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合法合理避稅
在最嚴格的稅收監管下也會有漏洞。許多企業既依法納稅,也在合法避稅。 這條地下通道里,我們看到了許多正在魚貫進出的企業的背影……本文留下他們合法避稅的足跡,僅供廣大讀者參考。 據報道,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反避稅工作處處長蘇曉魯在回答當前反外企避稅的情況時說,目前,我國已批准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面上看,外企大面積虧損,虧損面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的規定,以後的贏利是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 毋庸置疑,在資本的舞台上,並非外企才有避稅的任務或需要,中小企業的財務經理也大都背負著「如何合理納稅」的沉重使命在艱難地舞蹈。對於資金和實力並不強大的企業家們,以下問題時常困擾長袖善舞的精英企業決策人士:如何利用相關稅收政策,合理減輕企業經營壓力?如何合法地規避稅收監管,利用企業自留資金擴大再生產? 當前中國的稅制飽受爭議。由於名義稅率高,企業負擔沉重;由於征管水平不高,造成企業逃稅、逃費傾向嚴重,一些企業和個人違反稅收監管的報道不斷見諸各大媒體。 合法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嘗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避稅是企業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它如同法庭上的辯護律師,在法律規定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稅是合法的,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必須強調一點:合法規避稅收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鑽稅法空子有質的區別。 避稅的種類按其特徵和內容分為國內避稅、國際避稅和稅負轉移三種形式。我們將主要為中小企業家們介紹中國國內常用的一些避稅方法。 從實用角度來看,國內的避稅就是指企業通過各種方法、途徑和手段避開國內納稅義務。從更現實的條件出發,企業的老總和財務經理需要解決不同難題。 一個企業經營的角度來分析的。假如能是一個管理決策層,從企業的發展戰略角度來看,這樣的操作更適合於您。
Ⅱ 什麼是合理避稅怎樣合理避稅
公司/企業/個人可通過稅務籌劃來進行合法合理的避稅!那麼什麼是稅務籌劃呢?
稅務籌劃:
在稅務籌劃中,行為主體選擇讓自己承擔更低稅款的交易行為,即在不同交易方式中,選擇了讓自己承擔更低稅款的交易行為,但是,對交易行為的稅收處理是符合稅法規定的。
籌劃是一項專業要求極高、技術性極強的籌劃活動!它除了要求籌劃者精通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熟悉財務會計制度之外,更是要對納稅人所處的納稅環境有個清晰的分析與判斷,從而指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節約稅收成本的目的。
一般納稅人企業怎樣合理避稅,製作稅務籌劃方案呢?
籌劃企業基本情況與需求分析,稅務籌劃的第一步,是了解納稅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納稅企業的要求,不同企業的基本情況及要求有所不同,在實施稅務籌劃活動時,要了解的籌劃企業的基本情況有:
(1)企業組織形式對於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其稅務待遇不同,了解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稅務規劃和稅收籌劃方案。
(2)財務情況,企業稅務籌劃是要合法和合理地節減稅收,只有全面、詳細地了解企業的真實財務情況,才能制定合法和合理的企業節稅方案。財務情況主要包括企業的財務報告和賬簿記錄資料。
(3)投資意向,投資有時可享受稅收優惠,不同規模的投資額有時又會有不同的稅收優惠;投資額與企業規模(包括注冊資本、銷售收入、利潤等)往往有很大的關系,不同規模企業的稅收待遇和優惠政策有時也是不同的。
(4)對風險的態度,不同風險的企業領導對節稅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開拓型領導人往往願意冒更大的風險節減最多的稅,穩健型企業領導人則往往希望在最小風險的情況下節減稅收。節稅與風險並存,節稅越多的方案往往也是風險越大的方案,兩者的權衡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納稅人對風險的態度這個因素。了解納稅人對風險的態度,可以制定更符合企業要求的稅務籌劃方案。
稅務籌劃是一項技術性、專業度要求極高的籌劃活動!如果公司沒這方面的經驗及技術人員,建議還是請專業的財稅公司機構去籌劃,可降低風險。
Ⅲ 合理避稅有哪些手法
合理避稅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1、企業財會人員的技術高低;
2、企業財會管理的水平--企業的營運現金凈流量中的「營運資本投資額」有很大影響,股東投資與銀行貸款的比例不同,企業所交納的稅是不一樣的。這個財務管理中的「營運資金管理」有闡述,建議LZ去看看相關書籍,我要說的話,估計很麻煩。
3、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如果法治健全,操作就很困難,如果有漏洞,那就可以適度、合理避稅;
4、至於說哪種企業,不好說,不論什麼企業都有各種因素影響;
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托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
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
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
安置「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
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
做「管理費用」的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帳准備的提取比率,壞帳准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當今的企業界,這一項被頻繁運用。他們將自己買房子、車子的支出,甚至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都列支在公司經營項目。這樣處理並不為國家政策所允許,雖然此方法在時下的企業界並不鮮見,但我們在此並不提倡。
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支出贏得良好的綜合效益。
做足「銷售結算」的文章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例如某電器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00台各類空調,總計收入2500萬左右,按17%的銷項稅,要交425多萬的稅款,但該企業馬上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的效果。
常用的避稅方法有很多,但一般不外乎: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轉移定價法、成本計演算法、融資法和租賃法。
用足稅收優惠政策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所得稅等等。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同時,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他們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干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您的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Ⅳ 怎麼才能合理避稅
普及: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合理避稅並不是偷稅漏稅,它是在合法的范圍內減輕稅收壓力,避免因為稅務知識的盲點,而導致企業多繳稅或被稅務局罰款。
根據工資支付方式合理避稅
目前的個稅法並未對個人非貨幣性福利收入有具體的管理辦法,因此可以通過減少名義收入的方式來降低應納稅所得額,進而達到能夠接受的稅率范圍。具體方式上,我們可以和單位協商,將納稅人工資轉化為福利性收入。調整工資支付方式,雖然降低了名義工資,但實際收入未受影響,而且還能享受因福利扣除而適用較低的稅率,減輕稅負。
根據優惠政策進行合理避稅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所得稅等等。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合理避稅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公司如何合理避稅
1、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政策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內轉外),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2、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跟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跟國家所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服務型企業、經營、保稅區設立的生產跟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稅收優惠成都比較大。中小企業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跟生產經營,從而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3、企業所得稅在國稅交,按季申報,稅率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以下18%、3-10萬27%、10萬以上33%(不包括定額、定率徵收方式);
4、房租是一項大費用,但一定要發票才能入帳,這樣算所得稅合算些,那些裝修用品(塗料,木板,油漆)發票,傢具家電發票不可以作為公司的裝修費掛長期攤銷;
5、支付給對方的傭金不管有無發票都不能入帳,但支付給正規的中介機構的中介費可憑發票入費用.
會計學堂專注財會培訓,30天讓你成為會計高手!
Ⅵ 現在的這些培訓班當中會不會教你怎麼合理避稅呢
各地會計師事務所有研究避稅的專家。
Ⅶ 公司怎樣合理避稅
眾所周知,我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居於世界范圍內中上水平。因此,一般性企業的節稅方法是將企業利潤保存在實體在海外所得稅稅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子公司,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
通常,企業會選擇在香港成立子公司。之所以多選擇香港,而不是上表中「避稅天堂」開曼群島或英屬維爾京群島,是因為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稅務機關簽署了具體的稅務互免協議,實際操作中,更為方便和有效。
圖/世界主流國家稅率表豬八戒洋驃駒綜
由上表可知,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6.5%,中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因此,如果企業選擇將100萬元的利潤放在香港而不是大陸的話,企業可以節約的稅額為8.5萬元。
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Transfer Pricing
如何將利潤轉移給香港子公司?
通常的做法是採用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本質是讓香港子公司向關聯方的大陸子公司銷售一種「高價商品」,提高香港公司的利潤、降低大陸公司利潤,從而將利潤「轉移」至香港。
然而,香港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RO)的 S. 61A條例規定,如果一項交易沒有其他商業實質,唯一的目的就是避稅,則香港稅務機關有權宣判部分或全部的交易無效,或對交易的價格進行調整。這樣就會導致避稅失敗。
因此,為了保證避稅的合法操作性,就必須保證香港子公司銷售給大陸子公司的這個「高價商品」不會被香港稅務機關通過援引以上條款而駁回。
所以這個「高價商品」不能是「實體商品」(因為稅務機關會考核該商品是否超過了公開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來輔助判定是否不具有商業實質並唯一目的是避稅),而是「虛擬商品」,通常這個「虛擬商品」都是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無形資產,例如專利技術、特許權、研究報告、咨詢報告等。這種具有特異性的產品很難在公開市場上找到同類商品價格,因而不容易被大陸和香港的稅務機關通過援引反避稅條款駁回,因此更容易實現我們通過利潤轉移達到節稅目的。
其實,合法避稅的方法有很多種,需要結合企業具體的行業背景和業務類型具體討論,以上以注冊香港為例,探討的企業一般性節稅方案僅供參考,如有海外公司注冊、境外銀行開戶等問題可具體咨詢八戒。
Ⅷ 教育培訓機構怎麼合理避稅
節稅分好多種,主要看你企業想節什麼稅種。 如企業所得、股東分紅,可以搭配個體、個獨來操作。 如果是給培訓老師付費,老師無法提供發,票,或者稅負太高,可以通過自然人代,開,或者靈活用工平台(適合一般納稅人企業比較劃算)。具體需求,具體分析。
Ⅸ 怎樣合理避稅!
申請享有稅收優惠的企業類型,比如說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15%,或者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
企業稅基避稅:經營利潤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企業經營利潤來源於企業的經營收入減去經營成本、經營費用等項目。一般來說,企業的營業收入除了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權責發生制外,靈活性很小。
因此,利用稅基避稅來降低所得稅主要體現在運用合理的會計和財務手段來增加語言能源工業的經營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不同的折舊方法、資產租賃法和不同的成本分攤法,採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和融資避稅法等。
企業所得稅的轉讓定價,是指利用公司集團內部的轉讓價格實現避稅,可在母公司、子公司/總公司、分支機構和其他有經濟利益的公司之間適用。
企業所得稅的低稅率法是指納稅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法律途徑將較低的稅率直接適用於征稅對象,從而減輕稅收負擔。通過這種方式避稅的外部條件是不同地區/行業之間存在稅率差異,或者不同所有權性質的企業享受不同的稅收待遇。
以上就是回答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