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車用潤滑油的分類知識培訓

車用潤滑油的分類知識培訓

發布時間:2021-11-16 21:01:56

Ⅰ 潤滑油是如何分類的

根據使用情況分類主要有兩個 1、工業潤滑油 2、車用潤滑油
根據油品結構或者組分分類主要又是另兩個 1、礦物油 2、合成油 有的分類還有第三種 半合成油
根據具體的使用設備或者部位劃分 這個也是大家接觸得比較多的
先說工業潤滑油 大一點的分類有 液壓油、齒輪油、主軸油、壓縮機油、冷凍機油、導軌油、導熱油、軸承油……等
車用油 分類有 發動機油、剎車油、傳動油、排擋油、齒輪油……等

Ⅱ 潤滑油的基礎知識

密度與相對密度
相對密度,是指物質在給定定溫度正氣密度與標准溫度下標准物質的密度之比值。對石油液體其標准物質是水。

粘度
液體流動時內磨擦力的量度叫粘度,粘度值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數潤滑油是根據粘度來分牌號的。粘度一般有5種表示方式,即動力粘度、運動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賽氏粘度。

動力粘度:表示液體在一定剪切應力下流動時內磨擦力的量度,其值為加於流動液體的剪切應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中以帕?秒(Pa•s)為單位。習慣用厘泊(Cp)為單位,1cp=10-3Pa•s。

運動粘度:表示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流動時內磨擦力的量度,其值為相同溫度下液體的動力粘度與其密度之比,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中以m2/s為單位。習慣用厘斯(cst),1cst=1mm2/s。

恩氏粘度:在規定條件下,一定體積的試樣從恩格勒粘度計的小孔流出200mL試增所需要的時間(s)與該粘度計測定水的值之比,以0Et表示。

雷氏粘度:在規定條件下,一定體積的試樣從雷德烏德粘度計流出50mL試樣所需要量的時間,以s為單位。

賽氏粘度:在規定條件下,一定體積的試樣從賽波特粘度計流出所需要的時間,以s為單位。賽氏粘度分為賽氏通用粘度(以SUV表示)和賽氏重油粘度(以SFV表示)。

三、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是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這個特性的一個約定量值。粘度指數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隨溫度變化較小,反之亦然。

四、 閃點

在規定條件下,加熱油品所逸出的蒸氣和空氣組成的混合物與火焰接觸發生瞬間火時的最低溫度稱為閃點,以℃表示。閃點的測定方法分為開口杯法和閉口杯法,開口杯法用以測定重質潤滑油的閃點;閉口杯法用以測定燃料和輕質潤滑油的閃點。

五、 凝點

試油在規定條件下冷卻至停止移動時的最高溫度稱為凝點,以℃表示。凝點是評價油品低溫性能的項目。

油品的凝點與蠟含量有直接關系,油品中的蠟含量越多,凝點越高。因此凝點在石油產品加工工藝中可以指導脫蠟工藝操作。

六、 傾點

傾點是指在規定條件下,被冷卻了的試油能流動時的最低溫度,以℃表示。傾點和凝點一樣都是用來表示石油產品低溫流動性能的指標。

七、 水分

水分是指油品中的含水量,以重量百分數表示。在石油產品分析標准中有好幾種水分測定方法,一般都是以%表示,小於0.03%即為痕跡。特殊要求的油品,其水分以10-6(ppm)表示。

八、 機械雜質

存在於油品中所有不溶於規定溶劑的雜質叫做機械雜質。

九、 水溶性酸或鹼

水溶性酸或鹼是指存在於油品中可溶於水的酸性或鹼性物質的總稱。

十、 殘炭

在規定條件下,油品在裂解中所形成的殘留物叫殘炭。以重量百分數表示。

十一、 灰分

在規定條件下油品被炭化後的殘留物經煅燒所得的無機物叫做灰分,以重量百分數表示。灰分主要是油品中含有的環烷酸鹽類。通常油品中的灰分含量都很小。在潤滑油中加入某些高灰分添加劑後,油品的灰分含量會增大。

十二、 破乳化值

油品從油水乳化液中分離能力的量度值叫做破乳化值,以min表示。它是汽輪機油的一項主要規格項目。汽輪機油在使用過程中,有時會與漏水、漏氣接觸,甚至混合,形成暫的乳化,因此必須具有能與水迅速分離的性能,才能保證油品正常循環和潤滑機件。

十三、 氧化安定性

石油產品抵抗空氣(或氧氣)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質不發生永久性變化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十四、 剪切安定性

剪切安定性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石油產品抵抗剪切作用保持粘度的粘度有關的性質不變之能力。

十五、 成溝點

成溝點是把試驗油樣在規定的溫度下存放18h,用金屬片把試油切成一條溝,然後在10s內測定試油是否流到一起並蓋住試油容器底部。若在10s內油樣流回並完全覆蓋試油容器底部,則報告油樣不成溝;反之則報告油樣成溝。成溝點是測定齒輪油(低溫)的成溝性能。

十六、 滴點

在規定條件下的固體或半固體石油產品達到一定流動性時的最低溫度叫做滴點,以℃表示。

潤滑脂的滴點與其組成有很大關系。常用潤滑脂滴點的大致范圍如下:

烴基脂的滴點
一般為40~80 ℃
鈣基脂的滴點 約為75~95℃
鈣鈉基脂的滴點 大約為120~135℃
鈉基脂的滴點 大約為130~200℃
鋰基脂的滴點 大約在170℃
復合皂脂的滴點 大約在250℃以上

十七、 錐入度

在25℃時,總荷重為150±0.25g的標准錐在5s內垂直穿入潤滑脂試樣的深度叫潤滑脂錐入度,以1/10mm表示。

錐入度是表示潤滑脂軟硬的項目。錐入度越大,稠度越大,稠度越小,潤滑脂就越軟。反之,則潤滑脂越硬,稠度越大。絕大多數潤滑脂是根據錐入度大小來分號的,其規定如下表:

潤滑脂牌號 錐入度(25℃)/10-1mm
000 445~475
00 400~430
0 355~385
1 310~340
2 265~295
3 220~250
4 175~205
5 130~160
6 85~115

十八、 游離酸和游離鹼

潤滑脂是動植物油或全盛脂肪酸用鹼皂化後,稠化礦物油而成的。如果皂化不完全或礦物油氧化分解,就會出現游離酸;如果用鹼量過多,高精尖會出現游離鹼。過多的游離酸、鹼的存在,會引起機件腐蝕所以潤滑脂的游離酸、鹼應控制在一定數值內。

十九、 膠體安定性

潤滑脂在使用或長期儲存中會有少量的油析出,這種現象稱為分油。潤滑脂抵抗分油的能力稱為膠體安定性。

二十、 機械安定性

潤滑脂的機械安定性又稱為剪切安定性,它表示潤滑脂在機械工作條件下抵抗稠度變化的能力。潤滑脂在機械力長期作用下,稠度將下降,在極端苛刻條件下,潤滑脂的結構將被破壞而變成流體,從潤滑部位流失,喪失潤滑作用。這是因為稠化劑的纖維結構,當承受長時間剪斷破壞時,使纖維變短,導致稠度下降,在遭受輕度剪斷時,纖維還可以再度疊合而恢復稠度,這種搞機械剪斷作用性能,稱為潤滑脂的機械安定性。

Ⅲ 汽車潤滑油的種類具體有哪些

汽車潤滑油分為礦物潤滑油,合成潤滑油,半合成潤滑油等幾類.
例如孚斯SL/CH等高級別潤滑油均為合成潤滑油 合成油有如下優點(但價格偏高)
1、加氫基礎油去除了影響潤滑油品質的雜質,性能穩。

2、提高動力,降低噪音,比常規的潤滑油節省燃油

3、油品流動性是傳統潤滑油的兩倍,使低溫啟動更加迅速。

4、卓越的抗氧化性和熱穩定性適合於高溫和苛刻條件下使用。

5、優異的抗磨性,減摩劑配方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6、長期使用清凈積碳保證發動機清潔、延長換油期。

【合成油Synthetic的定義】

通俗來講就是把礦物基礎油用酯類(Easter)或聚烯類(PAOoly-Alfa-Olefine)來取代,再和添加劑參配,就是合成機油,而若是基礎油全用酯類或聚烯類取代,便稱為全合成機油(Fully-Synthetic Oil)若只有用部分則稱為半合成機油(Partial-Synthetic Oil)。

合成油的原料構成:是由天然氣與原油提煉的碳氫化合物配製而成,國際上沒
有合成油之明確定義,一般以潤滑油中含有PAO即稱為合成機油。目前市售標示合成油之產品,PAO之含量大部份皆在12%以下。全合成機油則是以100%之PAO ( PolyAlpha Olefin 聚α-烯烴 )為基礎油及添加劑調配而成。
世界α_烯烴生產商主要集中在美、歐、南非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00年總生產能力達2557kt/a,計劃和在建裝置能力512kt/a。其中1_己烯占α-烯烴總量的20.4%。預計到2005年,1_己烯生產能力年增長率達6.78%,需求量年增長率為10%左右。此前,世界1-己烯市場將貨源偏緊、供不應求、價格趨漲。按我國PE產品市場需求發展預測,我國每年將需求1-己烯、1-辛烯作共聚單體達30-50 kt 。。
1-癸烯等高碳α-烯烴是高檔潤滑油基礎油原料。目前我國蠟下油(我國原油的特點:蠟含量高)裂解產品生產的中、低檔潤滑油及大部分高檔潤滑劑都在淘汰之列。近幾年來我國每年須高價從國外進口高檔潤滑油基礎油300~500 kt,(也就是說目前市面上的國產合成機油的原料基礎油都是進口的)開發生產1-癸烯等高碳α-烯烴的高級潤滑油基礎油是中國石化企業的發展目標。
汽車潤滑油六作用
1、潤滑減磨
活塞和汽缸之間,主軸和軸瓦之間均存在著快速的相對滑動,要防止零件過快的磨損,則需要在兩個滑動表面間建立油膜。有足夠厚度的油膜將相對滑動的零件表面隔開,從而達到減少磨損的目的。
2、冷卻降溫
機油能夠將熱量帶回機油箱再散發至空氣中幫助水箱冷卻發動機。
3、清洗清潔
好的機油能夠將發動機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損金屬顆粒通循環帶回機油箱,通過潤滑油的流動沖洗了零件工作面上產生的臟物。
4、密封防漏
機油可以在活塞環與活塞之間形成一個密封圈,減少氣體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進入。
5、防銹防蝕
潤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氣、酸性物質及有害氣體與零件的接觸。
6、減震緩沖
當發動機氣缸口壓力急劇上升,突然加劇活塞、活塞屑、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負荷很大,這個負荷經過軸承的傳遞潤滑使承受的沖擊負荷起到緩沖的作用。[1]
合成機油的優異特性:
全合成機油極其穩定的分子結構組成,使油品具有超強氧化穩 定性;
· 超凡的抗磨損性能,有效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
· 通過高科技手段合成的基礎油成份,即使車輛停放較長時間,在合成油分的作用下形成的潤滑油膜緊貼在金屬部件表面,從而使啟動容易,並極大減低甚至是重負荷下的磨損。保證機油在發動機內高溫環境下極低的揮發損失;
· 獨特的減摩劑保證油品極佳的潤滑性能,合成基礎油的低揮發性和熱穩定性減低揮發性能能夠顯著降低油耗;
· 全天候用油,在-30℃--- 50 ℃的環境溫度下均可使用;
· 獨特的微磷含量配方,保護三元催化轉換器;
· 它在極低溫下也不會變稠,耐熱性也比天然機油高,而且合成機油的換油間隔較礦物油長
· 合成油分在超長時間行駛後仍能保持粘度和潤滑,加上它獨一無二的抗磨損性能,延長所有運動部件的使用壽命,極大減少發動機維修保養和大修的必要。
· 實驗室和路測都表明,這種全合成機油將粘度、潤滑、揮發性和潔凈性能做了理想的組合,使對發動機的保護達到最大,摩擦和油耗達到最小。
半合成潤滑油/礦物潤滑油 等已基本適合普通大眾用戶使用
使用誤區
誤解一:潤滑油能多加就多加
潤滑油量應該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度線之間為好。因為潤滑油過多就會從氣缸與活塞的間隙中竄入燃燒室燃燒形成積炭。這些積炭會提高發動機壓縮比,增加產生爆震的傾向;積炭在汽缸內呈紅熱狀態還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汽缸會加劇汽缸和活塞的磨損,還會加速污染潤滑油。其次,潤滑油過多增加了曲軸連桿的攪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誤解二:什麼時候潤滑油變黑了,就該換油了
這種理解並不全面。對於沒有加清靜分散劑的潤滑油來說,顏色變黑的確是油品已嚴重變質的表現,但現代汽車使用的潤滑油一般都加有清靜分解劑。這種清靜劑將粘附在活塞上的膠膜和黑色積炭洗滌下來,並分散在油中,減少發動機高溫沉澱物的生成,故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後顏色容易變黑,但這時的油品並未完全變質。
誤解三:潤滑油經常添不用換
經常檢查潤滑油是正確的,但只補充不更換只能彌補機油數量上的不足,卻無法完全補償潤滑油性能的損失。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污染、氧化等原因質量會逐漸下降,同時還會有一些消耗,使數量減少。
誤區四:添加劑用處大
真正優質的潤滑油是具備多種發動機保護功能的成品,配方中已含有多種添加劑,其中包括抗磨劑,而且潤滑油最講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種性能的充分發揮。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劑不僅不能給車輛帶來額外保護,反而易與機油中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造成機油綜合性能的下降。

Ⅳ 正在做關於潤滑油的培訓PPT,主要想要一些關於潤滑油的知識、分類、選擇標准、各分類的一些情況

一. 潤滑油基礎知識。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
潤滑油的組成
潤滑油一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及合成基礎油兩大類。
●常用的潤滑油按基礎油來分,可分為:礦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
礦物油:在石油中,把適用的部分分離出來,加入適量的添加劑,以取得防泡沫,耐酸性,溫度穩定性,清潔性能等,這些油價格大眾化,適合一些小排氣量的摩托車使用。
全合成油:全合成油,基礎油為人工合成油,化學穩定性極佳,潤滑性能突出,溫度穩定性特佳,油膜穩定,耐酸鹼,它們都有一個很寬的黏度指數,其他性能都達到油品中的最高性能指標,這些油性能優異,適合惡劣條件下使用,適合要求高的車使用,只是價格也不菲。
半合成油:性能遠比礦物油好,價格也沒有全合成油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添加劑
添加劑是近代高級潤滑油的精髓,正確選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對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原來具有的某種性能,滿足更高的要求。根據潤滑油要求的質量和性能,對添加劑精心選擇,仔細平衡,進行合理調配,是保證潤滑油質量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添加劑有:粘度指數改進劑,傾點下降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摩擦緩和劑,油性劑,極壓劑,抗泡沫劑,金屬鈍化劑,乳化劑,防腐蝕劑,防銹劑,破乳化劑,抗氧抗腐劑等。
目前國內的主要添加劑生產商都在北方,因為相對於南方,在北方生產的添加劑含水量要小。

潤滑油的作用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
對潤滑油總的要求是:
1. 減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節約能源,減少磨損以延長機械壽命,提高經濟效益;
2. 冷卻,要求隨時將摩擦熱排出機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塵、防竄氣;
4. 抗腐蝕防銹,要求保護摩擦表面不受油變質或外來侵蝕;
5. 清凈沖洗,要求把摩擦面積垢清洗排除;
6. 應力分散緩沖,分散負荷和緩和沖擊及減震;
7. 動能傳遞,液壓系統和遙控馬達及摩擦無級變速等。潤滑作用發動機在運轉時,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適當的潤滑,就會產生干摩擦。實踐證明,干摩擦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足以使金屬熔化,造成機件的損壞甚至卡死(許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車出現拉缸、抱軸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於此)。因此必須對發動機中的摩擦部位給予良好的潤滑。當潤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後,就會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減少摩擦機件之間的阻力,而油膜的強度和韌性是發揮其潤滑作用的關鍵。
冷卻作用燃料在發動機內燃燒後產生的熱量,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動力輸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輔助機構的驅動上;其餘大部分熱量除隨廢氣排到大氣中外,還會被發動機中的冷卻介質帶走一部分。發動機中多餘的熱必須排出機體,否則發動機會由於溫度過高而燒壞。這一方面靠發動機冷卻系來完成,另一方面靠潤滑油從氣缸、活塞、曲軸等表面吸收熱量後帶到油底殼中散發。
清洗作用 發動機工作中,會產生許多污物。如吸入空氣中帶來的砂土、灰塵,混合氣燃燒後形成的積炭,潤滑油氧化後生成的膠狀物,機件間摩擦產生金屬屑等等。這些污物會附著在機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來,就會加大機件的磨損。另外,大量的膠質會使活塞環粘結卡滯,導致發動機不能正常運轉。因此,必須及時將這些污物清理,這個清洗過程是靠潤滑油在機體內循環流動來完成的。
密封作用發動機的氣缸與活塞、活塞環與環槽以及氣門與氣門座間均存在一定間隙,這樣能保證各運動副之間不會卡滯。但這些間隙可造成氣缸密封不好,燃燒室漏氣結果是降低氣缸壓力及發動機輸出功率。潤滑油在這些間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證了氣缸的密封性,保持氣缸壓力及發動機輸出功率,並能阻止廢氣向下竄入曲軸箱
防銹作用發動機在運轉或存放時,大氣、潤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燒產生的酸性氣體,會對機件造成腐蝕和銹蝕,從而加大摩擦面的損壞。潤滑油在機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機件與水及酸性氣體直接接觸,防止產生腐蝕、銹蝕。
消除沖擊載荷在壓縮行程結束時,混合氣開始燃燒,氣缸壓力急劇上升。這時,軸承間隙中的潤滑油將緩和活塞、活塞銷、連桿、曲軸等機件所受到的沖擊載荷,使發動機平穩工作,並防止金屬直接接觸,減少磨損。
總結
1. 減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節約能源,減少磨損以延長機械壽命,提高經濟效益;2. 冷卻,要求隨時將摩擦熱排出機外
3. 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塵、防串氣;
4. 抗腐蝕防銹,要求保護摩擦表面不受油變質或外來侵蝕;
5. 清凈沖洗,要求把摩擦面積垢清洗排除;
6. 應力分散緩沖,分散負荷和緩和沖擊及減震;
7. 動能傳遞,液壓系統和遙控馬達及摩擦無級變速等。

潤滑油的性能
基本性能
一般理化性能:
1.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2. 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3. 凝點和傾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並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並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潤滑油的凝點是表示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對於生產、運輸和使用都有重要意義。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5~7℃。但是特別還要提及的是,在選用低溫的潤滑油時,應結合油品的凝點、低溫粘度及粘溫特性全面考慮。因為低凝點的油品,其低溫粘度和粘溫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並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於凝點2~3℃,但也有例外。
4. 酸值、鹼值和中和值
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鹼值是表示潤滑油中鹼性物質含量的指標,單位是mgKOH/g。
鹼值亦分強鹼值和弱鹼值兩種,兩者合並即為總鹼值(簡稱TBN)。我們通常所說的"鹼值"實際上是指"總鹼值(TBN)"。
中和值實際上包括了總酸值和總鹼值。但是,除了另有註明,一般所說的"中和值",實際上僅是指"總酸值",其單位也是mgKOH/g
5. 殘炭
油品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受熱蒸發和燃燒後形成的焦黑色殘留物稱為殘炭。殘炭是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質量指標,是為判斷潤滑油的性質和精製深度而規定的項目。潤滑油基礎油中,殘炭的多少,不僅與其化學組成有關,而且也與油品的精製深度有關,潤滑油中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多環芳烴。這些物質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強熱分解、縮合而形成殘炭。油品的精製深度越深,其殘炭值越小。一般講,空白基礎油的殘炭值越小越好。
現在,許多油品都含有金屬、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劑,它們的殘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劑油的殘炭已失去殘炭測定的本來意義。機械雜質、水分、灰分和殘炭都是反映油品純潔性的質量指標,反映了潤滑基礎油精製的程度。

特殊理化性能:
1. 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說明潤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壽命較長的工業潤滑油都有此項指標要求,因而成為這些種類油品要求的一個特殊性能。測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氣(或氧氣)及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在一定溫度下氧化一定時間,然後測定油品的酸值、粘度變化及沉澱物的生成情況。一切潤滑油都依其化學組成和所處外界條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動氧化傾向。隨使用過程而發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漸生成一些醛、酮、酸類和膠質、瀝青質等物質,氧化安定性則是抑制上述不利於油品使用的物質生成的性能。
2. 熱安定性
熱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溫能力,也就是潤滑油對熱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熱分解溫度。一些高質量的抗磨液壓油、壓縮機油等都提出了熱安定性的要求。油品的熱安定性主要取決於基礎油的組成,很多分解溫度較低的添加劑往往對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響;抗氧劑也不能明顯地改善油品的熱安定性。
3. 油性和極壓性
油性是潤滑油中的極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屬表面上形成堅固的理化吸附膜,從而起到耐高負荷和抗摩擦磨損的作用,而極壓性則是潤滑油的極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屬表面上,受高溫、高負荷發生摩擦化學作用分解,並和表面金屬發生摩擦化學反應,形成低熔點的軟質(或稱具可塑性的)極壓膜,從而起到耐沖擊、耐高負荷高溫的潤滑作用。
4.腐蝕和銹蝕
由於油品的氧化或添加劑的作用,常常會造成鋼和其它有色金屬的腐蝕。腐蝕試驗一般是將紫銅條放入油中,在100℃下放置3小時,然後觀察銅的變化;而銹蝕試驗則是在水和水汽作用下,鋼表面會產生銹蝕,測定防銹性是將30ml蒸餾水或人工海水加入到300ml試油中,再將鋼棒放置其內,在54℃下攪拌24小時,然後觀察鋼棒有無銹蝕。油品應該具有抗金屬腐蝕和防銹蝕作用,在工業潤滑油標准中,這兩個項目通常都是必測項目。
5.抗泡性
潤滑油在運轉過程中,由於有空氣存在,常會產生泡沫,尤其是當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劑時,則更容易產生泡沫,而且泡沫還不易消失。潤滑油使用中產生泡沫會使油膜破壞,使摩擦面發生燒結或增加磨損,並促進潤滑油氧化變質,還會使潤滑系統氣阻,影響潤滑油循環。因此抗泡性是潤滑油等的重要質量指標。
6. 抗乳化性
工業潤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卻水,如果潤滑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將與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從循環油箱的底部放出,從而可能造成潤滑不良。因此抗乳化性是工業潤滑油的一項很重要的理化性能。一般油品是將40ml試油與40ml蒸餾水在一定溫度下劇烈攪拌一定時間,然後觀察油層-水層-乳化層分離成40-37-3ml的時間;工業齒輪油是將試油與水混合,在一定溫度和6000轉/分下攪拌5分鍾,放置5小時,再測油、水、乳化層的毫升數。

潤滑油使用過程的管理
(一) 潤滑油的選用
潤滑油選用是潤滑油使用的首要環節,是保證設備合理潤滑和充分發揮潤滑油性能的關鍵。
1. 選用潤滑油應綜合考慮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1) 機械設備實際使用時的工作條件 ( 即工況 ) ;
(2) 機械設備製造廠商說明書的指定或推薦;
(3) 潤滑油製造廠商的規定或推薦。
2. 潤滑油性能指標的選定
(1) 粘度
粘度是各種潤滑油分類分級的指標,對質量鑒別和確定有決定性意義。設備用潤滑油粘度選定依設計或計算數據查有關圖表來確定。
(2) 傾點
傾點是間接表示潤滑油貯運和使用時低溫流動性的指標。經驗證明一般潤滑油的使用溫度必須比傾點高 5~10 ℃。
(3) 閃點
閃點主要是潤滑油貯運及使用是安全的指標,同時也作為生產時控制潤滑油餾分和揮發性的指標。潤滑油閃點指標規定的原則是按安全規定留 1/2 安全系數,即比實際使用溫度高出 1/2 。如內燃機油底殼油溫最高不超過 120 ℃,因而規定內燃機油閃點最低 180 ℃。
(4) 性能指標的選定
性能指標比較多,不同品種差距懸殊,應綜合設備的工況、製造廠要求和油品說明及介紹合理決定。努力做到既滿足潤滑技術要求又經濟合理。
( 二 ) 潤滑油的代用
1. 不同種類的潤滑油各有其使用性能的特殊性或差別。因此,要求正確合理選用潤滑油,避免代用,更不允許亂代用。
2. 潤滑油代用的原則
(1) 盡量用同一類油品或性能相近的油品代用。
(2) 粘度要相當,代用油品的粘度不能超過原用油品的± 15% 。應優先考慮粘度稍大的油品進行代用。
(3) 質量以高代低。
(4) 選用代用油時還應注意考慮設備的環境與工作溫度。
( 三 ) 潤滑油的混用
1. 不同種類牌號、不同生產廠家、新舊油應盡量避免混用。下列油品絕對禁止混用。
(1) 軍用特種油、專用油料不能與別的油品混用。
(2) 有抗乳化性能要求的油品不得與無抗乳化要求的油品相混。
(3) 抗氨汽輪機油不得與其他汽輪機油相混。
(4) 含 Zn 抗磨液壓油不能與抗銀液壓油相混。
(5) 齒輪油不能與蝸輪蝸桿油相混。
2. 下列情況可以混用:
(1) 同一廠家同類質量基本相近產品。
(2) 同一廠家同種不同牌號產品。
(3) 不同類的油品,如果知道對混的兩組份均不含添加劑。
(4) 不同類的油品經混用試驗無異常現象及明顯性能改變的。
3. 內燃機油加入添加劑的種類較多數量較大,性能不一;不了解性能的油品的混 用問題必須慎重。以免導致不良後果甚至設備潤滑事故。
( 四 ) 潤滑油污染的控制
潤滑事故除因潤滑油選用或使用不當外,主要由於污染所致。
1. 污染潤滑油的物質有塵埃、雜質、和水份。
2. 污染度的控制對液壓油、汽輪機油、靜壓油膜軸承油和高速軸承油的抗磨損性能十分重要。
3. 控制污染的措施:
(1) 貯運潤滑油品的容器必須清潔、密閉,且不與銅、錫等易於促進潤滑油氧化變質的金屬接觸。
(2) 油品加入設備前要進行沉降過濾處理,保證清靜度達到五級以上。
(3) 加油容器不可露置在大氣中,尤其裝油容器不可無蓋。
(4) 貯存潤滑油的油罐要定期清洗,及時排污。
(5) 油罐或油箱上設空氣過濾呼吸器,在加油口設 100 目以上的濾器和防塵帽,搞好各部密封,在潤滑 系統適當部位設濾器及排污閥。
4. 變壓器油等電器用油對水份要求高,應盡量在天氣乾爽時換油。而且後的油品要立即加進設備。
( 五 ) 潤滑油的使用狀態監控
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步老化變質這是必然的規律。老化變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常的老化變質;另一種為因受水污染等異常因素的異常變質。進行潤滑油使用狀態監控,可及時掌握油品的技術狀態,預防設備潤滑事故發生,延長油品使用壽命。
1. 監控的方法
(1) 抽查操作人員執行設備潤滑"五定"規范標致。
(2) 采樣觀察油品的外觀情況,檢查油品的顏色、透明度、氣味等情況。
(3) 定期進行粘度、閃點、水份、酸? ( 或鹼值 ) 等能反映油品質量變化的關鍵理化指標。
(4) 沒有試驗室的可以進行水份爆音試驗和斑跡試驗等。
(5) 用現代化儀器分析。如用紅外光譜儀測定油中添加劑變化的情況,用鐵譜儀或 ICP 發射光譜測定油中金屬磨粒或元素變化。儀器分析快捷准確,對發電機組等大型關鍵設備的潤滑管理有很重要的意義。
( 六 ) 潤滑油的更換
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 ( 幾個月、幾年以至幾十年 ) 後,由於本身的氧化以及使用過程中外來因素影響會逐漸變質,性能下降或改變,必須適時更換。
1. 換油時間的確定
(1) 根據檢驗評定的結果確定換油時間;但目前困難的是還比較缺乏各種油品的報費標准。
(2) 根據潤滑油製造商和設備製造廠家的推薦結合實際使用經驗定期更換。
2. 換油注意事項
(1)不要輕易作出換油決定,要設法延長油品的使用期。
(2) 盡量結合檢修期進行換油。
(3) 換油時不要輕易報廢,如油質尚好,可以稍加處理 ( 如沉降過濾,去除水份雜質 ) 後再用或用於次要設備。廢油要收集好,以利於今後再處理和防止污染環境。
潤滑油的運輸與儲存管理:
(一) 散裝油品
1. 盛裝及儲存潤滑油的容器必須干凈清潔;
2. 運輸和儲存變壓器油和汽輪機油要求"專罐專線";其他油品應按內燃機油、液壓油、齒輪油三大類產品設置儲運設施。
3. 運輸和儲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止混入水份和雜質。
4. 散裝潤滑油的儲存期一般不要超過半年。
5. 潤滑油品的密度約在 0.75~0.95g/cm 之間比水輕又不溶於水,潤滑油的閃點(開口)一般高於 150 ℃,屬可燃物品,儲運過程應注意防止外流污染環境和著火燃燒。
6. 標明品名、牌號、級別、數量及入庫日期等。
7. 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油品原則上不能混貯,如非混貯不可時應先做"混對試驗"確認無不良反應後才可以操作。
(二 ) 桶裝油品
1. 油品裝卸車嚴禁野蠻作業,油品堆放的高度要適當,以免產生危險或壓壞產品。
2. 運輸和儲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防止混入水份和雜質。
3. 桶裝潤滑油品的儲存期可以比散裝的長一些,但一般不要超過一年。
4. 不同油品應分開堆放並標志清楚品名、牌號、級別、數量及入庫等,以免發貨時搞錯。

Ⅳ 車用機油分類有哪幾種

機油有兩種分類,一是質量等級分類,是按美國石油學會標准(API)的分類,其中汽油機油分類有12個等級,柴油機油有9個等級。二是粘度等級分類,是按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標准(SAE)的分類,具體含義如下:
冬季用油有6種,夏季用油有4種,冬夏通用油有16種。
1.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2.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
3.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適用的氣溫范圍越大。

Ⅵ 潤滑油如何分類

很多人搞不清楚潤滑油是如何分類的,那我們就從我國潤滑油的規范說起.與多數基礎工業一樣,我國潤滑油最先也是延用了前蘇聯的規范(гост系列規格),我國隨後的企業標准、石油(SY)、石化(SH)標准及國家標准(GB)均由蘇聯規范改編而來。

潤滑油的分類
潤滑油分為工業潤滑油和車用潤滑油兩大類。其中車用潤滑油油包括發動機油,水箱及冷卻系統用油,自動波箱油,齒輪油(手動波箱用),剎車及離合系統用油,潤滑脂等。

有關潤滑油的構成以及合成油與礦物油概念

潤滑油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的。對於發動機油,基礎油通常約佔90%,剩下是添加劑。基礎油質量對於潤滑油性能至關重要,它提供了潤滑油最基礎的潤滑,冷卻,抗氧化,抗腐蝕等性能。但為了提高潤滑油的性能,在潤滑油中還包含了提高其綜合性能的添加劑。發動機油的添加劑主要有:抗氧化添加劑,防銹添加劑,防腐蝕添加劑,抗泡添加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降凝劑,清潔添加劑,分散劑,抗磨損添加劑等。上述添加劑並不是多加就好,多項性能需要綜合平衡。因此,潤滑油才需要進行台架試驗以通過其在發動機內的綜合表現確定或評定配方的性能優劣。
因為含量占絕大部分,因此,基礎油的性能對成品潤滑油的性能至關重要。依據習慣,把通過物理蒸餾方法從石油中提煉出的基礎油稱為礦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氫基礎油也應稱為礦物油),合成油,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化學合成獲得的基礎油(其成份多數並不直接存在於石油中)。合成油與礦物油沒有準確的定義,這是俗稱的說法。API(美國石油協會)對基礎油共分五類,通常對第三類和第四類基礎油稱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為:PAO類,XHVI類,酯類。此外VHVI類基礎油性能介於合成油和礦物油之間,雖有人稱其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溫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較PAO,XHVI和酯類有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廣泛用作發動機油的基礎油,其中,XHVI是殼牌專利技術的合成型基礎油,美孚的合成機油主要以PAO為原料,嘉實多的合成油多以酯類為基礎油。XHVI與PAO性能相近,但酯類發動機潤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與前兩種有一定差距。
現在我國工業緊跟西方新技術,很多使用美國、日本、歐洲的油品,因此逐漸開始引用這些國家的標准(如美國SAE、日本JIS、歐共體CCMC、德國DIN等),我國現行潤滑油標准(SY、SH、GB)也逐步向這些標准靠攏,尤其是參照美國SAE標准。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必然趨勢,各國潤滑油行業採用標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國也不例外,首先分類與ISO(國標標准化組織)一致:共十三大類,主要的幾大類油品如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等均採用了國標最新的標准分類,就標准而去,我國的水平與國標同步。

但在實際應用中, 我國的潤滑油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明顯,潤滑油中耗量最大的內燃機油,我們普遍使用SD、SE級,而發達國家已用到SG、SH級,相差了2、3個等級(按字母順序排列);我國現在能生產SE、SF,甚至SH級的內燃機油,但關鍵原料:內燃機復合添加劑,還是基本依賴進口;這就是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際差距。

Ⅶ 潤滑油的分類

1、發動機油(又稱內燃機油):
我們通常將發動機稱為汽車的心臟,因此,發動機油是汽車潤滑油(也是所有潤滑油)中最重要的油品,銷量佔全部潤滑油的45%-50%。汽油車用汽油機油、柴油車用柴油機油,主要作用:(1)潤滑發動機曲軸、連桿、活塞環與缸套、凸輪與挺桿等摩擦部位。(2)密封活塞環與缸套、活塞環與環槽之間的間隙。(3)冷卻和清洗發動機部件。(4)減輕發動機部件的腐蝕和銹蝕。
2、車輛齒輪油:
用於汽車後橋。我們知道,發動機傳動軸是通過後橋驅動車輪轉動的,這樣汽車的載荷和行駛中的沖擊負荷都由後橋承受。齒輪油在齒輪傳動裝置中的主要作用是:(1)減少摩擦。(2)降低磨損。(3)冷卻零部件。(4)緩沖沖力。(5)防銹並清洗摩擦面的臟物。
3、汽車自動傳動液:
用於汽車自動變速裝置。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配有手動變速裝置的汽車已不多見。多數汽車的變速裝置均為「自動」,故需使用自動傳動液。其主要作用:(1)動力傳遞。(2)潤滑、冷卻。(3)液壓控制,保護傳動裝置。(4)利於平滑變速。
4、汽車剎車油:
用於剎車系統。當司機剎車時,其力量是通過主泵和剎車油傳遞到前、後分泵,促使剎車裝置動作,其主要作用是傳遞動力。
5、汽車防凍液:
用於發動機冷卻系統。主要作用:(1)傳導熱量。(2)防止水箱銹蝕。(3)抑制淤積物和沉澱的產生。
6、汽車潤滑脂:
用於車體、底盤和輪胎軸承。其主要作用是密封、防塵和滲透。
7、汽車空調器油:
用於空調壓縮機。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空調器已普及於汽車中。製冷壓縮機油通常又稱為冷凍機油,汽車空調器油是其中的一種。其主要作用為:(1)潤滑壓縮機的摩擦面。(2)傳導熱量(冷卻、散熱)。(3)密封(防止製冷劑泄漏)。
8、液壓油:
用於大型自卸載重車(其翻轉系統採用液壓控制,一般汽車不使用液壓油)。其主要作用:(1)傳遞靜壓能。(2)潤滑傳動部件。(3)傳導摩擦熱(冷卻、散熱)。

Ⅷ 汽車上使用的潤滑劑有哪些種類

汽車上使用的潤滑劑分為:

1)
發動機潤滑油,
也稱為內燃機油,
用於發動機的潤滑,
又分為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兩類。

2)
傳動系潤滑油,也稱為車輛齒輪油,用於汽車、拖拉機和工程機械等車輛的手動變速器
和驅動轎等傳動機構的潤滑。

3)
液力傳動油,也稱為自動變速器油,用於現代轎車、大型客車、重型貨車和工程車輛上
的液力變矩器的傳動和自動變速器的潤滑和控制。

4)
潤滑脂,俗稱黃油,用於汽車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等許多部位
(
例如萬向節、球頭
銷、輪轂軸承等
)
的潤滑。

5)
其他潤滑劑,例如石墨用於鋼板彈簧的潤滑。

閱讀全文

與車用潤滑油的分類知識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旅遊電子商務書籍 瀏覽:56
掃黑除惡工作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332
旅遊局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520
針對市場研修培訓方案 瀏覽:656
2015年頒獎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294
駕校培訓部培訓方案 瀏覽:259
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設施方案 瀏覽:503
裝飾公司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34
寧波優生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50
幼兒園小班中秋國慶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82
攜程品牌營銷組合 瀏覽:320
市場營銷的工作總結 瀏覽:697
免費推廣月執行方案 瀏覽:747
十月餐飲營銷方案 瀏覽:435
旅遊業網路營銷論文 瀏覽:414
工會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163
眼鏡網路營銷策劃案 瀏覽:897
策劃學校親自活動方案 瀏覽:169
園區元旦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321
培訓中心春季開學工作方案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