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用菌的發展情況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佔全國的90%。
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 中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綠色農業就是如何科學的巧妙的利用光合作用來提高糧食作物和蔬菜,果樹及花卉的產量和品質。藍農業就是開發海洋,利用科學技術從海洋里生產出更多的海菜和海鮮產品。白色農業就是微生物農業,即食(葯)用菌產業。這個小生物,大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僅能解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還能用於醫葯上解決與人們生命相關的重大疾病問題。
從整個發展趨勢看,將來的菌業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從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將來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菌類.從食用菌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將成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風尾菇和牛肉,豬肉含的各種成份基本相似.從銷售情況看,食用菌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地方各級政府重視,栽培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根據食用菌的發展情況,未來的食用菌將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情況: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Ⅱ 木耳、蘑菇、銀耳等食用菌種類、調查報告
木耳
木耳,俗稱黑木耳,真菌,擔子菌綱,木耳科代表種。子實體略呈耳形,黑褐色,有光木耳和毛木耳之分,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革質,生乾枯死的闊葉樹枝幹上,州內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見於較潮濕的中北部。光木耳有香氣,味道美,為天然黑色保健食品和著名滋補品。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05-07/11/xinsrc_532070211080369923211.jpg
蘑菇
蘑菇隸屬於擔子菌綱,傘綱目,蘑菇科蘑菇屬,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廣泛,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食用菌。
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消化率達70—90%,享有「植物肉」之稱,蘑菇所含的多糖類物質,具有抗癌作用。蘑菇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富含人體必需的賴氨酸等,還含有豐富的礦質元素,多種維生素及酶類。屬於健康食品,愛到各國人民喜愛。
蘑菇屬於草腐生菌類,常用牛糞、雞糞等禽畜糞和稻草、麥草等禾稈堆制培養料,原料堆制的碳氮比為30:1,蘑菇菌絲體生長適溫為22—26℃,子實體發生的適溫為14—18℃,屬於偏低溫恆結實性菌類,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古田縣1972年就大規模引種,主要為寧德、三沙等罐頭廠生產原料菇。產地主要分布在大東地區的大甲、杉洋、卓洋等鄉鎮,產量保持在500—1000噸左右。
http://www.gtsyj.net/UploadFiles/200531110921744.jpg
銀耳
又稱白木耳,真菌多孔類。菊花或雞冠狀瓣片組成子實體,色白,膠質,半透明,多皺褶,乾燥後白色或淡黃色。子實層在瓣片的上、下表面,稠密。擔子深埋於子實層中,球形或橢圓球形,垂直十字形或稍斜交差,從而分割四個細胞,每個細胞頂端延長為一個細長的柄,其頂端和一擔孢子柄,每柄頂端生一個擔孢子。銀耳生於楊、柳、合歡等幾十種闊葉樹的朽木上,現各地採用人工栽培。野生種我國以南方為多,因為銀耳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可食用,也可作滋補品;入葯後有滋陰潤肺功效,主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等症。
http://7gua.net/meishi/UploadFiles_2892/200511/2005111911924972.jpg
Ⅲ 現今市場.食用菌.市場需求量大不大
國內外食用菌市場需求逐年增長,國內的食用菌生產已經達到年產2000萬噸左右。市場基本都可以消費掉。你考慮一下這樣的消費量是不是需求量比較大啊。
Ⅳ 怎麼做食用菌消費問卷調查表
食用菌的消費現在各地都差不多,消費量最多的就是平菇和金針菇,然後就是香菇和木耳,再就是雞腿菇,杏鮑菇,茶樹菇,白靈菇等珍稀類,剛開始種最好從平菇和金針菇開始,這兩個品種已經大眾化,好銷售,規模可以從一萬袋左右開始,等銷路打開以後再擴大規模。祝你早日成功!
Ⅳ 生活中常用的食用菌有哪些小學生科學調查報告
生活中常用的食用菌有哪些小學生科學調查報告 這個好說....
Ⅵ 食用菌的發展前景!!!
食用菌作為21世紀朝陽產業,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公害。而且食葯兼用的優勢,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健康食品。已受到世界各國的廣大消費者普遍青睞。市場消費量逐年擴大。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我國的食用菌生產由1978年的年總產5萬噸,發展到2008年食用菌總產1600萬噸。30年時間,增長了300倍,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它已經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項目。我國的食用菌商品出口量達到世界的70%左右。在國內,食用菌產品也已經成為國內消費者主要食品之一。市場逐年擴大。廣大農民群眾在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綠色營養健康食品,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因此作為一個長期創業投資項目是前途光明的,而且國內許多有識之士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良好的典範。數千萬的食用菌企業各地都有。而且日本,韓國,以及香港,台灣的很多人到中國大陸來投資建菇廠。就是看到了中國的豐富的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土地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Ⅶ 國內外食用菌的發展現狀
整體規模發展平穩
2014年以來,我國食用菌總產量平穩增長,2019年12月,中國食用菌協會發布《2018年度全國食用菌統計調查結果分析》,該調查會對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寧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區)的統計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3842.04萬噸,同比增長3.50%。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罐頭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Ⅷ 食用菌市場
全國食用菌會議不也是你們承辦的嗎?今年新產品會議定在哪了,我還沒收到信息呢
Ⅸ 食用菌行業前景如何
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佔全國的90%。中國雖然是食用菌產量最大的國家,但年人均消費量不足0.5公斤,美國年人均為1.5公斤,日本年人均為3公斤,全國年人均消費量與世界一些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海關提供的數據,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別為47.6萬噸、38萬噸、43萬噸,換匯分別為6億美元、4.6億美元、6.2億美元,出口量和總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國外食用菌人均消費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遞增,有大的國外市場空間可供開拓。中國內地食用菌人均消費量還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
因此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有調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產量為15萬噸,按固定人口1500萬人計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佔有份額。中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蘭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白色農業就是微生物農業,即食(葯)用菌產業.這個小生物,大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僅能解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還能用於醫葯上,解決與人們生命相關的重大疾病問題.從整個發展趨勢看,將來的菌業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從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將來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菌類.從食用菌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將成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風尾菇和牛肉,豬肉含的各種成份基本相似.從銷售情況看,食用菌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地方各級政府重視,栽培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根據食用菌的發展情況,未來的食用菌將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情況.
工廠化杏鮑菇栽培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葯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麼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採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並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
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
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後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
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