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一份關於小吃店的調查問卷
那要看你開在什麼地方,並且你得了解你所在地的飲食習慣,你擅長哪個方面,方方面面考慮一下。建議你實地考察一下,在網上做調查似乎不是很適合。。
『貳』 素食餐廳拓展市場的調研,該怎麼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問卷中的問題應該涉及哪些方面
看看你在所要抄拓展的的城市,先對於有經濟基礎的人群去詢問對於素食的接受能力,通過問答,鎖定最多的人群年齡群體(信佛的人,和年輕女性對於素食接納率應該會高些)。問題就是例如一周吃幾次素食?一周都吃素食能不能接受?你最喜歡哪道素食?若你所在的城市有一家素食店會不會去嘗試打卡?之類的問題,還可以在裝修等等做。
『叄』 如果讓你做一份調查問卷,主題是調查當地人飲食的口味,你該從哪些方面做
當地因為地理關系有哪些物種特別受當地人愛好。(例如南京人愛吃鴨子,靠海邊專的人愛吃海鮮等)屬
當地菜系是甜口還是咸口。(例如江南菜偏甜,四川菜偏辣)
當地人吃飯時的飲食結構。(此問題可以細分為主食如何,蔬菜和肉的比例等)
『肆』 食堂問卷調查表
下面以學校食堂調查問卷為例介紹一下
同學,您好!食堂作為校園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廣大師生的飲食供給和健康保障重任。食堂服務工作也一直是全校師生最關心的問題。校後勤部門致力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廣大師生和後勤部門更好的溝通,使我校食堂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師生,校研究生會針對食堂的整體狀況作如下調查。請您認真填寫調查問卷,對學校食堂服務工作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並提出您的寶貴意見。為了美好的家園,謝謝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別()
A男
B女
2.您到食堂的就餐狀況()
A每餐都去
B只有偶爾幾次不去
C偶爾去
D基本不去
若選擇D,您不去食堂的理由是
3.您最經常去學校的哪個食堂吃飯()
A一餐一樓
B一餐二樓
C聚博園
D二餐
E三餐
4.您對學校食堂飯菜口味是否滿意()
A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5.食堂的早中午三餐中,您最滿意的是哪一餐()
A早餐
B午餐
C晚餐
D都不滿意
6.您認為食堂給的飯菜量合適嗎()
A合適,剛剛好
B吃不完,但和價錢相符
C吃不飽,與價錢不符
7.您覺得食堂飯菜的價格怎樣()
A偏貴,性價比不高
B合理,可以接受
C便宜
8.您覺得食堂有沒有必要對菜品價格和食材采購價格進行公示()
A有必要
B沒必要
C隨便,我無所謂
9.您認為食堂飯菜種類豐富嗎()
A豐富
B一般
C不豐富
如果選擇C不豐富,您認為需要增加的品種是
10.您對食堂的菜品更新有意見嗎()
A無所謂,我也不關心
B沒意見,感覺還行
C有意見,建議半個月就更新一次,可以過半個月再輪換
D意見很大,上學至今我就沒見更新過
11.您對食堂近段時間菜的油量評價如何()
A偏少,菜像水煮一樣
B太油膩
C剛好
12.您認為食堂蒸的飯怎麼樣()
A偏硬
B偏軟
C剛好
13.您認為食堂蒸飯用的米質量怎麼樣()
A很差
B一般
C好
14.在食堂的食物中您是否吃到過雜質()
A有過
B很多
C沒有
15.在食堂您是否吃到過變質的食物()
A有過,但次數比較少
B經常吃到
C沒有
16.您認為冬天食堂飯菜的保溫情況做得如何()
A保溫效果很好,買到的飯菜都是熱的
B保溫效果一般,有幾次買到過涼的飯菜
C保溫效果不好,經常買到涼的飯菜
17.您對食堂服務人員的服務速度和服務態度是否滿意()
A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18.您覺得食堂整體的衛生條件怎樣()
A很衛生,干凈
B有些地方偶爾不幹凈
C臟,不幹凈
19.您認為食堂餐具衛生狀況如何()
A好
B較好
C一般
D較差
E差
20.您認為食堂工作人員個人衛生如何()
A好,工作衣帽、口罩經常穿戴
B一般,工作衣帽、口罩偶爾穿戴
C差,工作衣帽、口罩從不穿戴或檢查時才穿戴
21.您覺得學校的就餐環境怎麼樣()
A差,冬天太冷,凳子太涼,夏天太熱
B一般
C挺好
22.您認為學校食堂的供餐時間和時長合理嗎()
A非常合理
B較為合理
C應適當延長時間
23.您覺得食堂的秩序怎樣()
A很好,同學們都自覺排隊
B偶爾有插隊的現象
C很亂,基本沒有排隊的
24.如果在就餐過程中發生問題,您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A反映到意見簿
B發微信朋友圈或人人狀態
C默默忍受
D找食堂工作人員理論
25.您覺得學校食堂浪費的現象怎麼樣()
A極其嚴重
B比較嚴重
C一般
D比較節約
E基本不浪費
26.您在就餐時如有剩飯剩菜您會怎麼辦()
A直接倒掉
B打包帶走
C視情況而定
27.您覺得食堂是否存在「人情菜」現象(給熟悉的人多打菜、湯,或其他區別對待現象)()
A有,很常見
B有,但比較少
C應該沒有吧,我不太注意
D沒見過
28.食堂的溫暖套餐,您覺得怎麼樣()
A一般,便宜但不好吃
B很不錯,便宜又好吃
C很差,貴且不好吃
29.如果餐廳舉辦光碟行動,您會參加嗎()
A不會
B會
30.在餐廳就餐,您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A衛生問題
B價格問題
C供餐時間問題
D飯菜品種和質量問題
E其他
若選E,在餐廳就餐,您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31.您對食堂有哪些改進的建議
提 交
『伍』 幼兒飲食調查問卷 請幼兒家長們關注一下
恩,你這樣太麻煩了,介紹你到
網題
上把你的
問卷
創建出來吧,那樣會後問卷網址,你可以把那個網址發到家長的qq群中,也可以分享到博客、qq空間里,那樣會有跟多的人幫你作答了!很方便的你不妨去試試吧
『陸』 小吃調查問卷.
A B C D B 國內的小吃 喜歡中國的特色 肯德基終會有一天將會被傳統的食品打敗 中國的市場會是中專國的不屬是不火 只是時機沒有成熟 我們缺乏這樣的規模和經驗 中國的小吃在國外也是受歡迎的啊民族的小吃肯定會風靡世界 中國的小吃包含的原料和味道都是世界前列的 隨著中國的世界地位的提高 人們肯定會注意到中國的飲食文化
『柒』 調查問卷(關於素食)
我會選擇第二個,肉吃多了真不太好多吃素的比如各種綠色菜即食品延年益壽減少疾病
『捌』 關於飲食的調查問卷
一、目的
當前現代化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而且許多人養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習慣,往往無暇顧及早餐。特別是上班族,吃早餐對他們來說似乎不是很重要,便形成了「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飲食方式。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人們的工作、學習、健康都有著重要影響,早餐並非是「可吃可不吃」。這幾年來社會上一直在宣傳科學飲食,關愛健康,那麼早餐問題有沒有很好被重視呢?
因此,我們「夢幻翅膀」小隊決定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現代人的早餐的用餐情況,也希望能從中看到問題,並提出好的建議,使大家能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把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二、認識
忽視早餐的危害
1、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低。早餐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人早晨起床後,大腦與肌肉等器官和組織消耗糖(即血糖),於是血糖水平會下降。這時如果不進餐或進食低質早餐,體內就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供消耗,人體會感到倦怠、疲勞、暴躁、易怒,思維無法集中,精神不振,頭暈眼花等不適,影響人們的工作的學習。
2、特別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正需要提供合理營養,如果不吃早餐急忙去上學,容易在九、十點左右產生飢餓感,出現頭昏、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面色蒼白、出冷汗、昏厥等症狀,不但學習效果不好,而且直接影響生長發育。
3、容易發胖。要控制體重或減肥,就必須一日三次規律進餐,不要認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熱量而減肥,根據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的食物是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食物。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使中餐、晚餐吃得更多。日本的相撲選手,就是不吃早餐只吃午餐和晚餐而肥胖的。
4、誘發便秘。在三餐定時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即促進排便,若不吃早餐成習慣,長此已往,就可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而產生便秘。
5、十二指腸潰瘍的禍根。人體在睡眠狀態下,胃仍在少量分泌胃酸,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胃酸沒有食物去中和,就可能因過多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6、滋生營養不良。眾所周知,人體所需營養素有40多種,這些營養素必須由多種食物提供。我國營養學家認為滿足身體營養素的需要每天攝取的食物至少要20種以上,很多食物要靠早餐攝取,所以不吃早餐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
7、促使膽囊結石。夜間空腹時間長的人,膽汁分泌就減少,膽汁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其中膽酸含量減少,膽固醇就容易在膽囊中沉積。若長期不吃早餐,膽酸分泌減少,體內膽固醇過高時,更易在膽囊內瀦留、沉澱而形成結石。
三、方法
1、我們設計並發放了100份早餐情況調查問卷,對梧桐街道部分地方的人們進行了調查,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90%以上為25-35歲的職業女性。其中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為100份。
2、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總結結論,並提出建議。
四、調查分析
1.調查
早餐情況調查問卷統計
問題1、你吃早餐嗎?
統計:A.天天吃(65%)B.不吃(3%)C.很少吃(14%) D.經常吃(18%)
問題2、你的早餐一般在哪裡吃?
統計:A.家裡(59%)B.路邊攤(7%)C.小吃店(21%) D.其它(13%)
問題3、你通常早餐會吃什麼?(多選)
統計:A.牛奶(39%) B.雞蛋(16%) C.麵包蛋糕(32%) D.饅頭(20%) E.粥 (62%) F.米飯(8%) G.其它(17%)
問題4、你的早餐花費?
統計:A.1-1.5元(30%) B.1.5-2元(40%) C.2元以上(30%)
問題5、你不吃早餐的原因?
統計:A.沒時間(74%)B.沒食慾(6%)C.麻煩(4%)D.無所謂(16%)
問題6、你認為不吃早餐是否對健康有影響?
統計:A.是(97%) B.否(3%)
問題7、你認為不吃早餐對健康會有什麼影響?(多選)
統計:A.生長發育(41%)B.學習工作(49%)C.營養攝入(74%)D.其它(16%)
問題8、你對早餐有什麼要求?(多選)
統計:A.營養豐富(53%) B.干凈衛生(62%) C.口感良好(32%)
D.方便快捷(37%) E.沒要求(3%)
2.分析
我國長期以來就有輕視早餐的陋習,形成了不合理的早餐習慣和早餐結構。營養食品專家認為,良好的飲食行為對人的身體、智力發育和健康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人一天的學習工作都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科學飲食已經有了很好的意識,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
⑴近65%的人天天吃早餐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可以欣喜的發現,不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的人只佔到了17%,天天吃早餐的佔到了65%,經常吃早餐的佔到了18%,這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結果,說明早餐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愛越來越受到重視。
⑵不吃早餐的原因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4%的人是因為沒有時間而不吃早餐,沒有食慾的佔6%,怕麻煩的佔4%,還有16%的人認為無所謂。
那麼早餐真的吃不吃都無所謂呢?世界著名營養學家M·雷恩博士認為:「大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早上吃什麼。」長期不吃早餐,人的體能和智能自然會大打折扣,必然會直接影響身體生長和智力發育。
⑶早餐的質量
在調查中,有65%的人天天吃早餐,有18%的人經常吃早餐,那麼他們的早餐質量怎麼樣呢?根據統計,我們可以發現:62%的人以粥為主,堅持喝牛奶的佔39%,吃雞蛋的佔16%,吃麵包蛋糕的佔32%,饅頭佔20%,最後是米飯。
以上的數據與專家制定的科學早餐標准還有一定的距離,質量不是很高。早餐的質量一定要好,這樣人們才有充沛精力去學習、工作。專家觀點:最好的早餐≈「糧谷類食物+蛋奶」
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早餐類型與智力發育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吃高蛋白質早餐的孩子其智商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吃高糖分早餐的孩子,而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商得分最低。由此說明,早餐對於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關鍵階段的少年兒童,不但要按時吃早餐,同時還要注意早餐的質量。
⑷早餐的花費
調查顯示,人們對於早餐的花費一般都很節約,花費在1-1.5元的佔30%,1.5-2元的佔40%,2元以上的佔30%。
早餐在一日三餐中是非常重要的。對早餐的節約,甚至不吃早餐省錢的做法十分有害,忽略早餐會造成營養不良,精力不足,長時間空腹上班或上課,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利於身體健康。早餐的花費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可能吃得科學合理而營養些。
⑸應該吃什麼樣的早餐
在調查中,認為早餐應該營養豐富的佔53%,干凈衛生的佔62%,口感良好的佔32%,方便快捷的佔37%,還有3%的人認為無所謂。從這些數據中我們發現,當代人對早餐更注重營養和衛生,這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現象。這次調查我們還發現有59%的人在家裡用早餐,21%的在小吃店用早餐,只有7%的人在路邊攤用早餐,路邊攤一般都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五、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早餐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為了徹底改變人們「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飲食方式,提倡科學飲食,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善個人習慣
⑴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問題一方面可能導致起床的時間晚,從而壓縮了早餐的時間;另一方面影響早晨的精神狀態,使我們沒有心思和胃口吃飯。
⑵有意識地挑選營養豐富且衛生的食品食用。
⑶加強對早餐問題的認識,有意識的逐步改善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⑷向身邊的人們宣傳食用早餐的必要性,同時可以動員他們一起重視「早餐問題」。
2、注重科學早餐
⑴時間要最佳。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⑵早餐前應先喝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早晨起床後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如果只進食常規早餐,遠遠不能補充生理性缺水。因此,早上起來不要急於吃早餐,而應立即飲500—800毫升涼開水,既可補充生理缺水之需,又對人體器官起到洗滌作用,從而改善器官功能,防止疾病的發生。
⑶熱量供給要適當。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的量,一般應佔全天的供給量的30%左右。其中對在中、晚餐中可能供給不足的營養,如能量、維生素B1等,早餐應適量增加。且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使食物蛋白質中的8種必要氨基酸組成比例更趨平衡,營養互補。
⑷烹調製作要講究。既要考慮個性生理特點,又要考慮各人的食慾興趣和口味愛好,最好是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牛奶、熱豆漿,切忌喝冰咖啡、冰紅茶、冰牛奶等,油炸食品要少吃。
⑸酸鹼食物不可偏廢。不少人早餐習慣吃饅頭、油炸食品、豆漿。也有人吃些蛋類、肉類、奶類。雖然上述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酸性食物,若酸性食物在膳食中超量,容易導致血液偏酸性,引起體內生理上酸鹼平衡失調,常可出現缺鈣症。因此,若能吃點含鹼性物質的蔬菜、水果,就能達到膳食酸鹼平衡及營養素的平衡。
以上便是我們「夢幻翅膀」小隊對早餐情況的調查分析和提出的建議,希望人們保持科學的飲食習慣,重視早餐,關愛自己,關愛健康。
『玖』 市場調查問卷怎麼做
http://www.nquestion.com/Answer/Questionnaire.aspx?Id=29514
這有個「網題」上的市場調查問卷,你可以參考一下啊
「網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問卷模板,希望對你有幫助
用「網題」做在線問卷調查也很方便哦!
『拾』 關於飲食文化的問卷調查怎麼寫
一,飲食觀念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營養,中國人注重美味。 二,飲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交誼,中國人注重氣氛和愉悅。 三,飲食習慣不同,比如西方人習慣用刀叉,中國人習慣用筷子 四,飲食環境不同,比如西方人注重精緻,中國人注重排場 五,飲食口味不同,比如西方人吃甜食,中國人大多以咸為主。 以上只是概略性的說明,你可以展開論述。 可參照:略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氣侯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口味、烹調方法、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 這里簡要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兩種不同的飲食觀念 對比注重「味」的中國飲食,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這一飲食觀念同西方整個哲學體系是相適應的。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的主要特點。西方哲學所研究的對象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為形上學理,形上學理互相連貫,便結成形上哲學。這一哲學給西方文化帶來生機,使之在自然科學上、心理學上、方法論上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另一些方面,這種哲學主張大大地起了阻礙作用,如飲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講究餐具,講究用料,講究服務,講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麼豪華高檔,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無藝術可言。作為菜餚,雞就是雞,牛排就是牛排,縱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一盤「法式羊排」,一邊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邊配煮青豆,加幾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對比鮮明,但在滋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干、調和,各是各的味,簡單明了。 中國人是很重視「吃」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諺語就說明我們把吃看得與天一樣重要。由於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都處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總是吃不飽,所以才會有一種獨特的把吃看得重於一切的飲食文化,我想,這大概是出於一種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種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麼就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方面會把這種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不僅維持生存,也利用它維持健康,這也就是」葯補不如食補」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對吃的過份重視,會使人推崇對美味的追求。 在中國的烹調術中,對美味追求幾乎達到極致,以至中國人到海外謀生,都以開餐館為業,成了我們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遺憾的是,當我們把追求美味作為第一要求時,我們卻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營養價值,我們的很多傳統食品都要經過熱油炸和長時間的文火飩煮,使菜餚的營養成分受到破壞,許多營養成分都損失在加工過程中了。因而一說到營養問題,實際上就觸及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最大弱點。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就是這種對美味的追求,倒使我們忽略了吃飯的真正意義。 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熱以後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烹飪講究的調和之美,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要之處。菜點的形和色是外在的東西,而味卻是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表,重菜餚的味而不過分展露菜餚的形和色,這正是中國美性飲食觀的最重要的表現。 在中國,飲食的美性追求顯然壓倒了理性,這種飲食觀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也是吻合的。作為東方哲學代表的中國哲學,其顯著特點是宏觀、直觀、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國菜的製作方法是調和鼎鼐,最終是要調和出一種美好的滋味。這一講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體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國哲學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諧調為度,度以內的千變萬化就決定了中國菜的豐富和富於變化,決定了中國菜菜系的特點乃至每位廚師的特點。 二、中西飲食對象的差異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而中國的菜餚是「吃味」的,所以中國烹調在用料上也顯出極大的隨意性:許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都是極好的原料,外國廚師無法處理的東西,一到中國廚師手裡,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足見中國飲食在用料方面的隨意性之廣博。 據西方的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實際上,在中國人的菜餚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說,菜食在平常的飲食結構中佔主導地位。中國人的以植物為主菜,與佛教徒的鼓吹有著千縷萬絲的聯系。他們視動物為「生靈」,而植物則「無靈」,所以,主張素食主義。 西方人在介紹自己國家的飲食特點時,覺得比中國更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寬大的肩、發達的肌肉;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黃質弱。有人根據中西方飲食對象的明顯差異這一特點,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 三、飲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盡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的模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尤其是在經歷了非典以後。還有,人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工作,覺得中餐做起來太麻煩,不如來個漢堡方便等。這樣一來在飲食上差異也就不太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