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水稻市場調查

水稻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1-12-06 18:08:35

A. 雜交水稻在中國的種植面積有多少

截止2019年,目前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超過1333萬公頃,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1%,產量約占水稻總產量的58%。在雜交水稻研究的最初階段,即1964~1975年,主要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搞下來的,9年間科研經費投入加起來不到20萬元。

在推廣的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干預對雜交水稻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90年代以後,則主要是靠市場機制下的杠桿調節作用。由於雜交水稻產量高,使得播種面積迅速增加,1975年全國多點示範雜交水稻373公頃,單產比常規稻增加20%左右,1976年迅速擴大到13.9萬公頃。

(1)水稻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在20多年間,雜交水稻播種面積猛增35000餘倍。現在種植雜交水稻每年所增產的糧食相當於一個產糧大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不僅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農業大學對江蘇省209個調查點進行分析,雜交秈稻比常規稻的相對經濟效益表現為:每公頃收益提高26.6%,每個工日凈產值提高25.9%,每元物質費用報酬提高12.5%,每元成本純效益提高20.9%。

B. 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具體在哪裡銷售或消費

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主要是追求產量,對於這類有一定的高產能力的水稻品種來說,適口性方面是沒有競爭力的,一般自己吃的水稻都是種的本地水稻,高產水稻色澤還不錯,但是吃起來味道特別淡,半點米香味都沒有。因為水稻的味道,就很難賣出高價。但是雜交水稻的意義也是跨世紀的,每一公頃土地的增收。在人口急劇增長的地球上,未來就可以保證更多人的溫飽問題。

而且,需要說明的是,袁隆平是搞水稻雜交育種的,不是賣大米的。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參與水稻商品糧和大米在市場上的流通,這些過程是農民、物流、企業和經銷商參與的,是種植、運輸、倉儲和營銷的過程,作為一個這么有知名度的育種家來說基本沒有可能參與這些商業運作的過程。

同時,也不要以為市場上一些掛著「袁」字型大小的大米就是袁隆平培育的品種種植之後加工成的大米,一方面是沒有口感好的水稻品種,一方面是100%的這類大米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貨,和袁隆平沒關系。至於說前陣子炒作的海水稻,也算了吧,他根本就不是第一人,包括沙漠種水稻也不是他開的先河。

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

如今在全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約為總面積的30%這個數據。還在逐漸提升,各地市水稻種植面積依舊保持穩定。在極端土地氣候地區,雜交水稻就是明智之選。所以雖然看不到雜交水稻的全國推廣,但是實際已經進入了生活。袁隆平院士也將被歷史所銘記。

C. 袁隆平的水稻在市場上是哪個品牌

袁隆平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跡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

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於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

二是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南優2號"等一批組合,並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種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4、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1989年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

後來又研究並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並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全國性協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

5、他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徵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並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取得重大進展。

1997年,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於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中國超級稻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2013年,他啟動了百畝示範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2020年前實現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

自2007年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由20個增加至2012年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2012年,累計示範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D. 我市水稻種植情況調查及建議,論文

應從農民意見建議和種植情況入手。

1、可以寫水稻怎麼種植,種植的注意事項,種植的季節。

2、寫水稻種植的重要性,科研性以及群眾對種植水稻的看法觀點。

E. 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有多少,我國水稻總的種植面積了

近年來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為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的五成多,全國水稻平均單產每公頃約6.4噸,其中雜交水稻每公頃約7.5噸。袁隆平說,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每年增產的糧食可養活7000萬人。

40年來,雜交水稻技術的傳授范圍不斷擴展。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了近100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亞非拉約80個發展中國家培育了一萬余名技術人員,雜交水稻技術在許多國家「生根開花」。

如今,雜交水稻在國外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種植面積最大的印度有200多萬公頃。袁隆平院士說,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正在造福全世界。

(5)水稻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啟動海水稻研究和鹽鹼地稻作技術推廣,對實現我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確保中國的飯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裡的戰略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約2億畝具備種植海水稻的條件。將雜交海水稻研究作為我們未來雜交水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不僅可提高我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也能解決越南、孟加拉國等國海水入侵造成稻穀失收的問題。

F. 大米市場調查報告分析

參考下這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第1章:中國大米行業相關概述
1.1 大米行業相關界定
1.1.1 大米行業相關定義
1.1.2 大米等級劃分標准
1.1.3 大米行業統計標准
(1)大米行業統計口徑
(2)大米行業統計方法
(3)大米行業數據種類
1.1.4 大米行業研究范圍
1.2 大米行業投資特性
1.2.1 大米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2.2 大米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1.2.3 大米行業盈利因素分析
第2章:中國大米行業運行指標分析
2.1 大米行業經營指標分析
2.1.1 大米行業經營效益分析
2.1.2 大米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2.1.3 大米行業運營能力分析
2.1.4 大米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2.1.5 大米行業發展能力分析
2.2 大米行業經濟指標分析
2.2.1 大米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2.2 不同規模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大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中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3)小型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4)不同規模企業佔比結構
2.2.3 不同性質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國有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2)集體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3)股份合作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4)股份制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5)私營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6)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7)其他性質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8)不同性質企業佔比結構
2.2.4 不同地區企業經濟指標分析
(1)不同地區資產總額情況分析
(2)不同地區工業總產值情況分析
(3)不同地區銷售收入情況分析
(4)不同地區利潤總額情況分析
2.3 大米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2.3.1 全國大米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2.3.2 全國大米行業需求情況分析
2.3.3 全國大米行業產銷平衡分析
第3章:中國大米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分析
3.1 大米行業產業鏈簡介
3.2 水稻種植行業分析
3.2.1 水稻種植規模與分布
3.2.2 水稻種植技術分析
3.2.3 水稻種植成本分析
(1)農葯施用成本分析
(2)化肥施用成本分析
3.2.4 水稻種植企業分析
3.2.5 水稻種植規模預測
3.3 大米加工設備分析
3.3.1 大米加工設備應用現狀
3.3.2 大米加工設備供應狀況
3.4 大米消費市場分析
3.4.1 工業用糧需求分析
(1)中國工業用糧需求結構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工業用糧需求預測
3.4.2 口糧消費需求分析
(1)中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口糧消費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口糧消費需求預測
3.4.3 飼料用糧需求分析
(1)中國飼料行業產量趨勢分析
(2)2014-2020年中國飼料用糧需求預測
3.4.4 其他用糧需求分析
第4章:中國大米行業流通渠道分析
4.1 大米行業流通過程綜述
4.1.1 大米行業流通通道分析
4.1.2 大米行業流通各環節收益分析
(1)水稻生產者收益分析
(2)私人糧販收益分析
(3)糧庫與米業公司收益分析
(4)糧店、農貿市場與超市收益分析
4.2 大米行業物流渠道分析
4.2.1 大米行業流向與流量分析
(1)中國大米產量分析
(2)全國大米流向分析
4.2.2 大米行業物流渠道分析
(1)農村大米物流渠道分析
(2)港口大米物流渠道分析
(3)六大跨省物流渠道分析
4.2.3 大米行業物流成本分析
4.2.4 大米行業物流趨勢分析
4.3 大米行業銷售渠道分析
4.3.1 大米行業批發渠道分析
4.3.2 大米行業零售渠道分析
(1)糧店零售渠道
(2)農貿市場零售渠道
(3)超市零售渠道
4.3.3 大米行業私人糧販渠道
第5章:中國大米進出口市場分析
5.1 中國大米對外貿易環境分析
5.2 中國大米出口市場分析
5.2.1 中國大米出口走勢分析
(1)行業出口整體情況
(2)行業出口產品結構
5.2.2 中國大米出口目標分布
5.2.3 中國大米貿易出口方式
5.2.4 中國各省市大米出口情況
5.3 中國大米進口市場分析
5.3.1 中國大米進口走勢分析
(1)行業進口整體情況
(2)行業進口產品結構
5.3.2 中國大米進口來源分析
5.3.3 中國大米進口方式分析
5.4 大米行業進出口前景及建議
5.4.1 大米行業出口前景及建議
5.4.2 大米行業進口前景及建議
第6章:中國大米加工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6.1 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特徵分析
6.1.1 不同經濟類型企業特徵情況
6.1.2 行業經濟類型集中度分析
6.2 大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6.2.1 國際大米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1)國際大米市場發展狀況
(2)國際大米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3)國際大米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4)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
(5)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策略分析
6.2.2 國內上市公司經營分析
(1)上市公司經營大米領域分布
(2)上市公司業務拓展模式分析(以「全產業鏈」模式為例)
(3)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效益分析
6.3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分析
6.3.1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驅動因素
6.3.2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模式分析
6.3.3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規模分析
(1)國際大米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2)國內大米企業並購重組分析
6.3.4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障礙分析
6.3.5 大米行業並購重組趨勢分析
6.4 大米行業競爭程度分析
6.4.1 大米行業上下游議價能力
(1)大米行業上游議價能力
(2)大米行業下游議價能力
6.4.2 大米行業現有競爭者分析
6.4.3 大米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6.4.4 大米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6.4.5 大米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總結
第7章:中國大米加工行業主要產品分析
7.1 行業主要產品結構特徵
7.1.1 行業產品結構特徵分析
7.1.2 行業產品市場發展概況
7.1.3 大米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7.1.4 部分大米產品概念辨析
7.2 大米主要品種分析
7.2.1 秈米市場產品分析
(1)秈米市場價格分析
(2)秈米產量規模分析
(3)秈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秈米品牌分析
7.2.2 粳米市場產品分析
(1)粳米市場價格分析
(2)粳米產量規模分析
(3)粳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粳米品牌分析
7.2.3 糯米系列產品分析
(1)糯米市場價格分析
(2)糯米產量規模分析
(3)糯米系列產品分析
(4)重點糯米品牌分析
7.2.4 特種米系列產品分析
7.3 大米主要產品市場分析
7.3.1 中高檔米市場分析
(1)中高檔大米價格分析
(2)中高檔大米銷售現狀
(3)中高檔大米市場前景
7.3.2 小包裝大米市場分析
(1)小包裝大米價格分析
(2)小包裝大米成本結構
(3)小包裝大米銷售現狀
(4)小包裝大米競品分析
(5)小包裝大米市場前景
7.3.3 有機大米市場分析
(1)有機大米價格分析
(2)有機大米銷售渠道
(3)有機大米市場前景
7.3.4 綠色大米市場分析
(1)綠色大米價格分析
(2)綠色大米銷售現狀
(3)綠色大米市場前景
7.4 行業主要產品科研發展趨勢
7.4.1 大米行業科研發展現狀分析
7.4.2 大米行業科研發展趨勢分析
第8章:中國大米行業重點區域運行狀況分析
8.1 全國主要大米產區生產狀況分析
8.1.1 全國分省市大米產量分析
8.1.2 全國重點產區廠家聚集狀況分析
8.2 湖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2.1 湖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2.2 湖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2.3 湖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2.4 湖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2.5 湖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2.6 湖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2.7 湖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3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3.1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3.2 黑龍江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3.3 黑龍江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3.4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3.5 黑龍江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3.6 黑龍江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3.7 黑龍江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4 安徽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4.1 安徽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4.2 安徽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4.3 安徽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4.4 安徽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4.5 安徽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4.6 安徽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4.7 安徽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5 湖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5.1 湖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5.2 湖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5.3 湖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5.4 湖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5.5 湖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5.6 湖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5.7 湖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6 吉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6.1 吉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6.2 吉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6.3 吉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6.4 吉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6.5 吉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6.6 吉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6.7 吉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7 江蘇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7.1 江蘇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7.2 江蘇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7.3 江蘇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7.4 江蘇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7.5 江蘇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7.6 江蘇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7.7 江蘇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8 遼寧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8.1 遼寧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8.2 遼寧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8.3 遼寧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8.4 遼寧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8.5 遼寧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8.6 遼寧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8.7 遼寧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9 江西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9.1 江西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9.2 江西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9.3 江西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9.4 江西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9.5 江西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9.6 江西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9.7 江西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10 河南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10.1 河南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10.2 河南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10.3 河南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10.4 河南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10.5 河南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10.6 河南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10.7 河南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8.11 四川省大米行業發展分析
8.11.1 四川省大米行業政策規劃
8.11.2 四川省水稻種植規模分析
8.11.3 四川省水稻產量規模分析
8.11.4 四川省大米行業供給分析
8.11.5 四川省大米品牌競爭格局
8.11.6 四川省大米價格行情分析
8.11.7 四川省大米行業前景預測
第9章:中國大米行業標桿企業經營分析
9.1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9.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1.6 企業投資兼並與重組分析
9.2 湖南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9.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2.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6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2.7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3 吉林糧食集團米業有限公司
9.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3.2 企業營收分析
9.3.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3.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3.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3.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4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
9.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1)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2)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3)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4)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5)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9.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4.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4.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5 江蘇省農墾米業集團有限公司
9.5.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5.2 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9.5.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5.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5.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5.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6 江西金佳穀物股份有限公司
9.6.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6.2 企業營收狀況分析
9.6.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6.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6.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6.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7 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
9.7.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7.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7.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7.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7.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7.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8 五常綠風優質米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9.8.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8.2 企業營收狀況分析
9.8.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8.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8.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9 綠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9.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9.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9.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9.4 企業銷售渠道分布
9.9.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9.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0 黑龍江響水米業股份有限公司
9.10.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0.2 企業生產能力狀況分析
9.10.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0.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0.5 企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9.10.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1 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
9.1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1.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1.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2 安徽省稼仙米業集團有限公司
9.1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2.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2.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2.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2.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3 宜興市糧油集團大米有限公司
9.1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3.2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9.13.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3.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3.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3.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4 安徽家樂米業有限公司
9.1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4.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5 黑龍江鶴鳴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15.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5.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5.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5.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5.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6 黑龍江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9.16.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6.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6.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6.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6.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6.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17 吉林省德春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17.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7.2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17.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7.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7.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8 江蘇雙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9.18.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8.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18.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18.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8.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8.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19 盤錦利是米業有限公司
9.19.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19.2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19.3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19.4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0 安徽光明槐祥工貿集團
9.20.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0.2 企業產能分析
9.20.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0.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0.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0.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0.7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21 福建天下農庄食品發展有限公司
9.21.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1.2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1.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1.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1.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2 新余市百樂工貿有限公司
9.22.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2.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2.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2.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2.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2.6 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9.23 六安天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9.23.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3.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3.3 企業組織架構分析
9.23.4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3.5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3.6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9.24 湖南金山糧油食品有限公司
9.24.1 企業基本信息分析
9.24.2 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9.24.3 企業產品結構及新產品動向
9.24.4 企業銷售渠道與網路
9.24.5 企業經營狀況優劣勢分析
第10章:中國大米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
10.1 大米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10.1.1 大米行業投資趨勢分析
10.1.2 大米行業前景影響因素
(1)大米行業政策影響分析(P)
(2)大米行業經濟影響因素(E)
(3)大米行業社會影響因素(S)
(4)大米行業技術影響因素(T)
10.1.3 大米行業競爭趨勢分析
10.1.4 大米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1)大米行業消費需求預測
(2)大米行業產品需求前景
10.2 大米行業投資戰略規劃
10.2.1 大米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0.2.2 大米行業經營風險分析
10.2.3 大米行業市場營銷戰略
10.2.4 大米行業主要投資建議
10.3 大米行業銀行信貸支持策略
10.3.1 企業擇優支持策略
10.3.2 優勢項目支持策略
10.3.3 銀行風險控制策略

G. 典型縣樣點糧食產量調查結果分析

5.3.2.1 調查產量的條件界定

調查表明,相同質量的耕地在不同的投入水平下產出存在明顯差異。根據實際調查,將投入水平分為3個層次,高投入水平、中等投入水平和低投入水平。高投入水平主要出現在農業部門等的優良品種試驗地,採用良種良法,嚴格病蟲害防止,其在優質耕地上獲得的產出,代表了區域該作物的最高糧食生產水平。以水稻為例,根據重慶市農技總站提供的2005年超級稻示範推廣報告(重慶市農業局超級稻示範推廣項目組),2005年重慶市設立超級雜交稻項目縣6個(大足、黔江、江津、南川、潼南、梁平),6縣共設立千畝示範區17個(鎮鄉),百畝核心示範片區22個(村)。田間實測統計,22個百畝核心示範片平均單產可達10839kg/hm2,17個千畝示範區平均單產可達9867kg/hm2。其中梁平縣金帶鎮千河村百畝核心示範片平均單產達12273kg/hm2,刷新了重慶市超級雜交稻的最高記錄;大足縣對37塊田5.64hm2超級雜交稻+糯稻核心示範片測產,平均單產雜交稻10850kg/hm2,兼栽糯稻750kg/hm2,合計單產11600kg/hm2,代表了重慶市雜糯稻混種的最高水平。以上產量代表了重慶市在高投入水平下,稻穀的最高產量,是進行耕地等級糧食生產能力確定時,中稻生產能力的上限。中等投入水平可界定為,農戶一般在沒有農技人員直接指導和外部投入,有一定的化肥和農葯使用和一定的田間勞動管理,現有市場經濟條件下可獲利的產量。由於重慶市當前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階段,大多數農戶對耕地的投入,尤其是中高等地的投入,多採用中等投入水平。低投入水平可界定為,農戶只作最基本的勞動投入(如播種和收獲),基本沒有化肥和農葯的使用以及田間管理。調查表明,少數劣質耕地採用了這種投入方式,雖然其產量不高,但具有更大的經濟效益。由於大多數農戶採用的是中等投入水平,我們採用中等投入水平下的產量作為耕地的糧食生產能力,以便盡可能消除由於投入水平的差異導致相同質量的耕地產能的不同。而高投入水平則作為作物生產能力的最高上限的控制指標。

尺度、等級劃分的多少、氣候的年際波動也是影響耕地生產能力確定的因素。首先,在1:50萬制圖比例尺下確定的評價單元,仍是若干微觀地塊的綜合,其產量也應該是一個若乾地塊產量的平均值,調查表明也確實如此。其次,等級劃分越詳細,最高等地與最低等地的糧食生產能力離差就越大,等級劃分越粗略,離差就越小。此外,由於農業產量受氣候年際波動的影響,採用近3年平均糧食產量也是必要的。因此在調查及其結果的整理中,我們選取了農戶在中等投入水平下,近3年評價單元若乾地塊平均產量作為為調查單元的產量。如無特殊說明,以下闡述的均是這一條件的產量。

調查涉及菜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4種主要耕地類型。其中灌溉水田和望天田耕作制度基本一致,只是水源保證程度存在差異,可歸並為水田。菜地單元很少,其耕地質量等級一般較高,在地貌形態上與相鄰的灌溉水田相似,在發生學上具有相對的一致性,據此菜地糧食生產能力一般參考相鄰灌溉水田的產量並適當從高原則確定。因此,實際調查是將4種耕地類型歸並為水田和旱地兩大類型確定種植的作物,並進一步進行分析。

5.3.2.2 調查樣點的分布狀況

實際調查和整理獲得大足縣14個村185個單元(菜地7個、灌溉水田61個、望天田13個、旱地104個)、梁平縣20個村297個單元(灌溉水田53個、望天田84個、旱地160個)、彭水縣16個村181個單元(菜地1個、灌溉水田53個、望天田84個、旱地160個)、巫溪縣30個村216個單元(灌溉水田53個、望天田84個、旱地160個)指定作物糧食產量。表5-3提供了樣點分旱地和水田的等級分布,表5 -4提供了調查樣點分縣-鄉鎮-村-地類統計,圖5 -2提供了調查樣點空間分布。大足調查的有效樣點185個,占評價單元總數(3675)的5.03%,梁平調查的有效樣點297個,占評價單元總數(4464)的6.65%,彭水調查的有效樣點181個,占評價單元總數(2554)的7.09%,調查的有效樣點173個,占評價單元總數(3396)的5.09%。4縣均大於5%的抽樣統計要求。

巫溪實際調查首先對樣點耕地質量評價屬性進行驗證,實地觀測表明,總體偏差不大,對個別確有出入者進行必要的調整;然後調查獲取樣點的種植制度及其種植作物的產量,以及獲得產量的條件;最後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通過折算系數進行種植作物產量加和,計算獲得樣點全年糧食產量用於關系模型分析。以下分水田和旱地糧食產量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表5-3 調查樣點分縣-分水田和旱地-分等級統計

表5-4 調查樣點分縣-鄉鎮-村-地類統計

圖5-2 典型縣調查樣點空間分布

5.3.2.3 水田糧食產量調查結果的分析和核算

調查表明,水田的種植制度主要為4種:中稻-冬小麥、中稻-油菜、中稻-蔬菜、一季中稻。被調查村及其調查線路沿途觀察表明,水田冬季的實際利用率很低,各縣各村水田冬季的實際利用率不同程度的低於可利用率。其中耕地佔幅員面積比重和水田佔耕地面積比重較高的大足和梁平兩縣,水田分布海拔低,熱量豐富,冬季的可利用率較高,但實際利用率較低,除部分區位條件較好的村較高(可達80%)外,大部分調查村及調查線路沿途的水田利用率低於10%~5%。冬季實際利用率較高的灌溉水田,一般分布在距離大型城鎮(市場)較近,即區位條件較好的位置。而耕地佔幅員面積比重和水田佔耕地面積比重較低的彭水和巫溪兩縣,水田面積有限,部分水田分布海拔超過800m,熱量不足,冬季的可利用率低;但800m以下熱量豐富、冬季可利用率較高的水田,實際利用率相對較高。導致水田冬季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復雜的:(1)勞動力相對稀缺。水田水旱輪作,冬季利用,將極大地提高農業勞動強度,在現有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的條件下,農村壯勞動力是相對稀缺的。(2)灌溉水源供需緊張。一些過去以灌溉為主的水庫功能發生轉化,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水庫從灌溉為主轉化為水產魚類養殖或城市用水為主,大面積水田春播所需的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自身的冬季儲備。(3)低窪地排水困難。部分耕地地勢低窪、排水不暢,本身為冬水田。(4)春季茬口緊張。春播時期,小春作物尚未完全成熟,大春作物必須及時栽種,導致茬口緊張,兩熟輪作對小春作物和大春作物的收成均有一定的影響。(5)比較經濟利益。由於小春作物利用的是相對貧乏的冬春季光溫,勞動和生產資料投入大,產出低;春季灌溉用水不僅保證率低,而且水費高,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成本;如果遠離市場,生產資料和產品的運費也較高;此外外出務工的收入遠高於在水田的冬季投入的產出。因此,在現有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大面積水田冬季的利用在經濟上是不劃算的。比較而言,大足和梁平水田稠密,上述問題特別突出。彭水、巫溪水田比重小,水源的供需矛盾緩和;旱地質量差,生產能力低,在比較利益下,開發冬季水田資源相對有利。因此在800m以下,尤其是600~700m以下鄉村,水田的利用率高可達80%,低可到30%,與可利用率較接近。

由於水田的冬季實際利用率低於可利用率,這為水田的現實糧食生產能力的確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此採用冬季可利用率核算糧食生產能力。根據農戶訪談,獲得水田評價單元冬季作物的單產和冬季可利用率(介於90%~0%),二者相乘即獲得單元冬季單位面積糧食生產能力。此外,還要考慮到稻-麥(油)兩熟與一季中稻相比,單產略有下降的現象。

調查表明,最優質的耕地是菜地和灌溉水田而不是旱地,這與耕地等級評價是一致的。水稻的最高產量對優質耕地的生產能力具有決定意義。優質灌溉水田中稻的最高單產一般為8250~9000kg/hm2,個別地塊可達9000kg/hm2,平均水平8625kg/hm2左右。從4個典型縣來看,均具有這一生產能力的單元和地塊,其中大足、梁平的調查單元較多,與二者的灌溉水田比重高、1~3等地比重較高以及種植水平較高是一致的;巫溪在中低海拔地區的優質耕地也能達到這一水平,這主要是巫溪光照較強,有利於單產的提高;彭水達到8250~9000kg/hm2的比例偏少,這主要是彭水光照較弱,春溫較低,影響了其產量,這與彭水缺乏1等優質耕地基本是一致的。8625kg/hm2的單產水平實際上在1~3等優質耕地(灌溉水田)均有出現,只是隨著等級的降低,比例減少,單產偏低的評價單元相應增加。調查表明,冬季作物的最高產量與光照有較大的關系。在不考慮水旱輪作的條件下,從冬小麥來看,巫溪最高畝產是4875kg/hm2左右,在4個代表縣中最高;大足、梁平略低於這一水平,為4500kg/hm2左右;彭水為4125kg/hm2左右。從油菜來看,大足、梁平的最高單產為4500kg/hm2左右,折算為水稻或小麥為3735kg/hm2斤左右;巫溪因光照強,略高於這一水平;彭水因光照弱略低於這一水平。比較冬小麥和油菜的最高產能,無論是採用冬小麥還是採用油菜,兩者基本是一致的,以下以冬小麥為代表說明。考慮到水旱輪作,冬小麥茬口緊張,實際產量比單種冬小麥低750kg/hm2左右。按最優質灌溉水田冬季平均利用率80%左右計,考慮到最優質灌溉水田大足、梁平更具有普遍性,其折算的單產為3000kg/hm2左右;巫溪極少部分最優質灌溉水田略高於3000 kg/hm2,但能達到這一水平的最優質灌溉水田極為有限,對1等地的糧食生產能力不產生整體影響;彭水最優質灌溉水田略低於3000kg/hm2,故缺乏一等地,與耕地等級評價結果是一致的。歸納水旱兩種作物,一等地全年合計的糧食產量為8625 +3000=11625kg/hm2左右。水田的最低等級為8等。調查表明,在中等投入下,水稻最低產量為5250kg/hm2左右;個別評價單元低於這一產量,多為投入不足,即低投入水平所致。低等級水田冬季可利用率較低,按平均50%計,冬小麥畝產可達3000kg/hm2左右,折算後為3000×50%=1500kg/hm2左右。歸納水旱兩種作物,8等地全年合計的糧食產量為5250+1500=6750kg/hm2左右。

5.3.2.4 旱地糧食產量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核算

調查表明,旱地的種植制度隨海拔而變化。在800m中低海拔地區,旱地以冬小麥(或油菜)/玉米/甘薯3熟套作為主,等級較低的耕地單元出現玉米/甘薯套作、冬小麥-玉米輪作或冬小麥-甘薯輪作的兩熟制度。在800~1200m中高海拔地區,旱地種植制度逐漸由小麥/玉米/甘薯向馬鈴薯/玉米/甘薯套作轉化。在1200m以上高海拔地區,旱地種植制度轉化為馬鈴薯/玉米套作,地膜覆蓋技術可顯著提高玉米產量。在1400m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玉米套作中,玉米種植必須使用地膜覆蓋技術,或只種植喜涼作物馬鈴薯。其中彭水的耕地主要分布在1400m以下,巫溪在1400m以上仍有相當大面積的耕地,具有完整的旱地種植制度垂直帶譜。

旱地的最高等級與光照強弱有密切的關系。巫溪光照較強,旱地的最高等級較高,出現在2等地,比水田偏低1等;大足、梁平光照居中,旱地的最高等級出現在3等地,比水田偏低2等;彭水光照最弱,旱地的最高等級出現在4等(水田出現在2等),比水田偏低2等。實際糧食產量調查表明,旱地的最高產量在4個典型縣中存在著這樣的梯度。

旱地最高等地大足和梁平為3等,種植制度主要為冬小麥/玉米/甘薯套種,作物在播種期的土地利用率低於收獲期;在收獲期各作物存在一定的差異,冬小麥一般為40%左右,玉米為70%左右,甘薯為100%,但甘薯播種期面積較低、時間較晚,實際單產低於套種甘薯的產能。旱地3等地冬小麥遍種單產按4125kg/hm2計(略低於1等地4500kg/hm2最高水平),其套種單產為4125×40%=1650kg/hm2左右;玉米的套種最高單產為4875kg/hm2左右;甘薯的套種最高單產為18750kg/hm2左右,3種作物合計套種生產能力為4875 +1650 +18750×0.2 =10275kg/hm2左右;由於光照較高,巫溪旱地的玉米、冬小麥最高單產略高於這一單產,玉米和冬小麥(未面積折算)單產高375kg/hm2左右;由於光照較弱,彭水的玉米、冬小麥最高單產略低於這一單產,玉米和冬小麥(未面積折算)單產低375kg/hm2左右,其綜合糧食生產能力與兩者的最高等級基本是一致的。旱地的最低等級在大足和梁平為11等地,其種植制度表現為玉米/甘薯套作為主,玉米產量為2625kg/hm2左右,甘薯產量為11250kg/hm2左右,合計產量為2625+11250×0.2=4875kg/hm2左右。旱地的最低等級在彭水和巫溪為12等地,多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區,其種植制度表現為馬鈴薯/玉米套作為主,玉米產量為1875kg/hm2左右,馬鈴薯產量為9750kg/hm2左右,合計產量為1875+9750×0.2=3825kg/hm2左右。

H. 黑龍江水稻價格這幾天的價格走勢

2009-08-14
中華糧網
8月13日黑龍江東部地區稻農及家庭農場普通中等水稻出手價格1.05元-1.06元/斤,糧食收儲及加工企業收購價格1.09元-1.10元/斤。其中湯原水稻收購價格1.08元-1.10元/斤,樺川水稻收購價格1.09元-1.10元/斤,建三江水稻收購價格1.07元-1.09元/斤,同江水稻收購價格1.07元-1.09元/斤,密山水稻收購價1.08元-1.09元/斤,虎林水稻收購價格1.07元-1.09元/斤,比較前期價格上漲0.01元-0.02元/斤。
目前,黑龍江東部佳木斯、雞西、雙鴨山、鶴崗、七台河、建三江等地水稻行情一改前期基本穩定的態勢,各地水稻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揚。分析目前東部水稻行情上漲,主要受到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進入8月受國內稻米市場需求變化及國儲水稻出庫及交易價格略有提高影響,黑龍江及東部水稻行情上漲趨勢開始顯露。二是黑龍江及東部剩餘水稻及上市水稻數量已經很少,國慶、中秋兩大節日臨近及大中學校陸續開學大米需求上升,部分大米加工企業開始恢復生產也對水稻行情上漲起到一定拉動作用。
在大米行情方面,據市場調查和監測的情況,佳木斯、雞西、雙鴨山、鶴崗、七台河等主要地市三等普通圓粒大米出廠價格1.49元-1.50元/斤,市場零售價格1.60元-1.65元/斤,二等普通圓粒大米出廠價格1.52元-1.54元/斤,市場零售價格1.70元-1.75元/斤,長粒及優質大米出廠價1.65元-1.67元/斤,市場零售價格1.75元-1.80元/斤,比較前期價格略有提高。
在天氣及水稻長勢方面,本周以來黑龍江及東部多數地區持續晴好天氣,截至目前東部地區氣溫維持較高,對水稻長勢十分有利。據調查及反饋的情況,富錦、同江、綏濱、湯原、友誼、密山、樺川等市縣、建三江、紅興隆、牡丹江農場管理局多數農場已經基本完成水稻噴施肥料及水稻田間管理,水稻孕穗及長勢情況良好。據預報,本周末前黑龍江及東部部分地區將轉為多雲及陣性降雨天氣,但氣溫依然維持較高對水稻正常生長影響不大。
上面是我在網上找的,我是鐵力市的,我們這里價格(有收購的)是0.93元每斤,我想應該會上漲吧!如果不急著用錢,我個人認為應該貯藏,等自己認為合理的價格。呵呵。(都說有1.05元每斤左右就是沒見過呀!)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I. 農村種植水稻,有哪些難題呢

農村種植水稻,有哪些難題呢?

在作物的栽培過程中,一般非常強調施肥,水稻也不例外。水稻和其它作物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必須在水裡施肥,同時也要保證綠色水稻。稻米種植屬於連茬栽培,造成土壤養分消耗較大,養分極易失衡,這勢必導致水稻產量的降低。

科學規范地操縱水稻種植的水流量,可以加速水稻的成長速率,與此同時也可以節約水源,保持日本的生物的多樣性。稻農在把握本地水稻田的濕區狀況以後,應進一步加強對水稻灌溉水份的管理方法與操縱,嚴苛把控水稻灌溉的頻次與灌溉時間,最好用間歇性灌溉方法,此類灌溉方法可以確保土壤層的潮濕水平,是延展性灌溉方法。此外,稻農還需要隨時隨地注意本地的天氣狀況,保證隔水層的薄厚,達到水稻生長發育的水份要求。

與一般水稻對比,混種雜交增產水稻根莖更比較發達,強勁的根莖確保了其吸收力。在追肥時,要確保化肥中氮,磷,鉀等有機化學化學物質的佔比,並選擇適合的時候上肥。選擇化肥時,最好是選擇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緊密結合,與此同時,還需要增加淡肥肥。

在犁田翻土時,要徹底消除土壤層中的野草,再依據土壤層特性,有效開展上肥。假如化肥中有有機肥,在追肥時,其使用量最好是把控在2.2kg·m間,有機肥中有充足的鈣元素和磷元素,因而,在施有機肥時,應攪拌均勻後施在土壤層表面,接著再開展事後上肥工作中。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看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還有別的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一起討論。

J. 袁隆平的超級水稻在全國普及了嗎

20世紀7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界的一項重大發明——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掀開了人類水稻生產史上嶄新的一頁,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並大面積應用於生產的國家。袁隆平院士因在雜交水稻研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1982年國際水稻研究所學術會首次公認: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2000年榮獲我國第一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幾十年以來,從開始的南優2號不斷改良到如今的超級稻,在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已達2.5億畝,面積佔比達57%,而產量已佔水稻總產量的65%,從這可看出雜交水稻平均每畝比其它品種增產在20%以上,為我國糧食的自給難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從種植面積可看出雜交水稻其實已經在全國獲得了大面積推廣。只是各地的氣候土壤條件不一樣,因此對品種的選擇也不一樣,像北方和南方高海拔地區都是粳稻,粳稻耐寒、耐弱光,這也導致粳稻其米質相對較好、口感佳,只是粳稻的雜交優勢不明顯,這些特點也導致了其種植與分布。而秈稻的雜交優勢明顯,耐濕熱耐高溫高光照,增產的潛力也大,所以雜交水稻主要用於秈稻。如今雜交水稻能做到這個地步應該是非常成功的,能種的地方也基本上都種上了。

袁隆平院士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最大的追求,為推動雜交水稻的國際發展,促進我國對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1980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出口的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美國,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90年代初國際糧農組織把推廣雜交水稻,作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的戰略措施和任務。

雜交水稻目前在國際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海外的播種面積在2012年達到了7800萬畝,在越南、泰國、美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大量種糧。與國外品種相比,袁隆平院士培育的雜交水稻可稱得上「超級稻」。在越南中國雜交水稻畝產達到了420公斤,足足比當地品種高出了120公斤,雜交水稻種植面積近1000萬畝,在美國雜交水稻種植600萬畝,比當地品種增產20%以上。

綜上所述袁老的雜交水稻不僅在我國是獲得了很大的普及,在世界其他國家也獲得了很大的播種與推廣。

閱讀全文

與水稻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通達電子商務 瀏覽:439
三八節家電商場策劃方案 瀏覽:648
培訓機構周年慶報名方案 瀏覽:167
酒店業務系統網路營銷訂房 瀏覽:172
銀行吸引客戶營銷方案 瀏覽:858
新產品上市策劃方案剃須刀 瀏覽:71
端午節小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40
幼兒園園本保育員培訓方案 瀏覽:210
徐麗雯市場營銷 瀏覽:611
國美市場營銷中的倫理問題 瀏覽:851
16年4月市場營銷真題 瀏覽:367
市場營銷專業就業前景2016 瀏覽:167
學校教師培訓考核管理方案 瀏覽:854
八個需求市場營銷例子 瀏覽:909
市場營銷課酒店策劃 瀏覽:505
縣域電子商務地圖 瀏覽:884
市場營銷調研什麼 瀏覽:601
海信網路營銷 瀏覽:718
生態農場策劃方案 瀏覽:486
市場營銷專業考研211 瀏覽:541