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治協商會議的功能和作用
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這三項主要職能是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國政治體制中參與國事、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特點,是人民政協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的重要標志。
作用: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並且能夠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從而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1)政協培訓工作計劃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相關法條:
第一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依照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章程進行工作。
第二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工作原則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定位,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充分堅持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第十四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宣傳和協助貫徹執行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分子政策,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以利於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和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Ⅱ 如何加強政協隊伍建設,發揮政協委員職能作用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典型示範作用繼續堅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體現時代特徵,反映行業特點,彰顯組織特色。一是加強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加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以「文明執法、高效服務、促收履責、廉潔自律」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激勵人,進一步強化幹部的黨性觀念、公僕意識、敬業精神和廉潔品質,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先進典型的宣傳和引導。積極挖掘和樹立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和發揮典型示範作用,通過編印先進個人和集體事跡匯編和開展各類爭先創優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來教育幹部、引導幹部、激勵幹部,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三是調動基層積極性,鼓勵基層各單位進一步加強組織文化建設,開展特色活動,凝心聚力。二、拓展選拔任用渠道,探索分類管理機制認真落實上級要求,進一步完善幹部選拔、培養、考核和使用機制,探索公務員分類管理新思路。一是拓展選拔任用渠道,落實中央和省局要求,進一步優化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考核和使用機制,積極探索領導幹部選拔積分制,進一步推動領導幹部選拔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二是加強幹部的交流換崗。定期組織不同層面、不同區域幹部交流,加強崗位輪換,進一步消除幹部的崗位疲勞,增強工作的新鮮感。嘗試開展跨系統、跨部門、跨地區的掛職鍛煉,拓展幹部培養的渠道和眼界,增強領導幹部適應不同環境和氛圍的能力。三是探索執法類公務員管理。按照公務員管理及改革的精神和要求,針對幹部的工作特點,建立有效機制,合理設置職位,嚴格考核競聘,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拓展幹部發展空間,調動和發揮廣大幹部投身工作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性。三、優化績效管理體系,加強考核結果應用繼續堅持在幹部管理長期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績效管理工作,不斷創新績效管理的法,調優績效考核指標,進一步加強考核結果的應用和引導。一是積極爭取用於考核的激勵資源。向上級部門積極爭取報酬體系中用於幹部考核的部分,以能力和貢獻為標准,建立基於績效的收入分配體系,形成鮮明的工作導向。二是不斷優化績效考核法與指標。強化績效反饋,引入處室評價,全面推行績效考核的面談和反饋制度。強化重點工作、創新工作、基礎業務工作的考核權重,實現職能行使類績效、管理運作績效、外部評價類績效、創新發展類績效和年度個性類績效在組織發展戰略下的協調並進。三是加強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和引導。堅持考核的客觀、公正,加強考核結果與薪酬福利、職務晉升、教育培訓和評優評先的銜接,加大考核的獎懲力度,進一步反映價值導向,體現工作差異。四、創新教育培訓方式,全面提升幹部素質拓展教育培訓方式,提升教育培訓層次,進一步提升幹部的素質能力。一是分層次開展專題專項培訓。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幹部的特點,因人而宜,因崗而宜,合理設計班次、內容和方法,依託內外部教學資源,構建長期穩定的培訓機制。二是廣泛開展職業拓展培訓。以分縣局為單位組織開展與實際工作相聯系的職業拓展培訓,通過新鮮的方式、積極的引導和親身的實踐,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煉團隊,促進廣大幹部樹立共同目標,增進彼此了解,實現協調統一,增強幹部對組織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三是不斷提升教育培訓層次。積極組織開展各類高層次培訓活動,加大高端培訓資源的整合使用,選派業務骨乾和在崗位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攻讀碩士、博士等高層次學歷、學位教育。加強與各地機關的交流,拓展外出學習和調研的層次和規模。五、建立項目獎勵機制,突出爭先創優導向圍繞上級考核標准,積極探索項目獎勵機制。在各級各類創建、評比和競賽活動中,用於獎勵取得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進一步調動幹部爭先創優積極性,提升組織整體形象。進一步擴大基層單位開展幹部有效激勵的空間,積極向屬地政府爭取幹部高層次的培訓交流,進一步調動基層幹部的工作熱情。六、加強組織文化引導,關注幹部身心健康深化組織文化建設,組織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進一步增強幹部凝聚力和歸屬感。一是分類開展幹部文化體育活動。注重培養幹部健康向上的情趣愛好,分類開展參與廣泛、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整合黨、團、工、青、婦組織資源,分層、分類組建各類文體興趣小組,加大經費投入和經費的分層管理使用,進一步豐富幹部的業余文化生活,促進幹部身心健康與組織和諧。二是開展EAP即幹部援助計劃。作為為廣大幹部設置的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援助和福利計劃,EAP主要包括幹部壓力管理、心理健康輔導、災難疾病救助、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理財咨詢等內容。通過集中和發揮組織資源,關注和解決幹部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問題,降低生活成本,促進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狀態,進一步穩定幹部隊伍。七、拓展基層激勵空間,落實激勵責任將帶隊伍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評價科所長職責履行的重要方面,通過目標責任制考核及科所長考核評價機制調整,落實科所長在幹部管理中的重要責任。有意識的加大科所長培訓力度,提升科所長做幹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識和能力。適當擴大科所長在幹部管理中的考核權、評價權、建議權,使科所長可以在幹部管理中實現更大作為。八、加強管理監督,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執法責任制、行風作風管理規定、績效考核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規定,通過及時、准確地查處措施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營造積極良好的組織氛圍。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教育,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堅決糾正和制止不良行為和不正之風,從政治上關心幹部,防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Ⅲ 如何推進人民政協工作創新思路
(一)要加強理論學習。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要加強理論學習,加深對新時期人民政協以及參政黨地位、使命的認識,提高政治責任感,正確認識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參政意識和監督意識,學會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問題、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提高自身素質和監督能力,自覺履行民主監督的職責,敢於直言,敢講真話,正確行使民主監督的各項權利。 (二)拓展規范政協民主監督的具體內容。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從當前人民群眾反映的實際情況看:一是要發揮政協委員人才薈萃、具有專業特長和聯系面廣的特點和優勢,注重對決策制定和執行的監督,注重對勤政和廉政的監督;二是要認真研究和加強對經濟運行以及重大改革和工程項目的規劃、招標、建設等實施情況的監督;三是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對黨委「選人、用人、管人」情況的監督;四是要認真研究和注重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尤其是黨政領導幹部執紀執法、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履職行為、履職程序、履職質量、履職效率的監督;五是要認真研究和參與對黨委制定出台各種政策法規的監督。 (三)創新政協民主監督的形式與途徑。近些年來,各級政協在實踐中逐步創造和積累了一些好的方式,通過政協例會、視察、調研、提案、建議案、反映社情民意和民主評議等進行民主監督。隨著形勢的發展,還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政協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途徑。 (四)建立政協專委對口聯系制度,促進信息通暢。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是政協委員開展調查研究、參政議政活動的工作,它在履行政協職能上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與黨政有關部門建立對口聯系制度,是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重要渠道。各級黨委、應對建立政協對口聯系制度的目的、范圍、內容、辦法、形式和基本程序作出具體規定。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應積極主動地開展對口聯系活動,溝通情況,了解信息,根據黨政相關部門的工作,組織委員、專家開展調查研究、視察、檢查等活動,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議、意見,幫助黨政有關部門改進工作。 (五)強化推進多方位合作聯動體系。在我國,目前已形成了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紀檢部門的黨內監督、人大的權力監督以及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這樣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社會主義監督體系。權力監督是「剛性」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是「柔性」監督。 (六)強化民主監督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民主監督要有組織保障,要建立民主監督專門,切實履行民主監督職能,處理民主監督日常事務;要完善政協提案、意見建議的跟蹤辦理及反饋制度;要建立健全關於民主監督及其相互配套的運行制度體系,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制度保障問政知情,為民主監督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創造寬松、和諧的政治環境,通過制度保障民主監督渠道暢通,有規可守、有序可循。使民主監督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Ⅳ 如何發揮政協優勢,積極為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獻計出力
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按照中共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發揮優勢作用,認真履行職能,為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積極獻計出力。
發揮獨特優勢,推進科學立法。發揮人民政協組織包容性和高層次的特點,把立法協商作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重要內容,加強與人大的溝通聯系,把重要的立法內容納入協商計劃,充分發揮政協委員、黨派團體、界別、專委會在立法協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動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
強化民主監督,推進依法行政。要按照政協章程規定,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主動加強民主監督與立法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等各種監督形式的協調與協作,切實提高民主監督的有效性。
積極溝通協調,促進司法公正。要把推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結合起來,通過提案、建議、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建立廣泛的民意溝通和協調機制,促進司法體制改革。要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履行職能結合起來,就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組織委員進行調研視察,為破解難題提供智力支持。
模範遵守法規,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政協建言獻策應於法有據、合乎法治精神,政協的履職活動都要在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的框架內進行。廣大政協委員應成為法治社會建設的模範和先鋒。政協委員中的中共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以更高標准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帶頭依法辦事。
Ⅳ 政協辦公室職責
1、負責區政協機關內外協調服務工作。
2、負責區政協機關電文、人事、勞資、財務、後勤、檔案、文印、信訪、安全、保密、群團、計生等工作。
3、負責區政協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4、負責區政協機關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
5、負責涉及區政協全局工作的文件起草、審核工作。
6、負責涉及區政協全局工作的重大會議和活動的籌備工作。
7、負責區政協理論研究工作。
8、負責區政協宣傳信息中心(含網路)工作。
9、負責區政協委員和機關的政治學習工作。
10、負責區政協全委會、常委會、主席會、黨組會決議和決定的督辦工作。
11、負責市政協委員聯絡工作。
12、負責完成區政協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
機構調整
撤銷區政協原提案、史宣傳、經濟科技、農業、城建環保、教育體育、衛生與計劃生育、社會法制、海外聯誼等9個專門委員會,新設立提案、經濟科技城建環保、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社會和法制、信息聯絡等5個專門委員會。
調整後,區政協機關人員編制保持不變,仍為行政編制20名,機關後勤服務人員事業編制7名,但不再設置科級內設機
辦公室主任(秘書長兼任)1名,副主任2名;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各1名;專職副秘書長1名。
Ⅵ 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今開幕了嗎
今天下午,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將正式拉開帷幕,會期6天半。759名委員將圍繞「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等問題建言獻策。會議期間還將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兩院工作報告等內容。
列席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並討論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討論北京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北京市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預算草案的報告;聽取並討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