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教什麼是QC080000企業為什麼要推行QC080000體系呢
建議是直接去找咨詢機構這樣一來你自己可以跟著學,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請教顧問,我有一家不錯的咨詢機構可以推薦你,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崑山誠偉公司呢,他們家做體系咨詢輔導特別不錯,你可以去咨詢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可以的話記得幫我加分哦
『貳』 華碩電腦好不好,
打死人頭發給一個風格粗獷發型
『叄』 注塑廠要做SHSPM體系與HSPM QC080000類似,怎麼做推行計劃
你是講的夏普HSPM管理吧.
你們廠如果通過QC080000認證,只需要根據夏普的要求准備資料就行,就像普通客戶稽核一樣.
如果沒有通過,那你們需要在9000基礎上,最好單獨編寫一份有關HSPM的文件,包括HS清單,HS管理標准,HS處理程序等,時間緊急可以按照SHSPM的要求逐條進行文件准備,當然比較重要的還包括供應商,廠內全員宣導等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啊^_^
『肆』 在策劃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哪些因素來確定所要應對的風險和機遇
考慮1: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外部因素方面:包括但不限於法律法規、技術、競爭、市場、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因素等;
a)法律法規;
b) 技術:新領域、新設備、新工藝等;
c) 競爭:公司市場佔有率、市場領先趨勢、顧客增長趨勢、市場穩定性等;
d) 市場:市場容量、競爭力、價格風險等;
e) 文化:主要銷售區域消費習慣等;
f) 社會:本地失業率、安全感、教育水平、公共假日、工作時間等;
g) 經濟:經濟走向、匯率的變動、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信貸可得性、利率的變動等;
內部因素方面:公司運營管理、財務狀況、資源、知識和績效等
a)公司運營:管理方面、生產能力、售後服務;
b)財務狀況:費用支付、資金回收;
c)人力資源:人員的流動、員工業務素質、績效考核;
d)設施、環境:基礎設施管理、公司運行環境。
考慮2:識別相關方的需求及期望
相關方:包括但不限於政策法規、顧客、所有者、組織中的成員、供應商、銀行等。
相關方的需求及期望:典型的需求及期望,包括但不限於:
政府機構:遵紀守法、道德行為、安全、環境保護等要求;
顧客:產品和服務質量、價格、交付等要求;
所有者:持續的盈利能力
組織中的成員:良好的作業環境、職業安全、得到承認和獎勵等;
供應商:互利及其連續性等;
銀行:持續的還貸能力等;
『伍』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的綠色華碩
Green ASUS:致力於永續的計算機運算。全球性無所不在的運算的黎明,為我們已經相當脆弱的生態系統投下了不祥的陰影。自2000年起,華碩持續通過名為 Green Asus 的行動計劃,以減輕其營運所帶來的環境影響。Green ASUS 涵蓋四個領域,由華碩電腦公司董事長施崇棠先生所帶領的委員會負責監督:綠色設計設計易於再利用、再循環及分解的產品,提高產品的能源效率,並確實遵守有害物質的指導方針。綠色製造採用更加環保的製程,例如無鉛和無鹵素製造流程。綠色采購監督綠色供應鏈管理 (SRM) 系統,並維護在線綠色供貨商資料庫。綠色服務及營銷鼓勵支持資源回收計劃,並確保慈善團體可通過這些活動而受益。Green ASUS 注目焦點超越法令規范RoHS 指導方針限制 6 種有害物質的使用。華碩自行決定進一步限制另外 31 種物質,以維護其全體客戶、員工及地球的安全。總公司及生產基地獲得 IECQ HSPM 認證華碩總公司及所有生產據點均已獲得 IECQ (IEC 電子組件質量評估系統) HSPM (有害物質程序管理) 認證。IECQ 提供可視性及獨立驗證,確認電子組件、相關材料及製程均符合相關的標准、規格或其它規范。公認為高度環保企業專門從事企業責任評估的獨立研究機構 Oekom research AG 認為華碩是計算機及周邊產業中的高度環保企業。Green ASUS 里程碑2009階段性地導入無鹵素製程Eee PC™ 貝殼機及九款液晶顯示器獲得 EPEAT 金牌等級生產世界第一款同時獲得環境產品宣告 (EPD) 及碳足跡 (PAS 2050:2008) 認證的筆記本電腦 (N51V)U 系列筆記本電腦及 EeeBox 小型台式電腦獲得 EU Flower 認證2008N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uP 認證N 系列及 Bamboo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U Flower 認證N 系列及 Bamboo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PEAT 金牌認證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Super Hybrid Engine 及適用於主板的 EPU II-6 Engine推出低耗電 VH192C/SC 顯示器2007開發適用於主板的 ASUS AI Gear 2總公司及生產基地獲得 IECQ HSPM 認證為製造流程推出綠色設計系統於美國推出資源回收計劃2005開發適用於主板的 ASUS AI Gear2004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Power4Gear Plus推出無鉛主板2000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Power4Gear
『陸』 華碩台式電腦質量好嗎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碩),品牌為"ASUS",公司成立於1990年4月2日[3]。是台灣的國際品牌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主板的製造商,同時亦為顯卡、桌上電腦、通訊產品、光碟機等產品的領導廠商。"華碩"之名來自該公司成為"華人之碩"的期望,而英文名ASUS的靈感來自希臘神話的天馬Pegasus,象徵藝術靈感、學習、完美與純真,正符合華碩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
Green ASUS:致力於永續的計算機運算。全球性無所不在的運算的黎明,為我們已經相當脆弱的生態系統投下了不祥的陰影。自2000年起,華碩持續通過名為 Green Asus 的行動計劃,以減輕其營運所帶來的環境影響。Green ASUS 涵蓋四個領域,由華碩電腦公司董事長施崇棠先生所帶領的委員會負責監督:綠色設計設計易於再利用、再循環及分解的產品,提高產品的能源效率,並確實遵守有害物質的指導方針。綠色製造採用更加環保的製程,例如無鉛和無鹵素製造流程。綠色采購監督綠色供應鏈管理 (SRM) 系統,並維護在線綠色供貨商資料庫。綠色服務及營銷鼓勵支持資源回收計劃,並確保慈善團體可通過這些活動而受益。Green ASUS 注目焦點超越法令規范RoHS 指導方針限制 6 種有害物質的使用。華碩自行決定進一步限制另外 31 種物質,以維護其全體客戶、員工及地球的安全。總公司及生產基地獲得 IECQ HSPM 認證華碩總公司及所有生產據點均已獲得 IECQ (IEC 電子組件質量評估系統) HSPM (有害物質程序管理) 認證。IECQ 提供可視性及獨立驗證,確認電子組件、相關材料及製程均符合相關的標准、規格或其它規范。公認為高度環保企業專門從事企業責任評估的獨立研究機構 Oekom research AG 認為華碩是計算機及周邊產業中的高度環保企業。Green ASUS 里程碑2009階段性地導入無鹵素製程Eee PC™ 貝殼機及九款液晶顯示器獲得 EPEAT 金牌等級生產世界第一款同時獲得環境產品宣告 (EPD) 及碳足跡 (PAS 2050:2008) 認證的筆記本電腦 (N51V)U 系列筆記本電腦及 EeeBox 小型台式電腦獲得 EU Flower 認證2008N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uP 認證N 系列及 Bamboo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U Flower 認證N 系列及 Bamboo 系列筆記本電腦獲得 EPEAT 金牌認證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Super Hybrid Engine 及適用於主板的 EPU II-6 Engine推出低耗電 VH192C/SC 顯示器2007開發適用於主板的 ASUS AI Gear 2總公司及生產基地獲得 IECQ HSPM 認證為製造流程推出綠色設計系統於美國推出資源回收計劃2005開發適用於主板的 ASUS AI Gear2004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Power4Gear Plus推出無鉛主板2000開發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 Power4Gear。
『柒』 iso體系文件中來料、成品檢驗的可靠性文件怎麼做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QA)
質量方針 1 是否有通過ISO組織(9001)之認證?
2 是否定義並文件化公司的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是否提供了建立並評審品質目標的框架?品質目標是否與公司的質量方針相一致
質量目標 3 組織內是否在相關功能和水平上建立了符合產品要求的可計量並可測量的品質目標,是否與方針一起在組織內被廣泛傳達並被理解
4 對質量目標是否分解到各個部門
5 為了持續適宜性,質量目標是否被評審
職責、許可權和溝通 6 是否定義了從事影響產品,材料和服務各項品質工作相關的管理,執行和驗證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對最高管理者的職責和許可權是否有規定
7 是否提供了適當的,如過程和產品檢查,試驗,監控和評審內部驗證活動方面的資源
內部溝通 8 對質量管理體系在組織內部建立了哪那些溝通渠道
9 能否保證客戶相關信息在組織內部的適當並且及時溝通
管理評審 10 是否進行定期的管理評審,管理評審記錄是否完善
11 管理評審的輸入是否包括審核結果、顧客反饋、過程業績以及以往管理評審的實施狀況
12 管理評審的輸出是否明確並有利於質量的持續改善
質量手冊 13 質量手冊是否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刪減項的詳細內容及理由
14 質量手冊是否包括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描述,體系中的關鍵過程是否與架構及實際操作一致
文件控制 15 是否規定各類文件之審核許可權,管制文件在發行前是否經授權人審核通過?
16 是否有統一標准規定文件格式?
17 是否有唯一性的文件編號?
18 文件修訂狀態能否明確識別,現場使用文件是否為有效版本?
19 是否對來自客戶的標准、圖樣等技術文件進行控制
記錄控制 20 是否所有質量記錄保存完好、易於檢索,並且定期維護整理
21 是否定義了質量記錄的保存時間,在保存期限內之文件可否調出查閱
22 是否有最新的質量記錄一覽表
23 各部門使用的質量記錄是否與質量記錄一覽表中的編號、格式相符
人力資源 24 公司是否制訂了組織內部人力資源培訓計劃,計劃的制定是否合理,符合公司及各部門的需求
25 是否被執行並進行保留了培訓記錄
26 培訓效果的如何評價,有效性
27 對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是否進行識別並明確培訓需求
數據分析 28 對市場返回的不良品是否有一套分析、糾正預防及持續改善流程
29 是否有一套對不合格品進行隔離、標識、記錄、分析、改善及採取糾正預防措施的控制方法
30 對公司重大品質事故是否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
31 糾正措施是否可以有效消除不合格
32 是否對預防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監控確認
內部審核 33 是否有制訂內部審核文件?文件內是否規定了內部質量審核,頻次,范圍,方法
34 內部質量審核時是否制訂了具體審核計劃
35 是否有按公司文件和ISO標准條款要求編制內部審核查檢表?查檢表是否能有效的指引內審人員進行內部審核?
36 內審人員是否進行的資格認證,是否有效
37 在內審時發現的不符合事項,是否採取對策並作追蹤確認?
持續改善 38 是否定期對品質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並提出改善對策
39 是否定期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
產品貯存與運輸 40 是否制定產品搬運,貯存,包裝和交付管理辦法,且能貫徹執行
41 原材料發放如何保證先進先出原則,是否有帳台明細表記錄
42 是否制定合適的搬運方法,以防止產品的損壞
43 靜電敏感材料是否使用防靜電控制
44 是否規定各類材料、成品的庫存有效期
45 在產線上發現物料質量問題時對倉庫未使用物料如何處理,是否有文件規定
46 在客戶端出現批量問題時對在庫和在途物料和處理,是否有文件規定
47 是否建立了相關流程文件防止退回的RoHs產品與非RoHs產品的混淆
48 是否有文件規定了適當的運輸工具,運輸工具是否被維護在較好的使用狀態下
49 是否提供了防止產品/物料損壞,變質的方法
50 可燃,腐蝕,毒性等物品是否進行了適當保存隔離
51 物料存儲時的是否有識別標識,是否清晰
52 對循環使用品是否有適當控制
53 是否在外箱貨品票上增加了「是否RoHS」一欄
54 倉庫的環境是否進行了控制,是否在控制范圍內,記錄是否保存
55 是否制定運輸保證文件以提供運輸過程中的產品防護
製程檢驗控制 56 是否設定工程不良率目標並對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確認
57 是否執行巡查檢驗並進行記錄
58 生產開始/生產換班時是否進行首件確認,且保存記錄
59 是否對設備進行點檢、保養並保持記錄
60 工程中不良的管理和處理方式是否明確
61 生產品種型號改變時,作業指導書、作業工具等是否及時更換
62 是否有返工流程並依規定執行返工作業
63 對生產中發現的不良品是否有標識區分
64 對生產中的不良是否及時分析回饋給相關部門並對導入的改善對策進行確認追蹤
65 是否通過製程式控制制計劃的執行,測量技術,抽樣計劃,相應的分析改善措施等方面來維護製程表現
66 是否有SPC訓練計劃,員工SPC培訓考核記錄是否保存
67 是否對相關的人員都進行了RoHs的培訓及資格認證並且RoHs的培訓記錄是否完整
68 所有關鍵參數及製程統計控制的規則定義是否清楚
69 是否進行製程稽核,是否全面有效?
成品檢驗控制 70 是否每批都經過完整的檢驗、試驗合格後才放行
71 作業員是否經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且嚴格依指導書作業規范操作
72 作業指導書及檢驗規范是否明確,全面
73 是否針對RoHs建立了相應的檢驗標准,檢驗站的作業指導書是否更新
74 檢驗過程中產品狀態標識是否明確
75 批退有無重工流程及程序,且重工執行完整的檢驗試驗過程
76 針對所發現的不良,是否評估影響范圍,有否發行CAR並對改善對策進行追蹤驗證,對策無效時是否再改進
77 是否對成品檢驗品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
78 是否在成品本體上標注了「RoHS」字樣
79 RoHs的產品是否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
80 是否對不合格品進行再處理
81 緊急放行和交付是否經權責人員評審批准
82 是否保存檢驗記錄,且便於查詢
生產流程式控制制 83 生產開始時領料或者配料的依據是否明確
84 所有材料正確存放避免混料或損壞
85 是否製作QC工程圖並依此作業
86 每個生產工序是否有作業指導書並按規定作業,進行規范操作
87 對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生產環境是否有規定,是否進行識別且實施監控,有記錄
88 在需要時,判定樣品和檢驗工具是否具備,是否有明確定義
89 處理ESD材料時操作者有否戴靜電環(是否有程序規定並依規定執行),ESD系統是否裝配,且合理,是否進行日常維護
90 對可能接觸產品工業外型的人員是否規定必須配戴手套並依規定作業
91 是否建立了停線和停止出貨的標准
92 是否區分定義了RoHs產品製程中的關鍵環節,並制定了降低風險的控制計劃,是否實施並定期評審
93 所有通過/未通過測試的產品是否採取適當方式分開以避免混淆
94 是否有文件規定所有設備夾具符合RoHs的要求,並執行了該規定
95 是否識別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並加以控制
96 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作業員是否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
97 是否制定了關鍵元器件以及產品的追溯系統,是否有效
98 是否制定了RoHs材料及產品的包裝標識隔離等要求的文件
99 是否有系統控制錫膏的保存環境
100 錫膏的使用是否遵循先進先出;
101 是否有系統有效控制錫膏的使用過程,如解凍回收等環節,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PE)
研發控制 1 對產品設計和(或)開發是否進行了策劃?策劃的階段是否符合產品的特點?
2 設計輸入是否得到充分的評審與協商,使之滿足客戶和預期要求
3 設計和(或)開發輸出是否滿足輸入的要求?輸出文件的完整性是否滿足規定要求
4 評審結論是否在下階段設計中得到貫徹,樣品設計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在定型設計中得到解決
5 是否實施了設計和(或)開發的驗證?驗證活動是否確保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
ECN變更 6 對於設計/工程變更是否有識別、審批、批準的書面化程序
7 設計/工程變更在執行前是否經權責人員審批並形成記錄
8 是否嚴格按照規定的時機發放ECN並及時傳達到受影響的部門,是否對實施效果確認
9 ECN變更前是否通報給顧客同意後才實施
10 對重要的設計更改,是否進行了系統分析、論證、驗證,嚴格履行審批
量測儀器的控制 11 是否按照校驗計劃及清單對試驗試驗設備進行校驗
12 對測量設備是否能追溯到校驗或檢定的測量標准
13 程序文件是否規定了校準不合格設備的處置
14 負責校準的人員是否接受過培訓並被正式鑒定
15 對新增試驗設備投入使用是如何管理的
16 測量設備的內校、外校記錄是否保留
17 測試軟體是否能滿足預期用途;對軟體是否有版本控制
18 有否設定儀校室及儀校室之環境有否進行管控?
19 校驗用之校驗標准品是否有明顯標識及管控?
20 重要儀器設備是否有備用品?主要儀器停止運作有否標示說明?
21 是否訂定儀器設備維護保養作業程序書並遵照執行?
22 廠內使用之儀器是否在校驗期內?
維修過程 23 維修員是否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是否具備充足的技能
24 用於修理的工具、測試儀器和相關支持文件(如電氣圖、LAYOUT等)是否充分滿足修理需要
25 是否修理站區分RoHs和非RoHs的區域,並且是否修理站的工具滿足RoHs的要求
26 是否有維修記錄,維修記錄是否具有可追溯性,是否對維修數據進行分析識別改善機會
27 維修過的產品是否重流生產線進行調試和測試
28 是否在返工及修理的過程中有相應的濕敏元件的控制方法,並有相關文件規定
29 是否對維修品正確標識防止混料和修理遺漏
生產過程試驗 30 是否有適宜的產品可靠性試驗計劃和相應的操作規程,是否滿足客戶的要求
31 用於試驗的設備和儀器在校驗期內,設備儀器參數設置能滿足試驗標准要求
32 是否嚴格按照規定的周期、項目、試驗條件進行試驗
33 是否建立了一套實現RoHs產品的流程文件
34 是否針對RoHs增加了可靠性實驗
35 當可靠性測試失敗時是否提出糾正措施
36 對試驗不合格而已經出貨的產品是否進行追溯評估
37 試驗報告和數據記錄是否進行有效保存
生產設備、治工具控制 38 是否具備較先進精密的或非陳舊的製造設備,是否有操作指導書?
39 有否訂定製程各站之標准工時及作生產線均衡分析?
40 設備及治工具的維護保養是否進行按照規定行進,記錄保留是否完整
41 是否在適當的工位提供了治具以提高生產效能?
42 對治工具的使用壽命(或者使用次數)是否有書面規定?治工具是否在使用壽命之內
43 治工具上有無物料編碼等標記便於追溯
44 工程部門有否對生產線之不良&QA不良進行分析及控制?
45 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規定了所用機器設備、工具、材料、規格,並有版本控制
46 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規定了機器產品的參數,設置.
47 產品的功能及測試范圍是否覆蓋客戶要求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PUR)
交期能力評估 1 是否規劃生產管理之責任單位並有書面之作業程序
2 是否有書面之生產計劃及能否依計劃完成排程
3 有否未達成生產計劃之檢討與對策作業,記錄是否完整
4 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來源滿足生產計劃
5 成品倉儲之空間及搬運能否滿足客戶需要
6 製造設備產能是否能滿足公司之需求及是否有能力處理緊急訂單
成本控制與配合服務 7 財務狀況是否能滿足持續性經營及擴展性經營
8 是否能對客戶提出的指令提出需求與改善建議
9 在需要時是否能提供出貨檢驗報表及出貨檢驗月報與信賴性測試報告
10 是否能及時准確提供周生產進度及品質報告給客戶
11 是否能提供正確的周期庫存報表與及時准確的隨貨提供送貨單
12 是否有成本分析作業程序(損耗成本&材料成本)並評估報價的准確性
13 生產前樣品製作及送樣承認作業時效是否能滿足客戶需求?是否書面作業規定
14 公司高階人事結構是否能滿足持續穩定發展需要?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式控制制 15 是否有合同評審程序,如何確保其執行
16 客戶對產品有關技術要求是否進行定義並形成記錄
17 對顧客要求變更的內容是否進行評審
18 與顧客溝通的過程是否形成記錄並對其有效性進行確認
19 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產品缺陷或者重大不合格是是否通知客戶,是否有文件規定
20 產品持續生產過程中是否按照客戶要求進行例行試驗、增加確認檢驗
供應商管理 21 是否建立了選擇和評價供方的標准及流程(體系審核,生產現場審核)
22 供應商的選擇是否基於滿足合同要求的能力,包括品質要求
23 是否與供方簽定品質協議來約束雙方責權
24 合格供方名單是否經審批生效並定期更新
25 是否定期對供方業績進行考評並形成記錄,是否包括價格,品質,技術,服務
26 是否根據業績考評結果對供方採取相應措施(如減少定單、停止采購、輔導監察等)
27 是否定期對供方監察
28 對考評或者監察不合格供方是否要求提供書面改善並進行改善效果驗證
29 是否對供方提出不斷提升的質量目標並定期考評質量目標達成狀況,並要求供方持續改善
30 是否有進行供貨商品質管理(如評鑒.評比.稽核.獎罰等)?有否書面程序文件並有執行記錄?
31 采購流程以及采購訂單等是否經審批後才發出
32 特采物料是否經審批後才實施,並且在使用後是否對其性能表現進行了的跟蹤驗證,是否有相關規定及要求
33 是否對交貨及時性確定了目標,是否有評估
供應商的ROHS管控 34 是否在新供應商引入和供應商稽核時,有針對RoHs的稽核,並有相關紀錄
35 是否將相應的RoHs要求發給了各供應商,並建立了能夠接受RoHS要求並能夠做到RoHS的供應商名單
36 訂購單上是否有明確寫明「ROHS的相關要求」
37 公司內是否有驗證禁止或減少使用6項有害物質的文件
38 供貨商是否有向公司提供ICP成分表
39 是否有定期的供貨商(HSPM)稽核計劃並執行稽核
40 是否可提供保證書或宣告表
41 是否能保證所采購的可回收材料中未使用有害物質
新零部件承認 42 是否建立對新零部件承認程序
43 新零部件承認是否依要求進行,新零部件的相關資料是否給相關部門
44 是否有零件的審批流程,並且零件的審批報告是否在量產之前完成
分包商的控制 45 是否有外包過程?
46 對於外包商是否建立了選擇和評價供方的標准及流程(體系審核,生產現場審核)
47 文件是否有規定了外包過程式控制制的類型和程度?
48 是否有依文件執行?
49 是否保留了相關記錄?
客戶投訴處理 50 對於客戶投訴是否有具體的處理流程
51 如何規定和保證客戶投訴響應速度
52 對退品率是否設定目標,是否定期審核達成情況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IQC)
來料控制 1 收到物料後是否對包裝上的信息標識及包裝狀況做檢查
2 針對每一種部品的檢驗是否都有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清楚,版本控制及相應的創建信息
3 檢驗規范是否包括了關鍵參數,尺寸,功能外觀檢測,並且是否對RoHs的原材料,成品都有相應的標准規格,及檢驗方法
4 檢驗標准或檢驗規范是否在生產前作成、檢查方式及項目是否明確
5 物料變更時是否有明確的檢驗依據
6 是否有相關的流程規定來確保來料的RoHS符合性
7 檢查員是否按檢驗標准或規范進行檢查
8 是否檢驗標准中要求的檢驗項目均有檢驗記錄
9 IQC是否有分析測量的儀器及能力
10 是否收集了供應商的RoHS情況聲明書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監測報告,並是否定期對檢測報告進行更新
11 目檢條件是否滿足,適當
12 檢驗使用的樣品是否經過認證和處於受控狀態
13 對檢查員是否考核和定期的培訓,是否有明確的培訓計劃
14 對檢查員是否實行認證制度,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15 是否對進貨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
16 是否按品質狀況進行檢查水準調整
17 如有免檢或委託檢查,是否定義了滿足條件,是否有相關資料證明
18 對供應商提供的檢驗資料是否進行審查,是否滿足檢驗標准和相應的技術規格要求
19 對客戶提供的物料是否進行檢驗
不合格物料處理 20 不合格品是如何進行識別的,及其處理方式是否得到資格人審批
21 是否有降低標准或讓步接收物料情況,如何進行批準的
22 對不合格批次是否有分析報告
23 對分析報告中糾正和預防措施是如何跟蹤的
24 是否有明確的RMA流程處理客戶退品
客戶投訴處理流程 25 對客訴問題點有否進行由專人分析或召開檢討會議.擬定有效對策並有進行對策導入確實性追蹤並與客戶建立固定溝通窗口?
26 客訴問題點對策是否確實發落到各相關單位標准化執行(相關SOP&SIP&圖面等文件有否修訂)?
27 有否統計客訴問題點之對策改善前後品質狀況比較及進行檢討結案處理?
28 是否有建立客戶投訴一覽表?
環境管理體系 29 是否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30 是否制定了環境方針並能保證方針的實施
31 組織內部是否制定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文件
32 對環境管理工作的職責和許可權是否有明確規定
33 對於供應商的ROHS變更是否管控
34 供應商的物料變理、場地變更等變更信息是否書面通知客戶
35 是否要求供應商提供材料的「物質材料宣告表」和SGS報告
36 ROHS物料使用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yin_86
『捌』 ISO9001標准<品質管理體系><文件管製程序>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QA)
質量方針 1 是否有通過ISO組織(9001)之認證?
2 是否定義並文件化公司的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是否提供了建立並評審品質目標的框架?品質目標是否與公司的質量方針相一致
質量目標 3 組織內是否在相關功能和水平上建立了符合產品要求的可計量並可測量的品質目標,是否與方針一起在組織內被廣泛傳達並被理解
4 對質量目標是否分解到各個部門
5 為了持續適宜性,質量目標是否被評審
職責、許可權和溝通 6 是否定義了從事影響產品,材料和服務各項品質工作相關的管理,執行和驗證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對最高管理者的職責和許可權是否有規定
7 是否提供了適當的,如過程和產品檢查,試驗,監控和評審內部驗證活動方面的資源
內部溝通 8 對質量管理體系在組織內部建立了哪那些溝通渠道
9 能否保證客戶相關信息在組織內部的適當並且及時溝通
管理評審 10 是否進行定期的管理評審,管理評審記錄是否完善
11 管理評審的輸入是否包括審核結果、顧客反饋、過程業績以及以往管理評審的實施狀況
12 管理評審的輸出是否明確並有利於質量的持續改善
質量手冊 13 質量手冊是否包括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刪減項的詳細內容及理由
14 質量手冊是否包括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描述,體系中的關鍵過程是否與架構及實際操作一致
文件控制 15 是否規定各類文件之審核許可權,管制文件在發行前是否經授權人審核通過?
16 是否有統一標准規定文件格式?
17 是否有唯一性的文件編號?
18 文件修訂狀態能否明確識別,現場使用文件是否為有效版本?
19 是否對來自客戶的標准、圖樣等技術文件進行控制
記錄控制 20 是否所有質量記錄保存完好、易於檢索,並且定期維護整理
21 是否定義了質量記錄的保存時間,在保存期限內之文件可否調出查閱
22 是否有最新的質量記錄一覽表
23 各部門使用的質量記錄是否與質量記錄一覽表中的編號、格式相符
人力資源 24 公司是否制訂了組織內部人力資源培訓計劃,計劃的制定是否合理,符合公司及各部門的需求
25 是否被執行並進行保留了培訓記錄
26 培訓效果的如何評價,有效性
27 對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是否進行識別並明確培訓需求
數據分析 28 對市場返回的不良品是否有一套分析、糾正預防及持續改善流程
29 是否有一套對不合格品進行隔離、標識、記錄、分析、改善及採取糾正預防措施的控制方法
30 對公司重大品質事故是否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
31 糾正措施是否可以有效消除不合格
32 是否對預防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監控確認
內部審核 33 是否有制訂內部審核文件?文件內是否規定了內部質量審核,頻次,范圍,方法
34 內部質量審核時是否制訂了具體審核計劃
35 是否有按公司文件和ISO標准條款要求編制內部審核查檢表?查檢表是否能有效的指引內審人員進行內部審核?
36 內審人員是否進行的資格認證,是否有效
37 在內審時發現的不符合事項,是否採取對策並作追蹤確認?
持續改善 38 是否定期對品質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並提出改善對策
39 是否定期進行顧客滿意度調查
產品貯存與運輸 40 是否制定產品搬運,貯存,包裝和交付管理辦法,且能貫徹執行
41 原材料發放如何保證先進先出原則,是否有帳台明細表記錄
42 是否制定合適的搬運方法,以防止產品的損壞
43 靜電敏感材料是否使用防靜電控制
44 是否規定各類材料、成品的庫存有效期
45 在產線上發現物料質量問題時對倉庫未使用物料如何處理,是否有文件規定
46 在客戶端出現批量問題時對在庫和在途物料和處理,是否有文件規定
47 是否建立了相關流程文件防止退回的RoHs產品與非RoHs產品的混淆
48 是否有文件規定了適當的運輸工具,運輸工具是否被維護在較好的使用狀態下
49 是否提供了防止產品/物料損壞,變質的方法
50 可燃,腐蝕,毒性等物品是否進行了適當保存隔離
51 物料存儲時的是否有識別標識,是否清晰
52 對循環使用品是否有適當控制
53 是否在外箱貨品票上增加了「是否RoHS」一欄
54 倉庫的環境是否進行了控制,是否在控制范圍內,記錄是否保存
55 是否制定運輸保證文件以提供運輸過程中的產品防護
製程檢驗控制 56 是否設定工程不良率目標並對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確認
57 是否執行巡查檢驗並進行記錄
58 生產開始/生產換班時是否進行首件確認,且保存記錄
59 是否對設備進行點檢、保養並保持記錄
60 工程中不良的管理和處理方式是否明確
61 生產品種型號改變時,作業指導書、作業工具等是否及時更換
62 是否有返工流程並依規定執行返工作業
63 對生產中發現的不良品是否有標識區分
64 對生產中的不良是否及時分析回饋給相關部門並對導入的改善對策進行確認追蹤
65 是否通過製程式控制制計劃的執行,測量技術,抽樣計劃,相應的分析改善措施等方面來維護製程表現
66 是否有SPC訓練計劃,員工SPC培訓考核記錄是否保存
67 是否對相關的人員都進行了RoHs的培訓及資格認證並且RoHs的培訓記錄是否完整
68 所有關鍵參數及製程統計控制的規則定義是否清楚
69 是否進行製程稽核,是否全面有效?
成品檢驗控制 70 是否每批都經過完整的檢驗、試驗合格後才放行
71 作業員是否經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且嚴格依指導書作業規范操作
72 作業指導書及檢驗規范是否明確,全面
73 是否針對RoHs建立了相應的檢驗標准,檢驗站的作業指導書是否更新
74 檢驗過程中產品狀態標識是否明確
75 批退有無重工流程及程序,且重工執行完整的檢驗試驗過程
76 針對所發現的不良,是否評估影響范圍,有否發行CAR並對改善對策進行追蹤驗證,對策無效時是否再改進
77 是否對成品檢驗品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
78 是否在成品本體上標注了「RoHS」字樣
79 RoHs的產品是否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
80 是否對不合格品進行再處理
81 緊急放行和交付是否經權責人員評審批准
82 是否保存檢驗記錄,且便於查詢
生產流程式控制制 83 生產開始時領料或者配料的依據是否明確
84 所有材料正確存放避免混料或損壞
85 是否製作QC工程圖並依此作業
86 每個生產工序是否有作業指導書並按規定作業,進行規范操作
87 對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生產環境是否有規定,是否進行識別且實施監控,有記錄
88 在需要時,判定樣品和檢驗工具是否具備,是否有明確定義
89 處理ESD材料時操作者有否戴靜電環(是否有程序規定並依規定執行),ESD系統是否裝配,且合理,是否進行日常維護
90 對可能接觸產品工業外型的人員是否規定必須配戴手套並依規定作業
91 是否建立了停線和停止出貨的標准
92 是否區分定義了RoHs產品製程中的關鍵環節,並制定了降低風險的控制計劃,是否實施並定期評審
93 所有通過/未通過測試的產品是否採取適當方式分開以避免混淆
94 是否有文件規定所有設備夾具符合RoHs的要求,並執行了該規定
95 是否識別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並加以控制
96 關鍵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作業員是否經過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
97 是否制定了關鍵元器件以及產品的追溯系統,是否有效
98 是否制定了RoHs材料及產品的包裝標識隔離等要求的文件
99 是否有系統控制錫膏的保存環境
100 錫膏的使用是否遵循先進先出;
101 是否有系統有效控制錫膏的使用過程,如解凍回收等環節,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PE)
研發控制 1 對產品設計和(或)開發是否進行了策劃?策劃的階段是否符合產品的特點?
2 設計輸入是否得到充分的評審與協商,使之滿足客戶和預期要求
3 設計和(或)開發輸出是否滿足輸入的要求?輸出文件的完整性是否滿足規定要求
4 評審結論是否在下階段設計中得到貫徹,樣品設計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在定型設計中得到解決
5 是否實施了設計和(或)開發的驗證?驗證活動是否確保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
ECN變更 6 對於設計/工程變更是否有識別、審批、批準的書面化程序
7 設計/工程變更在執行前是否經權責人員審批並形成記錄
8 是否嚴格按照規定的時機發放ECN並及時傳達到受影響的部門,是否對實施效果確認
9 ECN變更前是否通報給顧客同意後才實施
10 對重要的設計更改,是否進行了系統分析、論證、驗證,嚴格履行審批
量測儀器的控制 11 是否按照校驗計劃及清單對試驗試驗設備進行校驗
12 對測量設備是否能追溯到校驗或檢定的測量標准
13 程序文件是否規定了校準不合格設備的處置
14 負責校準的人員是否接受過培訓並被正式鑒定
15 對新增試驗設備投入使用是如何管理的
16 測量設備的內校、外校記錄是否保留
17 測試軟體是否能滿足預期用途;對軟體是否有版本控制
18 有否設定儀校室及儀校室之環境有否進行管控?
19 校驗用之校驗標准品是否有明顯標識及管控?
20 重要儀器設備是否有備用品?主要儀器停止運作有否標示說明?
21 是否訂定儀器設備維護保養作業程序書並遵照執行?
22 廠內使用之儀器是否在校驗期內?
維修過程 23 維修員是否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是否具備充足的技能
24 用於修理的工具、測試儀器和相關支持文件(如電氣圖、LAYOUT等)是否充分滿足修理需要
25 是否修理站區分RoHs和非RoHs的區域,並且是否修理站的工具滿足RoHs的要求
26 是否有維修記錄,維修記錄是否具有可追溯性,是否對維修數據進行分析識別改善機會
27 維修過的產品是否重流生產線進行調試和測試
28 是否在返工及修理的過程中有相應的濕敏元件的控制方法,並有相關文件規定
29 是否對維修品正確標識防止混料和修理遺漏
生產過程試驗 30 是否有適宜的產品可靠性試驗計劃和相應的操作規程,是否滿足客戶的要求
31 用於試驗的設備和儀器在校驗期內,設備儀器參數設置能滿足試驗標准要求
32 是否嚴格按照規定的周期、項目、試驗條件進行試驗
33 是否建立了一套實現RoHs產品的流程文件
34 是否針對RoHs增加了可靠性實驗
35 當可靠性測試失敗時是否提出糾正措施
36 對試驗不合格而已經出貨的產品是否進行追溯評估
37 試驗報告和數據記錄是否進行有效保存
生產設備、治工具控制 38 是否具備較先進精密的或非陳舊的製造設備,是否有操作指導書?
39 有否訂定製程各站之標准工時及作生產線均衡分析?
40 設備及治工具的維護保養是否進行按照規定行進,記錄保留是否完整
41 是否在適當的工位提供了治具以提高生產效能?
42 對治工具的使用壽命(或者使用次數)是否有書面規定?治工具是否在使用壽命之內
43 治工具上有無物料編碼等標記便於追溯
44 工程部門有否對生產線之不良&QA不良進行分析及控制?
45 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規定了所用機器設備、工具、材料、規格,並有版本控制
46 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規定了機器產品的參數,設置.
47 產品的功能及測試范圍是否覆蓋客戶要求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PUR)
交期能力評估 1 是否規劃生產管理之責任單位並有書面之作業程序
2 是否有書面之生產計劃及能否依計劃完成排程
3 有否未達成生產計劃之檢討與對策作業,記錄是否完整
4 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來源滿足生產計劃
5 成品倉儲之空間及搬運能否滿足客戶需要
6 製造設備產能是否能滿足公司之需求及是否有能力處理緊急訂單
成本控制與配合服務 7 財務狀況是否能滿足持續性經營及擴展性經營
8 是否能對客戶提出的指令提出需求與改善建議
9 在需要時是否能提供出貨檢驗報表及出貨檢驗月報與信賴性測試報告
10 是否能及時准確提供周生產進度及品質報告給客戶
11 是否能提供正確的周期庫存報表與及時准確的隨貨提供送貨單
12 是否有成本分析作業程序(損耗成本&材料成本)並評估報價的准確性
13 生產前樣品製作及送樣承認作業時效是否能滿足客戶需求?是否書面作業規定
14 公司高階人事結構是否能滿足持續穩定發展需要?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式控制制 15 是否有合同評審程序,如何確保其執行
16 客戶對產品有關技術要求是否進行定義並形成記錄
17 對顧客要求變更的內容是否進行評審
18 與顧客溝通的過程是否形成記錄並對其有效性進行確認
19 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產品缺陷或者重大不合格是是否通知客戶,是否有文件規定
20 產品持續生產過程中是否按照客戶要求進行例行試驗、增加確認檢驗
供應商管理 21 是否建立了選擇和評價供方的標准及流程(體系審核,生產現場審核)
22 供應商的選擇是否基於滿足合同要求的能力,包括品質要求
23 是否與供方簽定品質協議來約束雙方責權
24 合格供方名單是否經審批生效並定期更新
25 是否定期對供方業績進行考評並形成記錄,是否包括價格,品質,技術,服務
26 是否根據業績考評結果對供方採取相應措施(如減少定單、停止采購、輔導監察等)
27 是否定期對供方監察
28 對考評或者監察不合格供方是否要求提供書面改善並進行改善效果驗證
29 是否對供方提出不斷提升的質量目標並定期考評質量目標達成狀況,並要求供方持續改善
30 是否有進行供貨商品質管理(如評鑒.評比.稽核.獎罰等)?有否書面程序文件並有執行記錄?
31 采購流程以及采購訂單等是否經審批後才發出
32 特采物料是否經審批後才實施,並且在使用後是否對其性能表現進行了的跟蹤驗證,是否有相關規定及要求
33 是否對交貨及時性確定了目標,是否有評估
供應商的ROHS管控 34 是否在新供應商引入和供應商稽核時,有針對RoHs的稽核,並有相關紀錄
35 是否將相應的RoHs要求發給了各供應商,並建立了能夠接受RoHS要求並能夠做到RoHS的供應商名單
36 訂購單上是否有明確寫明「ROHS的相關要求」
37 公司內是否有驗證禁止或減少使用6項有害物質的文件
38 供貨商是否有向公司提供ICP成分表
39 是否有定期的供貨商(HSPM)稽核計劃並執行稽核
40 是否可提供保證書或宣告表
41 是否能保證所采購的可回收材料中未使用有害物質
新零部件承認 42 是否建立對新零部件承認程序
43 新零部件承認是否依要求進行,新零部件的相關資料是否給相關部門
44 是否有零件的審批流程,並且零件的審批報告是否在量產之前完成
分包商的控制 45 是否有外包過程?
46 對於外包商是否建立了選擇和評價供方的標准及流程(體系審核,生產現場審核)
47 文件是否有規定了外包過程式控制制的類型和程度?
48 是否有依文件執行?
49 是否保留了相關記錄?
客戶投訴處理 50 對於客戶投訴是否有具體的處理流程
51 如何規定和保證客戶投訴響應速度
52 對退品率是否設定目標,是否定期審核達成情況
二級 項目 項目號 具體項目(IQC)
來料控制 1 收到物料後是否對包裝上的信息標識及包裝狀況做檢查
2 針對每一種部品的檢驗是否都有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是否明確、清楚,版本控制及相應的創建信息
3 檢驗規范是否包括了關鍵參數,尺寸,功能外觀檢測,並且是否對RoHs的原材料,成品都有相應的標准規格,及檢驗方法
4 檢驗標准或檢驗規范是否在生產前作成、檢查方式及項目是否明確
5 物料變更時是否有明確的檢驗依據
6 是否有相關的流程規定來確保來料的RoHS符合性
7 檢查員是否按檢驗標准或規范進行檢查
8 是否檢驗標准中要求的檢驗項目均有檢驗記錄
9 IQC是否有分析測量的儀器及能力
10 是否收集了供應商的RoHS情況聲明書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監測報告,並是否定期對檢測報告進行更新
11 目檢條件是否滿足,適當
12 檢驗使用的樣品是否經過認證和處於受控狀態
13 對檢查員是否考核和定期的培訓,是否有明確的培訓計劃
14 對檢查員是否實行認證制度,認定的標準是什麼
15 是否對進貨目標達成狀況進行分析
16 是否按品質狀況進行檢查水準調整
17 如有免檢或委託檢查,是否定義了滿足條件,是否有相關資料證明
18 對供應商提供的檢驗資料是否進行審查,是否滿足檢驗標准和相應的技術規格要求
19 對客戶提供的物料是否進行檢驗
不合格物料處理 20 不合格品是如何進行識別的,及其處理方式是否得到資格人審批
21 是否有降低標准或讓步接收物料情況,如何進行批準的
22 對不合格批次是否有分析報告
23 對分析報告中糾正和預防措施是如何跟蹤的
24 是否有明確的RMA流程處理客戶退品
客戶投訴處理流程 25 對客訴問題點有否進行由專人分析或召開檢討會議.擬定有效對策並有進行對策導入確實性追蹤並與客戶建立固定溝通窗口?
26 客訴問題點對策是否確實發落到各相關單位標准化執行(相關SOP&SIP&圖面等文件有否修訂)?
27 有否統計客訴問題點之對策改善前後品質狀況比較及進行檢討結案處理?
28 是否有建立客戶投訴一覽表?
環境管理體系 29 是否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30 是否制定了環境方針並能保證方針的實施
31 組織內部是否制定環境目標和指標的文件
32 對環境管理工作的職責和許可權是否有明確規定
33 對於供應商的ROHS變更是否管控
34 供應商的物料變理、場地變更等變更信息是否書面通知客戶
35 是否要求供應商提供材料的「物質材料宣告表」和SGS報告
36 ROHS物料使用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另外,團IDC網上有許多產品團購,便宜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