刊物發表96篇,省部級90篇,地州級15篇。2004-2007年州疾控中心共派出279人次參加省級以上學習培訓175個班次;組織舉辦各類培訓班76個,免費培訓基層業務技術人員3465人次;2007年共派出525人次到基層指導並參與各項業務工作2974天次。
H. 孩子四月份高燒抽風後,到社區衛生所打乙腦預防針熱,那兒不給打,怎麼辦
寶寶患病期間不給接種是正確的,等身體完全康復可以接種疫苗。
I. 衛生院打疫苗情況
疫苗有注射的,也有口服的
出生時:卡介苗(預防結核),乙肝1
滿月:乙肝2
2月:糖丸1(口服,預防嬰兒癱),輪狀病毒疫苗(口服,自費,預防輪狀病毒腹瀉,3歲內幼兒高發)
3月:糖丸2,百白破1(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4月:糖丸3,百白破2
5月:百白破3
6月:乙肝3,A群流腦1
8月:麻疹1,風疹1,腮腺炎1,乙腦1 註:新規定使用聯合疫苗,即一種疫苗或以預防前三種或含麻疹在內的兩種疾病。
9月:A群流腦2(與A群流腦1間隔3個月,如第一針接種晚了,第2針順延)
1歲:甲肝(部分地區自費),水痘(自費)
1.5-2歲:百白破4,麻疹2(如8月接種麻疹風疹二聯,則本次用麻腮二聯),甲肝2(如1歲時使用減毒活疫苗,則本次不需要)
2歲:乙腦2
3歲:AC群流腦疫苗1
4歲:糖丸4
6歲:AC群流腦疫苗2,麻疹3,腮腺炎2,風疹2(也有說7歲或12歲),乙腦3(新規定可能取消了)
另: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每年9-11月接種流感疫苗(自費),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預防部分腦膜炎、肺炎、中耳炎等,與流感無關,自費)有多種接種方案,可與百白破同時接種。乙腦疫苗每年7-9月不接種,應種兒童順延。乙肝疫苗第三針接種完成後3個月建議查乙肝抗體。
注意:患病兒童不宜接種疫苗,應延後接種,如無特殊情況兩次接種應間隔28或發上。
以當地防疫機構安排為准。
J. 寶寶,今天打了收費乙腦滅活預防針後就發高燒,經醫院驗血後是預防針引起的,醫院有責任嗎
要看寶寶這次反應情況為好,按療程需要加強疫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